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核救家園〉日核災區食品 台灣人要拒吃!! (12/13/2016 自由時報)
作者:劉黎兒
最近大家都很關心核災區食品解禁問題,行政院官方臉書做了一個「日本進口食品安心吃,一次講清楚」的Q&A,衛福部的網站也在宣傳輻射吃進體內對身體無害。政府允諾的核災食品解禁的公聽會沒舉行前,行政院怎可全用錯誤的資訊來欺瞞國民呢?
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後,台灣離日本這麼近,進口這麼多日本食品,卻只禁福島及周邊4縣,沒禁東北地區,非常不可思議。台灣原本不是日本食品第一進口大國,但因為不設防,又沒禁東北各縣,災後進口反而增加50%,尤其東北地區如宮城、岩手等魚貝在日本國內外都喪失市場,直接大量運到台灣,台灣人早已吃進大量輻射物質了。
政府不顧一切還要解禁輻射汙染最嚴重的福島及4縣市,不能隨便宣傳「輻射就在你身邊,自然界裡也有很多輻射」的輻射無害說,故意將劇毒的人工輻射跟天然輻射混為一談,因此行政院應該即時撤銷如此混淆視聽的資訊。
此外在思考解禁問題時,我們一定要先認清輻射的風險以及許多基本事實,才不會讓那些背後或許跟食品進口利益,或個人政治利益等作祟的官員、護航學者的假資訊騙了,這些基本事實、證據如下:
〈Check Point 1〉輻射沒有安全值
輻射是沒有安全值,跟其他化學毒害性不同。
1毫西弗/年是有核電國家對輻射的法定限值,不是安全值,而且這是「體外曝射+體內曝射」的法定限值。1毫西弗是台灣因為使用核電而必須忍受的代價,每年因此額外致癌、死亡兩千人,大部分是最易受輻射傷害的年輕人及兒童,這是根據最為擁核的ICRP(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算的,而且要求各國有義務盡力減少輻射傷害。
台灣老朽核電廠不斷排放輻射物質及台電亂燒低階核廢,早就讓國民忍受超過1毫西弗非常多的狀態,怎忍心讓國民再吃會造成嚴重內曝的輻射食品?
〈Check Point 2〉食品檢測 別想靠日本
政府在放測試氣球說想改成項目管制,但是台灣哪有那麼多的設備與人力呢?要想放棄地區(縣市)解禁,必須要大力擴充把關的能力與可信度才行,在台灣大家最不相信的就是長年都站在廠商立場的衛福部以及藐視輻射傷害的原能會。
衛福部居然說日本政府都有檢測一般食品的天大謊言,好像日本官方會幫台灣檢測般,是故意誤導國人,是在大欺騙。
如果核災區食品銷台,就要全靠台灣自己檢測。
日本政府檢測食品,從2013年就開始縮小範圍,遭到日本各消費者團體抗議,但日本政府不管,因此民間團體及食品業者、超市業者才會大舉加強檢測;到2014年官方更加大幅減少檢測項目,看2015年日本政府檢測的28萬件都是不在市面流通的獸肉等或是在市面流通的菇類等。
〈Check Point 3〉日本檢測也縮水 台灣不設防
衛福部還貼出日本政府網站,詐稱日本有檢測高危險群以外的普通食品;但稍微看得懂日文或漢字,點進去看日本政府檢查的名單就知道了,幾乎只有高危險群產品,一般產品中如東北牡蠣或牛奶等許多是因為前年發現超標才繼續檢測,東北牡蠣、鮑魚等,日本政府也認為是高危險群,台灣是全世界唯一從災後就不設防的,早就都銷到台灣了。
政府或護航人士辯稱「福島周邊4縣也沒那麼髒」,造成國民錯誤認識;的確4縣裡也有些潔淨區域,但是大部分汙染還很嚴重。汙染的土壤、海域產品當然還是有輻射物質,日本人是超過10貝克就不吃的,但台灣人難道要吃100貝克的嗎?台灣人又不是福島核災的禍首,為何要吃呢?
〈Check Point 4〉輻汙依舊在 再小都有傷害
政府打算解禁的4縣裡,櫪木縣北部、群馬縣東部及北部、千葉海岸及流山市、柏市還有茨城縣北部等,其中千葉縣柏市兒童流鼻血人數驚人,市長自己都宣布全市都得除汙(輻射汙染)。
美國管制14縣市很有道理,或韓國因為進口海產多,管制9縣市也很有道理,台灣只管制輻射汙染最嚴重的這5縣市,像櫪木縣北部的那須高原,今年都還測到土壤近8萬貝克,農產品就是2百多貝克的。
輻射傷害是沒安全值,再小也會傷害人體,尤其是兒童與年輕人的,這是國際公認的基準;行政院及衛福部宣傳的Q&A應該撤掉,都還沒決定過關,就叫大家安心吃日本食品,政府是日本食品的宣傳打手嗎?這是非核政府應有的做法嗎?我們應該要自己先認清楚核災食品的基本風險,然後思考在原本就不太設防狀態下,無把關能力的大解禁是否能接受。
文章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061291
♡
同時也有14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8的網紅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初期,新加坡採取了積極的 「清零」 策略,但在 6 月,意識到 COVID 有可能永遠不會消失,政府宣佈將轉向與病毒共存,用疫苗控制疫情爆發。隨著限制放寬,每日本土病例激增突破一千大關,新加坡能否找到與病毒共存的方式? 📝 講義 (只要 $88 /月):https://bit.ly/ssy...
日本政府網站 在 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疫情初期,新加坡採取了積極的 「清零」 策略,但在 6 月,意識到 COVID 有可能永遠不會消失,政府宣佈將轉向與病毒共存,用疫苗控制疫情爆發。隨著限制放寬,每日本土病例激增突破一千大關,新加坡能否找到與病毒共存的方式?
📝 講義 (只要 $88 /月):https://bit.ly/ssyingwen_notes
👉 網站 (相關文章 / 影片):https://ssyingwen.com/ssep55
🖼️ IG 單字卡: https://bit.ly/ssyingwenIG
———
本集 timestamps
0:00 Intro
0:56 第一遍英文朗讀
3:24 新聞 & 相關單字解說
15:36 額外單字片語
22:20 第二遍英文朗讀
———
臉書社團 (朗讀文字):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syingwen/posts/307655551120691/
朗讀內容參考了
Al Jazeera: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1/9/20/can-we-live-with-covid-19-singapore-tries-to-show-how
CNN: https://edition.cnn.com/2021/09/07/asia/singapore-covid-19-restrictions-intl-hnk/index.html
CNBC: https://www.cnbc.com/2021/09/20/singapores-daily-covid-cases-breach-1000-levels-over-the-weekend.html
———
本集提到的單字片語:
Singapore 新加坡
Aggressive 積極手段的
Social distancing 社交距離
Eradicate 根除
Strategy 策略
Policy 政策
Covid zero
Living with Covid
Restrict 限制
Vaccines 疫苗
Outbreaks 疫情爆發
Monitoring 監測
Hospitalizations 住院 (狀況、人數)
Denmark 丹麥
South Africa 南非
Chile 智利
Thailand 泰國
Pandemic 全球大流行病
Epidemic 疫情、流行病
Endemic 地方性流行病
Ease off 放鬆
Impose 推行、 施加
Re-impose 重新推行
Lockdown-weary 厭倦了封鎖的
Virtual 虛擬的、線上的
A rite of passage
Asymptomatic 無症狀的
Mild symptoms 症狀輕微
Free up 釋放空間
General practitioner (GP)
Vaccine passport 疫苗護照
Skeptics / sceptics 持懷疑態度的人
Booster jabs
Deja vu 似曾相識
Handout 講義
Flyer 傳單
Catalog
Brochure / pamphlet
Autumn / fall equinox 秋分
♥️ 喜歡時事英文 podcast 嗎?♥️
你可以支持我繼續錄製 podcast 👉 https://bit.ly/zeczec_ssyingwen
————
#podcast #國際新聞 #英文聽力 #學英文 #英文筆記 #英文學習 #英文 #每日英文 #托福 #雅思 #雅思英語 #雅思托福 #多益 #多益單字 #播客 #英文新聞 #taiwanpodcas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2urGmT1y8k/hqdefault.jpg)
日本政府網站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AY2v2ArhLU/hqdefault.jpg)
日本政府網站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從國防安全院的報告說起,台灣新一代的網路文字獄...對政府有不滿就等於親中?然後還包括了我們親愛的友邦史瓦帝尼和海地一團亂,外交部覺得設置一個台灣辦事處是超級大突破還要開記者會,真的對嗎?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邦交國海地及史瓦帝尼近期都傳出政治風暴,海地總統摩依士被暗殺,史瓦帝尼則陷入獨立五十多年來最嚴重反政府示威,近期兩國再傳與我邦交生變。外交部今天表示,我國外交處境艱難, 國人皆能理解;鞏固邦交是長期且有延續性的重要外交工作,這也是朝野主要政黨的共識。】其實我也一直很好奇,因為中華民國一直主打自己是民主好夥伴,但是史瓦帝尼警察上街殺人了ㄟ,外交部有沒有道德勇氣站出來咧?還是說有外交才是好夥伴,不是香港我就不講話?
法國和歐洲國家都打算要強制打疫苗....熱愛自由的法國民眾群情激憤,反馬克宏...不自由毋寧死...民主和專制..結果一樣要強制打疫苗?據說馬克宏的社群媒體被灌爆,因為法國人不能接受這種強制做法,跟你拚了!根據關鍵評論網的報導:【法國登記接種疫苗的網站Doctolib聲稱,自馬克宏一宣布,短短2天已有超過200萬人預約疫苗接種,導致網站崩潰。但另一方面,法國上週末全國都出現集會活動,抗議這項新政策。「反對強制接種疫苗,侵犯自由!」「反對獨裁!」抗議者手持標語,反對這項新的政策,從法國首都巴黎、尼斯、斯特拉斯堡到南部蒙彼利埃和馬賽,法國週六(17日)一共有137起抗議活動,有超過11萬人上街示威抗議。】我們系統不用強制也崩潰啊,好想跟法國人交換喔!
國防安全院對台灣內部做輿論蒐集和分析指控,一切都是中共同路人,反對政府反對疫情就是親中,這種作法等於是把國民當國賊ㄟ,用學術包裝風向球,用納稅人的錢打擊異己,這樣是不是納稅錢很好花?國防部準備要肅清國內反賊嗎?聯合報的黑白集是這樣分析的,【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發表一篇《激化情緒對立的口水戰─PTT八卦版疫情輿論分析》的報告,簡言之,指控批踢踢的批評是有系統的輿論操控,甚至可能是「中共同路人」。在親綠寫手林瑋豐上次反串被批踢踢抓包後,這莫非是政府智庫「代黨反擊」?從學術研究或政治分析看,這篇報告問題很多。例如,簡單設定關鍵字,宣稱篩選後找出所謂「積極參與論戰的活動集團」,就說他們操縱輿論,要對台灣政府製造防疫施政壓力,顯有偏頗。爭議更大的還有,直接點名使用者,只因他們「積極參與討論」。與其說這是智庫報告,不如說更像在公布網路「黑名單」。】
日韓會面破局,這次為什麼日本韓國在奧運中看起來處處起衝突,從選手村老是掛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到日本駐韓大使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根據新頭殼的報導:【近日日本駐韓公使的言論引發韓國的不滿,起因是日本駐韓大使館總括公使相馬弘尚在接受韓媒採訪時,在論及韓國總統文在寅有意於東奧訪日一事,他嗤之以鼻,並且加以嘲笑。對此,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公開表態,指出 :「深感遺憾」。】這兩國到底是要不要會面要不要談判啊?
講到奧運就要來談談我們這次的選手坐經濟艙事件,在美國的狀況又是如何的呢?引述THE POINTS GUY報導,除非獲得贊助或是用自己飛行哩程折抵,大多數的美國奧運選手與奧委會成員只能搭乘經濟艙前往東京奧運,也就是說,如果想要搭乘商務艙或是頭等艙出賽,只能「靠自己的本事」。但是呢,根據翁P觀點表示,在美國各運動協會都很弱勢,參與奧運主要都是選手個人的決定,等到奪牌之後不僅有廣告收入,電視台邀約,還可以自己開體操學校。美國體育產業很發達,參與奧運,未來人生路上多半會很順利,所以不會受制於政府。
我國外交部對立陶宛設台灣辦事處開了記者會很高興的宣布,但是這三分外交,七分政治...中華民國外交部,以設立沒有國名的台灣辦事處作為外交重大突破?誰敢戳破國王的新衣?跟立陶宛要談何種生意?政府真的搞清楚了?但我是覺得吳釗燮好像很興奮的樣子,可惜大家都在看奧運旅館,沒甚麼人理他。
另外,根據天下網路版的報導:【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日本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今天正式指控,與中國政府有關的駭客,就是今年稍早攻擊微軟電子郵件伺服器軟體(Microsoft Exchange)的幕後黑手,不僅如此,中國政府還犯下大批惡意網路活動。美國時間週一的聲明,有重大意義。首先,這是美國首次指控中國付錢給犯罪組織,執行大規模駭客攻擊。更值得注意的是,北約和歐盟向來不願意直接指責中國,但這一次他們也發聲了。】美國指控中國駭客,科技戰,貿易戰,美中“無人員傷亡的戰爭”已經開始佈局?這到底是戰爭剛開始,還是只是一場宣傳戰?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05:00 台灣美國 選手的養成大不同
22:00 解析海地與史瓦帝尼局勢
40:00 法國強制打疫苗
53:00 國防安全院針對ptt分析事件
01:17:00 日駐韓副使酸文在寅自慰
01:25:00 立陶宛設台灣辦事處
92分 美國指控中國駭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X_HRJFMpN8/hqdefault.jpg)
日本政府網站 在 日本国首相官邸 的相關結果
「日本与乌克兰同在」针对乌克兰局势的日本政府应对(简体) · 「日本與烏克蘭同在」日本政府針對烏克蘭局勢的應對措施(繁體) · 岸田内阁总理大臣记者招待会(关于乌克兰 ... ... <看更多>
日本政府網站 在 政府機構入口網站 的相關結果
政府 機構入口網站. 電子政府綜合窗口. http://www.e-gov.go.jp. 行政機關. 首相官邸. http://www.kantei.go.jp. Prime Minister of Japan and His Cabinet. ... <看更多>
日本政府網站 在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 JapanGov 的相關結果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provides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on important policies and efforts to spread fruit of innovation an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