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次BOUNCE邀請大家一起看魔鬼剋星2之後
今天又有福利回饋給各位支持我的朋友們喲!
在疫情還沒結束的這段期間
還是有許多新片都延後上檔
同時也有人還是會顧慮到密閉公共空間
暫時不想到電影院觀影
或是有些你想要看的電影or紀錄片
卻因並非市場商業大片
而上映戲院少之又少
上映檔期非常短暫
導致一直錯過
沒錯!!!!!!! BOUNCE我就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所以今天要來向大家推薦一部&請大家看這部
我一直很想看
也與我相關的
街頭藝術紀錄片鉅作
《誰偷了班克西?》
重點!!!大家不用趕在放映時間去上映的戲院就可以看搂!!
大家可以透過
虛擬電影院 Virtual Cinema
看現在正在上檔的院線片喲!
不用趕放映時間、也不用戴口罩
舒服的在家跟親朋好友一起觀賞最新的高畫質院線電影
今天有10個序號可以送給十位支持我的朋友們
只要在這篇發文
按讚&留言的朋友
我將於周日晚上抽出10位幸運的朋友們喲!
別錯過機會!!!!
近期我還是會努力爭取更多福利給大家!!
也請大家多多關注支持我FB & IG的所有發文喲!
誰偷了班克西:http://www.luxcinema.com.tw/web/vc/1838
虛擬電影
註冊會員並輸入序號後可於48小時內不限次數,於電腦、手機、平板 (iOS, Android)、Chromecast 觀看本片。
-----------------------------------------------------------------------
《誰偷了班克西?》劇情介紹
家喻戶曉的街頭神秘人班克西(Banksy),以在世界各地留下社會批判意味極深的塗鴉作品而聞名,隨著知名度大增,作品價格也水漲船高,知名作品《下放國會》(Devolved Parliament)更在去年倫敦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以約新台幣3.7億元高價落槌!然而,這位世上最神秘的街頭藝術之神竟因作品太搶手,在中東街頭引發民眾「強制拆牆」偷盜亂象!紀錄片《誰偷了班克西?》(英文片名:The Man Who Stole Banksy)記錄下2007年,班克西和他的團隊進入伯利恆和巴勒斯坦佔領區域,開始在西岸地區的牆面留下標誌性的塗鴉創作,然而有一幅位在伯利恆街頭的壁畫,描繪一頭驢子正在向以色列軍官出示通行證,原是以此荒謬行徑諷刺政府苛政,卻引起了莫大的爭議。本地計程車司機瓦利德介入此事,在社區的支持之下,用切割機毀壞了這面惹是生非的牆面,並聲稱自己要將這面牆放上拍賣網站,賣給出價最高的買家。《誰偷了班克西?》將於7月17日在台上映。
龐克教父伊吉帕普「獻聲」口述旁白 影評盛讚「令人著迷的街頭藝術紀錄片鉅作」
紀錄片《誰偷了班克西?》找來擁有「龐克教父」之稱的伊吉帕普(Iggy Pop)「獻聲」錄製口述旁白,對此項創舉導演馬可普羅瑟皮歐表示:「拍攝完紀錄片後,我希望能有一個狂野又龐克的聲音,帶領觀眾揭開暗藏在班克西街頭作品下的資本主義神秘面紗。由於我年少時期也玩龐克樂,所以伊吉帕普的名字率先從我腦海中蹦出來,能與他合作是我畢生的榮幸,他那舒緩中帶有磁性的聲音為紀錄片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本片不僅於2018獲得聖保羅國際影展最佳影片提名,更於同年獲得紐約翠貝卡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提名,於各國影展廣獲好評,影評盛讚「令人著迷的街頭藝術紀錄片鉅作」「揭開藏在藝術之下暗潮洶湧的政治意味」。本作將跟隨班克西的曠世之作展開旅程,從塵土飛揚的中東街頭遠渡重洋,來到西半球隆重豪華的拍賣場地,見證它被賣給私人收藏家的那一刻,並在過程中逐漸揭露藝術市場的混亂怪象。《誰偷了班克西?》將於7月17日在台上映。
★ 世上最神秘的街頭藝術之神班克西(Banksy)作品太搶手!引發「強制拆牆」偷盜亂象!
★ 橫跨東西半球親臨現場,揭露班克西名作《驢子的文書》拍賣始末秘辛!
★ 2018聖保羅國際影展最佳影片提名
★ 2018紐約翠貝卡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提名
★ 2018波蘭華沙國際影展
★ 2018義大利都靈影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2的網紅一大粒人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頻道➨ http://bit.ly/Mrsferrari 別忘了要把"🔔"打開讓你更快收到新片消息 ❤️ 第二次來佛羅倫斯(Firenze)ㄧ直以來對這個文藝復興的誕生地印象都很好,比起米蘭我更愛佛羅倫斯的浪漫與人文氣息,雖然遊客也是非常多,但這裡光是名字(人稱翡冷...
曠世鉅作英文 在 伊格言|the novel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讓我們可能過於簡短地回答幾個問題。
─────
問1:脫口秀可能是嗜血的嗎?
答:是,有可能。藝術要你付出的代價很多,包括剝削題材、剝削描寫對象、剝削作者自己,等等等等。
問2:藝術有可能是嗜血的嗎?
答:是,有可能。藝術要你付出的代價很多,包括剝削題材、剝削描寫對象、剝削作者自己,等等等等。
問3:嗜血是好事嗎?
答:我的觀點是,任何的嗜血、任何的殘忍都不是好事。我自己是個不喜歡任何嗜血的人。我心軟。
問4:有可能在嗜血當中誕生出優秀的藝術嗎?
答:是。
問5:難道要產生優秀的藝術一定要嗜血嗎?
答:當然不一定囉。
問6:藉由嗜血的手段誕生的藝術作品,一定是優秀的嗎?
答:當然不一定囉。
但你完全必須承認,從史實上來看,人類確實曾經藉由嗜血的創作手段,做出了某些令人嘆服的優秀藝術品。
問7:所以答案是什麼?
答:我不覺得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
簡單地講,我自己的評估是,或許得看嗜血的程度(造成傷害的程度),以及你能做出來的東西的優秀的程度,來決定要不要、值不值得付這種代價。
(我自己本人需要擔心這種問題的程度比較沒那麼嚴重,因為我是寫小說的,我可以虛構。虛構可以相當程度避免對「具體的他人」的傷害。)
請看這篇文章吧。12年前就寫過這件事了。
────
【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伊格言】
‧
小時候,母親告誡我絕不要用筷子敲碗,舉的例子即是:
某個用筷子敲碗的母親因為得罪上天,致使兒子的皇帝體骨被拆掉、支解,要承受「脫胎換骨」重新組合另一副乞丐骨架的痛苦。關節崩析,皮開肉綻,內臟易位。
身份的移位絕不像某些流行之「衣裝論」身份換串如換衣服一樣穿脫自如,我不認為一個小說家在一生中不同階段,將自己裂解成十個以上不重複角色的魔術,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穿上面具,穿上人皮,變成另一個A:再和由你自己分裂出去的另一個B,另一個C、D、E、F,發現衝突、對峙、互相愛憎、互相傷害,玩智力的較勁,意志對決,或是窺見對方的衰老疲弱或年幼無知而興起同情之意……
這是一輩子的功課,這其中所耗蝕侵奪一個小說家(靜默面對自己的獨自時刻)的心智精神,是多殘忍酷烈的一件事。
我覺得有許多的讀者把它當成一件「你既然要打NBA籃球就得接受肌肉、拐子之碰撞」的事而缺乏同情與理解。
因為小說的品鑑全景可以將這樣慘烈心靈肉搏的近距離雕塑過度、遮蔽過去的途徑(過去幾百年來的小說的發明)了:
淵博的知識、抒情詩的傳說、時間魔術、純樸苦難的人道關懷、魔幻狂想、荒謬、純粹對真實描寫的現象學辯證……
──駱以軍,〈從《紅字團》到《西夏旅館》:答總編輯初安民〉,《印刻文學生活誌》28期
‧
談一部電影:奧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主演(R.I.P.,願他在天堂也有好戲演),
Bennett Miller導演的《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
‧
英文片名相當簡潔,名為「Capote」──換言之,其實只有「柯波帝」,沒有「冷血告白」。
中文片名所以如此,除行銷考量外,必然是因為影片所敘,正是美國同志作家Truman Capote寫作其名作《冷血》(In Cold Blood)的故事──
Truman Capote對發生於堪薩斯州小鎮的一家四口滅門血案產生好奇,心生《冷血》寫作計畫,並設法前往採訪落網兇手。
探詢真相(殺人動機?)之餘,當然也希望實地經驗能為此書增添枝葉血肉。
亦正因如此,Capote與兇手成為好友,間或互生情愫;
而兩者間的權力關係卻也愈形糾葛──
Capote希望藉此完成曠世鉅作,而兇手則懷抱著一種模糊的夢想:渴望被了解,被被寬宥,渴望自我表述,渴望為世人所知。
至此,恍若行入一荒謬現代性之多維度迷宮──行刑一拖再拖,宣判之後上訴再上訴,纏訟曠日廢時,作家也等得心焦不已。
因為終局遲未臨至,書自然也難以完成;亦因此,當Capote終於獲知全案死刑定讞之瞬刻,簡直是鬆了一口氣。
‧
然而作家之真實心緒(某一瞬間,暗影侵奪,白日之光回眸背向其自身;那誠實面對自己的獨處時刻)必然遠不止此。
實際上Capote的思慮當然複雜得多──
權力慾、名氣與地位之誘惑;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之各種範疇於此一荒謬情境中彼此拉扯頡抗,從而展現了龐巨而深刻之張力。
本文在此無法全面討論,但我想集中探討其主題之一:藝術嗜血。
‧
藝術冷血。藝術嗜血。
如何能夠為了一件作品而私心期盼自己的朋友(無論兩人之間存在有何種情愫──事實上,他們的關係少則為朋友,多則至曖昧難以明言之處──若如影像細節暗示,可能「不只是朋友」)儘快被處刑?
冷血的不僅僅是犯下滅門血案的殺人兇手;這其實是Capote自己的「冷血告白」,其自身之「Cold Blood」。
藝術也不僅僅(透過藝術家)剝削其描述之對象,它尚且剝削藝術家本人。
藝術侵蝕其情感、消耗其精神、毀壞其生活;
藝術尚且時常剝削藝術家之親人、之情人、之朋友(許多赫赫有名的藝術家是極自私極難相處之人,即與此有關)。
它君臨天下,橫征暴歛,剝削一切,只為了探向人類心智之黑暗深淵,以成就其自身。
‧
有另一個慘烈例子,說的也差不多就是這件事──
凱文‧卡特(Kevin Carter)那著名的普利茲獎攝影作品──蘇丹飢荒,熾熱的礫石荒漠,骨瘦如柴的垂死小女孩與禿鷹的合照。
據說(只是據說,實際情形如何我並未查證)凱文‧卡特在現場等了二十分鐘,想看看能否捕捉到禿鷹將翅膀張展開來的瞬刻。
(為的是畫面的均衡?震撼力?自然的殘忍與威嚇之力?)作品得獎後,道德抨擊排山倒海而來;
三個月後,卡特以汽車排氣管廢氣自殺成功──儘管我們其實無法簡化其死因,也並無資格為死者代言。
‧
那些無聊的道德抨擊當然不足為論(那只暴露了兩件事:其一,他們不明白藝術原本嗜血;
其二,他們之中,某些人可能基於某種「素樸的善意」,而另外某些人可能與藝術同樣嗜血),
不過凱文‧卡特自己是否了解「藝術嗜血」這回事呢?
如果他了解,能否使他再多「撐得住」一些時候呢?
無論他明白與否,這可能是此一主題最尖銳的呈現了──那張照片確實剝削了垂死的小女孩(那等待的二十分鐘之剝削尤其殘忍),也反過來剝削並吞噬了卡特本人。
‧
再次檢視駱以軍的說法。
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種,小說當然也是嗜血的。
小說對作者的剝削何其龐巨,何其酷烈。依據俄國批評家巴赫汀(M. M. Bakhtin)之說法,小說所能處理之範疇與語言本身一樣大。
在這樣極其寬廣卻原本一無所有的場域之中(小說作為一現實世界之複寫,或至少「擬似複寫」──
憑空造人、憑空造景、憑空生事──一擬似真實之世界),
小說家之心智,至少便必須時常在極端殘忍冷靜與極端溫暖熱情之間來回擺盪。
小說家必須冷血(冷靜等待禿鷹翅膀展開之瞬刻),小說家又必須時時充滿同情(才拍得出小女孩的飢餓與痛苦);
因為作品必須冷酷精準(冷血方有以致之),作品又必須滿懷悲憫(心地柔軟方有以致之)。
更不用說如駱以軍所言之身份移位、奪胎換骨之慘烈了。
‧
回到駱以軍一小段自剖之最後:
因為小說的品鑑全景可以將這樣慘烈心靈肉搏的近距離雕塑過度、遮蔽過去的途徑(過去幾百年來的小說的發明)了:
淵博的知識、抒情詩的傳說、時間魔術、純樸苦難的人道關懷、魔幻狂想、荒謬、純粹對真實描寫的現象學辯證……
‧
這是什麼意思呢?乍看之下或許並不那麼容易理解;於此稍作解讀如下:
‧
「身份移位」是基本功。「奪胎換骨」是基本功。「小說家傾注於人物之強烈情感、傾注於事件之強烈情感」也只是基本功。
正因其屬於極基本之細節,最基礎之下層建築材料,因此頗容易被某些更醒目的、小說建築完成後之「全景」所遮蔽。
於此,不夠細心的讀者或批評家可能會忽略,無論其「全景」之呈現為何,如若缺乏基本功,那麼此一藝術品必然便稱不上是一部好作品──
因為那傾注之情感(無論此一情感是冷酷、同情、鄙夷、嘲諷、震駭,或是溫柔)往往正是小說之核心;
小說此一藝術形式如若有任何「深刻」之可能,即在於此。
那是超越於所有「全景」之上的靈光,在我看來,絕非任何其他後設之所謂全景能夠取代。
而如何直視其核心,直視其深刻,而非為其「全景」所遮蔽,則是評論者的責任了。
‧
這是小說藝術的難處──心智之侵蝕、心力之耗損,藝術之冷血嗜血盡在於此。而這同時也是評論者的難處。
(2007.12.)(2008.10.26.聯合報聯合副刊)
曠世鉅作英文 在 ㄧ大粒人妻慢活義大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iao ~ 幾天沒有更新Vlog了!實在是因爲生理痛加上冷到不行🥶,都5月了還下雪是什麼意思?(DJ,幫我點播游鴻明-五月的雪)真的無力剪片,好在週末好了些,計畫好的佛羅倫斯也能成行~
第二次來佛羅倫斯(Firenze)ㄧ直以來對這個文藝復興的誕生地印象都很好,比起米蘭我更愛佛羅倫斯的浪漫與人文氣息,雖然遊客也是非常多,但這裡光是名字(人稱翡冷翠)聽起來就有ㄧ種不凡的氣質,這個城市到處都樹立著博物館,到處都有文藝復興時期各門大師的作品,佛羅倫斯見證了藝術的歷史痕跡並華麗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這次來是因爲🧔🏻ㄧ大粒先生跟好久不見的朋友約在這個城市,ㄧ聽到要來到這(他的藝術魂又牙起來)他立馬訂了烏菲茲美術館(Gallery Uffizi)的門票, 早聽說裡面收藏了許多經典作品,所以當然非看不可!
烏菲茲美術館(Gallery Uffizi)完工於1581年。在16世紀義大利梅迪奇家族的科西摩一世找了建築師打造了Uffizi宮作為政府辦公大樓,而(Uffizi)也是義大利文中的「辦公室」的意思。
梅迪奇家族的後代喜愛藝術,不斷贊助當時的藝術大師,像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都是其贊助對象,他們也十分熱衷於收藏藝術品,使得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作品均收藏在此。
1737年梅迪奇家族的最後一位後裔–Anna Maria Ludovica 因不希望家族收藏品流落出佛羅倫斯,於是將收藏品捐給佛羅倫斯政府,並於1765年正式對外開放,才有今日的烏菲茲美術館。
館內的珍貴典藏包含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等大師的作品,讓你從喬托(Giotto)的作品看到他改變了當時的畫風,到正式宣告文藝復興來臨的波堤且利 (Sandra Botticelli),再到最富盛名的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人的曠世鉅作都在這,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
館內以桑德羅·波提切利 繪製的"維納斯的誕生” (The Birth of Venus)"、米開朗基羅少見的親筆蛋彩畫作品”聖家庭”(Holy Family),李奧納多·達·芬奇的早期油畫作品”聖母領報”(Annunciation) 為鎮館之寶。
除了名家的畫作、雕刻品,梅迪奇家族的這座建築物本身的裝飾也非常奢華,不管是天花板的彩繪、鑲邊的金質雕刻都讓人看的目不轉睛。
#人妻MerMer - 本來我不是一個多喜歡看藝術品的人,但家裡這位🧔🏻藝術魂(說他讀米蘭理工時最想做的職業就是修補名畫-聽起來好像很厲害😲),每當他看著名家作品(眼睛閃閃發亮),口沫橫飛的告訴我ㄧ件ㄧ件作品背後的故事與畫風的演變時,我就覺得「天啊!眼前這個男人好帥!我好像戀愛了~哈哈哈哈哈😍」
我們總共逛了約3個小時(其實跟本都看不完)但真的太累了,烏菲茲美術館的頂樓有一個咖啡吧,室內或戶外都有座位,非常推薦大家逛累了可以上來點杯咖啡座著休息ㄧ會兒,順便看看外面的景色真的很美!
晚上跟在地的朋友約了吃晚餐,他們推薦了ㄧ家米其林1星的義大利餐廳,隱藏在巷弄內看起來很不顯眼,菜單的內容很豐富,有很多創新的義式料理,味道也蠻好吃的,氣氛也很好~
我們兩個人點了3樣主菜和1樣甜點加上2杯House wine (含小前菜、麵包)大概是€70 (約台幣2500),我覺得蠻推薦的,大家有到佛羅倫斯可以去吃吃看!
🔸Enoteca Le Barrique🔸
✔︎地址:Via del Leone, 40R 50125 Firenze Italia
✔︎電話: +39 055 224192 (需先訂位)
✔︎營業時間: 星期二~日
⠀⠀⠀⠀⠀⠀⠀⠀ 12.30 - 15:00 ,19.30 - 23.00
✔︎英文菜單:http://www.enotecalebarrique.com/MenuInglese.pdf
💁🏻♀️ 其實關於烏菲茲美術館還有好多想分享給大家 , 包括很多知名藝術大師的作品及背後的故事, 但真的太長了 ~ 改天寫成圖文再好好跟大家介紹!
💁🏻♀️ 喜歡我的影片的話,
別忘了訂閱ㄧ大粒人妻的YouTube 頻道喔!
#免費訂閱 #有Google帳號就可以登入YouTube訂閱囉
http://bit.ly/Mrsferrari
每3天上新片~讓你從更日常的角度了解義大利!💋
#你懂ㄧ大粒人妻的義式嗎
#Florence #Firenze #uffizi #佛羅倫斯 #翡冷翠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義大利旅遊 #米其林餐廳
🎥 http://yt1.piee.pw/H6R9W
曠世鉅作英文 在 一大粒人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頻道➨ http://bit.ly/Mrsferrari
別忘了要把"🔔"打開讓你更快收到新片消息 ❤️
第二次來佛羅倫斯(Firenze)ㄧ直以來對這個文藝復興的誕生地印象都很好,比起米蘭我更愛佛羅倫斯的浪漫與人文氣息,雖然遊客也是非常多,但這裡光是名字(人稱翡冷翠)聽起來就有ㄧ種不凡的氣質,這個城市到處都樹立著博物館,到處都有文藝復興時期各門大師的作品,佛羅倫斯見證了藝術的歷史痕跡並華麗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這次來最主要的目的是ㄧ大粒先生跟好久不見的朋友約在這個城市,但ㄧ聽到要來到這(他的藝術魂又牙起來)他就立馬訂了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的門票, 早聽說裡面收藏了許多經典作品,所以當然非看不可!
烏菲茲美術館(Gallery Uffizi)完工於1581年。在16世紀義大利梅迪奇家族的科西摩一世
找了建築師打造了Uffizi宮作為政府辦公大樓,而(Uffizi)也是義大利文中的「辦公室」的意思。
梅迪奇家族的後代喜愛藝術,不斷贊助當時的藝術大師,像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都是其贊助對象,他們也十分熱衷於收藏藝術品,使得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作品均收藏在此。
1737年梅迪奇家族的最後一位後裔–Anna Maria Ludovica 以不希望家族收藏品流落出佛羅倫斯,於是將收藏品捐給佛羅倫斯政府,並於1765年正式對外開放,才有今日的烏菲茲美術館。
館內的珍貴典藏包含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等大師的作品,讓你從喬托(Giotto)的作品看到他改變了當時的畫風,到正式宣告文藝復興來臨的波堤且利 (Sandra Botticelli),再到最富盛名的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人的曠世鉅作都在這,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
館內以桑德羅·波提切利 繪製的"維納斯的誕生” (The Birth of Venus)"、米開朗基羅少見的親筆蛋彩畫作品”聖家庭”(Holy Family),聖母領報,是文藝復興時期李奧納多·達·芬奇的早期油畫作品”聖母領報”(Annunciation) 為鎮館之寶。
除了名家的畫作、雕刻品,梅迪奇家族的這座建築物本身的裝飾也非常奢華,不管是天花板的彩繪、鑲邊的金質雕刻都讓人看的目不轉睛。
#人妻MerMer - 本來我不是一個多喜歡看藝術品的人,但因為家裡這位藝術魂(他說他讀米蘭理工時最想做的職業就是修補名畫),每當他看著名家作品(眼睛閃閃發亮),口沫橫飛的告訴我ㄧ件ㄧ件作品背後的故事與畫風的演變時,我就覺得「天啊!眼前這個男人好帥!我好像戀愛了~哈哈哈哈哈😍」
我們總共逛了約3個小時(其實跟本都看不完)但真的太累了,烏菲茲美術館的頂樓有一個咖啡吧,室內或戶外都有座位,非常推薦大家逛累了可以上來點杯咖啡座著休息ㄧ會兒,順便看看外面的景色真的很美!
晚上跟在地的朋友約了吃晚餐,他們推薦了ㄧ家米其林1星的義大利餐廳,隱藏在巷弄內看起來很不顯眼,菜單的內容很豐富,有很多創新的義式料理,味道也蠻好吃的,氣氛也很好~
我們兩個人點了3樣主菜和1樣甜點加上2杯House wine (含小前菜、麵包)大概是€70 (約台幣2500),我覺得蠻推薦的,大家有到佛羅倫斯可以去吃吃看!
🔸Enoteca Le Barrique🔸
✔︎地址:Via del Leone, 40R 50125 Firenze Italia
✔︎電話: +39 055 224192 (需先訂位)
✔︎營業時間: 星期二~日 12.30 - 15:00 ,19.30 - 23.00
✔︎英文菜單:http://www.enotecalebarrique.com/MenuInglese.pdf
喜歡一大粒人妻的影片嗎?
Vlog 影片每3天上新片,讓你從更日常的角度了解義大利喔!
💋 你懂ㄧ大粒人妻的義式嗎?更多關於義大利與人妻的義大利小生活動態
▒⑅ ʟɪғᴇ / ᴛʀᴀᴠᴇʟ / ʙᴇᴀᴜᴛʏ / sʜᴏᴘᴘɪɴɢ ⑅ ▒
#佛羅倫斯 #翡冷翠 #烏菲茲美術館 #藝文之旅 #florence #firenze #米其林餐廳 #義大利旅遊 #義大利 #異國婚姻 #italy #travelvlog #arttou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ejK3Iccbk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