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訪普契尼的歌劇《托斯卡》(Tosca)第一幕實景-
羅馬聖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
Visiting the place where the first act scene toke place of the opera Tosca by G.Puccini : Church of Sant' Andrea della Valle in Rom
普契尼的3幕歌劇《托斯卡》,劇本由伊利卡(Luigi Illica)和契亞克薩(Giuseppe Giacosa)改編自法國劇作家薩爾杜(Victorien Sardou)的同名戲劇。於1900年1月14日在羅馬科斯坦茲劇院作首次演出。
外文參考資料:跟隨著托斯卡的足跡 / On the trail of Tosca in Rome
http://www.roh.org.uk/news/roman-holiday-on-the-trail-of-tosca
(中文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1890年,當普契尼觀看了法國劇作家薩爾杜為有名的女演員薩拉·貝爾納德所作的悲劇《托斯卡》後深受感動,並立即產生了為之譜曲的願望。當時普契尼手上仍在進行著另一部歌劇《波希米亞人》的音樂創作,因此《托斯卡》被暫時擱置。1895年,在差不多結束了《波希米亞人》的全部作曲後,普契尼才委託別人來創作《托斯卡》的歌劇腳本。
《托斯卡》在創作上明顯受到了馬斯卡尼及萊翁卡瓦洛歌劇中現實主義的影響,但同時它也是一部具有普契尼特色的歌劇。這部歌劇中的音樂十分優美流暢,作曲家技巧的以柔和的旋律來緩和歌劇中深沉的悲劇主題,使音樂與戲劇完美的統一起來,其中尤以第二幕中的詠嘆調「為了藝術,為了愛情!」及第三幕中的詠嘆調「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最為著名。
劇情大綱 : 1800年,羅馬
第一幕 聖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Church of Sant' Andrea della Valle)
越獄逃脫的政治犯安吉羅提(Cesare Angelotti,男低音)衝進聖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Church of Sant' Andrea della Valle)內的阿塔凡蒂侯爵家的禮拜堂,他剛剛躲好,一個老教堂執事蹣跚的走進來,祈禱的鐘聲響起。不久,在教堂內畫壁畫的畫家卡瓦拉多希(Mario Cavaradossi,男高音)進來,他掀開畫布,繼續畫以安吉羅提的姐姐、侯爵夫人瑪格達萊娜為形象的瑪利亞(Mary Magdalene)。卡瓦拉多希從懷中拿出自己的情人女歌手托斯卡(Floria Tosca,女高音)的小肖像來跟畫像比較,一個是黑色的眼珠,一個則金髮碧眼,卻同樣的美麗(Recondita Armonia,奇妙的調和,此旋律後來變成了侯爵夫人瑪格達萊娜的動機)。一旁的教堂執事抱怨著離開。安吉羅提從禮拜堂中露出了臉,他很高興能夠和以前的同志卡瓦拉多希再次見面,卡瓦拉多希激動的拿食物給他,當聽到托斯卡的聲音,安吉羅提趕緊又藏起來。托斯卡是一個忌妒心很強的女人,她總是疑心卡瓦拉多希背著她跟別的女人來往,看到畫中藍色眼睛的侯爵夫人她更有了懷疑的理由(Mario!Mario!Mario!),卡瓦拉多希微笑著向她解釋讓她平靜下來(Qual`occhio al Mondo),並說定晚上音樂會後在他郊外的小屋再見。托斯卡走後卡瓦拉多希招呼安吉羅提出來,告訴他自己小屋的去路,並說如遇危險可以躲在花園的古井中。外面響起了通知有人越獄的炮聲,兩個人立刻離開教堂。同時,教堂執事帶著唱詩班的孩子們進來,他們喧鬧著,因為有人說羅馬軍隊已把拿破崙(Napoleon)趕出了義大利。當前來搜尋安吉羅提的秘密警察局長斯卡皮亞男爵(Baron Scarpia,男中音)出現時,大家都安靜下來,他在侯爵家的禮拜堂里發現了侯爵夫人的扇子以及吃完食物的空盒子(此時奇妙的和諧之旋律再度出現),而牆壁上的瑪利亞畫像則告訴了他畫這幅像的人就是卡瓦拉多希。托斯卡由於不放心又回來找卡瓦拉多希,但卻遇到曾經垂涎於她的斯卡皮亞,她的臉上露出厭惡的表情,但心懷詭計的警察局長熱情迎上前向她問好。斯卡皮亞把自己剛剛找到的侯爵夫人的扇子拿給托斯卡看,並極力的添油加醋,認為卡瓦拉多希背叛自己的托斯卡流著眼淚發誓要報復。托斯卡離開,教堂里漸漸人多起來,人們來做禱告。斯卡皮亞派人跟蹤托斯卡,看著落入他圈套的女人,斯卡皮亞笑起來,那聲音令人毛骨悚然(Va,Tosca!)。
第二幕 法爾內塞宮(Palazzo Farnese)
在法爾內塞宮樓上的秘密警察局長的房間裡,斯卡皮亞一邊吃飯一邊幻想著能夠按照自己意願征服托斯卡時的那種病態的快感(Ha pi Forte Sapore)。這時跟蹤托斯卡的人回來,他報告說沒有發現安吉羅提,但抓來了卡瓦拉多希。樓下正在舉行皇家慶祝活動,傳來了托斯卡的歌聲,音樂會結束後,托斯卡上來,斯卡皮亞吩咐將卡瓦拉多希帶到隔壁的房間。聽到驕傲的卡瓦拉多希受到酷刑所發出的呻吟聲,托斯卡再也受不了了,她說出了安吉羅提的藏身之處。卡瓦拉多希被帶出來,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後他嚴厲的指責托斯卡。這時一個官員衝進來說拿破崙打贏了戰爭(Battle of Marengo),卡瓦拉多希情不自禁的歡呼勝利(Vittoria!)。斯卡皮亞命令將他押入大牢。看看托斯卡,斯卡皮亞邪惡的微笑著走向她,表示她可以用自己來換得卡瓦拉多希的生命,托斯卡推開他。可憐的女人在心中向上帝訴求,為何她的命運如此悲慘(Vissi d`arte,為了藝術為了愛)。一個秘密警察進來報告說在圍捕過程中安吉羅提自殺了。托斯卡低著頭臉色蒼白,她對斯卡皮亞表示願意屈服,斯卡皮亞答應只是形式上的處決卡瓦拉多希,暗地裡再將他放走,托斯卡要求他再寫一張通行證給他們。當斯卡皮亞簽字的時候,托斯卡拿起桌上的一把餐刀刺進斯卡皮亞的身體,並從他漸漸堅硬的手指中拿出通行證,在他的頭邊點了一根蠟燭,放一個小十字架在他的胸口,托斯卡逃離房間。
第三幕 聖天使之堡(Castel Sant’Angelo)
處決日的清晨,教堂的鐘聲響起,卡瓦拉多希絕望的思念著托斯卡(E lucevan le stelle,今夜星光燦爛),便以他身上唯一值錢的戒指來賄賂了一個獄卒要他送張告別的紙條給托斯卡,不久托斯卡跑進來,她告訴卡瓦拉多希自己殺死斯卡皮亞的經過,兩個人描畫這美好的未來。執行槍決的士兵來把卡瓦拉多希帶走,托斯卡要他假裝自己中彈了倒地,然後一起逃走。以為士兵們所開的是空炮彈,托斯卡在執行官離開後跑到卡瓦拉多希的身邊催他快起來,卻發現情人一動不動,胸口不斷流出鮮紅的血,這時她才明白自己受了騙,抱著愛人的屍體悲痛欲絕。發現斯卡皮亞被謀殺的衛兵趕來逮捕托斯卡,托斯卡對卡瓦拉多希告別後跳下行刑台自殺,普契尼在此以(今夜星光燦爛)來當終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蒙古帝國三部曲:《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女兒們》《征服者與眾神》」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本書特色: 在全球化的世界,你不能不讀史上第一個跨洲帝國──蒙古帝國的故事 成吉思汗開創第一個橫跨太平洋至地中海的全球性帝國,他的後世繼承其理念,透過貿易自由、減免稅賦、宗教...
普契尼特色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親訪普契尼的歌劇《托斯卡》(Tosca)第三幕實景-
羅馬聖天使之堡(Castel Sant’Angelo)
Visiting the place where the third act scene toke place of the opera Tosca by G.Puccini : Castel Sant’Angelo in Rom
普契尼的3幕歌劇《托斯卡》,劇本由伊利卡(Luigi Illica)和契亞克薩(Giuseppe Giacosa)改編自法國劇作家薩爾杜(Victorien Sardou)的同名戲劇。於1900年1月14日在羅馬科斯坦茲劇院作首次演出。
外文參考資料:跟隨著托斯卡的足跡 / On the trail of Tosca in Rome
http://www.roh.org.uk/news/roman-holiday-on-the-trail-of-tosca
(中文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1890年,當普契尼觀看了法國劇作家薩爾杜為有名的女演員薩拉·貝爾納德所作的悲劇《托斯卡》後深受感動,並立即產生了為之譜曲的願望。當時普契尼手上仍在進行著另一部歌劇《波希米亞人》的音樂創作,因此《托斯卡》被暫時擱置。1895年,在差不多結束了《波希米亞人》的全部作曲後,普契尼才委託別人來創作《托斯卡》的歌劇腳本。
《托斯卡》在創作上明顯受到了馬斯卡尼及萊翁卡瓦洛歌劇中現實主義的影響,但同時它也是一部具有普契尼特色的歌劇。這部歌劇中的音樂十分優美流暢,作曲家技巧的以柔和的旋律來緩和歌劇中深沉的悲劇主題,使音樂與戲劇完美的統一起來,其中尤以第二幕中的詠嘆調「為了藝術,為了愛情!」及第三幕中的詠嘆調「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最為著名。
劇情大綱 : 1800年,羅馬
第一幕 聖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Church of Sant' Andrea della Valle)
越獄逃脫的政治犯安吉羅提(Cesare Angelotti,男低音)衝進聖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Church of Sant' Andrea della Valle)內的阿塔凡蒂侯爵家的禮拜堂,他剛剛躲好,一個老教堂執事蹣跚的走進來,祈禱的鐘聲響起。不久,在教堂內畫壁畫的畫家卡瓦拉多希(Mario Cavaradossi,男高音)進來,他掀開畫布,繼續畫以安吉羅提的姐姐、侯爵夫人瑪格達萊娜為形象的瑪利亞(Mary Magdalene)。卡瓦拉多希從懷中拿出自己的情人女歌手托斯卡(Floria Tosca,女高音)的小肖像來跟畫像比較,一個是黑色的眼珠,一個則金髮碧眼,卻同樣的美麗(Recondita Armonia,奇妙的調和,此旋律後來變成了侯爵夫人瑪格達萊娜的動機)。一旁的教堂執事抱怨著離開。安吉羅提從禮拜堂中露出了臉,他很高興能夠和以前的同志卡瓦拉多希再次見面,卡瓦拉多希激動的拿食物給他,當聽到托斯卡的聲音,安吉羅提趕緊又藏起來。托斯卡是一個忌妒心很強的女人,她總是疑心卡瓦拉多希背著她跟別的女人來往,看到畫中藍色眼睛的侯爵夫人她更有了懷疑的理由(Mario!Mario!Mario!),卡瓦拉多希微笑著向她解釋讓她平靜下來(Qual`occhio al Mondo),並說定晚上音樂會後在他郊外的小屋再見。托斯卡走後卡瓦拉多希招呼安吉羅提出來,告訴他自己小屋的去路,並說如遇危險可以躲在花園的古井中。外面響起了通知有人越獄的炮聲,兩個人立刻離開教堂。同時,教堂執事帶著唱詩班的孩子們進來,他們喧鬧著,因為有人說羅馬軍隊已把拿破崙(Napoleon)趕出了義大利。當前來搜尋安吉羅提的秘密警察局長斯卡皮亞男爵(Baron Scarpia,男中音)出現時,大家都安靜下來,他在侯爵家的禮拜堂里發現了侯爵夫人的扇子以及吃完食物的空盒子(此時奇妙的和諧之旋律再度出現),而牆壁上的瑪利亞畫像則告訴了他畫這幅像的人就是卡瓦拉多希。托斯卡由於不放心又回來找卡瓦拉多希,但卻遇到曾經垂涎於她的斯卡皮亞,她的臉上露出厭惡的表情,但心懷詭計的警察局長熱情迎上前向她問好。斯卡皮亞把自己剛剛找到的侯爵夫人的扇子拿給托斯卡看,並極力的添油加醋,認為卡瓦拉多希背叛自己的托斯卡流著眼淚發誓要報復。托斯卡離開,教堂里漸漸人多起來,人們來做禱告。斯卡皮亞派人跟蹤托斯卡,看著落入他圈套的女人,斯卡皮亞笑起來,那聲音令人毛骨悚然(Va,Tosca!)。
第二幕 法爾內塞宮(Palazzo Farnese)
在法爾內塞宮樓上的秘密警察局長的房間裡,斯卡皮亞一邊吃飯一邊幻想著能夠按照自己意願征服托斯卡時的那種病態的快感(Ha pi Forte Sapore)。這時跟蹤托斯卡的人回來,他報告說沒有發現安吉羅提,但抓來了卡瓦拉多希。樓下正在舉行皇家慶祝活動,傳來了托斯卡的歌聲,音樂會結束後,托斯卡上來,斯卡皮亞吩咐將卡瓦拉多希帶到隔壁的房間。聽到驕傲的卡瓦拉多希受到酷刑所發出的呻吟聲,托斯卡再也受不了了,她說出了安吉羅提的藏身之處。卡瓦拉多希被帶出來,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後他嚴厲的指責托斯卡。這時一個官員衝進來說拿破崙打贏了戰爭(Battle of Marengo),卡瓦拉多希情不自禁的歡呼勝利(Vittoria!)。斯卡皮亞命令將他押入大牢。看看托斯卡,斯卡皮亞邪惡的微笑著走向她,表示她可以用自己來換得卡瓦拉多希的生命,托斯卡推開他。可憐的女人在心中向上帝訴求,為何她的命運如此悲慘(Vissi d`arte,為了藝術為了愛)。一個秘密警察進來報告說在圍捕過程中安吉羅提自殺了。托斯卡低著頭臉色蒼白,她對斯卡皮亞表示願意屈服,斯卡皮亞答應只是形式上的處決卡瓦拉多希,暗地裡再將他放走,托斯卡要求他再寫一張通行證給他們。當斯卡皮亞簽字的時候,托斯卡拿起桌上的一把餐刀刺進斯卡皮亞的身體,並從他漸漸堅硬的手指中拿出通行證,在他的頭邊點了一根蠟燭,放一個小十字架在他的胸口,托斯卡逃離房間。
第三幕 聖天使之堡(Castel Sant’Angelo)
處決日的清晨,教堂的鐘聲響起,卡瓦拉多希絕望的思念著托斯卡(E lucevan le stelle,今夜星光燦爛),便以他身上唯一值錢的戒指來賄賂了一個獄卒要他送張告別的紙條給托斯卡,不久托斯卡跑進來,她告訴卡瓦拉多希自己殺死斯卡皮亞的經過,兩個人描畫這美好的未來。執行槍決的士兵來把卡瓦拉多希帶走,托斯卡要他假裝自己中彈了倒地,然後一起逃走。以為士兵們所開的是空炮彈,托斯卡在執行官離開後跑到卡瓦拉多希的身邊催他快起來,卻發現情人一動不動,胸口不斷流出鮮紅的血,這時她才明白自己受了騙,抱著愛人的屍體悲痛欲絕。發現斯卡皮亞被謀殺的衛兵趕來逮捕托斯卡,托斯卡對卡瓦拉多希告別後跳下行刑台自殺,普契尼在此以(今夜星光燦爛)來當終曲。
普契尼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蒙古帝國三部曲:《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女兒們》《征服者與眾神》」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本書特色:
在全球化的世界,你不能不讀史上第一個跨洲帝國──蒙古帝國的故事
成吉思汗開創第一個橫跨太平洋至地中海的全球性帝國,他的後世繼承其理念,透過貿易自由、減免稅賦、宗教共存、法治政府,改寫全球秩序,影響了近代世界的形成。
《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
從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寫下「暴躁易怒……良田因他而盡成荒野」的《中國孤兒》為始,原先藉成吉思汗諷刺法國君主的戲劇,反倒成了世人對成吉思汗及蒙古帝國負面印象的開端,「一心要將帝國的宏偉都城,變成遼闊的荒漠」、「不知宗教、道德、禮貌為何物,以打家劫舍為業。」此後相關戲劇、文學未曾斷絕。十九世紀的科學家更將蒙古人塑造為智力遲緩、殘暴的人種。二十世紀初,蘇聯封鎖了成吉思汗的出生之地為「大禁忌」,流放並殺害成吉思汗的後裔,從此,蒙古歷史幾乎淹沒於一片荒野之中。
數十年後,蘇聯解體,蒙古重獲自由,不僅「大禁忌」重新開放,就連佚失數百年的《蒙古祕史》也終於破譯。人類學家魏澤福,為了一探部落民族的在世界商業史上的地位,走訪絲路、沿著馬可‧波羅的航道航行,並深入蒙古「大禁忌」,探查成吉思汗的出生與死亡之地。他對照《蒙古祕史》與志費尼等西方編年史家的記述,以驚人的說故事本領,將成吉思汗與其後代的事蹟,轉化為一個個彪炳戰功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締造並經營這個世界上最遼闊的古國。
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談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崛起與稱霸過程,他從出生到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國的這段期間,形塑其一生與性格的外在因素。第二部則描述蒙古人征伐波斯、歐洲等地,將故事切入世界史的舞台。第三部檢視和平年代與蒙古帝國的經營之道,尤其著重成吉思汗如何打造世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降低負稅、創立史上第一個國際郵遞系統、容納多元宗教、奠定法律等現代化的治理方式,證明近代世界的基礎架構,幾乎由蒙古帝國之手完成。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十三世紀時,不知名者刪除了《蒙古祕史》裡成吉思汗論功行賞女兒的片段,僅留下「女子每行,賞賜咱」(給本族的女子們恩賞吧)語意前後模糊的文字,就連成吉思汗共有幾位女兒、她們各自的名字,都未被史冊詳加記載。儘管編年史家拉希德丁寫道,「關於這些女兒,傳說頗多。」然而現今傳說幾乎已全數佚失。在掌權女性的權力移轉間、以及男性後嗣的爭名奪利中,成吉思汗女兒們的事蹟,逐步被蒙古編年史家與學者刪去。
繼暢銷書《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後,獲獎無數的人類學家魏澤福,為了找尋被歷史掩蓋的皇室女性真相,他挖掘中國朝廷的外交報告、寫給梵蒂岡的信件、穆斯林史、亞美尼亞王室編年史、馬可‧波羅等商人的回憶錄,以及道教與儒家寺廟的碑文,拼湊出蒙古皇后們的故事。她們或見於喬叟的詩和普契尼的《杜蘭朵公主》,或見於波斯手抄稿繪圖和藏族喇嘛廟的唐卡,在被世人遺忘許久之後,魏澤福以其文史考證及生花妙筆,證實了世界卻未曾忘卻她們。
全書共分為三部,第一部主要描述成吉思汗建國後,如何利用自己的婚姻,女兒與部屬、異族的聯姻,藉此擴張並穩固蒙古帝國。第二部則由窩闊台繼位寫起,將視野推及兩百年來蒙古帝國的興衰,以及諸位掌權的皇后們如何為己位子籌謀權力。第三部則著重於復興蒙古帝國的皇后「賢者」滿都海。在她的努力下,蒙古帝國維持了三十多年與明朝共存榮的局面,直到她死後的十七世紀,才被滿清所滅。
魏澤福這本為蒙古皇族女性翻案的非虛構大作,書寫範圍超越《蒙古祕史》,補足了正史中缺乏的女性歷史。正如其所言,本書是為了重新拼湊《祕史》裡遭刪除的那幾頁、為了讓受人冷落的章節重見天日、為了看到過去七百年來人類無緣一見的片段,付出綿薄心力,「這些蒙古王后仍在某處,八百年來只等我們再看她們一眼。」
《征服者與眾神:成吉思汗如何為蒙古帝國開創盛世》
十三世紀,成吉思汗攻克每個已知的世界角落、開創橫跨太平洋到地中海的空前帝國,他勇於在馬背上打下大片江山,但下馬治理天下卻成為他的棘手難題:究竟如何讓龐大帝國內形形色色的子民,生活在同一個團結社會中?
藉由打造自由貿易國度,成吉思汗開創了全球性帝國前所未有的榮景;然而,各宗教信奉者的衝突一觸即發,危及帝國的分裂。「只要任由人為了信仰殺人或被殺,沒有哪個帝國能長治久安」,為了延續盛世,他打破過往以教立國的藩籬,將世俗法律凌駕於宗教律法之上,解決帝國裡日益緊迫的政教對立。
人類學者魏澤福在爬梳成吉思汗歷史時,意外發現史學大家吉朋認為成吉思汗與美國的宗教自由精神深有淵源,引起了他的好奇:為什麼十八世紀起草「獨立宣言」的建國先賢傑佛遜等人,會深受成吉思汗十三世紀宗教寬容觀的影響?看似不相關的兩者,如何產生連結?為了撥開歷史的迷霧,他花了超過十二年的時間深入研究《蒙古祕史》文本、啟蒙學者的論著和彼時流行於北美殖民地的成吉思汗傳記,在解開謎題的過程中遂發現——成吉思汗給予現代世界的「宗教自由」,於焉現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