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愛?什麼是性?
這是我在採訪『AI性愛機器人』這個議題時經常升起的疑問
單方面認定的愛是愛嗎?
性是純粹生理的發洩還是人類交流繁衍的方法?
什麼是陪伴什麼是療癒?
AI有可能取代人類嗎?
如果有一天AI掌握了主權,那人類如何還是這個地球上不可取代的存在呢?
學校花了很大的力氣教會我們如何在社會上謀生,但有沒有教會我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真心邀請更多的年輕人跟我一起探討。若能在人生的早期就能想明白這些事,或許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你便不會錯待她人也不會被別人錯待。
雖然問題很多,但我依然在探索的過程中看到很多人性的部分。孤單的靈魂,人類想透過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渴望,對他人的喜好的包容與尊敬。一開始是獵奇,但走到最後,始終還是回到自己的內心:關於這些詰問,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以下是內文節錄)
我曾看過一則報導,台灣目前大學內的社團數量在縮減中。過去大學社團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男女交友的平台,但如今男大生想交女朋友的欲望降低,使得社團招不到足額學生,只能收攤。
對於聯誼活動男大生也沒那麼熱中,他們寧願玩手遊、電玩,或是只跟男生社交,也不願去跟女生玩遊戲,使得參加聯誼的人以女生居多。
專家分析,過去的人們玩樂管道少,需要透過交朋友與談戀愛證明自己的存在,但現在年輕人能玩的選擇變多了,網路、手機、電玩等等,「與人交往」只是眾多選項之一。而「與人交往」對年輕人來說既花錢又花時間,還是跟機器玩簡單些,不需要討好任何人,手邊的錢全為自己所用,生活中少了許多「麻煩」事。
因此才有所謂「草食化」「佛系生活」的社會現象出現。人與人之間不戀愛、不水乳交融,繁衍後代的本能漸漸消逝,可是對於渴望有人陪伴以及「性」的需求也會因此消失嗎?
我始終相信人與人之間需要真實交流的溫度,對於與冰冷的AI機器人建立性關係這件事帶著疑慮,再者性愛娃娃的使用者以男性為主,因此這趟拍攝製作團隊邀請堂弟跟我同行,相信透過他的男性觀點,能使節目內容更客觀全面一些。
堂弟一聽到有機會親眼見到全世界最先進的性愛機器人,毫不囉嗦一口答應,甚至大肆跟他的朋友炫耀,還跟朋友討論集資買一個回來……不禁預想他見到機器人那刻的畫面該會多興奮。
出發前照例做了許多功課,我看了大量與性愛機器人有關的紀綠片,越是往下鑽研,越是發現關於這議題有太多有趣的事可談,不只男性有這方面的需求,女性也有,只是要求的功能不同……某些先入為主的觀念被我擱置一旁,重新整頓心情出發,帶著具有彈性的「批判性」立場,相信我絕對不虛此行……
-
《#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那些讓我又哭又震撼的跨國境旅程》
作者:#曾寶儀
已經上市
【首刷扉頁限量印刷】作者簽名蓋印祝福扉頁,內含寶儀想跟你說語音Qrcode(四段祝福,隨機送你)
博客來:https://is.gd/yrxgt3
誠品線上:https://is.gd/kgFdHx
金石堂網路:https://is.gd/NCVIk0
晨星網路:https://is.gd/Zgs6Q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
有人 中過 樂 透 嗎 在 我在出版業上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樂讀|大難之後:留下來的我們如何修復心碎,活出不被悲劇擊垮的人生 #出版社閱讀邀約書籍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可能會面臨到一些讓人措手不及的轉變,例如親人驟逝、罹患疾病、遭遇天災人禍等。我們也很常在新聞裡看到這些事件出現在他人生命中,卻很少再從新聞中去得知這些失去摯愛的人們如何再次重建日常。
作者麗.塞爾斯(Leigh Sales)同時也是一名澳洲記者,毫不保留地公開自己雖然喜歡記者的工作,但卻不喜歡追逐救護車或天災人禍、面對悲劇和痛苦。
然而,當她懷孕八個月的時候,子宮破裂使她經歷了一場痛苦的危機,卻也為往後的人生帶來改變。她開始思考:
「我們如何接受意外可能隨時發生的這個事實?當難以想像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接下來該怎麼辦?你如何繼續活下去?有些人無意間成為大眾都想了解的事件主角,做為一個群體,我們是否有責任幫助他們?當我們真的明白自己不是特例,每個人都是一樣脆弱的平凡人,將表示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過日子?」
《大難之後》因此而生。書中有好多麗對於經歷過悲劇的人們的訪問,書末也分享自己在生產過後,孩子們接連罹患疾病,婚姻也無法持續等經歷。種種巨大的改變擊退她了嗎?我想沒有。麗與受訪者們走過的那些痛苦與黑暗,淬鍊出對生命的啟悟,都讓我讀著讀著覺得心頭一陣暖。
另外,其中對於新聞媒體的探討,我也非常喜歡,不分國籍,就某部分來說,新聞報導都是經由被挑選而來的,如同麗在前言提到:
「一百架直升機裡可能有九十九架飛得很安全,會上新聞的只有出意外的那一架。」
更在之後的章節中也說到:
「新聞媒體強化了我們對於風險的恐懼和大腦對特殊事件的重視。媒體就像放大版的人類大腦,排除普通的日常事件,留下少見的事件。」(麗在也有提到:當然也有其他更開心的新聞,但悲劇似乎總是留下更強烈的印象。)
由於網路逐漸發達,新聞報導更是變得無所不在,看到麗以下的這一段話,我深有感觸。
「不斷填空的需求,意味著媒體對內容的胃口成了無底洞,他們需要源源不絕的新訊息跟照片來不斷更新新聞,鼓勵消費者繼續收看或點閱新聞。」
是啊,在大量的新聞資訊中,過多的負面新聞會導致很多人會對日常生活顯得更加恐懼。我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好好去正視的問題。
除了報導之外,對於面臨悲傷事件的當事人,記者或節目主持人的提問方式也是需要智慧的,倘若將訪問的焦點擺錯,不只傷害到當事人,對於事件本身的真相也會越來越遠。
現在全球受到疫情影響,我們過去的日常生活也大大地被改變了,更有不少人因此而與深愛的家人、朋友、伴侶天隔永別。期許這一本書,都能夠為正在悲傷的人們帶來慰藉與溫暖。
好的,來分享我的部分摘要筆記───
.災難發生的地點愈平凡,我們的集體安全感愈被破壞得更嚴重。這樣的悲劇距離我們太近,令人坐立難安。
.有時候你不喜歡自己或別人的某個原因,說不定將來會以某種形式拯救你。
.不喜歡覺得自己很脆弱,所以我們會設法尋找安心的感覺。
.我們每天都在為最隨機、無意義的事件賦予意義,只為了給自己一種掌控世界的感覺。
.人類的生命恰好是個極複雜的系統,生命的走向取決於長年累積的龐大社交連結與無數個微小決定。
.生命中的艱難時刻會讓人過得辛苦,但其實好事、值得做的事也可能讓人過得辛苦。
.我們可以承認生命難熬,這不會讓任何人蒙羞。真的沒有關係。承認,反而會給人空間展現人性。
.在遭逢如此嚴重的創傷之後,人類還是可以找到繼續前進的方法。與了解你的遭遇的人分享心情,顯然有幫助。找到人生目標也有幫助。
.距離災難僅一步之遙的我們,若是透過媒體吸收了太多災難資訊,也有可能受傷。無數的研究發現,媒體持續報導災難事件對大眾心理健康有害。
.約翰.藍儂過世時,當時的澳洲總理馬爾康.弗雷澤(Malcom Fraser)不需要擠出什麼深刻的感想。若這些新聞事件發生在今日,媒體肯定會期待總理說些什麼。
.對無意間捲入不尋常事件的普通人來說,媒體的高度關注會造成壓力跟傷害。大眾著迷於這些新聞,記者也隨之沉淪,但事件主角可能得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記者的聆聽並非無償,只是付錢的人不是受害者。有時候,記者也可以從聆聽倖存者的故事獲得心理學家得不到的利益。
.若記者能有效聆聽,或許能為後來的諮商打好基礎,或至少不要造成傷害。
.當你感受到疼痛,生命才會出現實感。你會得到領悟,進而產生同情心。痛苦使你成為更深刻、更豐富的人類。
.痛苦中,也有喜悅。你不可能只抱持一種想法:人生很美好,人生很糟糕,或人生很悲傷。一定是揉雜在一起。其實這世界有很多好人,很多的仁慈。他們無所不在。
.並非人人都能變成英雄或是啟發人心,我們也不應該對別人懷抱這樣的期待。
.以為腳下踩的地永遠平穩,或是身旁的情況永遠祥和平靜,只是一種集體錯覺。天氣可能瞬間改變,你我都無能為力。
.心理諮商有時會給人一種消極的印象:你去找諮商師,倒垃圾般傾訴感受跟問題,然後離開,下個星期重來一次。但有用的心理諮商必須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優秀的諮商師會溫柔地把你的思路導引到新的方向。
.「創傷後成長」不會取代悲傷與痛苦,它是在身上發生了沒人希望發生的事件後,出乎意料的副產品。
.我們必須意識到生命有限,沒有人能長生不老,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會結束,所以要活得有意義。
.時間不一定能療傷,但時間能賦予你忍受傷痛的工具。
.在良善的人格特質中,最珍貴的是仁慈。
.等你真正明白在生命的變幻無常面前,每個人都一樣脆弱,你就馬上會停止煩惱生命公平與否的問題。災禍的隨機分布,或許是生命中唯一真正公平的事。再多的金錢、名聲、權勢和美貌,都無法把災禍、疾病跟死亡擋在你家門外。
.我們在新聞裡經常看到生命中最糟糕的事,但是在那之後可能出現生命中最棒的事。
.生命比新聞告訴你的要豐富、仁慈、安全得多。人類也比新聞告訴你的更加善良。
-
作 者|麗.塞爾斯(Leigh Sales)
譯 者|駱香潔
出版社|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
#駐點樂讀人專欄 ─── 陳子楹
歡迎追蹤instagram一起來閱讀: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ove_reading/
有人 中過 樂 透 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超療癒!你知道日本影劇有個樂活宇宙嗎? /
忘了從何時開始,這種帶有一點如生活烏托邦氣氛的作品就成為我的心頭好。可能是生活太過百無聊賴,或者是現實的奔忙讓我難免心累,因次這種宛如遠方城市正在發生的暖心故事,特別對我胃口。於是,在看過國語字幕的 DVD 多回後,決定大手筆買回精緻的藍光與原聲帶收藏。
說到小林聰美,可以把她理解成這個「生活烏托邦」或者是「樂活宇宙」裡最強大的女王。
由霞澤花子企劃,被我稱作「樂活四部曲」的順序由眾人最熟悉的《海鷗食堂》(かもめ食堂)開始。小林聰美飾演母喪後獨自到芬蘭赫爾辛基開設食堂的女子,在這樣的北歐城町中,販售飯糰、烤魚等日式家常口味的店讓當地人嘖嘖稱奇,進而催化劇情的前進。
在這號稱日本電影首度全片北歐取景的故事裡,我看到主人翁人走過港邊市集、鬧區大街,或是歷史悠久的市民泳池,美麗的赫爾辛基風景刻在我腦海中,後來我也實際飛往當地,不僅拜訪了(已經觀光化的)海鷗食堂,小林聰美走過的地方我也踩了不少點,甚至那個實際可以裸泳的泳池我還去了兩次(爆)
「先填飽肚子再前進吧!」電影大標是這樣寫的。獨立開店的老闆娘、行李遺失的女士、人生失去方向的女子,素不相識的三人在交會在赫爾辛基,在施了魔法(?)的咖啡和美味的肉桂捲中,摸索出前進的道路,讓我在觀賞過程中無比歡喜,也期待在日常中的某個轉角處,是否也能與這樣美好的食堂相遇。
————————————————
先填飽肚子再前進吧——《海鷗食堂》
https://youtu.be/rkUBK1CPvj0
我去過海鷗食堂,詳細旅行紀事
https://www.instagram.com/p/BovCryNFa-n/
————————————————
《海鷗食堂》在推出後成功創下五億日幣票房佳績,包括企劃、導演與女主角等人在內的原班人馬隔年又推出新作《樂活俱樂部》。
《樂活俱樂部》(めがね)將舞台搬到鹿兒島縣的與論島,前來度假的小林聰美誤打誤撞訂了一間「享受樂活」的旅館,但在住在那裡的日子裡卻始終不得要領,甚至覺得「樂活」是種打擾,在樂活與不樂活間的碰撞,成為本作最有趣的地方。
同樣也是樂活宇宙每一部電影都會出現的固定班底的もたいまさこ(罇真佐子)在片中飾演每年春天都會來島上開設刨冰店的神秘女士, 她在片中帶領島民一起做的「謝謝體操」是故事彩蛋,她一本正經地做出各種微妙的肢體動作,會令人想躍躍欲試跟著舞動,在藍光片中還特別收錄完整畫面,堪稱一大亮點。
我特別喜歡劇中的一句台詞,「旅行可以隨時開始,但不是永遠不會結束的。」這句話很輕,但卻也是一記很深刻的提醒,當我沈醉在島上放空、悠閒,彷彿無憂無慮的休日時間時,也要記得放鬆完、充飽電,就應該打起精神再回到日常生活中繼續努力。
————————————————
什麼是自由?我知道 ——《樂活俱樂部》
https://youtu.be/26WfvqcaDOg
謝謝體操片段
https://youtu.be/TORit_KAl3s
————————————————
樂活宇宙在與論島之後,往泰國清邁前進。猶記我第一次要自己前往清邁旅行時,就先看了《南國樂活之宿》(プール),對這座悠閒的古都畫出了樂活的輪廓,而實際前往之後果然愛不釋手,甚至還為它出了一本書。
小林聰美這回搖身一變成為放下女兒前往清邁經營民宿的媽媽,大學剛畢業的女兒從日本遠道而來,透過連日的相處針對彼此心結互相吐露真心話,小林聰美也坦言「不管喜歡或不喜歡都得全盤接受,或許有人是這樣生活的,但我認為走自己喜歡的路才是比較好的。」為自我的意念做溫柔而堅定的發言。
在電影裡,小林聰美開金口以吉他自彈自唱,而我喜歡的民謠團體HUMBERT HUMBERT的成員佐野遊穂也為本作獻唱主題曲,柔美的嗓音為這部電影增色不少。
————————————————
不需要理由,有愛就足夠 ——《南國樂活之宿》
https://youtu.be/U1W13S7kn0Y
————————————————
小林聰美的足跡一路從赫爾辛基、與論島、清邁,最後落腳在京都。
以古都為舞台的《Mother Water》(マザーウォーター)除了樂活宇宙的原班人馬外,還增添了小泉今日子這樣的大物女優加入,在這部作品中,豆腐店老闆、咖啡店老闆、威士忌酒吧老闆、澡堂老闆以及獨居老婦人、對未來迷茫的青年等七位主角,在更為緩慢的京都以及更為日常細碎的劇情裡,找到理想生活的樣貌。
各種對於未知的徬徨,對於自我信心的建立,對於前進明天的方式,眾人在交錯的對話間有了新的思考。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安靜、留白,以及場景的詩意,在有鴨川潺潺流過的京都,我又懷念起過往的每一次抵達。
————————————————
只帶著最重要的事往明天前進 ——《Mother Water》
https://youtu.be/dpIIg2IAd_g
————————————————
我不曉得是否也有人和我一樣,一直對這種稍嫌清淡的作品有著喜好,明明知道生活不太可能如此簡單如此寫意,但還是偷偷渴望有一天能在這樣的模式裡,稍微有點超現實地緩緩度日。
感謝這四部影片的企劃霞澤花子,感謝這些對我來說仿若朋友的老班底,讓我能在現實生活中過得煩悶的時候,知道有一群人可以在最喜歡的城市裡,觀察陽光曬進家裡的角度、品嚐樸實美味的料理、愉快地散步、舒適地與人交流,過著沒什麼大事會發生,但每一天都備感充實的日子。
————————————————
同場加映!由四部樂活宇宙電影延伸出來的麵包廣告,小林聰美親自出演,在四部電影的場景中如平行宇宙般烤著麵包,帶來不可思議的療癒料理時光
https://youtu.be/GSgMFgSvOEk
————————————————
附帶一提,這同一批人後來還有以下在電影與短篇日劇中相遇,看來樂活宇宙還將繼續無限擴大。
《麵包、湯與貓咪好天氣》(パンとスープとネコ日和)
https://youtu.be/UXluvP2epIw
《東京綠洲》(東京オアシス)
https://youtu.be/7rOaTFH4hpg
《山中的湯姆先生》(山のトムさん)
https://youtu.be/DIXZXWC4fPU
《森林民宿》(ペンションメッツア)
https://youtu.be/8FKSC2sxwz8
有人 中過 樂 透 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想不管在任何的時代,或者是你面對各種不同文化的人,問他們同樣一個問題,叫做「你要怎麼樣讓自己變得更快樂呢」?
可能呢,你會聽到很多的答案,但是其中有一個答案,會有高度的共同性;就是呢,很多人會講「我只要更有錢,就會更快樂」!
那這也難怪哦,「發大財」這三個字,永遠會是一個有市場的訴求。
而且呢,很多調查研究,都一再的顯示「更有錢」這個選項,一直是高居快樂的必要清單裡。
但是「快樂」真的可以用錢買得到嗎?還是金錢的渴望,注定會讓人失望呢?
在1970年代,西北大學的菲利普.布里克曼,他和他的同仁,做了一個特別的實驗,提供了這個問題的部分解答。
布里克曼他想知道喔,人在實現財富的夢想的時候,他的快樂程度會有什麼變化?當天外飛來一大筆橫財的時候,真的可以讓人長期的笑逐顏開嗎?
還是等到新的財富,變得平凡無奇,也就是我們已經習慣它之後,而最初的興奮感,也會迅速的消逝呢?
布里克曼呢,他聯絡了一群,曾經中過「伊利諾州彩券大獎」的人;其中有好幾個人,更是百萬彩金的得主。他也從伊利諾州的電話簿裡,隨機抽樣相同的人數,作為實驗的「對照組」。
他請每個人評估自己「快樂的程度」,以及「預期自己未來會有多快樂」。另外呢,他也問他們「從日常生活的樂趣裡,獲得多少的歡樂」?
比如說,和朋友打屁呀、聽到好笑的笑話啊、接受讚美…等等的。而這個實驗結果,讓人清楚的瞭解到「快樂」跟「金錢」到底有什麼關連?
研究的結果,其實違反了我們一般人的直覺。那些中大獎的人,並沒有比對照組的人,「快樂」或者是「不快樂」。
而且請他們預期「未來能有多快樂」的時候,「實驗組」跟「對照組」也沒有顯著的差別。
而事實上,他們唯一的差別就是,比起「中大獎」的人,「對照組」的人更能夠從日常當中,簡單的事物裡得到樂趣。
其實「中大獎」雖然能夠讓人得到一筆橫財,但是畢竟它是比較少見的。所以有些心理學家,也觀察那些透過工作,一步一步的累積財富的人;去瞭解他們「收入」跟「快樂」之間的關係。
其中有一部分的研究,是進行大規模的國際調查。從各國的人,去評估自己的快樂程度;然後呢,以各國平均快樂等級,相對於他們的國民生產毛額(GNP)繪製圖表。
結果就顯示喔,那些貧困國家的人民,雖然沒有那些富裕國家人民快樂,但是當一個國家的GNP,超過一個普通的水準之後,「財富」跟「快樂」之間的相關性,就消失了。
有些研究檢視,一個人的「薪資」跟「快樂」之間可能的關係,發現的模式也是相同的。
這些結果都告訴我們,當我們一旦有能力,去支應生活當中的必需品之後;這個時候收入的增加,並不會讓人成正比的,變得更快樂。
其實這樣的現象,就回到了我們的心理運作;我們通常都會有一種「感覺適應」的狀態。
也就是說,當你習慣了自己擁有的一切,你的人生第一次,買了一台你夢寐以求的車子的時候,那個當下你會是最快樂的。
可是當你每天都開這台車,這台車之於你,已經變成是一種習慣的存在的時候,你的主觀快樂感受,就不會隨之而增加。
而且呢,你的快樂感受,也會因為你的習慣,很快的回復到,你還沒有得到這台車之前的快樂水平。
就如同有一位心理學家,戴威.邁爾斯他所說的:「因為我們有能力,為越來越多的名利調適自我;昨日的奢華,可能很快的就變成今日的必需品,跟明日的紀念品。」
所以呢聽到這裡,或許你會感覺就連最後一個,能夠因為「有錢」帶來的快樂,這個希望都破滅了;那麼「快樂」好像感覺起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其實恰巧相反,快樂並不困難;你要讓自己能夠快樂,其實關鍵真的不在於,你獲得的任何外在事物。這些外在事物,它幾乎不可避免的,都會進入你的心裡的「感覺適應」的循環裡。
說白話文吧,就是當你得到它之後,那個快樂的程度,接下來會呈跳水的方式,它很快的回到,你還沒有它之前的水準。
甚至於,你會更難過。因為你會有一種感覺,怎麼我有了錢,還是不快樂呢?所以真正的快樂,不是來自於你得到這些,而是在於你所關注的事情。
如同上一集,跟大家分享的「一天聽一點」的內容;那句聽起來,有一點雞湯的話,「快樂不在於你遇上的事,而在於你專注的地方」。
那麼你要專注的,是那些幾乎你在得到之後,注定就會產生「適應效果」的事情;還是你要專注在「你自己」身上?
尤其是,那些值得你付出一輩子的事情。可能是你愛的人,你有跟他好好相處嗎?
又或者是,你所愛的事物。當你投入一件,你真正所愛的事物的時候,其實做那件事的本身,就是快樂;而不是做那件事情的結果。你說是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7月21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如果你很清楚知道,自己的人生始終是要寫一些東西的;那麼這一門課,千萬不要錯過。
或許透過文字的爬梳、自我的整理,你的人生裡想要的快樂,就在那隻字片語、文字交錯之間能夠獲得。
這一門課,由我的伴侶嘉玲老師,陪伴大家一起前進。相信你能夠透過這一門課,獲得文字之美,也能夠獲得寫作的快樂。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7月21號【寫作小學堂】的名額,也已經在倒數了;所以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相關的課程跟報名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望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