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防疫看台灣護理
/文:高雄榮總護理師 楊佩樺
從中國武漢肺炎爆發至今,台灣的防疫能力都在國際水準之上,中央防疫中心掌握資訊、果斷決策、超前部署是台灣目前能守住疫情的最大關鍵。
在電視機前總能看到中央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部長,為全台民眾說明最新近況及決策,在每個決策的背後還有各行各業一同為台灣守住防線。
這次,我們來談談 #護理師 吧!
在防疫階段可以說是從中央、臨床到社區都有護理師的蹤跡。因應的不同的職務,執行著不同的護理專業,把護理人的精神發輝到淋漓盡致。
#中央
疫情之後的機場檢疫規模提昇。為了達到滴水不漏,#高雄市六大醫院 更是支援機場檢疫護理師的人力,可以說是配合著時下的政策,護理師都是在第一線。
前陣子,因疫情需求中央執行了第一次的撤僑。這個過程中,因為中國及中國國民黨的聯手,出現了防疫漏洞,下機的檢疫對檢疫人員而言是很高的風險,畢竟其中已夾雜確診的人,這種行為真的讓台灣防疫跟醫療陷入危難之中。經過撤僑,還有當時振奮人心的寶瓶號事件—陳時中部長親上寶瓶號遊艇坐鎮檢疫工作;為了加速檢疫時間,派出25名檢疫人員上船檢疫,其中就包含了六位醫師及八位護理師,這些都是民眾在電視機中看不到的無名英雄。
#臨床
疫情爆發時,相信許多人會有“好險我不是在醫院工作”的想法,但有一群人卻是永遠逆風而行。上班時間到了,就得踏進醫療院所繼續每日的護理工作,繼續配合防疫執行不斷更新的政策。
#急診護理師 首當其衝,平時嚴謹的訓練此時派上用場,全副武裝待命,在健保卡尚未結合出境紀錄時,靠的就是提高警戒的檢傷護理師,一一揪出高風險個案,不讓漏網之魚成為防疫缺口。#負壓隔離病房的護理師,執行護理照護時,穿上裝備、卸下裝備都需花上近半小時,卸下裝備的護理人員彷彿從泳池上岸一般全身濕透,平時的護理常規工作負荷已經很大,遇上疫情非常時期除了工作量的增加,更多了心理的負擔。
#社區
離開醫療院所,以為就看不到護理師了嗎?
#基層公共衛生護理師 是臺灣防疫工作的骨幹,特殊疫情之前,公衛護理師本著手專責社區的預防接種、結核病防治、慢性傳染病防治等等甚至更多。除了訪視、追蹤還有許多的文書作業,當疫情發生時,根據接觸史進行居家隔離的民眾,在隔離期間也是由地方衛生機關追蹤,負責人員當然就是衛生機構中的護理師。
從中央到地方的防疫,護理人員佔據著 #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最近疫情的升溫讓民眾處於恐慌,甚至將情緒轉移到護理人員身上,例如:社區民眾希望護理師不要回家、護理師的小孩在幼稚園被其他家長要求隔離之類的聲音不斷出現,這是工作帶來的負荷之外 #最讓護理人員痛心的。
身為護理師,最渴望的不只是薪資與工作量成比例,更希望能夠 #得到社會民眾的尊重,而不是平時人力不足時共體時艱、有疫情時共體時艱,永遠都在共體時艱;而當被無理對待時,主管還希望息事寧人,甚至帶著護理人員去致歉,道歉後任由家屬持續無禮對待護理人員。
護理大老或是高層總是勉勵基層看待護理工作不只是『職業』而是『志業』。但是請問,身為護理人員需要的尊重誰要還給我們?能讓我們還站在第一線繼續撐下去的動力,是病人、家屬的正向回饋,以及在我們身後的家人。
如果您也認同,請給我們一個基本的尊重,我們會更有信心在繼續守護台灣醫療的前線。
#支持健保制度修法
#尊重專業社會才能進步
最讓護理人員痛心的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防疫看台灣護理
/文:高雄榮總護理師 楊佩樺
從中國武漢肺炎爆發至今,台灣的防疫能力都在國際水準之上,中央防疫中心掌握資訊、果斷決策、超前部署是台灣目前能守住疫情的最大關鍵。
在電視機前總能看到中央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部長,為全台民眾說明最新近況及決策,在每個決策的背後還有各行各業一同為台灣守住防線。
這次,我們來談談 #護理師 吧!
在防疫階段可以說是從中央、臨床到社區都有護理師的蹤跡。因應的不同的職務,執行著不同的護理專業,把護理人的精神發輝到淋漓盡致。
#中央
疫情之後的機場檢疫規模提昇。為了達到滴水不漏,#高雄市六大醫院 更是支援機場檢疫護理師的人力,可以說是配合著時下的政策,護理師都是在第一線。
前陣子,因疫情需求中央執行了第一次的撤僑。這個過程中,因為中國及中國國民黨的聯手,出現了防疫漏洞,下機的檢疫對檢疫人員而言是很高的風險,畢竟其中已夾雜確診的人,這種行為真的讓台灣防疫跟醫療陷入危難之中。經過撤僑,還有當時振奮人心的寶瓶號事件—陳時中部長親上寶瓶號遊艇坐鎮檢疫工作;為了加速檢疫時間,派出25名檢疫人員上船檢疫,其中就包含了六位醫師及八位護理師,這些都是民眾在電視機中看不到的無名英雄。
#臨床
疫情爆發時,相信許多人會有“好險我不是在醫院工作”的想法,但有一群人卻是永遠逆風而行。上班時間到了,就得踏進醫療院所繼續每日的護理工作,繼續配合防疫執行不斷更新的政策。
#急診護理師 首當其衝,平時嚴謹的訓練此時派上用場,全副武裝待命,在健保卡尚未結合出境紀錄時,靠的就是提高警戒的檢傷護理師,一一揪出高風險個案,不讓漏網之魚成為防疫缺口。#負壓隔離病房的護理師,執行護理照護時,穿上裝備、卸下裝備都需花上近半小時,卸下裝備的護理人員彷彿從泳池上岸一般全身濕透,平時的護理常規工作負荷已經很大,遇上疫情非常時期除了工作量的增加,更多了心理的負擔。
#社區
離開醫療院所,以為就看不到護理師了嗎?
#基層公共衛生護理師 是臺灣防疫工作的骨幹,特殊疫情之前,公衛護理師本著手專責社區的預防接種、結核病防治、慢性傳染病防治等等甚至更多。除了訪視、追蹤還有許多的文書作業,當疫情發生時,根據接觸史進行居家隔離的民眾,在隔離期間也是由地方衛生機關追蹤,負責人員當然就是衛生機構中的護理師。
從中央到地方的防疫,護理人員佔據著 #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最近疫情的升溫讓民眾處於恐慌,甚至將情緒轉移到護理人員身上,例如:社區民眾希望護理師不要回家、護理師的小孩在幼稚園被其他家長要求隔離之類的聲音不斷出現,這是工作帶來的負荷之外 #最讓護理人員痛心的。
身為護理師,最渴望的不只是薪資與工作量成比例,更希望能夠 #得到社會民眾的尊重,而不是平時人力不足時共體時艱、有疫情時共體時艱,永遠都在共體時艱;而當被無理對待時,主管還希望息事寧人,甚至帶著護理人員去致歉,道歉後任由家屬持續無禮對待護理人員。
護理大老或是高層總是勉勵基層看待護理工作不只是『職業』而是『志業』。但是請問,身為護理人員需要的尊重誰要還給我們?能讓我們還站在第一線繼續撐下去的動力,是病人、家屬的正向回饋,以及在我們身後的家人。
如果您也認同,請給我們一個基本的尊重,我們會更有信心在繼續守護台灣醫療的前線。
#支持健保制度修法
#尊重專業社會才能進步
最讓護理人員痛心的 在 高雄好過日- #從防疫看台灣護理/文:高雄榮總護理師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從防疫看台灣護理/文:高雄榮總護理師楊佩樺從中國武漢肺炎爆發至今, ... 被其他家長要求隔離之類的聲音不斷出現,這是工作帶來的負荷之外#最讓護理人員痛心的。 ... <看更多>
最讓護理人員痛心的 在 讓孩子變成溫暖小太陽!父母「身教三方法」培養同理心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建議父母注意自身鹽行外,也應經常和孩子溝通,表達情緒,讓孩子懂得辨識各種感覺,進而學習理解 ... 產後照護機構(如:月子中心、產後護理之家) ... <看更多>
最讓護理人員痛心的 在 [新聞] 【專訪】「我們口中的英雄只是被推出來當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原標題:
【專訪】「我們口中的英雄只是被推出來當英雄」 鍾瑤《和平歸來》邊哭邊演抗SARS醫
師
https://bit.ly/3LCzWJq
完整內容:
公視醫療劇《和平歸來》把2003年SARS風暴搬上螢幕,還原SARS肆虐下的封院風暴。
鍾瑤飾演的醫生「陳郁美」,在劇中原本即將與醫生未婚夫「羅士凱」(柯宇綸飾演)結
婚,沒想到SARS來襲選擇留院,她卻得同時面對另一半與母親的擔憂,以及醫院日漸悽慘
的狀況。她詮釋原本堅守崗位的信念,到後來逐漸崩潰的無力感,轉換過程不僅自然,也
非常深刻,讓觀眾跟著揪心噴淚。
鍾瑤的演技更在PTT掀起不少討論,網友讚她飾演的醫生有真實感,但其實鍾瑤差點錯過
這個角色。
「原本因為檔期撞到所以沒辦法接,但看到劇本我就哭了,所以決定接演。」她的角色原
型取自當年過世的3個醫護人員,「拍攝整部戲很痛心,當年醫護人員的心境更是難以想
像,但是這些社會角落的每個小人物故事,都應該被看見或重新被提起。」
拍攝《和平歸來》期間,正好是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鍾瑤因為檔期問題,同時進入兩個
劇組,心理壓力不小,她對於防疫格外小心,不只戴口罩還勤洗手。
飾演內科總醫師的她有多場插管、治療戲,為了讓情節逼真,她在開拍前就積極參與前置
作業,包含醫療知識跟實務的學習,甚至考取了CPR及AED等相關急救證照,一切努力都是
為了可以更貼近角色。
鍾瑤提及《和平歸來》其中一場插管戲最令她印象深刻,從頭到尾共計插管超過30次,「
我其實已經忘了自己總共做了幾次,整個插管過程我也會害怕。」
想拍好治療畫面的決心,讓她通過專業醫生的認證。而劇組對細節的追求也讓她難忘,「
另一場插管戲,大家好不容易才努力拍完,結果專業護理人員看過後,發現畫面中使用的
呼吸輔助器20年前還沒出現,劇組全部重拍。」
她開拍前閱讀了大量的田調資料,當年有護士發現病人的自殺遺體嚇到心智退回幼童階段
,還有護士長堅守岡位,最後卻不敵病魔病逝,「我們口中的英雄,其實是被推出去當英
雄的。當他們在最前線,只能努力壓制恐懼,他們不只發揮專業技術,還要安定人心,這
些都讓我非常佩服。」
鍾瑤相較2018年的浪漫代表作《姊的時代》,今年在《和平歸來》演技更為沉穩與充滿人
間煙火氣,她笑稱自己是「走入生活」,「出道時覺得演戲很好玩。
後來在《姊的時代》有個高峰,但那時除了演技上的成長,也讓我看到自己的惡,變得比
較不接地氣,例如被人吹捧忘了初衷、生活步調太快,忘了多陪家人及好友,後來才慢慢
調整回來。」她坦言從快到慢的轉變是受到這幾年疫情的影響,「到現在每天仍有人死去
,希望我們都從中學會珍惜與把握當下。」
《和平歸來》第7集(完結篇)公視29日週六晚間8點播出,LINE TV全季跟播上架。專訪
場地提供:天成文旅-華山町
心得:
為了拍戲考過急救證照,這超敬業,給她一個respect
雖然是sars的故事,但這幾年又是疫情,就算沒經歷過當年的sars應該也很容易就能帶入
我記得那個時候真的事n95搶翻,劇中很多橋段簡直就是紀錄片的程度(抹臉
他們能夠拍得這麼逼真,除了演員演技很好,劇本也好到很可怕...
ps沒有要戰當年的政策純粹講演員敬業+劇本很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7.83.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682766052.A.32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