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星期四 絕對音樂】
「努力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年齡無關;
生活要有激情,只要你有前進的方向和目標,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負能量的腦袋不會給你正能量的人生,
簡簡單單,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102歲老爸把75歲兒子送進養老院,只因兒子太無趣…》
102歲老爸把75歲兒子送進養老院,只因兒子太無趣!
人生的幸福只掌握在自己手裡,與年齡無關,與子女無關,幸福的關鍵就是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
父母老了,子女把父母送進養老院並不稀奇,但是你見過兒子老了,父親主動把兒子送進養老院的嗎?這是什麼神操作?
2018年印度電影《老爸102歲》中,就有這麼讓人疑惑的一面。電影開端,只見102歲的父親達特利,正在打電話要送75歲的兒子巴布去養老院,理由竟然是:“老氣橫秋,無所事事,死氣沉沉的人對健康的危害超過煙草,要想獲得長壽,就必須遠離這樣的人。”
102歲的父親達特利是個老頑童一般的人,永遠把“及時享樂”作為自己人生的第一要務,他一直精神矍鑠,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和激情,從不服老從不認輸,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還“正當年”。
穿鮮艷的衣服,四處結交朋友,平常跳跳舞,吹吹薩克斯,搖著紅酒杯欣賞星空,遇見陌生司機也能一見如故聊得熱絡,路上遇見小孩踢足球,他都能玩心大開,湊上前去踢一腳。
他和兒子巴布各自有一台冰箱,巴布的冰箱裡全是蔬菜和水果,特別“營養健康”,而達特利的冰箱打開竟然全都是零食飲料,雖然為了健康著想,不能吃掉這些東西,但是每次打開都有巨大的滿足感。
他還對外界充滿好奇心,計劃去世界上最高的郵局打卡,給大家寄明信片,生活在他眼裡充滿了無窮無盡的樂趣,年輕人喜歡的他一個不落!
與之截然相反的75歲兒子巴布,則是我們見多了的“惜命無趣”老人,洗澡時間不會超過14分鐘,因為會感冒。
絕對不會住在外面,有人動了他的臥室窗簾都會一整夜睡不著,一條毯子用了60年,離開毯子就無法入睡,稍微身體有點不舒服,就會立即緊張兮兮地打電話給醫生看病。
巴布心裡,自己已經75歲了,要服老,要養生,因為稍有不注意,就會出現意外。巴布老了,但心更“老”,既害怕活,又害怕死。
就這樣,一個叛逆老爸,一個佛系兒子,這對三觀不和,性格迥異的父子生活在一起很多年,某天父親達特利突然宣布自己的新目標,他要打破活了118歲3個月零28天的中國人王重北所創下的世界長壽記錄,要代替他登上吉尼斯。
為了完成目標,他必須還得活16年,而和生活刻板,害怕改變的兒子生活在一起,會影響他的壽命,阻礙他實現目標,所以才有了電影開頭的一幕,他要把兒子送進養老院。
兒子巴布瞬間懵了,害怕改變的他無法面對陌生的環境,為了能夠留在家裡,他不得不接受父親達特利定下的五個任務。
一: 給死去的妻子寫情書、
二:斷絕和醫生的聯繫、
三:剪壞蓋了多年的毯子、
四:用一天的時間去孟買旅遊、
五:讓一盆君子蘭在半個月內開花。
巴布覺得這些任務全都是無稽之談,毫無意義,巴布不願意寫情書質問道:“她死了啊!”達特利卻說:“但你還活著吧!”
難道當伴侶去世,就帶走了一個人全部的心動和愛的能力嗎?你還記得你有多久沒有真正的愛一個人了嗎?
讓巴布斷絕和醫生的聯繫,只不過是想讓巴布不要整天活在小心翼翼的人生中,達特利還讓巴布去了兒時的遊樂場,當巴布坐在遊樂場裡的“飛機”內時,巴布突然回憶起什麼,嘴角漸漸露出笑容。
童年,這個聽起來多麼遙遠的詞,他有多久沒有提起過,童年時的天真,美好,被自己遺忘了太久太久。
年老,到底是一個不斷遺失還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沒人說得清,多少人忙著趕路,卻遺失了曾經的美好,你的初心還在嗎?
達特利讓巴布在他蓋了65年的毯子上剪出三個鴨子形狀的洞,對毯子視若珍寶的巴布難以接受,卻不得不執行,過程很痛苦,但結局卻能幫助巴布走出沉迷過去的循環圈。
人生不過就是斷捨離的過程,有捨才有得,固執地抓住過去不放,便騰不出位置給未來,敢於放手,才能握得更多。
讓巴布養花是為了讓他培養新的愛好,有點事情做,達特利甚至故意“欺騙”巴布,告訴他只要對著君子蘭唱歌,就能讓它三天內開花,信以為真的巴布便真的開始對著花唱歌。結果幾天後意外發現花真的開了,以為奇跡發生的巴布驚喜得像個孩子,迫不及待地和別人分享這份喜悅,眼角眉梢都是久違的喜悅和驚奇。
其實,這個“奇跡”是達特利趁巴布不注意,悄悄用已經開出花的君子蘭替換下來的,就為了讓巴布重新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生活無處不在的驚喜。
就這樣,在父親連哄帶騙帶威脅下,巴布一點點改變,不再暮氣沉沉,不再謹小慎微,不再死氣沉沉,重新充滿活力和熱情,他像煥發新生一般,重新熱愛整個世界。
詩人塞繆爾•厄爾曼在《青春》中:“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炙熱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湧流。”
75歲又如何?永遠別拿太晚和太遲做借口,任何時候,生命都可以被重塑,都可以重來,生命的啟動鍵永遠掌握在自己手裡,就看你有沒有敢於直面生活的勇氣。
正如達特利說的:“我這輩子從沒有死過,記住,只要活著,就不能死去。”
但是這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巴布,因為巴布最大的心結還沒解開,那就是巴布的兒子,阿莫。
巴布像所有老父親一樣,辛辛苦苦積攢了一輩子的錢,把兒子送到美國去讀書,結果兒子卻毫無感恩之心,在國外一待就是幾十年,多年來一直對巴布不聞不問。
自從阿莫去美國,巴布的妻子便得了阿爾茲海默症,即老年痴呆,妻子整日心心念念能等到兒子回來看她一眼,結果阿莫以各種理由拒絕回國,直到妻子忘記所有人,只記得阿莫一個,阿莫依然沒有回來看望過她。
三十年後兒子終於回來了,卻不是良心發現回來盡孝,只是為了分財產。
如果阿莫回來,那達特利之前所做的一切全都會白費,一切都將回到原點,巴布依然無法真正的改變,達特利重新給巴布派了一個新的任務,和阿莫斷絕關係,把這個白眼狼兒子趕出去。
達特利坐在客廳一頁一頁的給巴布讀著阿莫這些年寄來的信件,信的內容全都是索要金錢和敷衍巴布的假話,達特利就是想讓巴布看清楚阿莫並不是真正地回心轉意,並不值得他再為其全力付出。
一面是兒子,一面是父親,巴布陷入難以抉擇的困境中,甚至和父親達特利大吵了一架。達特利對巴布說:“要是兒子成長為一個混蛋,就忘掉他吧,只記得他的童年就好。”
短短一句話,卻讓人沉思良久,多少父母,因為“血緣”這兩個字,就寧願犧牲掉自己全部的人生,卻忘了,父母和子女本就是獨立的個體,父母一味地犧牲自我,一味地委屈自己,將人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本身就是一種對生命的辜負,愛人者必先自愛。錯了,就要有及時止損的勇氣。
而這所有對巴布的“瘋狂改造”,是因為達特利之前被檢查出了腦瘤。
達特利想用餘生的幾個月,改變75歲兒子的刻板思想,趕走兒子內心積攢多年的陰霾,讓兒子能重新找回自我,能夠每一分每一秒都鮮活的存在過,所以才策劃了這一系列。
而得知父親的苦心後,巴布終於幡然醒悟,在阿莫回來的那天,巴布趕到機場,當著所有人的面痛罵阿莫,之前都是阿莫用“請你理解我”來當借口搪塞巴布,這次,巴布終於能夠狠下心和阿莫斷絕關係。
人生的幸福只掌握在自己手裡,與年齡無關,與子女無關,幸福的關鍵就是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
達特裡離開的的那天,他告訴巴布,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阿莫。人不管到了什麼歲數,都要好好的活著。
“年歲有加,並非垂老,情趣丟失,方墮暮年”。這個道理世上又有多少人能懂,在人人懼怕衰老的時代,多少人因為衰老而自我放棄,多少人在喪失掉生活熱愛的那一刻便已經死了,又有多少人又只是在假裝生活行屍走肉?
餘生該怎麼過才能不辜負精彩,該如何斷捨離才能算活著?這是我們終身要學習的一堂課。
(文章來源:網路文章分享)
***************************
星期四印度電影線上看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3/10 星期四 絕對音樂】
「我確信只要仍有呼吸,就會有希望~~。」
別忘了展露「上弦月」,
謝謝所有的過去,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下雨天,留客天∼∼,就重拾作業練習吧!
別忘了,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再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眨眼CEO》
她是王樂怡。曾經,她是天之驕女,擁有能讓全世界女人羨慕的一切。
她的父親是台灣創投教父怡和創投集團董事長王伯元;她的先生印度裔卡畢爾.密斯拉,是日本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的左右手,擔任軟銀私募基金的負責人,也是孫正義派駐阿里巴巴董事會的代表。
她擁有頂尖學歷,美國史丹佛大學、哈佛MBA畢業。10年前,她與兩位好友,在香港創辦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私募基金Asia Alternatives(簡稱AA),並擔任總經理。目前AA總資產規模高達台幣2千多億元,舊金山、北京、上海都有辦公室。
她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熱愛旅行、美食。「這幾乎是完美的人生,」王伯元說:「她教育程度好,嫁的丈夫又好,有小孩、有事業,朋友那麼多,大家都喜歡她。」
但,六年前的一天,她在香港辦公室開會中,因頸部動脈剝離而昏倒,昏迷三天後,第四天醒來時,頸部以下完全不能動。她清醒後發現,自己竟然成為意識清楚、不能說話只能躺在床上的癱瘓病人!
出事前一晚,她在香港的韓國餐館,跟兩家私募基金的負責人,吃著韓國烤肉、喝著燒酒,當時她全家住在香港,這在外資圈是很平常的一頓晚餐。
「誰會知道,隔天我就變成又啞又四肢癱瘓,只能用眼睛打字的人?」「如果那是你最後一次自己進食,你可曾想過那一餐會是什麼?」她永遠記得那個她能獨立自主決定一切的夜晚。
當時,大兒子4歲、小兒子才出生4個月。6年來,小兒子沒有聽過媽媽的聲音,他常常問管家:「媽媽為什麼不能動?」她眼睜睜看著兒子長大,卻不能喚他、抱他、親吻他。
「這就是命吧。從那時候最好的狀態,掉到最壞的狀態,」6年後才願意開口談女兒的王伯元,如今回想當年的事,仍然數度說不出話來,「唉,我不想談……。」
長達半年時間在醫院復健,她心情跌到谷底,得看心理諮商,吃藥抗憂鬱症。「人和動物之間,差別究竟在哪裡?」因為,「人們對你,就像是你沒有大腦一樣,」她用眼皮「眨」出這些話(編按:王樂怡用眨眼睛的方式,拚出一個一個英文字母)。這是閉鎖症候群最難適應的事情,因為他們心智清晰,卻無法表達。
但她不甘心沉浸在最壞的狀態,縱使全身只剩眼皮能動,意志卻因此更強大,她用盡全力,要抓回完美人生。她每天復健,做到滿身大汗,重複失敗、疼痛大叫,卻沒放棄。六年過去,如今手指能動,能坐、能稍微站立。
一年前,她回公司上班,每週一天,用眼皮參與公司投資決策;她參加小孩學校活動,定小孩讀書計畫;也指揮十五個兼職看護,定績效考核表。
她大膽寫下「快樂清單」,開始旅行,陪孩子去樂高樂園、迪士尼樂園;她也看電影、吃最愛美食,即便得切得細碎,才能吞嚥。
今年二月,她在病後首度重回香港,參加自己創辦的AA總公司成立10週年活動,與上百位好友同事見面,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也參與其中。
王樂怡倒下後,卡畢爾對她說:「我們需要妳活著來照顧孩子,來經營我們的家,妳要好起來。」
回應家人的期待,她奮鬥不懈。她詮釋「勝利」對她的意義:「勝利對我來說,不過是個開始,現在要談怎麼做,而不是結果會如何;我可以預見自己做到每一件事。」她要證明:「我的勝利人生,才正要開始。」
(文章來源: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EMagMainPage.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