【西班牙人物特寫 ~ Arturo Pérez-Reverte(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以及他罵人的藝術】
以前在台灣時,不能說髒話,罵人不能罵他媽媽,最多一句笨蛋而已,來到西班牙後,剛到西班牙的高中上課,我的同學們爭著跟我學中文 ........... 學怎樣用中文罵髒話,當他們知道我不教他們髒話時,還一付「你很奇怪耶!不罵髒話,生氣時要怎樣發洩?」。
後來在西班牙住久了之後,我發現西班牙的髒話在生活裡無所不在,甚至還可以用髒話當稱讚語,於是,用西班牙文講髒話可以說是一種「融入西班牙社會」的一種表現。
西班牙常見的髒話一堆,導遊信手拈來就有:Hijo/a de Puta、Joder、Cabrón/a、Gilipollas、Capullo/a、Mamón、Vete a la mierda、Cabrón/a de mierda、Estoy hasta los cojones、Que te jodes、Coño、Cara culo、Me cago en .... (後面可以接 tus muertos / la leche / la hostia / dios .... 等,問候媽媽的就不教了)、Zorra(這跟中文一樣,狐狸精,只有 Zorra,沒有 Zorro)...... 我可以想像西語系學生勤奮抄筆記的樣子 😜😂😝
不過,西班牙也有一種是罵人不帶髒字的,更厲害,而對導遊來說,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暢銷作家 Arturo Pérez-Reverte,他的罵人方式超級優雅超級藝術的。
Arturo Pérez-Reverte 曾任新聞工作者,還當過多年的戰地記者,出過四十幾本書,其中不少書被翻拍成電影。
《西班牙皇家學院 Real Academia Española》成立於 1714 年,是一個致力於西班牙語文的規範、統一全球西班牙語文的機構,負責訂定的語法和拼字法規,西班牙皇家學院成員的座椅上都有一個西文字母,而 Arturo Pérez-Reverte 的座椅上是 T 這個字母,他從 2003 年開始就是《西班牙皇家學院 Real Academia Española》的成員。
話說 Arturo Pérez-Reverte 的推特在西班牙很紅,很多閒閒沒事的人上門挑釁,直接開罵,而他,文字犀利、頭腦聰明,所以他的回答都是罵人不帶髒字,卻超級有意思。
最有名的例子是「問候媽媽的」的這個例子:
有人罵他:Me cago en la madre que te parió(我 x 你娘)
他回答:La suya, sin embargo, hace los desayunos con un café estupendo. (你娘,相反的,做一頓頓的早餐佐美味咖啡。)😂😂👍
這個回答真是以筆為劍,殺人不見血,有夠厲害!
各位,看懂了嗎?
看不懂的導遊提示一下:「早餐☕️」是重點,而且還是複數。不過,回答這句話的人如果是男生,會比較恰當。
如果看了提示還看不懂 Arturo Pérez-Reverte 罵人的藝術,只好看他寫的書了,他的書有中文翻譯,他的中文名叫做「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台灣有翻譯幾本他的書:
https://search.books.com.tw/search/query/key/%E9%98%BF%E5%9C%96%E6%B4%9B%EF%BC%8E%E8%B2%9D%E9%9B%B7%E8%8C%B2-%E9%9B%B7%E7%B6%AD%E7%89%B9/adv_author/1/
如果你的西文能力不錯,可以追蹤 Arturo Pérez-Reverte 的推特。
照片:西班牙皇家學院 Real Academia Española
相關連結:
https://twitter.com/7Latigonegro/status/1186362485399416833
https://twitter.com/perezreverte
https://www.rae.es/academico/arturo-perez-reverte-gutierrez
#西班牙 #人物特寫 #ArturoPérezReverte #RealAcademiaEspañola #西班牙皇家學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VOGUE Taiw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視新戲《20之後》(Utopia For The 20s) 引發許多觀眾共鳴,參與演出的Janet和藍鈞天在接受VOGUE專訪時表示,每個人都能從這齣戲裡找到共鳴。 說到20歲,Janet表示當時是個愛作夢的女孩,列了一串願望清單,當無國界醫生、當背包客環遊世界,去美國人不敢去的蠻荒險境,「超貪...
新聞特寫例子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8.31一周年/《鏗鏘集》專題報道美國奪金獎!】
游大東影視筆記Telegram頻道👉🏻👉🏻https://t.me/yautaitung
「太子8.31事件」轉眼一年。
那夜透過電視直播全港的襲擊畫面和呼救聲音,經過365日發酵,漸漸變成很多香港人揮之不去的夢魘,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勇氣才能面對。就拿自己當例子吧。相比面對「7.21元朗黑夜」時極度憤怒,「太子8.31事件」是恐懼蓋過所有,令人無法站在理智一方,是一個不知應該如何處理的傷口,繼而變成一個情緒爛攤子 ── 我沒有勇氣重溫所有跟當晚有關的報道和直播片段,因為我知道只要打開那個盒子,無以名狀的自責和不安感覺便會來襲,加上警方和港鐵根本從沒坦白回應,當中有太多傳言和說不清,帶來更多思疑與抗爭疲勞,若然有得揀,都不會主動跟別人提起,亦不會刻意上網尋找任何相關報道和短片細看,但我知道那是一條長而深的刺,永遠卡在心中,那大概就是極度輕微的心靈創傷後遺,諷刺是,想自己舒服一點,唯一方法是直接面對那道陰影,於是乎,今夜趁有個小小空檔,打開YouTube收看一年前《鏗鏘集》團隊製作名為《濫暴?》(Minimal Force)的專題報道。
如旁白衛立言所述,這一集內容,旨在帶出一個重點:「警方多次被質疑濫『暴』,而佢哋就強調使用武力適當,所謂適當,界綫喺邊?」長約22分鐘的專題報道,分為兩個部份 ── 前者借「8.31」當天在港鐵太子站現場採訪的記者、救治傷者的義務FA、遭警察打傷的市民,憶述當天目擊的實況;後者則以27名受訪者講述身體出現的不同後遺症,以及化學工程師的社區採樣結果,揭開警方施放催淚彈帶來的問題。第一節,《鏗鏘》團隊找到(《米報》特約記者)獨立記者梁栢堅、義務FA阿謙、兩名傷者阿華與Peter,各自講解8月31日當晚在太子站的經歷,其中事發時沒有戴口罩,亦沒有防護裝備的Peter,遇上速龍小隊後遭扑頭流血,「當時我坐喺度,結果佢哋一棍扑落嚟,扑咗我幾棍,我就跑番去人堆,後期我先知流咗好多血,我都唔知點解佢哋要打我?!」
阿謙於港鐵車廂內(停在太子站)救治的三個傷者,同樣頭部受傷,「三個都止唔到血,我講緊用咗十分鐘都止唔到血,唯有隔住啲敷料,再冚紙巾又好,冚M巾又好,冚毛巾都好,我都一定要冚落去。」他批評警察濫用暴力,「每個(列車)門口都有速龍喺度指罵,要求啲人離開車廂,(速龍)就咁Full Gear企晒喺度,攞住支棍擺咗喺度,咁你叫啲人點出嚟?班速龍係好多粗口,亦都有用『曱甴』去稱呼裏面嘅市民,我真係覺得一班『有牌爛仔』去攻擊呢班人(市民),先毆爛佢哋嘅遮,再向(車廂)裏面嘅人襲擊,係一個無差別嘅攻擊囉,喺我角度,亦都係(有)一個濫用武力嘅情況囉。」
第二節,報道的焦點落在催淚彈之上。《鏗鏘》團隊成功邀請27名曾經在「反修例運動」期間吸入催淚彈而身體有事的市民受訪,發現他們有以下病徵,包括皮膚發炎紅腫、出疹;腸道出現灼傷而導致大便出血,亦有支氣管炎等呼吸道受毒性影響,有受訪者的肺部花了,而且很痛,痛到不能側睡。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說,由於催淚氣體加入溶劑,密度比空氣高,容易向下沉,如果警方施放催淚彈時,市民剛好沒有關好家中門窗,令氣體走入室內,有可能黏附在家具、窗簾、毛公仔,有機會變成室內污染。
「係咪啲煙散咗,就等於冇事?」這是《鏗鏘》團隊的疑問,於是2019年8月25日,他們派人到荃灣實地採訪,一班化學工程師在警方施放催淚彈之後兩小時進行採集環境樣本,看看催淚彈之中的CS氣體(化學粉末)會否殘落在社區中,結果令人相當驚訝 ── 如果沒有人為清洗,其中一個樣本發現,化學粉末會殘留在採樣的位置長達到21天。
當然,《鏗鏘》絕對不是一面倒的只讓受害者發聲,在片段中,他們以警方多個回應的片段對剪,反過來令箇中的荒謬更加明顯,誰是誰非,太過明顯,不過沒有良知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很自然會覺得《鏗鏘》在袒護市民。這集《濫暴?》是《鏗鏘》團隊傾盡全力製作,出動六位編導(蔡玉玲、鄭思思、尹仲然、楊月芬、徐岱靈、陳曉君)和兩位助理編導(馬可恩、許京妮)負責採訪,由五位攝影師(李俊華、容嘉樂、何超元、曾義生、羅肇年)拍攝,看罷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早前收到來自美國的喜訊,他們在「2020美國國際電影及電視節」(US International Film & Video Festival)贏得金獎(GOLD CAMERA),另外有7部奪獎的紀錄片,包括《封城》獲公共事務銀獎、《活在被消失的恐懼中》獲時事專題銀獎(SILVER SCREEN)、《這年初夏、這一年…十五歲的暑假》獲跟進報導銀獎、《誰的真相?》獲特寫銀獎、《大學變戰場 》獲公共事務優異獎(CERTIFICATE)、《721元朗黑夜》獲調查報導優異獎、《逃》獲人物特寫優異獎,合共8個獎項。(詳見:https://bit.ly/3hNTjxJ)
港台機構傳訊組總監伍曼儀回應本人WhatsApp查詢時直言,港台並非首次參加「美國國際電影及電視節」,亦不是第一次奪獎,但今次橫掃八獎,仍然甚具意義:「我們多年來一直有參加多個國際獎項亦感恩曾多次獲獎,這是對同事工作的鼓勵。」問到上述獲獎的《鏗鏘集》會否重播,她說:「過往都有機會安排重播,但這次攞獎的節目暫未定下重播時間,市民如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或在YouTube頻道重溫。」風雨飄搖之際,再三感謝《鏗鏘》團隊的付出。
👉🏻👉🏻重溫《濫暴?》:https://bit.ly/3lti7NI
👉🏻👉🏻重溫最新一集《8.31創傷之後》:https://bit.ly/3lx2Vz7
👉🏻👉🏻重溫《7.21誰主真相》:https://bit.ly/2OKYLEF
👉🏻👉🏻重溫《鏗鏘集:721誰主真相》請Click:https://bit.ly/2ZLoq6o
👉🏻👉🏻重溫《視點31:721一周年》:https://bit.ly/3fPlCLk
👉🏻👉🏻重溫2019年《鏗鏘集:721元朗黑夜》請Click:https://youtu.be/16CiwPChpr0(YouTube)
http://bit.ly/2K3IeKG(fb version)
👉🏻👉🏻重溫2019年 Now News - 新聞《經緯線:元朗黑夜》請Click:https://youtu.be/B8QRzVbfLCQ
👉🏻👉🏻「反修例運動」系列報道總覽:https://bit.ly/2YSVk4O
(01092020)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鏗鏘集 #港台電視31 #721元朗黑夜 #831太子 #反修例運動 鏗鏘集 Hong Kong Connection RTHK 香港電台 做乜膠睇電視 葉一知 William on the way 香港電台視像新聞 RTHK VNEWS RTHK 香港電台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gregory wong 王宗堯 Pazu 薯伯伯 陳朗昇 譚蕙芸
新聞特寫例子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讓歷史被扭曲〕
近來忙於照顧患病家人,沒辦法親身推廣新書或到現場採訪,但香港電台一個推廣閱讀的節目「開卷樂」的主持很體諒我,可以用電話進行訪問,我於是用了約二十分鐘跟他們對談,關於新書《天愈黑,星愈亮》的寫作心情。
我談到很多同業都用直播,拍攝去紀錄這場運動,為何我會專注用文字書寫。
另外,我採用的「新聞特寫」手法,如何顧及新聞中立客觀的要求,並以詳細的觀察及資料搜集作基礎,基於事實之上,以記者的觀點及角度,把讀者帶到現場以不同角度親近真相。
我亦重提荃葵青遊行那位推着中風母親的兒子為何打動我,因為令我想起自身的現況。以照顧者的壓力,仍然在大雨和港鐵停駛下會去遊行,令我對他印像深刻。這位兒子的付出不比其他人少。我會留意,其他傳媒報導這場運動時,其他新聞裡的呈現是怎樣,有沒有一些面譜被遺漏了?這是我特別想補足這場運動紀錄的縫隙。
近年的社會運動,令很多香港人留意了傳媒和記者的工作。大家開始支持有質素的傳媒,甚至以金錢去月捐良心傳媒。不過,我仍希望讀者們多了解記者的責任和使命。
例如當科技普及化,人人都可以拍攝和紀錄,記者的專業是甚麼?我自己每一次到現場都會思考自己留下來,站在那裡,會如何影響其他人,為何我作為記者被拘捕和檢控的機會比一般人低,我如何回應社會給記者這個特別的對待。
作為一個新聞系老師,有一些朋友都奇怪為何我會到現場採訪?是因為這場運動是五十年一遇,傳統的採訪方法或會需要被修正,所以希望透過實踐,讓自己親身體驗,將來回到班房,能夠以實戰的例子去教育新一代記者。
我亦談到示威現場採訪之難,當衝突發生,很難跟現場人士傾談,「打起來有一種蒼白」,因為只看到人們的行動,難以理解行為背後的緣由,但行為背後那些人在想甚麼才是最重要的。
我亦認為,運動中後期,最重要的紀錄,是關於當示威衝突變得激烈,即使示威者破壞加劇,手法激進了,但仍有大量香港人,特別是和理非人士為何仍然同情示威者。學者的民調雖然有這方面的數據,但當我親身落場,花了很多時間跟中年和理非談天,想了解他們的心態,並清楚細緻紀錄了這批人的內心掙扎和複雜情緒。這些存在於現場的集體想法,將會是歷史紀錄最重要一環,亦容易在以後的日子被扭曲。
所以我會很重視紀錄的脈絡,這本書,不只是寫一場運動,而是寫香港社會,寫香港人,在過去一年的精神面貎經歷了怎樣的轉變。
由於近來忙於照顧家人,聲線也比較疲累,望讀者見諒。
https://app3.rthk.hk/podcast/media/bookview/541_2006122016_58579.mp3
新聞特寫例子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公視新戲《20之後》(Utopia For The 20s) 引發許多觀眾共鳴,參與演出的Janet和藍鈞天在接受VOGUE專訪時表示,每個人都能從這齣戲裡找到共鳴。
說到20歲,Janet表示當時是個愛作夢的女孩,列了一串願望清單,當無國界醫生、當背包客環遊世界,去美國人不敢去的蠻荒險境,「超貪心的啊!但20歲的人就是有權利做夢,外面的世界如此遼闊,反正夢是免費的。」至於藍鈞天,他說那時候就想當爸爸,如今願望成真,「其實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夢想,像泡泡一樣不斷地冒出來。」
2人都邁入30世代,回頭看20歲的自己,會給他(她)什麼建議?Janet俏皮地說:「Janet,不要跟他約會,真的不要!還有所有事情都會自己找到出路,不用擔心走不出困境。」她認為人難免犯錯,最重要的是不要重蹈覆轍,從中學習。藍鈞天想對自己信心喊話:「要勇敢一點!」
期許自己的小孩在20歲,會變成什麼模樣的人?Janet笑說:「兒子如果跟我一樣的話,會做出很多瘋狂的事情,我希望他可以理性一點的做瘋狂的事情,外表跟老公George一樣帥。」相對於Janet不希望兒子太瘋狂,藍鈞天倒是希望女兒很勇敢,有女王風範。
在《20之後》裡,Janet與藍鈞天飾演未婚夫妻,感情受到現實考驗,但也是20世代年輕人尋求意見的對象,在20歲時如何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Janet說自己有3個建議:首先是不要跟別人比較、其次是凡事按步就班,最後是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往外看,你會發現自己真的很幸福,我的狀況真的還好,而且你會從中得到啟發。」
已經當爸爸,演藝事業也受到肯定,藍鈞天說我們很習慣將目光專注在問題上,心生恐慌,「不要一直針對問題去戳」他以自己當例子,「也許試戲時導演當下覺得你不適合,但也許下一部戲會找你。」藍鈞天說:「不要將焦點擺在問題上,而是從經歷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以另一種心情和心態去面對它。」
#人物特寫 #20之後 #公視
------------------------------
❗需要字幕的朋友 👉 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 其他熱門主題推薦 】
▷ 祕技片:女星變美&化妝包 ► http://bit.ly/2vWUYMS
▷ 時尚:穿搭、精品 ► http://bit.ly/2FfFvbi
▷ 瘦身:瘦腿、塑腰、練翹臀 ► http://bit.ly/2f7qFHW
▷ 名人:每月封面人物 ► http://bit.ly/2iGe94s
▷ 美容:保養 / 彩妝技巧 ► http://bit.ly/2fns0cP
▷ 73個快問快答+歐美明星搜包 ► http://bit.ly/2yKtwDj
------------------------------
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馬上訂閱傳送門 → http://bit.ly/2eoVk7R
--------------------------------------------
【更多VOGUE TAIWAN】
+ Web:http://www.vogue.com.tw/liv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 Twitter:https://twitter.com/Vogue_Taiwan
+ LINE:voguetaiwan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bit.ly/2eoVk7R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 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是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 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和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上傳推薦給大家,也請喜歡我們頻道的各位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我們會繼續努力帶來更多的內容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