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2
《十三行X淡水考察》
淡水的另一邊是什麼樣的風貌
趁著還沒有淡江大橋劃開天際線
來到八里考察
向著淡水河口,迎著徐徐微風,
我突然發現,身為城市裡的動物,
我們實在鮮少和一條河有這樣近距離的互動。
想想離學校不到幾百公尺的新店溪就知道,
城市路段完全的渠道化,
被兩百年洪水頻率的堤防高高束縛著,
一條巨獸,困獸猶鬥,是保衛城市生命財產的苦衷!
而談談左岸八里給我的感受吧!
在腳踏車經過的路上,
視野是開闊舒服的,
但老實說,對於八里能有潛力再造出副都心,我持著懷疑的態度。
一方面交通距離是個地理問題,
另一方面東北季風的氣候問題也不容小覷。
與其在這裏造新市鎮,
我認為倒不如好好發展觀光。
這裏早在1800年前就有十三行文化的存在,
更坐擁觀音山系和淡水河口,
對岸矇上pm2.5的大屯山也頗美XD
老街就算只膚淺的談玩樂和吃,仍有多樣選擇~
離城市中心只有1.5小時的車程,還可以賴大眾運輸。
這不是觀光客尤其是國際觀光客,在台北的新選擇,什麼才是?
然而,有很多配套和景觀的包裝,是可以再更精緻的!
環保公園裡,放的不應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荷蘭米菲兔雕塑,
而是在地十三行的粗條紋紋飾陶器,
或是與東南沿海交易的瑪瑙玻璃類樣式之裝置藝術吧!
而交通方面,
腳踏車租借系統的完善,
道路鋪面平整與行道樹的種植,
還有渡船河上導覽的包裝,都可以使整體性更加值!
粗淺的算過,
今天是星期一,
一趟船班上仍然有約莫70位乘客,且往來班次頻繁。
白天大半是觀光客居多。
漲潮時,一趟六分鐘的航程,每個人23元票價
扣掉有人可能是優待票,算20元*70人=1400元
雖然售票阿姨說,退潮時一趟船班要15分鐘,而且冬季人較少。
但就這樣的速度可進帳千元,仍然算是有賺!
相信,若把通勤與觀光船隻分開,
在觀光船隻上,投入解說、一杯好咖啡、甚至是刻意開慢一點
就可像大稻埕一樣,把單價拉高(從大稻埕坐到淡水為300元/人)
淡水河口是有故事的,
從十三行文化,19世紀末貿易的興衰至今觀光的轉型!
在八里、在淡水,一條河仍然續寫著——臺北的歷史。
#一篇一篇慢慢來
#我總是遲到的考察日誌
#是時候該架個粉專強迫自己有產出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