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是語言中的鑽石
═════════════════════════
溝通與人際關係,決定一個人未來有多成功,
而學會真誠的表達感謝與讚賞,就是溝通和人際關係的樞鈕。
═════════════════════════
現在台灣的交通真方便,從宜蘭到台北幾十分鐘就到了。有一次去宜蘭演講,記得那一天外面下著大雨。
我在市政府站下車後,趕快把雨傘撐開,後面跟著我下車的是位年輕人。他問我是不是黑幼龍先生?我說是啊!他說中學時受過卡內基訓練,對他幫助很大。他表示自己個性太內向,常常不好意思跟別人互動,特別是表達讚美和感謝。受訓後覺得好多了。現在在新加坡的一家電子公司工作,然後我們就在大雨中互相道別。
記得我走了幾步以後,不知哪裡來的靈感,我又轉過身去,看了一下這位年輕人的背影。我不由得想像,這位年輕人要是一直不好意思讚美和感謝他人,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 學會表達感謝與讚賞,就擁有好的人際關係
我曾經說過:「性格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好性格會為我們帶來好的未來,為我們帶來好事業,好的家庭生活,身心健康。而這種好性格有幾個主要成分:自信、溝通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等。
幾年前哈佛大學發表了一項持續了七十五年的調查報告,這項報告證明了幸福、健康的人之於他們的學問、能力,甚至與有多努力工作,都關聯不大。說起來真的有點不可思議,這項報告證明了溝通與人際關係,決定了一個人未來有多成功,甚至身體有多健康。
學會真誠的表達我們的感謝與讚賞,就是溝通和人際關係的樞鈕。
此刻我要與你分享的,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體驗,即使給我一百萬元,我也不願意交換,我好想與普天下的父母分享這個體驗。
做父母的想要孩子在哪方面變得更好,有一個很簡單卻不容易的方法,你一定很想知道,那就是「多讚美他」。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得到肯定與讚賞後會越做越好。我在小學四年級時,有位老師說我的作文寫得很好,結果我就愛上了寫作。以至於到了八十歲還在寫,而且還出版了三十幾本書,你看讚美就是這麼奇妙。
我常常想,要是我的數學老師也常讚美我,算術答錯了,不會罵我怎麼那麼笨,我的數學可能會很好,後來我可能就往理工方面發展了。
一九八○年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離開休斯飛機公司,轉到光啟社工作,這個重大決定改變了我的一生。
為什麼我會放棄原來高薪的工作?因為丁松筠神父欣賞我,對我的領導管理能力有很高的期望。坦白說,那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他所說的那麼好,但既然他真的相信我很會領導與管理,我就真的努力活出了他的期望。
■ 讓孩子覺得他很重要,最有驅動力
父母也常對孩子有這樣的期望有多好!他們也會活出父母的期望,人為什麼會這樣?特別是孩子?
知名教育家、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認為,人性本質中,最強的驅動力就是重要感。你可以用要求、命令、威脅、處罰等方法,促使孩子用功念書,或改掉壞習慣。但這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實用主義的教育家,也是胡適的老師──杜威博士卻認為,讓孩子覺得他很重要最有效。
人在受到讚賞、激勵、肯定的時候,最有重要感。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哈佛大學教授,現代心理學之父,認為人內心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人性心理學始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將重要感列為高層次的需求。
尼采更倡言,人一生做任何事都是為了獲得重要感,有的人會藉著罵人、打人、惹禍來獲得重要感。真的很可悲。
能在家中藉著積極正向的方法,滿足周邊人的重要感,特別是在成長階段的孩子,你們家會是三贏的狀況:孩子「好」,爸媽不操勞,親子關係更好。
■ 間接讚美讓人心服口服
一九七六年我們住在美國加州的時候,有一天我們的鄰居和他十五歲的男孩從我們家前面院子經過。當時我正好在草地上跟小孩玩,他們經過我身邊時,鄰居對我說:「我真的為這個小子覺得驕傲。」
因為他的小孩剛剛通過童子軍羅浮第七級的測驗。我聽得出來,他是要講給走在前面的兒子聽的。但他這個讚美激發了我的思考,怎樣才能真誠的讚美我的小孩?
另一個故事是,我的二兒子黑立國念醫學院的時候,他的一位好同學家住在阿拉斯加。放暑假的時候,他邀黑立國去玩,在他家裡住了一個月,我的小兒子黑立行也跟著一起去了。
他們在阿拉斯加玩得很開心,常常一起去釣魚,到山谷健走去看大禿鷹飛翔。當他們要回家的時候,這位同學的爸爸也是一位醫師,跟我的兩個孩子說:「你們回家以後,請幫我跟你的爸媽說,他們真的很會教養好孩子。」
我知道,這位醫師是要讚美黑立國和黑立行,可是他用了這麼好的方法來表達對我孩子的讚美,真的令我羨慕。
我問黑立國,你們在他家有什麼特別好的表現嗎?立國說,他不記得有什麼特殊的表現,只記得每天早上一定會問候同學爸爸早安,會清潔自己的衣服、自己做早餐。
這些事讓我想到,他們在自己家裡也這樣做,我怎麼從來沒有讚美過他們呢?讚美有很多種方法和方式,有時用直接的,有時候是間接的,還可以用問問題的方法來讚美,其可信度更高。
■ 問題式讚美可信度更高
三、四年前我女兒帶著小孩回台灣玩,住在我們家,有一天只有我跟十七歲的Andy 在家。我不知道哪來的靈感,很自在的問Andy,請告訴我你的三個優點。
你可以想像得到,一個十七歲的男孩是多麼愛耍酷,他立刻回答說:「沒有。」
我沒有放棄,我跟他說,一定有,於是我就先講了自己的一個優點,然後等他回答。
一會兒後他說:「我覺得我很Positive(正向)。」我問他怎麼知道的?他說他很愛打排球,雖然他們班上的排球隊屢戰屢敗,他還是很愛玩排球。
我就跟他說:「你還有一樣事情,證明你真的很正向。記不記得你跟上一個女朋友分手的事?你難過了一下子,立刻就恢復正常了,你們依然是同學朋友,你真的很正向,沒有因此陷入低潮。」這時他的兩個眼睛瞪著我,表情滿正經的。
接著我就問他第二個優點呢?他很快就回答我說:「我覺得我很關心(Caring)。」我也問他為什麼覺得自己很關心別人,他舉出的是一件小事情,好像是牽一位老太太過馬路的經過。
我就告訴他小時候他就有這個特質,幼兒園老師跟我和他媽媽說過,園裡有個自閉症的小朋友,每天都不知道排隊領點心牛奶。
老師留意到,常常都是Andy 去牽他的手,帶他去排隊領食物,也常常會看到
Andy 牽著這個小孩的手散步。「哇!你真的很關心別人!」Andy 的兩個眼睛更有神了。
還有第三個優點呢?他說他很能自律(Self-discipline)。他很愛打電腦線上遊戲,又了解不該花那麼多的時間在電腦遊戲上。於是他就自己規定,只有在星期五、六晚上才可以玩,結果真的做到了。
我聽完後就跟他說:「你真的很自律,記不記得你曾經要求自己,在復活節前一個月不吃冰淇淋。小時候,特別是一家人去遊樂場玩時,幾乎人手一支冰淇淋。你一個人躲得遠遠的,眼睛閉起來,強烈自我要求做到自己的承諾。」
■ 你可以講出孩子的三個優點嗎?
哇!那一天我真的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夜晚。
我用問問題的方法,幫助年輕人去思考自己的優點,找到證據並幫助他肯定自己的優點。相信他會因而更喜歡自己,再接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以後會更上進,變得更好。
既然讚美這麼有用,能為孩子帶來這麼強烈的重要感,能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潛力,能幫助他們更有自信,克服挫折感,為什麼我們還是做不到呢?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常常留意的、跟小孩說的,都是他的缺點、做得不好的事情。他做得很好的事情或者優點,都視為理所當然。
記得我在慢養父母班,上課的第一天早上,我請每位同學想想出孩子的三個優點。有位媽媽說她一個都想不出來。結果到畢業的時候,這位媽媽想到了孩子的四個具體的優點,她寫信告訴我,她是多麼的興奮,而且想再回來複習。
其次是我們由於不習慣,或者小時候也沒有受到父母的讚美,所以現在要說出口,會覺得很肉麻、很尷尬。
記得有一次我在上海教父母班,有一對從河南鄭州來的父母,他們帶孩子一起來。當時這個訓練課程是在旅館的會議室舉辦,他們就住在旅館裡。所以在練習讚美的時候,我請他們回房間當面讚美小孩。十五分鐘後再回來上課。
回來後我問他們,練習讚美的效果如何?
這對夫妻彼此看看說,小孩在看電視,所以沒有讚美。可見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真的不容易。可是一旦做到了,那種感覺真好!
其實表達讚美,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突破舒適圈,好比寫信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有些話面對面時不好意思說出來,可是寫信的時候就能表達得很感人。每隔一段時間,我的四個小孩都會收到我給他們的信,信中常常是我對他們的真心讚美。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在外地念書,也可以定期寫信,向他表達你的讚賞,效果也是一樣的強烈。孩子會有很深刻的印象,也會好好保留你的信。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會常常遇到許多感人的案例。例如在工研院的課程中,在練習寫信的那堂課上,有位女士寫信給婆婆。信中告訴婆婆,她多麼的感謝婆婆,生了這麼好的一個兒子給她當老公。結果婆婆感動得不得了,送了她一顆大鑽戒,她在全班同學面前分享這故事,全班同學都很開心。
■ 學員給父親的一封信,讓他永生保存
還有一位人力資源高階主管說,她上卡內基訓練的時候,寫信的對象是她爸爸。幾年後爸爸去世了,兄弟姊妹都回到家中,在整理爸爸的遺物時,在書桌抽屜裡發現了這封信。信封上面寫了一句話:「此信永久保留。」她當場把這封信內容念出來,家人都淚流滿面。
另一位高雄的電子公司董事長,他給我的賀年卡上寫了一段話。他說在培訓期間,我要他們每個人都寫一封信給最敬愛、影響自己最深的人。於是他寫信給父親,那時父親的身體已經不太好了,過一段時間就去世了。但令他覺得安慰的是,爸爸是帶著這樣的好心情走的。
這也證明了連我們成年人得到肯定後,也會覺得這麼的貼心,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會因重要感得到了滿足,而踏上一條康莊大道。
.
黑老師的教養叮嚀
我們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得到肯定與讚賞後,會越做越好。
.
本文摘自
《#不管孩子_比管孩子還難!》
黑幼龍給父母的15個教養叮嚀【特別收錄】請問黑老師!關於教養的10個Q&A
.
作者:黑幼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您可以說出自己的三個優點嗎?
我超級喜歡心理學,也花很多時間研究各種心理學,我很認真去面對我喜歡的事物,我也不太去講人的閒言閒語……
我有時講我的優點,會被說自戀。所以沒什麼特別的場合,我通常不會講。但我喜歡跟孩子談,談孩子的優點,然後雙方都愉快。
肯定他人,然後自己愉快,這筆生意多划算。就不要講其他還附帶超多好處的,對人對己都有益。
祝願您,能覺察文化對我們的制約,多享受能看見美好的喜悅!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Christine Wel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注克麗絲叮的方法: Youtube: chryswlch1 FB/IG: kelisidingding Weibo: 克麗絲叮_ChristineWelch 《入夢》是克麗絲叮2020年回顧過去,重新出發的一首歌曲。與知名製作人陶山Skot Suyama 一起完成的一首新作品,《入夢》寫的是人生...
新 莊 叮哥 在 鄭麗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對李行導演有很深的敬意和謝意。聽到李行導演辭世的消息,感到非常不捨。
李行導演的一生和台灣電影史始終「行影不離」。他第一部執導的電影是黑白台語片《王哥柳哥遊臺灣》。他與李嘉導演合導的《蚵女》,開啟台灣彩色電影的時代。他也導演《養鴨人家》、《心有千千結》、《原鄉人》等等橫跨鄉土寫實、愛情及台灣文學題材電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藝青年。
李行導演不只在電影創作上有所成就,他更是台灣電影教育、電影文化保存重要的先行者與重要推手。
我在2016年就任文化部長不久,就向李行導演請益。我還記得他中氣十足地提醒我們台灣電影典藏機構和空間的欠缺—從 1978年「電影圖書館」成立以來,即便後來演變為「電影資料館」,再到「國家電影中心」,辦公室和圖書館仍擠在狹小的辦公大樓裡。最重要的典藏片庫,更是散落在樹林工業區的幾個倉庫裡。李行導演希望政府要重視這個問題,讓珍貴的台灣電影資產能趕快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因此,我們很快地在2016年9月和新北市政府簽約,確定在新莊副都心興建國家電影中心。接著,為了讓影視聽文化保存的能量更擴大,我們在2019年底完成《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的三讀,讓已成立40年的國影中心終於法制化了,在2020年開始以行政法人的組織形式來運作。在典藏片庫方面,我們也提出了影視聽中心的二期計畫,規劃在新莊新場館旁邊興建永久片庫和電影博物館。
2019年,我們為李行導演90歲生日慶生。他告訴我,他把一生收藏的4萬多件電影文物都捐給了國家電影中心,希望中心各種工作都能加快腳步,不要讓典藏文物被深埋在倉庫裡不見天日。最近,我也很高興看到新莊新場館已經完工,中心正在展開搬遷工作,將在今年底正式進駐。
40年台灣電影典藏機構的法制化與獨立場館的歷史工程就要實現,我們也期待永久片庫和電影博物館的計畫的落實。沒有李行導演一輩子的奔走和堅持,我們很難有今天的成果。
卸下文化部長職務後,我有機會和李行導演喝咖啡,閒話家常。他的外在剛強,對待後輩卻總是溫暖無私、傾囊相授。我想對李行導演說,謝謝您總是叮嚀我們,有了電影的過去,才有電影的未來。我也很榮幸,曾經跟您一起走在追求理想的路上。
李行導演的使命和精神將永遠令人懷念。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我相信,一代又一代的電影人才,會為我們述説更多精彩動人的故事,說給台灣人聽,也說給世界聽!
新 莊 叮哥 在 三頭六臂.英格蘭主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睽違已久,英格蘭男子足球隊終於踢進歐洲盃決賽,這種全民賽事麥當勞、Uber Eat 等等外賣業者紛紛祭出七五到八折折扣,因為太多人熬夜觀賽 (球最多踢到十一點,熬的恐怕是之後的狂歡鬧事 🤣),人民聯署在總決賽隔天放假、如果贏了,以後每年七月十一日訂為國定假日,聯署過不過還難說,一些學校倒是自己決定星期一延後點名時間到十點半,「寧願孩子睡夠再來上學也好過沒睡飽帶著起床氣」。
在此同時網球界的盛事溫布頓也打得如火如荼,雖然因為健康因素已經退賽,但是今年最受矚目的選手莫屬初出茅廬的 Emma Raducanu;一米七五高䠷身型、健美膚色,Emma 在加拿大出生,兩歲時搬來英國,父親來自羅馬尼亞、母親原籍中國瀋陽,全身肌肉運動感十足不在話下,一查人家還是學霸,讀的是 highly selective 的重點中學 Newstead Wood School。
星期一放不放假對我們沒差,對足球不迷戀,鄰居的嘶吼就是最立體的實況轉播,而且皮蛋已經放假:比公立學校早兩星期開始、晚一星期結束的暑假,如果在承平時候用來避開尖鋒旅費再理想也不過了。
既然提到會讀書又會打球的學霸,話鋒一轉來說說這年的轉變 (我還真會凹,別這樣嘛,之前沒講完)。首先最大的差別在自信心建立上,皮蛋不是妙麗那種搶答型、好勝心強的孩子,獨生女的與世無爭讓她在以前一學年兩個班將近六十位學生裏迷失、很舒服隱沒在人群裡,她安靜不惹事、老師樂得不用分心理她,所以她說話小聲、害怕說錯被全班笑、「知道的比表現出來的多」。
現在的學校完全不一樣了。只有十二位學生的小班制、無處可躲,大家家庭背景不差、老師不用操心誰沒吃早餐沒穿乾凈制服這種瑣事 (我也把以前上學前要噴的防頭蝨噴霧扔了),上課注重參與、大家有機會,連一翻兩瞪眼的短跑跳高這種,佛地魔屢次追問輸贏都被小孩打槍「最重要的是 We all had fun」。
皮蛋在以前學校常擔心霸凌,雖然只是口頭暴力說些「妳來我家我叫我哥開槍殺妳」這類蠢話,卻把她嚇得不想上學,在新學校這些顧慮消失無蹤;以前學校以本地白人為主,小孩甚至私下組成 blonde club (金髮俱樂部),不跟其他種族交流;誰跟誰玩、跟誰要好天經地義很自然的事,但是少數民族、兩位歐亞混血女孩和兩位印度女孩總是聚在一起卻被老師評為「社交障礙」、歸類特殊生、跟政府請求預算。
以前學校為了多請領經費,用各種名義把學生歸類、 全校高達 25% 特殊生,現在想來還是很懵:你們到底什麼毛病?!
去年參觀新學校時我們特別問了霸凌問題,辦公室主任說這裏要欺負別人太難藏住了,大家都很 Welcoming;事實上也是如此,開學第一天回家皮蛋就說她交到好朋友,有人志願當她大姊姊、有人作她戀愛的狗頭軍師,每天上學放學開開心心的,「社交障礙」沒了、再也沒突然蹦出不曉得哪學來的髒字或者用省略子音的腔調說話。
以前每學期中期末拿回來的報告很敷衍 (學生太多分身乏術,老師也盡力了),沒太多時間測驗、目標只是大家進度差不多,所以每次都是格子裏打勾、 behind behind behind;有比較才發現差很多,現在的學校有分組測驗,每天有作業,每星期有單字小考,老師每週會單獨聽學生朗讀,進度是客製化的,所以數學比較差的皮蛋還有一對一補強。
11+的主要科目都有上,法文課學到一點皮毛、以後去法國玩點菜可能有靠山,單字有的有些艱澀讓我想到以前準備 GRE,每週單字又和寫作結合、必須用這十二個新學的字寫成作文,最讓人開心的是老師希望家長「不要」盯孩子寫作業,「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知道學生哪裏需要加強」。
皮蛋在這一年裏的改變讓我們驚喜,學科上我查了課綱、進度比政府學校快一年。和我們輪流接送上下學的同鎮同學是她的好夥伴,雖然路途遙遠,地廣人稀鄉間小路單程得飆半小時才到學校,沿途兩小自顧自玩的猜單字、乘法問答,聽在耳裏都是感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學科之外在才藝上,皮蛋熱愛表演課,因為疫情的關係外聘師資的樂器演奏課和課後選讀的俱樂部 (包括中華文化,內容是華語和包餃子) 暫停;可能因為出生時臍帶繞頸三圈半造成的懼水讓我們一開始對游泳課有些擔憂,學校幫她穿戴足夠裝備、用很多 house points 鼓勵,從此每星期她都期待游泳課;很頻繁的運動和野放,幾乎每天放學小孩臉上都有「高原紅」、好像去過青康藏高原。
有別於刻板印象,與其說家長很富有高傲,在生日派對認識大家之後發現大部份人都跟我們一樣只是普通人,的確有同學住在莊園、坐擁一片森林,寵物是草泥馬,但是他們平實低調,也會去 Tesco 採購、買家長會的二手制服、逛慈善商店;真要說什麼不同就是比較注重教育、願意投資小孩,超過半數學生是獨生子女、沒有以前公立學校那種家裏有四五六個小孩的大家庭,家長平均年齡偏高、父母三十歲以下的基本上沒有。
說起來像報復,對比從前放牛的寒暑假,休業式那天皮蛋居然帶回兩本習題和文件夾—『對,有暑假作業!』雖然跟亞洲的暑假作業比起來微不足道,但是還是很感謝學校用心,習題部份依照學科強弱、每個學生不一樣,文件夾裏則是各種有趣的任務,譬如跟不同人一起下廚、在不同的地方看書、和朋友舉辦線上卡拉OK比賽這類。
公私立學校比起來如果要說有什麼缺點大概就是私校孩子有時自信過頭了—不到幾個月光景皮蛋也學會吹牛,跟同學抬槓居然還扯到我...
有次跟男生聊到出生前在媽媽肚子裏幹嘛,皮蛋說她在吹泡泡,同學不甘示弱說他在媽媽肚子裏騎單車。
『哪來的單車?』原本安靜聽著的我覺得事情不單純。
『從我媽花苞 (flower bulbs) 裏塞進來的』。
不久之後兩小又聊到夏天去海邊做什麼,『我媽最愛穿比基尼』皮蛋搶著說還要我覆議,『對吧媽媽?』(對妳個頭)
這一年,孩子的自信和禮節甚至我的英語用詞都有顯著改變,譬如以前很直接用的 Do you ...? 現在覺得無禮。大家講話很裝,經常使用 Would you...? Shall we...? 然後拐彎末角修飾一堆,像學校辦公室希望大家放學就回家不要在外逗留說的不是俗又有力的 "Go home",而是「要去朋友家玩來日方長 (wait until later)」,說到小孩剛開始有些怕生,用的不是 shy, unsure 而是 "a bit delicate"。
不再擔心頭蝨蟯蟲,也不再三五天被傳染咳嗽流鼻水,校長不用寫信叮嚀制服要換洗,相反地有時跟同學媽媽聊天發現同溫層好厚、大家都在燙衣服 (自己燙。律師醫師酒莊主人的太太家事自己做、房子自己掃、連名下出租的房產都自己管理,事必躬親非常勤勞),制服沒燙不敢穿出門。
學校用各種方法鼓勵學生,有種一家人的感覺,沒什麼不能商量、沒什麼是「恐龍家長」。滿滿兩大張的期末報告,強項和弱點各是什麼、改善的計畫寫得很詳細,我們每天都感謝疫情的契機找到這所學校,這是到目前為止在教育上做的最好選擇。
新 莊 叮哥 在 Christine Welc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關注克麗絲叮的方法:
Youtube: chryswlch1
FB/IG: kelisidingding
Weibo: 克麗絲叮_ChristineWelch
《入夢》是克麗絲叮2020年回顧過去,重新出發的一首歌曲。與知名製作人陶山Skot Suyama 一起完成的一首新作品,《入夢》寫的是人生漫長的道路上,不能忘卻你從何而來,也不能忘記往前走的原因與動力何在。克麗絲叮的故鄉為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一片遼闊的沙漠。為了追求她學古典中國文學的夢想,她不斷的探險,發現自己仍然嚮往的是與家鄉親近的荒漠。MV中呈現的一片沙代表的是一種情境,挽不回的過去以及重新開始追求夢想的決心。克麗絲叮演夢中的自己,而特別演出者若綺Chloe演出克麗絲叮現實生活的自己,最後化為一人,克麗絲叮表達她對未來的期盼。而克麗絲叮在MV當中抱的是她今年和Randon Guitars聯手打造設計的《莊周夢蝶》吉他,意味著她的夢想仍然存在。克麗絲叮也希望各位聽眾的朋友們也可以跟她一起不忘初衷,抱著夢想往前走!
導演 Director |李泰亨
製片 Producer|楊靈
沙漠景 攝影師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黃語宥
攝大助 1st Assistant Cameraman|林川哲
攝影組 Camera Crew |劉得生
城市景 攝影師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李泰亨
平面側拍 Photographer|陳威
主演 Cast|若綺(伊林娛樂)
剪接 Editor|元元影像工作室
調光 Colorist|詹謹嘉(繼續映畫)
妝髮設計 Make up & Hair |楊靈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er|鄭經中
交通車輛 Car rental|呈祥國際租賃有限公司
司機 Driver|張舜嘉
攝影器材 Camera Equipment|旋轉牧馬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Distributed By|滾石國際音樂 Rock Records
作曲 Composer|陶山 Skot Suyama / 克麗絲叮 Christine Welch
作詞 Lyricist|克麗絲叮 Christine Welch
編曲 Music Arrangement|陶山 Skot Suyama
特別感謝|Randon Guitars
茫茫荒漠
獨坐沙丘
晨煙過盡
面對星影悠悠
一雙白鷺
鼓翼而飛
霎眼回眸
忽見那遠方塔樓
在無邊盡頭
乾一杯解愁
在無邊盡頭
夢不休
是什麼指引我聆聽耳邊的聲音?
是什麼召喚我跟隨沙漠的足跡?
那是誰舉目跂望著雲邊? 是誰覷著眼仰天?
那木笛的回音?
誘我攀上雲煙
超越地平線?
盤梯無盡
無一扇門
一路向上
耳邊風沙翻騰
塔頂望遠
颼颼寒風
渴望已竭盡
深感高處寒冷
一雙藍蝴蝶
冉冉的翻飛
我合眼漸漸
入夢
新 莊 叮哥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聲鳥鳴,劃破長空。
拍翅下,見三圍六村環抱出屏山一貌。蜿蜒着的屏山文物徑,古木蒼翠,偶爾幾幢青磚土瓦明清建築老房子,石牆上的斑駁,在無聲歲月中落地生根,盤踞在石縫磚隙中,一身老氣,對照出旁邊高聳的新型村屋,卻又顯得特別驕矜。
那是一千年以前的事兒。渺渺時空,茫茫人海,都從中原南下,先在江西再往廣東後遷居於此,得豐盛水土,自稱「客家」,勤儉刻苦,莫失莫忘,且保留了中原古韻。
天真地以為能攀星摘月的七層古塔「聚星樓」,某年風災後只剩下三層,靜默地立在原地。古雅風流倒映在地下出現的一口古井,那一汪清澈冰涼的水中育有搖頭擺尾色彩斑斕的錦鯉,只是架在井面的鐵柵欄狠狠地破壞了錦鯉圖的美感。曾有不少文人進士,寒窗苦讀浪漫軼事的覲廷書室,門前一對蒼勁有力的端莊黑字「德澤流芳、祟山毓秀」,仍舊雋刻在硃砂紅木上,以書香墨魂冷眼河山變改、戰火無情和世事更易,正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
尋常巷陌中,那株開得姹紫嫣紅的簕杜鵑,一樹紫紅放肆任性的開在三層高的村屋前,然而再矚目也不及寫着「屏山盆菜」的大字招牌。
惜舊。一碟一碗皆有情
招牌底下昏黃的舊店裏,一時被兩邊一列長架上堆放着過千的碗碟所震懾,罎罐碗碟、沙煲罌罉,銅皮木製陶瓷,公雞、萬壽無疆、蟠龍翻雲、清花等花紋,有些是民國,甚至清朝時候製的,全是舊食具,也有盆菜、九大簋古盛器。短毛頭圓臉兒的店主鄧聯興(聯哥),伸手把器笑謂:「全部都係呢條村好多家村屋拆嗰陣時丟嘅,我唔保留就冇㗎啦!」
聯哥是這盆菜店第三代傳人,也是屏山鄧氏的後人。隨時代變遷,圍村生活一點一滴改變了,舊東西正在消失中,他很想保留這裏的一事一物。碗碟叢中,電話猛烈又急促地響起,幾乎是從早到晚響不停,原來不少識途老馬惠顧過他,從此愛上那獨有的圍村客家風味,每年如燕歸來,都會在喜慶時節訂盆菜、九大簋。他拿起電話對客說︰「冇送貨㗎!對唔住!」
一般盆菜店為增生意,多設外送。聯哥寧願賺少些錢,卻堅持傳統,規定只可在鋪吃,或可訂在祠堂內的大地堂吃。「盆菜、九大簋屬於我哋圍村宴席菜,外送拎出去市區食,完全唔夾!要喺我哋條村食,咁先有風味!」他竭力保衛不單是一個失傳飲食,還有它的良美附景──
這天,就有村民大排筵席吃九大簋。「我有盆菜同九大簋,但九大簋佔咗生意嘅七八成。九大簋出面少做,係我至有!」聯哥、兒子Jeff、大廚及四五個女工,早在各有各活兒在忙,有的在巨型鑊前炒呀炒;有的將各款食物舀進銻盆,包上保溫錫紙;有的張羅執拾餐具和食物搬上貨車。眾人浩浩蕩蕩乘着車沿鄉村小路,直抵盛宴氛圍。
顯赫。祠堂寶地見昌盛
「九大簋,傳統喺祠堂食!」
頂着七百多年的歷史,鄧氏宗祠的雕樑畫棟,青磚紅瓦,在風霜刀劍下,仍汨汨細流着官宦世家一時的顯赫,鄧氏後人在此祭祖、慶祝節日喜事、父老子孫聚會等,無法撼動的熱鬧場面,記載着族人的昌盛,如一樹繁花。
繁花散落處,是這個過萬呎的大地堂前,擺好的二十多圍筵席,喜氣不言而喻。「通常我哋村民結婚、BB滿月、舊時新居入伙,同埋點丁燈,先會擺九大簋。傳統一圍枱人係雙數,所以要坐八仙枱。」八仙枱其實是四方枱,坐八個人,後期改為圓枱,人數再沒有規定。
開席了!祠堂門前的一根火苗,燃點藥引,數十萬台的紅衣鞭炮就措手不及在耳邊炸開,硝火及散開的紅衣頓時在空氣中飄飄而下,驚惶的心被期待開餐的興奮掩蓋。「喺祠堂擺酒近村屋,祠堂門前燒炮杖,村兄弟聽到炮杖聲,就知道開餐,走嚟食。」
上菜講次序,先來的是湯,其他出場不分先後,離不開雞鴨豬手冬菇……中間上子薑菠蘿,消滯去膩,最後才是小盆菜。「食到咁上下,主人家會逐枱敬酒,都係最長輩嗰個行先,譬如結婚,就由老爺奶奶率領。」
鄉情。添飯加菜作叮嚀
吃九大簋,味道其外,碗碗藏鄉情,像添菜,「主人家客氣啲,客人嚟到好似唔夠食,覺得唔好,會抽個裝食物嘅桶,譬如冬菇豬肉,睇吓邊啲唔夠,逐圍添加。」如有吃剩的菜,也會送給朋友親戚,充分如俗語說「又食又拎」般慷慨豪情。其他沒有請來的,主人家都會分給同巷,或隔離巷的鄉里,這份鄉土人情在城市裏,真正少見。
舊日請喜酒,取好事成雙,連餸菜也呈雙數,如「四簋」、「八簋」,但客家人認為九大簋的「九」與「久」同音,有長長久久之意頭,才有九缽。其實九大簋還有一款飯,加起來共十款,就是飯菜齊備,十全十美,人生的圓滿就捧在一手間,見證於觥籌交錯中。「以前唔係咁富有嘅,請食盆菜已經好好。係富貴人家,捨得使,先請九大簋,請最好嘅俾人食!」
昔時九大簋食材貴重,主人家一頓飯宴,揮擲千金萬丈豪氣。聯哥自小就見識有錢人排場,筵開百席是閒事,設流水席,大宴群親好友吃足三天三夜不足為奇,相比今天這樣的場面,當年盛況,由衷地帶點悲壯。
一碗。百菜百味筵席盛
「九大簋矜貴在每一樣餸都係獨立,唔似盆菜嘅食物混埋一齊,一菜一碗,比盆菜好食。」
簋,在古代是貴族放食物的器皿。他們客家人吃九大簋就用九個大簋放食物,後來簋經過演變,叫兩杉四缽。「杉,係大碟。缽,即係大湯碗。用碟同碗將餸分開嚟裝,唔好撈埋一齊。」
現時九大簋已全然以碗盛載,還因應時節調校不同菜式來宴客。「天冷天熱唔同,天熱煮清啲嘅好似梅子鴨,天冷煮南乳鴨,就濃啲。」口味的轉換,使人不易生厭。菜式獨立,百菜百味,使味蕾每次都有新衝擊,吃出其中的風味,這才是九大簋精緻之處。
近年在香港,大時大節吃盆菜愈演愈烈,愈趨普遍,但對吃九大簋,大眾多聞所未聞。
「做九大簋好少人識。譬如我同村都曾經有人做過,味道唔得,冇咗啦!美心啲大廚都嚟試食過,跟足啲餸推出,出晒報紙、電視,最後都係冇做。你唔係我哋圍村人,又唔係好似我做咗咁耐,係做唔到嗰種味!」聯哥帶點自豪說。
客家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九大簋菜式在不同村或會有差異,主要視乎村內有甚麼食材便用甚麼,如村有魚塘,便有淡水魚。或者宴席主人家的要求,捨得出錢的,便有山珍海錯。聯哥則身為屏山鄧族,傾盡識才,續承庥美。「我由細到大喺條村嘅九大簋大多都係呢九款,陳皮鴨湯、了酸豬手、黃酒雞、南乳鴨、炸門鱔、雞汁燴花菇、魚肉丸、子薑菠蘿、小盆菜,加埋雞鴨飯,總共十款。」
獨特。自家佳餚自家味
做九大簋,逐樣做,炆、炸、煮、燉、燴、滷、醃樣樣齊,比起盆菜,工夫多,利錢低,但聯哥廿多年來,仍恪遵一份客家人特色。其他人依循抄襲,卻做不到同樣的美味。他的九大簋味味是精品,首重用料精。「我哋嘅炆豬肉同了酸豬手,係用每朝劏嘅新鮮豬。」連炸門鱔都是新鮮即日捕,門鱔來價貴,外面會用較平宜的炸芋頭、炸花枝丸代替。「圍頭客家近海,舊時喺大埔東嘅海面有好多門鱔魚,所以我哋嘅九大簋一定有門鱔。」
再者,聯哥是元朗原居民,魚販和豬農必然將新鮮門鱔及本地新鮮豬先預留給他。而且坊間沒有多少人做九大簋,要煮出真正味道,他須用圍村傳統的獨有調味。「炆豬肉嘅麵豉醬,係用黃豆加麵粉自己整;黃酒雞嘅黃酒,用糯米同酒餅自己釀;子薑菠蘿嘅子薑,每年六七月啱時候用醋嚟醃,味道先正宗。」調味可說是做九大簋的靈魂,更重要還有手藝。
「煮九大簋,主角係做小盆菜嘅炆豬肉,豬肉炆得好,啲汁滲到入盆底嘅蘿蔔、豬皮同枝竹,成個盆菜都好味。」
他選腩肉和前胛,斬了件,燒熱巨鑊,下油,加入豬肉、香料、糖,之後加水。大灶火力猛,豬肉容易黐底,所以要揸起大鑊鏟不停攪動。一鑊豬肉,炆上一小時,來來回回翻廿多次。要懂得用力,不須太大力,順着力去剷。豬肉炒到六、七成熟,才下麵豉醬和南乳,既不黐底,醬料香味發揮得最好。他還有秘技,就是炆好的豬肉,不要趕着吃,攤放兩至三小時,更臻入味。
眾望所歸的炆豬肉,樣子紅彤彤,乾淨利落,不見有油水蔓延,鬆軟不油膩,吃時展露山賊氣質一口吃掉,入口的瞬間,豬皮帶點嚼勁,豬油與醬汁完美的邂逅,令嘴角上揚的味道,毋須言語,就有口水直流的魔性!
宗親。人人為我厚恩情
這無法停口的炆豬肉,手法技藝是傳承自聯哥父親,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大恩人。他父親以前在村裏務農,懂煮幾味撚手家鄉菜。遇有同村喜事要煮盆菜或九大簋,就會叫他來幫手。
「老竇完全係義務,永無托手踭,每次做完喜事,封番封利是仔,小小心意!唔會賺到錢。大家同村,你幫我、我幫你,人情味好好﹗」聯哥憶述說。聯哥十一歲起,就跟父親到祠堂煮九大簋,他充當小幫手,切菜起爐生火等。「我好鍾意做呢樣嘢,有得玩又有得食!」而父親負責掌勺,他看得多,慢慢學會了煮筵席菜。酒菜圍繞,鄉親為屏,長年累月浸淫在筵席的氣氛中,團聚的熱鬧、鄉里的恭親,種下對老鄉土深微綿邈的感情來。
九五年,其父因年邁而退休。「成條村都冇人做,我唔接手做,九大簋就會失傳!」他惟有繼承父親的衣缽,把手藝延續下去,也保留了當時碩果僅存的盆菜和九大簋。
「老竇係業餘,搵唔到食。我要開鋪,煮九大簋嚟做生意。」起初他的字號寂寂無名,三日打魚,兩日曬網,大拍烏蠅。同村的人知道他的難處,也念起他兩父子經常為村出心出力,都不時帶朋友回村,藉詞宴客,特意叫聯哥煮九大簋,讓他有生意可做。甚至容許他在富濃烈圍村色彩的祠堂擺席。
「最感激係同宗兄弟鄧達智,市區人先至認識我。」九五、九六年時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與傳媒、文化界,在圍村吃過聯哥煮的盆菜宴後,經過報道,盆菜開始廣受大眾認識,聯哥越見名氣,即使沒賣廣告,生意大旺。連明星周潤發、甄子丹、郭富城,政界唐英年、葉澍堃等名人都是常客。
人情,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交心而生。「老竇教我,對鄉親要好,因為同村都係兄弟,自家人,有力出力,有心出心。」他對父親的教誨,仍刻記在心。像是每年清明拜山祭祖,他一切都以村事為先,年年為此都推卻不少大宗的九大簋生意,也幫族人煮山頭。只要村裏要他幫手,他從來都是義不容辭。
每朝六七點,天邊方呈魚肚白,沉睡的鄉村,巷弄後小門半掩,漆黑中廚房亮着一團燈光,冒出縷縷煙霧,傳出咔嚓咔嚓聲響。一個肥圓身影,汗涔涔地已提起鑊鏟,鏟挖着鑊中豬肉,繁忙的氣力活早就展開了。聯哥臉上仍含笑說︰「我幾乎日日都咁早,一直做到晚上六七點,十二三個鐘㗎!但一啲都唔辛苦!」
他奮力以煙火、菜甜、肉香,留住屬於圍村風味的九大簋,以食物的味道譜寫宗族和鄉村人情的記憶,透過節日、慶典,寄語一代又一代人的祝福,不忘祖、不忘根,如一根無形的絲線,把人與人拉近了。
撰文:孟惠良
攝影:陳秉謙、魯雋華
屏山傳統盆菜
地址:元朗屏山塘坊村36號(屏山文物徑路口)
電話:2617 8000
營業時間:11am-9pm
詳情: http://bit.ly/2UxOwEC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網站: http://etw.hk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新 莊 叮哥 在 艾怡良 Eve 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一場奇幻狂野的公路之旅,會把我帶到多遠的地方?」
♬ 訂閱艾怡良頻道 ➔ http://bit.ly/eveaiyoutube 按讚艾怡良FB ➔ http://bit.ly/eveaifb
立即收聽:https://Eve.lnk.to/Waterfall
有時人生像一場夢,有時,夢卻更像是人生的啟發和答案
路上遇見的每個人
慈祥的老婆婆、啜泣的小女孩、沒有明天的鴛鴦大盜
哪個更像是我自己?
品嚐著複雜的人生況味,
在極度瘋狂之後,才會理解什麼叫完全沈澱,
在淋了滂沱大雨之後,才會知道什麼叫一身輕鬆,
在活過了每一刻的混亂之後,才有可能去療癒每一份脆弱。
艾怡良,如今不再只是用沙啞感性嗓音征服華語樂壇的靈魂歌姬,更是一個以歌為詩的都會女性創作人。她的歌打破一切「剛剛好」的情歌規則,層次細膩卻擊中要害,寫別人所不敢寫,唱別人所無法唱,像一把華美精緻的利刃戳穿你我內心的和平假象,直刺入心臟翻攪最痛楚和迷惘,再用她那似乎什麼都經歷過的嗓音,包容了一切。
艾怡良用了一年時間醞釀,2017年5月帶來全新詞曲創作・奇幻療癒單曲《Waterfall》,由金獎製作人陳建騏操刀,兩人的創作火花勾勒出音樂的視覺奇景。黃少雍獨特的電子編曲,搭上韓立康搖滾爆發的電吉他,艾怡良沉緩漸狂放的聲線釋放,當閉眼聆聽,就彷彿站上瀑布最高點的崖邊,勇敢走前一步,感官急速躍下無底漩渦,流出的情緒被巨大能量的水流沖洗、淨化,旋律將帶你走過心靈突破不了的境界。
「Waterfall」MV歷經27小時外景拍攝,其中24小時全程在宜蘭頭城瘋狂驟雨間完成艱辛任務,其中有一場怡良與小女孩的互動戲是在最大雨勢時拍攝,兩人無法撐傘淋成落湯雞、被瘋狂蚊蟲叮咬,吃足苦頭,但當導演一開機,兩人含淚凝視彼此、在大雨中嬉鬧狂奔,敬業演出令全體工作人員動容。怡良說道,有一場對嘴戲令她實在難忘,滂沱大雨下著,不知不覺投入最深的情緒,幾乎要掉下眼淚。最後三小時的場景轉回台北,台北毒辣的豔陽,讓昨晚一整夜的大雨顯得不真實,大家驚歎「Waterfall」戲內戲外都是一場再奇幻不過的公路之旅!
Waterfall
中立 太久 位於最高的崖
讓瞳孔容了整片樹海
擦乾 眼淚 還顧及神態
站在邊緣的我是否看來悠然
有人 選擇 最愛 最恨 最善 最惡毒 的食材
烹調最誘惑 最華麗 最無懈可擊的 完美笑聲
有人用 最新 最舊 最重 最稀有 的色彩
填滿最無垠 最深幽的 一壺深潭
我張開手 張開手
願被賦予生命被埋葬 無論如何都走過
我張開手 張開手
想站穩天地 想活過所有
最後
Waterfall Waterfall
Waterfall Waterfall
透明 安然 重力失控
每個水花綻放 都埋了或誕出一些動容
我吃穿什麼 做過什麼 著誰的魔
都跟了空景循環 躍下 一片漩渦
而我 選擇 最愛 最恨 最善 最惡毒 的 臉龐
答謝 最熱烈 最坦白 最千瘡百孔的 完美人生
而那些 被愛 不愛 最愛 最愚昧 的人啊
都是最磅薄 每個名字都重擊 我的心臟
我張開手 張開手
願被賦予生命被埋葬 無論如何都走過
我張開手 張開手
想站穩天地 想活過所有
最後
Waterfall Waterfall
Waterfall Waterfall
想站穩天地 想活過所有
想站穩天地 想瀟灑墜落
Waterfall Waterfall
Waterfall Waterfall
音樂製作|
詞/曲:艾怡良
製作人:陳建騏
編曲:黃少雍
吉他:韓立康
弦樂編寫:劉涵(隱分子)
小提琴1:蔡曜宇
小提琴2:盧思蒨
中提琴:甘威鵬
大提琴:劉涵(隱分子)
和聲編寫/和聲:艾怡良
錄音工程師:陳以霖/溫奕哲
錄音室:大小眼錄音室/皮老闆練團室
混音工程師:王俊傑(小K)
混音錄音室:強力錄音室
製作執行:蔡志忠
影像團隊|
製作公司 Production : 鳥兒映像製作
演員 Talent:
徐麗雲
謝杉杉
康祥
葉辰莛
導演 Director:邱柏昶
腳本創意:邱柏昶 王品翔
製片 Producer:孫偉強
執行製片 Line Producer:李浥塵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王紘晟
攝影指導 Director of Photography:林眾甫
跟焦師 Focus Puller:莊竣瑋
攝影助理 Assistant Camera:林川哲 陳武聖
燈光師 Gaffer:林宏洋
燈光助理 Best Boy:張哲誠 葉丞遠 董安平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黃舒
執行美術 Art Director Assistant : 余佩盈
美術助理 Set Decorator:彭皓益
道具 Prop Master / 吳忠憲(蒸汽鉄鹿)
造型師 Stylist:蘇庭卉
造型助理Stylist Assistant :王瑄琳
妝髮師 Makeup&Hair Designer:呂依珊
梳化助理Makeup&Hair Assistant : 張允
選角Casting:盧亞姿
器材 Equipment:和寬攝影燈光器材
技術車拍協力 Car Shooting : 黃世典 (黑影特技工作室)
陳大哥九巴車隊:陳建生 張裕芬
場務 Grips:林東慶 廖哲偉
剪接 Editor:白欣田
調光 Color Grade : 馮鈞凌 ( 時間軸Timeline Studio )
字體設計 Font Design:盧冠瑾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九人巴陳大哥車隊
宜蘭縣政府影視協拍中心
頭城鎮公所
展悅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有鳴人有限公司
★關注艾怡良
FB►https://www.facebook.com/AiYiLiangEve
微博►http://tw.weibo.com/aiyiliangeve
IG►https://www.instagram.com/eve_ai_the_crazy_one/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Sony Music官方網站
http://www.sonymusic.com.tw/
Sony Music Taiwan CPOP-華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c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