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官涌戲院在2011年關閉後,油麻地只剩下百老匯電影中心唯一一間戲院,亦是現時全港唯一的單幢式戲院。
120年前當九龍出現第一家戲院,即位於油麻地和佐敦交界的普慶,當時油麻地已發展成九龍人口最多的社區,不但多次填海增闢土地,避風塘及上海街一帶在五十年代更是九龍最繁盛的地段。
在普慶戲院建成後,單是油麻地區內戲院已多達十家,當中大部分在戰後仍然營業。爾後戲院雖然此起彼落,但油尖旺仍然是本地戲院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光景一路走到九十年代。
在數十年間戲院生生滅滅的過程中,油麻地也從繁華走向衰落,變成一個夾在尖沙咀與旺角鬧市間老去的舊區。身在屋苑駿發花園之內,又跟古舊社區地標包括果欄和廟街等毗鄰而處,走藝術電影院路線的百老匯電影中心顯得別具一格。
回顧最初,它在油麻地的出現,原來跟本地早期市區重建有密切關係。在七十年代開始,政府委託香港房屋協會推行「市區改善計劃」(Urban Improvement Scheme),油麻地六街便是最早期的項目之一,範圍包括由東莞街、利達街、祥瑞街、眾坊街、廣東道和澄平街等六條街道構成的112幢戰後早期唐樓群,將之重建為駿發花園。
在重建過程中,曾預留電影院作為社區設施一部分——在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城市規劃中,會因應社區人口比例劃定區內電影院座位的數目,為當時各區電影院的蓬勃提供了有利條件。八、九十年代後,電影院不再被視為必備的文康設施,相關做法也漸被淘汰,再加上盜版等其他因素影響,本港電影院數目在九十年代大幅下降。百老匯電影中心卻在這個時期在油麻地揭幕,對業界固是奇峰突出,對於九十年中後期的社區規劃而言,也是難得再有的例子。
夏季號《就係香港》「區區有戲院」專題,深入剖析油麻地戲院生態的轉變,以及百老匯電影中心在過去式25年如何推動本地的電影文化,同時為油麻地社區帶來另一種活力。
《就係香港》試閱及訂購詳情:https://bit.ly/3C4gJZj
#2021就係香港夏季號 #戲院 #社區 #油麻地 #百老滙電影中心 #broadwaycinemathequ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油麻地戲院建於1930年,位於窩打老道及新填地街交界,現為香港碩果僅存的戰前戲院,列為二級歷史建築。戰前的油麻地已比其他地方繁榮,戲院林立,油麻地戲院為香港「五大戲院」之一,初時分日場兩點半,夜場七點半和九點半,票價為超等四毫、頭等三毫、二等二毫及前座一毫。最初只播放默片,到1935年香港全面進入有...
普慶戲院 在 大紀元時報(香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普慶戲院從事選片和負責西方影片推廣工作的影評人兼作家李默女士,見證了香港電影業從輝煌到衰落的整個過程。談到香港電影的現狀和未來,她說,要放慢節奏,不要抗拒思考。
========================
免Fact Check最良心嘅「紀元商圈」: http://bit.ly/epochbusiness�
「紀元商圈」加盟熱線: 2770 5566
普慶戲院 在 廚娘c的飲食日記 - foodie_c_diar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應該是因為表裡如一的人情味,才能令員工綻放如此笑容。
前身為普慶戲院的佐敦逸東酒店,形象年輕有活力,酒店內各家餐廳獲得不少好評✨ 這次小莎跟家人嘗試了普慶餐廳 @theastor 的午市自助餐,餐廳靈感來自港式茶餐廳和亞洲常見的熟食市場,七個分佈於餐廳不同位置的美食專區囊括各國菜式:海鮮、燉肉、壽司、燒味⋯⋯全部都令人食指大動😋
頭盤有cheese、parma ham、pastry和沙律,吃開了胃就可以進攻其他區域大快朵頤了!
最驚喜莫過於午市自助餐也有即開生蠔供應,生蠔的size不算大,配以檸檬汁和cocktail sauce,味道帶海水和微微甜味🦪 我留意到店員不會將太小的生蠔給客人,這舉動非常貼心哦~其他海鮮(翡翠螺、青口、蝦、蟹、小龍蝦)都很新鮮👍🏻
西式熟食有澳洲肉眼、豬腩肉、羊架、薯蓉、意粉等;亞洲熟食有日式串燒、烤海鮮、韓式豬腩肉、泰式咖喱牛等。最令我驚艷的就是日式天婦羅的食材選擇,竟然有我最愛的羽衣甘藍和秋葵‼️ 店員姨姨看我如此興奮,指出還有苦瓜和金菇等比較少見的食材哦~蘸蘸加了蘿蔔蓉、黑椒和綠茶鹽的天婦羅汁,天婦羅酥脆的口感超讚的😍
聽說女生都有個甜品胃,真相是女生吃得再飽,還是會冒著撐破肚皮的風險吃一口甜品😂 大推Lemon Meringue Tart,一件小小的tart由檸檬慕斯和檸檬蛋白霜組成,味道清新,口感輕盈,超想研究它的食譜(然後就可以自私食了)!另外威士忌酒心朱古力、Pineapple Crumble和朱古力tart也是我的心水推介🍍
總的來說,食物質素中上、環境舒適、服務周到,是一家值得推薦的餐廳~
➡️#小莎的佐敦覓食攻略😋
普慶餐廳
佐敦彌敦道380號香港逸東酒店B1樓層
#普慶餐廳 #逸東酒店 #佐敦美食 #香港美食 #自助餐 #theastor #eatonhk #hkfoodie #allyoucaneat
普慶戲院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油麻地戲院建於1930年,位於窩打老道及新填地街交界,現為香港碩果僅存的戰前戲院,列為二級歷史建築。戰前的油麻地已比其他地方繁榮,戲院林立,油麻地戲院為香港「五大戲院」之一,初時分日場兩點半,夜場七點半和九點半,票價為超等四毫、頭等三毫、二等二毫及前座一毫。最初只播放默片,到1935年香港全面進入有聲電影才跟着轉放。到六十年代,油麻地戲院更為眾多放映邵氏製作的戲院之一。當時電影還算是一種新興娛樂,而油麻地戲院有九百多個座位之多,故成為附近一帶草根階層的主要娛樂場所,包括碼頭和果欄的苦力、避風塘的艇家和車夫等,人流極旺,當中也有很多「拉衫尾」進場的故事,總之戲院門口常會掛出「全院滿座」的橫牌。戰後, 新戲院如雨後春筍, 像「光明戲院」、「普慶戲院」等等, 慢慢地油麻地戲院也就比下去了──沒有冷氣設備, 座位無樓上樓下之分。踏入八十年代後期, 地價上漲, 油麻地戲院這等大戲院更難求存, 部分相繼結業, 有些則轉型分拆成多間迷你戲院, 令放映影片更多元化和彈性。面對激烈競爭, 油麻地戲院曾一度大翻新, 甚至改而放映成人電影, 首創「一張票, 看到笑」的成人電影連環場, 但仍難逃命運,油麻地戲院最終於1998年7月31日正式結業。油麻地戲院結業後, 歸政府地政總署所有。1998年, 油麻地戲院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即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保存。於是空置了十四年後,2007年政府終於宣布將其活化, 並聯同一街之隔的油麻地抽水站( 紅磚屋) , 統稱為油麻地戲院, 成為傳統戲曲表演中心及後勤基地, 為粵劇新秀提供演出、排練、培訓場地, 以保存、推廣、推動粵劇發展。經近三年復修工程, 耗資一億八千多萬元, 油麻地戲院七月正式開幕。活化後的油麻地戲院, 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努力保留的百年古味。在劇院大堂內擺放了碳弧燈電影放映機,供人們拍照留念。原來的「大銀幕」則化身為表演舞臺, 並比原來的舞台伸展多十四米, 但無臺的拱廊和側牆都保留了下來, 前面有十六個下陷的伴奏台位, 既能欣賞現場伴奏又不影響視線。而在一街之隔的紅磚屋, 是由一級歷史建築的水務署抽水站建築物活化而成, 是擁有一百一十七年的九龍供水的里程碑。同樣地保留了舊日特色──紅牆、鑄鐵雨水管、鑄鐵收水門、拱形遊廊及花崗石構件等。改建後的紅磚屋有兩間排練室, 提供戲曲培訓之用, 亦作辦事處之用。
普慶戲院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油麻地戲院建於1930年,位於窩打老道及新填地街交界,現為香港碩果僅存的戰前戲院,列為二級歷史建築。戰前的油麻地已比其他地方繁榮,戲院林立,油麻地戲院為香港「五大戲院」之一,初時分日場兩點半,夜場七點半和九點半,票價為超等四毫、頭等三毫、二等二毫及前座一毫。最初只播放默片,到1935年香港全面進入有聲電影才跟着轉放。到六十年代,油麻地戲院更為眾多放映邵氏製作的戲院之一。當時電影還算是一種新興娛樂,而油麻地戲院有九百多個座位之多,故成為附近一帶草根階層的主要娛樂場所,包括碼頭和果欄的苦力、避風塘的艇家和車夫等,人流極旺,當中也有很多「拉衫尾」進場的故事,總之戲院門口常會掛出「全院滿座」的橫牌。戰後, 新戲院如雨後春筍, 像「光明戲院」、「普慶戲院」等等, 慢慢地油麻地戲院也就比下去了──沒有冷氣設備, 座位無樓上樓下之分。踏入八十年代後期, 地價上漲, 油麻地戲院這等大戲院更難求存, 部分相繼結業, 有些則轉型分拆成多間迷你戲院, 令放映影片更多元化和彈性。面對激烈競爭, 油麻地戲院曾一度大翻新, 甚至改而放映成人電影, 首創「一張票, 看到笑」的成人電影連環場, 但仍難逃命運,油麻地戲院最終於1998年7月31日正式結業。油麻地戲院結業後, 歸政府地政總署所有。1998年, 油麻地戲院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即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保存。於是空置了十四年後,2007年政府終於宣布將其活化, 並聯同一街之隔的油麻地抽水站( 紅磚屋) , 統稱為油麻地戲院, 成為傳統戲曲表演中心及後勤基地, 為粵劇新秀提供演出、排練、培訓場地, 以保存、推廣、推動粵劇發展。經近三年復修工程, 耗資一億八千多萬元, 油麻地戲院七月正式開幕。活化後的油麻地戲院, 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努力保留的百年古味。在劇院大堂內擺放了碳弧燈電影放映機,供人們拍照留念。原來的「大銀幕」則化身為表演舞臺, 並比原來的舞台伸展多十四米, 但無臺的拱廊和側牆都保留了下來, 前面有十六個下陷的伴奏台位, 既能欣賞現場伴奏又不影響視線。而在一街之隔的紅磚屋, 是由一級歷史建築的水務署抽水站建築物活化而成, 是擁有一百一十七年的九龍供水的里程碑。同樣地保留了舊日特色──紅牆、鑄鐵雨水管、鑄鐵收水門、拱形遊廊及花崗石構件等。改建後的紅磚屋有兩間排練室, 提供戲曲培訓之用, 亦作辦事處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