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觀點:
灣聲兩歲生日快樂!
願用音樂寫一部史詩
2/25國家音樂廳李哲藝指揮了他一生的標示性創作,先是引領觀眾體驗鹿港之美的「鹿港映象交響詩」、李哲藝是充分運用了他對音樂作曲及樂器的了解來說故事,創新再創新,這次鹿港映像加入了中國樂器,笙、笛、二胡、琵琶、揚琴,在古典音樂中透過畫畫般遠景近景的原理,運用聲部與音量,他可以突出任何單一樂器的特性用在表達的恰當點,哲藝這方面駕輕就熟,運樂團如風林火山。這是表演藝術,不是演奏會。
中章用鄧麗君的人格與風格,分三樂章寫起伏及超越,先是(何日君再來〉,(月亮代表我的心〉,最後以(我只在乎你)旋律為基底重新創作的「金色年代長笛協奏曲」,這個中章因為加入超級巨星長笛演奏家崔娜卿的凌波仙子般的神演出,讓聽眾如癡如醉,可說是最具感召力的樂章,在李哲藝「寫故事」的架構中,我已略有了解。起承轉合,高低潮、弦樂及管樂、鼓號琴鈸的出入調動,哲藝的故事有其元素,但那把長笛卻不斷如衝浪般的在谷與峰之間破空而出,超越群音、橫空出世還屢屢不絕超前殿後追逐駕䭿,哲藝會譜曲,還要知音會詮釋,我彷彿看到一幕幕大江大海湧至、繽紛色彩瀰漫的劇場,聽變成看,歌變成畫,美極了。
終章哲藝以融合臺灣四大族群歌謠、展現不分彼此一起為臺灣共生共榮而打拼的交響曲「我們在這裡」。 此曲展現哲藝的作曲功力與樂器運用的高明,事實上是四幕人民故事,客家、漢族、閩南、原住民,灣聲有自己對族群文化的感情映像,每個樂手都拼了老命狂瀉感情,看得出來已進入半昏迷狀態,頻率共振,情感共鳴、能量堆疊,往上狂飆,一個樂團能玩到忘我,也屬少見。
但是我還是不得不回到崔娜卿這個韓國最傑出的長笛演奏家崔娜卿擔任獨奏,她的長笛音色優美清脆、技藝精湛且魅力非凡,曾被英國音樂雜誌Sinfini Magazine譽為「史上十大傑出長笛演奏家」。她的這曲演奏讓我看到人笛合一氣韻天成的天人合一無限可能性,走到這個地步,音樂已經不是音樂,而是生命的舞蹈,太神妙了!她跟哲藝一樣喜歡挑戰,不執著音樂樣態,又熱心嘗試,以精通多种音乐风格而享誉欧洲、亚洲及美国,她擅长独奏、室内乐、协奏曲、实验音乐、爵士乐、流行音乐、编曲和唱片录制。什麼都可以,沒有界線,實在讚嘆!
灣聲兩歲,在李哲藝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與勇於嚐鮮的表現形式中逐步練就一身功夫。但,這還只是技藝而已。把庶民音樂古典音樂化,將平民感情聯結賦予華麗感動,只是一個平台構建的基礎。
用音樂探討土地現實苦難與輝煌、用音樂寫人民靈魂的掙扎,述說貢獻於宇宙的恢弘台灣精神,坦白說,還是剛剛起步。
期待灣聲用音樂寫作,寫下一大部台灣史詩。這應該是文學大獎,並非音樂而已。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