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攸關所有台灣孩子未來在台灣升學的系統,問題出在哪?
————
藍偉瑩老師的補充說明:
除了朱校長寫到的問題外
試想 如果大學端收到同一個學校不同學生的修課證明 對於相同一門課竟然有不同代碼
你們知道大學會擔心什麼嗎 他們會擔心高中造假
現在被審資料就是如此
同一個學校不同學生被審資料附上的成績單形式不同
大學就曾提過他們懷疑是造假
其實根本就是一個附上申請入學五學期成績單 一個可能給學校成績證明單
唉 不要這麼辦公室決策好嗎
這次真的終於要整合了
可以好好理解原本規劃的意義嗎
#真的不想說是哪些人影響政策規劃
#我們也不是很想整天發這種文
#我們只是老百姓
#我們
順便跟大家說清楚整套系統吧,以免大家誤解我的意思。
首先,要肯定國教署在這波課綱推動過程中願意參考我們的架構,把幾套系統都進行整合,這絕對是一件大工程!
整個系統分成課程計畫平台、校務行政系統、學習歷程資料庫、大學端學習歷程審查系統,過去只有前兩套系統,而且是分別規劃的,校務行政系統更是學校自行採購的,導致一些學校實際開課與課程計畫脫節。
這次的系統啟動點在課程計畫平台,高中學校每個課程都會登錄在平台上,系統將會提供每個課程一個代碼(系統自動產出),如果是校訂課程(校訂必修或多元選修等),則必須連帶送上課程規劃表(十八週授課大綱),這個代碼等於課程的身分證,也會帶著課程規劃表的連結點一起移動。
第二步是學校的校務行政系統,以往學校是自行在校務行政系統內開立課程,未來只能從國教署的課程計畫平台匯出並匯入自己的校務行政系統(這樣才能確保課程代碼跟著移動),學生修完課之後會產出學習歷程檔案的修課紀錄(攜帶課程代碼),連同其他學習歷程檔案一同傳到國教署的學習歷程資料庫(目前設在暨南大學)。
第三步是學生在高三下選擇申請大學時,可以在大學甄選會及暨南大學共同開發的平台上報名,也勾選自己想傳給大學的檔案,暨南大學會將學生勾選的學習歷程檔案提供給大學端,大學各科系會看到學生的修課紀錄(取代過去的成績單)等等,當評審想看看學生修習的某一門課內容時,直接點選課程名稱(隱含課程代碼及連接點),可以直接看到該課程的授課大綱,方便大學教授更深入認識高中學校與學生。
所以這是一套前後連接的系統設計,牽動到的範圍非常龐大,所以國教署願意承擔已經誠屬難能可貴了。只是,這次的事件是高中端自己的問題,多次會議我都提出學校應該要有一張課程總表,如果要分班群,各班群再用下拉選單勾選即可,可是,某些委員認為課程總表沒有意義,無法檢核學校開課情形,反而先讓學校選擇班群(有點類似過去的類組概念),結果導致,如果學校有五種班群,每個班群所修的課程都會有不同代碼(即使課程名稱和內容是相同的),這必須加長課程代碼的數目,更要學校填寫許多資料,試想,如果是多元選修課程開給不同班群選修,因為不同課程代碼,就可能要填重複的課程規劃表(授課大綱)。
其實,更重要的是,國教署在多次會議討論課程計畫書格式,常常有人亂修先前的內容,如果無關大局就算了,這次動到了最重要的課程總表,我實在難以忍受,沒有整體概念的系統規劃,怎麼可能順利推動呢?如果連國教署都沒有人有整體系統觀,那就只能整天委辦給學校,聽這些學校人員的擺布,一切就會如舊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