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 #BJ單身日記
今晚14歲青少女想看電影
我本想看 #綠色奇蹟 她說看過了
#當幸福來敲門 他也看過了
翻到BJ單身日記 我說看這個吧!
陪著再看了一次 還是好好看啊~
為什麼2001年的片
過了20年還是完全不落拍?
當年的男女主角實在都好帥好可愛
(休葛蘭當年真是太帥了😖)
最近又有名人婚姻狀況成為焦點
我忍不住想:
#為什麼曾那樣愛著的會轉身愛上別人呢?
如果 #我就是愛你這個樣子(本片主軸)
哪天我不再是這個樣子了⋯
也許是容貌也許是個性也許是相處模式
是否你就不再愛我了?
若真的不愛了⋯
轉頭愛上另一個人似乎也是很自然的
不過再看一次我發現了一個以前不那麼注意的點:
當Daniel回去找Bridget時
被打得躺在地上時說了一句話:
「如果不是妳,我可能無法跟任何一個人在一起。」
然後Bridget回他:
「It’s not good enough for me.」
其實Daniel這話乍聽之下很甜蜜:
有著「我非你不可,別人不行。」的感覺
但根本是他無法跟固定對象擁有穩定關係
Bridget比較好搞定 所以讓他沒壓力
這絕對不是真愛的 但我們往往無法分辨
以為「只有我能讓他想安定下來。這就代表他愛我。」
其實這只代表他愛他自己
他只想著妳能帶給他什麼
#真正的愛應該是種純粹
#是以妳為出發點的想法
#是以妳為主詞的敘述
#青少女的愛情課
#彤主播看電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油畫創作展 曾卉馨專訪 ▲以黑色線條建構出的城市街景與魅力 曾卉馨跟其他孩子一樣,被許多才藝學習課程填滿小時候,而在眾多才藝中,只有一項是一直持續下來的,那就是畫畫。只要有繪畫工具,她到哪都能畫,彷彿這是註定的事──這輩子離不開畫筆。國小一年級得到全縣第一名,爸媽覺得她有天份,所...
是以妳為出發點的想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油畫創作展 曾卉馨專訪
▲以黑色線條建構出的城市街景與魅力
曾卉馨跟其他孩子一樣,被許多才藝學習課程填滿小時候,而在眾多才藝中,只有一項是一直持續下來的,那就是畫畫。只要有繪畫工具,她到哪都能畫,彷彿這是註定的事──這輩子離不開畫筆。國小一年級得到全縣第一名,爸媽覺得她有天份,所以就繼續走在繪畫這條路上。「對於畫畫,是我最拿手的事,因為喜歡,所以會主動去做。」看她說著,繪畫的專情在她眼裡流轉。為了持續自己的喜好,她下定決心去台南科技大學念書,在念書的七年間是她最歡喜的日子,因為時時刻刻沉浸在繪畫當中。
▲寫生,拉近與城市的距離
假日,是她徜徉的時候。她總是約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到大台中的景點寫生,寫生對她來說,是種練習,是觀看,更是忙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和劑,能舒展身心,外面畫畫的氛圍更是一大享受。寫生地點不同,磨利了她對城市街景觀察的敏銳,街景的元素:路燈、橋梁、電線桿……等,在她作品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穿梭大大小小的城市
工作讓曾卉馨在城市與城市間移動,除了中部的工作,有時也會因公司人力調度而到北部支援,游走在各城市的機會,種下了觀察城市的種子。建築是以線條與幾何方塊構成,在曾卉馨作品當中,可以看見許多的黑色線條,黑線條是她很喜歡的一種繪畫方式,不同於傳統繪畫步驟,她最喜歡直接以黑色線條描繪那內心中所建構出的城市。黑線條儼然已經變成她的標誌,能自然的運用在畫面當中,觀看曾卉馨的作品時,觀者好似也游走在她所建構的城市。
▲不起眼的街角景色
城市街景是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而它對曾卉馨來說,卻是創作的主題。城市街景平凡,但是經由畫家之筆會產生多樣的面貌。她將城市街景元素結合,而呈現出來的不只是一幅畫,而是一種心情,以自己每天的心情敷彩城市街道的顏色,對於畫者和觀者而言,是別具意義的。畫者透過街景的顏色來讓觀者感受,宛如自己也曾以如此的心情,從其中的某一街道走過。
此次的展覽,以城市街景作為創作主軸。城市街景是我們每天所觀所見,彷彿呼吸一般,總是匆匆一瞥忘記它的存在感。你曾駐足觀察撫摸一石一瓦否?「大忠街」是曾卉馨落腳的地方,工作忙碌使她的情緒低盪,覺得眼中的街景如心情般灰暗無彩,便畫下眼中那些不同的街景,來轉換心情。畫圖創作就是如此,作品無非是創作者的心情跟生活世界的結合,而這是她作品產生的契機。半年後,第二張街景作品<閃閃發光我的心>產生,那時的心境反而跟「大忠街」那幅畫完全相反,是一愉悅心情的寫照,即便是灰色水泥建築,在她眼中,仍閃閃發光。
曾卉馨的繪畫作品主要是關於內心的連結,她純粹想營造出一種城市的氛圍,不需構圖、不需要照片當素材,創作方式是以黑色的線條直接下筆,再堆疊顏色。然後視畫面的需要再加入不同城市元素,在畫面中黑線條,有些如廟宇、纜車,或是橋,不一樣的樣貌也帶出了畫面中的故事性。
▲以畫筆繪出一輩子
再度拾起筆,繪畫將會是她一輩子的事情。進入社會後,忙碌的工作讓曾卉馨沒有更多的時間來畫畫,但仍舊沒忘了,畫圖一直是她的最愛。直到重拾畫筆開始畫油畫,從當中慢慢找回當初繪畫的手感,經過一段時間後,對於繪畫,開始有更多想法與創造力的出現。她從人生經歷中體會到「未來」是沒有辦法計劃的,捉摸不定的生活對她來說格外珍貴,這些體悟,都轉「畫」成了內心的秘密,藏在作品裡。沉浸在畫圖裡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曾卉馨,繪畫是她的精神支柱,更是自我內心世界的告白。
▲曾卉馨-以黑色線條勾勒出心中的城市街景,帶給觀者無限的想像。
(文:金車文藝中心)
曾卉馨學歷: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班
個展:
2016 蘭蘭陽美術學會邀請展
2016 帝圖藝術線上創作個展
獲獎 :
2000 第55屆全省美展油畫入選
2014 第15屆南投玉山美術獎油畫類入選
2014 第七屆金車青年油畫獎優選
2015 第20屆大墩美展油畫類入選
2016 台灣國展油畫入選
創作⾃述:城市街景系列列
《我的城市,妳的街景。》此系列的創作,是以城市街景為創作主軸,城市街景是我們每天所見,對於時常所見景物,總是匆匆一瞥的忽略,或也曾想悠悠的停下腳步,好好的觀察,留心的將感受刻畫在心裡。
使用第二人稱,作為一種和創作者之間的對談模式,「妳」也是創作者自身的一種鏡射,藉由自己的情感經驗為媒介,不是單純的描繪城市街道的景色,表現出的是心情體驗的共鳴,試問自己與觀者,對於周遭景物,妳是忽略或是熟悉?引導觀者在欣賞作品時,提起曾經的感受與體驗,是否有過這樣的記憶經驗,熟悉的街道,會因妳的心情不同而景象也有所改變,心情愉悅時,灰暗水泥建築也看起閃閃發光,心情低落時,美麗街道也黯淡無采,讓觀者自省,以這樣的概念為出發點,作品雖是街景與城市的形象,但卻可從畫面中讀出另一種氛圍,有愉悅、有沈重、有平靜、有絢爛、有色彩、⋯⋯用創作者自己的體驗,呼應觀者的記憶感受,喚起曾經存在的情緒經驗,看見彼此間的魅力!
是以妳為出發點的想法 在 總是很難拒絕別人。 戀愛:難以爽快脫身:雖然會 ... 的推薦與評價
6、USA男性格:情義相挺的漢子:雖然看似冷酷,其實很重感情,會以直覺印象為出發點,然後再以堅決的步伐行事,就是那種看你順眼,就會收你做徒弟,挺你的那種大哥! ... <看更多>
是以妳為出發點的想法 在 美敦力ptt 的推薦與評價
... 的機會你認為你剛剛被指名為應該被淘汰的那位,你的想法是什麼面試過程 ... 履歷的經驗為出發點最後一題請記得一定要發問發問的問題可以美敦力為 ... ... <看更多>
是以妳為出發點的想法 在 [單字] 分類的"出發點角度"該用什麼字呢- 看板Eng-Class 的推薦與評價
我若要寫一篇英文文章,介紹美國學者們對羅馬帝國幾世紀以來該國的文化活動模式分類
。要介紹的情況如下:
其中,A學者用歷史為區分出發角度,採用三分法,將羅馬帝國的文化活動模式分為:
早期模式、中期模式、晚期模式。三模式的內涵各有其特點云云....
B學者則以地理為區分出發角度,採用四分法分為:
東區模式、北區模式、西區模式、南區模式。然後說明各模式有其內涵云云....
在英文用字的選擇上,我首先想到criterion、或rationale這幾個字。
我個人淺見以為,若要用來解釋A、B兩位學者怎麼將「早期、中期、晚期」
或「東區、南區、西區、北區」來畫線,就是用criterion或rationale這幾個字,
說明「到底是用什麼標準畫線」。也就是「區分標準」(比如說,若在歷史出發角度中,
是以羅馬帝國哪次事件前後,做為劃分早期/中期與中期/晚期的兩時期的標準)的意思。
可是想請教版上高手,我若要寫作意指A、B兩學者「從一開始的」「區分出發點」
(亦即:以歷史為區分出發角度、與以地理為區分出發角度)的不同,
要用哪個單字為宜呢?
比如說,當我腦中想著「根據不同的區分出發角度,也就是從歷史與地理角度出發,
學者們提出了有三模式與四模式的模型。三模式是以歷史為『區分標準
(這裡我就會英譯為rationale/criterion)』,分為...,」的意思,.....
可是「區分出發角度」要用哪個字呢?
就上一段的腦中想法,我試寫:「
According to different _______, scholars presented classifications of
three-model and four-model.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ree-model, the
scholar used history as the ratinale to divide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of
Roman Empire as the early-period model, the middle-period model and
the late-period model...」
我就是在底線的地方思考卡住了,不知該用哪個字翻譯我的「區分出發角度」想法。
(謎之音:該不會就直直的用angle英譯角度吧?)
此外,我因為在後來用criterion與rationale來翻譯我所謂兩種分類「之中的各模式」
的區分標準,所以總不能在表達兩種分類的「區分角度」也同樣用這兩個英文單字吧?
不然我要表達的文中說明的細微之處會不夠精確,會讓讀者混淆。
所以有點苦惱,感謝高手的解答與指點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35.219.175
※ 編輯: CassSunstein 來自: 111.235.219.175 (12/25 10: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