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極為好看,可惜我覺得討論度還不夠高。昨天剛讀完,真正讀到半夜不睡、手不釋卷的地步,今天就來曝光一下這本書。
談林獻堂的書不少,但是由林家子弟撰著的不多。一方面林家子弟不見得就研究林獻堂,再者研究林獻堂者不見得就會發表(霧峰林家對於林家的評述依然相當謹慎),最重要的一點是,發表了也不見得有趣,若只是硬梆梆的史料堆疊,那也悶得可以。
而我們終於等到了林承俊先生這本書。
林先生來頭不小——林獻堂曾孫,霧峰林家頂厝管理人。由他來寫林獻堂,可信度尤高;細膩之處,絕對是獨家報導。
這本書從林獻堂中晚年的生活切入,與梁啟超的交往、櫟社活動、琴棋書畫、飲酒吃食、住屋、婚禮、晚年隱居日本的情況與心境,除了有大量第一手資料,也旁徵博引,引用了葉榮鐘、蔡培火、張麗俊日記等資料佐證。
由於我曾經收藏蔡培火日記,為了解讀其日記,我也留意收集與蔡培火關係密切的林獻堂、葉榮鐘等資料,所以我對林獻堂並非一無所知。但讀了這本書,處處都是聞所未聞的故事,經常讀得莞然獨笑,我才知道我對林獻堂真的一無所知!
這不只是林家的故事,也是那個時代大環境的故事。台中有哪幾家餐廳?彰化有哪幾家餐廳?有錢人家的婚禮要怎麼舉辦?林獻堂親友中象棋棋力高低怎麼排?林獻堂對於各種酒的評價?林獻堂在日本的生活如何?......
翻開書頁,驚奇俯拾即是:
林獻堂花一年半自學日文,平均每日研讀日文教科書一小時以上。(請受晚輩膜拜)
林獻堂在日本喜歡看摔角、相撲電視節目。(我看到這個真的笑出來)
林獻堂在日本期間,過年也會看電視紅白歌唱大賽。(這是我認識的林獻堂!?)
林獻堂女兒出嫁時,嫁妝包括鋼琴、珠寶首飾,而且珠寶首飾還要用玻璃箱裝著走才風光,總共花了三萬円,約等於現在五六千萬新台幣的購買力。(!!)
杜聰明留日時為了省錢,常去買豬內臟回宿舍滷來吃,為了不讓肉販感覺野蠻,都謊稱是醫學實驗用途。(肉販:「你買就買唄,犯不著解釋呢。」)
所有寄給林獻堂的信件都會被憲兵隊攔截,用刮鬍刀片小心拆封檢查信件,再仔細黏回去。較難讀懂的書信只好先照抄一份,日後再翻譯解讀。(獻堂心裡苦但獻堂不說)
葉榮鐘早餐能吃半桶粥,晚餐要吃五碗飯,被人稱為「大食漢」。(真的是猛料啊)
高圍牆上插入玻璃碎片防賊,是戰後初期開始流行的居家防護。(嗯,懂。)
真的,隨便翻開一頁,都能看到聞所未聞的小故事,雖然不是小說,讀起來卻比看小說更過癮。
這些年我在各種演講中,若有人問我在臺灣歷史上最佩服什麼人,我答案永遠是林獻堂。在這本書中,揭露了更多林獻堂人格超群的故事:
第一次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由林獻堂領銜,在東京忙到飢寒交迫,據說要穿五條褲子保暖,皮鞋凍到結冰無法再穿,一早要烤軟才能穿下,一個月後皮鞋因為反覆結冰退冰而破爛不堪。
到二林演講,歡迎群眾竟將二林火車站擠滿而無法動彈,林獻堂索性在火車站演講,幽默的話語常讓群眾捧腹大笑。
兒子的婚禮場地已經佈置好,晚上突然下起雨;楊水心(林夫人)擔心會場的花朵、電燈會被打壞,林獻堂卻擔心台中的連日乾旱影響農民收成,他還怕雨不夠大。
散步遇到醉漢攔路,投訴家裡的雞被偷,林獻堂依然耐心勸解,並替他想辦法,絲毫沒有慍色;林獻堂生日時該老農又醉醺醺來訪,說要打拳助興,林獻堂提議比腕力取樂,結果林獻堂贏了(哇噻),賓主盡歡。
書中充滿了歡樂與驚奇,隨著林獻堂的食衣住行育樂生活瑣事與行旅腳步,我們彷彿隨著他經歷了那些我們投胎八輩子都不會遇到的事。然而在書的結尾,又幾乎令人潸然淚下,擲書一嘆。
林承俊先生,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是建築專業,或許是這樣的緣故,他每每對建築物都有特別詳細的介紹,有一個章節便是細數霧峰林家的建築特色。提起某地某處時,也都不忘勾勒該著名建築的裝飾風格以及歷史源流。更令人驚嘆的是他更走訪了林獻堂居留日本期間的各處名勝,並介紹其交通資訊。這等深入挖掘、不厭其詳介紹的境地,一般的學者肯定做不到,只有曾孫滿滿的愛才能到達。
對了,雖然說了滿滿好話,但是書中有失誤的地方我還是得指出來。有幾首詩其實是律詩,整首詩就是八句一起的,但書中誤分成四句各一首,也就是編排成兩首絕句的格式,這是有誤的。
今年還沒過一半,但我的年度推薦好書已經出爐了,鐵定就是這一本。林承俊撰著,《旅途:三老爺林獻堂的生活日常》,中央書局出版。
「晚輩寄爐」的推薦目錄:
晚輩寄爐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畢打街閒人】嘆香港急變,也嘆梁文道辭筆(渾水)
寫了財經好幾年,人亦開始大叔化,居然偶有一些更年輕的朋友會問我如何寫好財經。首先我當然是謙虛地說一些有的沒的,下刪一萬字之類,真實的答案很直接,要寫好財經,就不要參考寫財經的人,應該要把視野擴闊,多參考副刊、文化和寫政論的人。這類人的思維能力、見識和視野維度一般比寫財經的人高好多,要學就跟這班人學。財經是專業,因為專業所以會圍爐,我自知自己寫得不好,跟外面世界比我輸九條街,但在財經這界別,我肯定我是平均之上,皆因這個界別太多爛人。
早於寫財經之前,我是寫雜家的,甚麼話題都涉獵,甚至連推背圖預測和六合彩經我都寫過,我亦曾經出版過一本情色散文集,中二病發作時會投射劉以鬯落自己身上。讀中學的時候我會看梁文道,聽到他辭筆略感可惜,但更大感觸是時勢和思潮變得太快。為此,我甚至在一個名為「地評線」的YouTube頻道錄了一集講他。以前我覺得他寫得很淺白,概念運轉得很好,我甚至買過他的專欄結集《常識》。
後來大學畢業後,我感覺自身成熟了,他以「常識」為主的論述框架沒有更完善,人也去了大陸發展,氣質、文筆和觀點沾染了大陸習氣,故少看了。他的理論底氣是左翼,這幾年左翼理論沒有突破,思潮著眼點不在那兒。但他依然有角色在,例如他找陶傑挑機、順豐寄書出事和錯評黃色經濟圈等,質素下滑,也捉不到文氣。太平盛世用常識包裝理論好有型,但現在是亂世,連和理非都接受到汽油彈時,他的企位和立論就顯得過時了。文明的底氣是來自社會契約和對條約體系尊重,這個基石一被踏破,很多舊的理論體系都要重塑,梁文道抓不住時代的尾巴。
我曾經問過陶傑:「蕭若元嘲你,你不瞅不睬。黃毓民罵你,你也不直斥其名,只單打他為喪貓,影射其癲狗的別名。唯獨你的晚輩梁文道講你,你卻以極高規格的文人法度來回筆戰討伐,這又何解?」他無正面回答,從來筆戰或回應人是要睇對手,不是看道理。我也學到幾分,時有老屁股在網上線下罵我,我多數不理,因為我都要珍惜自己羽毛,而我們知道,陶傑才子的後台一點都不弱。好像梁文道這類中港台吃得開的人,本來就有極高統戰價值,但現在用文人做統戰,不合國家方針。甘於在紅線內做自由派,也不違反他信仰的意識形態。
我對中大的嚮往部份源於他,他在中大校刊一篇訪問〈令人髮指的青春〉描述了他在中大讀書的瘋狂歲月。他的搗蛋有綠林氣慨,也有西部牛仔的瀟灑,跟院長、校長過不去也有挑戰體制的有型,同時他尊重知識,亦不失文士儒風。這樣的複雜混合物令我對讀中大有無限FF。他老了,離開《蘋果》乃至放棄香港,很多網友拍掌,但我仍帶幾分尊重,以前的他真的寫得不錯,能夠急流勇退的人始終不多。魯迅晚年質素下滑,李敖晚年只覺其酸,張五常重複地自我吹奏,李天命因為一條22歲的小子Billy Fung晚節不保。文人晚年多糊塗,能夠在高峰未大跌時給自己一個轉身,亦是難能可貴。
https://hk.nextmgz.com/article/2_716863_0…
晚輩寄爐 在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何跟陌生親戚晚輩破冰聊天?】逢年過節,親友團聚,免不了寒暄閒聊。就是這「寒暄閒聊」讓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
「拜託,又不是很熟,他憑甚麼問東問西啊?」許多人心中這樣OS。
於是乎,近期有文章「教人們如何反制長輩的問題攻擊」、「過年過節如何跟親友相處」。
隨著年紀漸長,跟後輩聊天時,我也容易越聊越乾。
除了防禦長輩的「關心攻擊」,換做當我面對晚輩,是不是也是這種聊法呢?
整理一些「如何跟陌生親戚(晚輩)聊天」的破冰聊法:
【1.聊天氣】天氣是最中立、最不容易出錯的聊天話題。可修正的細節包括:
「今天超冷的,你怎麼穿這麼少?」(X)
人家穿水水,露大腿,直接讚美就好,不要嫌。
「今天超冷的,我穿三層衣服還外加暖暖包,你要不要來一個暖暖包?」(O)
講自己對天氣的感受。
「昨天超冷的,我們家開兩台暖爐都不夠。不知道今年冬天要冷到幾時。」(O)
帶起話題,看對方怎麼回應。
「上次帝王寒流,我們家附近都下雪了。你們那時有沒有去看雪?」(O)
今年度超好用的話題,對方有興趣就聊不完。
【2.至少先掌握部分對方資訊,再開始詢問內容】不然就換個方法問。
「你現在念哪裡?幾年級?」(X)
這只透露你對對方平時毫不關心,還要對方自我介紹。誰理你啊!
「你現在念大學了吧?是三年級寒假吧?班上同學會不會現在就提早準備研究所?」
表達你對對方「目前所知」,也了解「業界」部分現況。
表達出來的態度:「update資訊」,而不是「身家調查」。
就算記錯,有誤差,也比「毫無準備」來得好。例如:
「你現在在速食店打工吧?上次寒流下雪(還是聊天氣)你們外送很辛苦齁~」
(已多年未見,只記得舊資訊。但至少代表「你記得那時候的對方」)
「拜託,舅舅,都幾年前的事情了。我現在當店長,不用外送啦!」
(對方願意吐槽,總比冷淡回應好多。)
【3.聊工作】多傾聽多同理、少批評少給建議。
聊工作主要是「關心對方辛勞、甘苦」,傾聽對方對未來發展的準備與企圖。
避免只詢問「資訊」(如薪資)而忽略對方感受。
若對方開始抱怨工作,反而是打開話匣子的機會。
「過年休息幾天?」
「見紅就休。」
「你們公司福利不錯喔!平常累不累?」
(關心平常工作狀況。)
「過年休幾天?」
「我們跟平常一樣,做二休二。」
「那你如果要出國或連休怎麼辦?排假好排嗎?哪家公司啊?其他同類型公司也這樣嗎?」
(關心公司制度是否符合對方期待。)
【4.聊感情】主要理解對方在茫茫人海中是否孤單,是否有情感寄託。
「有沒有交男友啊?」、「甚麼時候要結婚?」(X)
「平常都跟朋友們去哪裡聚聚?同事之間會不會假日另外約?(算聊工作氣氛)」(O)
「會不會帶小孩帶到沒自己時間?」、「會不會忙到忘記關心自己?」(O)
「過年有沒有跟朋友出去玩?」
「沒有,我習慣假日一個人待在家裡。」
「在家上網?組隊玩game?不然的話不是挺無聊?」
「有上網玩game,組隊比較多。」
「是固定的隊伍嗎?」
「是啊,固定時間都會出團。」
「聽來你們這團網友還挺有向心力的。你們會另外聚嗎?」如此關心對方。
上網、養貓狗、投注嗜好、參與活動、跑馬拉松、騎腳踏車等活動,很重要的點在於「與人的互動」及「心靈交流」。
這些是每個人都有的核心議題,潛藏在「感情生活」與「日常生活」的表像下。
若人們的內心不孤單,怎麼會一天到晚拼命滑手機呢?這是潛藏在「無聊」、「打發時間」之下的「內在需求」。
【5.提供資源】身為長輩,要不吝於分享自己社會資源,替後輩連結,必要時給予協助。
「我在醫院上班,如果有身體不舒服或需要協助,可以直接找我。」
「我是律師,朋友有法律問題,找不到人可以先LINE我。」
「我當保全,公司人手正缺,有朋友要找工作的,可以來我這邊問問有沒有好缺。」
「我當房仲,認識的人多,要打聽消息的,找我!」
「我在飲料店上班,上下游廠商也認識。學校活動有餐飲需求的話,我幫你介紹。」
把自己當做「對方可利用的資源」,也替自己打開一扇窗,對自己的工作更有自信與使命感。
過去,老人家因為社會資源不足,能提供的資源就是餐桌上的飯菜、壓歲錢或聚會招待。
白話就是:「多吃一點,這個很好吃!」、「下次你來我這,我請你吃飯!」
年輕後輩聽不懂,心想:「我已經吃撐了,不要再叫我吃了!」、「我才不要大老遠跑去給你請,還要聽你說一頓~」
原本的好意被曲解,雙輸。說清楚講明白,雙贏。
--
重點整理:
【1.聊中立的天氣、旅遊打開話匣子】
【2.update近況,勿要求自我介紹】
【3.聊工作是理解對方的辛勞與展望】
【4.聊感情是為了理解對方的孤單與情感寄託】
【5.分享社會資源給後輩】
掌握以上重點,聊天破冰很好用。
而那些「每年問問題,老踩地雷的長輩」,分享文章給他們看,讓他們也有學習的機會!
By阿柏醫師
晚輩寄爐 在 林老師開講第26集晚輩往生.長輩在可以合爐嗎?合爐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每個人的見解不同.如果讓 晚輩 入祖先牌位.由長輩來祭拜感覺是否不合理??人往生不滿一年-靈魂叫做生靈.長輩是不可以祭拜的生靈階段完成後. ... <看更多>
晚輩寄爐 在 唯心電視- 【用易利人天】何謂寄爐?如何依法供奉? 訪談 的推薦與評價
就是我們晚輩比長輩早往生,等到週年的時候,師父開示說,用一張紅紙,把他的名字寫上去,用紅包袋給它放起來,然後放在祖先牌位的外面,不能放在公媽爐 ... ... <看更多>
晚輩寄爐 在 Re: [問題] 對年合爐的問題。 - 看板funera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wenshin (wenshin)》之銘言:
: 大家好,想請教大家一個做對年的問題,家父於去年11月過世,原本應該是今年11月做對
: 年合爐,但是奶奶,也就是爸爸的母親也於今年七月過世了,奶奶的牌位放在大伯那邊祭
: 拜,禮儀社的人員說我爸爸要等奶奶對年的時候再一起做,但是有長輩說爸爸要先做對年
: 合爐,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的,麻煩大家了。感謝
依照實務做法,先過世的要先做對年,怎麼會是等奶奶要做對年再一起做呢?
你們有請擇日師裁定正確的日子是何時嗎?
如果沒有,問一下家族長輩是否有認識的擇日師,請擇日師來裁定正確的對年日期,
因為你的長輩的說法才是對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3.244.1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uneral/M.1411049292.A.A35.html
你千萬要記住一件事,跟禮儀社講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就告訴他這是你們家族長輩的
意思,只要請禮儀社幫你們找釋教法師(師公)或出家師父在你們指定要對年的那天來
誦經與作對年合爐就好,其他不要多說,以免讓禮儀社沒台階下,算是給他留面子。
剩下的,就是趕快請長輩找認識的擇日師來裁定你奶奶對年的正確日期,
並通知家族成員,這樣就好。
※ 編輯: fogflower (36.233.244.129), 09/18/2014 22:20:36
關於這點,我想我要說明一下。
abm大的說法,那個是晚輩已過世但父母雙全的情形,如果是這樣,就要用「寄爐」的方式
來處理。
所謂「寄爐」,就是在晚輩作對年合爐當日將他的名諱寫在一張紅紙上放到祖先牌位中,
等到家中長輩都過世了也要合爐了,再一起將他的名諱寫到祖先牌位中,
如此即可避免長輩拜晚輩的尷尬,因為晚輩在「寄爐」狀態中是不列入歷代祖先之列的。
但你的狀況是,你爸爸先過世,然後你奶奶是在你父親之後去世,
那麼「你的爺爺他是否還健在」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因為你從頭到尾都沒提到你爺爺的部分。
如果你爺爺早就去世了,那就照我上面說流程的去做,反過來就是用「寄爐」的方式
處理。
另外還有一點,祖先牌位中記載歷代祖先的生歿年月日「不是照輩分,是照往生先後」,
這個觀念你一定要很清楚,因為人要甚麼時候死根本無法掌握,既然無法掌握,
強求照輩分又有何用?
我也為比長輩早逝的晚輩合過爐,有的只能用寄爐,有的是直接寫進祖先牌位,
這種事要臨機應變,有古例可循就照古例,反過來就要依往生者家族實態去臨機應變,
每個家族的「古例」都不同,不能一以貫之啊...
※ 編輯: fogflower (125.224.70.118), 09/19/2014 19:17:5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