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想把劇情類比內在的心靈世界
成年以後,你心裡曾經有這樣的感覺嗎?
1.每次過年過節回家,都會害怕
2.面對父母,總是有很多糾結無法開口
3.待在家裡覺得焦躁,但離開家又放不下家人
4.有時候真的很想一了百了,但又怕家人難過
5.害怕面對某一個家人的情緒,但太久沒回去又會擔心
6.憎恨某一個家人,但如果他真的走了,心裡又會有捨不得與後悔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你就會明白,回家真正的困難並不在於和家裡面的人相處,而是在你內心的世界當中空出一個位置,找回你跟家人之間的認同、接起你和他們之間真實的連結。
那該怎麼辦呢,在這之前,我想先談談跟我一起追斯卡羅的朋友,Amy的故事。
「我從21歲那一年開始逃離家裡,對我來說,那裡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一個被詛咒的地方。10年以來,我靠著自己在外面賺錢生活,每天工作的時候都戴著面具,過年過節我都主動說要留下來加班,有些同事說我是貪戀那兩倍的薪水,但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我真正要的不是薪水,而是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Amy在看完《斯卡羅》「福爾摩沙公主」那一集的時候跟我說,我認識的她一直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人,一路從公司小職員做到主管,大小事都一手包辦,一個人可以當十個人用,我都覺得自己已經是工作狂了,沒想到有人還比我更嚴重。於是我把我的治療師跟我說過的話送給她:「會不會你透過拼命的工作,真正想要的是逃避某一些,你不想碰觸的傷口?」她點點頭,表面上這句話好像是對她說,但實際上是對我們兩個人說。
11歲那年,Amy的父親就跟媽媽口中的「外面的女人」跑了,那天以後,媽媽開始變得歇斯底里,各種情緒勒索,Amy是家裡面的大女兒,只能夠一個人承擔炮火,年幼的弟弟還不懂事,甚至在媽媽聲淚俱下的時候吵著要吃養樂多冰,她也只能夠一邊安撫媽媽的情緒,一邊到冰箱冷凍庫拿養樂多冰給弟弟,一湯匙一湯匙地餵——重點是,她自己都沒吃半口。
「後來媽跟叔叔在一起,一開始叔叔對我們很好,後來每天打我們罵我們,我從一個人的出氣筒變成兩個人的出氣筒。只是叔叔比媽媽更過分,還會罵一些很難聽的話,說我是媽媽跟別人生的賤貨、下三濫、妓女等等⋯⋯重男輕女的他,對弟弟卻是呵護有加,弟弟要什麼科學用具、湯瑪士小火車,叔叔都買給他。有一天晚上我趁大家都睡著,跑到弟弟的房間把他床鋪底下的湯瑪士小火車拿出,來想說要把它折成兩半,可是看到湯瑪士火車的臉,就覺得可怕,好像看到我自己一樣,一張想要復仇、充滿怨恨的臉,卻用微笑來掩飾。」她說,於是那天晚上,她又把貨車玩具放回床底下,這是,整個晚上她都再也有沒有睡著⋯⋯。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聽完Amy的故事,我想起上面這句話,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面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是,Amy雖然逃家逃得很遠,遠從屏東上來台北,可是是內心的某一塊還是留在家裡;她想在心裡面努力的抹掉那條回家的路,但是同時又很想想起這條回家的路。
就像《斯卡羅》的蝶妹一樣。
#心理治療就是找一條回家的路
(以下小雷)
「心理治療一定要這麼痛苦,去挖過往的傷口才能夠痊癒嗎?」我曾經問我的治療師這個問題,他沒有給我答案,而是跟我說,這可能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來解答。我那時候想可惡沒回答我的問題還要收我錢!
一直到我和Amy在一起追斯卡羅這過程當中,才慢慢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然後我也才明白,這個答案真的是要靠自己慢慢摸索才會漸漸明朗的。
原來,我們不一定要去挖過往的傷口,但不論我們想要採取的自我探索和治療方式是什麼,這一輩子其實都是在找一條回家的路。就像片中的蝶妹與阿杰一樣,會歷經下面幾個過程:
—忘了回部落的那條路
—想起這條路但是不敢踏上
—踏上這條路覺得後悔了,可是進退維谷
—有幾次回了家,卻被趕出來、不被接納
—有幾次回到家,被綁架,無法離開
—有幾次終於離開了,告訴自己再也不要回去了,但心裡還是有疙瘩
—在回家的路上,和同行的人起衝突
—回家的路上,覺得不知所措,甚至自我厭惡
這裡的「回家」,有可能隱喻的是回到過往的記憶,去探索原生家庭的傷口;也可能是「踏出一段改變的路」,做和過往不一樣、不熟悉的事情;更可能是直接指涉整個心理治療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在接受治療的時候,會面臨失望、恐懼、害怕、不舒服、退縮、甚至想要放棄。
#心靈的自我防衛系統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要回到讓你曾經感到痛苦的地方(想一想那個曾經被燒掉好多次的房子),自我防衛機轉很快就會跳出來,就像是駐守在山林間的斯卡羅勇士,任何外人只要就要進入這座山,就會慘遭射殺。
「有些事情是連祖靈都不知道的。當年祖靈拿這把山刀開疆闢土的時候,瑯橋還沒有那麼複雜。現在洋人的槍炮和武器都那麼先進,我們如果只是困守在山裡,是沒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的。」大股頭卓杞篤曾經講過類似的話,他知道分隔的心靈是無法存活的,所以一直沒有放棄和漢人交流。
把這段話平行到我們的內在心靈、把斯卡羅的這座山頭想像是我們的內在世界,其實就是:受傷的心靈會自我保護,心靈會用過去自己「成功抵禦外敵」的方法來保護自己(例如過度警覺、解離、負面思考、人際焦慮等等⋯⋯),儘管這個方法現在已經不敷使用或者是過時,甚至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仍然在所不惜。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改變太痛苦了,可能要面對各種未知的後果。如果維持現狀還可以苟活,為什麼要冒險去嘗試新的東西?
可是就像大股頭所說的,其實你內在有一個很清澈的聲音知道: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只是知道跟做到時間仍然有距離,一直到兵臨城下,被漢人包圍,這個痛苦無法再忍受那一刻的時候,戰火一觸即發時,內在世界的18個部落會議才會召開。危機就是轉機,會議召開的時候可能會引起很多衝突,但你也可以藉由這個機會看見那個「自我防衛」的自己是如何保護你。
#對自己的內在慈悲為懷
舉例來說,如果你小時候曾經經歷過一些傷口,那麼你應該最常面對的就是「自我批評」的聲音。當你出現這種聲音的時候,你可以問問那個「自我批判」的自己:「你現在幾歲?」
然後憑直覺在第一時間內回答。
或許你會發現,「他」所回答的那個歲數發生了很多你生命當中關鍵的事,所以「他」被滯留在那個時刻保護你,一直到現在。可是當你再進一步的問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的時候,他可能會告訴你說:「我好累了,我想要休息,可是我沒辦法,我放心不下,內憂外患,我無法讓剩下不同『部分』的自己來管理這個身體,我怕他們會把這個身體搞砸。」(有沒有聯想到卓杞篤一直不敢放手大股頭,暫時不辦五年祭的那一幕?)
上面這一段,是我前陣子我參加「內在家庭系統理論」(IFS,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初次課程印象最深的段落,當我問自己那個內在批評的聲音是幾歲的時候,第一個冒出來的聲音是: 13歲。原來, 13歲那一年是我人生第一次減肥成功、因為功課好開始嚐到甜頭、也是我因此脫離被霸凌的第一年。從那一刻起,這個自我要求的自己就不斷鞭策砥礪,所以才能夠有今天的我。
蝶妹也是一樣的。她一路在各個不同勢力當中穿針引線、輾轉斡旋,被各個不同勢力的人拉攏、又被各個不同勢力的人討厭,可是到最後最終沒有一個人可以信任她,就連她的主子李仙得都開始懷疑她說的話。其實她要的很簡單,就是希望部落和瑯橋的各個勢力之間不要打仗,能夠開啟談判,可是努力了一大圈,最後還是發生了很多自己都不願意看到、令人傷心的事情。所以最後她累了,病倒了,身體沒有辦法承受這麼多複雜的事情,這一刻開始,她才可以真正休息。
也像是我一樣,那個不斷自我要求的自己,到現在還在一直燃燒,也難怪耳鳴會一直沒有消失,焦慮都跑到肚子的肥油和晚上的啤酒裡面。但是那個自我要求的自己,也好想要休息(所以我九月底要去台東渡假了不要攔我)。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內在世界就像是一個斯卡羅的世界,你現在的疾病、瘟疫、困境、焦慮、恐懼、憂鬱,是不是正在提醒你身上有一個「過分努力的自己」,一直以來做了好多好多的事情,卻從來沒有被看見,從來沒有被愛?到嗎,她就像是蝶妹一樣,像是Amy一樣,像是那個一直不斷努力的我一樣,要的其實不多,只是希望可以被愛,可以有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我們一家人不能夠像山胡椒一樣,各自分裂四散」阿杰、蝶妹腦袋裡面都印象很深刻媽媽瑪祖卡說的這句話,可是造化弄人,一路經過各種分分合合,生離死別,大家的命運似乎在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分別。不過,我跟瑪祖卡有不太一樣的想法,我反倒是覺得,有些時候分開是為了回來,遍地開花,是為了在每個地方都滋養茁壯。如果不是這一家人跨了不同種族的血緣,如果不是阿杰、蝶妹的活躍,這場心靈的戰爭可能永遠都會被壓抑下來,永遠不會開打,內在世界看起來風平浪靜,可是卻在潛意識裡面分裂。
#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
那該怎麼整合這個紛亂的內在世界呢?其中一個整合自我的方法,就是對自己慈悲(self-compassion)。我想用前陣子我在課堂上面到了這首詩《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的一個段落,來呼應整部斯卡羅的劇情:
「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
⋯⋯
你能否愛內心的勇士
那個披荊斬棘的自己
你能否愛你的瘋狂
你能否愛你的清醒
你能否愛你的愚昧
你能否愛你的混亂
在你之內有個苦悶的自己
有個緊張焦慮的自己
你可否兩個同時都愛
還有那個不斷盡力的自己?」— Leah Pearlman
發現了嗎,你內在住著斯卡羅勇士,一路披荊斬棘,也住著一個愚昧的道台,瘋狂的必麒麟(或水仔),有時清醒有時混亂的李仙得。更重要的是,你能否看見內心有一個緊張焦慮、非常苦悶,還有不斷經歷的蝶妹,她正在找一條回家的路,而你可以給她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這個家並不在山的深處,也不在統領埔,而在你的慈悲裡面。當你能夠慈悲地愛那個你所討厭的自己,像是用一雙厚實的大手把風中的花瓣掬起來一般,細膩敏感地呵護自己;當你能夠愛那個苦悶、不斷努力、瘋狂、混亂、愚昧、披荊斬棘、甚至這一路以來都已經很累,得了熱病的自己,你就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
把自己深深擁抱起來,
你可以帶自己回家。
#斯卡羅 #內在家庭系統 #IFS #蝶妹
#湯瑪士小火車真的很可怕
#全文與參考書目見此
https://reurl.cc/l5RdeY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球球Mik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部影片主要是想要跟那些正在跟我面臨一樣問題的人們說 「請再給自己跟這個世界一個機會吧」 無論現在有多麼痛苦或是無奈無助, 我相信總有一天你們會遇到某個人事物, 讓你們慶幸自己還活著的。 在無數次的崩潰、無數次的想不開甚至做出傷害自己的事後, 我還是想用笑容盡我可能地去溫暖這個世界, 就像我拍...
曾經我也想過 一了百了 平 假名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具有深度的報導,可以重溫——《報導者》疫情報導分析與科普知識整理】
本土疫情爆發以來,從雙北社區感染、苗栗移工群聚到北農市場風暴,《報導者》持續記錄疫情下每一刻的考驗與警訊,傾聽醫療、檢警、消防員等第一線人員的聲音;看見在「防疫優先」大旗下,可能被忽視的求救訊號;也透過圖文,以淺白文字整理疫情、疫苗與變種病毒的科普知識,期盼以理性分析降低恐慌。
台灣即將進入微解封階段,我們將過往兩個月來所有相關深度報導、評論與Podcast,分成八大主題,希冀能去除雜訊、傳達疫情下社會不同族群的聲音,攜手面對長期抗戰:
❤️【實用派】
COVID-19疫苗關鍵問答 https://bit.ly/2TFeFX0
台灣+國際疫情即時脈動整理 http://bit.ly/2HMR2T6
從Alpha到Delta,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 https://bit.ly/2UsxWeK
/知識文
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 https://bit.ly/3wwFbQg
COVID-19痊癒者身上藏有解藥「單株抗體」?混合用、早點用才有效 https://bit.ly/3r10F6y
/Podcast
抗疫的另一場戰:謠言後面的劇本、對抗謠言的工具、該如何不被騙? https://bit.ly/3eZg6YD
🧡【關鍵政策與事件】
台灣社區流行傳播大解盲:哪些是超級傳播事件?三級警戒政策夠即時嗎?全民防疫效果如何? https://bit.ly/2Uh9kp6
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 https://bit.ly/2UGtj0q
科學防疫的缺口──快篩試劑未列入物資整備、社區感染演練也遭否決,為什麼? https://bit.ly/3wt5Iya
我好像一個犯人──從移工禁足令、違法切結書看疫情加重的歧視爭議 https://bit.ly/3vRIDV3
斷鏈的防疫線──確診者家人、醫護接觸者自力救濟下的防疫滑坡效應 https://bit.ly/3vhVe4l
💛【SOS訊號,收到請回答】
[圖文故事] 美麗華罷工,一場疫情三級警戒下看不見的耐力賽 https://bit.ly/2TUSyfM
失業流離的疫情長浪來襲,如何拉住無家者和弱勢居住族群? https://bit.ly/2TRCcod
通訊心理諮商開放緩不濟急──大疫當頭,上萬名個案誰來承接? https://bit.ly/3e7SYGa
防疫與家庭照顧壓力的歪斜天平──醫療降載下「非急迫」病家的身影 https://bit.ly/3xtV7nv
「很多家庭快撐不住了!」社區據點因疫情關閉,失智者照顧雪上加霜 https://bit.ly/3xymnBm
不送,就沒人知道他們的苦──三級警戒下,送餐給弱勢家戶有多難? https://bit.ly/2Vok3OW
求救訊號被凍結的照顧者,何以走向10年不斷的長照弒親悲劇 https://bit.ly/3xdZqTI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長期照顧者的獨白 https://bit.ly/2Us5uJC
/Podcast
走進兒童專線裡的世界,聽見疫情下的家庭地雷 https://bit.ly/3vBsrqK
💚【待在家大挑戰】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落差──看見疫情下的教育不平等 https://bit.ly/3k7nSSZ
[圖文故事] 暫放在雲端的畢典紀念 https://bit.ly/2UG9oPe
[圖文故事] 我們在雲上教與學 https://bit.ly/3k8SXG8
在家防疫懶人包|移動受限的期間,你該學會的事 https://bit.ly/3pgnr9v
/評論
疫情下的家事勞動與女性蒼白 https://bit.ly/3e6XdCb
/Podcast
封城一年半後,我變成烘焙跟泡菜大師,度過疑似確診和憂鬱的難關 https://bit.ly/3ukDP9V
一封來自視障者的信,給疫情下的我們:「如果你也感覺被遺忘,要記得你不是孤單一人。」 https://bit.ly/3ivH6kD
孩子停課我該怎麼辦?一位家長的兩年經驗談:https://bit.ly/3ykNRv1
💙【我們也會怕,只是沒有時間】
送行者的防疫告白──我們維護確診死者最後尊嚴,卻深陷感染風險 https://bit.ly/36xcyHM
疫情死亡前線──從檢警到法醫,如何安全相驗遺體、傾聽亡者之聲?https://bit.ly/3rayB0v
停止校正回歸、以快篩減輕採檢量能後,確診通報塞車問題解決了嗎?https://bit.ly/2UACGPo
COVID-19風暴的醫療倫理撞擊:「沒有呼吸器、也沒病房了,你去問問病人要不要簽DNR?」https://bit.ly/3yWV8l0
【投書】面對COVID-19疫情的醫療倫理衝擊,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https://bit.ly/3AQVnio
/Podcast
防護衣下的消防生活:從SARS到COVID-19,我們學會什麼? https://bit.ly/3yxK6l8
💜【疫苗、EUA與信任之戰】
COVID-19國產疫苗信任危機走火關鍵──比臨床試驗更需要「解盲」的決策過程 https://bit.ly/3uZtFMk
疫苗解盲幕後——緊急授權標準最後一刻出爐,高端二期成功、聯亞月底揭曉,但得和AZ做療效PK https://bit.ly/3wDrz5w
獨家披露合約內容——國產疫苗二期期中報告出爐後兩大難題:專家委員利益衝突爭議、交貨期程排到年底 https://bit.ly/3AVccZq
敗部區疫苗的逆襲──從賽諾菲到國光,傳統疫苗大廠為何栽跟斗?有復活機會嗎?https://bit.ly/3xMyg6V
/評論
疫苗怎麼排序才符全體利益?英美不只機制透明,還要提出證據取信於民 https://bit.ly/3wzxubZ
疑似疫苗不良反應死亡案件,政府應全面解剖鑑定、即時公開 https://bit.ly/3wDr8Iq
民眾因黨派立場影響疫苗廠牌偏好,不利於科學防疫 https://bit.ly/3yMO9KC
/知識文
真的假的?中央可統籌分配疫苗,法源來自《COVID-19特別條例》?https://bit.ly/3wtmpcg
🤎【國際他山之石】
德國翻轉第三波疫情的解封歷程:打疫苗、升高防疫決策層級、每週免費快篩 https://bit.ly/3AWciQI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 https://bit.ly/3i3Mlrv
當學生消失不見、心理健康惡化,英國如何因應疫情對教育的長期衝擊 https://bit.ly/3k8HBBW
/評論
紓困4.0薪資補貼不足,應提高維持雇用的誘因與彈性 https://bit.ly/3r29PQ9
小國如何打COVID-19生技「世界盃」?從新加坡中和血清抗體試劑代表作說起:https://bit.ly/3k56oXl
🖤【從觀景窗見證新日常】
致我們還能這般生活的日常系列──台灣社區疫爆35天 https://bit.ly/36zb4g4
曹雨昕/三級警戒下的花蓮:海風靜日 https://bit.ly/3wAU6IO
高仲明/我在台灣的隔離記事 https://bit.ly/3r1vCaJ
陳文宏/疫情邊緣 https://bit.ly/36wuEtq
森爸/正常2.0 https://bit.ly/3rb9ECg
曾經我也想過 一了百了 平 假名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陽光沒照到的地方——聽見長照殺人悲劇下被凍結的呼救聲】
「我不忍心看她這麼痛苦……我知道這是有罪的。」2020年2月某日深夜,78歲的陳爸爸親手悶死重度腦性麻痺的女兒,然後服下安眠藥自殺,經家人送醫急救,陳爸爸向員警自首。
此案一審法官林孟皇在審理過程中發現,犯罪事實背後,是一個平凡家庭被國家遺忘、親力獨自照護重症子女的故事,長達半世紀的時間裡,政府單位除了寄信通知無語言與行為能力的女兒去上課,未曾有社工踏進這個家,提供資源、支持與幫助。
「如果在這過程中有任何人不只看到照顧接受者,(也)看到照顧者負荷或困境的時候,會不會就可以改變?」
關注照顧者殺人事件的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指出「(跳進家庭照顧現場的人)是在保護其他人,讓其他人可以去履行社會職責(工作),」但不一定有經驗或適合從事照顧,當其他家人從照顧現場「登出」或沒收到求救訊號,國家制度與資源又未能即時補位,他們可能就陷入孤立無援,「從咬緊牙關付上全部心力,終至『心力交瘁』」,直到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倒。
逐年攀升的長照殺人案件能不能讓背後結構問題被看見?在訪問法官、法扶律師與長照學者觀察後,《報導者》透過關鍵字搜尋司法院公開判決書,分析過去15年來相關事件「照顧關係、資源、精神狀態」等因素,點出長照政策下一階段的關鍵課題>> https://bit.ly/3xdZqTI
#延伸閱讀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長期照顧者的獨白】https://bit.ly/2Us5uJC
#長照 #照顧者 #疫情 #照顧者殺人 #長照悲歌 #報導者
曾經我也想過 一了百了 平 假名 在 球球Mik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部影片主要是想要跟那些正在跟我面臨一樣問題的人們說
「請再給自己跟這個世界一個機會吧」
無論現在有多麼痛苦或是無奈無助,
我相信總有一天你們會遇到某個人事物,
讓你們慶幸自己還活著的。
在無數次的崩潰、無數次的想不開甚至做出傷害自己的事後,
我還是想用笑容盡我可能地去溫暖這個世界,
就像我拍影片的初衷 「希望透過我的影片散播快樂」
不過對不起,當我連為什麼自己不快樂都不知道的時候,
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散播快樂,
這幾個月的出片量下降很多,對不起,請再給我一些時間吧!
我會努力快點好起來,盡快恢復成原本的一周兩更,
也真的非常謝謝繼續觀看我影片的觀眾們,謝謝你們,
你們都是我繼續拍片出片甚至活下去的動力,
就像影片中說的
我從來都不是耀眼的星星
是因為有你們的目光注視著我
才讓我發光發熱的
謝謝你們的愛,我會繼續努力的。
-
想送給大家的歌。:.゚ヽ(*´∀`)ノ゚.:。
小玉 - 社會亂源
https://youtu.be/yQsy3x1UdOQ
人人有功練 - 兇手不只一個
https://youtu.be/f1DAlpfC4Gg
中島美嘉 -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中字Live
https://youtu.be/QL3T2Nzcqcs
-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つ´ω`)つ
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
商業合作聯絡方式d(`・∀・)b
合作信箱➤mika@capsuleinc.cc
#再給自己跟這個世界一個機會 #總有一天會慶幸自己還活著 #一位想用笑容溫暖世界的平凡女子
曾經我也想過 一了百了 平 假名 在 摸摸冏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剛認識內人的時候,快嚇死她的就是我的情史有夠亂。
沒關係,我也被她的變態程度嚇到,扯平。
歡迎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冏冏的 IG: kyontw
摸摸的 IG: biantaimo
#冏星人 #冏冏聊聊
合作聯絡 biz@kyontw.com
BGM
Amazarashi《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鋼琴版
https://youtu.be/4cU4D4lgWQ8
中島美嘉唱過喔
使用相機:Panasonic Lumix DMC-G85
使用軟體:Adobe Premiere CC
剪輯:冏星人
所有字型、音效、音樂來自免費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