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楊德昌導演逝世十四週年,對於他,已無須談論太多,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看那些電影,去看他鏡頭下的臺灣,以及臺灣的種種具象的、抽象的、冰冷的、紛亂的人事物,推一本書《再見楊德昌》,然後,推他所有的作品 ——「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We are luckily unlucky.)」
⠀⠀⠀⠀⠀
⠀⠀⠀⠀⠀
以下非建議順序,單純列出幾部,先來看《#青梅竹馬》。
⠀⠀⠀⠀⠀
吳念真說:「其實楊德昌有一核心主題:時代變革中,人在其中的生存到底適不適合?孝賢扮演的角色是在迪化街賣布的,正尋求一種轉變,思索要不要到國外做生意,但受限於個人認知或本身的性格,註定會受到挫折。有一場在 Pub 的戲,那些知識份子在講些無聊的笑話,對方聽到他是賣布的,不屑的態度溢於言表。阿欽也是被時代所犧牲,他年輕時候是打少棒的,後來少棒沒了,他也就完了。
⠀⠀⠀⠀⠀
有一天,我去天水路找朋友,看到一個傢伙在賣甘蔗汁,他竟把攤子整個推到路上來賣,警察前來驅逐,他不肯挪動,警察無計可施便走了。那個攤子上掛了三張照片,都是他跟蔣經國握手的畫面。出於編劇本能,我就去跟他聊天。他說,他從中學時代就被抓去練拳擊,成為國手,有一年,準備赴加拿大參加奧運,但那年加拿大已經和中國建交了,竟拒絕台灣代表團入境。台灣大隊人馬在日本等簽證,等到最後仍然沒能參加。回來後,他就去當兵了,退伍之後,什麼都不會。他說:『我要生活啊!我為了國家這樣練拳擊,練到最後也沒有機會!』那張照片就是他參賽前受蔣經國召見所拍下的。他覺得國家沒有照顧他,他這一輩子都毀了。
⠀⠀⠀⠀⠀
我把這個故事講給楊德昌聽,他覺得很有意思,後來還很高興打電話給我,說:『我們應該把這個弄出來,我已經想到題目了!』他常這樣,劇本還沒想之前,想題目、想海報、想工作人員要穿的 T 恤想得很高興,像小孩子一樣。他講了一個題目我覺得很棒 ───《業餘生命》。亦即三十歲之後的生命全是業餘的,因為生命在此之前已經過完了。以演藝界的人為例,可能三十歲之前所有掌聲就已經得光了。《青梅竹馬》裡,阿欽那個開計程車的角色基本上就是業餘生命,是一個挫敗的人。
⠀⠀⠀⠀⠀
你吞不吞的下那口氣?會否覺得自己被虧待?」
⠀⠀⠀⠀⠀
⠀⠀⠀⠀⠀
接著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楊德昌導演刻劃著純真的失落、道德的崩毀與理想主義者的殞逝,那時候的人們極其壓抑絕望、迷惘挫敗,無力改變現狀的父母將一切希望放在孩子們身上,用功讀書成為唯一一條出路,不安瀰漫的社會氛圍似乎一觸即發,族群對立,械鬥滋事,然而始終沒有人死的像個英雄,只能活著見證自己變成一個惡人,變成一個被大時代殺死的恐怖份子。
⠀⠀⠀⠀⠀
因此在一則撼動社會的情殺案件背後,不只關注著 1960 年代的日常生活,同時掀開存在於社會新聞裡的人之價值,透過鏡頭探問著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一個毫無前科的高中生成為滿身血污的殺人兇手?帶有史詩氣勢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英文喚作「A Brighter Summer Day」,重點就在「Brighter」,有比明亮更明亮之處,周遭就有比黑暗更黑暗之處,手電筒光線所及成為光明與希望,也因太過刺眼只能看見一半的真相,其他陰影滿布的地方則彷彿更加混沌不清,潛伏一旁的暴力蠢蠢欲動,價值觀不停偏斜擺盪,無論大人或是孩子都難以在顛沛流離中想像未來的自己的樣貌。
⠀⠀⠀⠀⠀
小四澄澈而直接的雙眼於卡奇色制服堆裡顯得格外與眾不同,比起同齡的朋友他略顯沉默壓抑,臉上讀不出任何情緒,沒辦法真正融入不良少年的幫派核心,也沒辦法過著完全遠離紛擾的學生生活,不上不下的成績只能考上建中夜校,就如生於公務員外省家庭的狀況。張家的父母無可挑剔,媽媽勤儉持家,爸爸有自己不容動搖的原則,不但適時傾聽孩子的想法,為孩子據理力爭,也身體力行教導下一代做人必須光明磊落問心無愧,自己的未來要憑著自己的雙手決定。
⠀⠀⠀⠀⠀
直到警備總部的人登門將父親帶走的那一天,直到白色恐怖真正在張家掀起驚濤駭浪的那一天,一顆又一顆的大型冰塊靜置走廊,一疊又一疊的空白稿紙擺在眼前,以失去時間感的精神壓力呈現人們漸漸產生斷裂的過程,原來國家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我們的人生,原來個體的命運從來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原來過去深信不疑的公理正義都是滿紙荒唐言,比起貧窮,絕望才會真正讓人變得滄桑、憔悴、黯淡與不堪,只見他茫然盯著桌上的食物,卑微請求老師網開一面,再也抬不起頭面對如此踐踏人性的國家與社會。
⠀⠀⠀⠀⠀
舉凡善良、公平、正義等擲地有聲的名詞,並非有錢人的餘裕或底層者的嘲諷,也不是崇高空泛的道德標準,那些拚命守護的,就是為了下一代的目光與希望,往往等到事情發生了,才會知道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多麼深遠。Honey 不惜代價對抗、維繫小四最後一線理智的,都是小明,是純真與救贖的象徵,然而一句當頭棒喝「我和這個世界都是一樣不可改變的」,意志的斷裂巨大到再也無法挽回,不可以被人瞧不起,不可以被世界的醜陋吞噬,那一把短刀殺死了愛,殺死了過去的小四,也殺死了一切理想中的美好期許,時代將青春、信念摔得粉身碎骨,只留下了選擇在風中搖擺的草,殘破地隨波逐流。
⠀⠀⠀⠀⠀
⠀⠀⠀⠀⠀
而後看《#恐怖份子》。
⠀⠀⠀⠀⠀⠀⠀⠀⠀⠀
不安、疏離、壓抑、暴力、無解,交疊在楊德昌質樸且暖色調的台北日常恐怖之中,鏡頭下這群人困在無限循環、一成不變的日子裡,他們以為人生應該要有另外一種模樣,不缺物質的執意追求虛幻的精神生活,手頭不寬裕的以為擁有金錢便能迎來新的起點,是每位理想主義者不偏不倚走向憤世嫉俗,也就是恐怖份子的過渡期。
⠀⠀⠀⠀⠀
「在他鏡頭下的台北是一個很雜亂的、拼湊的城市,沒有統一的建築與美學。楊德昌有句名言:『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身為戰後這一代,我們經歷過台灣非常破落而貧窮的階段,早期又面臨戒嚴,必須反抗威權、反抗貧窮、反抗這個破敗的城市,由此給我們帶來力量。」
⠀⠀⠀⠀⠀
吳念真認為,臺灣最好的電影有兩部,一是楊德昌《恐怖份子》,二是侯孝賢《童年往事》。
⠀⠀⠀⠀⠀
在看似平靜的舊時台北,參差不齊的老舊公寓比鄰錯落,以槍聲劃破天際,也以槍聲劃下句點,三條故事線有條不紊地穿插、糾纏,慢慢收攏成一個故事,巧妙透過後設手法導向亦真亦假的結局。李立中和周郁芬一對中產階級夫妻,有潔癖的先生雖然收入足以餬口,但自私自利的他職場始終不順遂;婚後求子不得,足不出戶的妻子專注於撰寫小說,卻因生活百無聊賴而坐困愁城,無法突破寫作瓶頸,一日,一通匿名來電,讓她下定決心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改變。來電的就是位混血少女,也是楊德昌開始構思《恐怖份子》的契機,如實反應台灣當年美軍駐紮的時代背景,母親活在逝去的西洋老歌之中,年紀輕輕的淑安則與不良少年為伍,為了金錢成為行竊慣犯,長期遊走在法律邊緣。因一條故事線再衍生另一條故事線,又因另一條故事線而發展出另一個完整的世界,家庭寬裕的少年攝影師小強愛上內心虛構的神秘少女形象,拼拼湊湊出看似合理的故事,每個人看見了部分的真相,每個人也同時被蒙在鼓裡。
⠀⠀⠀⠀⠀
「什麼是虛構?什麼是真實?風一吹,照片中的人就變得零碎,彷彿她是拼湊而來的。整個城市也是一樣,這是一個拼湊的世界,每個人看到的都只是一部分,並非真實的全貌。」
⠀⠀⠀⠀⠀
女孩凝視著自己的照片,照片裡的眼神斜斜盯著男孩的位置,男孩從那處望向了女孩,三個畫面在短短幾秒的剎那建構出抽象而立體的空間,似乎時而行走於夢境,恍惚置身於現實,台北就宛若一個庸俗沉悶、乏善可陳的夢,彼時是,現在仍是,人人嚮往自由,人人求而不得,無論你腳踏實地過日子,或是企圖與眼前困境對峙,都無可避免一步一步靠近背後的深淵。
⠀⠀⠀⠀⠀
「片中,大台北瓦斯球代表的是一個快要爆炸的東西,暗示著危險,楊德昌鏡頭下的城市好像都走在邊緣上,隨時會發生狀況,跟他的個性很像,因為他事一個很敏感、細膩的人,看什麼事情都覺得不太對勁。就像《一一》裡頭,洋洋喜愛拍人家背部,這其實貫穿了他所有創作,楊德昌在看人的時候,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面向。」
⠀⠀⠀⠀⠀
⠀⠀⠀⠀⠀
最後,我們看的是《#一一》,最喜歡的一部。
⠀⠀⠀⠀⠀
以婚禮開始,以葬禮作結,這些都是平凡無奇隨處可見的生活,也會發生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事,卻以溫柔的電影語言交織成文化背景之下的共同回憶與課題,在多年後依舊發人深省。簡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的代表性族群之一,也就是中產階級與中小企業,無須終日為錢勞心傷神,但人生不會因此而少些煩惱。爸爸 NJ 和幾名同儕合夥開創一間電腦公司,妻子敏敏是標準的家庭事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兩夫妻膝下育有正在就讀北一女的女兒婷婷,和八歲的兒子洋洋,這一家人面對小舅阿弟的婚禮的同時也面臨長輩的腦溢血昏迷,NJ 甚至在圓山飯店巧遇了初戀情人阿瑞。
⠀⠀⠀⠀⠀
這個壓抑的中年男子,幾乎可以說是吳念真的化身,NJ 的父親形象,也可於李安「父親三部曲」中清楚察覺,傳統定義中一家之主的特質,如此衝突而缺乏溝通的家庭樣貌,從不同時代、不同年齡層都能窺見父親威權角色與早期家庭結構的瓦解。努力撐起一個家的背後,也有我們未曾發覺的浪漫餘暉,是不是人總有一天都需要在現實生活與理想愛情之間擇一呢?
⠀⠀⠀⠀⠀
在 NJ 與阿瑞的日本、婷婷與胖子的台北交織成了愛情詩篇,此端是自己久別重逢的年輕歲月,彼端則是女兒摸索愛情的未知期待,彷彿換了一個時空,婷婷也經歷了爸爸曾經走過的路,只是可能在愛與不愛之間就這麼毫不留情地一分為二。生活在台北,任誰都曾去西門町看電影,任誰都曾踏過無數次的武昌街,任誰都曾獨自佇立在車燈閃爍的路邊拼湊破碎的心,任誰都曾在吵雜壅擠的世界裡備感孤獨。
⠀⠀⠀⠀⠀
《一一》是時代的縮影,從街道、天橋、紅綠燈平凡的日常畫面裡我們看到光陰流逝的證據,也感受著台北獨特的城市韻味。《一一》更是社會的縮影,每個角色在我們生活中都不陌生,有先上車後補票,也有發乎情止乎禮,有看似美滿的家庭,也有複雜紊亂的鄰居,有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的嘴臉,也有盼以真誠待人的無奈。
⠀⠀⠀⠀⠀
「誠意可以裝,老實可以裝,交朋友可以裝,做生意可以裝,那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是真的?」短視近利、投機取巧,許多企業奉行利益擺第一的宗旨,公司需要賺錢是天經地義,卻非以長久經營的角度思考,於現在的食安危機、黑心食品、詐騙猖獗、缺乏國際競爭力等層出不窮的問題上浮現,畢竟有所得的同時都必須付出代價,這些代價都將落在下一輩的肩頭上。NJ 憤而掛上電話,拒絕接觸公司決策,也許惱怒的不只其他人的反反覆覆,而是此類罔顧未來和台灣商譽行為,如此成就經濟起飛錢淹腳目的共業,之後則必須由洋洋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慢慢償還。
⠀⠀⠀⠀⠀
耐人尋味的名稱「一一 A One And A Two」,無論指的是兩個人、人與人,還是存在於每個角落的二元對立,也就是洋洋始終想捕捉的「後腦勺/看不見的後面」,都給人異常豐富的留白與思考空間,好與壞、對與錯、愛與不愛、真誠與偽裝、年輕與遺憾、喜宴與喪禮、送往與迎來,從楊德昌的鏡頭之下感受到的,是每個人看似互動密切又形影疏離的灰色地帶,更隱約透露出了一種反璞歸真的成熟心境。
⠀⠀⠀⠀⠀
⠀⠀⠀⠀⠀
(本文引述的文字除電影台詞外皆出自王昀燕《#再見楊德昌》一書。)
時間流逝名言英文 在 不良少年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武漢肺炎而無限期停工的我,原本以為是宇宙給我的甜美長假,隨著時間流逝慢慢地甜美的東西也漸漸臭酸。
睽違十多年,重新打開104人力銀行找工作,很深刻地體會自己念錯科系,有些人的一技之長是一輩子都不愁沒飯吃,而且永遠有工作,例如廚師、會計、醫生、設計...。唸了沒有一技之長的系,出社會又來不及充實自己,結果中年突然失業發現完全無法跟職場接軌,好想搭時光機回去阻止當年那個傻傻填志願卡的我。
雖然以前教授說:「我們英文系的唯一專長就是閱讀文本。」,但這世界不太需要這種浪漫的專長,而且閱讀文本誰不會啊,尤其這年代大家都受太多視覺影像訓練,鄉民超會解釋韓劇和剖析電影,很多隱喻和線索我都要看批踢踢才知道,根本沒得到「閱讀文本」這專長啊。
★
幾年前我家附近有個賣河粉的越南阿姊我都叫她李心潔,有天她突然收攤不賣了,過一陣子在巷口遇到她,我問她現在在做什麼,她用越南腔國語跟我講了一句母語人士永遠講不出的名言:
「我在找工作啦。」
「因為沒有工作是死的人。」
★
看新聞說國泰航空要裁員,沮喪的心情有好一點,因為日文有句俗諺一直是我的座右銘:「別人的不幸甜如蜜」(他人の不幸は蜜の味)。不知為什麼我一直很討厭國泰航空,可能因為機上會出現廣東話令人心情浮躁。
假如哪天你在全聯看到戴口罩的我正在支援收銀,請假裝不認識我。
時間流逝名言英文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成神之路:畢卡索的行動逆轉力場】
近年來(?)網路社群發達,網紅、自媒體也成為最熱門的詞彙之一。
但有意識地經營自媒體、打造個人品牌並不是網路世代才有的。
週日提到的小說家毛姆(看這篇:https://goo.gl/5Trs3W),以及今天我們要提的畢卡索,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下讓我們來一睹世界上最偉大畫家之一的畢卡索,是如何運用「行動逆轉力場」宣傳自我品牌,打造自己的神話。
(以下內容摘錄自榮哲老師在喜馬拉雅FM的課堂片段)
-
畢卡索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一位藝術家在做什麼,而在於他是什麼樣的人。」
這句話非常棒,用在一般人身上也同樣適用。意思是……正因為有你這樣的人,才會做出這麼一件又一件的事。
那麼畢卡索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我個人非常武斷地說,畢卡索其實就是位「行動藝術家」,他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行動」,讓自己迅速走紅起來。
行動的英文就叫Action。
Action是拍電影時,最重要的一句話。
當導演喊出Action,劇組的所有人全都得開始動起來,或者更精準的說,所有人全都得開始「演」起來。
沒錯,就是「演」。
說故事的方法千千萬萬種,如果你的口才不好,無法像蘋果喬布斯一樣,那麼你可以學學畢卡索。
喬布斯動嘴巴,說故事;畢卡索則是動腦袋,演故事。
喬布斯的「說故事」方法叫「現實扭曲力場」;畢卡索的「演故事」方法,我們則叫他「行動逆轉力場」。
畢卡索究竟動了什麼腦筋,編了什麼故事?逆轉了什麼力場。
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為什麼要一個、一個來看呢?
因為真的有很多個,而且各個巧妙不同,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底下,我們就來看看畢卡索,他是如果通過「演故事」,讓自己紅起來,變成超級巨星。
Action,開始了!
畢卡索行動逆轉 1:自我宣傳
畢卡索是西班牙人,他剛到法國巴黎闖盪藝術圈的時候,完全沒有一丁點名氣,所以一幅畫也賣不出去。幸好,他不是等待機會的人,而是創造機會的人,他想了一個妙招來突圍。他雇了好幾個大學生,每天到巴黎的畫店繞來繞去,離開畫店之前,故意問老闆:
「請問,你們這裡有畢卡索的畫嗎?」「沒有,誰是畢卡索?」
「請問,哪裡能買到畢卡索的畫?」「又是畢卡索,我不知道。」
「請問,畢卡索到巴黎來了嗎?」「我不知道,畢卡索到底是誰啊啊啊?」
最後,變成畫店老闆到處詢問:「哪裡買得到畢卡索的畫?我想進一些來賣。」
沒多久,「畢卡索」這三個字就變成巴黎畫店老闆,最陌生卻也最熟悉的畫家,他們對畢卡索感到無比的好奇。
直到時機成熟了,畢卡索這才帶著自己的畫作,出現在巴黎各大畫店。
這時,畫店老闆已經被畢卡索的妙招餵養成饑餓的老虎,這時的他們就算看到紙紮成的兔子,也會饑不擇食地撲上前來。
就這樣,畢卡索成功地把自己推銷出去,賣出多幅畫作,一戰成名!
當然啦,這種說故事的方法,有一定的風險,它必須搭配畫家的實力,否則日後一定會被識破。
換個說法,畢卡索因為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事先「預支」了自己的知名度。
畢卡索行動逆轉 2:明星代言
隨著畢卡索越來越紅,他的商業頭腦也跟著不斷進化。
畢卡索每次去買東西時,都不付現錢,而是簽名,開支票。
乍看之下,這沒什麼特別的。
試著想一想,如果范冰冰給你一張十元支票,上面還有她的簽名,你會怎麼做?
再笨的人都知道,這張支票不是拿來兌換的,而是拿來炫耀的。
知名的藝人如此,知名的畫家更是如此。
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再怎麼紅的藝人都會老去,但藝術家可是會不斷增值,尤其是以「作畫」為職業的畫家簽名啊。
畫家的簽名其實就是一幅「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畫作,而且是簽名保證的畫作,絕不是山寨品。
正因為金額不大,再加上畢卡索的名氣不小,所以店家根本不想拿支票來兌換現金,反而是買個框,裱起來,掛在自家的商店牆上,當作宣傳。
最後,究竟是誰宣傳了誰?
一個店家掛一張畢卡索的支票,為的是宣傳自己;但幾千幾百個店家一共掛了幾千幾百張畢卡索的支票,等於大大地宣傳了畢卡索。
一般而言,我們必須付費給幫我們打廣告的人,但畢卡索這個舉動,等於是反過來了,一大群人免費幫畢卡索打廣告,還得一一付錢給畢卡索。
畢卡索這個動作,在現代這個商業社會裡,等於就是「明星代言」嘛。
它意味著:這家店不錯喔,畢卡索也曾經來光顧過。不只如此,他還簽名保證呢。
再換個角度來看,畢卡索每簽一個名,就等於印了一張鈔票。
畢卡索就這樣每天印鈔票,每天打廣告,你說畢卡索,天不天才?
─ to be continued ─
-
其實畢卡索的「行動逆轉力場」有五招,礙於篇幅(?)我們只談了前兩招。
如果對這招絕技特別有興趣的話,後續還有三招能和大家分享:
三、畢卡索行動逆轉 3:專業社交
四、畢卡索行動逆轉 4:創造競爭
五、畢卡索行動逆轉 5:異業結盟
歡迎收聽「許榮哲故事課」,聽榮哲老師講解完整版的「行動逆轉力場」吧!
連結:http://www.ximalaya.com/67799575/album/622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