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由Dorothy Lau寫出對剛剛週日的《從音樂重新想像香港精神》音樂會的深度評論與感想:
【A tale of an ambivalent city】(意譯:一個矛盾城市的故事)
1. <<囍帖街>>這首歌好正正,它描寫的是一種眼看着地方一路向前發展卻又未能割捨掉過去記憶的那種糾結。我個人其實不喜歡現在的利東街,我覺得那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外殼。那種「強行」要營造一種中西合璧的「務實」的「策略」,我覺得很不自然,也恰巧令那個地方缺乏個性。刻意製造一種中高檔消費的所謂「文化」和「品味」,卻掏空了真正本土的生活文化,反映的只是一種霸道的發展觀。
2. 在香港,「懷舊」的確是一件很老餅的事 (唱K的時候就知道了,點舊歌會受到旁人側目...)。很大的感受是,香港revive舊文化的力量是相當薄弱,看台灣節目/演唱會,那些新生代歌手樂於翻唱前輩歌手的台語歌等等的畫面,我看到的是由心而發的文化傳承和濃厚的文化氣息,看着其實很羨慕。
3. 一直很同意是次運動是價值觀之爭,沒有想過原來當中也牽涉到時間觀不同的問題......我眼中的「光復香港」,不僅僅是光復從前的香港,反而更像是復興一種價值觀 — 被資本主義、功利主義社會削去了的發展人文關懷的能力。
我認為香港精神是「不願輕言放棄」。從前的獅子山精神是努力打拼爭取上流安居樂業,現在的獅子山精神是爭取形而上的東西 — 那種不願被強權欺壓的尊嚴。香港人是「曱甴」,不是因為我們能被任意踐踏,而是因為打不死。
其中一個最大嘅感受係,香港嘅硬件 (e.g., 建設) 好似好進步,但軟件 (思想) 有唔少地方都落後。例如有啲地方 (e.g., 台灣、日本?) 已經推緊gender-neutral校服,香港就連同性婚姻都未獲承認;日本有公司開始推緊準時收工文化,而香港就仲未有最高工時;台灣都有「手天使」了,而香港對physically challenged 嘅關注就有排都未去到嗰度。思想跟唔上,制度嘅配套自然就承載唔到。
終於諗到用「不倫不類」來形容而家嘅利東街了。記得第一次去嘅時候,一到門口望到間Pandora就好躁底: 「要咁多間大brand做乜啫?」嗰啲人造(好似好精美的)歐陸風建築crossover 啲紅燈籠係做乜q 啫都唔襯。仲有大埔個許願樹,而家發展成旅遊景點,整啲(傳統)賀年小食booths賣到啲嘢貴一貴。見到啲好似整得好靚嘅指示牌,就覺得好冇feel,總之感覺就係一種將(傳統)文化變成商品販賣出去呃9 啲遊客咁樣,結果就同文化嘅本質同內涵割裂咗。
然後我諗起台灣嘅夜市。好地跖,但就係舊舊地殘殘地先正,因為呢啲正正記載咗真實嘅生活。呢啲就係切切實實嘅文化,冇人工、冇造作。唔需要用錢堆砌的。
-\-\-\-\-\-\-\-\-\-\-\-\-\-\-\-\-\-\-
講到底,其實香港care 嘅,都係經濟主導嘅發展,而唔係人文精神,以致佢不斷displace地方嘅特色文化。歷史建築,佢唔care;李小龍故居,佢唔care,但呢啲係用錢都買唔返嘅文化遺產喎。而佢寧願花幾十萬整隻唔知有乜實際意義嘅深井燒鵝像、花百幾萬整塊唔知有咩value added 嘅顏色燈燈牌。
-\-\-\-\-\-\-\-\-\-\-\-\-\-\-\-\-\-\-\-\
啱啱又諗起幾年前雨傘時期夏慤道嗰個用石壆改建成的自修室書檯。其實係啲好之微嘅嘢,但我就係好深印象。因為由嗰時發現到,原來一個城市/地方嘅發展,可以唔係咁理所當然的;係我哋視「被規劃」為理所當然,所以冇呢個意識去challenge。原來當人民嘗試reclaim 一個地方嘅ownership (佔領),就可以喺呢個場域入面自主地去顛覆一啲嘢來作為一種反抗嘅策略。其實我哋生活喺呢個城市入面,究竟有幾多自主權、自由係被(合理化地)剝奪咗㗎呢?
#琴手叻叻
#音樂會啲樂手從來都不是配角喔
#甄妮首東方之珠JazzCover好好
「曱甴台語」的推薦目錄: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Roger Chung 鍾一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Roger Chung 鍾一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Re: [漢字] 蟑螂寫做"曱甴" 嗎? - 看板TW-language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蟑螂台語怎麼說?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有網友不怕蟑螂嗎? 我們都會說"蟑螂"的台語"嘎抓ga zwa" This...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曱甴台語-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曱甴台語-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曱甴台語-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蒼蠅台語、壁虎台語、曱甴拼音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蒼蠅台語、壁虎台語、曱甴拼音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閒聊] 蟑螂的台語| WomenTalk 看板| 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問卦] 蟑螂的台語為什麼叫"咬紙" jk455723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廣東話跟台語很像!? - 語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Re: [漢字] 蟑螂寫做"曱甴" 嗎? - TW-language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蟑螂英文發音的菜單和評價,FACEBOOK和價格外帶和訂位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Re: [問卦] 閩南話憑什麼自稱台語?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Re: [漢字] 蟑螂寫做"曱甴" 嗎? - 看板TW-languag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曱甴台語 在 Re: [問卦] 閩南話憑什麼自稱台語? - Gossiping 的評價
曱甴台語 在 Roger Chung 鍾一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篇由Dorothy Lau寫出對剛剛週日的《從音樂重新想像香港精神》音樂會的深度評論與感想:
【A tale of an ambivalent city】(意譯:一個矛盾城市的故事)
1. <<囍帖街>>這首歌好正正,它描寫的是一種眼看着地方一路向前發展卻又未能割捨掉過去記憶的那種糾結。我個人其實不喜歡現在的利東街,我覺得那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外殼。那種「強行」要營造一種中西合璧的「務實」的「策略」,我覺得很不自然,也恰巧令那個地方缺乏個性。刻意製造一種中高檔消費的所謂「文化」和「品味」,卻掏空了真正本土的生活文化,反映的只是一種霸道的發展觀。
2. 在香港,「懷舊」的確是一件很老餅的事 (唱K的時候就知道了,點舊歌會受到旁人側目...)。很大的感受是,香港revive舊文化的力量是相當薄弱,看台灣節目/演唱會,那些新生代歌手樂於翻唱前輩歌手的台語歌等等的畫面,我看到的是由心而發的文化傳承和濃厚的文化氣息,看着其實很羨慕。
3. 一直很同意是次運動是價值觀之爭,沒有想過原來當中也牽涉到時間觀不同的問題......我眼中的「光復香港」,不僅僅是光復從前的香港,反而更像是復興一種價值觀 — 被資本主義、功利主義社會削去了的發展人文關懷的能力。
我認為香港精神是「不願輕言放棄」。從前的獅子山精神是努力打拼爭取上流安居樂業,現在的獅子山精神是爭取形而上的東西 — 那種不願被強權欺壓的尊嚴。香港人是「曱甴」,不是因為我們能被任意踐踏,而是因為打不死。
其中一個最大嘅感受係,香港嘅硬件 (e.g., 建設) 好似好進步,但軟件 (思想) 有唔少地方都落後。例如有啲地方 (e.g., 台灣、日本?) 已經推緊gender-neutral校服,香港就連同性婚姻都未獲承認;日本有公司開始推緊準時收工文化,而香港就仲未有最高工時;台灣都有「手天使」了,而香港對physically challenged 嘅關注就有排都未去到嗰度。思想跟唔上,制度嘅配套自然就承載唔到。
終於諗到用「不倫不類」來形容而家嘅利東街了。記得第一次去嘅時候,一到門口望到間Pandora就好躁底: 「要咁多間大brand做乜啫?」嗰啲人造(好似好精美的)歐陸風建築crossover 啲紅燈籠係做乜q 啫都唔襯。仲有大埔個許願樹,而家發展成旅遊景點,整啲(傳統)賀年小食booths賣到啲嘢貴一貴。見到啲好似整得好靚嘅指示牌,就覺得好冇feel,總之感覺就係一種將(傳統)文化變成商品販賣出去呃9 啲遊客咁樣,結果就同文化嘅本質同內涵割裂咗。
然後我諗起台灣嘅夜市。好地跖,但就係舊舊地殘殘地先正,因為呢啲正正記載咗真實嘅生活。呢啲就係切切實實嘅文化,冇人工、冇造作。唔需要用錢堆砌的。
-------------------
講到底,其實香港care 嘅,都係經濟主導嘅發展,而唔係人文精神,以致佢不斷displace地方嘅特色文化。歷史建築,佢唔care;李小龍故居,佢唔care,但呢啲係用錢都買唔返嘅文化遺產喎。而佢寧願花幾十萬整隻唔知有乜實際意義嘅深井燒鵝像、花百幾萬整塊唔知有咩value added 嘅顏色燈燈牌。
--------------------
啱啱又諗起幾年前雨傘時期夏慤道嗰個用石壆改建成的自修室書檯。其實係啲好之微嘅嘢,但我就係好深印象。因為由嗰時發現到,原來一個城市/地方嘅發展,可以唔係咁理所當然的;係我哋視「被規劃」為理所當然,所以冇呢個意識去challenge。原來當人民嘗試reclaim 一個地方嘅ownership (佔領),就可以喺呢個場域入面自主地去顛覆一啲嘢來作為一種反抗嘅策略。其實我哋生活喺呢個城市入面,究竟有幾多自主權、自由係被(合理化地)剝奪咗㗎呢?
#琴手叻叻
#音樂會啲樂手從來都不是配角喔
#甄妮首東方之珠JazzCover好好
曱甴台語 在 蟑螂台語怎麼說?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瀏覽協會電子報官網:http://green501.myweb.hinet.net/,學更多台語. ... <看更多>
曱甴台語 在 有網友不怕蟑螂嗎? 我們都會說"蟑螂"的台語"嘎抓ga zwa" This... 的推薦與評價
2015年7月6日 — 河洛語-台語正解 ... 有網友不怕蟑螂嗎? ... 那麼原本應該怎麼寫呢? ... 未提供相片說明。 ... 閩南語蟑螂的念法, 不是源自於古漢語, 而是源自於古越語! 漢字 ... ... <看更多>
曱甴台語 在 Re: [漢字] 蟑螂寫做"曱甴" 嗎? - 看板TW-language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Chengheong (Hohlolang)》之銘言:
: ※ 引述《RungTai (RungTai)》之銘言:
: : 看香港新聞看到的
: : 查網路說
: : 广州话对“蟑螂”的称呼就叫作“曱甴”
: : 粤拼:gaat6 zaat6
: : 潮汕音:gā zu跰
: : 看來看去不就是台語的"嘎抓"?
可能是壯侗語在漢語的底層,不過這個詞沒研究,不敢說,
比較類似的例子是蜘蛛一詞:
台灣閩南語 la2-gia2 (與漢語詞的 ti-tu 分工,特指長腳蜘蛛)
台灣客語 la2-khia2
香港粵語 kham2-lou2
(◎ 調號採漢語方言學八調分類,2 為陽平)
比較
壯語 gyau 或 du-gyau 或 lwg-gyau
苗語 kab-laum-sab
應該看得出同源關係。
: 普通話的天亮,廣東話閩南話都是天光。
客語天亮也說「天光」。
: 廣東話閩南話的[代帶]不同音。
: 台日大辭典:交帶tai3;交代tai7(文)。
代、帶在台語不同音表現為反映古聲母清濁的陰陽調類,
代為陽去,帶為陰去。
但在粵語,代、帶除了陰陽調的不同,母音亦有差異,
反映了中古蟹攝開口一等咍、泰韻的分別:
代 toi6
帶 taai3
(◎ 調號採粵語拼音,聲母以 t 表示不送氣清塞音)
以讀音而言,與此相近的是客語,
以台灣海陸客語舉例,二字一樣表現了聲調與母音的雙重差異,
此外,因為古全濁阻音聲母在客語表現為送氣,所以客語多了聲母送氣上的差異:
代 thoi5
帶 tai4
(◎ 調號採客語拼音,th 為送氣清塞音)
順便補上保留古聲母清濁對立的吳語,
因此與客語一樣是三重對立,只是聲母的差異在於 (音韻上的) 清濁,
而非送氣,
以上海話為例:
代 de3
帶 ta2
(◎ 調號採吳語拼音,d 為音韻上的濁塞音聲母)
: 廣東話:交帶。
: 普通話:交代,交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0.88.1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language/M.1436207670.A.B9B.html
oops 我沒去細查,
因為吳語、粵語、客語這組母音差異主要是反映蟹攝一二等,
忘了也反映一等咍韻跟泰韻的分別,
已更正,抱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