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十幾歲的孩子該讀什麼書
時而有讀者來信讓我推薦一些應該讀的書,還有【長青論壇】的觀眾把我十多年前的視頻背景書架放大,仔細看我書架上的書。很感動,承諾推薦,但卻一直沒做。主要是有些我非常欣賞(看過多遍)的作品裡面會有些完全無法接受的東西,如果不講清楚,擔心會產生誤導。讀錯了書是很嚴重的事情,它很有可能誤導人生。所以一直想等有時間講清楚的時候再推薦。近日有朋友讓給在美國的十幾歲的孩子推薦書籍,希望孩子們不被左派大潮給吞了。這很重要,所以趕緊列了一個最基本的書單,並點出推薦這些書的原因(這是重點),在此發表給其他讀者朋友參考。
這個書單是我和妻子康尼一起列的,因為她多讀文學書(熱衷19世紀西方文學,尤其偏愛維多利亞時代英語小說),我則偏重經典的政經類作品。我們都會強力向對方推薦自己喜歡的書,這裡推薦的都是我們共識共鳴的作品。
以我們自身的經驗和讀到的一些人物傳記資料,十幾歲的孩子完全可以跟成人看同樣的文學、政治、經濟方面的書籍,跟成年人一樣思考和探討問題。把他們當大人,他們就成長得更快。
讀書的目的,首先應該是促成一個心地善良、誠實正直、人格統一的人,其次才是為事業有成。但讀書多絕不等於就可以成為一個良善的人。人有良性、惡性;有先天因素,更有後天形成。而且,人要是不善,缺乏良性(benevolence),讀書越多會越反動。
在華人中,讀書數量超過李敖的可能不多,但他卻走向了人格分裂、行為無操守的匪夷所思的歧途。可見讀書多少,跟一個人是否能正向、良性發展,並不是劃等號的。當今讀書人,越來越左傾,越來越偽善,更證明這點。所以,讀什麼書,吸收什麼價值遠比讀書數量更重要。
對於文學書,我們認為19世紀的西方作品遠比當代的更有利於陶冶人的情操(尤其是對青少年)。不少人覺得19世紀的文學已是恐龍,沒耐心去看。那真是天上掉下的珠寶不撿。整個20世紀(尤其二戰後)到迄今為止的文學作品,統統不看,不會有多大損失,而19世紀的主要西方文學作品如果不看,對身心健康所造成的缺憾、缺陷是不可估量的。可惜很多人沒有意識到。
經濟方面的書選對了非常、非常重要,是奠定常識、信奉市場經濟價值的基礎。有了讀精華的文學和經濟作品的基礎之後,政治方面的書籍自己就很會選擇了。多數讀文科的不懂經濟、不屑經濟,這也是文人多左傾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學方面
19世紀文學名著汗牛充棟,我們的選擇和為什麼做這種選擇:
1.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
《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
《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荒涼山莊》(Bleak House)
《小杜麗》(Little Dorrit)
這四部小說的主角都是青少年。故事內容其實並不重要,看完情節都忘光了也沒關係;最應該關注的是作品裡主人翁那種思維方式和講話口氣:清純善良、清澈透明。換句話說,是跟老練世故、精明狡猾、世俗功利等完全相反的東西。20世紀後,即使在西方,那種清純、單純的東西都少到快絕種了。但朝這個方向努力,無論在哪個年齡段,都百利而無一害。
狄更斯的所有作品都極好!雖然他的小說多數都很長,人物眾多、故事情節錯綜複雜、且跟現在有很大時空距離,也有相當多反資本主義的東西。但我們看重的是:狄更斯的作品,不僅是主人翁,裡面還有各種各樣很美麗、純良的人物形象,非常能幫助陶冶人的情懷,增強人性程度,有助於孩子成長為心地善良的人、認真的人,絕不玩世不恭的人(玩世不恭是非常可怕的東西,它幾乎可以確保一個不幸的人生,哪怕他不去毀害他人);更不是左派那種裝模作樣、只想讓別人認為他們是好人的偽善者。真正的保守派才是更有人道情懷、真正要解決問題的人。
以狄更斯為代表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家,多數都反對工業革命、抨擊新興的資本主義。這主要出於他們對底層勞苦大眾的同情,但並不等於他們認同今天的左派。狄更斯在《荒涼山莊》中,對只「關注」非洲或他人的貧困、卻完全漠視自己家孩子和丈夫的偽善者充滿厭惡,幾乎到了認為那是惡之最的地步。狄更斯冷嘲熱諷上流社會誇誇其談「公共事務」的矯情,全然蔑視不勞而獲的寄生蟲。這些都說明,在弘揚人性、人道情懷的同時,狄更斯並不像今天的左派那樣丟掉常識。
狄更斯用他那些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告訴你一個簡單的常理:不是爆發了多少金錢、爬上了多高的社會地位,你就自然成了君子/紳士或淑女,而是努力追求純真、善良、正直這些價值,你才能成為君子。
狄更斯作品的另一重大特色是高度體現了中國人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警示世人:要做誠實、良善的人;害人者必遭滅頂之災。狄更斯也給人以希望:世界雖然到處充斥邪惡,但真善美終將勝利。
建議所有懂英語的人都去讀英文原版,中文翻譯差太多,最好的也是跑了味的啤酒。狄更斯的所有小說都有(英語)錄音版,多數朗讀都棒極了,推薦Simon Vance和B. J. Harrison,兩人都朗讀得非常好,好在讀出了書中主人公那種清純、那種良善。看(聽)完上述四部作品後,如果喜歡,就會去找狄更斯的其它作品了,下一步首選:《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該作品裡有純美的小女孩,有法國大革命中兇狠的惡婦(這是文學作品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負面角色之一),有為心愛的女人而替情敵赴刑場的救贖形象,更有狄更斯本人對殘忍的法國大革命的準確、正確的解讀。《我們共同的朋友》(Our Mutual Friend)是狄更斯最後一部完成的作品,也是他最好、情節最複雜的小說,推薦給喜歡文學的朋友。
狄更斯的書,多數都有讓人回頭重讀幾遍的魅力。如果有時間精力,讀完全部狄更斯,絕不會後悔。而且幾乎可以肯定,能讓孩子打一個很好的做善良、正直的人的地基。
對女性青少年來說,康尼認為,除了讀狄更斯之外,必讀勃朗特姐妹(The Brontë Sisters)和簡‧奧斯丁(Jane Austen)的小說,否則如同沒完成女性基礎情感教育。
2.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的《堂吉訶德》(Don Quixote)
千萬別因為小說裡堂吉訶德幹的那些荒唐事、故事的亂七八糟而阻止你讀完這本名聲震天響的書。評論家們議論的堂吉訶德有多勇敢或多可笑,統統都不重要!這部書最令人震撼的,並不是堂吉訶德的騎士勇氣和最終失敗了的理想精神,而是(這是重點的重點):堂吉訶德是一個文學作品中(現實中就更別提了)幾乎無人可匹敵的、真正的gentleman(「紳士」或「君子」的翻譯都不能完整地表達英文gentleman所包含的內容。中文裡居然找不到準確翻譯這個簡單英文字的詞彙,背後的原因非常值得探討)。狄更斯的很多人物可謂堂吉訶德這種gentleman的翻版。
堂吉訶德那一堆表面上的荒唐之舉,每一件都展示一顆極為良善、純美的心。那是一個被打到遍體鱗傷、慘不忍睹也永遠不會變成壞人的人,一個現實中不可企及的極品好人。堂吉訶德的侍從、沒文化的桑丘同樣是一個了不起的gentleman,其善良、同情之心、對主人的忠誠、對人和事的常識判斷、評論等等,都絕對讓當今文化人歎為觀止。
這部作品的最精彩之處,主要表現在堂吉訶德和桑丘的對話上。那是一個理想主義的gentleman和一個現實主義/常識主義的gentleman的對話。要麼富有哲理、要麼俏皮智慧。總而言之,這部作品裡的「理想」和「現實」都不重要,最最重要的是,這倆是沒有摻半點水分的gentlemen!這兩個形象告訴人們,什麼是gentlemen,上帝造的理想的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書裡就幾乎沒壞人,或者說,壞人都是抽象的,好人則是具象的。所以看這部作品,想學壞沒門。壞人看完也得認同,堂吉訶德和桑丘是兩個大好人。
我家有六個不同年代的英語譯本(原著西班牙文),每本都能清楚地看出堂吉訶德和桑丘的經典之處,唯一的楊絳中譯本,頭都看大了,仍是一團漿糊,看不出名堂。楊絳的前言表明她(和錢锺書)並沒有真正讀懂這本書的精華,她只是轉述了西方的某些評論而已。當然,楊絳的翻譯已頗具匠心,而且可以看出,可能有她先生錢锺書在幽默方面的幫忙(唐吉珂德和桑丘都非常幽默),有些句子也譯得相當俏和妙。公平地說,此書中文譯本的沒法讀,不是楊絳的問題,而是中文本身的問題(歡迎有專家探討)。
英譯錄音版Robert Whitfield的朗誦把兩個近乎完美的人近乎完美地展示出來。哪怕一個惡棍聽完,都起碼會變成一半好人,下輩子絕不想當壞人了。
3.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白癡》(The Idiot)
與狄更斯的小說同樣,陀氏的書也都很厚重,故事內容跟今天有十萬八千里,很難讓浮躁的當代人讀下去。但對陶冶人性、塑造人生、探討重大議題有永恆的價值。推薦《白癡》的目的,仍和推薦前面幾本書的目的同樣:看看單純、善良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英譯也都有很好的錄音版,仍推薦Robert Whitfield讀的。讀完這本,你很可能會想去找陀氏的其他作品。
《罪與罰》對十幾歲的孩子最容易讀下去,因為情節是偵探小說,讓人不得不一口氣讀完。但探討的議題卻非常重大:可否以正義的名義、正當的理由、好的目的而殺人。靈魂的懲罰和救贖。《卡拉馬佐夫兄弟》對是否有上帝、沒有上帝人類可不可以有道德地活下去有深入探討。但這裡推薦的目的,仍是因為裡面那個像《白癡》一樣單純、美好的角色:最小的兄弟阿廖沙。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其它作品太沉重,等孩子們成年之後再讀吧。
4.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的《約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
這是一部個人英雄主義交響樂,曾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40、50、60年代出生的人。它雖是20世紀初的作品,卻完全是19世紀的精神,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精神傳記。主角又是一個純情、善良、激情澎湃、絕對的gentleman,一個理想主義的英雄。
5.安.蘭德(Ayn Rand)的《源泉》(The Fountainhead)
如果僅僅讀上述推薦的狄更斯等作家,增強了人道情懷,卻也可能增加孩子的左傾傾向。所以,在奠定了人道主義情懷的基礎上,應該讀推崇個人主義價值、資本主義價值的作品。兩者的平衡非常重要,缺了哪一塊,都可能使一個人的人生、觀點走向偏頗,甚至走向極端。
《源泉》是20世紀的作品(1943年)。跟上述作品相比,離現在最近,最容易讀。這是一本最清晰展現美國左右派爭鬥的小說,值得讀無數遍。但其中情愛部分很荒唐。蘭德所有小說的最大敗筆都是愛情故事這一塊,所以可以忽略不理。只看她的個人英雄和她強烈推崇的人格統一的價值。
如果說狄更斯的小說主要是陶冶情操、提升人道情懷,安.蘭德的作品則主要是提高思想能力、增強對當今世界左右思潮激烈搏鬥的理解和把握。
看完《源泉》,可以繼續再去看安‧蘭德的其它小說和非小說類著作。她的作品應該是推崇個體主義和資本主義價值的必讀物,也是將來跟左派辯論的強有力武器。
6.雨果(Victor Hugo)的《九三年》(Ninety-Three)
這是雨果的最後一本小說,醞釀十年,可謂其一生思考的總結。這本書的思想性遠超過《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安‧蘭德七歲時就被《九三年》的情節震撼(她聽到母親朗讀):為救三個孩子不惜被俘的老伯爵從懸梯走下來昂首就擒的場面,把蘭德聽得熱血沸騰,那一瞬間,她明白了什麼是英雄!13歲時,蘭德讀了《九三年》。後來她評價到這種高度:雨果的思想與今天有光年般的距離!
中譯本(鄭永慧譯)把全書最關鍵的點睛之句翻譯錯了。全書最精華的是結尾幾章:老伯爵被關押時與革命軍青年將領辯論,關於革命和人道主義等。最後青年將領選擇自己被處死而把老伯爵放了。獲得自由的老伯爵面對黑夜感歎道:「My faith!」中文譯成了「真有的事」。錯得離譜!直譯也應是「我的信仰」。意譯應為:「上帝顯靈了!」或者:「我信對了!」即他的信仰戰勝了革命意識形態。
這是一部把人格統一性(integrity)提到至高無上地位的經典作品!就我們看過的所有書,對人格統一性的強調,沒有一部超過它!書中的三個主人公三種意識形態,都堅守住了自己的人格統一性,其形象令人震撼,刻骨銘心。安蘭德的作品,由於深受雨果的影響,也是極為強調人格統一性。在人格分裂到處可見的華人世界,尤其應該強調閱讀雨果和安蘭德的作品。
對文學作品,請務必先別去看評論,不要讓偏頗的評論(無論中文還是外文)先入之見地影響你。一定首先親自去看原著,要首先相信自己最直覺、最本能的感受。從眾多諾貝爾文學獎的荒唐可以看出,文學評論幾乎一面倒被左派意識形態橫掃,而且攪渾一潭清水讓你看不見底、看不清他們有多淺薄的故作高深的評論者居多。
小說應該是只要識字就能看懂的東西,任何把小說解說到把你弄暈乎的「高深哲學」地步的,基本上都是偽的。再重複和強調,看小說,是好、是壞,一定要相信你自己的感受。誰寫出你看不懂的小說,或者誰說你認字居然看不懂小說,你首先應該懷疑的不是自己,而是對方很可能是偽的(二十世紀的偽高深,多到能把多數狄更斯的讀者砸死的地步)。
經濟方面
1.羅斯‧懷爾德‧萊茵(Rose Wilder Lane)的《發現自由》(The Discovery of Freedom,沒有中譯本)
這不是一本經濟理論書,而是概述人類走向自由的艱難歷史和美國這個偉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怎麼來的。書裡沒有談具體的經濟議題,而是講人類在什麼環境下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創造能力,為什麼資本主義制度是最適合經濟發展的制度。這是很容易讀的一本書,也可看作是歷史書。
2.伊莎貝爾‧派特森(Isabel Paterson)《機器之神》(The God of The Machine,沒有中譯本)
安‧蘭德對這部書的評價是:《機器之神》對資本主義的意義不亞於《資本論》對共產主義的意義和《聖經》對基督教的意義。也許有點過高,但絕對是一部從政治、哲學,到經濟、社會等全方面清楚地論述為什麼資本主義才能運轉的經典著作。
3.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的《一課經濟學》(Economics in One Lesson)
這是一本簡單清晰講解什麼是市場經濟的必讀書。可以瞭解為什麼政府主導經濟、政府參與的項目必定失敗,為什麼最低工資設限反而造成更多失業等等。基本概念清晰了,就有了一個自由經濟的框架概念,再遇到經濟議題就會懂得如何去思考。
4.傅瑞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資本主義和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和《自由選擇》(Free to Choose)
從這兩本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們主要強調經濟繁榮與自由的關係、政府干預經濟在各個領域的種種錯誤等。
5.海耶克(Friedrich Hayek)的《通向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和《自由憲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又譯《自由秩序原理》)
對《通向奴役之路》,中文有很多介紹,但最好是看原著!與其它經濟類書籍比較,這本比較通俗易懂。看完這本經典,就可以非常清晰,為什麼絕不能走社會主義道路。
如果再看《自由憲章》更好:海耶克把市場經濟的內在自發秩序的理論拓展到社會和政治領域,提出不可以像法國大革命那樣開天闢地、屠宰舊世界,更不可像列寧、毛澤東們翻天覆地,而應該像英國革命、美國革命那樣「一點一點的漸進性改進」,即波普爾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強調的「零星的社會工程」,才有助於社會穩定和進步。看懂了這本書,就基本懂得了西方的左派和右派這兩大思潮的衝突所在。
如果對經濟真感興趣了,就把海耶克和傅瑞德曼的主要著作讀完。他倆都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作品也都通俗易懂,普通文化人都可以讀懂,絕不是只有經濟學專業領域的人才可讀。下一步就是學習市場經濟的鼻祖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了。那等孩子們再長大一點的時候吧。
僅僅是讀完上述這幾本經濟著作,真吃透了,孩子絕不可能走向左傾道路。另外,對懂英文的朋友,YouTube上有很多傅瑞德曼的視頻,聽他的演講絕對是享受。老頭風趣幽默地講述自由經濟、談笑風生地隨口就把小左派們打到瞠目結舌,相當過癮。
至於政治方面,讀偉大政治人物的傳記遠比讀探討任何政治問題的書籍更重要。推薦讀:華盛頓、林肯、邱吉爾、佘契爾夫人和雷根的傳記。而且傳記很容易讀,也很容易吸收。
書不一定要讀很多,但好書一定要反復讀。反復讀好書的重要性遠超過讀很多雜書,因為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上述推薦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讀無數遍,而且反復讀這些書,就奠定一個很好的、今後應該選擇讀什麼書的基礎。
——原載台灣《看》雜誌2019年10月號,這篇網路版稍有增加。
有匪君子景行含光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08 黃偉民易經講堂
在《易經》的世界,窮,還不算是凶的。
窮,只是路走到了盡頭,沒路可走了。
沒路可走,但仍固執原來的做法,不知變通之道,才產生“凶”的後果。
《周易》第八卦的《比卦》,彖傳說它最後一支爻:
「後夫凶,其道窮也。」
說出這爻之所以凶,因為「其道窮也」,一直堅持錯誤,不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道理,只懂怨天怨地怨人,後知後覺,態度不正,其道窮也,沒路可走了。
林鄭從櫳底找來殖民地惡法《緊急法令》,繞過立法會,將香港進入緊急狀態,不是只為了禁止蒙面吧?
跟著來的,是封網麼?限制網上言論,封了連登、蘋果、立場新聞?限制網絡自由?
然後呢?拉人?目標人物人間蒸發?
單靠插贓嫁禍和警察暴力,就可以平定今次香港之亂?
已經有聲音說,香港人應該邀請解放軍入境,平定三萬黑警,解散林鄭政府……便可以拉近港人和北京的鴻溝。
今年邵康節《方圓圖》的值年卦,是《周易》第二十五卦天雷無妄卦。
上卦為乾天,下卦為震雷;天說理,震為動,只要行動合乎天理,便無妄了,沒有錯誤了。
《雜卦傳》說:
無妄,災也。
無妄卦談的是無妄之災。想像不到,出乎意料之外的災禍。
它的卦辭說:
無妄。元亨利貞。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元亨利貞,是形容乾卦天道的卦辭。
如果真的無妄,沒有妄念,是元亨利貞,合乎天道的。天道無妄,但人心,有貪瞋癡三毒,有私心私欲,便辦不到了。
跟著的卦辭,斬釘截鐵: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其匪,如果不是。
本來無妄,但如果做不到,心念不正,起心動念偏離正道,立刻有眚,人禍到了。
目中生翳為眚,看不清楚狀況,欲望蒙蔽理智,自欺欺人,以為自己走的是直路,結果愈走愈歪,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當然是不利有攸往,不能再往前走了。
無妄卦說的是人禍,所以,年初時我們已說過,今年不要賣弄聰明,否則,災禍必至。
林鄭自以聰明,將香港人,不滿北京違反一國兩制,違反《基本法》的政治矛盾,降格為警民衝突。
再插贓嫁禍示威市民,抹黑為警察平暴。
用三萬警力,企圖消滅香港整代年輕人,這便是妄念。
瞄準重陽節三日長周末假期,在星期五下午三點,才經學校發出午夜實施禁蒙面法,是鼓勵學生在這三天假期蒙面上街,再將他們一網打盡。這是居心邪惡。
難怪有校長在集會上,哽咽地說:
大家一切小心!希望星期二上課日,見到大家齊齊整整,平平安安。
校長教師見到林鄭用心,關心學生之餘,痛心政府可以沉淪至此。
有計畫地消滅自己的下一代,除了大陸的毒奶粉外,便到林鄭政府這百日罪行。
這是違反生物本能的。
乾說理,坤說勢。乾說天理,坤說現實,現實不能脫離天理,所以,乾主坤從。現實人生,無論形勢如何,都只能跟著天理來走。
立志學乾卦,行事學坤卦,這便是「地博厚,天高明」,學坤卦行事,像大地厚德載物,有無盡的包容力,將現實的人事萬物,含蓄包容,化解所有的衝突不順,然後化為光明道理。
當一個政權,只考慮本身的權勢利益,超離了天理,過了界限,逼得天理現身攤牌,天地交戰,戰況便必然慘烈了。
這便是《坤卦文言傳》說的: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
人與人相處,問題往往出於一個「疑」字。
具疑,便百病纏身了。
中共的問題,在於只有破壞,沒有建設。
《易經》的卦序,革故鼎新,澤火革卦之後,是火風鼎卦。
將舊的東西推翻後,便要建設新的秩序。
否定了中國歷史,否定了中華文化。歷史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共同性格,一下子推倒了,但無法成立新的文化承傳,價值追求。全國便只有靠動物本能生存。
否定歷史,歷史也會否定你。
所以,中共只能不斷革命,尋找敵人。
因為只有革故,沒有鼎新。
沒有了外敵,也只能在內部,製造敵人。
天安門的閱兵台上,看三屆總書記。
江澤民病骨支離,被抬著上場;胡錦濤滿臉愁苦,像老人院無人看望的老人;習近平寂寞孤獨,帶一股肅殺之氣。
沒有軍威莊嚴,也沒有七十大壽的喜氣洋洋,像殯儀館家屬角落,爭產大戰一觸即發的場景。
閱兵之後,翌日習近平即刻發出禍起蕭牆的警告。
九千萬大黨若被打敗,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
他說:要敢於進行自我革命,敢於刀刃向內,敢於刮骨療傷,敢於壯士斷腕,防止禍起蕭牆。
禍起蕭牆,出自《論語》季氏篇第十六。
季氏將伐顓臾。
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
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孔子曰:
求!無乃爾是過與?
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春秋時,魯國季氏三兄弟將魯國的政權、軍權、經濟權都掌握在手,將魯君架空了。
這次季氏準備侵略顓臾這個小國家。
孔子的學生冉有、子路,當時為季氏家臣。這一天,兩人來看孔子,向孔子報告,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有事,到底是什麼事?他們沒有說清楚,完全是官腔,外交辭令。
但孔子是什麼人?一聽就知他們講乜。所以,馬上說:
求,這件事你們太過份了。
顓臾,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諸侯時建立的,是在東方,未開發的部族中,由他管理,旦社稷之臣。
孔子的意思,顓臾這個諸侯,也是周天子領導的一部份,何以伐為?怎可以出兵打他,吞併他的土地呢?
顓臾是先王所封,和魯國一樣,有歷史背景和地位,是東蒙之主,而且,沒有做錯什麼,只是衰落了,怎麼可以出兵討伐他呢?
冉有是高級公務員,一聽老師開罵,立即推卸責任,說:
夫子欲之,是老細想咁做咋,我們兩人都唔想㗎!
跟著孔子說出了中華文化精神的重點。
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孔子說:求呀!以前的良吏周任就說過,做官先要量度估計自己的能力,才出任官職,若果力不勝任,便應該辭職。
不是高級低級的問題,如果你不願意做,就不要做。
孔子引用了周任的話之後,再對冉有和子路說,一個當宰相輔助老細的人,對外應該扶危,你既然做不到,咁你做宰相來幹什麼?
孔子又說:
是老細要,並非你們意思?這話未免大錯特錯了。
我問你,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呢?
兕,獨角獸。虎兕,都是猛獸,應該關起來的,如果放出來便會吃人,所謂的增加軍費,就是將虎兕放了出來。牠們當然會食人,侵略別人,防礙別人生存的了。
龜玉,名貴東西,象徵古代經濟財富,毀於櫝中,即社會經濟崩潰。
這個國家提高軍費,發展武器,社會經濟崩潰,民不聊生。對外擴充軍備準備侵略人家,內部經濟崩潰,人民難以謀生,你是輔相,季家當然要這樣做,但你呢?你冉有受的是什麼教育?這是誰的過失?
冉有被孔子教訓一頓之後,終於講出真話來。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冉有曰:老師,顓臾緊靠我們魯國的費城,現在不把它拿過來,將來魯國的後代子孫,會受到威脅的。現在趁它弱,正好趁佢病攞佢命。其實,這本來就是冉求的本意。
孔子聽了之後又再罵: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求,我話你知,一個君子,最討厭的,是那些明明心裡好想要,但又裝模作樣,不要不要;偏這一套說法,用很多好聽的藉口來支持那樣做的人。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我聽說過,不但是一個國家,乃至一戶人家,不怕資源少,只怕財富不均衡。即政治上的不平等。不怕貧困而怕人心不安,社會內部不安定。社會資源均衡,就無所謂的貧了。人和,就無人計較多寡了。社會也好,家庭也好,真正的安定了,就沒有危險。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這三個大原則,一個政府能做到這樣,國際間自然有口皆碑,人人都想來這裡生活,如果仍有人不服,為政者就要反省自己。
人家既然信服你,既來之,則安之。世界和平相處,天下太平。
這不但是孔子的原則,也是中國文化的基本原則。
跟著他批評他這兩位學生。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他說,冉求,子路,你們是高級公務員,你們的政治道德,無法使人信服;在內,社會分崩離析,意見分岐斯裂,這情形,是守不住的了。
然後,企圖發動戰爭,來轉移社會注意力。
在我看來,你們很危險。季家最大的隱憂,不是顓臾這個小地方,而在於蕭牆之內,即你們自己的內部呀!
中共的領袖,永遠不安!他們的敵人,不是美帝日本蘇俄,是黨內的各路山頭,自己的同志兄弟呀!
https://youtu.be/jGfPlT3MSyU
有匪君子景行含光 在 王大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濕按:本文不像電影為遊戲虛構,乃基於真實事件)
各位請原諒我,「返校」這電影背後的「政商網媒複合體」動員太強大了,我必須一窺這莒光教學到底在說什麼。看完後,我的感想是:太感動了!
因為這根本不是在回憶1951年的白色恐怖喔,是在刻劃2019年的台灣啊。電影描述當時的台灣校園,被邪惡教官禁書,愛知識的青年們,必須躲在校園儲藏室中,舉辦「地下讀書會」。
當時的教官邪惡到,連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集都被禁(雖然我懷疑有幾個人看得懂)。還有那一口標準國語的教官,實在可惡,居然會禁止講台語的布袋戲入校園,根本就是邪惡外省人,欺壓善良本省人嗎。
嗯,這些,我都同意;很多外省人真的很邪惡,講標準國語的,很多也不是好東西,比方說目前的總統與其私菸複合體。雖然電影中,被殺的受害者,也全是講著一口標準的國語,沒一人會說台語(或許一人),除了在彈「 雨夜花」時,會來幾段簡單方言。
但這都不是重點,因為國民黨與中華民國國旗很邪惡,大家都知道,或是說,被逼著知道,畢竟這是新的黨國教條,也是這電影與遊戲強迫灌輸的腦控,這信仰也被覺青無止盡複誦,這些,大家真的都知道。
大家不知道的是,目前的禁書勾當還在進行中啊!這本書,叫做「臉書」,而這個地下讀書會,叫做「王大師論壇」,有時也有什麼村長啦、胡教授啦、李富城啦、郭冠英啦、洛杉基等叛亂份子。被活逮的人有什麼新黨四君子啦。
像王大師的這本書,不但被禁,還被關了4次,一次比一次長;連有聲書的油管友,都會在每日晨間8:30準時被拖到校園外神秘槍斃半數人口,一旦複誦錯悟教條,還會禁止開店。
這個地下臉書會,也神秘槍斃了上萬個書友。很多書友明明按贊投胎,卻是硬被網路警總給拖下墮掉,步入「思想奈何橋」。告密者為無數不敢露臉的檢舉網軍與賴群組,名目多半以「販賣情趣用品」交差報帳。
當然,禁書的理由已進步了不少,不會用什麼「黨魂啦」、「匪諜啦」、「叛國啦」進行。會改用什麼「陰謀論啦」、「仇恨言論啦」、「假新聞啦」、「恐同啦」、「不愛台啦」、「種族歧視啦」、「中共代理人啦」、「國安疑慮啦」,以及最潮的,「生殖器外露啦」給燒掉。
所以我想說的是,目前的民主台灣,與1951年的白色恐怖,有何本質上的不同?除了之前的邦交國超多,以及經濟發展神速外,主要差別是目前焚書的方式更有效率,可直接在國安辦公室中,翹著腳輕鬆按「delete」,省下刑求的時間。
也許你會說,ㄟ,你王大濕只被焚書四次而已,還活著,你看看人家白色恐怖受難者,死了一堆。哪能比啊?
Well,那要看你怎樣算,目前警總殺人方式不同,問問俠醫、齊導、普悠瑪受難者、火力電廠致肺癌患者、國道火燒車、各大航空受災戶、過勞死,這些災難中,有多少是自然死亡?又有多少是「殺人滅口」、「為利奪命」與「政策失效」?
我看到的歷史是,故事情結會變,故事本質依舊。輿論的那個小警總一直都在,只是營運團隊換了經理人。在台灣,那個網路警總長的就如附圖這德性,有個教官叫做「美玉姨」。
除非你有智慧看到這點,否則只是幫新的獨裁者擦皮鞋罷了。
#這電影佈景不錯內容呆板缺深度
#電影監製李烈為豆導反核空姐複合體
#本文論述不像返校為虛構情結
#乃本人親身體驗不含絲毫二手資料道聽塗說
延伸:
2019年版蔡式焚書坑儒
https://accrcw75.pixnet.net/blog/post/67962888
美玉姨?我還草泥馬勒! 怎都拎北列假新聞?
https://accrcw75.pixnet.net/blog/post/6763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