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北路復興橋】 #第一座高架道路 #天橋
串連中山南北路、橫跨鐵路縱貫線的復興橋為臺灣第一座立體高架道路,最初僅從長安路跨接至中正路(今忠孝東西路口),後於1967年拓寬延長至青島路,總長606公尺,為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又稱「天橋」。
復興橋最初興建為國安考量,旨在避免總統座車於士林官邸和總統府間移動時,因列車通過平交道而影響行進,是當時臺北市最受矚目的大型工程,1955年2月24日舉行通車典禮時,除邀集中央、地方各機關首長及士紳觀禮外,更吸引數以千計的民眾前往一探究竟。
然而隨著鐵路地下化,以及東西向快速道路(今市民大道)的計劃興建,失去最初功能的復興橋終於1995年遭到拆除,結束其長達四十年的任務。
#你還記得這座橋嗎
#回歸平面的都市交通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55-02-24/聯合報/03版/第三版】
復興橋已落成 今行通車典禮
嚴主席將親自剪綵 兩旁慢車道下月起整修
【本報訊】台北市中山北路新建復興橋定今(二十四)日上午九時落成通車,將舉行一隆重通車典禮,中樞地方各機關團體首長,全省二十二縣市局首長,外賓以及地方士紳等一千餘人,均將應邀觀禮,天橋工程由於日內氣候晴好,在一片忙碌聲中已將殘土剩木清理乾淨,全橋已張燈結綵,至為壯觀。
通車典禮將由高市長主持,省府嚴家淦主席剪綵,市府已發出設計大方印刷精美之觀禮證,復興橋於剪綵後,即開放通車。
復興橋建築費時整整六個月,耗資四百零五萬元,由公路局鳳後三設計,足可勝任二十噸重的車輛從橋上通過。
據承造的三中公司統計,共用去一千二百四十噸水泥,三百二十噸鋼筋,三千六百立方公尺石子,七千立方公尺土方,二千石木料,及一萬七千一百五十個工,其中混凝土工三千四百三十個,普通工三千二百八十個,鋼筋工三千二百三十個,木工三千零四十個,土工二千三百個,牛車工一千一百七十個,起重工八百七十個,泥水工八百三十個及大批其他零星品。
橋兩側的慢車道和行人道將復舊觀,市工務局預定下個月開始整修,預計在一個月內完成。
橋的全長是三百七十三點零四公尺,寬十二公尺,當中橋洞高四公尺,可容四列火車并行通過。
市府將於今日通車禮中以名貴紀念品贈予復興橋有功人員鳳後三、林永倉、封雲桐等三人。
【本報訊】復興橋於今日通車典禮後開放一天讓市民通行參觀,自廿五日起除甲級車輛外,禁止行人、三輪車自行車等通行。
【1995-07-17/民生報/22版/都會新聞】
即將走入歷史 回首細說復興橋
當年兩位蔣總統上下班時 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記者黃士榮/報導】坐落在中山南北路的復興橋,今天起將陸續進行施工圍籬,周四起開始拆除工作,九月中旬後復興橋將完全消失;這座橋是光復後,政府遷台才建設,北市工務局官員說,這座橋興建早期是兼具保護元首行車安全考量,此橋與中華商場一樣留給老台北人很多忘不掉的回憶。
工務局官員表示,復興橋大約是在民國四十四年左右完工通車,當時建橋的主要考量是,中山南北路是蔣中正總統由士林官邸到總統府上班的必經幹道,但是這條幹道與縱幹線鐵路交錯,遇到火車經過,平交道柵欄放下,總統車隊行進會受到影響。
中山南北路在兩位蔣總統時,可以「御道」來稱呼,每逢總統上、下班時,沿線布滿警察、安全人員,以「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來形容並不為過,而復興橋更是警衛森嚴。
工務局官員表示,這座陸橋興建完成後,取名「復興」顧名思義要復興中華,凸顯當時動員戡亂及反共復國的時代意義,但老台北人卻稱它叫「天橋」。
復興橋原本只有主橋橫跨舊有的縱貫鐵路,民國五十五年擴建後,中間主橋長約六百公尺,兩側副橋長約四百四十五公尺;主橋寬度九公尺、副橋寬度各為七點五公尺。這座橋橋柱結構至目前為止還相當堅固,但是橋面及橋身則較為老舊。
工務局新工處今天起進行圍籬,將以低噪音等多種工法來進行拆除,復興橋拆完後,中山南北路將完全平面化,原有的縱貫鐵路早已地下化,而東西向快速道路從鄭州路凌空而過;復興橋隨著都市的發展而功成身退,這座橋將與中華商場一樣成為老台北人的記憶,而著名的「天橋」下客家菜已遷入華陰街內繼續營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港珠澳大橋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是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和廣東珠海的大型跨海通道,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2018年5月23日完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UTC+8)通車;設計壽命為120年。現為世界最長的沉管隧道以及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
施工架 寬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輕軌工程大順二路(大昌消防隊至建興路) D工區圍籬架設利用週末二日並提早4小時完成
今日下午甫結束市府防疫會議及前往視導梓官蚵仔寮漁市場攤集場人流管制情形後,我再趕往三民區大順二路視察輕軌工程D工區圍籬架設及周邊車流情形,今日工區圍籬架設進度進入第二天,輕軌團隊於下午3時左右回報施工圍籬已架設完成,圍籬底部加固作業亦於下午4時左右完成。
此次D工區路段長度468公尺,東、西兩側合計架設共936公尺,原預估工期為6日,雖然D工區路段區間車流較多,但輕軌團隊已累積A工區的實作經驗,本次縮減於週末2日內完成,感謝輕軌團隊同仁努力、交大派出員警8人及義交18人維持交通,使得本次工程比預計目標提早4小時達標!
在聽取捷運局同仁說明這兩日的施工情形,我接著步行巡視D工區圍籬架設品質及車道車側標線改劃狀況,畢竟在車水馬龍的交通幹道進行輕軌及雨水箱涵改建工程,不僅要考慮工安、更要留意交安,我發現沿線臨停區及公車臨停區的標線有些粉塵會影響辨別,請團隊務必在今日最後的整備時間做好標線整理,並加掛「臨停區」等標誌,讓用路人清楚辨別及提醒用路人可做短時間的臨停3分鐘。
D工區路段車流繁多,我們不敢大意,沿線架設26台cctv全日監控車流變化,依據交通局智慧運輸中心持續觀察結果,大順二路段在昨天7/3整日的車流監控數據顯示較施工前減少7%的車流量。目前看起來在施工期間道路容量減少情況,平均旅行速率與施工前大致相同,考量D工區的大順二路是南北向的主要幹道,相較於A工區的大順一路是東西向主要幹道,我也提醒此工區的替代道路資訊宣導要著重在南北向道路如大昌一路、高速公路東西側道路等道路,希望在施工期間也可如同A工區有25%以上的車流透過替代道路行駛,讓全區的車流行駛速率及旅行時間達到最佳化。
另為確保施工期間救災雲梯車作業空間需求,此路段經捷運局與消防局於6/10會勘後,沿線部分大樓前由原本甲種圍籬改為乙種圍籬搭配紐澤西護欄型式,方便救災時可立即搬動,確保沿線消防安全,並沿用中博高架橋拆除改道經驗,於周邊重要路口已設置施工改道及交通導引牌面,提供用路人改道資訊。今天將完成圍籬架設,明日的通勤首日可用道路寬度較之今天略寬,請用路人多多留意及注意行車安全,團隊持續監控尖峰時段車流資料,隨時動態檢討道路管理措施。
藉此臉書本文,提醒及預告市民朋友後續的各工區進場時間如下,呼籲市民朋友、用路人,請事先留意施工資訊,行經此施工路段務必放慢車速、注意行車安全。
◇工區D大順二路「大昌消防隊至建興路」:110年7月3~4日。
◇工區B大順一路「自由路至河堤路」:110年7月10~14日
◇工區C大順二路「日全街至士良街」:110年8月7~10日
我請輕軌團隊持續多元管道投放施工及改道資訊,特別是透過警廣呼籲用路人改道讓民眾知悉此路段施工訊息,建議非必要行經此路段之用路人則改走替代道路。再次提醒市民朋友、用路人請事先留意施工資訊,行經此施工路段務必降低行車速度、注意行車安全,同時由警察局加強以南北向替代道路:大昌路、高速公路東西側道路疏導,也建議多利用鄰近東西向替代道路(九如路、覺民路、十全路、建工路、同盟路、建興路)及南北向替代道路(民族路、大昌路、正忠路)提早改道,以疏解大順路段之車流,如有不便則請多多包涵。
#輕軌成圓.邁步向前
#防疫期間.公共工程持續推進
施工架 寬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6/19-6/20風雨中輕軌大順一路(龍德路~博愛路)工區圍籬推進 兩日期間如期完成圍籬架設
今日下午甫結束每日定期的市府防疫會議後,我即趕往鼓山區大順一路視察輕軌工區圍籬架設的最新情形。今日A工區圍籬進度已進入表定第二天,依據交通局智慧運輸中心持續觀察結果,疫情期間的交通車流量較之平時約減少25~30%,而必須佔據道路斷面約12.5公尺寬的施工圍籬對交通無可避免的影響如何作到最小化,除了務實檢討工程需求空間,工程進場的合適時機也要審慎挑選,市府決定此時利用周末2日施作輕軌圍籬是最佳時段。
市民朋友或用路人或許還記得上個月5/1~5/2的輕軌工區大順一路圍籬架設是從龍勝路推進至龍德路,該路段長度近100公尺,於中央分隔島兩側架設圍籬合計約200公尺長度,統包工程團隊同樣於周末兩日間完成。相較之下,本周末相同的甲種圍籬施作、採取相同的吊裝工法,但面對不同的施作長度(200公尺 VS. 1134公尺),本次工程執行效率提高至5.67倍!況且這次還有雨神的考驗,當雨勢過大時,現場指揮官還是必須暫緩施作以確保每位同仁安全。
而依據6/19交通局智慧運輸中心的車流監控數據,可發現施工路段及周邊替代道路的車流明顯移轉至明誠一路,施工路段東西向的交通流量各約比較為施工前假日之72%及68%,而明誠一路(光興街~自由二路)東西向車流較之施工前成長38%及45%,但施工路段及各替代道路之旅行時間、旅行速率則與施工前大致相同,顯示出用路人的智慧駕駛行為,以及市府團隊事前的改道宣導有所奏效。
今天將完成圍籬架設,明日的通勤首日可用道路寬度較之今天略寬,請用路人多多留意及注意行車安全,團隊持續監控尖峰時段車流資料,隨時動態檢討道路管理措施。
或許市民朋友會好奇本次工進在短時間如何提升效率?原來團隊記取5月份的經驗,前次採取傳統甲種圍籬(1.2公尺/單元)立柱較密,本次採用型鋼式甲種圍籬(1.8公尺/單元),預先製作再運至工地吊裝,簡化組裝程序也可減少噪音,未來箱涵改建後圍籬移除較為容易,內部估算本次工率29公尺/小時,較前次工率11公尺/小時大幅提升,工程的順利進行不僅有賴團隊的用心,更需要不斷的自我精鍊才能不斷進步。
我到現埸巡視工進並肯定輕軌施工統包團隊、值勤員警及義交的敬業精神,特別是統包商的工作人員,每位同仁無畏冰冷雨滴打在臉頰、穿著濕漉漉的雨衣、冒著風雨努力貫徹使命。而捷運局劉旺政副局長指出,將可於今日6/20晚上8:30前,完成A工區整體圍籬1134公尺的架設,劃出後續可安全作業的壁壘,衷心感謝優秀團隊為輕軌成圓的壯闊願景的奉獻付出。
藉此臉書本文,提醒及預告市民朋友後續的各工區進場時間如下,呼籲市民朋友、用路人,請事先留意施工資訊,行經此施工路段務必放慢車速、注意行車安全。
◇工區B大順一路「自由路至河堤路」:110年7月10~14日
◇工區C大順二路「日全街至士良街」:110年8月7~10日
◇工區D大順二路「大昌消防隊至建興路」:110年7月3~8日。
#輕軌成圓.邁步向前
#防疫期間.公共工程持續推進
施工架 寬度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港珠澳大橋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是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和廣東珠海的大型跨海通道,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2018年5月23日完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UTC+8)通車;設計壽命為120年。現為世界最長的沉管隧道以及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主橋全長約29.6公里。為橋隧結合結構,包括一條長約6.7公里的海底隧道及兩個人工島。其中,海中橋隧主體工程(粵港分界線至珠海和澳門口岸段)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出資建設;海中橋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國際機場人工島,止於粵港分界線)由香港方面建設,三地口岸和連接線由三地各自建設。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舉辦的事業單位,主要承擔大橋主體部分的建設、運營、維護和管理的組織實施等工作。港珠澳大橋啟用後,穿梭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交通時間將銳減,行車時間僅需一小時左右,而且不需要再繞經虎門大橋;而港珠澳也會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有象徵意義。大橋的使用者進入香港後亦可經香港的快速公路,包括深港西部通道前往深圳。港珠澳大橋是中國新的地標性建築之一,被譽為世界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峰」,英國《衛報》稱之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新華社報導國家級建設港珠澳大橋創造外海築島的「中國速度」,使用221天完成兩人工島築島的世界工程記錄,縮短工期超過2年,並實現了綠色施工,又形容大橋是「中國乃至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標準最高、最具挑戰性的跨海橋樑工程,被譽為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峰」。橋樑總長約23公里,按照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100公里。橋樑工程於2012年6月全面展開,劃分為5個工程合約進行施工。橋樑由非通航孔橋和通航孔橋相連組成,通航孔橋共有3座斜拉橋,自東向西依次是:青洲航道橋、江海直達航道橋、九州航道橋。其中,青洲航道橋主跨458米,為3座斜拉橋中最長,採用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全橋採用半漂浮體系,索塔採用雙柱門形框架塔,塔高163米,共設有14對斜拉索。橋下通航等級為1萬噸級,淨空高度42米,有效通航寬度318米。於2016年4月12日合龍。整體造型及斷面形式除了滿足抗風及抗震等要求外,將會充分考慮景觀效果。而江海直達航道橋主跨516米(2x258m),索塔採用3個海豚狀的框架塔;九州航道橋主跨268米,索塔採用2個風帆狀的框架塔,塔高1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