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無法專注,而是不懂自己
--
在職涯輔導過程中,最常聽到的有:
「那個大專案,我也想要好好準備,好好表現,但是一整天的工作,可以讓我專心去完成它的時間太少了...」
「我也想要專注做完老闆交代的任務,但是工作期間,太多干擾,時間好快就過了。」
「工作久了,好多事要同時忙,我都快不知道『專注』的感覺了。」
「我真的很希望,可以更有效率完成工作,這樣我才可以有其他學習或上線上課程。」
專注力是會被消耗的,他是一個固定值,會依照專注強度、時間長短、頻率,進而消耗,
專注力 = 專注強度 X 時間長短 X 頻率
所以當專注強度提高,時間若拉長,例如在學校時,準備期中考,高度專注,讀一整天,但是真的沒辦法連續7天都如此,到最後會發現,自己有看沒有讀進去,
這也為什麼有些人建議反復性學習,每天很專注背單字、閱讀,但是一次不要超過2個小時,每天都可以這樣做,累積下來,也是很大的學習量!
很多人,不是不懂的專注,而是沒有觀察,自己的專注度是在什麼時候、花到哪去了。
而這樣的概念原則,我把它應用到我的生活與工作上:
Step 1.觀察每一天,甚至每一週,可能哪個時段,自己自容易專注
有些人早上專注度特別高,有些人則是下午3:00 開始,每個人因為身體狀況、習慣不同,其實專注的時段是會有所差異的,但你要先找出來,這個時段出現在這邊。
若很難觀察自己的專注度,也可以反過來,觀察自己最容易放空、感覺到累、無法聚精會神,至少可以確定,那是一個比較難專注的時段。
Step 2. 為事情定義專注需求度
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需要高度專注,所以請把專注留給直得的事項,所以每件事情,甚至是每天的待做事項們,可以為他們標籤「高專注需求」或是「低專注即可」,例如刷牙洗臉、泡咖啡,甚至是報帳、整理發票、整理記錄等,都是相對低專注的事情,但若要分析數據、寫報告那就可能是高度專注的事情了。
Step 3. 把專注需求度高的事情,盡量安排在自己高專注的時段
我們常常不經意的,把自己容易專注的時候,做一些不需要專注的事情,例如吃早餐、吃下午茶、跟同事聊天,不是說這些事情不能做,而是,可以選擇在相對專注度不高的時候做,把高專注的時段留給需要專注的事情。
Step 4. 選擇與安排,本身就是高專注的事情,所以頻率不要高
「要先做A還是做B呢?」「今天閱讀還是明天閱讀呢?明天感覺比較有時間呀。」「今天要不要去運動呢?」當我們在思考這些決定時,就又浪費了我們的經歷與專注了。
所以建議可以把固定的事情,盡量固定,這樣就可以再把專注力,保存在更值得的事情!
大家有什麼其他提高專注的方式呢?歡迎留言跟我分享!
今天分享的示範為 Groww and Gloww 2022日帳本
2022的設計真的很棒!我自己拿到時超喜歡的❤️
裡面的表格和金句都有我平日跟大家分享的影子
是真的很實用也很好用!!
現在預購就有免運喔!購買連結:https://lihi1.cc/MZfsf
今年還會隨機附贈花卡~很漂亮!下次來拍給大家😊
#專注 #恐慌 #焦慮症 #工作的目的 #工作觀 #文字語錄 #心靈雞湯 #自我成長 #迷惘 #勵志語錄 #心態 #未來 #心靈 #成長 #不正常 #正常 #負能量 #故事 #晚安 #晚安詩
同時也有29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40的網紅啊小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正念到底有多重要!正念是什麼?|活在當下|正念練習|心靈成長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 【正念到底有多重要!】 正念是什麼? 如何練習正念? 正念的目的就是要讓你「活在當下!」 社會越來越進步,當然現代的人因為繁忙的關係, 也讓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 頭腦的思緒,心中湧現的念頭都完全不受我...
有效學習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有效學習定義 在 91 敏捷開發之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學員練習影片觀察到一個關於 TDD 的有趣現象】
極速開發的課後練習作業,雖說重點是放在極速開發要學習的技巧與刻意練習的模型,但開發的方式、順序也是刻意安排成類似 TDD 的進行方式,來讓生產力最大化(TDD 本來就是幫助開發的,不是幫助測試的)
我從2位第一次上我課的學員(當然就是 #極速開發,代表他們沒上過#單元測試 跟 #TDD與持續重構),雖然他們是照著示範影片、上課教學用 TDD 在寫整個 tennis 的過程,但從他們執行測試的時間點就可以發現:
「他是用測試來驗證 production code 的正確性」,即使他先寫了測試,也不先執行,沒有看到紅燈,每次都等到 production code 寫完了,應該要綠燈時,才執行測試。
而其他上過 TDD 課的同學 ,或是上過單元測試的同學,知道測試是用來描述情境,如果現在「加入的這個情境是新的需求或需求異動,代表目前 production code 還不支援這個情境,執行測試跑出的紅燈,就是等等 production code 要完成的 #目標」
test-frist 從來都只是 TDD 其中一個小小的衍生產物,而不是全貌。TDD, 測試驅動開發 從來都是一種開發方法,而不是測試方法。
總有些人老愛把 TDD 拿來跟測試相提並論,就總是喜歡把 test-first 當作靶子打,覺得違反人性跟直覺,覺得先寫測試在很多情況下是浪費時間或是不 work,可能拿來跟一堆測試的方法論相提並論,或總是只拿回歸測試的效益來當作 TDD 的整體。抑或是陷入 isolation unit test 與 integration test (其實就是非 isolation 等級、有實際依賴的自動測試)之爭。
```
註:TDD 事實上是可以不是單元測試等級的。
```
要比較正確看待 TDD 的角度,首先要知道它是幫助開發的、它是一種開發方式(當然不是唯一一種,甚至也不會是最好的一種,因為根本沒有最好,只有剛好)
接著要了解 TDD 可能用 IPO 模型還比較貼切,input-process-output,在你開發任何功能之前,你總要先想過這件事。而先想這件事,才是 TDD 的最基本精神。
接著是怎麼把你想好的東西,變成可執行的 spec,我們只是用測試程式來「描述」你腦袋中的「IPO模型」,把 process 的過程當作一個黑箱子。
而這個 IPO 模型在結合成「使用情境」,就會帶來「高易用性 API 的好處」,只有在一開始就先想好怎麼給別人用,最後才會好用。所謂的一開始想好,指的不是預先設計一堆 class,而是 input/output 想清楚期待(一般會結合實例化需求,搭配 Given/When/Then 的 gherkin style 來把前置條件、資料、前提想好,當發生什麼事,應該是怎樣的結果),然後描述它。在紅燈定義清楚目標,綠燈完成 input/output 關係且沒弄壞前面的所有情境後,來針對 process 進行重構(事實上 Kent Beck 的 TDD by Example 更多是用 refactor 來 #完成 process。
```
註:所謂的 output 不一定只有回傳值,包含外部依賴狀態、資料的改變,甚至顆粒度小一點,針對物件導向設計的話,物件內部狀態的改變也算,只是物件內部狀態改變,驗證點要嘛是拿得到內部狀態,要嘛就是要驗證物件哪個行為會因這個內部狀態而有所不同。
```
## 戰 TDD 之前該先做好的功課
要戰 TDD,是不是至少要把 Kent Beck 的 TDD by Example 看完?
要戰 TDD,請不要拿它跟測試方法論來比,那只是一下就被人看破手腳。因為它是個開發方法論。
要戰 TDD,請不要把它的好處只限縮在跟回歸測試、自動測試的比較,因為那只是它的衍生好處,當你試過在白海報紙上 TDD 就懂,TDD 是在釐清你的思緒的同時,又可以以終為始,確保你在 production code 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為了滿足某個期待的情境。
要戰 TDD,請不要去把 單元測試、整合測試捲進來,那是測試的顆粒度,那是測試的分類,TDD 從來都不是只能限於單元測試。
要戰 TDD,請不要在那邊戰他是 bottom-up ,是直接從程式/class 的角度出發,事實上 TDD 既不是 bottom-up, 也不是 top-down, (書裡面就有講這件事咩),實務上的 TDD 結合倫敦派(GOOS)跟芝加哥派(Classic TDD),會更像 Outside-In 的進行方式,先定義好驗收情境,接著從最外部(也就是使用者看得到的部份)一路把依賴往另一邊的系統邊界推,直到推到系統以外的依賴資源(persistence 或 external API/service)
```
註: ATDD by Example 中 ATDD by Example, Kent Beck 寫的序最後的一段話。
Kent Beck:
「就像我曾說過的,TDD的一個缺點是,它可能會退化為一種用來滿足開發人員需求的編程技能。某些開發人員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待TDD,輕易在他們測試的不同抽象級別間跳躍。然而在ATDD中不存在歧義,這是一種加強與非編程人員溝通的技術。我們之間良好的協作關係,以及作為這種關係基礎的溝通,能夠使軟件開發更有效率。採用ATDD是向著溝通更清晰這個目標邁進的重要一步,而此書是一本全面又平易近人的入門讀物。」
```
要戰 TDD,請不要只關注在 test-frist,因為他只是用 test 來幫助你 think-first,不要邊寫邊想。然後不要過份依賴或相信你腦袋的能力,把你想好的東西具體化出來,最好可以被直接執行,最好除了你以外每個人執行出來的結果都會一樣(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
要戰 TDD, 請不要把論點放在見樹不見林,如果你有看 TDD by Example 的 Part 1, Part 2 那兩個加起來共 24 個章節,就知道一開始就得把當下想到的全貌紀錄在一個「紙本」的 backlog (所謂的紙本,只是要講這並不依賴於任何工具)
而這個需求輪廓的全貌,會隨著你逐漸完成一部分一部分的情境,設計逐漸浮現後,而隨時跟著增減調整。
但不代表 TDD 就是先想到一個測試案例,就直接先幹下去了,那根本是亂搞。
以上這些,都還不是在列 TDD 的好處,而是針對那些從來沒搞懂 TDD 但又愛戰 TDD 的人一點提醒,你戰的很可能是「你誤解的 TDD」。
TDD 還有許多實務上的用途,列上我在譯者序中的一小段:
>> 測試驅動開發(Test-Driven Development, TDD)!一種以測試為開發輔助、以測試來描述需求情境、以測試來當作目標、以測試來表達期望、以測試來驗證疑問、以測試來實驗學習、以測試來溝通協作、以測試來協助設計高易用性 API 的「開發方法」。
譯者序有開放給大家看,請見:https://tdd.best/book/tdd-by-example/
拜託,要戰之前去看一下祖師爺 Kent Beck 對 TDD 的原始見解:https://www.tenlong.com.tw/products/9789864345618?list_name=srh
如果你想正確的使用 TDD 來幫助你在實務上產生許多的價值,帶來許多的好處,尤其是需求釐清、持續重構、小步快跑的部份,最好理解的培訓課就在這:https://tdd.best/courses/classic-tdd-by-example-video-training/
最後我想講一段話:
TDD 從來都不該被導入到團隊中,但它是一種很好的自我鍛鍊與學習的方式,也是一種能用很低的成本來帶來很多好處的開發方法(見下方註腳),然而它也不是適用所有的情況,但它可以讓『完美』變成一個動詞,而非不變的形容詞。
```
註:
Kent Beck 在 DHH 靠腰:《TDD is Dead》 之後寫的一篇反串文:《RIP TDD》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1063422864115918/
我幾年前的簡易翻譯,通常也是 TDD 可以幫助你解決的問題,如下:
- Over-engineering (過度設計)
- API feedback (改善API的設計與可用性)
- Logic errors (想的跟寫的不一樣,寫的跟需求不一樣)
- Documentation (寫跟維護文件是痛苦的)
- Feeling overwhelmed (找不到切入點)
- Separate interface from implementation thinking (抽象設計)
- Agreement (確保已修正問題的證據)
- Anxiety (改東壞西的擔心受怕)
```
很久沒對 TDD 發表這種長篇大論了,因為不理解、不想理解、不同角度理解的人居多,能真的到各自的塔上用不同角度來看原義,以及實務上用它來幫助解決的問題有哪些的人,真的太少。
大部分人只想針對這個詞彙來攻訐以博得流量跟吸引目光,而不是想著「我可以用它來幫助我什麼」
問題跟需求是中性的,解決問題跟滿足需求的手段與方式有千萬種,不會只有一種,也不會有所謂的對錯,多點角度去了解不同的方法、方式,然後融會貫通,發揮綜效,在實務上用最少的成本與風險來產生最大的價值,這才是真正的目標。
導入敏捷不該是目標,導入 TDD 也不該是目標,目標永遠都是在實務上產生價值、解決問題、滿足需求。
有效學習定義 在 啊小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正念到底有多重要!正念是什麼?|活在當下|正念練習|心靈成長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
【正念到底有多重要!】
正念是什麼?
如何練習正念?
正念的目的就是要讓你「活在當下!」
社會越來越進步,當然現代的人因為繁忙的關係,
也讓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
頭腦的思緒,心中湧現的念頭都完全不受我們的控制,
對於生活上的專注力也越來越渙散,
時常讓自己處於過去與未來的焦慮中無法逃脫!
如果你想要徹底遠離痛苦!
一定要記得看到最後哦!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歡迎幫我分享給更多朋友知道!
也要記得按下訂閱跟開啟小鈴鐺!
這樣才不會錯過之後的新影片通知哦!我們下一部影片見!
歡迎追蹤我的IG,裡面會有你想要的!
https://www.instagram.com/mr.jo_111/
#正念 #正念冥想 #正念練習 #冥想 #正念減壓
-------------------------------------------------------------------------
《你有沒有遇到這些情況?以下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1.你想要「提早10-30年退休」嗎?(懶人投資被動收入)
https://reurl.cc/KA076g
2.如果你是做「業務類型」的工作,
然後已經受夠自己主動找客戶、一個一個去私訊問的經營方式!
你想要「讓客戶主動找上你」嗎?方法就在下方連結!
https://reurl.cc/xG75ZL
3.達成百萬年收推薦!!
教你打造出年收百萬的潛力個人品牌!(2.0)
歡迎先看再說!看看不用錢~
https://reurl.cc/4aoKR2
【此課程使用以上的連結購買,我會贊助你2000元台幣上課】
-
以下的課程輸入專屬折扣碼:mrjo111
【立刻現賺15美金!】
1.總是找不到自信與人生方向嗎?(此課程已包含第2個課程)
那女孩夏天聯名課程:
https://reurl.cc/bX9QNX
2.網路趨勢逐漸起飛!斜槓青年打造副業看這裡!!
開創網路賺錢副業,社群經營大補帖:
https://reurl.cc/Nr0vNQ
以上為小卓上過並且很推薦的線上課程!!
嚴格把關所有商品,爛貨絕不推!!
(如有課程相關問題想詢問,都可以至IG或E-mail私訊我哦!)
-------------------------------------------------------------------------
在一般人的世界裡,
都秉持著一定要親眼看到、親身體驗到才會願意相信某種事物的存在。
在心靈的世界裡,
你必須要先徹底地相信,你才會看的到、體驗的到你想要的事物。
我的頻道主要內容是自我成長,還有心靈成長
幫助你利用吸引力法則,實現任何你想要的夢想,不想錯過的話,記得訂閱我的頻道,並且開啟小鈴鐺,這樣才不會錯過我的新影片通知哦!
《想了解更多詳細訊息,請觀看頻道簡介》
-------------------------------------------------------------
☛關注追蹤我: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r.jo_111/?hl=zh-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r.jo111
✉聯繫:WaitingPosi@gmail.com
有效學習定義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職場是從五年級到九年級的集合處,五代同堂之間每個世代個性不同,
報導指出年輕人討厭主管委婉說話拐彎不說清楚,但是直接說又馬上玻璃心碎一地,不能委婉又無法直接,到底該如何給反饋建議?
:: giving effective feedback.提供有效的反饋。有效=照你預期的方向走
::我給反饋是否會導致我所希望的改變?
::最好的反饋會以人們引以為豪的方式改變人們。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案例討論:
請聽10分:48秒傳產老闆高薪聘經理人兩個月解雇的案例,你會怎麼透過好的feedback避免失敗的結局? 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 lihi1.cc/NOlrM 一起交流分享 (FB私密社團加入需填email,若被拒絕請再寫一次即可)
★ 優惠方案:
#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現在就幫自己加分,讓你Level Up!
透過知識價值的傳遞,讓你 #職涯勝利
#黃金職人領導力|VIP職人超越力|伯爵經理人通行證|專屬1對1職場問題諮詢|職涯成長新星
::2分鐘說明影片 https://lihi1.com/p6101
📚 專屬一對一線上諮詢六大主題選項:
1. 好履歷健檢|獲得成為職場贏家的敲門金磚
2. 團隊管理類|帶人疑難雜症經驗轉換給助力
3. 向上管理類|想受到賞識體貼上意又不委屈
4. 抗壓管理類|突破職場倦怠抗壓增強軟實力
5. 溝通技巧類|成熟大人職場提升自信好感力
6. podcast新手入門諮詢
★ 本集導讀書籍:《the making of a manager: what to do when everyone looks to you》
(暫譯:優秀管理者的後天養成之路)
★ 亞馬遜去年最佳商業書第一名、華爾街日報暢銷書。原文書 9折購 https://lihi1.cc/dnwIH
作者:Facebook 產品設計副總 Julie Zhuo 的十年管理心法。
★ 本集重點摘錄:
在Julie還是新手主管的時候,她認為feedback是“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改進建議-也就是去發現問題 並提出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
但結果證明,這是一個相當狹隘的定義, 但隨著管理職涯的經驗與成熟,她發現很多事情可以激勵人採取積極的行動。 而且 讚美往往比批評更有動力。
身為主管的您,應該始終牢記的問題是:我給反饋是否會導致我所希望的改變?
四種激勵人改變的有效feedback方式:
1. 在開始時設定明確的期望
2. 盡可能頻繁地提供針對特定任務的反饋 (對事不對人)
3. 周到而有規律地分享行為反饋
4. 收集 360 度反饋以獲得最大的客觀性
所以身為主管/老闆 可以先想想:
1. 告訴你的同仁,對比 表現平庸或糟糕的工作,一份出色的工作看起來是怎樣的?
2. 你有什麼建議可以幫助你的下屬能正確地開始
3. 事先告訴同仁他可能須避免的常見錯誤
★ 本集分點章節:
(00:00:55) 現在就幫自己加分,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開通囉
(00:01:40) 本集讀書會開始:什麼才是最佳的有效feedback反饋giving effective feedback.
(00:06:53) 一分鐘商用英文 One min Business English (feat. Zach) Individual contributor
(00:09:11) 四種激勵人改變的有效feedback方式
(00:13:16) 受到反對聲音? 總結與回顧
★ 本集補充資料
Individual contributor個人貢獻者
An individual contributor is someone who does not have to be managed closely by a manager and performs tasks individually for a company. They do not work with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If the job is very team-oriented, employees would more likely be called “team members” instead of individual contributors.
Zach例句: The "XYZ developer company" only has individual contributors who do not have direct reports or managers.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https://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ixerBox|Himalaya|好好聽FM|CastBox ....等28平台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 如果您喜歡,請贊助鼓勵我們繼續製作節目💰 https://lihi1.cc/s1mES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如果你也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 ,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本集快問快答:
如果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砥礪喔
以上都來這網址分享 https://lihi1.cc/tZCUD 或 FB社團
@ 歡迎分享
1. 你為何會當上主管?
2. 留下一句主管真心話
@你也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合作接洽 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有效學習定義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院內感染 #疫苗 #疫情 #高端 #聯亞 #篩檢 #武漢肺炎 #新冠病毒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有話,用聽的|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來賓:
何美鄉(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
周彥宏(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所研究員)
林氏璧(前台大感染科醫師)
00:00 開場:新增 2 死!全國停課!
09:19 +333 ➡ +240 代表?確診數只是「落後指標」!
15:56 「不明來源」難定義,升不升四級尚未知?
25:31 致死率 0.6 %,老人伴隨慢性病最危險!
35:42 接觸者應自我隔離,確診者請撥打 119、1922
37:00 「清冠一號」獲授權,為醫師處方藥勿亂吃
39:21 國產疫苗安全有效?何美鄉:平行比較上市疫苗
45:25 國產疫苗兩家競爭!周彥宏:七月底有望開打聯亞
💬 週一到週四晚間八點,歡迎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 AI 中文字幕與校對服務。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 AI 更多學習機會,謝謝!
___
更多新聞與資訊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有效學習定義 在 有效學習_百度百科 的相關結果
有效學習 是什麼?有效學習是指符合教育、教學原理的學習,它的目的是為了花更少的時間,學到的更多、更牢、更好,用正確的學習方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看更多>
有效學習定義 在 有效學習[詞語定義] - 中文百科知識 的相關結果
有效學習 是指符合教育、教學原理的學習,它的目的是為了花更少的時間,學到的更多、更牢、更好,用正確的學習方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學習不是什麼? 有效學習不是 ... ... <看更多>
有效學習定義 在 有效教學 的相關結果
有效 能的教學. 「有效」是指教學上可讓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及教育成效,要能達致有效的教學,. 首要是具有高效能的老師,因為高效能的老師擁有特質可達到高水平的教學效果,.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