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6日午後2時,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艋舺龍山寺對面艋舺公園的水舞表演中。(張哲生 攝)
1927年,艋舺龍山寺完成整修,其對面新闢建完成的艋舺龍山公園,隨之啟用,落成典禮是在當年的12月24日舉行。
艋舺龍山公園今名艋舺公園(萬華十二號公園),公園北面隔廣州街與艋舺龍山寺相望,西面為西園路,南面隔和平西路三段與龍山商場、萬華區行政大樓相望;東面隔和平西路三段100巷,與西三水街市場相望,其總面積達13,618平方公尺。
艋舺龍山寺是泉州安海龍山寺之分靈寺廟,主要奉祀觀世音菩薩。據傳,清代雍正年間有渡臺移民將所佩帶的香火袋掛在樹上,多次於黑夜裏發光顯靈,遂有建寺之倡議。
1738年(清乾隆3年),泉州三邑移民,將福建泉州府晉江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至臺灣,在艋舺合資興建龍山寺。
1740年(乾隆5年)艋舺龍山寺完工,由於地形為風水上的美人穴,遂於寺前開鑿一蓮花池,形成所謂「美人照鏡」。
清仁宗嘉慶年間,臺北發生大地震,艋舺龍山寺毀損嚴重,曾進行重修。1867年(清同治6年),艋舺龍山寺遭受暴風雨侵襲,再次大規模修復,此次修復後,艋舺龍山寺的建築格局與同年建造的艋舺清水祖師廟相類似。日治時期,艋舺龍山寺部分空間被移用當作學校、軍營以及臨時辦公處所。
1919年(大正8年),艋舺龍山寺住持福智法師見到龍山寺老舊破損,空間被充為公用,便與鄉紳進行募款重建,推舉辜顯榮為重建事務的董事長,翌年展開重建,聘請當時頂尖的大木匠師王益順、石匠師辛阿救,打造今日艋舺龍山寺樣貌的基礎。
1924年(大正13年),艋舺龍山寺進行整修工程,並於寺前闢建公園,以龍身噴水池作為鏡池。
1927年(昭和2年)12月24日,艋舺龍山寺整修工程與寺前公園之闢建均完工,並舉行落成啟用典禮;寺前公園定名為龍山公園,為眾多臺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之一。
艋舺龍山寺的大殿在1945年(大正34年)的二次大戰空襲中全毀,戰後才進行修復。
1968年(民國57年)8月,龍山商場設立於龍山公園內,此為第一代的龍山商場。
1992年(民國81年),臺北市政府回復該用地為民俗公園(萬華十二號公園),並於地下興建捷運龍山寺站與龍山寺地下街;於是龍山商場內的大部分商家於1993年(民國82年)12月遷移至萬華車站北側廣場(臺鐵萬華車站前B區)的新建大樓內,此為第二代的龍山商場;等到2004年(民國93年)萬華區行政中心大樓完工後,龍山商場內的攤商於2004年(民國93年)11月遷入該大樓的地下一樓與一至三樓,成為第三代的龍山商場,平均每層樓有30家攤位店舖,地下一樓設有通道與臺北捷運龍山寺站相連。
1995年(民國84年),市府委託羅墀璜建築師規劃萬華十二號公園。
1999年(民國88年)2月14日,公園開工動土,由當時的臺北市長馬英九主持,工程費時6年。
2005年(民國94年)1月22日,定名為「艋舺公園」的萬華十二號公園正式啟用,目前公園北側(艋舺龍山寺正對面)在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之間每逢整點會有15分鐘的水舞表演,入夜之後,常可看到為數不少的民眾在園內休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要讓體質健全,血路必得暢通。 我的選區,一直以來困於交通不便,我常常看到阿公載著小孩跟大車砂石車,一起奔馳在山頂路上,看得膽戰心驚。如果有一個好的鐵路、方便的公車、再加上bike轉運站,可以免去許多性命危險,對區域的發展、高齡化社會,或者是年輕人落地生根,都是非常好的。 所以,我特別關心台中山海環...
「新馬車站遷移」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美英Onlin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黃珊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新聞] 新馬站遷站陷僵局蘇澳鎮長:站留蘇澳寸- 看板Railway 的評價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情報] 新馬車站於2022/05/31起暫停營業 的評價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新馬車站遷移、二結車站、永樂車站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新馬車站遷移、二結車站、永樂車站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新馬車站遷移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新馬車站遷移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分享] 廣電宮島口新車站即將啟用PTT推薦Railway 的評價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名間人(濁水,松柏嶺,新街)生活大小事!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新馬車站遷移 在 住新市或善化的抉擇 - Mobile01 的評價
新馬車站遷移 在 美英Onlin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壢區六二幼兒園鄰近永福路平交道、自立國小,上下班尖峰時段,人車爭道。
美英去年委請各單位會勘研議改善,經過數次討論、協商,還有各相關單位的配合,終於陸續完成如下:
1.國防部內壢福利站前圍牆、六二幼兒園花圃退縮,增設人行道。
2.永福路、榮安一街口,路面柏油鋪設完成。
3.周邊交通號誌、路燈、警用監視器,重新遷移設置完成。
4.行人通行號誌、綠鋪斑馬線畫設完成。
另外,永福路新增自立C區公車站牌及候車亭,完工年餘,但智慧站牌還沒有接電,等等等,到底還要等多久?
#桃園市議員謝美英
#市民麥克風為您發聲
新馬車站遷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更新 7/1 16:35)
自7/12起,公車站牌「捷運永寧站」(往北)站位,遷回到永寧站3號出口前!
#捷運永寧站3號出口雙向手扶梯 完工
6/25週五啟用!
我在去年接到陳情,永寧站三號出口是 #三峽 #鶯歌 #桃園 民眾搭乘公車和客運、轉乘捷運的重要站點。
永寧站出入站人數多,馬路口大,車流量高,3號出口原只有配置一側手扶梯,常有高齡長輩及行動不便民眾,必須多走200公尺到2號出口才能搭乘電梯或雙向手扶梯,實在耗時費力非常不友善, #不符大眾運輸本意。
手扶梯工程繁複,需要花費的工期相對長,必須挖機坑,裝設機電設備馬達,以及混擬土填充結構,經歷接線、組裝、測試,工程細節真的相當不容易!謝謝辛苦的施工人員。
6/25(五),永寧捷運站三號出口,雙向手扶梯正式完工啟用,因為工程而遷移的公車站牌,我也請交通局評估是否遷回原位;正在施工中的 #捷運三鶯線、即將施工的 #捷運樹林線,我會努力爭取更多友善無障礙空間❤️
新馬車站遷移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要讓體質健全,血路必得暢通。
我的選區,一直以來困於交通不便,我常常看到阿公載著小孩跟大車砂石車,一起奔馳在山頂路上,看得膽戰心驚。如果有一個好的鐵路、方便的公車、再加上bike轉運站,可以免去許多性命危險,對區域的發展、高齡化社會,或者是年輕人落地生根,都是非常好的。
所以,我特別關心台中山海環線鐵路的進度,也提出了四個要求:
一、 山手線並不需要強求全線立體化,在降低財政負擔下,提升服務機能,儘速消除地方與中央的歧見,造福市民的前題下,我覺得應先讓硬體落實「雙軌電化雙向環狀運行」。山海環線和東京等大都會的環狀線不同,許多位於「非建成區」,本質上更像法國 RER 或德國 S-bahn 的近郊通勤,串連衛星市鎮功能。部分區域其實可在維持雙線雙向電氣化運行下,進行「土建減量」,以部分用路堤代替高架橋等方式,在運輸容量不減,道路立體交會前提下,降低造價。
二、 與地方密切合作,設計車站周邊交通計畫時,檢討海線如大肚、龍井、烏日、清水等車站目前偏弱的轉運機能,以車站為核心規劃公車接駁。
三、 請交通部督促台中市府,在提交計畫裡,必須檢討周邊土地開發,引進商業服務、微型運動中心、社會住宅、公托與長照設施聚集,並設置在車站旁,鼓勵居民移入,創造出緊緻而便利的新型態都市。
四、 有關設站,建議交通部不一定只依當今人口來做考量,應該是將考慮 TOD 開發下,誘導人口分佈改變與重大建設投資,讓人口、產業與交通路網形成正向循環的誘導關係,讓民眾來使用,改變交通習慣。
除了民眾關心的交通,再來就是疫情了。
面對這樣的疫情未爆彈,以及未來任何災害或戰爭發生時(目前為準戰爭狀態),南來北往的國會與行政部門也該超前部署。
我知道目前行政院已經有進行相關的視訊會議,以及處理文件數位簽章的工作。但相關二級行政單位則是各自規劃,目前似乎並沒有所謂全國性相關中央行政機關的空間配置。
然而,針對戰爭時期(目前為準戰爭狀態)、天然災害發生等狀況發生,相關行政單位已無法在台北持續辦公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必須重申,選前我提出「國會中遷、首都減壓」的政見,正是因為目前多數的行政機關集中於台北,就像人體的心臟大腦都集中在頭部,若北部疫情大爆發,整個國家可能會陷入停擺的危機。我希望行政單位也能開始著手研究 「行政分流、功能分散」的超前部署,相關經驗也可以作為未來首都機能重新分配的參考!利用這個時機,來思考一下備援首都的方向。
目前為止,行政政治經濟訊息等等的中心,都在台北。重新思考,台澎金馬的地理中心,其實是我們大肚溪附近,包括烏日、霧峰、南投。思量交通、區域平衡、分散風險等各層面,我們該考慮首都減壓立院先行這個計畫!
2010年開始,其實跨越黨派,各方都有提出過這個議題,但從2010年到現今,行政部門的回覆都是「再討論看看、再研究看看」,到現在也八年了。我認為,至少明白列出遷都遷國會的可行性評估。研究過去的討論結果,多是民意還沒有凝聚,但問題在於民眾根本不知道,遷移的好處跟壞處是什麼的時候,其實民眾根本無從選擇。
為什麼我這麼在意這件事?
因為國土均衡很重要!台灣很小,國土面積排名世界 140 左右;但台灣很強,經濟是世界前 25 強。你可能感覺不到,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長年的國土規劃與發展失衡。
這樣頭重腳輕的發展,就造成了房價高漲、對年輕人的雙重剝削。
在馬英九政府錯誤的金融與房地產政策下,熱錢集中於北部,讓台北房價一飛沖天。年輕人離鄉背景去台北,工作機會多但房價很貴。而中南部老家,雖然相對負擔得起,但缺乏發展機會。
解決北漂與高房價問題的方法,並不是只有稅負調整,更重要的是讓產業與工作機會移回中南部,讓青年人口移回中南部,同時在新發展區域做好計劃,控制房屋供給,提供社會住宅,杜絕熱錢炒作,從供需面媒合解決問題,實惠且衝擊小。
建設永續而均富的國家,就從國土均衡發展做起!
讓我們好好就「首都分流」、「災難應變」、「備援首都」,提出規劃,盤點北中南行政、立法等中央機關可使用空間,指揮系統(如遠端會議、公文系統與聯繫保密通訊管道)的緊急建立,人員的調度和任務分配模式。這不僅僅是因應疫情,更是為了永續經營!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radicalwings.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s/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radicalwings.tw/support.ph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_hA2Qv2Emo/hqdefault.jpg)
新馬車站遷移 在 黃珊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柯市府四年成績單
有哪些還沒完成?又有哪些是未來要做?
這是柯市長這屆任期最後一次總質詢,本質詢組總結柯市長這四年的施政表現,第一年:跌跌撞撞,市府出包連連、新任政務首長或學者適應不良、只好靠事務官救火!第二年:佈滿荊棘,五大案雷聲大雨點小,政策形成過程未竟周延,影響市民信任度,尤其是大巨蛋。第三年:漸入佳境,世大運成功舉辦凝聚台灣人心,民調支持度回升!第四年:穩健務實,厭惡藍綠對決與意識形態治國的台北市民依然願意支持沒有私慾的市長。
從70%高滿意度掉到四成,到世大運成功凝聚台灣人心、白綠分手、到成為台灣最大尾,市長創造台灣政治奇蹟,從沒有一個人掉下去可以再爬起來,這場變革,還在持續發生!
台北市長柯文哲成為民調支持度最高的台北市長候選人,在於執政沒有私慾或私利,沒有政黨的包袱或壓力!
台北市政府四年來做了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公務員累壞了,城市進步了!
但是,我們還是要監督,柯市長四年來有哪些事情還沒完成,或是外界有所質疑還沒說清楚的?又有哪些是這四年已經完成的政績?以及未來四年本質詢組期望柯市長要做的事,這三個面向將是這次總質詢的重點。
黃珊珊議員表示,所謂五大案,大概只剩下大巨蛋了,其他三創、松菸、雙子星以及美河市都有一定進展,但還是有很多人在外面說三道四,市府應該提出完整的說明。就拿松菸來說,柯市長上任以後重啟談判,營運權利金自104年9月10日起,每年增加645萬元,另外再爭取到一項文創回饋金,104~107年這四年約增加1368萬元。清楚的說明以釋眾疑。尤其是大巨蛋,現在都依市府要求的方式進行中,通過審查就同意建照變更,沒通過審查就不可能復工,現在施工的部分是法院裁定同意施工的,不是市政府偷跑,這一點可以說得更清楚一點。
再來就是柯市長這四年做了哪些事。老實說,這四年我們質詢組提出不少市政建議,而市府大部分也幾乎都完成:
1. 行動支付繳納停車費,可以省下大筆手續費
2. 幫市府找公宅用地,許多機關用地解編已規劃為公宅、
3. 要求訂立更合理的公宅租金補貼政策,從健康公宅開始適用新的租金補貼,健康公宅最低每月6110元、興隆公宅最低每月2100元就能入住、
4. 增取私幼補助擴大到3歲,107學年度開始每學期補助13660元、
5. 增取圖書分館康寧分館,確認落腳康寧所後方空地、
6. 敲定雙北吃到飽月票1280元,並要求推廣記名保障市民權益、
7. 要求捷運車站編碼,讓外國及其他縣市旅客更方便、
8. 推廣臨時托育與假日托育,讓父母有喘息時間、
9. 拆除公安海砂屋,讓苦等10多年的聯邦合家歡終於動工、
10. 麗山國小、胡適國小電塔遷移等。
以上幾乎全部完成也落實了!
黃珊珊議員指出,這近四年來市府其實很認真地幫很多議員解決了很多事,這部分有很多外界都不清楚,市府真的需要在宣傳上多用點力。
但還是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就是這屆任期內,柯市長還沒做到的有哪些?
1.內湖焚化廠除役的問題,在市長剛上任之初就曾帶著市長、環保局長以及附近幾個里長,到焚化廠內聽取簡報,就目前台北市垃圾減量有成的狀況下,是有條件讓台北市從三座焚化廠降為兩座。而內湖焚化廠是最老、焚化量最少的,如果除役後,現地可以規劃為環保生態公園。關於這個建議,市長在這屆還沒有答案!
2.民生汐止線也是。在上次總質詢中,市長及捷運局曾諾會在年底前完成民生汐止線市區段以及替代路線的環評作業,接下來就是何時送中央核定路線。另外在8月31日市長也敲定東環段將走瑞光路這一方案,也宣示希望能在2021年動工。黃珊珊議員表示,民生汐止線能否在2021年前完成路線核定以及動工,市長也要給個答案!
3.還有就是內湖三總對面的6座球型瓦斯槽。這個問題也是柯市長上任之初就提了,市長也要求產發局針對安全性及替代方案進行評估。但結論就是安全沒問題,遷移的話,大台北瓦斯要花很多錢,所以就這樣又擺在內湖3年多。問題是這六座球型瓦斯槽是屬於大台北瓦斯,而大台北瓦斯又沒有供應內湖地區,為什麼其他行政區瓦斯供應商的儲氣槽要放在內湖?黃珊珊議員表示,大台北瓦斯之前在光復北路也有一座球型儲氣槽,1998年市長選舉時,黃大洲市長政見之一就是遷移光復北路的瓦斯槽,雖然黃大洲市長沒當選,但繼任的陳水扁市長繼續協調,終於在他任內把光復北路瓦斯槽搬走。柯市長,你能比照陳水扁市長魄力,也協調大台北瓦斯把內湖這6座瓦斯槽也搬走嗎?
4.另外就是敬老卡以及愛心卡的擴大使用。以目前敬老卡實際使用狀況,每個月把480點用光的比例大約只在10%,雖然政策的目的是在鼓勵老人家出來走動,但不可諱言有些老人家根本就走不動,套個廣告詞「我為什麼不願意走,我雙腳都麻了是要怎麼走」,柯市長一直強調每個月有480點,每年5760點,遠比重陽敬老金好,對這些老人家來說無感的。據了解,敬老卡部分開放小額使用仍在研議中,年底前應無法完成相關配套作業。但,至少開放運動中心這可以先做吧。雖說目前12區運動中心有開放公益時段給老人家使用,但老人家非公益時段難道就不能使用運動中心嗎?敬老卡也能在運動中心使用,不正是符合鼓勵長者出來走動政策目的。
5.至於愛心卡也有同樣480點使用率不高的問題。尤其是愛心卡搭公車能扣點、搭觀光巴士能扣點、搭愛心計程車能扣點,卻不能扣抵搭捷運與復康巴士,這邏輯是說不過去的。況且北市府還編列預算補貼身心障礙者停車優惠,以路邊停車為例,前四小時免費。沒道理政府預算補貼開車出門的身心障礙者或陪同者停車優惠,卻要求身心障礙者如果要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只能搭公車,不能搭捷運,否則沒補貼。愛心卡開放扣點搭捷運何時能上路呢?
最後則是柯文哲市長如連任成功,未來四年應該做些什麼?
本質詢組有幾點建議---
一、都更加速。東、西區門戶計畫基本架構都已完整,剩下的就是更細部的執行計畫。尤其是在東區門戶計畫中的「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自細計通檢案公告實施日起6年內須向市府提出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逾期則回復至原工業區。因此這部分目前是訂有落日條款的,產專區專案工作站責任重大,要盡到說明、溝通以及釘緊進度的責任。
二、捷運路網進度。捷運南北環、東環段以及民生汐止線,相關可行性研究報告、綜合規劃作業以及環境影響評估、路線核定等,都要跟時間賽跑,才有機會在下個四年有個眉目。
三、住宅政策。柯市長在興建公宅的同時,更應照顧到經濟更為弱勢族群排隊等候的出租國宅。台北市有一批苦苦等候出租國宅的市民,平均等一個出租國宅都要等個七~八年,好不容易終於等到了,卻讓承租戶傻眼,不僅租金沒有比公宅便宜到哪裡,屋內不但沒有任何家具,還毀損老舊,跟公宅完全天差地遠。
(萬美出租國宅) (興隆公宅)
萬美出租國宅 興隆公宅
23坪6400元,管理費550元 24坪最低9300元(含管理費)
32年房子 剛完工
租期最長12年 租期最長6年
沒家具
衣櫃、窗簾。淋浴設備、免治馬桶、洗臉臺、化妝鏡、毛巾架。廚具、流理臺、抽油煙機、瓦斯爐。鞋櫃、曬衣架、燈具。
試問一下柯市長,如果是你會選擇哪一邊?
黃珊珊議員表示,過去的確因為出租國宅租期最長可達12年,市府希望由租客自備家具,但時代在變,市府的住宅政策也應該跟著改變。柯市長應該趁此機會好好重新整理一下台北市現有的出租國宅,至少從現在起也應比照公宅提供一些基本的家具。(以前的陋規、柯市府不該延續)
四、下一個世大運或國際活動?
台北有很多重大建設,硬體設備不斷興建、但是更需要的是人心的凝聚,體育賽事或國際性的活動,可以帶動產業發展與商業活絡,最重要的是讓世界看見台北,台北走向世界,世大運爭取多年才成功,市長下一個四年將為台北市爭取甚麼振奮人心的活動或賽事,需要市長好好思考及規劃!
五、台北未來的電力需求檢討?
內湖山區紅白相間的高壓電塔已經蓋好很久了,到現在核四不
商轉、松湖變電所未興建,那些電塔之間沒有任何電線相連,
國際友人笑稱台北真進步,有高壓電塔沒有電線,以為我們的
電力是無線傳送!不但破壞台北市山區景觀,數十年前規劃的
電力設施與路線應該重新調整,市府應善用自己的權力,對於
台北的電力設施配置徹底檢討,如果沒有電力運輸的需求,要
這些高壓電塔何用?
台北市長應該站在101大樓頂端俯瞰這座城市,心中有一個主要的計
畫,再落實在每一個行政區的都市計畫,進一步引領這座城市的區域發展,台北除了讓市民安居樂業以外,還需要與世界其他城市競爭,台北居本不易,本質詢組希望在剩下的80多天裡能看到柯市長提出更多未來四年的規劃,尤其在開創商機能有更多著墨,畢竟不管東西區門戶計畫多成功,如果沒有國際投資與商業活動支撐著,一切努力也會被打了折扣。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r-2uxjdjFo/hqdefault.jpg)
新馬車站遷移 在 [情報] 新馬車站於2022/05/31起暫停營業 的推薦與評價
新馬 站111 年5 月31 日起暫停辦理客運業務配合交通部鐵道局東部工程處代辦臺鐵局新馬站彎道改善工程 ... 23 F →stallings: 新馬不廢的話就往北遷移比較好 05/09 20:28. ... <看更多>
新馬車站遷移 在 新馬車站遷移、二結車站、永樂車站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新马车站 位于宜兰县苏澳镇,为台湾铁路管理局宜兰线的铁路车站。该站因2018年宜兰普悠玛列车出轨事故,原站址预定进行路型改善而停止客运,新站址预定于武荖坑风景区 ... ... <看更多>
新馬車站遷移 在 [新聞] 新馬站遷站陷僵局蘇澳鎮長:站留蘇澳寸- 看板Railway 的推薦與評價
[記者江志雄/宜蘭報導]去年1021普悠瑪事故發生後,台鐵將砸6億元為蘇澳新馬車站鐵道截彎取直,同步遷建新馬車站,蘇澳鎮長李明哲要求車站留在蘇澳,對此寸步不讓。
去年10月21日,普悠瑪列車行經新馬車站附近彎道時翻覆,造成18死200多人受傷,外界質疑事發地點轉彎半徑太小,加上高速行駛釀禍,台鐵提出計畫改善彎道。
新馬車站遷站現有2個評估方案擇一辦理,甲案在冬山鄉境的武荖坑橋北端,就在武荖坑風景區出口,未來可提升車區使用效率,此處又有高架鐵路橋,建站工程困難度較低;乙案屬蘇澳鎮轄區,即安永心食館對面,這裡有廣大腹地,並鄰近住宅區,因受不同意見拉鋸,遷站案陷入僵局。
李明哲明確表態,對遷站沒有意見,但堅持要設在蘇澳,絕不讓步;蘇澳鎮代會主席歐進義說,新馬車站所在的新馬地區,居民人數逐年增加,堅決反對車站搬離蘇澳。
台鐵宜蘭工務段長李建勳說,2個評估地點都緊鄰台9線,主客觀條件各具優勢,徵詢縣府意見,再報交通部核定;縣府交通處長黃志良回應,台鐵應依照專業審慎評估,在取得居民共識後自行選址。
新馬鐵道改善計畫預計明年上半年發包動工,2022年6月完成,新建的車站訂於2023年6月完工啟用。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996408
-----
Sent from JPTT on my HTC 2Q4R10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11.23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575661147.A.A4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