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遠傳》開衍戀愛人際與心理學的嶄新輿圖 透過「閱讀金鑰」啟動內外對話─專訪心理諮商師
我很喜歡這一篇的採訪,把我想說得內容精準得傳達!
你說為什麼要閱讀,因為閱讀提升了生活與生命的質地,閱讀拓展了你知識的邊界,豐富你話題的內容,愛情可以是身心靈激盪的過程,而閱讀是不斷點綴的花火。
網路也有圖文完整版:https://www.nlpi.edu.tw/FileDownLoad/LibraryPublication/20210114161743197661154.pdf
#書香遠傳 #圓夢新計畫 #台灣圖書館
書香遠傳 在 作家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黑狗來了嗎?
來看看小光之前整理的書單,
我們一起研究跟黑狗相處的方法。
黑狗走過房間|
無法形容的抽象狀態,只能以譬喻將之塑形。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有隻知名的黑狗,那不是一隻實際存在的黑狗,而是指困擾他的憂鬱症。發病就像是被黑狗咬住不放,這也成為患者口中疾病的代稱。黑狗總是神出鬼沒,有的人可以理解,有的人無法。遭受黑狗來襲的人,如同被強制安裝無法卸載的app,裡頭可供捕捉的不是幻獸寶可夢,卻是揮之不去的黑影,背景是永恆的雨季。
心靈的疼痛難以被看見,它不是外傷,不會流血,卻不代表這痛苦不存在。馬修.約翰史東(Matthew Johnstone)的繪本《 你的心是否也住著一隻黑狗?牠名叫憂鬱》 是親切易懂的作品,非常適合作為理解低落情緒的入門之書,作者從事廣告業,生活與工作看似平順,卻飽受憂鬱症所苦。他以親身經驗融入創作,探討這隻隨時來訪的黑狗,也找出一些可供判斷黑狗警報的蛛絲馬跡,例如易哭、暴躁、缺乏食慾、睡眠障礙、自我封閉等等,提出與黑狗共存的可能,也有啟動復原的方法。
他的另一本作品 《擁抱黑狗:如何照顧憂鬱症患者,同時不忘呵護自己》是與妻子安絲莉.約翰史東(Ainsley Johnstone)合著的,也是簡單易懂的繪本作品。藉由照顧者的目光,去看待患者,也回過頭提醒,在協助他人時,必須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健康。黑狗會來,但也會走,儘管今天的挫敗看似是昨天的複製貼上,他們分享經驗,提供生活中的紓發情緒技巧,不去餵養猛獸,每天堅實抵抗入侵,黑狗必會遠去。
從日常經驗轉化,讓大眾更能理解這場心靈感冒的,尚有2011年的日本電影《阿娜答有點blue》,改編自漫畫家細川貂貂的隨筆漫畫,由宮崎葵跟堺雅人主演,故事線非常簡潔,就是漫畫家妻子與上班族丈夫攜手面對憂鬱症的過程。有些事是只有伴侶才能理解的,無法理解的時刻,也能以陪伴的續航力一起渡過惡海。
前有外國經典,台灣也有優秀的圖文作品《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抱緊處理》,由林妤恒與白琳共同創作,他們創造出黑色小怪獸「小鬱」,結合專業醫師建議,淺顯易懂的說法,加上活潑的設計,讓大眾能真正認識憂鬱症。本書是2016年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優勝左作品,也入圍各大設計獎。
而近年以《背離親緣》聞名的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在十幾年前寫過關於憂鬱症的作品《正午惡魔》,兩書的知名度落差極大,但都非常值得一讀。書名來自跟沙漠修士聖安東尼(Saint Antony)的一段故事,修士被問及如何辨別寒賶的天使和偽裝成富人的魔鬼,答曰,以他們離去時,在心中留下的感覺來分辨。安德魯.所羅門延伸寫下:「當天使離開時,你會感受他的靈氣而更堅強;當魔鬼離開時,你會覺得恐懼。哀傷是一位寒賶的天使,消散後會讓你堅強,頭腦清楚,感受到自己的內心世界。憂鬱症是一個惡魔,消散後,你只會心驚膽顫。」此書從他自身的經歷出發,採訪其他憂鬱症患者、科學家、醫師、哲學家,甚至親身去體驗某些地區的民俗療法,討論現行的藥物治療範圍,也有另類療法。痛苦的疆域難以討論,本書盡量指出範圍,提供知識,是我讀過對憂鬱症最全面的探討與檢視。可惜台灣已絕版多年,需要去各大圖書館借閱。
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將快樂、憂愁、厭惡、恐懼、憤怒五種情緒擬人化,在主角的腦內建造控制部去影響行為,甚至操弄記憶的方式。只剩下單一情緒,即使都是快樂的,都會讓人產生斷裂,導致內在世界的崩塌。多種情緒並存,反而可以有堅實的內在景觀。強納森‧羅騰伯格(Jonathan Rottenberg)的著作《憂鬱的演化: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提出一個類似的切入點。書中有個基本假設,倘若人類演化至今,所有的能力都是助於繁衍後代,那麼為何「憂鬱」這種情緒得以存活呢?他認為正是 「憂鬱症源自缺陷」這個觀念直接將現況導進死路,質疑「憂鬱症是缺陷」的看法。他以演化的方式去理解憂鬱症,並不是將病症切割成異常的、必須排除的,而是將其定義成人類演化中的「保護機制」,在理解病症的過程中,也逐步洗刷其污名。舉例來說,憂鬱心情對生存有幫助,讓人停止錯誤嘗試,啟動休息的機制,還能串連人際關係,讓親朋好友可以介入安慰。
作者本來的志向是成為歷史學家,卻在攻讀博士時遭受憂鬱侵擾,連出門購物都難以做到。他後來進入史丹佛大學心理系,轉而研究憂鬱。本書融合個人經驗與研究成果,討論情緒的本質,現代社會的快樂設定值等,傾聽憂鬱,也能穩定的痊癒成長。現階段的他是南佛羅里達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發起「走出暗處」( The Come Out of the Dark Campaign)活動,希望各界對憂鬱症能有正向而頻繁的對話。
面對陷落的黑洞,如同薛西佛斯徒勞無功的推石長征,如何直面情緒?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長期研究人類心靈的脆弱、自卑、勇氣,她的網路影片 「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極受歡迎,已超過一千萬人次觀看。同名著作《脆落的力量》便以此為切入點,她認為脆弱不等於軟弱,脆弱其實不弱,是建構心靈的本質,更是最為強大的力量。如果能夠去面對自己的恐懼,展現脆弱,可以將之轉化成能量的來源,開啟更多可能性。
當身邊出現黑狗,別開臉不看,並不代表那不存在。也許黑狗還會在房間裡徘徊一陣子,既然無法驅離,也許可以練習與之共處,知識與同理心可以成為前方的緩衝。雨季也許很長,總會有結束的時刻,在那之前,願原力與我們同在。
(圖片來自《擁抱黑狗》。
原文刊載於2018/05《書香遠傳》。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發行。)
書香遠傳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黑狗走過房間|
無法形容的抽象狀態,只能以譬喻將之塑形。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有隻知名的黑狗,那不是一隻實際存在的黑狗,而是指困擾他的憂鬱症。發病就像是被黑狗咬住不放,這也成為患者口中疾病的代稱。黑狗總是神出鬼沒,有的人可以理解,有的人無法。遭受黑狗來襲的人,如同被強制安裝無法卸載的app,裡頭可供捕捉的不是幻獸寶可夢,卻是揮之不去的黑影,背景是永恆的雨季。
心靈的疼痛難以被看見,它不是外傷,不會流血,卻不代表這痛苦不存在。馬修.約翰史東(Matthew Johnstone)的繪本《 你的心是否也住著一隻黑狗?牠名叫憂鬱》 是親切易懂的作品,非常適合作為理解低落情緒的入門之書,作者從事廣告業,生活與工作看似平順,卻飽受憂鬱症所苦。他以親身經驗融入創作,探討這隻隨時來訪的黑狗,也找出一些可供判斷黑狗警報的蛛絲馬跡,例如易哭、暴躁、缺乏食慾、睡眠障礙、自我封閉等等,提出與黑狗共存的可能,也有啟動復原的方法。
他的另一本作品 《擁抱黑狗:如何照顧憂鬱症患者,同時不忘呵護自己》是與妻子安絲莉.約翰史東(Ainsley Johnstone)合著的,也是簡單易懂的繪本作品。藉由照顧者的目光,去看待患者,也回過頭提醒,在協助他人時,必須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健康。黑狗會來,但也會走,儘管今天的挫敗看似是昨天的複製貼上,他們分享經驗,提供生活中的紓發情緒技巧,不去餵養猛獸,每天堅實抵抗入侵,黑狗必會遠去。
從日常經驗轉化,讓大眾更能理解這場心靈感冒的,尚有2011年的日本電影《阿娜答有點blue》,改編自漫畫家細川貂貂的隨筆漫畫,由宮崎葵跟堺雅人主演,故事線非常簡潔,就是漫畫家妻子與上班族丈夫攜手面對憂鬱症的過程。有些事是只有伴侶才能理解的,無法理解的時刻,也能以陪伴的續航力一起渡過惡海。
前有外國經典,台灣也有優秀的圖文作品《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抱緊處理》,由林妤恒與白琳共同創作,他們創造出黑色小怪獸「小鬱」,結合專業醫師建議,淺顯易懂的說法,加上活潑的設計,讓大眾能真正認識憂鬱症。本書是2016年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優勝左作品,也入圍各大設計獎。
而近年以《背離親緣》聞名的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在十幾年前寫過關於憂鬱症的作品《正午惡魔》,兩書的知名度落差極大,但都非常值得一讀。書名來自跟沙漠修士聖安東尼(Saint Antony)的一段故事,修士被問及如何辨別寒賶的天使和偽裝成富人的魔鬼,答曰,以他們離去時,在心中留下的感覺來分辨。安德魯.所羅門延伸寫下:「當天使離開時,你會感受他的靈氣而更堅強;當魔鬼離開時,你會覺得恐懼。哀傷是一位寒賶的天使,消散後會讓你堅強,頭腦清楚,感受到自己的內心世界。憂鬱症是一個惡魔,消散後,你只會心驚膽顫。」此書從他自身的經歷出發,採訪其他憂鬱症患者、科學家、醫師、哲學家,甚至親身去體驗某些地區的民俗療法,討論現行的藥物治療範圍,也有另類療法。痛苦的疆域難以討論,本書盡量指出範圍,提供知識,是我讀過對憂鬱症最全面的探討與檢視。可惜台灣已絕版多年,需要去各大圖書館借閱。
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將快樂、憂愁、厭惡、恐懼、憤怒五種情緒擬人化,在主角的腦內建造控制部去影響行為,甚至操弄記憶的方式。只剩下單一情緒,即使都是快樂的,都會讓人產生斷裂,導致內在世界的崩塌。多種情緒並存,反而可以有堅實的內在景觀。強納森‧羅騰伯格(Jonathan Rottenberg)的著作《憂鬱的演化: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提出一個類似的切入點。書中有個基本假設,倘若人類演化至今,所有的能力都是助於繁衍後代,那麼為何「憂鬱」這種情緒得以存活呢?他認為正是 「憂鬱症源自缺陷」這個觀念直接將現況導進死路,質疑「憂鬱症是缺陷」的看法。他以演化的方式去理解憂鬱症,並不是將病症切割成異常的、必須排除的,而是將其定義成人類演化中的「保護機制」,在理解病症的過程中,也逐步洗刷其污名。舉例來說,憂鬱心情對生存有幫助,讓人停止錯誤嘗試,啟動休息的機制,還能串連人際關係,讓親朋好友可以介入安慰。
作者本來的志向是成為歷史學家,卻在攻讀博士時遭受憂鬱侵擾,連出門購物都難以做到。他後來進入史丹佛大學心理系,轉而研究憂鬱。本書融合個人經驗與研究成果,討論情緒的本質,現代社會的快樂設定值等,傾聽憂鬱,也能穩定的痊癒成長。現階段的他是南佛羅里達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發起「走出暗處」( The Come Out of the Dark Campaign)活動,希望各界對憂鬱症能有正向而頻繁的對話。
面對陷落的黑洞,如同薛西佛斯徒勞無功的推石長征,如何直面情緒?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長期研究人類心靈的脆弱、自卑、勇氣,她的網路影片 「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極受歡迎,已超過一千萬人次觀看。同名著作《脆落的力量》便以此為切入點,她認為脆弱不等於軟弱,脆弱其實不弱,是建構心靈的本質,更是最為強大的力量。如果能夠去面對自己的恐懼,展現脆弱,可以將之轉化成能量的來源,開啟更多可能性。
當身邊出現黑狗,別開臉不看,並不代表那不存在。也許黑狗還會在房間裡徘徊一陣子,既然無法驅離,也許可以練習與之共處,知識與同理心可以成為前方的緩衝。雨季也許很長,總會有結束的時刻,在那之前,願原力與我們同在。
(圖片來自《擁抱黑狗》。
原文刊載於2018/05《書香遠傳》。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