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措施讓小朋友不生病了?小心欠下免疫債🚩
去年起新冠肺炎在全世界肆虐,世界各國都實施程度不一的封鎖和公衛措施。台灣在今年五月以前也已經開始普遍戴口罩和勤洗手,而五月疫情爆發後的三級警戒、學校停課,我們第一線兒科診所都很有感:「小朋友真的都不生病了!腸病毒、季節性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通通不見了!」每年夏天幼兒園開學,剛入學的小朋友總是會經歷約半年大小感冒不斷的「免疫訓練期」,但是今年幼兒園開學後生病的孩子還是維持在低點,可見學校的防疫措施:社交距離、手部衛生、戴口罩、生病的孩子不能到校…等,的確能有效地阻斷疾病傳播鍊。
❓但是,當孩子們都不生病的時候,病毒真的消失了嗎?
去年冬天世界各地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各國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病例大幅下降、甚至幾乎沒有病例;但是當澳洲因疫情較穩定而放寬限制的時候,RSV回來了,而且比前幾年同時期流行更為嚴重、染病的孩子平均年齡也上升了(Clin Infect Dis. 2021:ciaa1906.)。最近紐西蘭首都也出現許多感染嚴重RSV的嬰幼兒,讓醫生呼籲大家重視兒童因免疫系統缺乏訓練而導致「免疫債務」的問題。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8862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原因是許多呼吸道病毒會持續存活在人體中,就算沒有造成疾病,但也沒有消失。在適當的季節、條件之下,它們還是會在人群中傳播,而當人們有一段時間沒有接觸到這種病毒,免疫系統就忘記了,再次流行時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問題。以RSV為例,通常在嬰兒和免疫力弱的老年人身上會引起較嚴重的疾病,而嬰兒感染過RSV後,隨著年紀長大若再次感染,症狀會愈來愈輕微。接觸過RSV的懷孕母親也會將抗體透過胎盤傳給胎兒,也許能提供新生兒保護。所以我們可以預期,當RSV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又再度捲土重來的時候,較大的孩子也可能出現較嚴重的症狀,新生兒來自母親的抗體可能變少、而且老年人的風險也增加了。同樣的狀況可能也會出現在其它的感染症。
這次疫情讓大家了解到原來公衛措施可以非常有效的減緩傳染病散播,而這樣的經驗在疫情過了以後,也可能長久地影響未來人們的行為和政府的公衛政策。但是,嚴格的封鎖措施不可能永遠執行下去,我們(和我們的免疫系統)終究得學習面對各種病毒,這才是自然的法則、也是免疫系統的先天設計。
許多醫師已經在擔心疫情所造成的過度清潔消毒、過度乾淨的環境,會不會讓未來幾年過敏兒愈來愈多?雖然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觀察,但嬰幼兒在疫情期間沒有機會接觸多樣化的抗原,錯失了他們在免疫系統成熟的關鍵時刻,的確有可能會讓免疫系統導向過敏的方向。
所以在我們努力做好防疫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讓孩子到戶外曬曬太陽、讓他們在草地上跑一跑、摸摸泥土樹葉、撿撿石頭,除了補充維生素D和增進體能,也可以接觸多樣化的抗原、幫助訓練免疫系統。另外回到家裡洗手洗澡換上乾淨衣物,就不需要照三餐用漂白水消毒環境了。我們不可能生活在無菌泡泡裡,如果欠下的免疫債終究得還,那分期付款可能沒那麼痛苦🤣
參考資料:Di Mattia G, Nenna R, Mancino E,et al.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where ha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gone? Pediatric Pulmonology. 2021;1‐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670的網紅侯友宜 houyui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注意!📢 最近氣候變化大,尤其昨日開始氣溫驟降,請大家都要好好注意身體唷! ---------------------------------------------------------------------------------------------------------------...
最近流行感冒症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elta變種病毒:攻擊不分年齡。它可以更年輕、更快、更重症,而且年輕人一樣死亡率高:為什麼?》—紐約時報
一名 28 歲的患者在密蘇里州斯普林菲爾德的 CoxHealth 醫療中心,死於 Covid-19。
此外,上週一名 21 歲的大學生,也住進了重症加護病房。
現在在美國醫院的許多 Covid-19 患者不僅包括沒有接種疫苗的人,還有許多年輕人,他們大多還不到 50 歲。
這與去年大流行首次爆發時,住院及加護病房幾乎都是體弱多病的老年患者,形成鮮明對比。
在路易斯安那州,即使沒有任何嚴重疾病的年輕人也來到急診室,而且病危。
目前尚無研究追蹤報告他們為什麼染疫。
在全美國 Covid -19高確診熱點地區工作的醫生說,他們醫院裡的病人和去年看到的病人不一樣。幾乎不是未接種疫苗,或是往往更年輕,很多在 20 多歲或 30 多歲之間:而且他們似乎比去年的年輕患者病情更重,惡化得更快。
醫生們創造了一個新詞來描述他們:“更年輕、更病重、更快。”
許多治療他們的醫生懷疑冠狀病毒的Delta變種攻擊的對象年輕化。
目前Delta 病毒已佔全美國新感染的 80% 以上。
在少數其他國家進行的研究,Delta 變種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但沒有明確的數據這種新變種對年輕人更糟。
一些專家認為,患者人口統計數據的年輕化趨勢完全是由於年輕人群體的疫苗接種率太低所致。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截至週日,超過 80% 的 65 至 74 歲美國人接種了疫苗,而 18 至 39 歲的美國人中,接種率只有不到一半。
疫苗對感染包括 Delta 在內的任何病毒變種後免於嚴重疾病和死亡都非常有效。全美國絕大多數住院患者(大約 97%),皆未接種疫苗。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兒科和微生物學副教授亞當·拉特納 (Adam Ratner) 博士談到 Delta 變種時說:“我認為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證據它是否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他補充說:“這可能是年輕人的行為上的差異——包括美國正在解封。他們是敞開的面對病毒,沒有口罩,沒有疫苗接種,沒有社交距離,這與一年或 15、16 個月前不同。” .
但最近 Delta 變種給科學家帶來了一系列令人不快的驚訝,關於該變體的毒力和引起更嚴重疾病的問題,正變得更加緊迫。
美國疾控中心《紐約時報》上週獲得的文件將 Delta 變體描述為與水痘一樣具有傳染性,並稱它“可能導致比 Alpha 或原始菌株更嚴重的疾病。”
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去年至今年1 月底,65 歲及以上的人佔所有住院患者的一半,而 50 歲以下的成年人佔 22%。
現在,老年人僅佔住院患者的四分之一多一點,而 18 至 49 歲的患者佔 41%。
“這種病毒在這個年齡段的情況有所不同,”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聖母湖地區醫療中心首席醫療官凱瑟琳·奧尼爾博士說。“我們總是看到一些我們剛剛說過的年輕人人,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過去這種情況很少見。現在我們看到年輕重症患者更常見了。”
“我認為這是一種新的 Covid,”她補充道。
阿肯色大學醫學部校長 Cam Patterson 博士表示,去年冬季入住 UAMS 醫療中心的患者平均年齡為 60 歲;現在,它是 40。
“我們的感覺是,年輕、健康的人比去年更容易感染 Delta 變體,”帕特森博士說。
5 月 1 日在美國大學醫院發現了第一例 Delta 變異病例,到 6 月 17 日,幾乎所有感染都是由該變種引起的。
帕特森博士說:“我們看到的向年輕患者和更快生病的人的轉變幾乎恰好與 Delta 在阿肯色州的出現相吻合。” “這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疾病。”
33 歲的唐納德·麥卡沃伊 (Donald McAvoy) 是一位名叫 Frue 的健美運動員,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經營一家健身房,他沒有接種 Covid 疫苗,因為他認為這種病毒只會影響有健康問題的老年人。
但到了 6 月底,他開始流鼻涕,他認為是感冒或過敏。他的女朋友堅持要他接受冠狀病毒檢測,結果呈現陽性,他帶著一個叫做脈搏血氧儀的小裝置被送回家,用來監測他的血氧水平。
幾天之內,他的病情很快惡化,癱倒在臥室的地板上。他的血氧處於最低點:56。正常讀數為 95 或更高。
在 Baptist Medical Center Beaches,他先送醫吸氧最後送進重症加護病房,在那裡他住了 11 天,他形容這是“我一生經歷過的最可怕的事情,不僅是身體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他的醫生告訴麥卡沃伊先生,他感染了Delta變種。
他於 7 月 8 日出院,繼續靠著氧氣罐過日子。他已經減掉了 25 磅,並被警告說需要四到六週的休息和呼吸治療,才能恢復工作。而他擔心,時間可能會更長。
“現在這更像是一種機會均等的病毒,”拉斯維加斯大學醫學中心重症監護室主任安吉·洪斯伯格博士說。
在大流行的早期,患者會在出現症狀後在家中待一兩週後才進入醫院。在需要插管或重症監護之前,他們通常會在普通地板上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
洪斯伯格博士說,像麥卡沃伊先生一樣,她的年輕患者生病的速度要快得多。 “我懷疑 Delta 變種確實有所不同,”她說。
在密蘇里州斯普林菲爾德,擁有 500 個床位的醫院 CoxHealth 的重症主任特倫斯·庫爾特博士說,該醫院的 Covid-19 患者比上一波感染者更年輕、病情更重。
“他們在第一輪認為年輕患者和孩子不會被感染,甚至不知道他們患有它或患有輕度疾病,”庫爾特博士說。 “對於 Delta 變體,它改變了一切。毫無疑問,它比原始變種嚴重得多。”
過去許多住院患者都有潛在的健康狀況,如糖尿病、肥胖症或高血壓,這些都是嚴重疾病的危險因素。
但今年所有的年輕患者沒有這些危險因素。
“這才是真正讓我害怕的地方,”他說。 “它正在打擊年輕健康的人,你不認為自己對這種疾病有如此糟糕的反應。因此忽略,不打疫苗。而事實上,年輕患者通常需要長時間的康復,有些人還會有持久的肺損傷。
在美國Delta 變種病毒是一個較新的醫療經驗,關於它的科學及醫療證據仍在積累。專家同意,它更具傳染性。一些研究發現,被感染的人即使已經施打兩劑疫苗可能會在呼吸道中大量攜帶這種變異。
一些研究人員建議,這種變種也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發表在《柳刺胳針》醫學雜誌上的蘇格蘭研究,今年春季Covid 病例Delta 已成蘇格蘭主要毒株。
與感染早期 Alpha 變體(英國變種)的患者相比,Delta患者住院風險幾乎是其兩倍。作者說:患者也更年輕,原因是因為他們在各國皆排在最後一輪才接種疫苗。
在一項已發布但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的初步研究中,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與感染其他變種的患者相比,患有 Delta 變種的患者進入重症加護病房的風險幾乎是其四倍。 Delta 變種的患者死亡的風險,是Alpha變種的兩倍。
即將發表在《刺胳針》醫學雜誌上的新加坡研究得出的結論是,Delta 患者更需要氧氣、更需要重症加護病房。他們死亡的機率也更高。
印度的一項研究也已發佈在網上但尚未經過同行評審,該研究發現,在研究印度第二波感染中,當 Delta 變種占主導地位時,患者面臨更大的死亡風險,尤其是 45 歲以下的患者。
一些專家表示更大的病毒力可能只是 Delta 變體更具傳染性的結果。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重症患者的絕對數量必然會增加,即使該變種本身不會導致比以前版本的病毒更嚴重的疾病。
“我沒有看到證據表明 Delta 有選擇地針對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貝勒醫學院國家熱帶醫學院院長彼得·霍特茲博士說。 “我的印象是Delta病毒的傳染性非常強,任何未接種疫苗的人都會被捲入其中,包括年輕人。”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3/health/covid-young-adults-sicker.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
最近流行感冒症狀 在 黃世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719統整桃園市與衛福部資訊】
資料來源:鄭文燦市長臉書/衛生福利部臉書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2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桃園新增3例本土個案、1例境外移入,其中有2位居隔期間採檢確診,居家隔離人數302人。
案15223他是一位30多歲的男性,是昨天公布的案15506的兒子,因為母親行動不便,平日都由他照顧媽媽的生活,因接觸到確診者,他也被匡列居隔,採檢後確診,這案子與先前保險公司業務員15491有關連。
第2案是15524,他在台北某電腦公司上班,在6月份有接觸確診個案,居隔期滿採檢是陰性,後來經過疫調調查以後,發現他7月份有跟另一位確診個案15442接觸,所以他再一次被列為居家隔離的對象,經過採檢後確診。
第3案是15534,他是1位50多歲的男性,出現類似感冒症狀就醫,採檢確診,初步已匡列同住家人且安排採檢。另外,有1件境外移入的案件15527,有接種過兩劑的科興疫苗,入境的時候採檢確診。
分析這段時間,發現若是確診者隱匿不報,未交代清楚足跡,確實會成為黑數,經過比對,最近10幾例個案,其中案15407案、15418案、案15442,經過警察局、衛生局,透過簡訊實聯制以及行動軌跡,多方、多次疫調,發現這3人有隱匿情況,包括活動史與接觸史。
三人對於發病前3天,相關足跡史都稱忘記了,但疫調軌跡出來之後,卻發現有其他交往情形;或是說有去過哪裡,但疫調足跡出來卻發現根本沒有去,是去另外一個的地方。語焉不詳造成疫調困難,有時會造成疫調晚個兩三天,匡列居隔時間往後移,這部分我們是非常不樂見。
今天是桃園進行Covid-19疫苗第2輪預約接種,預約人數18,708人,實際接種18,330人,預約接種率98.0%,疫苗普及率越來越快。
我想,桃園疫情正在收斂,要截斷隱形傳播鏈,除了提升疫苗覆蓋率,更要精準疫調、擴大匡列,找出可能的感染者,遇到刻意不說明者,我們必須要給予必要的處分,依傳染病防治法第43條規定,開罰6萬到30萬,避免隱形傳播鏈的形成。
✏今日新增之15例本土病例(其中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8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14日至7月17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1例為最多,其次為桃園市3例、臺北市1例;其中9例為已知感染源,餘6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13852),為8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因有其他確診者接觸史,6月17日安排採檢,採檢時無症狀,檢驗結果為陽性,同日收治住院,6月18日確診,7月9日解除隔離,7月17日因其他原因死亡。
✏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17日累計公布14,192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26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6.4%。
✏今日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為5男1女,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分別自阿根廷、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柬埔寨、波蘭、丹麥、美國入境,均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日介於5月28日至7月17日。
✏指揮中心統計,累計15,429例確診,分別為1,235例境外移入,14,14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6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6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6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82例、臺北市291例、基隆市27例、桃園市23例、彰化縣13例、新竹縣10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及高雄市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全民防疫
#COVID19
#防疫好隊友
#防疫大作戰
#立法委員黃世杰
最近流行感冒症狀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注意!📢
最近氣候變化大,尤其昨日開始氣溫驟降,請大家都要好好注意身體唷!
-------------------------------------------------------------------------------------------------------------------
昨天一早侯Sir就來到市府二樓的 #幼兒園 關心小朋友、老師及同仁的身體狀況,主要因為 #流感 進入流行期,根據疾管署公布上週超過10萬人次因類流感就醫,增55例重症,其中年齡最小者僅3個月大,都創下今年入冬以來新紀錄。現場也提醒接送的家長們除了注意孩子身體狀況外,要多多關心自己的健康。
#小編呼籲!預防最好的方法是施打 #流感疫苗,且有呼吸道症狀時應配戴口罩,如為輕微類流感症狀,可先到鄰近提供公費藥劑的診所就醫;一旦出現 #呼吸困難、#發紺、#意識改變 等流感重症危險徵狀,請盡速至大醫院就醫。
⚠️ 打噴嚏時應用 #面紙 或 #手帕 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
⚠️ 與他人交談時,盡可能保持 #一公尺 以上
⚠️ 如出現類流感症狀,請落實不上班、不上課等措施,以免病毒傳播
-趕快來跟侯市長做朋友吧!-
☑️LINE@ https://page.line.me/youyi/timeline/
☑️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houyuih/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ou.yui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