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台灣學生共同研發以RFID檢測食安,讓貼紙變身頻譜儀
2019/03/06
原文刊登於MIT News,由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徐子旻翻譯投稿,徐子旻目前就讀 MIT 麻省理工電機工程博士班,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次要的興趣廣泛但是一點深度都沒有,包括戲劇、音樂、咖啡、調酒、滑板。
隔空不能取藥,但可以檢測食物化學成分!
麻省理工學院(MIT)Media Lab的台灣學生徐子旻與其就讀博士班的實驗室研究團隊開發的無線感測系統,利用量測無線射頻辨識(RFID)貼紙的反射訊號來判定食物的化學成分以及是否包含有害物質。
成本低廉的 RFID 貼紙早已受到業界大量採用,用來管理物流的利器。就連我們錢包中的悠遊卡應用的也是這種技術,才能不需要接觸刷卡,嗶一下就能夠進出站。eTag 更是使用了高頻率的信號,使得貼在車窗上的貼紙距離門閘數公尺的遠距離還能偵測成功。
如今,RFID 這個傳統的技術在研究人員手上,更多了判斷容器內容物的新功能!這套系統在辨別普通奶粉與三聚氰胺能達到 96% 準確率,分辨酒精 (乙醇) 及假酒 (甲醇) 更有 97% 準確度。此研究成果已在 2018 年發表在無線網路領域研討會,正在申請美國專利。
食安一直是台灣人非常擔心的事情,危機層出不窮,往往民眾也無法掌握吃下肚的到底是什麼。也不只有台灣,還記得 2008 年中國的毒奶粉事件嗎?不肖商人在嬰幼兒奶粉中添加塑膠原料三聚氰胺 (Melamine) ,造成五萬個嬰幼兒中毒。去年 (2018) 四月在印尼一樁酒精污染事件也使得近百位民眾喝下了以後身亡。而甲醇因其在工業廣泛使用,價格低廉,也變成假酒常用的添加物之一,飲用者失明也是常有的事。
徐子旻及與研究團隊所研發的系統 (如上示意圖) 名為 RFIQ,其原理是利用一個外部信號發射機,發射無線射頻訊號到貼在容器外的 RFID 貼紙上,RFID 貼紙上面有晶片以及天線,可以被動的反射信號。貼紙反射信號同時會與容器中物質有電磁交互作用,而透過比對收集反射回來的訊號便可以知道容器內有什麼物質。
與一般化學方式檢定食物內容不同,此方法不需要接觸物體本身,甚至不需要打開容器就可以偵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容器上貼一張 RFID 貼紙。
這種貼紙優點是成本極低,一張只要台幣一元左右。貼紙上面的晶片跟天線在收到掃描信號的時候會啟動並反射獨特的序列,使得工廠能在貨物上面貼上 RFID 來追蹤每批貨物的流向。貼紙上面沒有任何電源,只是被動反射的這個特質,也使得其容易被環境影響。但正好就是這個跟環境「弱耦合」的特性,使得接收機收到的信號能夠告訴我們信號經過了什麼物體。
原本共振頻率 950 MHz 的貼紙,貼在了裝滿水容器上,因為水吸收了部分此波長的能量,馬上改變對 720 MHz 的頻率最有響應。隨著水裡面慢慢加入雜質,反射訊號的強度、相位都會慢慢變化到另一個頻譜。透過量測大量不同物質、不同濃度的頻譜,研究人員建立了機器學習的模型來判斷未知的溶液到底是什麼?這等於把一張張小小的、便宜的 RFID 貼紙變成了一個個頻譜儀。
雖然只是初期的研究,但這項研究成果隱含的意義可能很重大:我們可以用非化學性的方式來偵測污染的物體。未來家家戶戶在物聯網時代,可能都會有智慧冰箱能夠管理冰箱裡各種不同的品項,當食物含有有害成分,抑或是開始變質的時候,都可以提前知道,至少不用等到臭酸腐敗了,再用鼻子聞看看來折磨自己。
附圖:系統示意圖:左為無線訊號源,右為貼著 RFID 貼紙的容器。利用反射回來的訊號跟物體交互作用以後的改變,判斷容器內容物與成分。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15744-food-safety-rfid-detectio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亞特蘭提斯 #地心世界 #HenHenTV奇異世界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今天應該是通往地心世界的完結篇,那很多人還是堅信地球是實心的,因為地震儀所得到的數據是實心的,那大家先來了解地震儀是怎樣運作的。那大家知道最早的地震儀是那個國家發明的嗎?答案是中...
時域反射儀原理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麻省理工台灣學生共同研發以RFID檢測食安,讓貼紙變身頻譜儀
2019/03/06
原文刊登於MIT News,由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徐子旻翻譯投稿,徐子旻目前就讀 MIT 麻省理工電機工程博士班,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次要的興趣廣泛但是一點深度都沒有,包括戲劇、音樂、咖啡、調酒、滑板。
隔空不能取藥,但可以檢測食物化學成分!
麻省理工學院(MIT)Media Lab的台灣學生徐子旻與其就讀博士班的實驗室研究團隊開發的無線感測系統,利用量測無線射頻辨識(RFID)貼紙的反射訊號來判定食物的化學成分以及是否包含有害物質。
成本低廉的 RFID 貼紙早已受到業界大量採用,用來管理物流的利器。就連我們錢包中的悠遊卡應用的也是這種技術,才能不需要接觸刷卡,嗶一下就能夠進出站。eTag 更是使用了高頻率的信號,使得貼在車窗上的貼紙距離門閘數公尺的遠距離還能偵測成功。
如今,RFID 這個傳統的技術在研究人員手上,更多了判斷容器內容物的新功能!這套系統在辨別普通奶粉與三聚氰胺能達到 96% 準確率,分辨酒精 (乙醇) 及假酒 (甲醇) 更有 97% 準確度。此研究成果已在 2018 年發表在無線網路領域研討會,正在申請美國專利。
食安一直是台灣人非常擔心的事情,危機層出不窮,往往民眾也無法掌握吃下肚的到底是什麼。也不只有台灣,還記得 2008 年中國的毒奶粉事件嗎?不肖商人在嬰幼兒奶粉中添加塑膠原料三聚氰胺 (Melamine) ,造成五萬個嬰幼兒中毒。去年 (2018) 四月在印尼一樁酒精污染事件也使得近百位民眾喝下了以後身亡。而甲醇因其在工業廣泛使用,價格低廉,也變成假酒常用的添加物之一,飲用者失明也是常有的事。
徐子旻及與研究團隊所研發的系統 (如上示意圖) 名為 RFIQ,其原理是利用一個外部信號發射機,發射無線射頻訊號到貼在容器外的 RFID 貼紙上,RFID 貼紙上面有晶片以及天線,可以被動的反射信號。貼紙反射信號同時會與容器中物質有電磁交互作用,而透過比對收集反射回來的訊號便可以知道容器內有什麼物質。
與一般化學方式檢定食物內容不同,此方法不需要接觸物體本身,甚至不需要打開容器就可以偵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容器上貼一張 RFID 貼紙。
這種貼紙優點是成本極低,一張只要台幣一元左右。貼紙上面的晶片跟天線在收到掃描信號的時候會啟動並反射獨特的序列,使得工廠能在貨物上面貼上 RFID 來追蹤每批貨物的流向。貼紙上面沒有任何電源,只是被動反射的這個特質,也使得其容易被環境影響。但正好就是這個跟環境「弱耦合」的特性,使得接收機收到的信號能夠告訴我們信號經過了什麼物體。
原本共振頻率 950 MHz 的貼紙,貼在了裝滿水容器上,因為水吸收了部分此波長的能量,馬上改變對 720 MHz 的頻率最有響應。隨著水裡面慢慢加入雜質,反射訊號的強度、相位都會慢慢變化到另一個頻譜。透過量測大量不同物質、不同濃度的頻譜,研究人員建立了機器學習的模型來判斷未知的溶液到底是什麼?這等於把一張張小小的、便宜的 RFID 貼紙變成了一個個頻譜儀。
雖然只是初期的研究,但這項研究成果隱含的意義可能很重大:我們可以用非化學性的方式來偵測污染的物體。未來家家戶戶在物聯網時代,可能都會有智慧冰箱能夠管理冰箱裡各種不同的品項,當食物含有有害成分,抑或是開始變質的時候,都可以提前知道,至少不用等到臭酸腐敗了,再用鼻子聞看看來折磨自己。
附圖:系統示意圖:左為無線訊號源,右為貼著 RFID 貼紙的容器。利用反射回來的訊號跟物體交互作用以後的改變,判斷容器內容物與成分。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15744-food-safety-rfid-detection
時域反射儀原理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智慧家庭 #低功耗廣域網路LPWAN #通訊協定 #SigFox
#應用程式介面API #開放源碼 #Open.MEMS/Open.RF/Open.AUDIO
#藍牙Bluetooth 5 #麥克風語音辨識 #聲學超載點AOP #波束成形Beamforming #微機電MEMS #運動感測器Motion Sensor #混合實境MR
#ToF光學測距感測 #存在偵側Presence Detection #環境光源感測器ALS
【聲、光交會而成的智慧感測】
樓梯響了很久的「智慧家庭」(Smart Home),為何這兩年突然見到勃發之象?低功耗廣域網路 (LPWAN) 的普及與應用程式介面 (API) 的充沛,應是主要催熟劑。然而一個先決條件是:感測介面是否夠聰明且友善?太過繁瑣的操作,反會造成普羅大眾的麻煩,影響使用意願。於是,語音輸入與利用光學原理賦予家用設備感知能力,成為不少製造商屬意的人機介面。感測、連網與低功耗,將是建構智慧家庭的三大要素。
陀螺儀、加速度計、磁力計等運動感測器 (Motion Sensor),是居家防跌/防撞及姿態辨別的馬前卒,新興 SigFox 協定有擔當對外低功耗通訊要角的潛力,而 Bluetooth 聲控是最直覺的觸發方式。運動感測器除了早先介紹過能加載混合實境 (MR) 技術,透過事先匯入建築管線圖資、結合熱像儀進行漏水檢測,陀螺儀、磁力計可維持移動式家電的方向性之外,加速度計更是慎防人、物發生意外的必要防護配備。
關於「發號施令」的感測介面,麥克風語音辨識的誤判率相對較低,適合隨興、愜意的居家生活氛圍。不過,這必須建立在豐富的「聲音資料庫」以及感測器出色的訊號雜訊比 (SNR) 的基礎上——麥克風收音裝置常以「聲學超載點」(AOP) 來衡量敏感度,意指在不失真條件下所能接收到的最大訊號,該數值越高越好,而機構設計與類比/數位的封裝選擇、開發套件以及開放源碼和第三方嵌入式系統的相容性是焦點所在。
更深層的「存在偵側」(Presence Detection) 也是一門學問——只要一「現身」,就能自動捕捉、執行後續動作;基於飛行時間 (Time-of-Flight, ToF) 技術的測距感測器,只要將光速與 1/2 來回反射的時間相乘,就能得到具體距離數值,在工業控制、物流倉管與消費電子距離警示應用甚廣,深獲多家掃地機器人以及專門清潔玻璃用的「玻妞」製造商青睞,可設定確切數值實現「沿邊」行進模式,讓機器乖乖按既定軌跡運作、避免碰撞及墜落。
延伸閱讀:
《ST:語音輸入呼之即來,飛行光速精準測距》
http://compotechasia.com/a/____/2017/0219/34688.html
(點擊內文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意法半導體ST #SensorTile #STM32L4 #S2-LP Sub-1GHz射頻收發器 #M-BUS #6LowPAN #IEEE802.15.4g #ST BlueMS智慧手機應用軟體 #FlightSense #VL53L0X
〔本文將於發佈次日下午轉載至 LinkedIn、Twitter 和 Google+ 公司官方專頁,歡迎關注〕: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compotechasia
https://twitter.com/lookCOMPOTECH
https://goo.gl/YU0rHY
時域反射儀原理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亞特蘭提斯 #地心世界 #HenHenTV奇異世界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今天應該是通往地心世界的完結篇,那很多人還是堅信地球是實心的,因為地震儀所得到的數據是實心的,那大家先來了解地震儀是怎樣運作的。那大家知道最早的地震儀是那個國家發明的嗎?答案是中國,在東漢時期,張衡,東漢時期的最偉大的天文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他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渾天儀就是來觀查天象的儀器,而地動儀則是觀察地震的儀器,這個地動儀叫侯風地動儀,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都有一個含著龍珠的龍頭,而每個龍頭的下方都有一個蟾蜍在接應,如果龍珠掉進蟾蜍口裡,那就意味著那個方位有可能有地震的發生。
那麼現在的地震儀要怎樣探測地球是實心呢?
地質學家認為,在你腳下可能隱藏著數以千噸的鑽石,在多深之下呢?答案是160千尺下面的克拉通根處,克拉通,來自希臘文的Kratos,這個不是戰神的名字嗎?意思是強度,或是指古大陸,穩定地塊,大陸核心等等。是在五億年裡面沒有變化過的大陸地塊,有些甚至在20億年前已經存在的。
那麼他們是如何知道我們地底裡面這個克拉通根處有著大量的鑽石呢?答案是地震波,那地震波有兩種,一種叫面波,就是大量摧毀地面上建築物的罪魁禍首,另外一種叫體波,則是在地球內部散播,體波有兩種,一種叫P波,一種叫S波,P波則非常的快,而且擴散得非常的快,而S波則慢條斯理的慢慢擴散。P波可以通過固體和液體傳開,但是遇到液體會有折射的現象,而S波則只能在固體中傳開,而遇到液體則會反射回來。
到了這裡,大家應該猜到他們是如何測量地球內部吧,打個比方,如果在地球12點的地方發生地震,那麼大概在三點半到五點這個地方是測量不到P波,是因為p波經過了有液體性的物體,而發生折射的現象,所以在三點半到五點,還有六點半到八點半之間測量不到P波,而S波遇到液體則會反射,因此在11,12,1,2點之間會偵測到S波的反射。那麼用這種方式就可以證明地球是實心嗎?
非也。
在1929年,新西蘭發生大地震,世界各地的地震儀都有記載這次7.3級的大地震,但是奇怪的是原本不應該會測量到P波的影子區,竟然也偵測到微弱的P波,那又要如何解釋呢?
他們就猜測地球中心是液體性,但是中間是有核心,而核心是固體的。那就是說地心可能是有兩層,液體性的一層還有固體性的核心。
如果地心空心的外殼是液體包裹著,而核心是巨大的蓋亞核心,那地震波偵測到的是否不能分辨他是空心和實心呢?
那我們來看世界各地海域的無底洞,什麼?海洋也有無底洞,那麼這些一天高達三萬多噸的水流去哪裡呢?
在印度洋有個海底黑洞,位於北緯5°13′,東經69°27′,半徑大約三個海里,這裡的洋流屬於熱帶洋流,受熱帶的季候風所影響,一年會有兩次流向相反的洋流,而這片海域被偵測到有著異常的振動還有電磁的反應,造成很多船隻在這裡沉沒。在1992年,澳大利亞的探測船哥倫布號在這裡進行探測,證明這是新發現的海底黑洞,它的振動頻率較低但是波長,因此推測它是由中心往外輻射的巨大引力場,到現在為止還沒解開的謎。而在希臘也有發現海底黑洞,每天有將近三萬噸的海水流向無底洞,他們就想偵測那些海水究竟流向哪裡,就用130公斤的塑膠粒子倒進這片海域裡面,他們在想,如果可以發現一些塑膠粒子的行踪,就可以解開海底黑洞的謎,結果他們找了一年都無法找到,據了解,那個海底的無底洞是流向地心裡面,然後消失在裡面,好像一個巨大的漏斗一樣。
莫非這些海水流向地心世界裡面?
人類以為他們解開了一個謎團,但是謎團後面又有另外一個更大的謎團。
那在這裡也回答大家的一些問題。雖然不能全部回答,只能選一部分的來回答。
1. 那地底人會魔法、超能力嗎?
沒有魔法,一些超能力是通過基因編碼所獲得的。
2. 現在還有人魚嗎?而人魚是在海底還是地底裡面呢?
有,在海底,在以色列附近的海域。
3. 能問問他知道伏尼契手稿的用意嗎?
一本草藥書
4. 道西戰爭 費城實驗 蒙托克計劃 彩虹計劃是真的嗎??
真
5. 地底人有無可能幫暖化的地球表面降溫呢?
Maybe
6. 關於伏尼契手稿是不是地底下的植物? 還有為什麽不來帶領或指引我們進入下一個緯度呢?
不是, 是一本草藥書。上面的字母是簡化的希臘字母, 羅馬時期各地開始簡化字母的書寫, 但是沒有完全統一簡化, 有的地方簡化出來的字母和現在使用的羅馬字母不太一樣, 就比如現在俄羅斯使用的希臘字母與希臘現在使用的字母也不完全一樣. 比如波蘭語字母中有 ć ś ż ł ę ,意大利字母沒有 J K W X Y,德語字母中有ß. 部分國家的手寫體與印刷體不一樣,但這些國家都曾經在羅馬帝國版圖中,手稿中使用的是手寫體,部分字母類似現在的法語手寫體.
7. 蜥蜴人不殺戮人類在地心吃什麼!?
通過光明會的人口販賣舉行儀式與克隆。
8. 遽聞蜥蜴人以前是食人的,後來轉變成可以吸食人類的負面能量而存活,又有人說,因為地球昇華了,所以蜥蜴人現在也不食人或吸食負能量(恐懼、恐慌、憤怒、抱怨...等),請問現在的蜥蜴人主要是以什麼能量來存活?
還在食人,吃之前利用儀式讓受害者恐懼釋放出負面能量.
9. 有再講講泰樂斯(桃樂市)城,或者布達拉宮的下面,…………幾個通往地心的入口,地心有多少種族在裏面包括蜥蜴人
主要就兩個,南極北極.種族多少之前說了.
10. 昴宿星人是指利莫理亞嗎 我有時侯會感覺和夢見到玉石神殿和亞特蘭提斯的水晶龍石殿,跟祭司有關嗎? 祂們說的語言是古德語嗎 但是溝通用心靈意識,我有片面的記憶,有時還跟認識的人會有點交流,很神奇到說不出來
雅利安人的語言大部分繼承於lyra,所以德國日爾曼部落的雅利安人的語言類似於lyra,但只有一些日常用語差不多,延伸出來的專業術語不一樣.
11. 新人類(地球人)之前說是有十二個類人族的基因組成,請問是那十二個呢
記不清了.只記得主體.
12. 那個鐵球發出光的原理是什麼 地心裡面用什麼發電的
意識能量自然凝結而成的能量水晶,. 用水晶配合蓋亞核心的光發電.
13. 此外 關於納粹 納粹當年先進的科技是否跟進入地心跟外星人接觸有關呢 網上貌似有一張外星人跟希特勒的握手照片 不過那個好像是小灰人 個子比較矮
那是齊塔灰人,飛行器技術方面的東西和他們有點關系.
14. 漏了一點 德國曾經有一只專門隊伍 主要負責搜索古代文明的文物 比如約櫃什麽的 聽說也到過西藏 至於是不是那兒進入的 就不得而知 不過德國二戰後消失了很多科學家 而南北極德國很早就進入了 至今還有南極基地的傳言 南極也發現過金字塔
南極基地名字似乎叫新柏林,二戰結束後媒體報紙都在宣傳戰爭結束了,實際上沒有結束.美國在南極繼續與希特勒開戰, 還投放了三顆原子彈到南極, 但是在空中就被德軍擊毀了, 這是造成南極臭氧層空洞的真正原因, 並不是表面教科書所說的因為人類使用空調產生的氟利昂造成的.
他們誰勝誰敗這不清楚.在南極的大多數都是希特勒精挑細選出來的雅利安A級人種, 基因高度純種, 為了建設他理想的民族型國家, 他在昴宿星極端主義那裏得知了每個不同人種的基因起源, 因此他的堅決反對跨種混血的,他也恨自己體內有猶太人的基因.
好了,這個通往地心世界的系列就告一段落了,接下來我們會說靈界幽靈邪靈這些無形的世界,敬請期待,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XI_XZ92Z_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