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現代奴隸制度受害者的外傭悲歌
是否一提到外籍移工,人權就有不同標準?
【瑪莉亞的控訴】公視+線上看👉👉https://ppt.cc/fVuYPx ( 觀看期限至10/25 )
● 與談來賓: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跨國灰姑娘》作者 藍佩嘉
● 本片初此播出為:2017/10/13
一個異鄉人,日日夜夜在你家中,大事小事無所不包,從照顧失能長輩,到送小孩上學,打掃洗衣煮飯,從事各種繁瑣家務,隱身在家庭私領域中,#平均一天工作17個小時。(雇主覺得這很正常)。
被人忽視和輕蔑,有人更承受極大的心理或遭到身體虐待,像是只能吃餿食,無來由的打罵。
人道組織譴責這種不人道的工作環境,並估計:
『 每6名外傭就有1名是被迫勞動;
每2名就有1名受到言語暴力;
每6名就有1名受到肢體暴力;
並有6%遭受性侵。
「奴隸制度」聽起來似乎很原始,但其實離我們並不遠,甚至就存在此時此刻。本片從菲律賓到香港外傭庇護所,黎巴嫩的外傭地底監獄,舉發讓這些婦女身受其害的外傭體制!
#外傭 #仲介 #性侵 #人權
#全球約有4200萬名家庭幫傭
#是勞工不是奴隸
#現代奴隸制度
#卡法拉制度
═══相關報導═══
💬 許願井的迴響:外籍勞工渇望被聆聽的聲音,你聽見了嗎?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0/article/5948
▍從外傭到攝影師,Joan Pabona 用自身經歷
告訴你「不要受限於身份」
https://one-forty.org/2019/10/07/joanpabona/
▍「我不是你的家人」
香港菲律賓籍家務傭工吃飯的學問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569
📕許願井的迴響: 香港外籍家務傭工詩文集📙
https://reurl.cc/Yl8eq0
🎥了解更多:https://viewpoint.pts.org.tw/
🎥公視+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 7:30
■ 公視三台|首播因桌球女子世界盃 #停播一次;重播周一凌晨02:0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為孩子奮鬥的決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凱拉許.沙提雅提的生命故事」介紹 訪問:洪巧玲(微客公益行動協會 副秘書長) 內容簡介: 「讓每個孩子能自由自在地當個孩子,是我這一生的夢想。」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凱拉許‧沙提雅提 面對不公不義的事情,你可以做些什麼? ...
是勞工不是奴隸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揭露現代奴隸制度受害者的外傭悲歌
『 每6名外傭就有1名是被迫勞動;每2名就有1名受到言語暴力;#每6名就有1名受到肢體暴力;並有6%遭受性侵。 』
家務移工所面對的工作體制,似乎在政府、仲介以及每個人的默許之下,以隱晦、間接的方式,形塑出某種「現代奴隸制度」。本片從菲律賓到香港外傭庇護所,黎巴嫩的外傭地底監獄,舉發讓這些婦女身受其害的外傭體制!
【瑪莉亞的控訴】#外傭 #仲介 #性侵 #人權
● 10/18 週五晚間10點┃公視主題之夜┃公視13頻道
● 網路直播┃https://youtu.be/ED4QXd5xAco
● 與談來賓: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跨國灰姑娘》作者 藍佩嘉
● 本片初此播出為:2017/10/13
#為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她只能拋下孩子離鄉背井出國工作
她們也是另一個遠方家庭的女兒、妻子或母親。
她,一個異鄉人,日日夜夜在你家中,大事小事無所不包,從照顧失能長輩,到送小孩上學,打掃洗衣煮飯,從事各種繁瑣家務,隱身在家庭私領域中,平均一天工作17個小時(雇主覺得這很正常)。
「奴隸制度」聽起來似乎很原始,
但其實離我們並不遠,甚至就存在此時此刻。
#全球約有4200萬名家庭幫傭
#是勞工不是奴隸
#現代奴隸制度
#是否一提到外籍移工
#人權就有不同標準?
#卡法拉制度
#剝削加上免責
#造就最恐怖的暴力對待
═══相關報導═══
💬 許願井的迴響:外籍勞工渇望被聆聽的聲音,你聽見了嗎?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0/article/5948
▍從外傭到攝影師,Joan Pabona 用自身經歷
告訴你「不要受限於身份」
https://one-forty.org/2019/10/07/joanpabona/
▍「我不是你的家人」
香港菲律賓籍家務傭工吃飯的學問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569
📕許願井的迴響: 香港外籍家務傭工詩文集📙
https://reurl.cc/Yl8eq0
🎥了解更多:https://viewpoint.pts.org.tw/
🎥公視+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 7:30
■ 公視三台|首播因桌球女子世界盃 #停播一次;重播周一凌晨02:00
是勞工不是奴隸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會忍耐,這是為了我兒子。就算出國工作再苦,我也必須去。」
她強忍著淚水,堅強卻哽咽地說著。為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她只好拋下小孩和雙親離鄉背井....
在菲律賓的家庭幫傭學校,這些婦女被教得溫順聽話,知道如何逆來順受,不管有沒有支薪都得做。然而她的工作成果,#只有做錯事時才會被看見。台灣慣稱她們為「外傭」,但若從她們的方向回望,她們同時 #也是另一個遠方家庭的女兒妻子或母親。
【瑪莉亞的控訴】#外傭 #仲介 #性侵 #人權
● 10/18 週五晚間10點┃公視主題之夜┃公視13頻道
● 網路直播┃https://youtu.be/ED4QXd5xAco
● 與談來賓: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跨國灰姑娘》作者 藍佩嘉
● 本片初此播出為:2017/10/13
#揭露現代奴隸制度受害者的外傭悲歌
#全球約有四千兩百萬名家庭幫傭
『 每6名外傭就有1名是被迫勞動;
每2名就有1名受到言語暴力;
#每6名就有1名受到肢體暴力;
並有6%遭受性侵。 』
她,一個異鄉人,日日夜夜在你家中,大事小事無所不包,從照顧失能長輩,到送小孩上學,打掃洗衣煮飯,從事各種繁瑣家務,隱身在家庭私領域中,平均一天工作17個小時(雇主覺得這很正常)。
#剝削加上免責
#造就最恐怖的暴力對待
全球約有四千兩百萬名家庭幫傭,遍布五大洲。家務移工所面對的工作體制,似乎在政府、仲介以及每個人的默許之下,以隱晦、間接的方式,形塑出某種「現代奴隸制度」。
本片從菲律賓到香港外傭庇護所,
黎巴嫩的外傭地底監獄,
舉發讓這些婦女身受其害的外傭體制!
#是勞工不是奴隸
#現代奴隸制度
#是否一提到外籍移工
#人權就有不同標準?
#卡法拉制度
═══相關報導═══
💬 許願井的迴響:外籍勞工渇望被聆聽的聲音,你聽見了嗎?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0/article/5948
▍從外傭到攝影師,Joan Pabona 用自身經歷
告訴你「不要受限於身份」
https://one-forty.org/2019/10/07/joanpabona/
▍「我不是你的家人」
香港菲律賓籍家務傭工吃飯的學問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569
📕許願井的迴響: 香港外籍家務傭工詩文集📙
https://reurl.cc/Yl8eq0
🎥了解更多:https://viewpoint.pts.org.tw/
🎥公視+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 7:30
■ 公視三台|首播因桌球女子世界盃 #停播一次;重播周一凌晨02:00
是勞工不是奴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為孩子奮鬥的決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凱拉許.沙提雅提的生命故事」介紹
訪問:洪巧玲(微客公益行動協會 副秘書長)
內容簡介:
「讓每個孩子能自由自在地當個孩子,是我這一生的夢想。」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凱拉許‧沙提雅提
面對不公不義的事情,你可以做些什麼?
了解,是改變的第一步!
這並非只是《貧窮百萬富翁》般的虛構場景!
看見故事裡的啟示,重新思考四周的不公事件,
凱拉許・沙提雅提相信寶貴人性,鼓舞每個人成為更好的人。
一生為孩子奮鬥的印度和平鬥士凱拉許・沙提雅提,至今已拯救了九萬名童工,並呼籲我們一同拯救印度乃至全球小孩的童年。
「只要願意做,就會有希望!」凱拉許.沙提雅提深信,拯救童工行動不只是口號,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關係到你我的未來,即使再困難,也要繼續做下去。
書中文章陸續寫成於一九八○年代後,現在全球仍有許多兒童被迫工作。他們被迫輟學或未曾上學,許多兒童被當成商品買賣並被迫成為奴隸、妓女、乞丐或各危險產業裡的童工。
雖然童工議題在台灣已幾乎不是問題,但全世界仍有約2億1500萬的童工。沙提雅提直言有不少人認為童工事不關己,但他說「當我們吃著便宜的巧克力,玩著便宜的足球時,是否想到這些廉價產品,出自遭極度壓榨的童工之手,怎能說是事不關己?又豈能置身事外?」
他猶記在象牙海岸的村莊,看到長年採收、加工可可果實的童工,手腳充滿傷口,也沒嘗過巧克力的滋味;童工們說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或為誰而做,讓他驚訝不已。
在《為孩子奮鬥的決心》中,凱拉許娓娓道來他拯救童工所做的一切:從一開始發現世道不公,觀察現實環境下孩子待遇的坎坷,如何被剝削,如何假公濟私,甚至迫害。
凱拉許先是闡述這三十多年來他消除童工的努力、其背後的思考哲學與行動方針,接著陸續討論孩子所應保有的權益,以及他做了什麼、看見什麼。可以讀到凱拉許如何遇見改變他一生的孩子,
使他將童工議題,從勞工層面拉到人權層面,結合不同組織與觀點來處理此一議題。
對凱拉許來說,每個人都是能創造改變的一份子,理解成因、改變心態與思考模式,或許便不會將童工與貧窮合理化。
環顧全世界,你我都可能是無意中殘害孩子的那雙手。而我們的手,也同樣可以還給孩子一個安穩的未來。
作者簡介:凱拉許.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
凱拉許‧沙提雅提是首位在印度土生土長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自電機工程系畢業後,他先進入大學任教,但過沒多久,想為那些被遺忘在角落、乏人關懷的孩子做點什麼的渴望驅使他辭去教職。
一九八一年,當沙提雅提於創立「拯救童年運動」(BBA)時,兒童權利和童工問題尚未成為公共議題。但該組織至今已將八萬五千多名兒童自充滿剝削的現代奴役中拯救出來,進而成功地幫助他們重返社會。
作為全球兒童權利運動的倡議者,沙提雅提為消除童工現象建立了世上最大的公民社會網絡——全球反童工遊行聯盟。他也是全球教育倡議運動的創始人,致力於普及全民義務教育。他更發起了全球第一個具社會意義的標籤「魯格馬克」(Rugmark),該標籤成功在十五年內,使南亞地毯業的童工減少了八成。
為了實現消除世上所有對兒童的暴行之願景,他更成立了凱拉許‧沙提雅提兒童基金會,其任務在於透過研究、倡議和各種串連活動來確保兒童的全面發展與培力為社會所重,並依此協助制定和推行對兒童友善的政策。
粉絲頁: Wake 微客海外國際志工交流站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六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是勞工不是奴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華工泛指於晚清時,前赴海外工作的華人勞工以至苦力,通常是來自窮鄉僻壤的農民或漁民(特別是廣東五邑地區),被招工館等仲介公司欺騙或詐騙至海外謀生,他們會收到首期的預付薪酬,但是需要扣除一筆介紹費用、交通費用和傭金(這種做法被廣東人稱為「賣豬仔」,而招工館則又被稱為「豬仔館」。他們當中不少人因為無法返回中國,而且得不到僑居地的公民權利、無法獲得移民資格而客死異鄉。在19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初,由於這些出國的勞工都會簽約,稱為契約華工,俗稱為賣豬仔。販運、交易豬仔的地方名為招工館,俗稱為豬仔館,葡話叫Barracoon(音譯名巴拉坑)。澳門在19世紀時期是人口販賣中心。聖安多尼教堂與大三巴牌坊之間是豬仔館林立的地方。2006年,加拿大總理哈珀以廣州話就百多年前政府向華工徵收人頭稅道歉,並且宣佈賠償方案。在西方人發現新大陸和開拓南亞殖民地之後,他們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開採殖民地的資源,從非洲引進黑奴。1800年代初,英國等殖民者禁止非洲奴隸貿易後,轉從印度和中國引進豬仔。賣豬仔一詞,是中國人的自嘲之稱,西方人稱「苦力」Coolie Labor。最早的「豬仔」是去南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等地)。豬仔的本質上是契約勞工(contract labor)。契約(合同)載明工作期限和工資待遇。期限一般有三年、五年和十年等三種。待遇根據合同長短而定。十年期的「豬仔」預付安家費二十銀元,五年的十五元,三年的十三元,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1849年之前,美國華人人數很少,只有區區325人,他們大多是官員,商人,也有少量學生和馬戲演員。1848年1月,美國舊金山(舊金山)發現金礦,同年3月小道消息傳開,各地淘金者蜂擁而至。1849年消息傳到中國,隨即有323個廣東人前往淘金。1849年又有450人達到舊金山,1852年有兩萬人到達。他們主要來自於廣東臺山、開平和恩平地區,比如1854年寧陽會館就接待臺山籍人8349人。雖然金礦在法律上歸美國聯邦政府所有,但當時民間金礦開採通行規矩是打樁劃界,誰有效開發,歸誰所有。1850年加州政府開始徵收每月20美元的開礦稅。1852年改徵每月3美元/人的外籍礦工稅。到1860年代,河床表面金礦大部分被淘走,唯有實力大公司才有能力繼續開採,當時礦工工資在1-3美元/天之間。淘金發財機會大大減少,一些中國人打道回府,一些人轉道去澳大利亞或加拿大溫哥華繼續淘金,一些人轉行開洗衣店和中餐館,還有一些人去修鐵路。1863年開工的橫跨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工程開工,吸引了大量華工。鐵路華工月薪為30美元,食宿基本自理,鐵路公司也會提供一些生活幫助。和歐洲移民攜全家定居不同,華工前往美洲的目的是賺錢回鄉買田置產,所以85%以上為單身青壯年文盲男性,少量女性基本上作為性服務提供者存在。1862年《反苦力法》生效,不鼓勵外籍勞工入境,並向外籍勞工徵收每月2.5美元的「人頭稅」。到1870年,雖然中國人佔加州總人口比例只有8.6%,但佔勞動力的比例高達25%。到1880年,舊金山地區,華工佔總勞動力的1/3。19世紀中葉以後,社會主義傳入美國,美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要求提高工資待遇和改善工作條件的罷工活動此起彼伏。但每當歐洲移民勞工罷工,華工就「乘虛而入」。歐洲白人移民將勞工工資大幅下降歸咎於中國「苦力」,針對華工的暴行屢有發生。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任何華工入境(但官員、商人、學者和學生等其他人員不受影響),而且規定已經在美的中國「苦力」需要在離境前事先申請「回美證」才能返回美國,意圖減少中國「豬仔」的數量。在1900年前,到達加州的中國人高達30萬人,留下來的大約為10.7萬人。1862年美國《反苦力法》生效後,契約勞工(contract labor,又譯合同工)獲得自由,他們可以自行選擇僱主。但舊金山中國六大公司(The Chinese Six Companies,中華總會的前身)宣稱,他們早在1853年就停止輸入契約勞工,改用「信用票」制度(Credit-ticket System)。當時,從香港到美國加州需要2-3個月的海上航行時間,中途可能遭遇海盜和風暴,風險極大。而且勞務公司(中國六大公司)一般需要替赴美華工預支三筆費用:給華工父母的寬慰金(20美元左右,一般家庭選擇不要),船票(40-50美元)和路途開銷(20美元)左右。運送一名華工,成本在60-90美元之間。華工可以自由選擇僱主,只要按照合同每月償還這筆「貸款」就行。這樣的系統理論上符合美國法律。但中國放貸公司為了盡快收回成本,常會和華工的工頭勾結,讓他們每月代扣工資用於還貸,還會對華工本人和其在中國的家人採取威脅手段,脅迫盡快還貸。還款總額依還貸期的長短而不同,一般來說,華工需要為他們的美國之行付出200-300美元的代價。一些華工,選擇向親友借錢,或等待哥哥從美國寄錢回來成行。親戚帶親戚,老鄉帶老鄉,有的村莊幾乎家家有人出洋謀生,比如1877年有200多人跟隨海宴沙欄村華工李仍去了美國。
是勞工不是奴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奴工島:一名蘇州女生在台的東南亞移工觀察筆記」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姜雯
內容簡介:
「我們心懷想望,體制卻殺人如麻。」
他們是免洗奴隸。
這些比底層還底層的人以靈魂搏鬥,
以血肉之軀與殘暴現世抗衡,
直到命懸一線,被用完即丟。
揭露島上人吃人的社會,一個現代版的血汗奴隸世紀
∥莘蒂,20歲,沒有足夠的職前訓練,就要硬著頭皮上陣操作沖床機。
她失去了右掌,療程未結束,仲介、雇主就找上門,逼她簽立和解書。
∥帕瓦,境外漁工,過勞工作又遭船長打罵,憤而夥同船員殺害船長,
成了轟動一時的海上喋血案主謀。一行人入了獄,還未看過新臺幣。
∥伊登,受過高等教育的牧師,工廠倒閉欠薪、無休假、被迫做許可外工作。
因繳不出高額仲介費而失去工作機會,又因「太聰明」而屢屢求職失敗。
他一再問天: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空喊人權的外衣底下,是以人為奴的體制,和不把人當人看的荒謬
好不容易湊齊高額仲介費,卻出事了才第一次見到仲介。懷著夢想離家,卻一再落入惡劣的工作環境,遭受不人道對待……赤手空拳來臺的東南亞移工,沒日沒夜做著多數島民嫌惡的工作,來不及禱告,下一場惡夢又迎面襲擊。
在臺灣,每四十人就有一名移工。都說寶島最美的風景是人,被制度踩在腳下的移工只能無語。對他們來說,現實比惡夢殘忍,人性是遠超想像的魔幻。
本書作者姜雯深入田野蹲點,與移工訪談、書信往返,甚至探監,而後帶著一股悲憤,以極具文學性的筆法寫成這本觀察筆記。種種荒謬、不真實的情節,卻是移工無盡的日常。
作者簡介:姜雯
1989年出生於江蘇蘇州,荷蘭漢恩大學主修國際商業管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碩士,離開家鄉十年有餘。生性散漫又不安分,路總是走到哪算哪。
書寫東南亞移工,源自本身的離散、流動和勞動經驗。希望透過文字,可以從個體生命深入到體制結構,擁有文學性美感的同時,也更加有政治性的力度,並還原出一個人的樣貌,個體的多元,而非只是一群生產線上的廉價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