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圍攻:「AI 視覺」公司已集體殺入智能駕駛圈
2021-05-22
雷鋒網
如今的智能汽車賽道,說挨肩迭背也不為過。
新勢力派引領變革,最為二級市場所看好;泛網際網路派占流量高地,擅技術遷移;傳統車企派根基夯實,品牌名聲享譽在外。
甚至財大氣粗的某地產派也曾放下豪言――力爭 3-5 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如華山比武般,大俠們個個嚴陣以待,各方勢力黃巾高擎,左右開弓。
你看看,前有行業鐵幕,中夾破釜沉舟之心,後是險峻江湖,哪還有初進牛犢的落腳之處?
即便如此,在月前燥熱尚未消退的上海車展後,鮮少被提及的AI視覺公司還是擠了進來。
看慣了巨頭們的聲勢浩蕩,轉身發現AI視覺企業們的入局講究一個循序漸進,起承轉合。
而他們的悄然進入,也給智能駕駛領域增添了幾段新故事。
海康威視:左手自研、右手投資
AI安防老大哥海康,深耕智能駕駛市場履行一貫的低調風格。
其對智能駕駛的綢繆始於2015年,當時海康內部計劃開展新業務,起初確定的業務有三:海康汽車電子、海康機器人、海康螢石。
2016年7月,耗資1.5億的海康汽車技術正式成立。
在此前後,海康還分別於2016年6月投資了威視汽車科技,2017年7月成立了海康汽車軟體。
2018年是海康智能駕駛的上升之年,市場渠道、技術研發上均有突破。
2018年2月,他們上線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泊車APA+,同年又成功打入2019款保時捷卡宴的配置中。
汽車產業以穩為重,鏈條長、利益盤根錯節,新入者切入並不容易,而海康卻出其不意一舉打入高端。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海康汽車已經通過了20家OEM的審核並成為其合格供應商,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一汽集團、北京汽車、上汽榮威、上汽名爵、本田汽車等。
其中,定點項目超過200個,已量產的項目超過100個,覆蓋500家渠道合作夥伴。
成立子公司自研之外,投資也是海康較為看中的一大路徑。
在成立汽車電子公司之前,海康就曾在2016年入股毫米波雷達企業森思泰克,並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
2013年成立的森思泰克既是毫米波雷達第一批探路者,也是成績較為優秀的領軍企業之一。
森思泰克創始人秦屹是英國海歸的雷達專家,在英從事雷達研發和製造十餘年。
據悉,森思泰克所聚團隊成員中80%具有軍工背景,掌握雷達硬體、軟體和量產工藝等幾乎全部核心技術。
據悉,森思泰克毫米波雷達在北京、石家莊設研發中心,在蕪湖設總廠,在杭州設車載事業部。
石家莊,有軍工雷達大本營之稱,軍民毫米波雷達研發人才密集,且電科雷達研發54所和13所都在石家莊。
森思泰克也頗為爭氣。
2019年,思泰克首次實現大批量77GHz車載毫米波雷達國產化、突破國際巨頭壟斷。
森思泰克的77GHz毫米波雷達成為國內首個真正實現「上路」的ADAS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目前,森思泰克已成為紅旗、一汽、韓國現代、東風日產、長城、長安等國內外車企體系內供應商。
海康與森思合作的高分毫米波成像雷達+視覺融合技術,或許將對壘低線束雷射雷達。
大華股份:立足整車,三電、網聯、自動駕駛多點齊發
零跑汽車脫胎於大華股份的汽車部門,獨立後獲得了大華股份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2015年,大華股份副董事長兼任大華股份CTO朱江明親自下場,成立零跑。
經歷2019年新能源補貼大退坡,不少新勢力造車企業已經出現嚴重資金問題,且變現存疑。
零跑汽車亦不例外。
2018年,零跑虧損 3.07 億元後,2019 年上半年又持續虧損約 2 億元。
2019年1月4日,零跑汽車第一款車S01上市,該車2019年全年交付約1000輛。
對於連續虧損的零跑,唱衰論一直也在網上發酵。
朱江明對此表示,「即使不融資,零跑也能再活三年。」他透露,大華股份將持續為零跑輸送資金,「當然我們希望能更多的融資,發展得更快些。」
在經歷融資受阻後,2021年伊始,零跑官宣融資43億元,合肥政府投資平台亦在其中。
今年年初,此前曾投資蔚來的合肥市政府與零跑方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合肥方面將對零跑B輪融資投資約20億元,並展開更多合作。
現金流方面,從不被業界看好,到巨額融資的到帳,仿佛又讓市場看到了可能性。
技術層面,零跑汽車稱自主研發了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繫統、自動駕駛系統三大核心技術,並完全掌握自動駕駛核心硬體平台和算法技術,實現對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執行層關鍵技術的自主化全覆蓋。
產品層面,零跑汽車目前旗下擁有3款量產車型,分別為:零跑T03、零跑S01以及零跑C11。
三款產品風格各異,銷量不一。
2020年,零跑汽車官方消息稱,2020年累計銷量達11391輛,其中T03為主力軍,貢獻了10266輛。
創始人朱江明也底氣頗足:「2023年零跑進入造車新勢力TOP3、2025年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達到10%」。
商湯:求精感知技術,並進艙內艙外
與其他AI獨角獸相比,商湯在自動駕駛上布局較早,也更全面。
2017年進軍自動駕駛,商湯的汽車產業布局可分為艙內(智能車艙)和艙外(智能駕駛)兩大層面。
智能車艙層,基於前裝量產解決方案,以視覺感知技術為錨點,由點及面,覆蓋用戶從上車到用車的多個場景。
商湯的SenseAuto Cabin智能車艙解決方案包括駕駛員感知系統、座艙感知系統、智能進入等等功能。
據悉,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商湯已經拿下了30多個國內外頭部夥伴的智能車艙定點量產項目,覆蓋車輛總數超過1300萬輛,其中10 余個項目已經實現了量產交付。
智能駕駛層,商湯選擇與主機廠合作,做汽車廠商(OEM)及一級供應商(Tier1)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在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和執行三大要素中,汽車廠商和Tier1占據重要角色。
2017年,商湯與OEM廠商本田簽訂了為期5年的長期合作協議,研發適合乘用車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方案。
2018年,商湯完成杭州、上海半開放場地內實現無接管自動駕駛。2019年,在日本落地「AI自動駕駛公園」,將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和測試,並面向公眾開放。
商湯的自動駕駛業務定位,是以視覺為主,其他元素為輔。
視覺之外,商湯在高精度地圖和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方面皆有技術儲備。
通過搭配多種不同傳感器,實現感知、分析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城市級三維地圖重建及無人車高精度定位能力等技術功能。
目前,商湯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了多次疊代,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智能駕駛方案:SenseAuto Pilot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聚焦 L2+ 級高級輔助駕駛至L4級自動駕駛創新,並在上海車展首次發布SenseAuto Pilot-P駕駛領航方案。
軟體之外,2019年3月,商湯還推出首款原創機器人SenseRover X自動駕駛小車,這是款針對自動駕駛的教學產品。
奧比中光:戰投+自研,兩條腿走路
奧比中光是AI初創企業中對智能汽車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作為一家AI 3D感知技術方案提供商,成立於2013年的奧比中光現今已在3D傳感領域深耕近8年。
3D傳感作為人工智慧領域最核心的視覺感知技術,融合了晶片、算法、光學、軟體等多交叉學科技術,是人工智慧時代感知識別、新型人機互動等最為核心的技術載體。
除3D結構光外,奧比中光在雙目、iTOF、dTOF、雷射雷達等主流3D視覺感知技術領域也有長遠布局。
早在2018年,奧比中光就投資雷射雷達晶片級解決方案提供商飛芯電子。
飛芯電子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光電設備、雷射雷達研發、集成電路設計的高新技術企業。
成立僅2年,飛芯電子獲得了博世等注資。
據悉,飛芯電子以研發、生產雷射雷達系統及核心晶片為主要業務,客戶群體主要面向國內外汽車、機器人、無人機等生產研發廠商。
飛芯電子稱,其針對行業痛點,採用了連續波載調製或相干外差探測方案,利用焦平面點雲測距技術,滿足較高的空間解析度和較大的視場角,探測距離可超過200m,且無需複雜昂貴的機械掃描裝置,不斷提高系統可靠性,也使獲得的圖像更為清晰。
2019年4月,奧比中光成立車載3D視覺傳感方案提供商奧銳達。
奧銳達的業務重心在智能座艙,產品包括ToF攝像頭模組、雷射雷達等硬體以及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承襲了奧比中光的3D視覺感知技術,奧銳達可為智能汽車帶來DMS、OMS、手勢識別、人臉識別、身份驗證等多種3D化智能功能。
其金融級安全的3D人臉識別方案,保護駕乘人員的信息安全;通過3D-ToF 攝像頭,實現多區域手勢控制;同時,智能汽車還可以通過3D信息,判斷駕乘人員體型、座艙內位置等。
近日,奧銳達還發布了為智能汽車量身定製的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虹軟:主攻艙內,走軟硬一體之路
2018年,為應對手機市場見頂飽和,虹軟正式將業務從智慧型手機領域拓展至智能汽車、IoT等領域,一舉橫向突進自動駕駛市場。
虹軟科技創始人兼CEO鄧暉曾表示,未來每輛汽車裡都有10個以上的攝像頭,智能座艙將成為智能駕駛視覺AI的重點應用場景。
與其手機定位一樣,虹軟的智能汽車走軟硬一體解決方案,力圖做車載視覺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從招股書看,截至2018年底,虹軟科技的「汽車等loT產品」的業務收入僅367.95萬元,占比不足1%。
與多數視覺企業加裝雷射雷達等技術不同,虹軟的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完全基於視覺層面,且核心聚焦在車內智能。
虹軟科技的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包括車內安全駕駛預警、駕駛員身份識別、車內安全輔助、輔助駕駛預警、自動泊車等眾多解決方案。
2019年3月,虹軟入股開易(北京)科技,後者主營業務包括主動安全智能終端(ADAS+DMS+人臉識別)、SDK軟體服務以及硬體整體解決方案。
2019年,虹軟在科創板上市。
虹軟表示,其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積累深厚,融合其暗光高反差拍攝、防抖等影像視頻增強算法技術,即使在車內光線不佳、人臉角度多變、車輛晃動等特殊情況下,也能夠很好地完成車輛周圍環境監測和車內人員監測等功能。
上市後,虹軟大力布局智能汽車及其他 IoT 智能設備領域,目前成效初現。
據虹軟表示,智能汽車板塊2019年開始真正量產。
數據顯示,2020年,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業務增長較快,實現營業收入6592.99萬元,同比增長310.61%。
據悉,虹軟智能駕駛相關產品包括DMS(駕駛員識別系統)、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BSD(盲區檢測系統)、OMS(乘客識別系統)、Interact(視覺互動系統)、Authenticate(生物認證)、AVM(3D環景監視系統)、AR HUD(AR抬頭顯示)和智能後備箱等各類以核心算法為基礎的相關軟體解決方案。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DMS(駕駛員識別系統)的算法業務是其智能汽車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
虹軟今年透露,其智能駕駛業務已實現37+7個前裝車型定點開發(37款量產車型定點,7款車型預研),以提供純算法為主,公司直接與Tier1或整車廠簽約,涉及多家國內主流車企(含造車新勢力)及部分合資車企。
格靈深瞳:最早入局,協同成長
成立於2013年,格林深瞳是最早的一批AI視覺公司,也是最早一批投入自動駕駛的AI視覺公司。
當年,格靈深瞳聯合英特爾研究院院長吳甘沙、國家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冠軍團隊負責人姜岩等一同創辦了一家專注於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馭勢科技。
2016年,馭勢科技在北京誕生,格靈深瞳作為投資方入股馭勢科技。
過去五年,馭勢科技在洶湧潮水中奮力前行。
2017年1月的CES,馭勢科技向世界推出了無人駕駛概念車「城市移動包廂」,該車型成為了全球第三款獲得紅點設計大獎的無人車。
同年,這家公司分別在4月和6月,於白雲機場、杭州來福士率先展開面向普通公眾的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
今年1月21日,香港國際國際機場宣布,由馭勢科技與香港國際機場管理局共同研發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將替代人力駕駛拖車,承擔往返機場和海天客運碼頭的行李運輸任務,意味著其在機場的運用已逐步上量。
在過去的一年中,馭勢科技與長安民生物流、一汽物流、巴斯夫(BASF)等數十家企業建立了商業合作。
據透露,在國內某豪華品牌車型上,馭勢科技提供的軟體算法也已前裝量產,並幫助該自主品牌率先推出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去年馭勢科技交付了數百套「AI駕駛員」,實現年度業績同比增長150%。
前不久,馭勢科技宣布完成累計超10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在這場融資中馭勢科技獲得了國家資本的參投。
馭勢科技在無人物流埋頭苦幹,潛心鑽研,其成績是在無人物流領域的業務布局幾乎占到了國內市場的70%。
2016年誕生至今,馭勢科技經歷萬千辛酸,在密如繁星的棋子中探索出一條最優解法,以機場定式,在精進自我的路上捨命狂奔。
而格林深瞳的自動駕駛之路,也隨著馭勢科技越走越遠。
曠視:立足AI視覺,做車載全套解決方案
2018年11月,曠視曾公開展示過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
彼時的曠視,其解決方案基於車載系統和駕駛過程的人臉解鎖、帳戶切換、駕駛員識別、多模態交互等功能為主,並收取相應軟體使用費和服務費。
「人臉解鎖」可通過車外的攝像頭捕捉駕駛員人臉信息並進行身份的識別與確認,實現人臉解鎖車門、臨時授權人臉解鎖車門;
通過車內的攝像頭實現刷臉啟動發動機、保險箱等,「帳戶切換」功能可通過人臉識別無感知精準識別駕駛員身份,配合車載智能系統,快速調整用戶預設的車輛各項個性化配置(座椅位置、反光鏡角度、空調溫度、音樂、燈光、導航等)。
「駕駛員識別系統」可通過車內攝像頭,實時查看駕駛員駕駛狀態和行為,在駕駛員出現疲勞駕駛或分心駕駛跡象時觸發預警,保障行車安全。
曠視曾表示,其與蔚來汽車實現了未來在智能汽車應用上的深度合作,真正的無人駕駛商用較遠,曠視聚焦對人類駕駛員的理解和輔助。
的盧深視:基於3D視覺相機,為產業賦能
的盧深視在智能汽車領域的角色,更多是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
作為三維視覺領域的佼佼者,的盧深視在高精度深度感知成像、三維實時高精度重建、三維跟蹤識別及感知等技術方向上深耕多年。
上月,的盧深視出席了2021全球自動駕駛高峰論壇,並展示了其最新3D CV相機及其應用。
的盧深視兩款自研3D CV相機,其在5米範圍誤差小於1mm,指標超越國際3D相機巨頭,量產良率達99%以上。
基於前端低功耗嵌入式平台,兩款相機均可實現非接觸式精準識別,基於結構光原理,更可還原人臉高精度3D細節信息,通過人臉立體尺寸信息精準辨識人員身份,同時對於二維和三維攻擊識別正確率高達99.99%。
多提一句,安全性上,可達金融級別。
據悉,除了智能汽車領域,兩款相機也在智能家居、金融支付、智慧交通等領域展開布局。
智能駕駛:AI視覺第二春
AI視覺眾企入局智能駕駛賽道,並非跑題創作。
其一,布局智能駕駛,是戰略向外牽引使然。
自計算機視覺出走實驗室樊籠,AI安防、自動駕駛便拿到一大波投資人的「S卡」。
當年AI落地之時,安防提供了絕佳的土壤,AI公司在此實現技術與產業的交融。
期間,AI與安防彼此成就:
安防向世界輸送的海大宇等驕子,幾乎主導了全球安防市場話語權,行業極速擴容,向城市各個領域蔓延。
AI獨角獸們也從安防起家,並逐漸走向千行百業,邁向全域。
左邊是AI安防成主要營收來源,右邊是AI安防逐漸占領一席之地。擺在入局者眼前的,是如何保持縱向持續增長的必答題。
擺脫路徑依賴,尋找AI安防之外的市場,已是當務之急。
如果說,過去五年,AI視覺公司的路徑是「通用AI SDK 重定製集成項目實施」的話,那麼未來五年,他們可嘗試「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 形成標準化產品 低成本規模化複製」的路子。
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在哪?自動駕駛、醫療、晶片赫然在列。
縱觀AI市場,目光所及賽道幾近全員虧損,掘金志認為,與高成本人力無關,因為虧損在放大;與硬體儲備也無關,因為可以OEM。
核心在於:AI安防未能標準化,項目需求又無窮多。
那就去標準化市場?有人問。
標準化市場可以一夜之間把價格做到無窮低,但高額運營支出非AI企業所能承受。
標準化市場上不去,定製化市場下不來,AI公司的突破口在哪?答案是:非標準化市場裡找到標準化路子。
賽道上,自動駕駛正是明顯的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與AI安防共通的是,智能駕駛初創企業也依賴資本輸入。
但前者場景碎片化、項目定製化,產品標準化之路漫漫;後者以智能汽車為載體,技術上軟體定義、人機協同一旦成型,會一招吃遍天下鮮。
眼下,不少智能駕駛新勢力已實現產品量產,並獲得一定規模的現金流。
對於一眾搶灘的各路豪傑,AI視覺的入場似乎有些遲。
但智能汽車賽道正熱、格局未定,智能汽車產業鏈長、細分領域繁雜,此時入場的AI視覺,你可以說它入場稍晚,但不能說它機遇不在。
其二,自動駕駛或是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必登之高峰。
近幾年,機器學習持續深入,計算機視覺應用亦有了飛速進展。
千山萬水跨越的人臉識別小山,是AI最成功,也最基礎的一環。
真正的AI,是貫穿感知-決策-執行的長鏈條,這一點在自動駕駛上體現得尤為極致。
感知層,通過各類硬體傳感器捕捉車輛的位置信息以及外部環境信息;
決策層的「大腦」,基於感知層輸入的信息作環境建模,從而形成對全局的理解並作出決策判斷,再向車輛發出執行的信號指令;
最後的執行層,將決策層的信號轉換為汽車的動作行為。
自動駕駛技術是人工智慧、高性能晶片、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車輛控制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多領域技術的結合體,落地難度之大,各路AI無不動容。
計算機視覺應用場景萬千,自動駕駛無疑是極具挑戰性、最具想像力的一條。
越是長在懸崖之巔的花,越讓人著迷。
一直以來,在環境感知環節,存在AI視覺與雷射雷達技術路徑之爭。
不管何種路徑更優,已經在視頻物聯領域經歷過殘酷驗證,AI技術儲備上,AI視覺企業們也已攢下不少經驗。
狼多肉少,能吃幾成飽?
「自動駕駛是很低級的行業嗎?所有人都想來分一杯羹。」
這調侃入局者們聽了,大抵會覺得分外委屈。
大多數困在第一道門檻,錢。
「沒有200億不要造車」的聲量振聾發聵,造車明星蔚來也曾資金一度跌入谷底。
雖說AI視覺公司除了大華的零跑汽車外,其他參與者目前都專注於智能駕駛硬體和系統,但這也是個昂貴的行當。
不少企業本身依靠資本輸血,是否有更多資金和精力參與自動駕駛廝殺,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行業壁壘不容小覷。
汽車產業發展百餘年才形成了一套嚴謹而完整的生產流程和制度,乃至於衍生出了一套基於安全的工業文明,不是後來者們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就能夠顛覆的。
作為智能汽車的核心體現,自動駕駛技術遠未達到成熟的程度;車艙內的智能化體驗也還有豐富的想像空間。
換言之,如果跨界選手想要在智能汽車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僅要高度重視安全這一話題,還要擁有強大的軟體能力。
但在前一輪前沿傳統主機廠以及蔚來、小鵬、理想等新造車勢力的人才軍備賽過後,新入局的玩家要如何吸納更多的專業人才?又如何權衡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做出最終決策?
與此同時,智能汽車的研發不是一件只要懂軟體就能夠做成功的事情。
隨著電動化、智能化大潮的到來,造車的門檻看似降低了不少,但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內因外因的難題,可能遠比想像中的要多。
行業資源尚需積累。
相比AI安防、智慧城市等領域,AI視覺跨界者在智能汽車領域品牌影響力和渠道資源不足,短期內,造血盈利能力較低。
而且,AI視覺企業布局智能駕駛時間不一,技術雖有共性但終究有別,相較於大多數垂直企業,尚有諸多不足。
故可見,過去幾年,即使AI視覺巨頭,步伐也較為謹慎,大多圍繞艙內智能、ADAS市場。
如果說巨頭們跨界,自帶熱搜體質,AI視覺企業跨界的光彩,多少暗淡了些。
前者身家優渥,拿著頂流體驗卡入場,高屋建瓴,後者更多是以小舟,涉鯨波。
當然,隨著技術日進一桿,資源聚沙成塔,營收逐年增長,他們將投入包括但不限於研發、營銷、資本等層面,難保這一葉扁舟,哪天出其不意成為可遠航的重磅郵輪。
莫道桑榆晚
眾多跨界玩家湧入智能汽車,激發了新的生機。
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智能汽車的市場都蘊藏著無限機遇。
這個市場需要鲶魚的存在。
在新時代的風潮之下,我們固然期待看到不斷有實力強勁的新玩家們入局,留下中國智能汽車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也殷切地希望,這是一片能夠承載百花齊放,充滿新的生機和活力的沃土,而不是拔苗助長的投機者的港灣。
憑藉先發優勢,不少入局者或已暫列行業前位,但隨著各方力量的持續加碼,後來居上也並非不無可能。
保持警惕,時刻成長。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hot.org/science/83632.html?fbclid=IwAR2Mm9ZU17srF7sCywqUPw-hmRAyGN_sN9XnL0_Q6mE4bUYwUpgGNX3wHp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吳老師教學部落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ndroid及iOS行動載具辦公應用上課影音分享 完整影音連結: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E34duTsJQzavaF1JK0V9Y-8w-8boc_Z 花了好幾個星期與多年的教學經驗準備的 APP應用教學,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個小時, 要教...
智慧型運輸系統應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國簡訊實聯制,民間下午3:00開放申請】
台灣因為防疫有成,比別的國家晚了一年多,才有全國性實聯制的迫切需求,感謝政院在 蘇貞昌院長快速拍板推動、唐鳳政委的努力下,快速整合各方資源,今天公布了 #全國簡訊實聯制,對防疫幫助很大。
因為防疫快速升級,許多攸關維生的營業場所,例如餐飲店等都必須實施實名制,也產生紙筆多人接觸、實聯制資訊無法確定真偽、個資外洩等疑慮。
而實聯制的採行不當,勢必有個資蒐集的疑慮。桃園市在這方面,很早就在兼顧個人隱私與防疫工作中採取先進的辦法。
從去年四月一日開始,所有到市府ㄧ、二級機關跟區公所洽公的民眾,都必須靠卡才能進入。無論是市民卡、員工卡或是身分證,只要嗶一下就能快速通過,每28天系統會自動刪除,完全遵守防疫個資保護的規定,也保護好人民跟市府同仁。
最近非常多人跟我反應擴大洽公實聯制的範圍,儘管桃園市資科局快速協助不斷新增的三十多個公有場館應用科技實聯制,民間的我就先建議用Google表單或是Survey Cake,但仍緩不濟急。
全國簡訊實聯制是運用電信簡訊,民眾只要 #加入疾管家line群掃QRcode回覆簡訊,就完成實聯制登記,非智慧型手機都能用,目前雙鐵先上路,除了公部門申請外,將在今天下午(19日)開放給民間申請,我整理一下一些重點給需要的朋友參考:
👉公部門已開放申請,今天雙鐵已經開始張貼QRCode,未來交通部希望巴士、計程車、公車都要有,民眾進到車廂都要刷。
👉申請網址就是口罩實名制登記網址(https://emask.taiwan.gov.tw/real/ ),只有公部門、店家等需要填寫資料,民眾完全不用填寫。
👉除了公務機關、公共運輸外,店家跟沒有統編的小攤商也可申請,無須設備。
👉簡訊完全免費、非智慧型手機也可用,智慧型手機可用line下載疾管家,已出現實聯制掃碼功能,一般相機功能也可掃碼。
👉民間今天下午(5/19)即可開放申請使用
以上摘要,為了讓台灣防疫工作更全面有效率,也請不吝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資料來源:行政院
智慧型運輸系統應用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欄】陳惠萍:什麼是理想中的美好城市?從大城小鎮的永續實踐一窺究竟.....(12/23/2020 天下雜誌CSR@天下)
作者:陳惠萍
城市是人們居住、打拼的地方,「永續城市」則可被定義為滿足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並且「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你心中的理想城市是什麼樣貌?
一座美好的城市會是何種樣貌?有許多學者都提出了想像。
最早可追溯自1898年伊比尼澤.霍華(Ebenezer Howard)所提出的「田園城市」(Garden City)概念,針對英國都市問題提出一種平衡人工與自然區域比例的都市空間規畫,也開啟在城市實踐人類發展與自然共生的啟蒙思潮。
美國城市生態學者理查德.雷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於1987 年出版《Ecocity Berkeley:Building Cities for a Healthy Future》一書,提出「生態城市」(Ecocity)概念,強調尋找人類與自然的平衡原則,是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標準。
生態城市可自行供應所需的能源與食物,並且降低居民的生態足跡。這樣的城市將對環境更加友善、減少污染、土地利用與全球暖化;此一概念也被視為永續城市的雛形。
近年,對於永續城市的構想藍圖還有: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循環城市、韌性城市等,亦可被視為兼顧人類文明發展與環境生態共榮的城市烏托邦。
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下,「永續城市」則可被定義為滿足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並且「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永續城市的探索起點: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
為了在城市治理中導入永續發展思維,國際上有許多城市開始採用「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VLR),透過系統性的檢驗架構強化市政發展與SDGs指標的連結,進而提出地區戰略、接軌全球永續行動。
VLR可視為在地城市與全球銜接對話的重要工具,不只幫助地方政府分享實踐SDG的本地化經驗,也可透過數據監測、系統性地檢驗成果。依據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IGES)所發佈的《State of the Voluntary Local Reviews 2020》,我們可以看見全球各城市的自願檢視報告重點及其所回應的SDG目標。
紐約市是第一個在施政計劃中納入SDGs的城市先驅,同時也提出全球第一份VLR。
截至2020年2月,全球已有15個領先城市提出VLR,其中包含兩個台灣城市:新北市、台北市,9月時桃園市成為台灣第三個提出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的城市。
永續城市的模樣:全球與台灣的大城小鎮故事
2018年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ICLEI-KCC)和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TCA)共同發表一份「2019年全球智慧解決方案報告:城市挑戰與創新」,其中介紹了20 個城市案例,說明不同地區的城市如何透過創新解決方案回應城市永續發展的挑戰。
於此,本文希望帶領大家從大城小鎮的案例出發,更進一步窺見永續城市的可能樣貌。
(1)連結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大數據(Big Data),成為更聰明的智慧城市:
以2019年獲得全球智慧城市獎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例,其透過12項智慧城市解決方案「GrowSmarter Project」,解決城市人口、住房、交通及能源等基礎設施等問題,藉此推進城市永續發展。
然而,居住在最聰明的城市,人們將擁有怎樣的生活?在這本《歡迎來到世界上最聰明的城市》手冊中,呈現2040年斯德哥爾摩的城市日常,映照我們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在這座智慧之城,除了便捷且低碳的公共運輸,還可透過密集的感測網絡確保交通一路順暢。此外,城市中的數據中心與網路服務,將可遠距提供完善的學校教育、居住/工作空間與高齡照護服務。
更饒富趣味的是,在這座網路無遠弗屆的未來城市裡,還將保留專屬的「離線區域」(Offline Zones),所有VR、臉部辨識及數據廣告等都將被屏蔽,成為這座科技喧囂的城市中能夠暫時「離線而居」的空間結界。
智慧城市結合物聯網科技不只解決各種問題,也可幫助市民參與城市管理。
例如,巴西里約熱內盧透過發起「資料群眾外包」(data crowdsourcing)計劃,鼓勵貧民區青少年,製作社區衛星(將數位相機綁在風箏上,並加上簡易配件),俯照城市街景。
此外,城市營運中心也鼓勵居民透過智慧型手機標示所遭遇的城市問題,如街道照明故障、蚊蟲孳生的垃圾堆等,不僅可減少緊急事件的通報時程,協助市民快速取得各項訊息,亦可以作為城市管理與規劃方向的基礎。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的發展核心更在於如何透過科技應用服務弱勢對象。以智慧城市常見的自駕車科技為例,我們可以看見其如何幫助偏鄉銀髮族、身障人士及一般民眾,共享自由、安全且便利的暖心運具,藉此紓解高齡化社會下的各種問題(例如:日漸凋零的高齡駕駛、偏鄉大眾運輸因路線成本而遭裁撤)。
日本軟銀自駕車概念影片「バスがまた、通るようになったから」:
https://youtu.be/g4f_HEplM5A
(2)以人為本,讓所有人都幸福的城市:
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曾說:「當我們在思考如何讓城市變得更好的時候,你必須要把生活在其中的人都納入考量」!因此,一座幸福宜居的理想城市,也必須讓所有生活在其中的人民都能感受美好。
日本橫濱的未來城市計劃中,便以「A Community for All」為目標回應高齡化社會的各種挑戰。
過去,橫濱市曾是日本最繁華的港口城市,同時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如今,橫濱市因為人口老化、低出生率的影響,不只讓橫濱成為嚴重高齡化城市,也導致當前城市體系運作的隱憂。
為此,橫濱市採取公私協力方式打造實現滿足各年齡需求的全民社區。其中包含:住房多樣性、智慧能源管理、環保減碳等設計。例如,依照人口統計及家庭收入設計住房區域,滿足不同居住需求。
其中,城市住房示範計劃也與電信、能源管理、保全公司合作,打造可視化及用戶友善系統,並且透過能源管理系統以優化能源供需,實現具有節能環保、循環利用且具防災功能的智慧住宅。更重要的是,在實現全民社區的願景過程中,橫濱市十分強調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協作,方能真正落實全齡友善的城市設計。
由此可知,以人為本的精神將是永續城市的重要核心。如同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丹麥哥本哈根在其政府都市計劃書中所強調:「城市是大家的,市民不論貧富、種族、階級都能平等的享受哥本哈根的城市生活」。
於此,我們也看見所有人共好的理想城市,其核心並非全然現代主義的高科技追尋,而是蘊藏於城市設計當中的民主精神,以及回應SDGs不遺落所有人的理念,才能打造出讓每一個人都幸福快樂的城市。
(3)綠色低碳,百分百再生能源的城市:
城市是人口聚居之地,高樓林立的都會叢林往往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來源。為了邁向永續發展,近年許多城市已積極承諾使用再生能源並減少碳排放。參考CDP發布的「再生能源城市地圖」可以窺見,目前全球已有超過百座城市的電力七成以上來自再生能源。
此外,百分百再生能源也成為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例如,英國有80多個市鎮組成UK1oo,承諾於2050 年達到百分百再生能源。美國亦有58個城市加入環保團體的「Mayors For 100 Percent Clean Energy」計劃,宣示2035年達成100%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地方能源革命不只在城市興起,更在鄉村城鎮展開。在德國有70多個小鎮已經實現百分百再生能源的夢想。以德國知名的能源村Wildpoldsried為例,在這個人口僅有2500人的小村莊,自1998年起即由市府結合公民參與投入發展生質能、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等發展,如今已成為100%使用再生能源、享譽國際的綠色能源村。
人口老化凋零的農村社區,轉型綠能不只創造地方經濟,更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支持青年回鄉。德國綠色小鎮的故事,不僅讓我們看見再生能源發展如何結合經濟與環境共榮,此外過程中亦可落實公民參與及社區共享精神,像是2017年曾訪台的Wildpoldsried副市長君特.穆格雷(Günter Mögele)自身也參與其中。其在住家屋頂裝設太陽能,並將電力賣給當地社區市民。
在台灣,也有原鄉部落期盼轉型綠能與生態共好。2020年由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與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共同發起的「點亮比亞外」部落綠能公益計劃,即是希望邀請全民一起關注台灣偏鄉部落的電力需求,用綠能點亮比亞外長老教會、支持部落能源自主。
未來這座自發自用搭配儲能設備的太陽能電廠將不只為教會節省電費支出,還可幫助提供老人共餐服務、溫暖更多獨居長者。更重要的,使用再生能源也將支持比亞外成為與自然和諧共生、守護藍腹鷴的綠色生態部落。
幸福不在他方:城市烏托邦的永續追尋
城市是全球永續戰役的關鍵節點。換言之,所有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都是在地的(All SDGs are Local)。因此,這場從全球到台灣的城市轉型浪潮中,我們必須透過SDGs的「在地化」(Localization),方能實現更多兼顧社會、經濟與環境共好的永續城市。
然而,未來永續城市的輪廓並非固著不變的。伴隨時空流變,不同階段的城市發展也將面臨迥異的人口與環境挑戰。因此,追尋幸福的城市烏托邦或許將是一場無止盡的追尋。而在這條持續前行的道路上,我們可藉由SDGs指引方向,並且納入所有人的參與,一起走向共同想要的未來!
(本次主題「城市SDG」共分上下篇,上篇為:「城市」,是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戰役!;下篇為:永續城市的在地實踐:大城小鎮的故事)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792
♡
智慧型運輸系統應用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Android及iOS行動載具辦公應用上課影音分享
完整影音連結: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E34duTsJQzavaF1JK0V9Y-8w-8boc_Z
花了好幾個星期與多年的教學經驗準備的 APP應用教學,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個小時,
要教完Android及iOS的APP應用是不可能的任務,
於是透過雲端問卷知道大家的最大需求,加以教學,
至少讓最大多數人可以學要想學的知識,
至於iOS(iPhone & iPad)的學員還可以用Android模擬器學習,至少都照顧到了!
影音內容:
01_開頭簡報
02_智慧型手機的產業現況
03_如何下載Android模擬器
04_APP的未來爆炸性需求
05_安裝常犯錯誤
06_在模擬器中安裝APP
07_如何透過PLAY商店安裝
08_GOOGLE_APP下載使用
09_風水羅盤與WIFI設定
10_Android行動載具基本操作
11_模擬器語言與手寫
12_用Android助手備份APP
13_搜尋APP方式說明
14_如何成為APP應用達人與模擬器安裝
15_模擬器語言與輸入法設置
16_常用APP介紹
17_我的足跡與風水羅盤
18_GOOGLE_MAP地圖使用與路況
19_常用APP(交通運輸與商業)
20_常用APP(天氣與媒體與小工具)
21_常用APP(生產應用與通訊)
22_常用APP(遊戲)與Android與iOS比較
課程綱要
講師簡介
智慧型手機的產業現況
智慧平板的產業現況
APP的未來爆炸性需求
如何成為APP應用達人
Android與iOS比較
Android與iOS行動載具基本操作
App下載與常用App教學.
Android與iOS比較
iOS 特性
無個人化桌面,直接以軟體 App 呈現。
音樂、圖片等多媒體資料必須透過 iTunes 來同步,影片需要轉檔才能讀取。
App Store 軟體數量龐大。
有些操作介面還是以英文為主。
瀏覽器不支援 Flash、Java。
舊產品支援升級到新版本系統的機率高。
蘋果手機限定,價格高昂。
Android 特性
依據不同的廠商,搭載不同的獨家UI設計。
資料管理開放,不需經過特定軟體存取。另外,根據不同廠商所推出的產品,會搭配自家的資料管理
軟體。
GOOGLE PLAY的軟體數量不及 App Store 多,且由於產品數量較多,規格參差不齊,容易有硬體不支
援軟體的問題。
舊產品升級機率較低。
整合 Google 服務。
iOS行動載具基本操作
iOS以iPad教學為主
(一) iPad 基本教學
(二) iPad基礎應用
(三) iPad常用應用程式
好用APP介紹
LINE
FACEBOOK
VIBER、SKYPE
Instagram
{食}在方便
認養動物
素描大師
SoundHound
我比比Wobibi、台灣美食優惠券TW
台鐵高鐵時刻表、Travel Talk、高速公路1968
GOOGLE Andrid2入門應用吃喝玩樂影音分享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2011/04/google-andrid2.html
智慧型手機APP的第一堂課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2012/04/app.html
智慧型手機開發實例與證照解析(Android)第18次上課
http://terry55wu.blogspot.tw/2013/01/android18.html
建國科大APP產業演講影音(共2小時)
http://terry55wu.blogspot.tw/2013/01/app2.html
海洋資通APP開發課程第10次上課
http://terry55wu.blogspot.tw/2012/12/app10.html
台北市公務人員訓練處 吳清輝老師 數位影音 雲端應用教學 e化創新 雲端計算 虛擬電腦 吳老師提供 APP教學,Google Andriod,TQC PLUS,吳清輝老師 吳老師提供 程式開發 線上教學 資訊應用系 雲端計算 iOS 行動載具 辦公應用
智慧型運輸系統應用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ndroid及iOS行動載具辦公應用上課影音分享
完整影音連結: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E34duTsJQzavaF1JK0V9Y-8w-8boc_Z
花了好幾個星期與多年的教學經驗準備的 APP應用教學,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個小時,
要教完Android及iOS的APP應用是不可能的任務,
於是透過雲端問卷知道大家的最大需求,加以教學,
至少讓最大多數人可以學要想學的知識,
至於iOS(iPhone & iPad)的學員還可以用Android模擬器學習,至少都照顧到了!
影音內容:
01_開頭簡報
02_智慧型手機的產業現況
03_如何下載Android模擬器
04_APP的未來爆炸性需求
05_安裝常犯錯誤
06_在模擬器中安裝APP
07_如何透過PLAY商店安裝
08_GOOGLE_APP下載使用
09_風水羅盤與WIFI設定
10_Android行動載具基本操作
11_模擬器語言與手寫
12_用Android助手備份APP
13_搜尋APP方式說明
14_如何成為APP應用達人與模擬器安裝
15_模擬器語言與輸入法設置
16_常用APP介紹
17_我的足跡與風水羅盤
18_GOOGLE_MAP地圖使用與路況
19_常用APP(交通運輸與商業)
20_常用APP(天氣與媒體與小工具)
21_常用APP(生產應用與通訊)
22_常用APP(遊戲)與Android與iOS比較
課程綱要
講師簡介
智慧型手機的產業現況
智慧平板的產業現況
APP的未來爆炸性需求
如何成為APP應用達人
Android與iOS比較
Android與iOS行動載具基本操作
App下載與常用App教學.
Android與iOS比較
iOS 特性
無個人化桌面,直接以軟體 App 呈現。
音樂、圖片等多媒體資料必須透過 iTunes 來同步,影片需要轉檔才能讀取。
App Store 軟體數量龐大。
有些操作介面還是以英文為主。
瀏覽器不支援 Flash、Java。
舊產品支援升級到新版本系統的機率高。
蘋果手機限定,價格高昂。
Android 特性
依據不同的廠商,搭載不同的獨家UI設計。
資料管理開放,不需經過特定軟體存取。另外,根據不同廠商所推出的產品,會搭配自家的資料管理
軟體。
GOOGLE PLAY的軟體數量不及 App Store 多,且由於產品數量較多,規格參差不齊,容易有硬體不支
援軟體的問題。
舊產品升級機率較低。
整合 Google 服務。
iOS行動載具基本操作
iOS以iPad教學為主
(一) iPad 基本教學
(二) iPad基礎應用
(三) iPad常用應用程式
好用APP介紹
LINE
FACEBOOK
VIBER、SKYPE
Instagram
{食}在方便
認養動物
素描大師
SoundHound
我比比Wobibi、台灣美食優惠券TW
台鐵高鐵時刻表、Travel Talk、高速公路1968
GOOGLE Andrid2入門應用吃喝玩樂影音分享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2011/04/google-andrid2.html
智慧型手機APP的第一堂課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2012/04/app.html
智慧型手機開發實例與證照解析(Android)第18次上課
http://terry55wu.blogspot.tw/2013/01/android18.html
建國科大APP產業演講影音(共2小時)
http://terry55wu.blogspot.tw/2013/01/app2.html
海洋資通APP開發課程第10次上課
http://terry55wu.blogspot.tw/2012/12/app10.html
台北市公務人員訓練處 吳清輝老師 數位影音 雲端應用教學 e化創新 雲端計算 虛擬電腦 吳老師提供 APP教學,Google Andriod,TQC PLUS,吳清輝老師 吳老師提供 程式開發 線上教學 資訊應用系 雲端計算 iOS 行動載具 辦公應用
智慧型運輸系統應用 在 關於協會甚麼是ITS 的相關結果
智慧型運輸系統 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乃是應用先進的電子,通信,資訊與感測等技術,以整合人,路,車的管理策略,提供即時(real-time)的資訊而增進運輸 ... ... <看更多>
智慧型運輸系統應用 在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 智慧型運輸系統(ITS) 的相關結果
智慧型運輸系統 已經出現在日常生活許多不同面向。高速公路的電子道路收費系統,使用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自動辨識車牌號碼;GPS衛星導航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 ... ... <看更多>
智慧型運輸系統應用 在 智慧型運輸系統ITS簡介 的相關結果
智慧型運輸系統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 ITS)係利用先進之電子、通信、電腦、控制及感測等技術於各種運輸系統(尤指陸上運輸),透過即時資訊傳輸,以增進安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