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餐飲新聞] Maxime Frederic 主廚在巴黎白馬酒店開新餐廳!/ Maxime Frédéric opens his own restaurant “Limbar” at Cheval Blanc Paris
在大家如火如荼地慶祝中秋節的時刻,法國和巴黎的餐飲界也如火如荼地邁向復甦之路,不僅大型活動開始恢復舉行,如日前剛剛順利閉幕的巴黎美食節 Taste Of Paris Official、即將開跑的里昂美食節 Sirha(9/23-9/27)、巴黎巧克力大展 Salon du Chocolat(10/28-11/1)等,也有新餐廳開幕。
之前曾與大家介紹過和大型百貨公司 Samaritaine 一起開幕的巴黎白馬酒店(Cheval Blanc Paris),在 9 月 7 日正式開幕後,也開始宣傳酒店內的幾間餐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由前巴黎喬治五世四季酒店(Four Seasons Hotel George V Paris)的甜點主廚 Maxime Frédéric 領軍的「Limbar」。和全法唯一一個獲得米其林二星的甜點餐廳 Sarkara 相同,Limbar 也是極少數由甜點主廚坐鎮的餐廳之一。
Limbar 的概念是一家「全天候」從早上 7 點到午夜皆不停歇的餐廳,白日的餐點(早餐、午餐、下午茶)以「麵包」和「鄉土甜點」為中心。Maxime 主廚不再侷限於「甜點主廚」的角色,而是真正的「主廚」,以「cuisine boulangère」(#麵包師傅的料理),他設計跨越甜鹹邊界的餐點。以午餐為例,前菜以蔬菜和穀物為中心,例如包含了布格麥(Boulghour)、胡蘿蔔與柑橘醬汁的「穀物與夏季時蔬」(Céréale et légumes d’été)以及使用藜麥和蔬菜汁製作的「填餡番茄」(Tomate farcie)等,主菜則有自 19 世紀即風靡巴黎的「法式酥盒」(Vol-au-vent)、「玉米舒芙蕾塔」(Tarte soufflée au « maïs grand roux»)、「新橋可頌」(Croissant du Pont-Neuf)等。新橋(Pont-Neuf)是巴黎白馬酒店實際的所在地,而「新橋可頌」則脫胎自以長棍麵包對切、塗上奶油,夾入白火腿(jambon blanc)製作的「巴黎風三明治」(Sandwich Parisien / Jambon-Beurre)。
午餐的甜點被稱為「desserts boulangers」(#麵包師傅的甜點),同樣充滿簡樸的鄉村氣息,例如焙烤無花果與冰凍蛋白霜、以酥皮包裹烤製的西洋梨(Doullion à la poire)與搭配奶油與蜂蜜的麵包片等。早餐有豐富的麵包與維也納麵包(viennoiserie)選擇、下午茶時間則有甜鹹小點與隨時變換的法國各地鄉土甜點。到了晚間,Limbar 則搖身一變,成為魅力獨具的雞尾酒吧,由去年出版《The Cocktail Book》大獲好評的 Florian Thireau 擔任首席調酒師(Chef Barman)總管,提供各種迷人的特調雞尾酒,也有鹹食小點可搭配。
在Limbar,Maxime 延續他一直以來重視食材產區與小農的堅持,從法國不同區域嚴選磨坊與酪農合作,發揮不同麵粉與乳製品的特色,並在菜單上一一標註生產者。Limbar 集合他過去所學與童年回憶,將美好的田野牧歌帶至巴黎中心。一方面可視為近年「返璞歸真」風潮的延續,另一方面,職人的精巧與優雅,也昇華了樸實的鄉間美食,進而鎔鑄新的巴黎風格。
巴黎白馬酒店共有四家餐廳、酒吧,除了 Limbar 外,尚有由三星主廚 Arnaud Donckele 主理的精緻餐飲餐廳 Plentitude、提供精緻義大利菜的 Langosteria 及較為輕鬆的餐酒館Le Tout-Paris。
🔖 延伸閱讀:
Limbar 餐廳網站:https://www.limbar.fr/
巴黎白馬酒店新開幕:https://tinyurl.com/ncphya9s
赤子之心打造完美極限——專訪 Maxime Frédéric 主廚:https://tinyurl.com/rf989872
#yingspastryguide #yingc #paris #chevalblancparis #maximefrédédic #Limbar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了推廣雙語教育,台南在2015年推出了十年計畫,成立第二官方語言的專案辦公室,負責統籌相關計畫。到目前為止已經是第六年,包含店家、公家機關和計程車駕駛,都是推廣對象。市府強調,要營造的是環境,所以參與者不用一定要說頂尖英語,只要能利用菜單、手指書籍等方式來溝通,就是一種成效,還可以藉此打開台南的能...
日正 菜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勺日於明日正式開幕
改版新菜單多了「亞洲胃」與「吃得飽吃得好」系列
讓慢慢回歸職場的你們
也可以吃得飽吃得更健康!
我個人大推亞洲胃系列的「野蔬番茄嫩豬」可以自己選薯鬆餅或兩片酸種麵包(酸種超好吃,想到就流口水)
【關於安全與衛生】
-店內採取定時消毒措施
-進店後請完成實名認證
-配合店員進行消毒、量體溫
-煩請各位維持一組四人的用餐限制
-並與隔壁桌維持梅花座
-用餐完也請配合戴上口罩
我們都有在店內放置隔板
夥伴也都有定期的做篩檢
也歡迎大家親自來外帶哦!
※本次拍攝於二級警戒期間,進出人員皆實名制登記、量測體溫、酒精消毒,符合衛服部疫情規範。
※拍攝過程所有工作人員皆佩戴口罩
#勺日 #selectshop #cafe #lifestyle #kaffa #food #東區美食
日正 菜單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這一兩天,最大的一條奧運新聞,是體操巨星西蒙.拜爾斯(Simone Biles)自承「身心無法負荷接下來的競賽」,而在女子體操團體項目決賽前夕,無預警宣布退賽。
拜爾斯是2016里約奧運四金得主,競技體操世錦賽與全美競技體操資格賽的金牌三連莊、也拿過三面全美自由體操大賽金牌。獎牌無數,而且她現在才24歲,假以時日,她會成為全美歷史最高紀錄。
但是就在東奧賽事正熾的時候,她在社群網站上寫下:「我覺得全世界的重量都在我的肩膀上。」
她選擇聆聽自己的身體與內心,做出這個痛苦,但重要的決定。
我們來講個古。眾所皆知地,體操賽場上為了保護選手的生命安全,有一些動作被禁止使用(或取消計點以達到實質禁止的效果)。其中一個叫做「#托馬斯空翻(Thomas Salto)」。
托馬斯空翻源自於庫特.托馬斯(Kurt Thomas),巔峰於1970年代的美國男子體操史傳奇人物。然而,因為托馬斯空翻的難度實在太高,一個不小心很容易造成死傷事故,是以包括起源國美國在內,民主國家,在1980年代就逐漸把這個高難度動作給淡出。即使有人練,也是處於自我挑戰的邊界,點到為止。
似乎是基於「輸人不輸陣」的心理,一直到1990年代在國際賽場上被禁為止,托馬斯空翻在前蘇聯和中國,一直是尖子選手的必備能力,幾乎可說是國家硬性要求他們得練這個動作。
災難於焉發生。1980年,當年才20歲的蘇聯女子體操天才選手,埃琳娜.穆希娜(Elena Mukhina)就栽在了托馬斯空翻上面。
在1979競技體操世錦賽(於美國德州達拉斯舉行)前夕的訓練中,穆希娜腳部骨折,使她錯過了這次世錦賽。我們知道,骨折雖然是重傷,但只要處置得當,多給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完全康復不是問題。
但是教練團等不及了。1980年的奧運,是莫斯科主場,而穆希娜如果缺席或表現不佳,黨和國家一個觀感不好,很容易就被其他激烈競爭上位的選手們踩下去。穆希娜的職涯榮譽、還有隨之而來的國家待遇,都會搖搖欲墜。
穆希娜很清楚自己的傷勢,也再三跟教練抗議。但胳膊拗不過大腿,二十歲的年輕女生,又怎麼扛得住來自黨、國家、師長和同儕選手的壓力呢?
不等穆希娜的腳好好痊癒,教練就急著讓她拆石膏、提早回到訓練場上。眾所皆知地,共產國家的所謂「訓練」,其實是幾乎與比賽強度無異的艱苦折磨,而像托馬斯空翻這樣的高難度動作,更是訓練菜單中的頭道大菜。
結果大家都不難猜到了。都還沒等到1980莫斯科奧運正賽,穆希娜就在訓練場上,一次失敗的托馬斯空翻,下巴重重著地、拗斷了脖子-最後,頸部以下全身癱瘓。而黨國意思意思地,頒給她一枚國家榮譽勳章,作為對她事故的補償。
黨國體育的巨輪並沒有因為穆希娜的事故而停下。事實上,1980年莫斯科奧運,蘇聯在體操項目大殺四方、摘金無數-不過那有點灌水,因為稍早蘇聯入侵阿富汗,致使民主國家集體杯葛退出該屆奧運的關係。
穆希娜在病床上折磨了二十幾年,於2006年逝世。
我在油管上搜尋了一下Thomas Salto,看到一支影片,標題是「女子體操賽場上最後一次托馬斯空翻(Last time a Thomas Salto performed in female gymnastics competition)」。
那是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畫面中的主角,是後來成為中國女子體操隊長的和雪梅。那年,她十五歲,嬌小的身材,恐怕還比不上一些台灣國小學童。
和雪梅是個幸運的人,平平安安地渡過她的體操生涯,至今健在。不過,她現在已經不是中國人;在幾次赴日短期留學與技術交流以後,她對日本的生活產生了興趣。2006年,她嫁給了一位日本的上班族,依照日本的入籍要求改冠夫姓,現在正名高堰雪梅。
在嫁人移民以後,高堰雪梅在日本的賽場上拼搏了好一段時間,現在則繼續以教練的身份活躍下去。
如果去中國的搜尋引擎上查找「和雪梅」三個字,得到的恐怕都不是什麼好話。「處心積慮改變國籍」已經是最溫和的評論了,也不少網民直截了當給了她一個「叛徒」的考語。而黨媒官媒對於她這號人物的存在似乎有點諱莫如深。
我不知道和雪梅移民日本最大的理由是什麼。中國的奧運獎牌選手,抱著體育專業移民海外的案例可不少。只能籠統地說,這是他們對於更美好的人生的一種嚮往吧!
平心想想,1992年,才十五歲,遠從雲南縱谷裡離鄉背井來到國際賽場的納西族少女和雪梅,身心都未臻成熟。但這樣一個不成熟的身心,卻已經被黨和國家押著,練成了托馬斯空翻大法。
我不能代替和雪梅說什麼,但如果是我,再多的榮譽與國家待遇,也很難掩蓋養成過程中的殘酷摧折吧!午夜夢迴之際,會萌生出遠走海外的念頭,恐怕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言歸正傳,實力日正當中的拜爾斯,選擇聆聽自己的身體與內心,而毅然退出賽場。在我來看,這非但不是一個污點,反而是一種勇敢,更是來自民主國家、一個富有人性的決定。更可貴的,是美國大眾,即使少不了一些網路酸民,但總普遍表現出一種「雖然惋惜,但完全可以理解,甚至給她鼓勵」的態度。
如果今天拜爾斯是中國人,又會怎麼樣呢?恐怕黨和國家,還有民族情緒爆棚的十四億人民,都不會給她一點退路吧!如果她真的傷退或失常,不消等黨國的處份下來,中國網民就會血洗她的微博了吧!
中國選手在賽場上「操」來「操」去的下流喊聲、與金牌失之交臂後的僵硬表情與毫無必要的道歉,在我看來,他們並不可恨,而是可憐。我知道,黨和國家和十四億人民,把他們逼到沒有退路,使得他們必須這樣做,來給快要爆炸的壓力桶消消氣。
我應該說,奧運賽場上的人性與示弱,終究是民主國家才有的奢侈品嗎…?
#SimoneBiles
#ThomasSalto
#ElenaMukhina
#HeXuemei
#Tokyo2020
(圖片來源:ABC News, sourced from Mike Blake/Reuters)
日正 菜單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為了推廣雙語教育,台南在2015年推出了十年計畫,成立第二官方語言的專案辦公室,負責統籌相關計畫。到目前為止已經是第六年,包含店家、公家機關和計程車駕駛,都是推廣對象。市府強調,要營造的是環境,所以參與者不用一定要說頂尖英語,只要能利用菜單、手指書籍等方式來溝通,就是一種成效,還可以藉此打開台南的能見度,吸引更多外國民眾造訪。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97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日正 菜單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近年有不少的過江龍餐廳來港,雖然大家去不到旅行,但也想在港吃到異國滋味。來自日本京都的吉列牛排專門店「牛カツ京都勝牛」,在2月19日正式登陸香港。香港店秉承京都總店的作風,用「黃金六十秒」完成吉列牛排,而在日本店的人氣款式「京都勝牛三味」及其他款式的吉列牛排現在也可以在香港品嚐得到。為了解日本店在香港店的食物質素、價錢、環境及服務是否差不多,我們這次在兩地各找來記者為大家一試,進行兩地比拼。
而日本方面,特派員Fibi則去了澀谷道玄坂的京都勝牛。採訪當日是星期日的午市時段,可能因為疫情的關係,少了遊客,不用等位便可以入座,而餐應當日也差不多滿席。菜單方面,日本的京都勝牛有兩款招牌菜,分別是「名物白」,是用牛的肋眼扒炸成的;第二款是「元祖赤」,是用牛比較稀少的部位「羽下」炸成的,這兩款都是比較有名的定食。菜單還有其他選擇,例如:炸肌里肉、炸牛舌、黑毛和牛、四合一的組合等,店內有提供了七款蘸料,分別是:綠芥末、咖喱醬 、七味唐辛子、招牌牛排醬、鏗魚和風露 、玫瑰鹽、山椒鹽,而溫泉蛋要追加100日圓才會有。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225/RDNRGLBCLNDWZKXSWVJZCIK4GM/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銅鑼灣 #吉列牛 #京都 #勝牛 #日本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日正 菜單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追求真相.深度紀錄.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