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麗寶公主:傳說與史實|知史百家
安煥然
兩次擊退暹羅入侵,滿剌加崛起。至Sultan Mansor Shah (1459—1477) 時代,乃朝向「帝國」的建立,擴張領土,征服原本是暹羅屬國的彭亨和吉蘭丹,逐次統領馬來半島諸邦。收服新加坡海域附近的海盗,並且把勢力擴張到蘇門答臘的錫國、英得其利和甘巴等地,更有效地控制和壟斷馬六甲海峽的商貿利權。Sultan Mansor Shah時代,是為滿剌加的全盛時期。
關於Sultan Mansor Shah時代的「馬中關係」,馬來古典文學名著《馬來紀年》(Sejarah Melayu)有記敘。敘事大抵集中在該書的第15章。其中一節,就是我們熟知的「中國明朝漢麗寶公主遠嫁滿剌加國王」的故事。
這則美麗傳說,至今被喻為「馬中友誼的頌歌」。有人甚至把漢麗寶故事搬上舞台,編成舞劇,以優美舞姿和動人音樂,體現馬中文化交流及華巫友好的情誼。然而,在友誼頌歌繞樑聲中,常有一種歷史的錯覺,誤把傳說當史實,甚至還想當然地以為,漢麗寶公主遠嫁滿剌加,是由鄭和護送的。
漢麗寶是否真有其人,尚是一個問題。把她說成是中國明朝的公主,可能性也極微。畢竟中國史書全無記載。若說鄭和護送漢麗寶公主到來滿剌加,更是荒唐。翻查《馬來紀年》,漢麗寶是下嫁給Sultan Mansor Shah。這位滿剌加全盛時期的君主在位年是1459—1477。而鄭和七下西洋是1405-1433。據考,鄭和卒於1433年(另有說是1434或1435年)。換句話說,鄭和在Sultan Mansor Shah即位之前,早已過世,怎麼可能會是護送漢麗寶公主遠嫁滿剌加的朝廷特使呢?
說這些荒唐,並不是要否定「馬中友好」。只是,我們必須實事求是。事實上,若翻查中國史書和官方檔案,有不少確切史實記述了Sultan Mansor Shah時代的「馬中友好」關係。《明實錄》裡至少有9條事錄,其不同的譯名包括:「蘇丹茫速沙」和「滿速沙兒」,應都是指Sultan Mansor Shah。譯音正確,活動年限也完全吻合,即在明朝的天順至成化年間。這期間,蘇丹茫速沙曾4次遣使入貢中國,明朝皇帝亦派遣朝廷特使往賜、冊封蘇丹茫速沙為滿剌加國王。
前述傳說中的漢麗寶公主是由中國特使護送,這個人會是誰?《馬來紀年》寫得很清楚,那是由中國皇帝下旨命Li Po備船百艘,由一位叫Di Po的大臣統領,選派500名宮女同行。Li Po應就是禮部。中國明朝處理海外之朝貢事務的「對口單位」,就是吏、戶、禮、兵、刑、工之「禮部」。
明朝禮部與滿剌加使團的交涉,在《明實錄》可找到蛛絲馬跡。《明英宗實錄》記載,天順三年(1459)六月,滿剌加國王子蘇丹茫速沙遣使亞烈葛、佛陰等來朝。同年八月,明英宗派遣給事中陳嘉猷為正使,行人彭盛為副使,持節往賜、冊封蘇丹茫速沙為滿剌加國王,並諭祭剛過世的滿剌加國王速魯檀無答佛哪沙。
朝廷特使陳嘉猷,字世用,浙江余姚縣人,景泰年間的進士,受委正使出使滿剌加時,擔任禮科給事中。陳嘉猷此行並不順利。出發不久,遇颶風,船破。得救後,治舟再往,延至天順五年(1461)才到達滿剌加完成冊封之禮。
《明英宗實錄》明確記載了此事是由當時的禮部尚書石瑁呈奏的。奏折如是記述:「先是遣禮科給事中陳嘉猷,行人司行人彭盛為正、副使,往滿剌加行封禮。於廣東布政司造船,浮海行二日,至烏豬等洋,遇颶風,船破,漂蕩六日,至海南衛清瀾守御千戶所地方,得船來救。嘉猷等捧詔書、敕書登岸,令水手打撈,得紵絲等物,俱水灦有跡,乞行廣東布政司收買。應付其紵絲、羅、布,宜於內承運庫換給,遣人賚付嘉猷,仍往行禮。」
根據《明憲宗實錄》卷47,陳嘉猷後來「治舟再往,竣事還,升通政司左參議,尋升右通政。」
從明朝官方皇家檔案所確實記載的這則事例來看,蘇丹茫速沙時代的「馬中關係」,雖然沒有漢麗寶公主遠嫁的傳奇故事,然而往賜冊封蘇丹茫速沙,倒是事實。而且,從記敘中可窺,當時的中國朝廷特使往賜滿剌加的船隊,挾帶不少紵絲禮物和商貨。
成化二年(1474),工科右給事中陳峻出使占城。適逢占城發生亂事,陳峻以所賚載私貨和挾帶商人數多,遂假以遭風為由,越境至滿剌加交易,且誘使蘇丹茫速沙於次年遣使端馬密等朝貢中國。
漢麗寶是否就是這些朝廷特使,或其同行的華人海商所挾帶之女子?傳說與史實之間,究竟有無一絲關聯?歷史的想像和考證,就留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去探究吧!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曾煥泰博士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455年馬中關係的復交|知史百家
安煥然
1455年宮廷政變之後,滿剌加與明朝中國的朝貢關係變得斷斷續續。滿剌加似乎是有事才會來中國,無事則疏遠於明朝貢體圈,不務朝貢。
從1445年至1454年,亦即明朝正統十年至景泰五年的10年間,文獻不見記載滿剌朝貢中國的記錄。也就是說,在這段時期,「馬中」朝貢關係中斷了10年。
惟,就在1455年,滿剌加蘇丹無答佛哪沙卻在這一年內突然連續兩次遣使到中國來朝貢。這項舉止,很是唐突。想來,另有內情。
景泰六年(1455),《明英宗實錄》卷253及卷256,記載了兩則事例。一次是該年的五月,滿剌加「速魯檀無答佛哪沙」派遣使者到中國朝貢;第二次的入貢則是在同年的七月,到來中國朝貢的滿剌加使臣是端麻古凌釘。
滿剌加使者來朝的目的,《明實錄》記載說:「其王原賜冠服毀於火」,這當是指10年前那場宮廷政變,原任國王息力八密息瓦兒丟八沙在危急之時曾向明朝中國皇帝請賜之「蟒龍衣服」。而事實上,蘇丹無答佛哪沙的擁立,是在宮廷政變中,把明朝所認可之滿剌加原任統治者給推翻了。故蘇丹無答佛哪沙即位後,與明朝斷交10年,是可以理解的。
為什麼事隔多年,蘇丹無答佛哪沙卻主動要和中國復交呢?試想想,蘇丹無答佛哪沙是在宮廷政變之後,1446年即位的。至景泰六年(1455),他已在位9年,不太可能在這個時候才來向明朝皇帝要求冊封。
此次滿剌加與明朝的復交,推斷是與暹羅欲圖南侵滿剌加有關。重溫滿剌加的歷史,自建國以來,暹羅一直是滿剌加的北方外患。滿剌加建國之初,就是借助明成祖及鄭和下西洋的力量,有效地制衡暹羅,才緩和了暹羅的南壓。但明中葉以後,這種局勢已經起了變化。當年鄭和下西洋的盛事早已不再。
1446年(正統十一年),暹羅取道彭亨,從陸路進攻滿剌加。此次戰役發生在滿剌加宮廷政變之後的第二年,也是蘇丹無答佛哪沙即位之年。委以重任的首相敦霹靂(Tun Perak) 領軍擊退暹羅。
10年後,暹羅由海路再次大舉入侵滿剌加。這一年正好是在1456年。所謂山雨欲來,危機重重。滿剌加於暹羅入侵的前一年(1455年),遣使朝貢中國,與明朝復交,而且一年之內兩次入貢,如此之積極,相信是想故技重施,借助大明天威以制衡暹羅。
同年,明朝派遣使節往賜滿剌加。《明史》卷325〈外國六.滿剌加〉條中記說,景泰六年詔給事中王暉往賜冠服滿剌加蘇丹。《皇明經世文編》收錄之《商文毅文集》,其卷之一〈贈行人劉偕立使西南夷序〉也記有此次往賜冊封滿剌加國王的事錄,只是其往封者是行人劉偕立。推斷給事中王暉和行人劉偕立,二人應是正、副使之分。
次年(1456),滿剌加再次遣使李靄、巫沙和通事馬貴等,朝貢中國,進一步加強「馬中關係」。值得留意的是,滿剌加的使節團成員,有李靄、馬貴等,他們應是從事海洋貿易的私商,流寓於滿剌加的早期華人。憑彼等長期的海貿商販經驗和語言能力,與滿剌加王室合作,受重用成為滿剌加入貢中國的特使要員,利用「馬中」之間的朝貢貿易管道,兼營其海貿事業。
說回1456年暹羅從海路之大舉來犯滿剌加。暹羅的此次南侵,最終被滿剌加自身英勇的海軍所擊潰,並由此奠定了滿剌加海上新興強國的地位。爾後滿剌加復與暹羅修好,可能是因為暹羅當時也陷入與北方蘭那(清邁)的戰爭,無暇顧及南方的經略。《馬來紀年》記說,滿剌加軍隊曾助暹羅王攻克暹羅鄰國,令暹王大悅。此傳說故事或許是指涉1460年暹羅與蘭那的戰爭。
至於在這期間,明朝中國究竟發揮了多少實際的外交制衡作用,文獻所限,尚無從論證。能夠說的,是3年後(1459年),蘇丹茫速沙即位,遣使來朝中國,同年,明朝亦派遣使節往賜冊封蘇丹茫速沙為滿剌加國王。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曾煥泰博士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雄市政府副市長及一級機關政務首長名單
#各首長主要經歷補充於下
#僅剩農業海洋兩局未公布
副市長 史 哲 男
副市長 林欽榮 男
副市長 羅達生 男
行政暨國際處處長 項賓和 男
-蘋果日報前南區特派員
民政局局長 閻青智 男
-台鹽董事長陳啟昱特助,前高雄縣新聞室主任
財政局局長 陳勇勝 男
-財政部賦稅署主任秘書
教育局局長 謝文斌 男
-雄中校長
經濟發展局局長 廖泰翔 男
-民主進步黨網路社群中心主任兼發言人
觀光局局長 周玲妏 女
-前市議員
都市發展局局長 楊欽富 男
-高雄市建築學會理事長
工務局局長 蘇志勳 男
-工務局副局長
水利局局長 蔡長展 男
-水利局代理局長
社會局局長 謝琍琍 女
-社會局代理局長
勞工局局長 李煥勳 男
- 勞工局副局長
消防局局長 李清秀 男
-消防局專門委員
衛生局局長 黃志中 男
-台南市社會局長,高雄市前衛生局長
環境保護局局長 張瑞琿 女
-環保局代理局長
捷運工程局局長 吳義隆 男
-前捷運局長
文化局局長 王文翠 女
-文化局副局長、代理局長
交通局局長 張淑娟 女
- 交通局副局長、代理局長
法制局局長 王世芳 女
- 代理副市長、曾任法制局副局長
地政局局長 陳冠福 男
-地政局代理局長
新聞局局長 董建宏 男
-民進黨政策會首席副執行長,台灣地理資訊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中興大學助理教授
毒品防制局局長 林瑩蓉 女
-前市議員
運動發展局局長 侯尊堯 男
-義守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青年局局長 張以理 男
-趙天麟團隊發言人
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蔡宛芬 女
- 民進黨婦女部主任、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
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洪羽珊(阿布斯) 女
-原民視記者
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志勇 男
-高雄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
#短評
陳市長主要以「會做事」為目標,專業局處多提名曾任局長,或已有副局長或代理局長經驗者出任,讓政務推動上手不成問題。
比較特別的是,民進黨年輕一代的廖泰翔(33歲)擔任經發局長,雖然有波士頓大學經濟碩士,外商工作經驗,但產學經歷較不足,是名單中較具爭議,也是較大膽的嘗試。
政治性較高的新聞局,提名哥倫比亞大學都市計畫博士董建宏(48歲),專長為農村計畫法規、農業政策與發展、私有化與BOT等。曾任多所大學的助理研究員及助理教授,除了發言以外,也可就近提供其邁許多專業諮詢。
派系平衡部分,趙系的張以理,陳啟昱特助閻青智較有此味道,但大致上用人派系色彩不重。周玲妏和林瑩蓉兩位前議員進入小內閣,但其實兩人確實有觀光和法律相關背景。
過去曾參與不少公共建設議題的台灣建築中心董事長楊欽富,本身為建築師出身,也是陳其邁智庫一員,應可促進官民間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