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尋台灣自購莫德納疫苗
#莫德納孤兒不想再聽時中廢話
面對300萬名第二劑「#莫德納孤兒」,民進黨政府做的不是積極催貨,而是陳時中部長口中說出的「不是等不到,是還沒等到」廢到笑的鬼話。
當民眾聽信「輪到你,就去打」、「有什麼,打什麼」的大內宣口號,選擇施打莫德納疫苗,最後換來的卻是政府漠視,人民真的只想對陳時中部長說一句,「#冷血的言論Duck不必」。
-
➤ 長者第二劑莫德納沒著落,只能被迫成為「高端人士」?
75歲以上長者自7月初施打第一劑莫德納後,至今已過10週,卻不見中央宣布何時可以開始施打第二劑,許多子女都擔心疫苗因為沒有完整接種而失去效力。
與此同時,#指揮中心也悄悄開啟莫德納混打高端的實驗,將招募220名第一劑施打莫德納的受試者雙盲分配施打高端或莫德納,預計在10月底、11月解盲。
催貨不積極,對於只有1.5期、效力不明的高端疫苗的未來,倒是異常積極的想辦法銷庫存。
-
➤ 二劑接種率僅4趴,執政黨為五倍券鬆綁解禁真能安心?
目前國內疫苗接種率為一劑48.71%、完整接種僅4.49%,更面臨著Delta變異株的威脅,蘇貞昌院長卻在此時建議指揮中心適度鬆綁防疫指引,陳時中也附和可能在9月20日後有鬆綁措施,但台灣真的有這個本錢?
綜觀世界各國,英國7月時在87.8%成人接種第一劑疫苗、67.8%二劑覆蓋率的情況下才宣布解封;丹麥則是在12歲以上人口超過80%完整接種疫苗後才宣布取消防疫限制;澳洲也打算在完整接種率達到70%才可望鬆綁防疫規範。
Delta變異株仍在世界各地肆虐,許多國家解封後也面臨疫情捲土重來的窘境,完整接種比例不到5%的台灣,紓困階段都還沒過,卻為了讓五倍券能夠有效振興,拿國人健康開玩笑,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
不管是「等不到」或是「還沒等到」,關於疫苗爭議的癥結點其實都在於疫苗不足,但現在只有效力未明的高端疫苗可以隨到即打,其他國際認證疫苗卻是珍稀異常,到貨時程不清楚、施打缺乏通盤計畫,這就是民進黨的疫苗政策。
蘇院長可以繼續不注意在野黨講什麼,但最好要注意全台老百姓都在講什麼,打不到疫苗的怒火、疫苗即將失效的焦慮、貿然解封的後果,都是執政黨必須要承擔的。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
民眾黨2歲了,#歡迎一起加入民眾黨,「起造新台灣」💪
https://joinus.tpp.org.tw/
日 盲 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贈書直播_低自尊者預先想到的是失敗,高自尊者預先想到的是成功
.
當一個人喪失自尊心,幸福無從談起;
當一個人懷疑自己,很難行動與決定!
自尊過高,容易樂觀過頭、忽視風險……
自尊過低,全世界只有自己看不起自己……
於是,各種情緒病、憂鬱症、酗酒、心理創傷紛紛找上門
日子緩緩流逝,不開心卻從來不肯遠離……
★ 想要的幸福抓不住?「低自尊」惹的禍
自信、自愛、自我觀,這三大成分構成了我們人格中最為基礎的維度之一:自尊感。
當一個人自尊心太低,容易裹足不前、自怨自疑,許多心理症狀與人際關係問題,都可以追溯到個人童年養成與勝敗經歷的影響。其中,「低自尊」的惡性循環,更是許多人不斷自傷、錯失幸福的罪魁禍首。
★ 過盛亦是傷,恰如其分的自尊
相反地,過強的自尊心,又容易使人錯估現實情勢、高傲自負,或因過度固執、冒險而招致受傷。
法國著名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與精神科醫師「弗朗索瓦‧勒洛爾」,在本書中將人的自尊分成四大類,而他們希望讀者擁有的,是一種恰當且穩定的自尊,不過高也不過低,既不盲動,亦不消沉。
沒有健全的自尊,不但很難幸福過日子,長期累積下更可能引發情緒病症、憂鬱症、酗酒、心理創傷……。而這本讓人感同身受又能實際操作的心理指南,便旨在領你進入深層自我探索,幫助你看見、調整、根治失衡的自尊與生活。
★修復失衡關係,重拾自己應得的「尊重」
全書共三大部分,從自我檢測開始,幫讀者科學地為自尊心做全面體檢;接著進行學理闡述,詳細剖析從童年到青少年的人格養成,以及家庭、伴侶、人際、職業生活如何給自尊心帶來重大影響。最後亦有「自尊改善方案」,為如何建立自尊?如何改善自尊?自尊調適過程中會存在哪些問題?……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法。
閱讀本書,你將更了解自尊與生活現狀的關聯、找出內心癥結點與痛苦的源頭,最終重拾自信,能尊重、善待自己,找回真心渴望的幸福人生。
無須對號入座,但你所尋的答案和解決方案皆在書中——
‧「自尊程度檢測」,看清自我心靈的災情
‧「失衡心理調節」,疏通情緒糾結、療癒煩惱病根
‧「愛與關懷對策」,斷絕不穩定自尊的悲劇遺傳
○ 每個人都曾經失敗、正在失敗或將會失敗。
○ 對於自尊來說,最理想的方式是培育出兩種視角:往下看讓自己安心,往上看激勵自己努力。
○ 她擁有一切獲得幸福的先決條件,什麼都不缺,只缺一件東西:一點自尊。
○ 過低的自尊,會讓我們對自己過於嚴苛,看不到自己取得的成就。
○ 低自尊者預先想到的是失敗;高自尊者預先想到的是成功。
○ 自愛是人格最重要的成分。「自尊」意味著自我評判;而「自愛」是完全無條件地喜愛自己。
○ 競爭、質疑、失敗的時刻,都是檢測自尊穩定程度的試金石。
○ 低自尊者非常善於傾聽,他們對批評極為關注的態度,使他們能準確抓住別人的需求。
○ 同一個人的自尊也會有變化,一個低自尊的人會在某些條件有利的情況下,表現出高自尊的行為特徵。
○ 與適當的榜樣交往肯定會讓人受益,只要我們與他們之間不存在競爭關係。
.
《#恰如其分的自尊【暢銷經典版】》
L’ estime de soi
.
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弗朗索瓦‧勒洛爾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日 盲 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專文】期待一個為人民信任的本土政權的產生
—賀李界木博士為新政府獻策出書
文/周昭亮
「#台灣國際正名制憲建國線上研討會」於2020年7月成立,參與者包括世界各地許多贊同並願推廣台灣正名制憲建國的有志之士,每兩個星期一次在線上集會討論,每次有一兩位講者提出看法,然後大家一起研究討論完成建國的方法,每期事後以放上油管(Youtube)方式傳播,讓有興趣的人觀看研究。
#李界木 博士於第14期(2021年3月8日)開始,以「建立台灣新政府」為大標題,指出他多年來觀察台灣執政盲點及不能進步的癥結,並提供解決之道。舉凡外交、國防、軍事、三權分立、經濟、財政、教育、文化、本土、人文、農林、司法、國家定位等等,一共連續講了九講,每一講都分析條理清澈,讓人眼睛一亮,心靈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