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遠離重金屬危害」
鉛是一種天然生成的金屬,於地殼中存在少許的含量。鉛在環境中無所不在,包括空氣、水和土壤。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鉛在環境中有多重來源,包括石油(含鉛汽油)、油漆、染料、食物罐頭之焊接劑、含有染料的食品容器、含鉛水管、工業製程、含鉛中草藥、含鉛糖果紙、含鉛玩具等。
經由空氣、家戶灰塵、街塵、土壤、水及食物進入人體者占80%以上,如將鉛物質或食物吃下被小腸吸收,經由門脈循環後進入肝臟,然後分布到肝、腎、血球,其中有80%以上儲存於骨頭與牙齒中,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約為30天,在骨頭中則約高達25年以上。
■鉛暴露與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濃度與股骨骨密度有負相關
「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與「恩主公醫院林建宇副院長」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黃柏菁助研究員」,過去兩年來針對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的鉛暴露研究發現,青年人的鉛暴露不僅與胰島素阻抗、血壓、代謝症候群等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更進一步地發現,鉛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也有密切的正相關。
進一步探討鉛造成動脈硬化的可能機轉,發現早期鉛暴露與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且鉛除了直接與動脈硬化相關,也可能藉由調控DNA的甲基化後間接造成動脈硬化。
此外,研究團隊也藉由分析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庫,發現體內鉛濃度也與股骨的骨密度有負相關,這趨勢在停經前的婦女更加明顯,因此也可能會增加之後骨折的風險。
■鉛負面影響身體生理系統,避免鉛暴露生活有對策
鉛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鉛幾乎負面影響了我們身體所有的生理系統,並非人體所需之必要元素,最重要的是國際間公認鉛暴露沒有所謂的安全值。
為防堵鉛暴露,蘇大成主任建議:
▶早上或返家後自來水水龍頭先打開,讓水流1-2分鐘,將沉積在管路之鉛排出,並可作為沖馬桶、澆花等非食用用途。
▶在烹煮蔬菜前徹底浸洗,尤其是葉菜,可減少蔬菜表面上含鉛的塵垢及泥土。
▶盛裝菜餚食物用安全餐具,不用裝飾器皿,且避用色彩鮮艷的餐具,更不能用鮮豔餐具來盛放酸性食物,以防彩色顏料中的鉛滲入食物中。
▶與食物接觸的餐具,最好購買沒有顏色或圖案,儘量挑選白色、平滑的
▶給予小孩的玩具的挑選上,也應具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安全標章之玩具。
▶使用中藥則須注意其來源安全可靠,如長期服用後發現四肢微麻或無力等神經症狀,應暫時停藥且諮詢其他醫師。
▶在所處環境,宜注意清掃、吸塵,避免處於有落漆、剛油刷或焊接作業的場所
▶油漆建議選用獲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動之健康綠建材標章之水性材質
▶從事含鉛作業時,應穿著工作服,且勿將工作服穿回家,下班時需於工廠更衣、沐浴再回家。
(資料來源:【註1】)
■遠離重金屬危害,食品重金屬檢測
每當聽到在食物檢驗出重金屬殘留,總是讓人覺得惶惶不安,深怕不小心就把這有毒重金屬一併吃進去。不過正因為人民對飲食安全的高度重視,目前大部分食品都會進行重金屬檢測,確定檢驗的重金屬含量低於衛生濃度標準後,才能出現在市面上販售。
■重金屬是什麼?
一般定義是指密度大於 5 g/cm3 的金屬,但若用在食品檢測中,則是對於生物體有危害的「有毒重金屬」之簡稱,當食入過量有毒重金屬,慢慢累積在身體的有毒物質便會引發各種疾病,讓健康亮起紅燈。而我國「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將以下7種物質列為重金屬檢驗的目標對象。
➜鉛:鉛幾乎對於人體的所有器官和系統都有影響,主要的毒性是影響成人和兒童的神經系統。而孩童又比成人更為敏感,鉛對於孩童的發育、精神智能發展與認知能力皆有影響。IARC已將無機鉛認定為可能的致癌物(IARC 2A)。
➜總砷與無機砷:砷依照存在的型態分為『無機砷』及『有機砷』。有機砷的毒性較低,但無機砷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證實對人類具有致癌性(IARC I),可能導致罹患肝癌、膀胱癌等癌症的風險增加。著名的「烏腳病」即為砷中毒之後果。
➜鎘:鎘會損害腎臟、肺臟及骨頭。著名的「痛痛病」即為鎘中毒的疾病之一。
➜汞與甲基汞:甲基汞(有機汞的一種)和汞蒸氣比其他型態的汞更有害,曝露率在高濃度的金屬汞、有機汞或無機汞可能永久損害大腦、腎臟和發育中的胎兒。著名的「水俁病」即為甲基汞中毒所引起。
➜錫:短時間攝入過量無機錫化合物,恐會引起胃痛、貧血等問題,也可能對肝臟、腎臟等器官造成傷害。
➜銅:適量的銅有助於維持健康,但攝入過量的銅會引發噁心、嘔吐、胃抽筋、腹瀉等急性症狀,非常高濃度的銅會導致肝、腎損害。
➜銻:高濃度的銻恐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如雙眼或肺部發炎,或是引起胃痛、腹瀉、嘔吐與胃潰瘍等腸胃道病症。(資料來源:【註2】)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
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建議日常可食用這3類排鉛食物:
➜含鈣、鐵、鋅食物:
鈣、鐵、鋅與鉛進入體腸胃道是通過同一運載蛋白,所以具相互競爭機制,因此可以多吃些富含鈣、鐵、鋅的食物,例如豆製品、肉類(牛肉)、蛋類、動物肝臟、牛奶、蝦皮等。
➜蛋白質食物:
例如豆製品、蛋等,其蛋白質成分與體內鉛結合成可溶性化合物,進而阻止人體對鉛的吸收。
➜含維生素C的食物:
可抑制人體對鉛的吸收、促進鐵質吸收,有助抵抗鉛害,協助體內的鉛從糞便排出。
(資料來源:【註1】)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議題「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簡介
➤➤議題召集人:葛應欽講座教授(中國醫藥大學)、余幸司代理院長(國家衛生研究院)
➤➤提出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之政策建言,降低食品安全爭議事件之發生及加強政府緊急應變之處置能力, 保障消費者健康。
本計畫針對加強食品風險預防提出以下政策建言:
(A)潛在性未知毒物之調查與規範。
(B)分析檢討已有規範之食品或添加物之國際差異。
(C)評估對健康效應爭議之食品或添加物風險。
經專案會議討論,將集合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完成「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建言書」,研究成果將可提供食品藥物管理署參考,以降低食品安全爭議事件之發生及加強政府緊急應變之處置能力。
此建言書分六個章節,分別為前言、潛在性未知毒物之調查與規範、分析檢討已知規範之食品添加物之國際比較、評估爭議性食品及汙染物或添加風險、食品安全與食品詐欺之國內外處理經驗及結語。
➜ https://forum.nhri.edu.tw/projects/forum-projects/108-pp-5/
1.來源
➤➤資料
∎【註1】
元氣網「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4847119
∎【註2】
SGS「遠離重金屬危害:讓重金屬檢驗為你做好食品安全檢測」:https://msn.sgs.com/Article.aspx?n=5825&d=FOOD
➤➤照片
∎【註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重金屬危害 #鉛 #鉛暴露 #心血管危險因子 #股骨骨密度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 恩主公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有害作業定義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蔡英文9日記者會談話,堪稱她歷來演說的經典,一句狠話都未出口下她講出自己的要求:初選對民進黨有害、民進黨不能只是裁判而是要領導、現任優先(現任被挑戰一定會影響國政)。令人駭然的是,至少前兩點是嚴重違反民進黨長期追求的程序民主價值。
初選制度若可以一改再改 國民黨當年的臨時條款豈非也有正當性
對許多從黨外時代就從事民主運動的民進黨幹部而言,領導民進黨10年以上的蔡英文忽然成了陌生人,有人甚至形容,「蔡英文從來沒有經過民主運動的洗禮」;這些從黨外運動就開始爭取組黨、國會全面改選、總統民選的民進黨幹部,無法想像初選的價值完全遭否定,如果說因為擔心民進黨敗選就不要初選,那麼當年國民黨政府因國共內戰、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凍結憲法、實施戒嚴,大興白色恐怖, 或是1979因中美斷交就將選舉延期,這些所謂的「緊急措施」豈非全部有了正當性。
為了所謂更大的理想目標而停止民主選舉,向來有非常大的危險性。因為神聖的目標通常很抽象,所謂緊急狀況也可以任人定義;蔡英文這次就宣稱民進黨勝利才是重要目標,因此必須改變黨內的初選制度,令人擔憂的是,如果這樣的立論得逞,到總統大選時,台灣的民主又要為民進黨的勝選付出什麼代價。
蔡英文以2008的謝蘇之爭、及2012年的蔡蘇之爭為例,指出只要有初選競爭民進黨必然大敗,論者多指出這兩次敗選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中央執政因素;更重要的也許是,初選在民進黨內並非一定帶來全然負面的後果,1994年扁長台北市長之爭,雙方競選過程雖然廝殺對立,但謝長廷第一階段就認輸退讓更擔任陳水扁的總幹事,這是一次將負面事件操作成正面典範的案例,幾乎成為民進黨的創黨神話。事實上,在蔡英文之前,即使是四大天王,無一敢挑戰黨內初選的民主正當性。
蔡英文習於由上而下 黨內民主悄然消失
公平而言,民進黨也許錯看蔡英文,但蔡英文並非有心誤導,就蔡英文對初選的疑慮以及她對民進黨中央黨部角色的微詞而言,她其實相當一貫;這次也參與黨主席選舉的游盈隆多次批評,近十年來,民進黨黨內民主的制度漸漸消失了,因為黨主席擴權,形式上經由全代會授權中執會,但實質上由黨主席決定哪些選區不辦黨內初選,最後都由黨主席決定徵召人選;此外,游盈隆說,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在未執政以前,是經由黨內初選決定;2000年政黨輪替後,改採一半由總統兼黨主席提名,另一半經初選產生;2008年之後民進黨在野,卻完全由黨主席決定所有的不分區立委名單,黑箱作業,密室政治橫行,黨員的選舉與被選舉權完全被剝奪。
正如蔡英文暗批卓榮泰領導的黨中央不該只是扮演中立的裁判角色,而應該是「站在執政黨高度發揮領導功能」,蔡英文的領導風格並不信任由下而上的民主,她顯然較習於由上而下的微觀調控,就如許多政黨一樣、民進黨也有寡頭鐵律(Iron law of oligarchy)的傾向,黨內決策很難民主;但在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則是變本加厲,民進黨早期引以為自豪的路線大辯論、尤其是中國路線討論,在蔡英文時代可說成為絕響,當政黨不能討論路線或政策,當年豪氣不在,留下的必然只有派系權力分配。
在蔡英文溫柔的監管下,民進黨悄然失去黨內民主。蔡英文同樣的手法也用在國政之上。民進黨在黨內是某種程度的受害者的話,在國政上民進黨則是蔡英文的共犯;因為民進黨即使還算相信選舉民主,但對於言論自由等人民自由權、或是權力分立制度等,都不具有民主政黨該有的深刻信念;就以最近的例子來看,NCC作為獨立機關近來卻以行政權逕行裁罰媒體,而且是在民進黨立委的壓力下,在在顯示台灣淪為「選舉式民主」國家;而就民進黨最近的英德之爭過程看來,選舉式民主可能還不是最壞的狀況!
有害作業定義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蔡英文9日記者會談話,堪稱她歷來演說的經典,一句狠話都未出口下她講出自己的要求:初選對民進黨有害、民進黨不能只是裁判而是要領導、現任優先(現任被挑戰一定會影響國政)。令人駭然的是,至少前兩點是嚴重違反民進黨長期追求的程序民主價值。
初選制度若可以一改再改 國民黨當年的臨時條款豈非也有正當性
對許多從黨外時代就從事民主運動的民進黨幹部而言,領導民進黨10年以上的蔡英文忽然成了陌生人,有人甚至形容,「蔡英文從來沒有經過民主運動的洗禮」;這些從黨外運動就開始爭取組黨、國會全面改選、總統民選的民進黨幹部,無法想像初選的價值完全遭否定,如果說因為擔心民進黨敗選就不要初選,那麼當年國民黨政府因國共內戰、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凍結憲法、實施戒嚴,大興白色恐怖, 或是1979因中美斷交就將選舉延期,這些所謂的「緊急措施」豈非全部有了正當性。
為了所謂更大的理想目標而停止民主選舉,向來有非常大的危險性。因為神聖的目標通常很抽象,所謂緊急狀況也可以任人定義;蔡英文這次就宣稱民進黨勝利才是重要目標,因此必須改變黨內的初選制度,令人擔憂的是,如果這樣的立論得逞,到總統大選時,台灣的民主又要為民進黨的勝選付出什麼代價。
蔡英文以2008的謝蘇之爭、及2012年的蔡蘇之爭為例,指出只要有初選競爭民進黨必然大敗,論者多指出這兩次敗選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中央執政因素;更重要的也許是,初選在民進黨內並非一定帶來全然負面的後果,1994年扁長台北市長之爭,雙方競選過程雖然廝殺對立,但謝長廷第一階段就認輸退讓更擔任陳水扁的總幹事,這是一次將負面事件操作成正面典範的案例,幾乎成為民進黨的創黨神話。事實上,在蔡英文之前,即使是四大天王,無一敢挑戰黨內初選的民主正當性。
蔡英文習於由上而下 黨內民主悄然消失
公平而言,民進黨也許錯看蔡英文,但蔡英文並非有心誤導,就蔡英文對初選的疑慮以及她對民進黨中央黨部角色的微詞而言,她其實相當一貫;這次也參與黨主席選舉的游盈隆多次批評,近十年來,民進黨黨內民主的制度漸漸消失了,因為黨主席擴權,形式上經由全代會授權中執會,但實質上由黨主席決定哪些選區不辦黨內初選,最後都由黨主席決定徵召人選;此外,游盈隆說,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在未執政以前,是經由黨內初選決定;2000年政黨輪替後,改採一半由總統兼黨主席提名,另一半經初選產生;2008年之後民進黨在野,卻完全由黨主席決定所有的不分區立委名單,黑箱作業,密室政治橫行,黨員的選舉與被選舉權完全被剝奪。
正如蔡英文暗批卓榮泰領導的黨中央不該只是扮演中立的裁判角色,而應該是「站在執政黨高度發揮領導功能」,蔡英文的領導風格並不信任由下而上的民主,她顯然較習於由上而下的微觀調控,就如許多政黨一樣、民進黨也有寡頭鐵律(Iron law of oligarchy)的傾向,黨內決策很難民主;但在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則是變本加厲,民進黨早期引以為自豪的路線大辯論、尤其是中國路線討論,在蔡英文時代可說成為絕響,當政黨不能討論路線或政策,當年豪氣不在,留下的必然只有派系權力分配。
在蔡英文溫柔的監管下,民進黨悄然失去黨內民主。蔡英文同樣的手法也用在國政之上。民進黨在黨內是某種程度的受害者的話,在國政上民進黨則是蔡英文的共犯;因為民進黨即使還算相信選舉民主,但對於言論自由等人民自由權、或是權力分立制度等,都不具有民主政黨該有的深刻信念;就以最近的例子來看,NCC作為獨立機關近來卻以行政權逕行裁罰媒體,而且是在民進黨立委的壓力下,在在顯示台灣淪為「選舉式民主」國家;而就民進黨最近的英德之爭過程看來,選舉式民主可能還不是最壞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