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可以追溯南島語言最古老的地點。幾千年前,這些語言由台灣傳到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南島語族最早起源於台灣」
【回顧】
一「兩岸哪裡一家親!研究:台灣人基因與中國不同」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59641420842601&id=584986081641475
Jacky Cheng:台灣人,您對母親到底了解多少???
台灣文明,您知道台灣歷史四百年只是幼稚園程度,了解南島語族發源地是台灣,也只是小學程度而已,您懂得Paccan是原名,"您好"叫"台灣",四千年前遠洋Manga雙船體(與艋舺的台語同音,當然也與菲律賓的螃蟹船同音,但菲國學不到精髓,只能短航),傳出去台灣文明玉石珠算,給南洋與中土....總算是有中學程度了,12000年前的姆大陸,亞特蘭提斯陸沉,蘇格拉底,柏拉圖,西方三哲的理想國烏托邦,不在大西洋,而在太平洋,才是台灣歷史的大學程度,宜蘭與那國島間的海底沉城,虎井嶼,台東數千年以上萬年遺址隱藏了多少考古密碼....台灣人,你真的知道嗎?
(全南島語族的眼睛,都與Mada同音,南島族有十大語系,西到非洲馬達加斯加,東到夏威夷,南到紐西蘭,智利復活島,北是台灣,也只有台灣唯一同時擁有九大語系,流傳出去。3500~5000年前的航行授與文明(中國四川三星碓的蝌蚪文,沒中國人知道來源真意,台灣古跡中處處可見,是傳播源頭),菲,馬,近年在3500前的古墓遺址挖出,全世界僅有台灣東部獨產的豐田玉器陪葬,很明顯了。)
(有人說所謂的海底古沈城其實是斷裂的岩脈,但是它工整畫一的牆體卻又讓人無法解釋;有人說那是1622年荷蘭人佔領虎井時修築的城堡,遭明軍炸毀沈入海底;有人說這乃史前文明的遺跡,人類活動的證據;更有日本學者說這是八千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跡。)
(台灣宜蘭外海60海浬處,沉睡著一座神秘的海底古城,古城內有精細的雕刻、神殿、金字塔,學者研究,該遺跡屬於距今約1萬5000年前的「姆文明」(MU文明),也就是在中國大陸還與琉球群島相連時,人類在這塊「姆大陸」上所創造的高度發展古文明。相關學說已流傳一段時間,因為實在太過引人入勝,每隔一段時間就在網路上激起討論。
中國網站《萬花鏡》日前刊登一篇名為〈因地震沉入深海:台灣宜蘭海底驚現神秘金字塔!〉的文章,吸引了許多兩岸網友關注。該文指出,在距離台灣宜蘭僅60海浬的日本與那國島海域,沉睡著許多當地漁民都知道的巨大海底古城,1986年後,日本學者開始對遺跡進行現代化的海底考古研究。
經過長達8年的考古調查,琉球大學木村政昭教授振奮地表示,「沖繩周邊海底考古學的研究,將會讓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重見天日,古老的『海底龍宮』傳說即暗示海底古文明的存在,沈沒在海底的『姆文明』也讓海底龍宮的故事一直流傳下來,我確信與那國的海底遺跡,就是1萬2千年前突然消失的『姆文明』!」
根據考古隊以電腦合成方式繪製的遺跡復原圖,該遺跡有著海龜壁畫、靈石、廣場等祟拜物,可以判斷就是古文明居民聚會的神廟,而神殿北面有2個半圓形的柱穴,可能就是女巫舉行儀式前的沐浴之處,也有可能是讓即將獻給神的處女清浴的水池。
還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圓洞穴東邊近處的靈石,其擺設的方式與沖繩及日本本島的民間信仰類似。此外,神殿東方的拱形城門、巨石疊成的城門等,也與1萬年後才興起的琉球王國建築類似。而在城門附近發現的2塊重疊巨石,有人推測這2塊巨石是城門下方的基石;由2塊巨石整齊重疊在一起,及其上方留有長方形人口雕孔等看來,該巨石顯然是經過人力加工而成為城堡的一部分。
這項新的發現,與20世紀初美國學者詹姆士‧柴吉沃德(James Churchward)提出的『姆文明』假說不謀而合。柴吉沃德認為,在距今1萬5000年前的史前時代,現為日本、琉球、台灣的西太平洋一帶,其實是一整塊相連的「姆大陸」,其面積比南美洲還大,史前人類甚至在其上創造了燦爛的古文明,但因為遭遇大地震所引起的地質變動,而在一夜之間沈入大海,一切記載就此失落,沈眠在太平洋海底,直到今天仍有待人們挖掘出它的真實面貌。)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974106319/posts/1528706937238428/
李致穎:談到女性或不同族群的刻板印象時,許多人都能理解這些特定形象,如女性的陰柔、感性、軟弱,南島語族的天性樂觀、愛喝酒愛唱歌等,對於弱勢性別或族群的主體性的剝奪,以及,成為他們追求自主性時的阻礙。
但是,上述的邏輯,對象ㄧ換作是「台灣人、台灣文化」就又不一樣了,各種刻板印象,例如隨性、草根性、海盜性格、髒亂、粗俗⋯等,全部照單全收,殊不知這些特定形象就是自己的主體性被襲奪、被架空後的殖民地文化,還把這些由殖民者所塑造出來的形象,當成自我認同。還有什麼比這樣的事情,更加悲哀的嗎?
#台灣文化應該要有各式各樣的面貌
#台灣人要打破殖民者的禁錮活出自我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2110034219674/
李致穎:什麼是漢人?漢人是怎麼來的?
以「台灣南島語族」為例:
生番→熟番→人→漢人
未經由儒學「教化」的人,即為番或夷或蠻等,不文明、未開化之族群,必須透過儒家思想價值觀影響後、教育後,才能成為儒家價值觀下的「人或漢人」。
#台灣人正被教化為中華人
#已接近完成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07689328344790/
李致穎:把自己的認同,定義爲中國人,是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我也是中國人。
把自己所屬的族群認同,定義爲中國人,則不在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泰雅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
*溫馨提醒:台灣的南島語族,無論在對岸中國或此岸中華民國政府的定義下,都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3131710200935/
임가영:如果我是台灣的電視編劇,
簡直有發揮不完的題材(翻白眼)。
超過400年前至四、五千年之間,
南島語族的先人從台灣出發,
順著洋流和季風開枝散葉到了整個大洋洲。
(這個梗被迪士尼用走了就是「海洋奇緣Moana」)
400年前熱情浪漫的大航海時代,
荷蘭人教了台灣人以羅馬拼音做為文字記錄,
引進了最早的銀行會計制度,
至今番仔薑(辣椒)、番仔火((辣椒)、紅毛土(水泥)、水牛、黃牛、芒果、雞蛋花、甘蔗、水稻…
通通都是荷蘭人曾經來過的痕跡。
400年前日本幕府時代,
將軍穿的盔甲也都是台灣出口的鹿皮製造而成的。
380年前和兩蔣一樣宿命的鄭成功父子,
假裝反清復明建立了東寧王國,
跟228一樣殺盡不服從的台灣人,
跟白色恐怖一樣洗腦倖存的台灣人,
先人為了生存通通當了假漢人,
從此全台灣每個村莊聚落居民沒有血緣關係的也都一個姓,
每個姓的族譜第一代都是同個時間,
如果追本溯源去到中國,
拍謝阿嬤袂認得阿松誰跟你一家人。
台灣人曾經有革命精神,
譬如300年前的鴨母王朱一貴或230年前的林爽文,
其中林爽文在他的全盛時期曾經控制全台,
為此,
乾隆皇帝的緋聞私生子福康安率領清軍渡海來台專門對付林爽文,
打贏了之後還列為乾隆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
150年前,
Robert Swinhoe把福爾摩莎烏龍推向紐約和倫敦的茶館做為點單最貴的茶,
也將台灣特有種生物登錄到國際上的各個學術期刊,
光是他的足跡事跡就註定是史詩般的鉅作。
而你不能移開視線的是接近同一個時期的George Leslie Mackay,
他是「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馬偕博士,
餐桌上每天見面的胡蘿蔔、白色花椰菜、和高麗沒有關係的高麗菜都是他引進台灣的。
馬偕博士辦學校開醫院都是後來的事了,
但你知道當他踏上台灣的土地第一步,
是誰接住他的手?
蘭大衛醫生!
我小時候看讀者文摘的一篇「切膚之愛」,
主人翁的蘭大衛醫生,
當今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創辦人,
也是奉獻一生在台灣,
一家人在台灣的故事根本也是大河劇。
也是同個時期,
基隆外海發生了一場戰爭,
造成越南變成法國殖民地,
卻跟霧峰林家有很大關係。
迄今每年中元節,
基隆的法國公墓還有人以紅酒和法國麵包祭拜百多年前的法國軍人。
我累了先寫到這裡。
寫這種東西很難過,
我們從小去上學被當作白癡騙到大,
歷史課本內容扣掉謊言剩下標點符號,
只有頁數號碼是正確的,
卻還要透過不斷的考試強行刻在腦筋裡面,
所以書唸得越好,
被毒害就越深。
但人們必須知道這片土地發生過什麼事,
才會明白為什麼它是現在這個樣子。
台灣的電視台當然有能力提供具有深度又好看的戲劇,
譬如幾年前民視製播的「浪淘沙」,
講蔡阿信醫師的故事;
又如比較近的是台視曾播出「純純」,
講的是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故事。
可是婆婆媽媽有印象的是「龍飛鳳舞」、「飛龍在天」之類的長壽劇,
或是什麼都有神有鬼有怪害過來害過去的「戲說台灣」,
透過這些使觀眾對台灣的過去能夠有什麼瞭解?
這就是重點了,
掌握媒體的他們不要台灣人瞭解台灣,
愚蠢才好控制。
你羨慕日劇韓劇能夠考究的呈現他們自己先人的生活風貌之餘,
不要忘了他們擁有的是自己的國家。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420430480/posts/1642410355782963/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萬的網紅五件小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更多五件小事 →INSTAGRAM : http://instagram.com/reyeslim/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veKnow/ →社交網址:https://FiveKnow.com 五件小事 | Wu Jian Xiao S...
日之島沈沒 在 以莉.高露 Ilid Kaol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第一次在線上與日本連線的講座活動圓滿的結束了,非常感謝籌辦活動的所有工作人員誠品生活日本橋 誠品生活日本橋 eslite_japan、 Ho Yoko 高安 紗やか,還有吉他手小池龍平 小池龍平、音樂評論家關谷元子 Motoko Sekiya 、翻譯栖来光 栖來光、主持石井由紀子 Yukiko Ishii。
聽說線上與現場有約120名的朋友參加,準備的CD專輯也全數售完,雖然我看不到你們的臉,但非常感謝你們的支持。
栖来光小姐在這次日本專輯的發表上幫了非常多的忙,真的很感謝她。她不只協助翻譯了歌詞、小說,在這次與日本連線的系列講座中,也協助即時翻譯,並擔任下一場講座的主講者,她將會從我的音樂來更深入的介紹台東的魅力及台灣的一些歷史。
7/16(金) / 19:30-20:30 日本時間 無料
『音楽からちょっとディープな台湾の歴史を知る』
https://lihi1.com/3d3Ku
栖来光小姐本身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作者,藝術評論家,專欄作家,她有出版兩版中文的書籍,歡迎想要更認識台灣及日本歷史文化的朋友可以買來閱讀。
『在台灣尋找Y字路』、『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
在講座活動中,栖来光小姐從她身為譯者的身份,分享了她對於音樂故事集的感想,我覺得她的分享很棒,所以把這些內容也翻譯成中文,分享給大家。
文章內容有點長,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慢慢閱讀。
---------------------------------------------
這次我主要參與以莉「尋找你」專輯歌詞及短篇小說集的翻譯。短篇小說集是由以莉與冠宇以「Lily Jones」獨立作者的身份所共同創作的故事集。
我身為一位譯者要來分享對這部小說的感想,其實是非常苦惱。
老實說,小說裡面有太多一言難盡,無法清楚說明的魅力。我試著為大家解釋為何「難以說明」,也歡迎大家購買CD時,也可以連同小說一起購買,一起感受以莉的小說世界。
這部音樂小說,主要由三篇短篇小說所構成。三篇都是不同的故事。
第一篇是關於一位小時候與家人從鄉下搬到都市生活的少女,她的青春及初戀的故事。
第二篇是有點神話般的故事。
以莉他們所住的台東長濱,有一個叫「八仙洞」的地方,這裡是三萬年前人類的居住地所留下的遺址。以莉以這個地方為舞台場景,想像著當時人類的生活,所寫下的可愛故事。
在小說中提到,不只是阿美族,大多數的原住民族都非常重視的編織文化,裡頭有些對話充滿哲學思維,非常地有趣。
最後一篇是「17歲的你」,這是關於日本時代,一位台灣青年在日本商船擔任船員所發生的故事。
在太平洋戰爭中,商船被美軍的轟炸機所擊沈,沈沒於楚克群島,關島附近的海底,現在船的殘骸被一群五顏六色的珊瑚礁所層層包圍,長眠於海底中。
而這位青年,是一個真實的人物,是冠宇從未謀面的舅公。
除了跟歷史有關的事情之外,原住民在家鄉謀生不容易,必須外出到都市尋求發展,但也多只能從事勞動型的工作等等社會的現實面。或是戒嚴令的時候,在外面不能說國語以外的語言,類似這樣的事情也牽涉到少數民族母語延續的問題,這些對歷史的認識與對社會的觀察,也都融和在小說中。
聽到我這樣的介紹,可能會覺得這是一本很沈重的小說。但這其實是非常輕鬆易讀的小品。這種輕鬆感,可能是因為以莉他們,不管是對台灣的歷史,或是很多的事情,都早已視為自己的一部分接受這樣的事實,所以才顯得好像在講平常事一般。
此外,在我所知道的流行音樂中,幾乎沒有聽過將這樣的故事背景寫成音樂的歌。這個與以政治目的,或是為了傳遞社會情緒所寫的社會歌曲完成不同。有點類似當代藝術的創作。
為了介紹這部小說集的魅力。我反覆思考著如何說明,但總很難找到恰當的語言來描述。
我覺得,這其實跟以莉的音樂很類似。以莉自己也曾說「原住民的身份,就只是我的一部分」。在以莉的音樂中,有原住民的語言、神話故事,Bossa Nova、Jazz、Rock等各種不同的元素,也有像是小說般的故事,對歷史的觀察等等。
每一個都是構成作品的元素,但作品本身又無法完全說明或代表以莉的全部。
所以我在翻譯小說與歌詞的時候,就會很想要再聽到更多的音樂、或是閱讀更多的文字,又或者親自到台東看看那邊的風景,以不同的方式去接觸並更認識以莉。我覺得這是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
因此,我非常期待他們兩位,今後除了音樂之外,在小說,或是在更多領域能夠持續挑戰不同的創作表現方式。
by 栖来光 2021/7/9
日之島沈沒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火車界的骨灰級神獸之二】
昨天介紹了臺灣「第一輛」機關車「騰雲」,今天要介紹的則是臺灣「現存最老」的機關車,在「九號機車」面前,騰雲還要叫人家一聲「前輩」,畢竟它可是足足大了騰雲 16 歲呢!
「九號機車」是 1872 年日本第一段鐵路通車時,所使用的十部機關車之一。
1901 年為因應臺灣鐵道擴建而產生的運輸需求,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請求日本送兩輛機關車來臺灣。
第一輛從神戶港出發,來臺灣的過程中,船隻在五島列島的女島附近觸礁沈沒。好險第二輛在同年年底平安抵達臺灣,在南臺灣的鐵路上奔馳著,直到 1925 年退休。
退役後它和騰雲號一樣被送到了臺北新公園(今臺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兩輛蒸汽機關車一起被展示在大家面前。
參考資料:蘇昭旭,《台灣蒸汽火車百科》,2018。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授權。
★本文與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合作刊登
日之島沈沒 在 五件小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更多五件小事
→INSTAGRAM : http://instagram.com/reyeslim/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veKnow/
→社交網址:https://FiveKnow.com
五件小事 | Wu Jian Xiao Shi
你是個執著於真相的人嗎?
世界上有太多事情都無法被解釋,
就算追究到最後都找不到真相,
因此蒙上了一股神秘感。
今天五件小事為你帶來「5個無法解釋的神秘發現」。
★五大排名:
5: 日本的沈沒之都:與那國島海底遺跡 0:23
4: 秘魯的納斯卡線 1:53
3: 來自6000萬年前的古老化石 3:24
2: 最古老的遺址:哥貝克力石陣 4:25
1: 神秘石頭:溫尼伯索基湖的神秘石 5:38
-----------------------------------------------------------------------------------------
★關鍵字:
#神秘 #奇景 #奇特 #五件小事 #冷知識
-----------------------------------------------------------------------------------------
★參考資料/推薦影片:
5個極為奇特的景點
https://youtu.be/gHTZHCqvTYI

日之島沈沒 在 Tree of Life生命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是世界遺忘了我?還是我遺忘了世界?」
生命樹 Tree of Life《寂寞喬治》Lonesome George
我們,終將在彼此的生命中化為雋永。
➤ 生命樹《我們都不完美》線上收聽_https://treeoflife.ffm.to/weareimperfect
➤ 生命樹《我們都不完美》實體專輯。博客來_http://goo.gl/QrSOs1
世界沈靜地像是一座孤島,
寂寞讓時間再也分不清楚瞬間或永恆。
那一年,風帶來的沙礫鋪滿了整個向陽坡。
我知道,當中有一朵沙的存在特別地不同。
潮汐送來世界的凋落,在月光消逝後將我的吶喊輕輕送走。南美洲厄瓜多海岸外平塔島(Pinta Island)的保育龜種「寂寞喬治」(Lonesome George)在不久前離開了,又一物種從地球永遠消失。卻在多年後,不遠處的小島上發現新的生機。感受萬里之外的生命消逝,我們多了一次對愛的深刻探究。億萬年的等待,看著潮汐更改。寂寞喬治望過的這片海,依舊湛藍。所有寂寞的人都在為愛的人忍耐著,寂寞是一種愛的無私付出。如同生命樹一直在音樂的浪潮裡堅持著,等待有一天終能找到創作的共鳴。
生命樹:「死去的只是軀殼,我們,終將在彼此的生命中化為雋永。」
➤ 擁有更多生命樹音樂與最新消息_https://ffm.bio/treeoflife_official
《寂寞喬治》
詞 / 小王子 吳易緯
曲 / 小王子
導演 / 蔚爾
年復一年 看日升月落
潮汐送來 世界的凋落
從春光中復活 靄雪中墜落
歲月無聲地剝落
淚滴穿了 頑固的石頭
痛侵蝕著 堅強的脆弱
向陽處的隘口 沙來了又走
永恆不曾存在過
聽浪濤的洶湧 不斷提醒我
在盛夏的漆黑夜空
消逝的生命會閃爍
恐懼終將沈沒
我 聽風怒吼 任雨滂沱
永遠 駐守 你來過的沙洲
我 何去何從 億萬年後
繁星 隕落 不做寂寞的英雄
只是不願 看你為了我淚流
一直背著 最沈重的殼
曾以為我 能成就什麼
終於萬物褪色 太陽熄滅了
執著輕輕放開了
看過桑田滄海 盛開和腐壞
遙望海天一線那端
離開的人忘了回來
怎麼忘了遺憾
我 聽風怒吼 任雨滂沱
永遠 駐守 你來過的沙洲
我 何去何從 億萬年後
繁星 隕落 不做寂寞的英雄
只是不願 看你為了我淚流
故事到了最後
我 一無所有 獨自漂流
孤獨 盡頭 這是我的自由
我 就是寂寞 億萬年後
消失 無蹤 不用誰來懷念我
就是不願 看你為了我淚流
寂寞喬治 Lonesome George MV拍攝團隊
Client: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 植光土壤音創
Director:Lynn Chen 陳蔚爾
Producer:Yitzeng Chen 陳奕政
Line Producer:Changer Hsieh 謝承哲
PA:Well Mei 梅致祺
D.P. : Island An 安宜倫
1st AC:Paper Tiger 廖哲偉
2nd AC: Chen,Jian-Wei 陳建偉
Aerial Filming:
AeroPunch 邦吉空拍工作室
Jaco Yu 于永傑
Chris Lee李弘略
Wulala Kao高顥中
Gaffer:Liao,Tian-Rong 廖天榮
Set Decorator :Brain林龍輝
Stylist & Costume:Our Leo
Make-up & Hair: Rebecca Chang
Stylist Assistant: Lo-Ping-Ting
Editor & Colorist:Mike Zheng 鄭羽軒
VFX: Jimmy_Liu
Talent:
Anna Liao廖珮妤
Kuan Chen Chang章廣辰
Yahuang Lee李雅煌
Willeam曾威寧
寂寞喬治 Lonesome George 音樂製作團隊
錄音著作編號ISRC Code:TW-Z75-14-00008
作詞Lyricist: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吳易緯Wu I-Wei
作曲Composer: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製作人Producer / 編曲Arrangement: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和聲Background Vocal:黃晟峰Teng Fang、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電吉他Electric Guitar / 木吉他Acoustic Guitar: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貝斯Bass:陳俊傑JJ
爵士鼓Drums:青春Ken
弦樂編寫Strings Arrangement / 小提琴Violin:愛啟動@小N Let`s Love@David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植光土壤音創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王俊傑Mr. K
混音室Mixing Studio:強力錄音室Mega Force Studio
OP:植光土壤音創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
SP:Universal Ms. Publ Ltd Taiwan
#生命樹 #LonesomeGeorge #我們都不完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生命樹最新消息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treeoflife.official.fanpage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reeoflife_official_ig/
微博 Weibo | https://www.weibo.com/treeoflifeband
官方網站 Official Website | http://www.treeoflifeband.com/
官方Youtube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user/treeoflifetube
Email | contact@treeoflifeban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