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河女工日記】
和時間賽跑的護理!
我們受到河親的請託,到她的重病友人家進行居家護理,洪太太是一位四十多歲胰臟癌末期患者,正值壯年的她罹癌一年多,做了2個療程的化療,但成效不佳。因為腫瘤壓迫膽道,導致膽道阻塞,已在膽道附近陸續放了4支支架,身體不適到醫院求助,發現膽道又受壓迫,醫師強烈建議她插管引流膽汁。
胰臟癌加上轉移至腹腔,洪太太常常痛到無法入睡,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原先疼痛沒有解決,再插管引流只是額外承受侵入性療法的痛苦,她很勇敢地接受生命已走到盡頭的事實,但醫生不斷表示不插管會更嚴重,反覆詢問洪太太與家屬確定不要插管嗎?
醫生的建議讓她很不安,擔心是否做錯決定,在急診熬了10幾個小時,洪太太最後決定聽從內心聲音,只求醫生協助減緩疼痛,堅持用緩和療護取代無效醫療,想要在家裡有尊嚴地離開。
我們初到案家時正值過年前夕,洪太太的兒子與外婆關係非常緊密,幾年前外婆於年節期間過世,尚未釋懷的兒子又要面臨洪太太病危,因此洪太太希望至少能撐完過年。
一邊傾聽洪太太的擔憂,一方面與他們討論後續照護方向,女工協助全家進一步了解不急救意願書(DNR)及預立醫療決定書(AD),家屬雖有共識不再做積極治療,但不捨之情仍在,全職家庭主婦的她用心陪伴兒子成長,一想到不能陪伴摯愛的家人,全家人都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女工除了引導母子把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洪太太也對河親(好友)說出感謝與愛,容許淚水宣洩,擁抱彼此一同承受著生離死別的重量。
癌症轉移至腹腔所延伸的疼痛,對病人而言像是一波又一波的苦難浪潮,常常是一處疼痛尚未解決,另一處的折磨又要開始。她服用了許多高劑量的嗎啡類止痛藥(藥水類、膠囊類),身上也貼了2片類鴉片類止痛貼片。多種高劑量的止痛藥卻無法止住腹腔腫瘤壓迫的疼痛感,常常半夜疼得死去活來,需要家屬一起用力壓住腹腔幾個小時,以撐過那巨大痛襲,全家都身心俱疲。
我們檢視所服藥物,發現普拿疼用來減緩腹腔腫瘤的疼痛,意外地效果不錯。但因醫囑為prn(需要時給予),無法準確掌握最佳服用時間。我們畫了表格,協助記錄吃止痛藥的時間及疼痛的頻率,有效地緩解了疼痛。另外洪太太很喜歡泡澡,但自從貼了止痛貼片,藥師吩咐泡澡會讓藥效作用太快,因此就再也不敢泡澡。衛教她可在止痛貼片更換的當晚,先泡澡後再更換貼片,洪太太得以享受泡澡的愉悅,讓疼痛緊繃的身體能獲得舒緩。
協助個案平安過完年後,無論如河團隊在居護所個案討論會上,發現如果按照健保收案標準,這個個案沒有管路又來不及進入安寧的收案流程,很可能會被健保局核刪。面對癌症,以病人與照顧者為中心,當治療不再是唯一重點,協助病人和家屬理解並接受「死亡」,才能做出適當的照護決策以維護臨終尊嚴,是我們想要實踐的護理核心價值。問題是這一切配套措施,台灣政策都還不完整,做為專業處境中的行動者,無論如河無法等到條件俱足再接案,因為許多病人都沒有時間了。
由於胰臟腫瘤不易查覺病徵,惡性程度高,發現時通常已是末期,加上疼痛指數相當高,因此被為稱為癌中之王。為了對抗這個大魔王,我們找了有中醫背景的居家醫師陳乾原到府評估與針灸、又帶著足部按摩師、長期在書店駐店服務,擁有心理專業背景的芳療師朱瑩琪與Fanna等人,組成客製化的跨專業團隊,以協助緩解病患的病苦不適。其中下肢水腫嚴重,非常難對付。忘不了那天,帶著芳療師到案家,家屬已經試過各種方法仍無法緩解病人痛苦,洪太太的母親含著淚水焦急在門口等著我們的畫面。
在二位芳療師的精心調配精油加上按摩,水腫情形有明顯消退,但病人身體器官已逐漸衰竭,推散消腫的水份又會慢慢聚集,這像是一場拉鋸賽,回想起來,這是最後一場生命搏鬥的預告。全程書店女工雅鈴握著洪太太的手,陪伴她度過整個療程。結束時她明顯氣色好很多,本來氣若游絲的她,竟然突然精氣神俱足地大聲叨唸了一下小孩,前後差異之大,把我們嚇了一跳。
芳療護理那天是星期三,離開時我們約好了下週三再去一次,沒多久收到病人來訊,希望我們能夠提早去。芳療師的時間喬不攏,女工一號跟三號都想著抽空幫病人做淋巴按摩,但星期四那天恰巧是女工到性好門診上工的日子,往往回到家都已經將近半夜。
忙碌的我們,從中心綜合醫院回淡水沒多久,查覺外面正在起風,氣溫突然驟降,掛念著洪太太不知道身體是否禁得住時,竟然淡水大停電,大半個淡水地區停了兩個小時之久,我們因停電早早強迫關機睡覺,連澡都沒辦法洗。
醒來後,收到家屬傳來病人昨晚過世的消息,昨晚的惦記與不安有了答案,原來昨晚的停電,正好是洪太太離苦得樂之時。參加告別式時,家屬說很感謝我們與團隊協助,讓他們面對病苦與死亡不再那麼無助與恐懼。
胰臟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逐年增加,是目前致死率相當高的癌症,如果出現上腹痛、背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黃疸、食慾不振,要特別當心,由於胰臟在胃的後方,會增加臨床上鑑別診斷的困難度,千萬要提高警覺。糖尿病與曾有胰臟炎病史都是高危險群,尤其是50歲後突發糖尿病要特別小心,希望大家平日注意健康,以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啊。
陪伴著洪太太經歷這個生死大關之後,女工阿勇最近常腹瀉且無故發燒,除了看醫生多休息,我們一起協助她把這個過程書寫下來,她最近身心狀況好多了。照護他人的同時,書寫也是一種對助人工作經驗的梳理與療癒。這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居家護理,我們還想做更多,但無常現形時,只能帶著遺憾在心裡,收起我們的悲傷,感謝洪太太讓我們陪著她走過人生的最後風景。
景安寧劑量 在 I am J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野餐的約定】
跟診植牙Case,順利進行的一個突然,躺在診療椅上病人北北拉起嗓門大吼。伴著濃濃鄉音。
「我都已經這麼老了,再進一次醫院我就出不來了,為什麼我還要在這邊搞這個牙齒。時間拉太久了,我都快死了!」
家屬急忙慌張安撫。
場景拉到去年冬末,東京郊外的一個安靜的診療室。午後,一位老先生步伐蹣跚地走進來。消化器外科住院病人,看起來比病歷上的年齡蒼老了許多。對於陪同護理師表示協助的動作,揮揮手客氣地說,不用了我自己來。
「我下面後面的牙齒好痛,都不能吃東西。可以做假牙嗎?」
老先生皺一皺眉,平淡明確的講出主訴和期望得到的治療。看一看口腔狀況,是一個相對容易的牙橋案例。其他科轉來的病人,為求謹慎還是會把所有院內病歷都瀏覽一遍。
「OO癌合併XX癌」
「末期,已告知」
「余命三個月」
「侵入性治療拒否,轉安寧病房」
「疼痛管理,嗎啡劑量檢討中」
這些關鍵字映入眼簾,重擊了我的思路。
針對牙科治療是沒有問題的,猶豫的部分在於這位病人被判定快要離開人世了。他知道治療需要一些時間嗎?他知道牙橋的費用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嗎?他知道即使做好了,他並沒有太多時間機會使用嗎?
可能就不過三個月。徹底使用新牙橋的期間限定。
懷著心中巨大的疑問,來到了上司的辦公室。他說,有一個日本養老院的問卷調查,詢問住在養老院的長者,他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是什麼?結果有超過九成的人回答:吃飯。
一步步邁向人生的終點,事情的輕重緩急都會改變。
謹慎的和老先生說了製作牙橋的過程和費用,婉轉的說有一種東西叫臨時性假牙。有時候你以為自己很中立,但是說出來的話還是會透露了你心底的秘密。
老先生坐在病床上面無表情,幾日無法好好進食似乎臉又消瘦了一些。他緩緩地轉過頭來,眼神溫柔而堅定的說:「我沒有多少日子了,剩下的人生,我只想要好好吃飯。」
我覺得面紅耳赤。自以為的周到顯得可笑。
「孫子邀我櫻花開的時候,一起在櫻花樹下啃飯糰呢!」老先生的眼睛閃著希望的光芒。小小的,卻無比閃爍。
每個人,來到我們的診療室,都有他自己的故事。身為醫療人員的我們,要怎麼樣解決他們的問題,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我給的是病人要的嗎?我的決策是對的嗎?有時候除了技術的提升,溝通和察知的能力更是重要。
冬天結束了,電視新聞熱烈的播放著櫻花預報最前線。窗外溫熱的觸感,吹起預告春天降臨人間的春一番。和同事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要去哪賞花兒,卻忍不住在意著老先生,是否正也雀躍的計畫著和兒孫一同櫻花野餐呢?
只是,我再也沒有等到老先生回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