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醒了睡不著看到這篇。所以,是看別人死愛睏嗎?
台灣人毋庸置疑在防疫上比以前鬆懈許多,完全同意這讓人擔心,畢竟誰也不能保證台灣永遠不會有疫情,但最後一句的結論,意思是是人就得開刀不過是遲早嗎?再看到下面留言等著看好戲似的,那些人是住在哪裡啊?擔心的話不是應該呼籲大家不要鬆懈提高警覺,怎麼會是一副我看台灣人怎麼死的態度呢?
有時我想,就光是為了可以讓這些人等台灣疫情爆發等不到氣死,我都會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莫名其妙
原文作者特來留言澄清,可能我的解讀有誤,不過她的讀者恐怕得到此版才能了解她的原意了,因為她任由她的讀者和我一樣誤會她的開刀結論是在暗諷台灣,卻一點也不想在原文下方說明,實在奇怪。
【復工影響防疫,不復工影響經濟--各國路線怎麼選】
打開聯合國、世界銀行、高盛、大摩的研究報告,結論都很一致:全球GDP增長速度被全面調降。而且各國從今年以後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在天秤兩端不斷選擇。
天秤一端是嚴格鎖國封城,對抗疫情,生命優先;另一端是經濟增長、刺激消費生產與就業。各國在天枰左右兩端不斷滑動,進一步退兩步,可能也是世界新常態。這幾天我看了一些疫情數字和振興方案,有一些有趣的對照:
1. 很顯然,#美國堅定選擇了經濟:在疫情還不明朗的時候,美國四月下旬就已經復工了。美國刺激政策又急又猛,規模之大。三月底美國通過CARES法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規模超過兩兆。這比08年雷曼兄弟次貸風暴,政府提出三波振興數字的 #總和 還高。這還只是方案的一面;另一面,美聯儲在政府撒錢的同時,透過貨幣政策增加市場信貸,規模也超過2兆。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救經濟非常專心,招數說白了就是拼命地、瘋狂地的印錢、拼命地、瘋狂地舉債。
於是乎,美國失業率出現好轉;初請失業金人數連續幾週是下降;消費者信心指數明顯回升。但我的老天爺啊,這代價真的太!高!了!。CNN報導每100個美國人就有1個人驗出確診,單日新增確診人數:#6萬例。
2. #日本堅定選擇了抗疫。直到五月底日本才解禁,一直到六月中旬才緩慢復工,這個決策跟韓國很相似。但顧此失彼是剛好而已:日韓各方面經濟數據都很不好,從工業生產指數和失業數字來看,圖表上都是跳水斷崖的那種可怕形狀。不過,日本人也實在很硬,日本政府推出的抗疫支出規模達到 #234兆日圓,已經是日本GDP的40%(!)。日本央行宣布,相關貨幣政策和流動工具,會一路施放到明年三月。
3. 上面舉兩個例子,一個偏經濟一個偏防疫;但有一個國家兩邊都做不好,兩邊都沒選到:#印度。鎖國也做了,工廠也都停了,但印度新冠病例現在是全球第三,還有蝗蟲災害,還有民粹的反中浪潮。一個字總結就是 #慘。但印度也沒放棄,還有振興方案推出。印度舉債已經佔全印度GDP的70%,還是推出了20兆盧比的刺激方案,希望企業不要倒閉。看起來感覺是政府以拖待變,只要企業不要破產全部收起來,要裁員就裁吧、產能什麼的都先不管了,只要最後能復工,還能bounce back就好。
我最近一直在想:生病的人要開刀,人體系統裡能夠讓一個人是死是活的影響因子可能有成千上萬種,互相依存,互為因果,無敵複雜。但開完刀能不能好好復原,很多醫生都跟我說過,#這跟病人的求生意志很有關係。
這場流行病也是大範圍創傷,防疫手術檯上躺的病人是每一個國家。影響國家經濟、就業、人民幸福感的因子千千萬萬個,但是手術過後能多久恢復正常生活,也仰賴企業主的鬥志、社會民意的團結、有沒有遵照醫生專業指示等等。
美國實在不是很好的病人,疫情凸顯了它的產業結構長久以來根本就不健康,政府和人民之間溝通根本沒有信任可言,政府行政力量還無敵虛弱。
那台灣呢?不知道,這幾個月台灣的天下太平當然覺得很幸福,但我不禁會偶爾想,台灣究竟是很好的術後病人,還是我們根本還沒開刀呢?
文/路怡珍
日本堅定選擇了抗疫 在 主播 路怡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復工影響防疫,不復工影響經濟--各國路線怎麼選】
打開聯合國、世界銀行、高盛、大摩的研究報告,結論都很一致:全球GDP增長速度被全面調降。而且各國從今年以後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在天秤兩端不斷選擇。
天秤一端是嚴格鎖國封城,對抗疫情,生命優先;另一端是經濟增長、刺激消費生產與就業。各國在天枰左右兩端不斷滑動,進一步退兩步,可能也是世界新常態。這幾天我看了一些疫情數字和振興方案,有一些有趣的對照:
1. 很顯然,#美國堅定選擇了經濟:在疫情還不明朗的時候,美國四月下旬就已經復工了。美國刺激政策又急又猛,規模之大。三月底美國通過CARES法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規模超過兩兆。這比08年雷曼兄弟次貸風暴,政府提出三波振興數字的 #總和 還高。這還只是方案的一面;另一面,美聯儲在政府撒錢的同時,透過貨幣政策增加市場信貸,規模也超過2兆。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救經濟非常專心,招數說白了就是拼命地、瘋狂地的印錢、拼命地、瘋狂地舉債。
於是乎,美國失業率出現好轉;初請失業金人數連續幾週是下降;消費者信心指數明顯回升。但我的老天爺啊,這代價真的太!高!了!。CNN報導每100個美國人就有1個人驗出確診,單日新增確診人數:#6萬例。
2. #日本堅定選擇了抗疫。直到五月底日本才解禁,一直到六月中旬才緩慢復工,這個決策跟韓國很相似。但顧此失彼是剛好而已:日韓各方面經濟數據都很不好,從工業生產指數和失業數字來看,圖表上都是跳水斷崖的那種可怕形狀。不過,日本人也實在很硬,日本政府推出的抗疫支出規模達到 #234兆日圓,已經是日本GDP的40%(!)。日本央行宣布,相關貨幣政策和流動工具,會一路施放到明年三月。
3. 上面舉兩個例子,一個偏經濟一個偏防疫;但有一個國家兩邊都做不好,兩邊都沒選到:#印度。鎖國也做了,工廠也都停了,但印度新冠病例現在是全球第三,還有蝗蟲災害,還有民粹的反中浪潮。一個字總結就是 #慘。但印度也沒放棄,還有振興方案推出。印度舉債已經佔全印度GDP的70%,還是推出了20兆盧比的刺激方案,希望企業不要倒閉。看起來感覺是政府以拖待變,只要企業不要破產全部收起來,要裁員就裁吧、產能什麼的都先不管了,只要最後能復工,還能bounce back就好。
我最近一直在想:生病的人要開刀,人體系統裡能夠讓一個人是死是活的影響因子可能有成千上萬種,互相依存,互為因果,無敵複雜。但開完刀能不能好好復原,很多醫生都跟我說過,#這跟病人的求生意志很有關係。
這場流行病也是大範圍創傷,防疫手術檯上躺的病人是每一個國家。影響國家經濟、就業、人民幸福感的因子千千萬萬個,但是手術過後能多久恢復正常生活,也仰賴企業主的鬥志、社會民意的團結、有沒有遵照醫生專業指示等等。
美國實在不是很好的病人,疫情凸顯了它的產業結構長久以來根本就不健康,政府和人民之間溝通根本沒有信任可言,政府行政力量還無敵虛弱。
那台灣呢?不知道,這幾個月台灣的天下太平當然覺得很幸福,但我不禁會偶爾想,台灣究竟是很好的術後病人,還是我們根本還沒開刀呢?
文/路怡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