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811)
不可缺的篇章之四
1976年4月7號傍晚,我和麗儀下班回家,剛進門女兒就喊道:「鄧小平落台呀」。她是從電視上剛播出的新聞得知的。那是四五天安門事件後,毛澤東作出的「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的決定。連小女兒都知道我們是多麼關注中國政局。因為那是對我們的工作生活有直接影響的事。
麗儀來香港頭兩年是中共的文革後期,中共黨內要求恢復舊有秩序、挽救頻臨崩潰的經濟的周恩來鄧小平的官僚派,與毛江強調要「繼續革命」和反對「復舊」的極左派,鬥爭趨尖銳化。極左派操控宣傳系統,也影響香港許多只知跟風而不知中國社會內情的左派員工。但麗儀是知道中國真實情況的。她幾乎每天都跟我談大陸政局,幫助我掌握時勢,並沒有隨著中共輿論的「批鄧」風潮起舞。
1976年正值《七十年代》原租用的舊樓要拆,我們找到莊士頓道屬霍英東的物業,決定成立天地圖書公司。麗儀替我奔走集資,協助創設這個具一定規模的書店。1976年四人幫事件後,她投放時間精力助我分析時局,使齊辛在評論中國變局方面建立一定地位。接下來,《七十年代》的分析,漸從黨內鬥爭、反極左的層次進而探討中共整個體制的問題,尤其是批判中共的特權階層,觸怒了直接管港澳工作的北京掌權者。雜誌從受中共回朝派的歡迎轉為受壓制。而我也在海外知識人的影響下,從對中國認同,轉為「重新認識中國」的歷程。與中共反向互動的結果,就促使我帶同《七十年代》,脫離左派陣營,即離開天地獨立經營。這段過程以後再細說。
這裡要談的是,在這段與中共分離的認知過程中,麗儀每一步都與我同行。為此,她放棄了安穩的中資機構的工作,中資提供的廉價居處也被收回了。這不是容易的事。我原以為麗儀會猶豫,畢竟她的家庭出身和事業基礎都源自中共黨,但實際上她很堅決。
在艱難的經濟壓力下,麗儀想依靠過去在大陸的人脈關係做生意,賺點錢協助我重建一個獨立的輿論陣地。但她的誠實使生意無成效。有一次她到北京接洽事情,還險些因我的關係被扣查。她的挫折感不比我少。
脫離中資陣營後,一向認真工作的麗儀變得有一段時間無所事事,有點落寞。1983年,日本亞細亞研究所同我聯繫後,邀請麗儀到日本任客座研究員三個月,其後她又在三菱總合研究所的刊物上撰寫關於中國市場的專欄。
《七十年代》1970年創刊,1981年起獨立經營,84年改名《九十年代》,1998年停刊。辦了28年多的政論雜誌,不用說常有些文章或採訪引起爭議。雜誌結束後我未停止過在報章上寫政論,也受過不少攻擊。在香港仍然有言論自由的保障下,不畏權勢或許不是太難,真正困難的是不畏群情:當群情洶湧地說你錯了,而你相信自己是對的,你能夠堅持嗎?
我常想到一個故事:
在發生木馬屠城的特洛伊城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一面古銅鏡,銅鏡後面刻了一段古怪的銘文。許多考古學家去看,卻怎麼都看不懂。古鏡就放在博物館中。二十年後,一個年輕考古學者來看銅鏡,他拿出一面普通的鏡子,照着銅鏡背後的銘文,原來只是左右倒轉寫的希臘文。鏡子一照銘文就清楚了,上面寫着:「致我最親愛的人:當所有人認為你是向左時,我知道你一直向右。」這段文字,正道出銘文何以左右倒轉的原委。
許多民族都有左卑右尊的觀念,英文的right,既是右的意思,也是對的意思。這面銅鏡大概是美麗的海倫留給她苦命情人的,她要告訴他:儘管所有人認為他是愚蠢的,錯誤的,但她絕對相信他是對的。
這是一個杜撰的故事,卻令我想了又想。
人生的道路並非筆直順暢,挫折彎路難免。有時候是因為選擇錯,有時候是因為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是非價值而碰壁。人總要忠於自己,但忠於自己絕不等於會成功,事實上堅執己見的失敗機會更大。當輸了,失敗了,會有許多人認為你是愚蠢的,錯誤的,但若始終有一個人在你身邊說:我絕對相信你是對的。這種情感,這種信任,這種堅持,足可使人度過困乏和難關。
回顧一生的編寫生涯,受到種種批評甚至鋪天蓋地的圍剿是常有的事,但過去總有一個聲音在我身邊說,你也許不合時宜,但你是對的,也是應該這樣做的。
通常開始時這只是一個人的聲音,但這聲音太重要了。她離去後,我在困難時刻,仍然會在冥冥中聽到這聲音,於是挺起身繼續走自己的路。(48)
圖1,1962年,麗儀帶一歲女兒來港,孫女餵食爺爺。
圖2,1983年在日本研究所當了三個月研究員,與我同遊京都。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60的網紅桃李SQHOO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桃李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ourisqhool/ 桃李官網:http://www.tourisqhool.com/news.php 《影片快速導覽》 【基本問題】 00:19目前從事的工作為何? 00:53為什麼會想要去日本? 01:25為什麼會選擇桃李?...
「日本研究所 壓力」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桃李SQHOO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問題] 該去日本念研究所嗎?(文長) - 看板JapanStudy 的評價
- 關於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留學日本留學壓力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日本研究所壓力、日本念大學PTT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日本研究所壓力、日本念大學PTT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Yuu的音樂微科學- #壓力緩解#一對一音樂治療研究對象募集中 的評價
- 關於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問題] 該去日本念研究所嗎?(文長) - 看板JapanStudy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考上日本研究所的經驗分享,從語言學校到申請研究生的心路歷程 的評價
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明三十歲,卻像三歲一樣的人
·
人們常說,所謂的「成人」就是能自我控制的人,我也這麼認為。能自我控制的人,潛意識裡都沒有被壓抑的欲望;反過來說,無法控制自己的人,表示他們的潛意識裡還殘存著童年時未獲滿足的欲求,使人們產生莫名的執著。儘管這些人出了社會,也不得不裝出三十歲成人的樣子,但偽裝得再好,留在潛意識裡的欲望依然控制著他們。
·
一回家就擺臭臉的人,大多是這種類型。他們會想盡辦法彌補小時候留下的缺憾,只是礙於成人的顏面,很難像三歲小孩一樣跟別人撒嬌。試想:都長到三十歲了,要是在家人或伴侶面前哭得像孩子一樣,不是很沒面子嗎?於是他們會替自己的委屈和不滿找各種理由,就是為了給自己留點顏面。也因此,他們經常垮著一張臉,一副別人欠他幾百萬的樣子。
·
這種明明已經三十歲、卻還想跟三歲小孩一樣耍賴的人,也往往讓周遭感到困擾,因為不同於幼兒,成人很明顯具備一定的力量。大人很清楚,小孩相較之下是種弱小無力的生物,所以再怎麼撒潑,大人也不至於感到害怕;但三十歲的成人不但有力氣,又有頭腦,要是胡鬧起來,絕對會讓旁人不得安寧。
·
如果能在小時候就滿足「撒嬌」這項欲求,人類就會自然而然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並發展出「自發性」(spontaneity)。自發性這種高層次的欲求,必須在基本欲望滿足後才會產生,是一種內在的動力。如果就這樣帶著三歲的欲望長到三十歲,未滿足的部分會導致他對其他事物不感興趣,也不會產生想進一步做點什麼的自發性,更不會想挑戰未知的事物。這樣的人總是等著別人服務,而且絕不會改變自己被動接受的姿態。
·
就算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只要是心裡壓抑著基本欲望的人,必然會在某個層面表現出被動的態度。這樣的人往往無法為自己做決定:對外,他們會為了他人的願望而行動;對內,則會受制於壓抑在潛意識裡的基本欲求。
·
換言之,這樣的人被緊緊拴在較早期的成長階段。小時候的欲望不但一直留在他們心裡,更糟糕的是,還不能把這一點表現出來。
·
#越是對自己執著 #越是缺乏自我
·
人類是種很會壓抑的動物:壓抑自己對父母的恐懼、自己對他人的攻擊性,或是「撒嬌」這種最基本的欲望。小時候能黏著雙親撒嬌的人,在滿足這種基本欲求後,接著就會去追求更高層次的欲望。能對父母撒嬌,是種高度信賴的表現,意味著可以安心地在他們面前表現自己;就算不當個「好孩子」,也不用擔心被拋棄。
·
但若是因父母患有自律神經失調或其他理由而無法盡情撒嬌,這種欲望就會一直留在心底;長大後,再用成人的表情、帶著孩子的欲求去面對世界。
·
從渴望滿足到習慣放棄,這樣的人往往被迫妥協。但相對的,他們即使長大成人,內心仍像孩子一般,渴望他人無私的奉獻,這全都是出於對個人欲望的固執,這樣的人其實是「眼中只有自己」(self-obsessed)的。我們常說的「我執」也是同樣的意思。所謂的「我執」,就是指偏執地想滿足自己的基本欲求。
·
希望別人對自己敞開心扉,希望別人主動靠近,絞盡腦汁想要擁有更緊密的人際關係,這都是因為小時候沒辦法好好黏著大人撒嬌的緣故。
·
三歲的孩子希望所有人都注意自己、所有行動都以自己為中心。當這種欲望沒有獲得滿足時,長大後就很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只要別人不繞著他轉,就會覺得不爽。這樣的人就算成年了,還是會想擁有這種人際關係。相反的,真正成熟的人,就算並非身為群體的關注焦點,也能覺得開心和滿意。
·
三歲的孩子得不到關注時,會憤怒地攻擊對方,但三十歲的成年人根本不可能這麼做,於是會把這種遭到忽視的不滿投射在各種層面上,想方設法去找對方麻煩。
·
若你常常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感到不滿,應該先反思一下:「撒嬌」的基本欲求是否壓抑在你心裡?被迫放棄任何一種未獲滿足的欲求,都是很強人所難的事。正因如此,長大後對人際關係的要求才會這麼多;又因為別人達不到這些要求,感到不平與不滿。
·
從「欲求遭到壓抑」這一點來看,眼中只有自己、我執和缺乏自我其實是一樣的:
⁝基本欲望沒有得到充分滿足,
⁝形同被迫放棄,而且還得壓抑它;
⁝但是潛意識仍執著於想滿足它,於是形成了我執。
⁝同時,由於基本欲望的不滿足,
⁝因此無論到幾歲,
⁝與年齡相應的高層次欲求或願望都不會自然出現,
⁝也因此導致自我意識的缺乏。
·
害怕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壓抑它的人,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三十歲時,不敢正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四十歲時,不肯面對希望別人如何相待的期望,這麼做無異於拒絕接受關於真我的重要事實。
·
本文引自《穩:學會接住自己,為不安人生解套的4堂課》,作者加藤諦三為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哈佛大學賴世和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以及日本精神衛生學會執行委員。本書由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發行。
·
實體書:https://tinyurl.com/y5qts4au
電子書:https://readmoo.com/book/210169830000101
·
同場延伸閱讀
 ̄ ̄ ̄ ̄ ̄ ̄
《練習不壓抑》 https://tinyurl.com/in-and-out
《從此不再壓力山大》https://tinyurl.com/stressBYEBYE
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寶貝幫學院】《不止飛沫!世衛認新冠肺炎有空氣傳播 爸媽更應警覺》
曾短期停留台灣的日本籍女學生,在返回日本時被驗出新冠肺炎確診,懷疑是在台灣遭到感染。雖然多天沒有新增本土病例、沒有重症病人、沒有人因為新冠肺炎過世,缺少這些恐怖事件刺激,超多人將疫情拋諸腦後,難道就繼續鬆懈下去嗎?之前WHO堅持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現在則改口,得提防周遭的人咳嗽、打噴嚏,只要在不通風的室內空間,空氣中就可能存在病毒。到底要堅持戴口罩到什麼時候,才比較安全 ? 一是全球完全沒有新冠肺炎病例,二是有效、安全的疫苗出現且全面接種。當病毒來襲時,空氣清淨機可能是保持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一種方法。空氣清淨機可以預防某些空氣傳播疾病,因為它可以捕獲和清除空氣中的病毒。日本研究所實測「日本正負零±0空氣淨化機」能有效抑制:1、塵蟎糞便和屍體。2、花粉。3、病毒。4、甲醛。5、細菌,是擁有99.97%超高除塵力的濾網,同時配合活性碳除臭濾網,連異味都能一網打盡。但是只憑空氣清淨機,並不能保護全家人免受冠狀病毒的侵害,要保護自己,建議這麼做:
1.避免和發燒,咳嗽的人密切接觸
2.避免觸摸你的嘴,鼻子和眼睛
3.保持充足睡眠,幫助增強免疫系統
4.避免壓力,免得降低免疫防禦能力
5.保持房間通風良好,減少細菌和病毒的生長
6.在長時間待的臥室或辦公中,使用的空氣清淨機,去除病毒和細菌的能力建議達到99.97%最好
7.使用含酒精的洗手乳或肥皂水經常洗手
8.定期對鍵盤,電話表面消毒,因為病毒可以存活24小時以上
💕抗菌專區
👉https://bobocan.cc/日本正負零空氣清淨機
💖日本正負零空氣清淨機
💖便利 三階段定時,五種模式設定
💖低音 超低音19分貝
💖坪數 5-7坪空間
💖輕量 重量4.8kg,單手搬運輕鬆省力
💖保固 一年保固
💖四合一濾網,滅菌、融菌、除甲醛、PM2.5樣樣行
⭕加入寶貝幫社團: https://bobocan.cc/寶貝幫社團
⭕更多寶貝幫: https://bobocan.cc/寶貝幫官網
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桃李SQHOO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桃李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ourisqhool/
桃李官網:http://www.tourisqhool.com/news.php
《影片快速導覽》
【基本問題】
00:19目前從事的工作為何?
00:53為什麼會想要去日本?
01:25為什麼會選擇桃李?
02:13前往桃李之前的期待為何?
02:35到桃李之後的第一印象為何?
03:21在大阪待了三個月,對大阪的印象覺得如何?
【生活相關心得】
04:13對於桃李周遭的生活機能覺得如何?
05:26對於桃李所提供的硬體設施覺得如何?
06:31很多人覺得日本的生活費高出台灣許多,你有什麼看法?
08:20在日本生活覺得最有趣的事情是什麼?
09:50都怎麼規劃下課與放假時間?
【課程相關心得】
11:16對於老師採用全日文的方式授課實際上覺得如何?
13:16對於桃李超小班制的感想為何?
16:06桃李哪個課程單元讓你印象深刻?
17:19在日本學日文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19:29三個月下來覺得自己進步最多是哪一部分?
21:06聊聊你對安永老師授課的感想?
【整體綜合心得】
23:09對於桃李一站式學住合一的規劃覺得如何?
26:20對於桃李所提供的服務覺得如何?
27:20整體來說三個月來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30:37如果有機會還會想再待三個月嗎?
30:55對於之後要來的學員有什麼建議嗎?
我們其實一直以來都要傳達一個概念「桃李,是屬於大人的日本留學。」
因為很多人自從脫離學生生涯之後,時間就再也不是自己的。
我們有更多現實要去面對,有更多壓力要去承擔,關於那些不能說「不」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
為此,追逐夢想或是完成一件想做的事情又是何其困難,為了讓大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效益與滿足,也催生了桃李的發展,就在2014年年底開始。
跟針對要升學導向,以18-22歲為主的語言學校不同(註1),桃李的學員或許95%以上都是來自社會上 #各行各業 的人們(註2),每當我們碰到一個新的領域的學員,其實都是一個可以彼此提升而且學習的機會,這在一般情況是很難遇到的(註3)。
而今天分享的黃老師,在私立國中擔任國文教師,是一位非常熱心且開朗的老師,幽默感十足,在日本期間也時常會幫助同學以及進行深度的語言學習交流,與安永老師的互動也是相當頻繁,為班上注入很多活力,除此之外,黃老師還是一位非常會精打細算的高手XD,之前還很熱心的幫桃李製作了一份比較表(註4),如果正有留學計畫的粉絲,也不妨看一下黃老師的訪談以及她所製作的表格,多多比較參考囉!
#大人の留学
#桃李學員訪談
#國文教師
#TOURICHANNEL
註1:語言學校一般以升學導向為主,例如要唸日本大學的外國人,可能高中畢業去就讀(約18歲),或是要念日本研究所/專門學校的人(約22歲),就會是大學畢業左右去就讀,平均年齡層大概介於18-22歲,而對於已經出社會開始工作,卻又想要到日本進修的人,往往都會有「擔心同學太年輕,而自己年紀太大」所以造成代溝或是無話可聊的疑慮,而裹足不前。
註2:桃李的學員95%以上都是已經出社會的人,且大多來自不同的產業,包含醫護人員、貿易業、教育業、餐飲業、飯店、醫美、職業軍人、公務人員、警消、花藝師、媒體業、保險業、會計工作...等等,平均年齡層介於25-45之間, 年紀最小約18歲,年紀最長約55歲。
註3:一般來說,除了從事業務相關工作或是自營業的人,大多數的工作者能碰到的領域大多都是相同領域的人,或是朋友圈或是家人恰巧有其他行業的人,才有機會接觸到不同領域的工作資訊,而桃李的學員是恰巧來自各行各業,在每一個班級當中,大家的工作往往都會不太相同,這也提供了一個學習語言之外的另一種話題與交流,透過了解同學彼此的工作內容與專門,也可以更了解不同產業的訊息,促進不同密面向的思考。
註4:由於黃老師是精打細算的高手,在留學前就有做過非常充分的功課與比較,如果有相關疑問的建議可以拜讀一下黃老師的心得
黃懷霈老師桃李心得(上篇): 方向正確,很想嘗試,就要勇敢去做
http://blog.tourisqhool.com/2016/05/blog-post_70.html
黃懷霈老師桃李心得(下篇): 為何選桃李?因為物超所值!(費用精算篇)
http://blog.tourisqhool.com/2016/05/blog-post_18.html 顯示較少內容
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留學日本留學壓力 - 留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自己是要去那邊讀經濟學科,現在有通過日檢N2,但還是很怕自己到時候- 日本,壓力,日本留學,交換學生,留學申請. ... 申請國外研究所注重學歷嗎. ... <看更多>
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日本研究所壓力、日本念大學PTT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日本研究所壓力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iamcrazy2也提到畢業後工作的壓力來自於生活。 一個人生活壓力不大,一家人靠你過日子壓力絕對比當學生大。 ... <看更多>
日本研究所 壓力 在 [問題] 該去日本念研究所嗎?(文長) - 看板JapanStudy 的推薦與評價
(不確定這是不是該發這邊還是要發去Oversea_job版...)
各位先進好 最近小弟在要去日本工作這件事上有點迷惘
因此想上來詢問各位的意見
這邊先附上小弟背景
-
地名大學化學系學士畢
系排是吊車尾 必修科目都有重修過(理論課全部都看的出來分數是放水過的)
學校有應用日語學系因此應日重要必修課大部分都有修過(本科系成績不好有一部分是
因為這邊 花太多心力在上面 另一方面是玩太兇XD)
個人志向跟興趣是分析化學 但是系上沒有實驗室的老師專長在分析化學上
所以大三時專題研究的時候選擇的老師是新來的 因此大四畢業時整個實驗室才剛安定下
來 根本沒做過專題
目前是在某醫院擔任研究助理 只是這份工作不能久做...
-
語言方面
目前有N2,N1的話已經考完今年12月的 目前在等結果出來
理工科日文的話因為畢業前有位日本某大學学長退下來後交換來我們系上的教授 目前畢業
後也還是固定每周幫忙補強日文的部分所以還ok
英文部分沒考過TOEIC 只有考過校內畢業門檻的檢定考(規定至少要有TOEIC475就是) 不過
英文是我的弱項...
-
2020年的國內研究所考試
中字的學校全滅(不如說大爆炸)
唯一考的一間普通國立大學因為人數跟錄取成績跟往年完全不一樣因此差幾名飲恨
-
因為我比較嚮往日本的工作環境與生活環境 因此生涯規劃上是以在日本工作定居為主
個人志向對分析化學比較有興趣 因此希望未來研究跟從事工作內容還是跟分析有關的
技術職
那目前因為疫情以及現實的一些事情的關係有點迷惘 希望各位給點指點
這些是我已經想過的方向 供各位參考
-
方案A.再考一次台灣的研究所
目標的話放去年沒考上的那間地名大學 以及某醫學大學的化學系
老師的部分已經想好了
問題在於爬過文後感覺不是頂校的話對之後去日本就業上有困難...
-
方案B.直接殺去日本工作
畢業時有跟應日系的同學們確定過他們去日本工作時是怎麼找的
「仲介」
只是目前接洽過的仲介大部分都是介紹服務業跟IT
真的給化學相關工作的又都是在台灣...
也有考慮過直接找日本當地的轉職仲介 只是我現在根本沒簽證...
-
方案C.日本讀研究所
這幾天臨時生出來的想法 也稍微爬過點文章了
直接在日本拿學歷似乎比較好找工作
學費的部分可能預計用學貸跟獎學金...(父母並不支持我去日本工作 希望我留在台灣
不過那又是另個故事了...)
學校目前看下來可能會選擇舊帝大以外的地名大學
不過得先去考明年的EJU
-
方案D.日本讀專門學校
C的延伸想法 想說直接去念專門學校兩年
只是一方面擔心拿專門學校的學歷是不是不太好
另一方面感覺就是學士再念一次...
-
以上4條路是我自己想過的路 目前有點不知所措 不知道該怎麼走下一步
希望各位能給一點點方向 或是有比上面四條更好的建議的話也希望能提出來給小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215.1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Study/M.1609237786.A.271.html
※ 編輯: kste5000 (111.71.215.125 臺灣), 12/29/2020 18:33:56
※ 編輯: kste5000 (111.71.215.125 臺灣), 12/29/2020 18:35:54
※ 編輯: kste5000 (111.71.215.125 臺灣), 12/29/2020 18:37:14
※ 編輯: kste5000 (111.71.215.125 臺灣), 12/29/2020 19:59:34
的優勢
我自己是對理論課不擅長 但是蠻喜歡動手做實驗 也想往分析上發展
只是現在就是在考量在台灣念跟在日本念兩者對我未來發展哪個比較有利這樣
家裡溝通的部分已經放棄了 在我想去國外工作這件事上已經爭論很多年沒辦法和解了
事前調查都有做過 也有跟本科系還有應日系兩邊的老師做過討論才下要去日本生活這個
決定的
→ pinewolf : 另外來日本的目的最好再想想另一套說法 12/29 21:41
當然面試時還要另套說法 這個說法蠻不充分的ww
我們系上沒有太去發展分析化學 我們系上甚至聽說是全台唯一沒有NMR的化學系(咦我是
不是透露我讀哪裡了w) 所以其實本身也沒什麼特殊能力 所以想說要在研究所加強能力
那看來還是先在台灣念完研究所後再透過仲介或是其他方法找日本的工作?
※ 編輯: kste5000 (111.71.215.125 臺灣), 12/29/2020 23:12:05
作比較方便的感覺
如果台灣學歷並沒有比較差的話就會想先在台灣念完了
雙聯學位的部分 目前想報考的學校都沒有支援雙聯
※ 編輯: kste5000 (111.71.215.125 臺灣), 12/29/2020 23:15:16
給料はともかく 撞牆這塊本來就有心理準備 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只有拿台灣學歷會不會
在未來找工作比較劣勢 所以去日本拿學歷會比較好找撞牆撞比較少這樣
※ 編輯: kste5000 (111.71.215.125 臺灣), 12/30/2020 00:06:25
※ 編輯: kste5000 (111.71.215.125 臺灣), 12/30/2020 00:16:50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