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967 到 2021
同一地點的兩張照片,跨越了54個春秋;
不一樣的年代,秉持著相同的精神。
第91代的大龍國小佾生
繼續傳承著千年的薪火~
祝福全天下的老師們 教師節快樂!
謝謝您們的付出❤️
拍攝地點:臺北孔廟
上圖拍攝時間:1967年9月28日
下圖拍攝時間:2021年9月28日
這兩張照片皆攝於孔子誕辰紀念日。圖中為擔任佾生的大龍國小學生,身著藍色長袍與黑色馬褂,腳穿白襪與黑布鞋,在臺北市大龍街的臺北孔廟大殿前擔綱演出「六佾舞」之後,與指導老師合影留念。
謝謝臺北市孔廟儒學粉絲團提供照片
《認識 佾舞》
釋奠佾舞簡稱佾舞,又稱丁祭佾舞、祭祀大成至聖先師之佾舞。依不同編制又分有六佾舞和八佾舞,是釋奠典禮的祭禮中所表演的舞蹈。
相較於歷經近代戰亂與文化大革命的中國大陸,臺灣與韓國至今仍保存完整、嚴謹的儒家祭孔儀典於世,是東亞世界重要的文化資產。
中國南朝齊武帝永明三年(西元485年),對於釋奠已有記載:「元嘉立學、裴松之儀、應舞六佾,以郊樂未具,故從權奏登歌,今金石已備,宜設軒縣之樂,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六佾即六佾舞,是中國古代諸侯用舞的編輯,有六行六列,共三十六人。
軒縣就是軒懸,是中國古代諸侯樂隊的編制。這是歷史上樂舞並用祭孔儀式的開始,之後各朝代祭孔的規模和樂舞均有不同。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孝文帝時六佾舞中增加了「三獻禮」的項目,三獻禮即初獻、亞獻、終獻。唐朝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的祭孔大祀,是採用六十四人的八佾舞。
佾舞的來自宗廟宮庭雅樂舞,舞者稱為「佾生」,佾是隊伍的行列,分祭天子、公侯、大夫、士,又有八佾、六佾、四佾、二佾之分。與宮庭樂舞相同,釋奠佾舞也分文舞和武舞。
台北孔廟在1967年前的佾舞因日本殖民統治的緣故被迫改變服飾,1931-1932年(昭和6-7年)的佾生是著白衣繫紅帶,執雉羽。到了1934年-1936年(昭和9年-11年)佾生是著白長袍黑短掛,到了1943年,日本對台灣的統治進入皇民化時期,此期的佾生服裝也稍有不同。1946年-1967年共22年間,和1968年後,佾生的服裝也有兩個不同的變革。後期至今改用明朝服飾,佾生為黃袍墨綠腰帶黑靴,節生為綠袍墨綠腰帶黑靴。
台北孔廟的佾生長期由大龍國小學生擔任,男女生皆可,採六六三十六的佾舞編制;由佾舞老師躬身教導後學生須自行記憶所有舞步。
《認識 教師節》
根據《孔氏祖庭廣記》記載,孔子生於東周春秋末期,鲁襄公22年(西元前551年)的農曆8月27日。1934年的孔子誕辰日時,柳翼謀、張其昀等人主辦的國立中央大學《國風》雜誌,曾出版「聖誕特刊」以紀念孔子之誕辰。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教師節出現在1931年,由當時的南京中央大學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人發起,他們聯絡了京、滬地區的教育界人士,共同擬定每年的6月6日為教師節,並發表《教師節宣言》,提出「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增進教師修養」三項目標,在全國各地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翌年(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將6月6日明定為全國教師節(亦稱雙六節)。
至於為什麼要訂在6月6日?根據發起人的說法,並沒有太特別的原因,只是因為比較好記「便於號召」而已。另外,由於6月已接近學期末,是個向政府提出建言的好時機,因為如果有改良的方案,還可以趕在下一個學期實施。
1939年,教育部決定把教師節的日期改為「至聖先師」孔子的誕辰日,但卻誤將農曆日期當做西曆,而把教師節定在8月27日;後來經師範大學的程發軔教授進行考據,依曆法推算出孔子的西曆誕辰日應為9月28日;於是行政院在1952年提請總統明令,將孔子誕辰紀念日及教師節改為9月28日,沿用至今。
每年到了教師節(孔子誕辰紀念日)這一天,不但各地孔廟都會舉行祭孔大典,以最隆重的禮儀對孔子表達無上的敬意,在教育行政單位及各級地方政府所舉辦的「慶祝教師節大會」中,也會頒獎給資深及優良的教師,以表彰教師們對社會的貢獻。
原本我國的教師節屬於國定假日,但自從2001年我國施行週休二日後,許多國定假日就變成了只紀念不放假的節日,而教師節便是其中之一。
2016年6月21日,我國行政院正式公告勞工國定假日7天刪除案失效,勞工國定7天假日確定將恢復,換句話說,教師節勞工可以放假,但是一般公立學校教師因不適用勞基法,所以不能放假。
勞工7天國定假日恢復後,所有符合勞基法的勞工,在9/28、10/25、10/31、11/12、12/25五天可以放假,但這就產生了一般勞工在教師節這天放假,但教師卻沒有放假的情況。
教育部人事處表示,目前是依循內政部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的第二、三條之規定,孔子誕辰紀念日(俗稱教師節)是只紀念不放假,在該法尚未修改之前,一般教師在教師節仍無法放假。
於是,2016年的教師節成為勞工放假、公家機關照常上班、公立學校更出現「教師上班,學生放假」怪象,堪稱史上最混亂的教師節,不過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於9月24日表示,教師節和勞動節都是勞工放假、軍公教上班,這個規定已經存在15年,絕對沒有史上最亂休假這種事情。
陳美伶強調,五一勞動節就是最好的運作模式,希望國人放心依照五一勞動節模式來進行就可以了,不過唯一例外是股匯市,五一勞動節時股市休市,但在教師節不休市,其原因是金管會早已在前一年公布次年股匯市休市時間。金管會副主委桂先農表示,已跟銀行業及金融業工會達成共識,教師節當天的薪資給付,會按照國定假日雙倍給薪來處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James Hong Official 項明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日兩國, 文字相通, 通用漢字, 食稻米,飲茶, 用筷子, 漢傳佛教、 儒家思想、文化服飾, 傳統節慶都很相同之處。但由唐朝、元朝、明朝到清朝, 以至二戰, 多次發生戰爭。項明生嘗試由 “一粒米”出發, 去探索中日之間二千多年恩怨情仇。 項明生和陶傑由宮崎駿童話世界的銀山溫泉開始, 聯想到大正年...
「明朝服飾女」的推薦目錄:
- 關於明朝服飾女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明朝服飾女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明朝服飾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明朝服飾女 在 James Hong Official 項明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明朝服飾女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明朝服飾女 在 明朝女子服飾的評價和優惠,PTT、YOUTUBE和商品老實說的 ... 的評價
- 關於明朝服飾女 在 明朝女子服飾的評價和優惠,PTT、YOUTUBE和商品老實說的 ... 的評價
- 關於明朝服飾女 在 韓服漢服為何如此相像四| 傳統文化| 明朝| 朝鮮王朝| 十二章 的評價
明朝服飾女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風生活】
在十九世紀的韓國,露乳裝是一種流行,平民百姓都這樣穿,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呢?
---------------------------------
㊙LINE好友獨家全新服務
http://bit.ly/3bTyVIZ
🌊加入﹝風傳媒Telegram﹞,獨家內幕搶先看
http://bit.ly/2Ta3nWR
♞國際政經強強聯手,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給您最權威的中英日全球新聞!https://bit.ly/2tehBg1
🔥下載﹝風傳媒APP﹞,更多熱門資訊一手掌握
http://bit.ly/2P4VOzg
#日本殖民 #哺乳 #傳統服飾 #韓服 #韓國歷史 #朝鮮王朝
明朝服飾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說《紅樓夢》林黛玉弱不禁風懷春少女從清朝到今天一直是被研究的對象,再早的明朝戲曲《牡丹亭》中的幽靈系女孩杜麗娘也不遑多讓。
你或者未必聽過「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但總會聽過「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兩句的前設更是家傳戶曉—「原來是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這些句子林黛玉都很熟悉。沒有好好閱讀杜甫,卻為《西廂記》《牡丹亭》心神蕩漾。
從明朝到今天一直膾炙人口的牡丹亭故事,講述官宦小姐杜麗娘在睡夢中遇到男神柳夢梅,一覺醒來鬱鬱寡歡最後一命嗚呼。悲痛的父母把愛女埋葬在梅花樹下,終於有日愛感動天,男神上京赴考路過墳前與女鬼相遇,兩人難分難捨,最後杜麗娘復活,有情人終成眷屬。
作者湯顯祖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雖然感人的愛情故事通常都很老土,但是賈寶玉林黛玉、羅密歐茱麗葉、杜麗娘柳夢梅等這些幾百年來的情侶,我們未出生的時候他們已經是名人;我們過身了,他們都會繼續千秋萬代存活在文學歷史。
今次為大家送上的是仿戲曲漢服造型體驗,我身上穿着的是明制立領大襟花鳥長衫,配以直領對襟蝴蝶繡花比甲及漸變色馬面裙,整體造型參考昆曲《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形象。
造型師說現代戲曲造型由明代服飾發展而來,在清代「剃髮易服」的政令下,唯優伶(戲子)和僧道袍服得以保留前朝衣冠。就戲曲表演一般來說,小姐夫人穿長衫、丫鬟奴婢穿短衣,以作身份區分。
雖然只是漢服體驗活動,但是化妝以及髮型毫不馬虎。仿戲曲造型使用頭飾大概會有20件以上,這次頭飾共27件。假髮並不是完整一個戴在頭上,而是用多件配件組合而成。額上每一個圓形都逐一以人手排列,27件頭飾再加上多件頭髮部品,頭部負重量直逼京都的舞妓、藝妓體驗時的假髮。
雖然造型指導曾經苦心教授拋水袖之法,原諒我天資魯鈍,練習結果實在難登大雅之堂;感謝女攝影師Aki Cheng,和陽光玩遊戲的結果很完滿,無論是後期製作還是捕捉的角度,把活在現代香港的女性拍成古代中國筆記小說、戲曲少女。
果然大家都是很專業的!
如果你對中國歷史上的各朝代的漢服有興趣,希望穿上喜愛朝代的服裝,都可以透過Instagram聯絡這次合作的造型師以及攝影師報價:
@riyuebinggan @akilokyicheng62
*部份攝影套餐價格及服務請參閱留言位置
明朝服飾女 在 James Hong Official 項明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日兩國, 文字相通, 通用漢字, 食稻米,飲茶, 用筷子, 漢傳佛教、 儒家思想、文化服飾, 傳統節慶都很相同之處。但由唐朝、元朝、明朝到清朝, 以至二戰, 多次發生戰爭。項明生嘗試由 “一粒米”出發, 去探索中日之間二千多年恩怨情仇。
項明生和陶傑由宮崎駿童話世界的銀山溫泉開始, 聯想到大正年間大文豪芥川龍之介的中國夢碎。然後追溯日本人的祖先, 位於青森三內丸山的繩文遺跡。發現處於石器時代的繩文人,在公元前300年,繩文人突然進入農業社會,學會了種水稻。因為日本忽然來了一批“新移民": 彌生人。對照《史記》, 當年是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三千, 去東海找三座仙山, 為日本帶來了稻米!
▶️如果你有興趣跟我去全世界終身遊學 :請like Facebook: https://m.facebook.com/JamesHongAki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ames_hong_ms/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jameshongofficial
Webpage: JamesTrip.com 終生遊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HSdpvcmoCM/hqdefault.jpg)
明朝服飾女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戲棚文化跟神功戲有著密切的關係。十八、九世紀時,本地粵劇戲班會乘紅船到佛山、越南、馬來西亞等地演出神功戲,由於難以覓得固定的演出場地,便於空曠地方搭建戲棚。神功戲其實是做給神看的,因此舞台需面向神廟,又或於空曠地方搭建戲棚,謂之「請神」。尾場完結,便會請神明離席,謂之「送神」。如果場地從未使用過(謂之「新台」),戲班便會舉行一個名叫「打貓」的破台儀式,由其中一位演員扮演白虎,以肥豬肉作餌,最後白虎會被制服。如果看到舞台上橫卧著一張椅子,即意味著「打貓」儀式尚未結束,戲班於台上不得開口說話,否則對話者將會遇上衰運。衣箱對演員來說十分重要,不可亂踢別人的衣箱,尤其於開場之前,不然該演員會失聲!「鈎住」即「hold住」,意謂未準備好。「馬前」即加快演出的步伐,「馬後」即拖慢步伐。為了遷就時間上的改動,老倌可以即場「爆肚」,創作出平仄相符的句子以配合演出。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廣東省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隨著粵語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粵劇演員的表演工藝分為四大基本類別-「唱做念打」。平喉是平常說話的聲調,一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採用平喉演出。子喉是比平喉調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來扮演女性角色。戲劇內的角色,在粵劇及中國戲曲中被稱為行當。粵劇的行當原為「末」、「生」、「旦」、「淨」、「丑」、「外」、「小」、「夫」、「貼」、「雜」的十大行當。後來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武生」。這都是根據角色的年紀、性別、性格、外型等特徵來分類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淨」就是性格剛強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 拉臉皮及紮頭髮,根據行內習慣,所有老倌都是自行照著鏡子化妝。一般舊式化妝是先拉起臉部皮膚(行內稱「吊眉」),用布條紮著頭髮(行內稱「勒頭」),用白色顏料畫了個底稿,確定線條對稱公正,然後才正式填上其他鮮豔顏色。丑角常有一個大白點在臉的中央。其實化妝顏色以紅、黑、白、藍、黃為主。紅色代表血性忠勇,黑色代表剛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惡陰險,藍色代表狂妄兇猛,黃色代表驃悍幹鍊。
表演方式:
1.「自報家門」:戲曲中主要人物出場時的自我介紹。它由「打引」、「定場詩」、「坐場白」組成。
2.「打引」:是劇中主角第一次上場時,半念半唱一些韻文結構的詞句,這叫「打引」。它簡單地自敘心情、處境、身份、經歷、性格,抒發志趣、抱負、情緒。
3.「定場詩」:當角色念完「打引」以後要念的四句詩,為定場詩。《帝女花•香夭》的詩白選段:
「倚殿陰森奇樹雙。明珠萬顆映花黃。如此斷腸花燭夜。不需侍女伴身旁。」
4.「坐場白」:主要角色念完「打引」、「定場白」以後所念的一段獨白。內容是介紹人物的姓名、籍貫、身世、經歷、心理等。
5.「跑龍套」:「龍套」是指戲曲中扮演士兵、伕役、宮女等隨從人員,因穿特殊形式的龍套衣而得名。「跑龍套」就是扮演這些角色的意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Dl3f8iNtDk/hqdefault.jpg)
明朝服飾女 在 韓服漢服為何如此相像四| 傳統文化| 明朝| 朝鮮王朝| 十二章 的推薦與評價
朝鮮作為 明朝 的藩屬國,當 明朝 在的時候,朝鮮服裝都是 明朝 賞賜的,當 明朝 亡了之後,他們的 服飾 又該何去何從?朝鮮王朝將冕服、龍袍等進行改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