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記錄中華民國50年國慶閱兵大典的影片在1962年第一屆金馬獎獲得「優良記錄片」的肯定。
1961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五十年雙十國慶,全國軍民以及散居在海外的一千四百萬僑胞,皆以歡欣熱烈的心情,共同慶祝這個具有光榮歷史意義的節日。
當天上午,在搭建了閱兵台的介壽館(總統府)前,隆重舉行閱兵大典,由中華民國總統兼陸海空三軍大元帥蔣中正親任大閱官。
這一年的國慶閱兵大典是自1952年到1961年這十年的國慶日所舉行過的七次國慶閱兵之中,規模最大、軍容最盛的一次。
國慶閱兵的行列,並不只是一支節日慶典的隊伍,在千萬同胞心目中,他們所展現的是百戰王師的雄姿!
中華民國五十年國慶閱兵大典的陣容包括:
(1)克難英雄大隊;由陸海空三軍及國防部基地直屬單位選出,走在所有受閱部隊的最前面,乘車通過向大閱官蔣總統致敬。
(2)空軍為表現壯大之軍力,以168架各型飛機大編隊低空通過閱兵台上空;最先是96架軍刀機群,其後有兩個16架大編隊的F-100超級軍刀機凌空飛過,緊接著是F-86D全天候戰鬥攔截機行列。
(3)海軍陸戰隊LVT(水鴨子)部隊,是首次參加國慶閱兵分列式的隊伍。
(4)陸軍通訊作戰的新兵種──輕型航空隊。
(5)海軍官校鼓號樂隊。
這部由臺灣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影片後來在1962年10月31日舉行的「五十一年度國語影片展覽及優良國片頒獎典禮」(第一屆金馬獎)中獲得「優良記錄片」之殊榮。
影片配樂「分列式進行曲」(Avanciermars)是1955年時,駐台美軍軍官哈洛德林艾理生(Harold L. "Lin" Arison)在政工幹校擔任音樂顧問時,改編自日耳曼進行曲的一首軍樂,其後演變為中華民國軍隊及各級學校在大型典禮進場時所使用的音樂。
影片攝製:臺灣省電影製片廠
配樂音效:張哲生
據資料顯示,蔣中正總統於1961年7月11日在日月潭跟參謀總長彭孟輯及副總表馬紀壯的談話提到:「國軍目前戰力最高,從明年起則將下降,目前不用,等到下降,則更不可能反攻⋯⋯美方反對我反攻,只有大陸有抗暴發生,我即可反攻⋯⋯」。
因此,1961年的國慶閱兵活動是為了展現國軍戰力,閱兵代號為復興演習,閱兵指揮官是鄭為元,該年國慶閱兵大典是自1952 年後規模最大的,總校閱人數為11,426名。
此次閱兵有幾個特點值得注意:一、受閱的步兵數量減少,代表國軍已走向機械化;二、克難英雄首次參加受閱;三、首次有憲兵營參加閱兵。
此外,官方還著眼於國軍裝備展示,國防部認為1957年也舉行過裝 備展示,經過了四年,國軍的裝備技術、生產支援能力均有顯著的進步,為了堅定舉國軍民反攻必勝之信念,在舉行國慶大典期間,同時舉辦裝備展覽以資配合;展覽包括室內的裝備實物展示、國軍研究武器成果、火砲操作作業、雷達的操控、兩棲作戰示範與水中爆破示範。
日耳曼 進行曲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61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五十年雙十國慶,全國軍民以及散居在海外的一千四百萬僑胞,皆以歡欣熱烈的心情,共同慶祝這個具有光榮歷史意義的節日。
當天上午,在搭建了閱兵台的介壽館(總統府)前,隆重舉行閱兵大典,由中華民國總統兼陸海空三軍大元帥蔣中正親任大閱官。
這一年的國慶閱兵大典是自1952年到1961年這十年的國慶日所舉行過的七次國慶閱兵之中,規模最大、軍容最盛的一次。
國慶閱兵的行列,並不只是一支節日慶典的隊伍,在千萬同胞心目中,他們所展現的是百戰王師的雄姿!
中華民國五十年國慶閱兵大典的陣容包括:
(1)克難英雄大隊;由陸海空三軍及國防部基地直屬單位選出,走在所有受閱部隊的最前面,乘車通過向大閱官蔣總統致敬。
(2)空軍為表現壯大之軍力,以168架各型飛機大編隊低空通過閱兵台上空;最先是96架軍刀機群,其後有兩個16架大編隊的F-100超級軍刀機凌空飛過,緊接著是F-86D全天候戰鬥攔截機行列。
(3)海軍陸戰隊LVT(水鴨子)部隊,是首次參加國慶閱兵分列式的隊伍。
(4)陸軍通訊作戰的新兵種──輕型航空隊。
(5)海軍官校鼓號樂隊。
這部由臺灣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影片後來在1962年10月31日舉行的「五十一年度國語影片展覽及優良國片頒獎典禮」(第一屆金馬獎)中獲得「優良記錄片」之殊榮。
影片配樂「分列式進行曲」(Avanciermars)是1955年時,駐台美軍軍官哈洛德林艾理生(Harold L. "Lin" Arison)在政工幹校擔任音樂顧問時,改編自日耳曼進行曲的一首軍樂,其後演變為中華民國軍隊及各級學校在大型典禮進場時所使用的音樂。
影片攝製:臺灣省電影製片廠
配樂音效:張哲生
據資料顯示,蔣中正總統於1961年7月11日在日月潭跟參謀總長彭孟輯及副總表馬紀壯的談話提到:「國軍目前戰力最高,從明年起則將下降,目前不用,等到下降,則更不可能反攻⋯⋯美方反對我反攻,只有大陸有抗暴發生,我即可反攻⋯⋯」。
因此,1961年的國慶閱兵活動是為了展現國軍戰力,閱兵代號為復興演習,閱兵指揮官是鄭為元,該年國慶閱兵大典是自1952 年後規模最大的,總校閱人數為11,426名。
此次閱兵有幾個特點值得注意:一、受閱的步兵數量減少,代表國軍已走向機械化;二、克難英雄首次參加受閱;三、首次有憲兵營參加閱兵。
此外,官方還著眼於國軍裝備展示,國防部認為1957年也舉行過裝 備展示,經過了四年,國軍的裝備技術、生產支援能力均有顯著的進步,為了堅定舉國軍民反攻必勝之信念,在舉行國慶大典期間,同時舉辦裝備展覽以資配合;展覽包括室內的裝備實物展示、國軍研究武器成果、火砲操作作業、雷達的操控、兩棲作戰示範與水中爆破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