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依舊嚴峻】
這兩天中部地區雖然有降雨,但日月潭並沒有明顯的雨勢,加上持續供應農業用水,導致水位下探,像是潭區的月牙灣水域,去年11月蓄水率跌破八成,弧形水岸有如嘉明湖的「天使眼淚」,但現在蓄水率只剩四成多,水岸出現像是年輪蛋糕的層次,形成另類奇觀。😲😲😲😲😲
#降雨 #日月潭 #雨勢 #農業用水 #水位下探 #潭區 #月牙灣水域 #蓄水率 #嘉明湖 #天使眼淚 #日月潭水位 #水情吃緊 #明潭發電廠 #許福來 #德基水庫 #水情危機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
https://t.me/RadioTaiwan
📌Google新聞也可追蹤央廣Rti📌
https://reurl.cc/LdGL5L
明湖 發電廠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打開電力新視野 - 日月潭抽蓄發電成典範 光輝歷史 風華再續(06/01/2020 台電月刊690期)
讓我們避免無謂的口水戰、意識形態先入為主,報真導正,回歸客觀、持平、專業的角度來看待能源轉型的各面向議題。
文後還有一系列相關的議題探討、解析,也頗值得大家參考。
台電月刊第690期封面故事專題企劃 - 日月潭抽蓄發電成典範 光輝歷史 風華再續
日月潭擁有全臺唯二的抽蓄水力電廠,在迎向能源轉型的今日,抽蓄機組肩負尖峰急救電力、確保供電穩定的重任,更許諾日月潭的永續經營。
來到日月潭,總讓人放慢腳步,欣賞一年四季、晨昏變幻的美,加上環湖步道與休憩設施完善,每年吸引超過600萬人次造訪,2019年更獲選全球百大綠色旅遊目的地。
然而,一般人可能不知道,日月潭不僅具有觀光休憩功能,還是提供發電的大型水庫。日月潭每日水位有將近2公尺的水位落差,這不是潮汐現象,而是台電大觀二廠、明潭發電廠每日進行抽蓄發電造成,順此變化,遊艇停靠區的碼頭設計多採用浮排;日月潭能保持清澈、避免優氧化,原因之一是抽蓄發電使潭水經常在上池(日月潭)及下池(明湖水庫、明潭水庫)間流動所致;當地餐廳供應的鮮美潭魚,則來自台電每年放養魚苗、嘉惠漁民;身為日月潭水庫管理機構,台電還肩負著水庫清淤與集水區邊坡維護工作,讓美景長青。
水力發電原鄉 再續光輝歷史
早在日治時期的1930年代,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台電前身)奠立了日月潭複雜的水力發電系統,興築水社壩與頭社壩形成日月潭人工湖,潭水來自濁水溪上游,在南投縣仁愛鄉武界地區築壩攔水,經15公里長的引水隧道,引水注入日月潭,形成「離槽水庫」(即不建在溪流本流上的水庫,與「在槽水庫」相對),同時利用水位落差引水至兩座發電所(即今大觀一廠與鉅工分廠)進行發電,發完電的水再度回歸濁水溪,流經下游集集攔河堰以供應彰、雲地區的農、工、民生用水。
1970年代「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機」之後,世界各國紛紛投入開發抽蓄水力發電,加上1970年代末,臺灣經濟快速成長,尖峰用電需求急遽增加,政府乃提出抽蓄發電計畫,大觀二廠、明潭發電廠先後於1985年及1995年落成啟用,明潭發電廠完工時是當時亞洲第1大、世界第4大抽蓄電廠。兩廠分別可輸出最高100萬瓩及160萬瓩電量,占今日全臺總裝置容量約6.2%,至今仍是臺灣僅有的兩座抽蓄電廠。
如果以球隊成員來比喻不同類型的電廠在電力系統裡的角色,抽蓄電廠就像一位可靠而敏捷的「備援投手」。發電處李崇賓處長指出,這是因為抽蓄機組有「起動迅速、升降載速度快、線上調度及離峰抽蓄儲能」4項特點,遇到系統負載尖離峰變化過於劇烈,或是發生大型機組跳脫導致系統頻率下降,它都能在短短數分鐘內立刻上場救援。同時,抽蓄水力發電原始設計理念是利用離峰時段剩餘電力抽水,在白天尖峰時刻放水發電,以替代其他較昂貴的發電方式,有降低發電綜合成本之效。
抽蓄發電將水資源循環利用
抽蓄電廠與日月潭風光休戚與共,然而,環湖一圈也難見廬山真面目,得翻過西側的阿里眉山來到南投縣水里鄉,往濁水溪支流的水里溪畔探尋。
來到大觀發電廠廠區,訪客第一眼總被山頂磅礡直下的5支綠色壓力鋼管所吸引,下方連接的土黃色平頂廠房為1934年建成的大觀一廠,明湖水庫則位於一廠北端,順河谷地形而建。
大觀二廠從日月潭西側水社附近取水,水從兩條各2,380公尺及2,350公尺的引水隧道,一路穿過中潭公路下方,再由壓力鋼管輸送至發電機組;明潭發電廠亦有兩條引水隧道,不同是在過河段有明管跨越頭社溪,在明湖水庫下游的水里溪築壩成明潭水庫。
抽蓄發電的原理是,水輪機帶動發電機順轉方向即發電,當離峰用電時段,再利用系統剩餘電力,將發電機反轉作為馬達帶動水輪機,把下池儲存的水順原水路,抽送回上池蓄存待用,如此循環利用,完全不浪費水資源。
來訪這天,大觀發電廠黃陵育副廠長帶領我們走至明湖水庫壩頂,愈靠近山壁的4道尾水閘門,愈能聽見從地底深處傳來的隆隆聲響。「這是大觀二廠正在發電,尾水排放的聲音。整座地下廠房就藏在山腹內,距離下池水面還有70至80公尺深!」黃陵育解釋,這是抽蓄機組的必要深度,「因抽水運轉啟動前,為了減輕動輪的阻力,必須先將原本充滿水輪機的水,利用空氣壓力向下壓。」
深入發電心臟 一窺抽蓄機組奧秘
要進入地下廠房,得從隧道深入。抽蓄電廠的裝置容量大,因此設備也比其他大型水力電廠來得龐大與複雜,而明潭發電廠地下廠房的量體,是所有地下廠房中最大的,其頂拱距地表約300公尺,內部空間縱向高度46公尺、長158.4公尺、寬22.4公尺,看不見的連續壁厚達2至3公尺。
大觀發電廠土木組張立平經理30多年前曾參與抽蓄工程營造,他回憶,「地下廠房開鑿時得另挖橫坑,將土石不斷清運,也要處理岩壁滲水問題。」當時有人形容開挖範圍之大:「將台電大樓結構物橫放進去,綽綽有餘」。
明潭發電廠運轉組林永聯經理與供應組廖宜英經理帶我們穿梭在迷宮般的地下電廠,最頂層稱為地下1樓,為裝機台,6部發電機排成一列,上蓋燈亮表示運轉中,因大修時需要操作起重機進行拆解與組裝,空間設計得空曠、挑高;廖宜英指著屋頂上兩部移動式起重機:「大修時最重的物件是發電機轉子,約重375噸,但一部起重機最大吊重是250噸,因此必須兩部聯合操作才吊得起來。」
走至地下2至5樓,可見水輪機隆隆運轉,各層佈滿穿來引去的各種管路、水閥裝置、調相設備、監測儀表等,侷促空間卻是值班人員每日梭巡的工作場所。曾任值班主任、經歷過傳統人工操作的林永聯說,電廠值班採「4班3輪」制,即連續3天輪值大夜班、白天班、小夜班,第4天休息,如今雖改由值班主任於控制室遠端遙控操作,現場還是需要兩名值班人員定時巡視,遇到操作系統發生異常(例如漏水、漏油),要有停電檢修與故障排除能力。
維修保養有道 隨時上場應戰
為精簡人力,1999年起,明潭發電廠廠長兼任大觀廠長,各廠下設兩位副廠長;大觀發電廠又分一廠及二廠,明潭發電廠另管轄鉅工分廠、水里機組、北山機組、濁水機組,所有機組皆可由明潭發電廠遙控操作。
明潭發電廠許宗源廠長指出,抽蓄機組的起停運轉時間及發電量大小,受電力調度處中央調度中心指揮調度。「抽蓄電廠的特性是,因調度頻繁,設備耗損較大,維護、保養與檢修也相對頻繁。」他解釋,設備維修的頻率,與運轉時間及操作次數有關。以開關場的斷路器為例:抽蓄機組斷路器一天動作4、5次,操作2,000次必須檢修,操作1萬次就得更新。「抽蓄電廠6、7年就達到操作1萬次,其他水力電廠用幾十年還達不到。」
設備維護分為定期檢查及大修兩種。抽蓄機組每8至9年需進行大修,費時4個月,大修的主要項目由電力修護處負責,「光是拆卸就要花20幾天,回裝更難,需要30幾天,中間60天做檢修。」大觀發電廠曾東釗副廠長指出,為了控制工期,大修時會將不同工項一併來做,例如同時進行調速機、勵磁系統、發電機線圈的更新,零件都須事先準備,有些零件還要現場精修。
抽蓄機組大修期間等於缺少一名「備援投手」,對電力調度茲事體大,因此,電力調度處會密切掌握與協調大修時程,「2018年備轉容量在6%以下時,抽蓄機組大修就曾臨時喊停,因為此時電力系統特別需要抽蓄機組補足電力。大修開工後,若有需要延期,也要立刻向調度處說明,以做好因應。」許宗源說。
抽蓄機組必須勤維護,才能保持最佳狀態,隨時上場打仗。2015年蘇迪勒颱風襲臺,深夜裡和平、協和、麥寮發電廠接連全停電(和平、麥寮為民營電廠),導致系統頻率急降,就是靠正在抽水模式的抽蓄電廠緊急跳脫因應,才化解限電危機。又如,2019年8月,麥寮電廠因故障導致3部機組同時跳機,也是靠抽蓄機組自動卸載來穩定頻率,避免限電。
「真英雄是沒有故事可以講的,」電力調度處吳進忠處長曾如此讚揚抽蓄機組貢獻:「因為真英雄第一時間出手就把問題給解了。這就是抽蓄機組的儲能價值。」
再生能源蓬勃發展 抽蓄電廠新使命
因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目標2025年將有2,570萬瓩的太陽光電與風力併接於台電電網,然而,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及瞬間出力變化劇烈的特性,對於電力系統調度的挑戰大,使得抽蓄機組的調頻服務更受倚重。
許宗源指出,過去2年來抽蓄電廠已經配合再生能源執行調度,今(2020)年太陽能併網大幅躍進,預估到今年8、9月時,太陽能加上風力的「瞬間」發電量將超過400萬瓩,「往後調度只會更加複雜,發、抽次數變得更頻繁,且不一定何時發、何時抽。」許宗源說。
他舉例,以前是白天尖峰時段發電,如今豔陽高照的中午,不可能透過火力電廠降載,只能靠抽蓄機組以太陽能的電來抽水,平衡系統負載,「最近就創下中午3部機同時抽水的紀錄。」
抽蓄機組設備操作次數增加,代表設備維修更頻繁,人力成本也相應提高。曾東釗點出,「不能讓變化追著跑,抽蓄電廠要先做好準備,積極應戰,發揮存在的最大價值。」電廠因應之道包括,年輕同仁都會派去其他廠支援大修,增加交流與磨練機會;建立大修作業指導書,現在還加上縮時攝影,讓核心技術不斷層。「同仁也要有心理準備,未來值班是日班忙、夜班也操。」曾東釗說。
擁抱綠電 與自然共生
面對再生能源併網對系統調度的挑戰,除了兩座抽蓄電廠持續配合調度,電源開發處也正著手進行「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可行性研究」,是利用德基水庫做上池,下游的谷關壩做下池,目前分成「抽蓄式」與「抽水式」兩案,還在綜合考量評估中,將適時提出可行方案。
同時,台電也與民間企業合作研發大型儲能系統,甫於今(2020)年5月中旬啟用的金門塔山發電廠夏興分廠之儲能系統,是重要里程碑;推動中的智慧電網,對於再生能源預測與電網調度亦是必要基礎建設;燃氣複循環機組未來也將加入調頻服務的行列。
承接著百年光輝歷史,日月潭抽蓄發電持續締造傳奇,並許諾日月潭的永續經營,不僅是系統最忠實可靠的備援投手,也是現代電廠的綠色典範。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pcjournal.taipower.com.tw/article/3969
♡
明湖 發電廠 在 民視全球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球/18年來首次「拉閘限電」!中國入冬曝結構性缺電
➡️https://bit.ly/3rwdZ2J
中國近來南方多地大限電,引發關注,包括湖南、江西浙江甚至內蒙古都下令限制用電。有媒體分析,中國缺電與之前限制澳洲煤炭進口有關聯,雖然中國發電廠中使用澳洲炭的比例不高,不過中國為了拚經濟復甦,工廠用電量大,且今年又是格外冷的冬天,在在都使得中國用電量暴增。
10年來冬季用電首度超越夏季用電,因此18年來再次「拉閘限電」,溫州規定攝氏3度以下才能開暖氣、上海要求關閉戶外照明、湖南長沙下令停用電梯,連世界工廠義烏都限制供電。而河南煤礦產地則出現卡車大排長龍搶煤炭的場景。中國的電力到底出現什麼樣的問題?來看我們的專題報導。
-
🉐我們有國際新聞社團囉👉https://goo.gl/MBPMMm
#民視全球新聞
明湖 發電廠 在 6 次分享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推薦與評價
在日月潭唷! 分別為明湖與明潭兩座抽蓄水力發電廠,『抽蓄水力』是目前能大量儲能的方式之一唷! 原理是利用剩餘電力將下池的水抽回上池蓄存, ... ... <看更多>
明湖 發電廠 在 [記行]縣道131水里舊路探勘- 看板Roa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文章網址:https://egghead0522.blogspot.tw/2015/07/131.html
不曉得台灣還有哪些公路因為水庫的興建而淹沒在水面下的?希望能有相關的記錄文
問世,所以個人就拋磚引玉一下來寫一條離我家最近的131縣道舊路文!
對了,這條舊路有里程碑以及一些懷念的事物~趕快點進去文章看看吧!
------------------------------------------------------------------
以前我常常爸爸前往水里的山區工作,地點就在明湖水庫西側的山區,路途上常經過明潭
、明湖兩座水庫,聽爸爸介紹這兩座水庫以及日月潭的水利工程故事,也談到大觀發電廠
有條公路舊路,現在走的這條明潭巷(就是131縣道)是發電廠建造後改道的,當時我才
念高中,只是聽聽就過了,過了多年之後也在網路上看過明潭水庫的舊公路橋照片,可惜
隨著yahoo以及無名小站網誌關掉後,已經沒有資料佐證了,當時看過這些部落格有用文
字敘述131水里舊路的歷史以及那三座橋的傳說故事,枯水期才會出現的事情,當時就一
直很想研究,不過個人探訪公路的功力還不深而且一直沒有安排行程,一直到2015年5月
才分兩次先後記錄這一切,揭開131縣道水里舊路的面紗。
根據CORONA衛星影像(1966及1969年臺灣影像)以及台灣歷史地圖兩個網站的1992年經建版
地圖,本人已經在2010年把縣道131水里段的舊路找好了,可是真正探勘的年份則是5年後
,根據現地勘查發現的里程碑來看,也差不多確定131水里舊路路段與當時探勘的衛星空
拍圖幾乎吻合,本舊路由北至南可大略分為4個路段:
1.明湖水庫路段,此路段完全消失全部在水裡,可能水庫開闢時連路基全部砍除,連最北
端接回現在的131路段也完全找不到!
2.大觀發電廠以及大觀古隧道路段,大觀發電廠內道路還在,舊有門牌潭鐵路的4號隧道
以及3號大觀古隧道路段也還在,不過最南側的與旁邊的深坑橋交界的2號深坑隧道已經被
鏟平了,變成一般道路。
3.明潭水庫路段,路基還有留存一小段,三座傳說中的橋樑(由北至南:汾橋、洛橋、涇
橋)也還在,但是要等水位較低的時候才能浮現出來,最南側在明潭發電廠側門路段原本
也有一座門牌潭鐵路的1號車埕隧道,後來被開闢水庫後就被鏟平為水庫一部分。
4.就是從明潭發電廠側門開始沿著集集線鐵道往南走的車埕老街路段,經車埕國小後最後
與131縣道現今路段相接。
-------------------------------------------------------------------------------------------------------------------
而本次探勘照片則是2、3兩個路段,也就是明潭水庫以及深坑橋旁經大觀古隧道至大觀發
電廠的路段,其中明潭水庫內的路線經大觀古隧道(3號隧道)以及北側的4號隧道至今日
的大觀高爾夫球場路段為日治時期的糖鐵運輸線「門牌潭線」的一部分,為集集線鐵路的
延伸。
根據鐵道愛好者蘇聖元所介紹的門牌潭線鐵道:
集集線最早的作用,就是為了運送日月潭工程用的材料。集集線從彰化的二水鋪設到車埕
站之後,其實並沒有結束。從集集線終點附近的堅固水泥橋樑,說明了車埕站並非是鐵路
的真正終點。
而其實從地名來看,也可看出端倪。車埕舊名為「外車埕」,那麼依照常理判斷,一定有
個「內車埕」。內車埕就是日月潭工程鐵道的終點--門牌潭。
日治時代設置了台灣電力株式會社,也就是台電的前身。為了開發日月潭地區的水力發
電,便進行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希望利用日月潭與其西方的門牌潭,以其地勢的落差,
達到水力發電的效果。但由於日月潭本身無水源,所以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在施作工程時,
也興建了許多的水壩與引水隧道。例如著名的武界引水隧道,就是在這時候建造的。而在
日月潭工程進行時,台電株式會社也鋪設了一條50哩的非電氣化工事鐵道,這其實也包含
了門牌潭線的前身。
其實日月潭工程並非一直都很順利,1914年與1923年,分別受到了一次大戰與關東大地
震的影響,使得工程必須停擺。終於在歷經多次延宕後,1931年,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完成
。而由於台灣用電量持續暴增,所以1935年,又再度開工興建第二發電所。這兩座發電所
,在當時提供了台灣相當大量的發電量,真可謂是勞苦功高。戰後這兩座發電所,在蔣介
石與宋美齡夫婦巡視時,賜名為「大觀」與「鉅工」,著名的水里二坪枝仔冰,就是鉅工
電廠宿舍的產品。
由於日月潭工程相當浩大,所以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於1919年興建一條從二水到外車埕及
門牌潭(內車埕)的鐵道,以運送工程材料,在這條鐵路未完工前,曾以糖鐵二水線暫代
。這條與官鐵同軌距的鐵道,其實就是集集線的前身,集集線在1922年完工後,糖鐵二水
線也改為不定期營業線。這條路線從二水站分歧而出,抵達外車埕。而另一條專用線門牌
潭線,也可視為集集線的延伸--從外車埕到門牌潭,全長1.7哩。全程有四座隧道,沿
著水里溪而上,抵達終點門牌潭。而與其他路線的連接,其實是以索道、纜車等綿延在山
間。現在在日月潭搭纜車時,可以遙想當年那壯觀的場景。
1934年發電廠完工後,門牌潭線拆除,改設一般道路,後來1961年公路局訂定公路編號
以及路線時,門牌潭線的路基直接轉變為131縣道的一部分。直到1980年代,政府又加碼
興建了明潭與明湖發電廠,131縣道改線西移,高漲的湖水淹沒了昔日的舊線。也讓門牌
潭線的1號及2號隧道消失。
所以本次的公路探勘之旅其實也算是探勘鐵路遺跡之旅:)接下來在照片的敘述中也會不斷
提到「門牌潭線」鐵路這個詞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2.1.1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M.1438196784.A.CC5.html
※ egg0522:轉錄至看板 Nantou 07/30 03: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