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橋、花瓷與美酒|餘韻無窮的葡萄牙波多Porto
位在葡萄牙北方的葡國第二大城波多,過去曾被視為葡萄牙乃至於歐洲的隱藏寶石。然而隨著近代旅人的口耳相傳,現在已經成為熱門的旅行目的地。除了旅人之外,波多也因為在位在朝聖路之一的葡萄牙之路上,讓我在這裡碰到不少的朝聖者(或更精確的說,想要思考人生的人)。
▌波多酒
而著名的波多酒,則因為杜羅河谷釀造的葡萄酒多由波多出口,而因此得名。逛酒莊品酒是波多的典型行程,但若是像我不特別在意杯中之物,波多也有幾處必訪景點,如聖本篤車站、受艾菲爾啟發的路易一世大橋、有著東方風藍色磁磚的阿瑪斯教堂與卡爾莫教堂及有世界最美書店之稱的萊羅書店等。
一般來說,波特酒的風味濃厚,屬於甜紅酒,常做餐後的甜點酒使用。波多酒之所以風行,尤其在英國,除了本身品質好、英葡之間簽有梅休因條約(Methuen Treaty)得以低稅出口之外,也與當年英國與法國之間的戰爭而抵制法國葡萄酒有關。杜羅河岸上有許多酒莊,河岸上也停著許多運酒的傳統船隻,有興趣的人可以前往一訪。
▌路易一世大橋
另一個與法國更直接相關的則是橋樑。在十九世紀拿破崙軍隊入侵葡萄牙時,在波多造成了恐慌,大批想要逃離逐漸進逼的法國軍隊的人群壓垮了橫跨杜羅河的Barcas橋。最終法軍被著名的威靈頓公爵一世所帶領的英葡聯軍驅逐,而此事件也在熱門的路易一世大橋的銘牌上記錄著。
▌阿茲雷荷磁磚
另一樣在波多特別引人注目的葡萄牙經典特色就是阿茲雷荷磁磚(Azulejo)。葡萄牙的磁磚發展史幾乎可說是葡萄牙簡史,最早因為北非摩爾人入侵伊比利半島而將磁磚製作技術傳入西班牙與葡萄牙,雖後又因為西班牙曾統治葡萄牙六十年而將歐洲的畫風帶入葡萄牙。此階段的葡萄牙磁磚多為色彩繽紛的華麗風格,但後來因為地理大發現而從明代中國帶回來的青瓷技術又再次影響了葡萄牙的製瓷風格,出現了許多僅有藍白雙色的磁磚作品,如波多舊城區的阿瑪斯教堂(Capela Das Almas)、卡爾莫教堂 (Igreja do Carmo)外部以及聖本篤車站的內部令人讚嘆的大面積磁磚牆面。不知道這段過往的東方遊客來到這裡,對於東洋的青瓷卻畫著西洋天主教的人物與故事,不知道會不會有既熟悉又陌生的衝突感。
▌世界最美書店 萊羅書店
另一個比較年輕的景點就是有世界最美書店之稱的萊羅書店(Livraria Lello),書店雖然漂亮,但實在人潮洶湧,店內更是悶熱難耐。網路上面比較舊的文章說開門前開放一小時拍照或是前天先買票隔天先入場等已經都不適用,我去的時候必須先到旁邊的購票處排隊購票(要價四歐),再回來排隊等待進入書店,當日票限當日使用,雖然門票可抵消費,但英文書籍實在不多。其實整體來說不是太舒服的經驗,其實還蠻羨慕早期在有拍照時間限制時去的人。
我自己最享受波多的地方,除了上列的特點外,還是悠閒的氣氛。我當時投宿在聖本篤車站前的旅館,位居城中的高處,床旁的窗戶打開就可以看到下坡的大道和山下的市景。那時離開英國後已經旅行了近三個月,也許累積的疲憊感讓我感覺坐在窗邊,吹著涼風看著市景放空一下午也是一大享受。當然在巷弄間、河岸旁漫步,或是去路易一世大橋上看風景吹吹風,也都是相當愜意,推薦大家帶著慢活的心情來品嚐波多。
▌幫助你留住旅程中最美的畫面與回憶
每個人或因不同的理由旅行,但幾乎所有人都會在旅途中拍照。我長年旅行世界以來,透過不斷嘗試與改進,最終整理出一套有效的旅行攝影系統。這個系統能透過事前規劃、多種拍攝手法與後製技巧三個環節,幫助你留住旅程中最美的畫面與回憶,並且讓你用自己的風格,講述你所見的世界美好。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正在進行募資,期間有六折優惠與參加活動再享折價,詳情請見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問 #全球訂閱數第一 的Youtube頻道是❓ 沒錯!不是臺灣吧。 #酒保跪求大家訂閱 答案揭曉~ 是來自印度寶萊塢的T-series 擁有1.64億的訂閱人數, 堪稱Youtube界的龍頭老大🏆 (幾個月前看還只有1.5億, 現在看發現又增加了這麼多啊~) 你是否跟酒保一樣😱 好奇為什麼...
時間簡史線上看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心血管外科權威醫師 曹乃文來到空中,《重返生死線:葉克膜現場的30堂修練》/ 天下生活。本書作者曹乃文醫師,投身重症醫療二十年,自2003年至今,帶領臺北榮總、北醫加護重症團隊完成近六百例的ECMO治療。有感於ECMO在醫療上的應用日益廣泛,然相關知識經驗的傳遞仍嫌遲滯,大眾困惑於ECMO是「救命神器」抑或「醫療濫用」的爭論之中,於是決定利用餘暇費時一年完成此書。從心臟外科手術的簡史開始,談到ECMO的問世、原理、構成,再一一詳述適應症與禁忌症、臨床表現、併發症、裝機脫機的時間點、合理存活率、跨科際合作重要性、全方面照護方式等等,深入淺出。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GAYt_KMCVs0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節目簡介:
醫學上有個說法叫「回不去的臨界點(no return point)」, 一旦生命越過這個點,就進入死亡狀態,無法恢復。ECMO(葉克膜)之所以能在重症醫學上占一席之地,正是因為它能在這關鍵的生死一線間,讓醫師得以「向上帝借時間」,做更多的醫療努力。過去我們以為必死無疑、根本不必花時間來救的患者,大有機會能被救回來。過去,ECMO集中在專業度較高的醫學中心裡,如今全台灣幾乎中型以上的醫院都配置了ECMO。然而,裝備有了,相關醫護的培訓、臨床經驗大多還未跟上。主要原因是醫學院的相關課程太少,有的只上過一堂課,甚至有的只聽過ECMO這個縮寫。醫護專業如此,遑論一般大眾普遍對ECMO感到陌生,特別是對病家來說,往往因為時間緊迫、原理複雜、病情渾沌、費用龐大,要在分秒必爭的當下做出「知情同意」的決定真是很不容易。
ECMO的難,除了開銷龐大,更因為它有著陌生的臨床表現、獨特的併發症、複雜的管理。事實上,ECMO的操作高度要求經驗跟技術,需要相當長的學習曲線,相關知識並非看書就能掌握,需要實務的經驗累積。研究指出,ECMO核心團隊的專業與否,跟患者存活率有密切關係。不同的團隊,在同一段時間、同一家醫院、同一個加護病房,用同一種ECMO機器,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臨床結果,患者存活率可以相差到五倍!也有論文研究證實,ECMO放愈多的醫院跟醫師,治療結果存活率就會比較好。
本書作者曹乃文醫師,投身重症醫療二十年,自2003年至今,帶領臺北榮總、北醫加護重症團隊完成近六百例的ECMO治療。有感於ECMO在醫療上的應用日益廣泛,然相關知識經驗的傳遞仍嫌遲滯,大眾困惑於ECMO是「救命神器」抑或「醫療濫用」的爭論之中,於是決定利用餘暇費時一年完成此書。從心臟外科手術的簡史開始,談到ECMO的問世、原理、構成,再一一詳述適應症與禁忌症、臨床表現、併發症、裝機脫機的時間點、合理存活率、跨科際合作重要性、全方面照護方式等等,深入淺出。
◎來賓簡介:曹乃文
畢業於陽明醫學院,投入心臟血管外科領域二十多年,涉獵重症科,鑽研ECMO,協助北醫創設心臟血管外科、體外循環重症科。除了經常於國內外期刊發表相關研究外,也經常往返兩岸及國際的醫學教育課堂、醫療現場、學術研討會,分享並推廣ECMO臨床經驗。
時間簡史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年參加了1400場視訊會議,沒有交到一個朋友」
疫情對AI行業所帶來的最大影響,是什麼?
今年最令人興奮的AI新技術、新應用,有哪些?
甚至未來10年、20年,AI發展的方向,又該何去何從?
針對這幾點,前陣子做了個有點意思的 MEET2021 年度對話,也在這裡分享,原文來自「量子位」微信公眾號:
……
站在2020年,如此不平凡一年的歲末,AI業界有太多諸如上述的問題急需回答。
要點
• 疫情帶來最大的影響,就是加快了資料化,加速了線上化和AI化。
• 疫情是巨大的災難,同時也極大推動了AI的進一步落地,這一年可能相當於三年的進程。
• 最讓人振奮的黑科技,是AlphaFold和GPT-3,後者對行業更具有潛在的顛覆力量。
• AI給社會帶來最大的價值,肯定不是黑科技。
• 擁抱AI是大家最大的機會,而且越早擁抱AI,就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力。
• 大陸的新基建會進一步推動AI新經濟,這會是一個新的時代,一次新的文藝復興。
• AI從業者們需要記得: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疫情加速AI化,一年相當於三年
李根:再次感謝開復老師來幫我們總結這一年,與往年相比,今年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李開復:今年的工作節奏改變了,我一共參加了1400次線上會議,非常有效率,進行了特別多的開會和演講。但是1400次這樣的會議,沒有讓我交到一個朋友。所以我覺得線上會議雖然帶來了效率,但是還是要回歸面對面的本質交流。
李根:但受疫情影響的這個過程,也是線上化被加速的過程?
李開復:這是疫情帶來的最大的影響——加快了資料化、線上化和AI化。AI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海量的資料,可以催化更多新的應用。
比如線上會議,我們並不見得那麼容易區分視訊會議中的那個人,是不是真人。所以有時候線上講座或者網路不穩定的時候,我們會選擇錄製,而且錄製一次,也可以用很多次。由此延伸,以後線上上,比如你做推銷,做客服,甚至做電視節目,其實都是可以用虛擬人來替代的。我們現在還無法造出一個讓你分不出來的3D虛擬人,但是在視頻裡完全可以。DeepFake不是一個向善的應用,但是把它的技術應用在建設性、有益的方向,我覺得可以帶來特別多的應用。而且有了資料,各行各業就可以評估哪些工作或者流程,可以進一步數位化。數位化以後,重複性的工作就可以被AI取代了。
此外,除了社交距離縮短,可以發現機器人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比如,我們去餐館時,會有機器人送餐到客人那裡。很多機器人產品遍佈很廣,無論是倉庫、工廠,甚至我住的公寓裡面,每次最後配送都是機器人了。在美國情況也很相近。美國以前也沒有支付寶,也沒有美團,現在都開始有了。所以總結起來,我覺得新冠疫情是巨大的災難,但與此同時,也極大推動了AI的進一步落地,帶來數位化、IT化,帶來AI化,可能這一年相當於過去的三年。
▎AI最大的經濟價值並非“黑科技”
李根:今年依然有令人興奮的技術進展?
李開復:今年最讓人振奮的技術是DeepMind的AlphaFold,還有OpenAI的GPT-3。其中,我認為可能對行業更有潛在顛覆力量的是GPT-3。不見得說是用它生成小說什麼的,而是用特別大的海量、自然語言資料,訓練一個預訓練模型,這個模型是可以應用到很多新領域,比如說寫詩、做對話,或者是寫小說等等。而且這個新技術一推出,其他公司很快就採用了,比如說搜尋引擎,因為這個技術已經能提高了好幾點的精確度;此外,OCR在提升,客服也在提升,微軟小冰也在繼續提升對話精確度。
所以我覺得這種預訓練語言模型,它可能帶來的就是一次性訓練一個巨大的模型,然後快速產生AI應用。當然,也存在很多的問題:
• 它做一個模型要花1200萬美金,一般的創業公司該怎麼辦?教授學者該怎麼辦?
• 此外,訓練一個模型就要燒掉好多能量,這對於我們節能的未來又怎麼辦?
• 還有,巨頭會不會產生壟斷,只有巨頭公司等才能做這麼巨大的模型。
當然,GPT-3本身還沒有驗證足夠多的商業價值,但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最大的科技創新。不過我想強調的是,AI給社會帶來最大的價值,或者帶來最大的經濟價值,肯定不是這種黑科技。黑科技會有很多,我們也在繼續投機器人等項目。但是,我覺得今天AI的技術已步入成熟,可以被傳統公司擁抱。比如剛成為AI獨角獸的創新奇智,就可以看到AI給傳統行業,無論是製造、健康、醫療、零售、金融、保險、物流等等,都可以帶來立竿見影的巨大效果。所以今天我在這裡呼籲一下,擁抱AI是大家最大的機會,而且越早擁抱AI,就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力;越晚擁抱AI,生存的空間可能會被進一步壓縮。
李根:怎麼樣才能大家擁抱AI?
李開復:還是要有資料,說了這麼多打雞血的話,但是務實的來說,是不是今年傳統公司擁抱AI就會帶來價值?大部分是不會的。
因為AI是要吃資料的,所以就要求公司擁有海量的、結構化的、有標注的,達成商業目標的脫敏精確資料,而且最好是只有你有,別人沒有的,那你的機會就來了。
什麼樣的公司有呢?比如說銀行、保險公司天然就有,金融領域的資料必須要符合要求。而有些領域就會難一點,比如說做工業製造等等,需要先把你的工業製造替換成機械臂、替換成無人叉車,可能要放很多的感測器,才能瞭解機器出了什麼問題。所以對有些公司是很容易的,但一些公司卻是很難的。如果今天你有資料,趕快想怎麼去應用;如果你沒有資料,快想想怎麼把資料累積出來。
新基建推動AI新經濟
李根:剛才都在談這一年,而新基建被認為會奠定下一個十年的發展?
李開復:我們回顧中國人工智慧奇跡般地崛起之路,可以發現其中的創業者、移動互聯網、資料,還有大陸優秀高校培養的高科技人才,這些是最重要的。但其實,還有非常英明的政策。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在很多國家都有討論,例如美國,奧巴馬政府當時大力支持了一個新能源的公司結果沒有做成,受到了很多的垢病。
而中國就有很鮮明的對比,大陸的科技政策整體來說應該是讓民間、業界做他們擅長的事情,用市場經濟來競爭,而政府幫助他們做民間做不了的事情。比如說我們AI的崛起,很大的程度是因為各地有政府引導基金支持,這樣可以選擇性的去做LP,幫助早期的AI產業能夠創立起來。
另外,“新基建”政策的落實也是非常大的利好。新基建除了5G和大資料中心,還有IoT、人工智慧、智慧城市等多方面的落實,利好的政策會進一步的拉動中國經濟進一步地往數位化、智慧化方向轉型升級。所以,當政府把上述的事情做成並且形成一個平臺,讓創業公司以及大公司能用到,我覺得這就是非常明智的。
當然,新基建裡AI涵蓋的範圍有多大,一些新技術是否有機會納入?可能值得進一步探討。比如類似GPT-3等需要大量資源去做訓練,才能進一步推動起來的潛力新技術等。我們發現AI的訓練越來越貴了,已經不是一個教授團隊和創業公司可以承受的。對於這樣存在類似潛在爆發性成長的技術,是否能有機會能從更高的維度推動,值得期待。
李根:您最近也旗幟鮮明提出了“AI新經濟”,所以是時候用這個新概念來定義這個時代了嗎?
李開復:對,雖然很正面的描述,但是時候了,我最近在《紐約時報》寫了一篇專欄文章,裡面談到的就是說剛才講的疫情促進了資料化、IT化、AI化。疫情推動了各行業的數據化,其實一個隱憂就是“工作被資料化”了,可以被外包或者AI取代。當我們有這麼多機器人的時候,它也會取代很多藍領的工作,白領其實也是一樣的,很多後臺、BPO的工作,在做檔處理的,或者是做客服的,這些工作都會被挑戰。有些人會說我們要把技術發展的慢一點,但這些絕對不符合實際,因為沒有技術是會慢下來的。
AI新經濟一方面我們要擁抱這些技術進步,讓它儘快觸達每一個角落。但同時,它所帶來失業的問題,我們需要有一些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所以我的文章主要談的就是,怎麼樣能夠快速地讓社會認知,繁複的、無技巧的重複性的工作將會消失,然後如何重新訓練這一批人,幫助他們快找到新的方向,去做更有價值也更擅長的事情。與此同時,大家就能花寶貴的時間在我們更有價值、更熱愛的事情,比如藝術、公益等創意和決策類的工作,或者是多和親友相處,結交認識新朋友等等。
這將發揮人類的光芒,我把他稱為一個新的文藝復興,讓人可以再一次找到意義——人為什麼而存在?
▎全球化依然是必然之路,中國大陸軟體將占世界半壁江山
李根:上一次文藝復興伴隨著第一次全球化開端,但這幾年全球化進程似乎受阻?中國創業者想做80億人的生意,但事實證明很難。
李開復:全球化是必然之路,很多“美國至上”的人說中國是沒有創新的,只有中國人用中國的軟體,但是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知道,中國大陸過去10年發生了巨大了改變,這句話在今天是完全錯誤。因為中國的創新從TikTok到華為,到小米,到美團,還有很多創新的公司,包括我們AI四小龍,這些都是美國沒有的。所以我們應該非常的自豪,今天中國的創新至少在IT、AI的領域是有機會彎道超車的。有一些地方美國更強,技術更深,但是我們的商業化做得更快。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自然也必然會走向全球。
我們怎麼樣走向全球呢?這裡我還要比較務實的說一下,其實很多國家的使用習慣和語言文化是有巨大差別的。如果今天要把中國所有好的產品都推到歐美,這其實不現實,因為歐美的使用習慣已經固化了。他們用的那一套無論是To C還是To B都很難去改變,但是我覺得其他的國家和地區,例如從東南亞到“一帶一路”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了中東、非洲、南美等,這些國家的用戶其實更像我們的年輕用戶。而且,他們使用美國產品的習慣還沒有固化,與此同時,美國公司不太重視這些市場,但是這些國家的經濟,我們認為未來都會起來的。
所以你剛剛說的“走向80億”,我覺得不現實,但是走向60億是可以的,應該是世界GDP的1/4,人口的3/4。我們的創業者是願意走出去的,所以我覺得出海會變得非常重要。我們的軟體出口、技術出口,人工智慧出口,這些一定會發生。在我寫的《AI·新世界》出版的時候我就說過,在10年之內,中國將占世界軟體的半壁江山。當時很多人也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樂觀的預測,但是現在看來我們正在往這個方向去做,而且當時還沒有看到TikTok這樣的產品。但是我們要謹慎,不是說歐美這些國家還是相當牛,而是TikTok在歐美的成功,不是那麼容易複製的。
“+AI”會在各個行業開花結果
李根:剛才開復老師談到現在技術創業越來越難,您還會投技術公司嗎?
李開復:當然投技術公司,我剛剛講的每一句話,都是我們投資的策略,我講了那麼多對機器人看好,我講了對大語言模型特別看好,還會投的。只是說我們不能夠期待像過去出來那麼多,創新工場在過去的4年,我們的AI領域一共出了7家AI獨角獸;未來4年的小目標,先定個3家AI獨角獸公司吧。
李根:但AI深入傳統行業已是趨勢?最近創新工場還投了“農業”領域的公司,這是以前很難看到的。
李開復:你指的是極飛科技吧?但極飛不能按農業來定義,極飛科技的產品是很高科技的無人機和自動駕駛,場景是把農業工業化。
工業製造和農業生產大有不同,比如你想做智慧製造,用AI來做機器人,或者做一個iPhone,做衣服,做鞋子,場景不同要求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農業播種或者施肥等場景較容易標準化。比如棉花田、稻田等,較容易批量化大規模作業。
不但大陸是這樣,國外也是如此。目前,農業市場AI滲透率只有大約5%,我們對極飛本身不但非常認可,而且也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國際化的產品。因為農業場景比如播種子等,在全球幾乎通用,沒有太多語言的障礙。
李根:可以解決80億人的吃飯問題。
李開復:是。(笑)
李根:剛才談論的都是傳統領域“+AI”的話題,不妨讓我們更發散一些,請您談談以下幾個領域可以如何“+AI”?比如今年最受關注的“線上教育”。
李開復:線上教育中國做的是非常好,互動化很強,而且是孩子真的很喜歡。但是一些課程,尤其是小朋友的,用一些卡通人物AI或許更有效果。我們可以想像,未來會是一些可愛的卡通人物作為孩子的老師,甚至可能有一些同學是虛擬同學。有氛圍,也更高效。
這種情況下,不但你的成本更低,而且小朋友考試分數更高,也提高了學習興趣。所以“+AI”後的人機互動模式,不僅可以降本提效,還能提升孩子趣味性。
李根:這個領域聽起來對開復老師挑戰不是很大,我們出一個難的,我們說一個雞尾酒如何“+AI”?
李開復:其實雞尾酒肯定是機器調得比人好,因為雞尾酒有不同的成分,機器可以算得更准。但是,我們要考慮的是,如果去酒吧喝酒,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要有一個非常善解人意的酒保來跟你聊天。所以我覺得以後酒保跟你聊一聊就可以了,酒還是要機器來做,歸根結底,機器調酒師替代不了人之間的交流和陪伴。
▎找對象也能“+AI”,媒婆AI知道誰最適合你
李根:不知道在酒吧,能不能順便把找對象的問題,用“+AI”的方式解決了?
李開復:這可能會在下一代成真——不過不是我的下一代,我的下一代已經有對象了。你們的下一代找對象,可能會跟今天傳統的方式完全不同。就像今天美團比你更知道你想吃什麼,攜程比你更知道你想去哪裡,今日頭條更知道你想看什麼,未來你的媒婆AI一定知道誰最適合你。
每一個人這一輩子找對象,可能就是周圍認識的人裡面找,無論怎麼算都是幾萬人,最多幾十萬人。但是,以後AI可能會更瞭解你,瞭解你是什麼人,瞭解你會喜歡什麼物件,它幫你推薦的人,一定比你自己找的人,或者朋友幫你推薦的人更靠譜,更合適。也就是說,你選擇的範圍可能不是從幾萬人裡面選一個,可能是在80億人中幫你選。
當然,最後的選擇權在你手裡,今天你靠朋友幫你推薦5個對象你選一個;未來AI幫你推薦的5個對象,會來自於80億人,會更貼近於你的需求。所以你們孩子的未來,一定會更幸福!
▎AI從業者也得有“希波克拉底誓言”
李根:謝謝開復老師,今天時間也差不多了,最後再請您站在明天給一些建議吧?比如站在20年後(2041年)思考,我們該有怎樣的責任和使命?
李開復:對於AI的工作者,我們今天都低估了AI道德帶來的一些影響。我們可能看到網上說隱私問題、公平問題,或者大公司掌握太多資料左右我們思考問題。但隨著大公司對AI資料的掌控,其實這些問題越滾動越嚴重,我們去怎麼處理?我覺得我們一定要做AI的從業者,就像醫療的從業者有一個叫做希波克拉底誓言,作為一生我要把人的生命作為最神聖的事情,我一定要捍衛。
做AI工作者其實不是一個工程師,你要考慮到所做的每一個演算法,你的每一個貢獻都有可能造成因某一個人種或者性別帶來的不公平待遇;可能會帶來某一些人不能夠被公司雇傭;可能會造成某些人終身可能沒法往上爬;可能會造成一些醫療錯判傷害人、會造成無人駕駛撞到人。
所以每個工程師應該有一個神聖的誓言,應該認真的去用各種工具,來確保自己做出來的軟體帶給人類的是進步,而不是帶來各種的這種不好的後果。我覺得要特別認真的看待自己的責任,With great power, comes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 我非常認可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
其實AI的工程師、AI的從業者,你們的權力是巨大的,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責任。同時,確保以後的用戶得到的是幫助和福利,而不是被傷害。
▎One More Thing
最後的最後,還有一個小小小環節,來一次今年的快問快答。
李根:今年最成功的個人股票投資?
李開復:Zoom。
李根:今年最想推薦的一本書或者電影?
李開復:《皇后的棋局》(The Queen’s Gambit)。
李根:今年最有啟發的一次交流?
李開復:跟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作者的一對一交流。
李根:到底米其林靠譜還是黑珍珠靠譜?
李開復:中國黑珍珠靠譜,國外還是要靠米其林。
李根:為什麼從一開始就不看好馬斯克的2020年百萬RoboTaxi?
李開復:馬斯克有一句名言,我認為最貼近他的個性。他說他一切預測都會成真,只是時間上別聽他的。所以我相信他會成功,只是可能會需要5年或者10年。
時間簡史線上看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請問 #全球訂閱數第一 的Youtube頻道是❓
沒錯!不是臺灣吧。
#酒保跪求大家訂閱
答案揭曉~
是來自印度寶萊塢的T-series
擁有1.64億的訂閱人數,
堪稱Youtube界的龍頭老大🏆
(幾個月前看還只有1.5億,
現在看發現又增加了這麼多啊~)
你是否跟酒保一樣😱
好奇為什麼 #印度寶萊塢 可以稱霸Youtube?
寶萊塢又是如何打響名號🎬?
還有!還有!
為何寶萊塢電影總是要唱唱跳跳呢🤔?
快跟著黑啤一同前往古老的南亞大陸,
來一場探索之旅吧!
_
【#中華文化總會 X #臺灣吧 X #黑啤南亞飛】
將用三集節目的時間,
透過 #神話 #咖裡 還有 #寶萊塢,
帶你認識既神秘又神奇的南亞大陸!
_
📚#延伸閱讀
由本次合作顧問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 認識印度,從這裡開始 協助提供
◤印度大銀幕上的一抹彩虹
https://reurl.cc/KjagAy
◤從《德里罪案》回看新德里巴士強暴案
https://reurl.cc/6l6zar
◤直搗印度社會議題的寶萊塢電影
https://reurl.cc/d5MZGM
◤象神神話解密:內有寶萊塢帥哥慎入
https://reurl.cc/Z76xG3
_
🔖 #參考資料
▎陳牧民,《解讀印度,不確定的崛起強權》,2016,五南。
▎弗朗索瓦.高堤耶,《誤解的印度大歷史:被忽視與不容忽視的文明國度》,2018,本事出版社。
▎湯瑪士‧特洛曼,《印度:南亞文化的霸權》,2018,時報出版。
▎焦玲玲,《後殖民主義視域下的印度電影研究》,2019,黑龍江大學。
▎王志毅,《孟買之聲,當代寶萊塢電影之旅》,2016,海豚出版社。
▎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印度電影簡史》,2019,海南出版社。
▎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你不屬於:印度電影的過去與未來》,2012,上海人民出版社。
_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東西|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想了解 #黑啤 多一點點
Facebook很可愛|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Instagram必追|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同時也是YouTubear|https://lihi1.com/gXg6U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tlz1LlveUk/hqdefault.jpg)
時間簡史線上看 在 Matt's 電玩之夜 Game Nigh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電馭叛客2077#賽博龐克#Cyberpunk
🔥強訊報你知🔥
• 沒奶沒腿,但依舊經典!
https://www.instagram.com/matt_gamenight/
--------------------
• Patreon募資平台,每個月一杯星巴克,快加入Discord社群吧!
https://www.patreon.com/gamenight850813
--------------------
•🔈新的Podcast節目《What a maxx》上線囉!
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
• 粉絲專頁(得知更多即時資訊) ►
https://goo.gl/RaVKzk
--------------------
• 想加入一起玩?►
PS4ID: MattHuang850813 (如果我在線上可以直接加進來,時間沒有固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9mF9oY72EA/hqdefault.jpg)
時間簡史線上看 在 Matt's 電玩之夜 Game Nigh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強訊報你知🔥
我的Patreon募資平台,每個月一杯星巴克,讓頻道多活幾分鐘!
https://www.patreon.com/gamenight850813
--------------------
我的粉絲專頁(得知更多即時資訊) ►
https://goo.gl/RaVKzk
--------------------
想加入一起玩?►
PS4ID: MattHuang850813 (如果我在線上可以直接加進來,時間沒有固定)
--------------------
以後不寫內容了,有興趣我用的畫面或音樂可以私訊粉專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yD_JM3ibD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