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子學堂 財工達人:投資人經常會聽到說借券還券的資訊,尤其是外資經常會透過借券的方式進行操作,然而到底甚麼是借券呢?本文將針對借券還券的交易模式與意義,做一簡單說明。借券是投資人將持有的股票透過”有價證券借貸辦法”的規定,將股票出借給其他投資人的一種交易模式。其中借券的部分有區分”借券”與”借券賣出”,而這是兩個不同的交易行為。「借券」為有價證券借貸行為,僅指出借人將有價證券出借給借券人,賺取借券費收益,而借券人借券目的除為放空外,亦可從事避險、套利等策略性交易或為還券、履約之用。舉例來說...
Search
有價證券借貸操作辦法 在 Re: [請益] 我們的升息壓力到底有多強? -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Glamsight (安穩殘憶)》之銘言:
: 為因應美國升息
: 加拿大、英國與歐盟等央行湧現升息壓力
: 但與其相異的是不用多說包含我大央行
: 壓力承受程度與其外匯存底息息相關
: 根據上個月的公告,我大央行外匯存底 5,489.63億美元
: 別說減少了,甚至還比五月底增加 1.09 億美元
: 身為一個外匯存底全球第五 (by Wiki) 的泱泱大國
: 484 根本可以不 care 美國升息
: 世界這次能跟得上台灣嗎?
來從央行資產負債表談談台灣的匯率和利率政策吧
首先要對整體數字有個基本概念,所以我把比較重要的數字列在下面
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19兆
資產端
國外資產 16兆
對國內金融機構債權 1.6兆
其他
負債端 17.8兆
通貨發行 3兆
政府存款 0.24兆
金融機構準備款 2.4兆
定存轉存款 0.5兆
郵政儲金轉存款 1.6兆
央行存單 9.1兆
其他
可以看出這是典型的出口國家央行資產負債表組成
即資產幾乎全由國外資產構成
再來看看其他幾個重要的資產/貨幣數據
金融帳 (2021年底)
對外資產總額 ~80兆 ($2.7T)
對外負債總額 ~40兆 ($1.3T)
流動性金融資產
M1b 25兆
台股總市值 45~50兆 其中外資持有 ~20兆
保險業總資產 ~30兆 其中對外投資(主要是債券) ~20兆
另外對比數據
國民生產毛額(2021) ~22兆
中央政府總預算 2~2.2兆
年度貿易順差(2021) ~2兆
把這些數字大致的規模記住了,就比較能理解央行的匯率和利率政策邏輯
M1b 25兆 + 外資持有台股20兆 = 45兆 + 其他對外負債20兆 = 65兆
65兆 vs 對外資產總額 80兆
短期貶值壓力是有,但是顯然不可能崩潰,反而有很大的長期升值壓力
台幣資金市場熱錢仍然淤積在央行存單中(9兆)
但是大部份國內金融機構受限於風險控管,無法再提高國外資產佔比
國外金融機構因為有其他安全的套利標的,對台幣/美元對興趣缺缺
另外進出口企業+民間+保險以外的金融業
持有~60兆的對外資產,約等於3倍的GDP或是30倍的政府年度預算
在這樣的資金環境下
央行升息=央行提高9兆的存單利率=拿央行的利差來補貼金融業
理論上金融業應該自負利差風險,而不是叫央行讓利
9兆台幣的存單,升1%就產生900億的利息支出,中央政府預算才2兆
這接近10%總預算的利息是誰要出呢?
財政部不可能同意發國債,難道是叫央行吞下去?
但央行吞下去的結果也是壓縮總預算
因為總預算要量入為出,少了央行的900億勢必影響總預算規劃
所以央行現在就是敵不動我不動 匯率反正還在30附近 靜觀其變
即使FED七月再度升息3碼
央行也是會先觀察台幣資金市場的流動性變化以及匯市變化
再來決定9月的貨幣政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89.187.161.44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58305960.A.E86.html
央行的利率政策=使用政策工具干預資金市場利率=升息或降息
近代中央銀行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干預利率市場來調控經濟熱度
雖然具體的工具不同,但是FED的利率下限也是透過ON RRP交易來操作的
ON RRP和央行的7天期存單,只是天期和抵押品不同
但都是透過央行和資金市場的交易來拉高最低利率
如果央行不發存單收熱錢,這9兆流進固定資產市場會發生什麼事你有想過嗎
房貸餘額現在也才9兆喔
我不確定你是不是理解所謂的央行利率政策是怎麼回事
所以我從基礎重新開始講
簡單來說,對各國央行來說真正要「操縱」的通常是「本國銀行間同業隔夜拆借利率」
FED把這個利率叫作「聯邦基金利率」
既然要操作,就是把市場利率透過各種工具控制在一定區間
對FED來說
下界是ON RRP控制 (銀行存錢給FED收利息,FED拿有價證券擔保)
上界是IOER控制 (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利率)
上界如果在資金緊縮期無法用IOER控制
還有兩道防線 第一道是ON RP 第二道是貼現
貼現就是銀行直接跟央行借錢的利率,必定是市場利率的最上界
市場的借款利率不可能超過跟央行拆借的利率,這很合理
所以FED透過上下界利率的調整,把聯邦基金利率控制在0.25%的區間範圍內
現在是1.5%~1.75%
台灣的情況
下界是央行存單利率控制 (銀行錢存在央行生息,最短是7天期)
理論上界是重貼現率 (銀行和央行借錢,像上面的FED貼現重貼現率)
但還有一個較低的附買回交易利率(RP)
因為RP需要擔保品,重貼現不需要,所以RP利率一定低於重貼現
目前的7天期RP利率應該在0.6%左右
所以台灣央行的政策利率現在是 0.3%~0.6%
即7天央行存單為下界 7天附買回利率為上界
因為央行的國外資產,其實也就是美國公債的意思
央行國外資產和存單之間的利差,就是央行繳庫的主要來源
那你說為什麼央行不把這些利差釋放出來給民營銀行賺,降低民營銀行的利差風險呢?
就是說你央行買美國國債有2~3%收益,開出來一年期存單只有1.1%
為什麼不把央行一年期存單提到跟美國國債一樣,不要與民爭利
的確是有這種聲音存在,但是請各位仔細想想這種論點合理嗎?
央行的利息收益是外匯存底生息,而且是有承擔債券風險的
而央行存單是確實的零風險利息
有什麼道理讓國家承擔風險去補貼民營銀行的利息呢?
當前台灣央行的第一責任是要控制好九兆熱錢的流向,不要讓過多的熱錢催生泡沫
第二責任是控制好匯率,不要讓失控的幣值引發輸入性通膨
熱錢過多,這不是央行能解決的
因為其成因是出口企業每年幾百億美金的順差造成的
金管會已經把對外投資放得很寬,盡可能引導金融帳外流了
你去哪個國家都找不到這種保險業30兆資產20兆放海外的風險管理…
要知道這些保險絕大多數是台幣保單,最後是要台幣償付,但資產有2/3是美元耶!?
所以近五年其實收歛很多了
取而代之是用各種引導手段把國內的熱錢往國外引
而不是央行直接出手買匯來壓低匯率
現在台幣貶不下去一堆人說央行在護盤,央行覺得無辜
他上半年買賣相抵之後根本沒差多少,調節是有,單向護盤可沒有
台幣貶幅比別人少其實是因為台灣金融業手上美元部位已經夠高了
而電子業還一直在收美元要換回台幣發薪水發股利...
※ 編輯: minazukimaya (89.187.161.44 日本), 07/20/2022 19:32: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