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候我也不小心犯了情緒化管教】
最近有一位網友媽媽來信
和我聊到關於「#威脅」、「#恐嚇」這個話題
有時候我也會不小心脫口而出:
「你再這樣下次不帶你來囉!」
「你再不聽話,我就要走了!」
因為有感而發,就寫下這篇文✍🏻
有時候我們並非存心要嚇孩子
但以上這類威脅的言語
似乎也在無意間對孩子說過⋯
當孩子吵鬧、無理取鬧、歡個不停
在無計可施 加上 眾人的關注之下
的確會用威脅恐嚇的方式來嚇唬小孩
試圖讓他們 #順從父母、#乖乖聽話
「再不睡覺,虎姑婆就要來抓你囉」
以前,當妃莉姊姊晚上不睡覺的時候
我就用這種方式嚇他,因為只要我講完這句話
他會馬上趴在枕頭上,用棉被裹住自己的身體
然後很快就睡著了,不得不說這招真是好用
一開始覺得孩子真是天真可愛
但幾個月後我卻發現
「虎姑婆」不只是可怕的代名詞
似乎已經是孩子 #心理的創傷
因為她開始會在半夜做惡夢
睡前哭泣、情緒不穩定
我們這也才驚覺事態嚴重
🔸恐嚇、威脅的話語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
▪️對「愛」的誤解
年幼時,若是經常受到長輩言語的威脅,孩子容易長期處於驚恐、驚嚇、不安的環境中,如果我不聽大人的話就是不乖,就會被抓走…等等,形成一種「#愛」=「#順從」的想法,如果未來孩子與我們的意見不同時,很容易就會導向為「我不聽話,所以爸媽不愛我」的誤解。
▪️情緒不穩定
因為對「愛」產生了誤會,年幼的孩子尚未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取而代之會出現一些反抗、哭鬧等 #負面行為,大人會覺得這個小孩越來越難教,其實回過頭來看看平常的相處以及對話情形,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親子間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當孩子漸漸長大,知道即使不乖也不會被警察抓走、世界上根本沒有虎姑婆,那麼 #大人的威信不復存在,親子之間的信任感也會出現裂縫,所以威脅恐嚇的話語,並不是教養的長久之計!
🔸比恐嚇更有效的教養方法
▪️接納孩子的天生氣質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天生的氣質,有的孩子活潑、外向、適應力佳、專注力高,而有些則容易害羞、對人事物比較敏感、較容易分心,不管是怎樣的個性,都有其優缺點,每個孩子也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親要學著 #欣賞這些優缺點,並試著 #接納 他們的 #獨特性格!
▪️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叛逆行為的背後,總有個原因,或許是孩子不懂表達,也或許是我們沒機會給孩子表達,當面對孩子的哭鬧、耍脾氣等負面行為,依照我們平常對孩子的了解,判斷背後 #真正的原因。
接納孩子的情緒,給予足夠的安全感,抱抱他、跟他說說話,這些肢體語言,都能給予孩子溫暖,幫助親子之間找出癥結點!
▪️教孩子分辨對錯
所謂的 #言傳身教,年幼的孩子雖然聽不懂,卻能感受到父母親的行為與情感表達,所以不管孩子是否能理解,都要讓他明白正確的做法,讓他知道其中的道理,總比一味的告訴他甚麼才是對的,更能讓孩子信服!
許多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威脅恐嚇的言語,在短時間內確實能奏效,但它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恐怕會造成更多親子之間的衝突!
🔸不做情緒化的父母親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甩開情緒化的教養方式,不將辱罵、威脅的言辭隨意脫口而出。
因為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隨之產生的自卑感、自尊心低落…等,這可是會伴隨著他們一輩子的!
有時候將自己的孩子當作是別人家的孩子,#有話好好說、#耐心溝通,或許更能夠拿捏那種恰到好處的親子經營模式哦!
圖片拍攝自 #我最愛的後陽台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
「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三寶媽Claire育兒札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伍佰 & China Blue《最美的時刻》 Official Music Video Youtube
- 關於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Wu Bai & China Blue - 伍佰 & China Blue《最美的時刻》 Official Music Video Youtube
- 關於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公然橫行-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की पोस्ट 的評價
- 關於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4月阿弘開講「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 YouTube 的評價
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港味自慢 ── 世界養生組織 】
_
先旨聲明,今次文章的標題擺明玩食字 ── 「自慢」是日文「じまん」,跟「慢」完全無關,意思是自己讚自己,賣花讚花香,值得驕傲,假如出街食飯見到日式料理餐廳,招牌寫有「味自慢」,就是老闆都於店內推出的菜式信心滿滿。那麼「港味自慢」又是怎箇一回事?其實解作「香港人細味獨自慢活」的意思,那是myTV SUPER全新原創節目《世界養生組織》的中心思想,是繼《超齡打工假期》(2014)、兩輯《Do姐去Shopping》(2015/2017)、《晚間看地球》(2019)和《Testing Menu》(2021)後,監製周子妮的最新作品,旨在帶出身處「無法出走」的疫情時空裏,香港人怎樣可以找到療癒的方法?
_
老實講,好多人都以為最出名的「Made in Hong Kong土產」是樓貴,人多,不不不!是單字一個「快」,此字並非單純形容對於所有事情從開始到結束的推進速度,還帶有「不能慢」的潛台詞。不是嗎?香港人彷彿就是一班永遠不能夠「慢」的族群,與其說「不能慢」,更準確是「冇資格慢」!因為你慢了,就趕不上社會步伐,行路要快、做嘢要快、食飯要快、睇劇要快,就連借錢都要「特快批核」,真係反晒白眼:唔該唔好咁黐綫啦!
_
所以《世界養生組織》的製作團隊想嘗試在講求「黐鬼綫速度」的電視業界裏,推出一個「慢到冇朋友」的節目,還要找陳自瑤和黃翠如主持,帶住觀眾在港九新界尋找養生之道,從內到外增強抵抗力。兩位主持首集去到大埔慈山寺體驗山林療癒、行禪、茶襌,感受生活中應有的「慢活」,透過五感活在當下,視、聽、觸、嗅、味,最直接自然的感受,卻是都巿人最常忽略的環節。
_
且慢,翠如加YoYo?慢活?養生?非常沒說服力吧?!黃翠如自從由有線電視轉投大台之後,最初主力與洪永城複製舊東家招數 ── 環遊世界拍攝旅遊節目,足跡遍佈全球,到後來主力拍劇,女一作品接二連三,「0628」(清晨6時至翌日凌晨4時)通告習以為常,手停口就停,怎可以慢?Yoyo又如何?自從《那些我愛過的人》(2020)後演技開始受人注意,加上《萬千星輝頒獎典禮》的「黑面事件」成為網絡熱話,緊接在《好聲好戲》及《識貨》又獲冠軍,令入行20年的她再度人氣急升,另一方面她又積極經營個人YouTube頻道,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花無白日紅,怎能夠慢?興許如此,監製決定邀請同樣患有「不能慢重症」的雙姝上陣,透過節目,促使她們學習放慢腳步感受人生,嘗試引起觀眾共鳴。
_
其中一幕,由山林療癒陪伴員 #歐仲南 陪伴下,翠如跟Yoyo學習行路……「行禪」才對。
_
「平時如果喺街度咁行路,畀人鬧呀!」陳自瑤說。「行禪」就感受自己步伐,由提腿到向前踏步,一字記之若「慢」,對香港人而言,難度有十粒星。相信搭港鐵或行商場的朋友都一定試過,只要唔覺意進入扶手電梯左邊,莫講話企定定,只要你行慢些少,恭喜您獲得連串「嘖」聲,繼而就會抵受不住後方的壓力而飛快向前行。(利申:本人確實會嫌別人行路太慢,朋友則投訴我行路太快。)
_
周三(9月15日)凌晨,#蘋果公司(Apple Inc.)主席Tim Cook在新產品發布會上,對於應用程式「Apple Fitness+」著墨不少,將運動課程、時間表、身心狀況等資料變成數據,希望方便繁忙的都市人更有效率地做運動。作為其中一家全球重要巨企,Apple此舉說明「保健」和「養生」乃世界潮流,因為有利可圖,產品才推陳出新,但問心這些不是能夠從大自然唾手可得嗎?真的需要花錢擁有?
_
說穿了,那是另一種的「活受罪」。香港人有句俗語 ── 「慘過死」,說出口的通常都是四肢健全,沒病沒痛,甚至頗有經濟能力、生活富足的人,事關忙著搵錢工作、「辛苦得嚟為供樓」而每天要營營役役的「不能慢重症病人」,什麼視、聽、觸、嗅、味覺早已淪為「急促」的附屬品,享受生活?講笑咩!所以節目中提及的「活在當下」才是香港人最需要學習和掌握的事,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放慢腳步。回歸自然,那種療效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會明白,幾年前我的情緒曾經出現問題,需要看心理輔導,而其中一個救活我的,就是大自然,無論去行山、露營,這位從來神隱的「山先生」總是不介意接收我散發出來的負能量,而且不收分毫,過程中你只能集中精神享受當下環境、應付眼前的難關,如果嫌這些都太過Hardcore,也可以像翠如和Yoyo那樣,簡單的熊抱大樹或者赤腳在草地上走,作為上一步的喘息,亦為迎接下一步作準備。
_
當然,養生是一回事,拍節目介紹養生又是另一回事,《世界養生組織》意念雖新,但執行上似乎充滿旅遊綜藝節目的影子,無法成功透過畫面帶出安靜的感覺(幾年前 #香港電台 的《 #好想藝術 》做得到),結果有些時候Yoyo太似背稿,顯得不自然,我會懷疑,到底拍攝時Yoyo有沒有用心感受?有些部份則太拖拉,塞車開Tab睇真係會瞓著。今時今日拍節目真的要求做足功課,瞓身投入,如果要讓觀眾看得舒服,有想「Join埋一份」的衝動,台前幕後先要理解養生的獨有節奏和氣息,「搣甩」拍緊節目的意識,才能夠吸引觀眾有動力追看下去。
_
*《世界養生組織》共13集,逢周二更新,第一集免費試睇:https://bit.ly/394aJTZ
_
(18092021)
_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世界養生組織 #黃翠如 #陳自瑤 myTV SUPER 黃翠如 Priscilla Wong 陳自瑤yoyo 做乜膠睇電視 慈山寺 Tsz Shan Monastery 黃翠如 Priscilla Wong
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9/29(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生活與職場當中,可能你常常會有一個好奇,就是為什麼類似的條件底下,有一些人總是能夠得到別人比較多的寬容,或者是得到更多的機會;甚至於,在負面事件裡面,這樣的人也比較容易的被原諒?
關於這方面的探討,早在1975年就有心理學家,分別是哈洛德.希格爾,跟南希.奧斯特洛夫,他們主持了一個研究。
他們的研究是針對一個罪犯,他的長相是怎麼樣影響到法官,或者是陪審團對於他們的判決。
然而這個研究結果告訴我們,當一個人長的樣子比較討喜、比較能得到別人的歡心,他被判的刑度就會比較低。
他們做了一個模擬的審判,研究人員呢,先讓這些受試者,去參閱一個女性的竊盜罪被告的基本資料,而裡面有附上她的照片;然後呢,才去提供這個罪犯的筆錄。
在這個資料裡面的照片,有分成兩種,一個是比較漂亮的,一個是比較沒有那麼漂亮的;然而漂亮與否呢,是按照研究者的主觀判定。
於是呢,研究者就告訴這個受試者,這個女性的竊盜犯喔,她已經有明確的定罪定讞;而法定的刑期是一年到十五年,請他們在這個範圍裡面,建議合理的刑度。
結果呢,那個相對長得比較漂亮的女生,平均是被判三年,而那個沒那麼漂亮的女生,被判了五年。
然而他們也有設定一個「控制組」,就是沒有附上任何照片的,同樣的資料的狀況底下,在「控制組」裡面,這樣的一個人是被判五年。
其實在1975年的這個研究,它也不是什麼樣的大事或大新聞,就算你不知道這個研究,你也會知道一個人的長相,他會扭曲一些現實。
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去支持這樣的結果的研究,如果全部要講出來,可能啊,我們不知道要講多久!
你回想一下,自己過去的經驗裡面,只光是一個人長得好看;比如說,某某學校之花、某某系之花。
然後呢,現在鄉民經常追捧的,可能今天一個穿的比較清涼,化妝比較完整的一個辣妹,在賣魚啊、在賣麵啊,可能就會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如果再加上這一個人有一點才氣,受到的追捧會更大,這是人性的一部分。你長得好看、長得帥,看起來比較聰明、比較能幹,就會得到相對比較多的好處。這樣的狀況,其實就是一種「光環效應」。
然而「光環效應」如果你只理解到這邊,那非常的可惜;可能你就會一昧的去追求整形啊,去把自己的心思都放在怎麼樣裝點自己。
其實哦,我們常常會忽略了這樣的研究,它有一個時代背景的差異,什麼叫「時代背景」的差異呢?想想看1975年那個年代,它的資訊是沒有像現代這麼發達的。
當資訊沒有那麼發達,也就是資訊落差很大的時候,對於美、醜的判斷,它的單一性是很高的;因為大家看的沒那麼多,所以自然看到那相對好看的,就容易吸引注意力。
可是呢,隨著資訊發達、隨著大家都很容易取得資訊的現代,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哦,對於一個人的美醜、有沒有特色、討不討喜?
它的分眾化,或者是它的多樣化,甚至於我們說它的「長尾效應」是非常非常明顯的。也就是說,其實它已經沒有對所謂的長得好看、長得帥,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然而問題就在這裡了,如果你要去追求整形,你很容易把自己整形成「統一標準」的人。就像我們常常取笑韓國的選美佳麗,入圍的50個人裡面,長得幾乎一模一樣。
你要知道在我們的大腦裡面,只要你跟其他人幾乎長得一模一樣,你是沒有記憶點的。一個沒有記憶點的人,自然就沒有辦法創造出,相對應所需要的喜歡。
所以這裡喔,我要特別提醒你,如果你因為「光環效應」,就去追求那些整形啊,或者是外貌的裝點啊…。
它有可能造成一個陷阱是在於,如果你今天活在1975年代,可能是成立的;可是你今天活在2019年的今天,它就是不成立的。
反而啊,今天如果你在長相上,哪怕只是中等上下,然而你有沒有去創造出,你在性格上面的特色;或者是你有沒有創造出,跟人接觸相處的時候的那一瞬間,怎麼樣回應別人、怎樣創造出一個喜歡的感受?
甚至於,在你還沒有開口說話之前,你的表情給人家的感覺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你的基礎表情,有沒有投射出一個可以靠近、可以讓別人喜歡、舒服的正向暗示?
這些部分的專注,它會遠遠的比你追求一昧的所謂的「長得好看、整形」來得有用太多、太多了!
而且啊,你怎麼去回應別人,還有你的基礎表情,到底呈現的是什麼樣子?他還有一個最不可取代的特色,叫做他是長在你這一個人的獨特性,這一個人的獨特性格,跟獨特存在之上的。
可是呢,你追求潮牌的衣服,或者是追求整形,到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凸顯你的獨特性是相反的道路。
追求整形、追求潮牌,到最後你只會跟別人一模一樣;就像是韓國的選美佳麗,或者是你穿著一個你覺得很潮的衣服,結果走在路上,其實跟制服沒什麼兩樣。
那你做的這些努力到底是幫助自己,跟別人更容易連結,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跟喜歡;還是你做了所有的努力,是恰好相反的呢?
這點你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所以啊,今天跟你分享這樣的一個訊息跟內容,無非想要傳達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呢「創造喜歡」,其實是一門專業。
然而這一門專業,它需要的不是你去追求跟他人一樣;反而是啊,你能不能從一個最根本的,你怎麼跟別人接觸、你怎麼跟別人回應?
建立在你現在有的外觀底下,怎麼樣去創造出更好的、與人接觸的基礎表情?當你畫對了重點,你就會成為一個「自帶光環」的人!
然而在這邊跟你工商服務一下,在我的實體課程裡面,特別是【人際回應力】這一門課。如果用一個最簡單的概念,來讓你知道它可以學到什麼,它就是教會你怎麼樣成為一個「自帶光環」的人!
從你在人際之間,怎麼樣跟別人接觸跟回應,一直到你要怎麼樣調整好自己的表情;甚至於,進而去辨識出你眼前的人,他現在的情緒狀況是如何?
你都會在【人際回應力】裡面,得到完整的學習和前進。希望呢,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今年的最後一期【人際回應力】,是在12月2號開課。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期盼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更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
祝福你成為一個「自帶光環」的人,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所分享到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相關的內容與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很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待能夠在12月2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伍佰 & China Blue《最美的時刻》 Official Music Video Youtube 的評價
『我要打敗所有的哀愁,停止在那最美的時刻。』
讓水倒流,讓愛順流,聽搖滾詩人唱出人生的歌。
?數位收聽:https://lnk.to/WBC_Moment
「一張滿溢著“情•感”的全新國語創作專輯」
【讓水倒流】 6/21 開始預購、7/11正式發行
?博客來預購連結:http://bit.ly/2IXQjOZ
-
【伍佰 & China Blue YouTube頻道】訂閱►https://pse.is/HV2ZC
【伍佰 Wu Bai Facebook】►https://www.fb.com/wubaiclub/
【環球音樂Facebook】►https://goo.gl/GUuXWT
【環球音樂Instagram】►https://goo.gl/zSsTBp
-
【關於歌曲】
人本多情,但是自在從容的多情是讓人嫉妒的。《最美的時刻》就是這樣的一首歌,不管是音樂、文字還是伍佰的唱法詮釋,都給人一種游刃有餘的感受,間奏獨特的吉他音色更添加了暢快的酥麻感。從「浪人情歌」時期開始,伍佰的搖滾所傳達的一直都很人生、很多情,聆聽的同時會被許多不同的情緒綑綁,如果憤怒跟悲傷一起出現、如果喜悅跟痛苦同時產生,都代表著我們的無能為力,但是《最美的時刻》這首歌所呈現的卻是了然於胸的從容。人與人從相遇中得到力量,但是總會遇到不勇敢、不堅強、不能繼續的困窘,這個時候,只能提醒自己停在《最美的時刻》了!
【關於MV】
MV特別邀來當年執導《浪人情歌》的林錦和導演,這也是他睽違6年的MV作品,原本是廣告導演的他,當年拍的第一支MV就是《浪人情歌》,這首紅遍亞洲、歷久不衰的經典神曲,也讓導演一出擊就站穩腳步,近年來導演返回廣告界拍片,這次可說是重出江湖、卯足了勁準備,從場景、道具、臨時演員,甚至出動空拍機,故事豐富呈現、非常到位又不落俗套!MV創意、造型及腳本同樣來自伍佰,概念是想表達人在被禁錮的狀態,心裡想的卻是最美的時刻,靈感來自伍佰最愛的《007》系列電影,他也親自下海演出,更具說服力!
劇中伍佰身穿自己設計的英國紳士造型西裝,特別將西裝背心挖U領,還加上領結,帥氣度爆表,但他卻笑言是史上最慘MV!原來劇中,他不只被打耳光,還在一個非常髒亂的密室被圍毆、拖行,甚至被酒瓶砸頭,導演更安排他被打時還要從容微笑。試戲時找來替身,拍攝遠景被打的畫面,但正式演出時伍佰幾乎都親自上陣,一幕酒瓶砸頭,雖是使用拍電影用的糖玻璃,但用力砸下仍是後勁十足,由於導演特別找來的外國演員們都太投入,伍佰還在做表情,酒瓶就無預警從頭上敲下來,工作人員們看得很緊張,但喜歡演戲的伍佰則直呼演得很過癮!
當伍佰的眼睛一睜開,出現了平行時空的概念,場景來到海邊,原本被綁在椅子上的他掙脫繩索,此時China Blue團員出現了!4人合體一起演奏音樂,隨著洶湧的海浪拍打,畫面超澎拜洶湧!不過在拍攝時,海邊的浪真的很大,又正值漲潮將腳都淹沒,團員們猛往岸上跑,被淡定的伍佰一一叫回來,才順利拍出壯闊的畫面。伍佰在沒有當歌手前,其實想當演員,2000年為他量身打造的電影《順流逆流》一拍成經典後,慎選劇本的他覺得要適合的角色才演,因此之後大概推掉了50幾部的影視邀約,於2017年才又接演了兩部電影「奇門遁甲」和「Mrs. K」,”不是經典我不演”的伍佰,在迷你電影規格《最美的時刻》MV中完全過足了戲癮!
#伍佰 #最美的時刻 #讓水倒流讓愛順流
-
《最美的時刻》
作詞:伍佰 / 作曲:伍佰
都可以怎樣都可以 將我給妳的通通還給我
那信件還有所有愛戀 傾倒在我們間的缺口
清晨醒來的時候 收起淚乾枕頭
那個本來不堅強的我 決定不再哭泣
我愛了妳 我都願意
因為我就是妳的 這段感情太深刻
我愛了妳 不能繼續
我要打敗所有的哀愁 停止在那最美時刻
苦一點還是澀一點 我想現在我通通能承受
電視裡所有愛的字眼 不能改變任何的結果
當要再見的時候 看著我的瞳孔
那個本來不勇敢的我 決定不再哭泣
我愛了妳 我都願意
因為我就是妳的 這段感情太深刻
我愛了妳 不能繼續
我要打敗所有的哀愁 停止在那最美時刻
我愛了妳 一言為定
我要打敗所有的哀愁 停止在那最美時刻
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Wu Bai & China Blue - 伍佰 & China Blue《最美的時刻》 Official Music Video Youtube 的評價
『我要打敗所有的哀愁,停止在那最美的時刻。』
讓水倒流,讓愛順流,聽搖滾詩人唱出人生的歌。
?數位收聽:https://lnk.to/WBC_Moment
「一張滿溢著“情•感”的全新國語創作專輯」
【讓水倒流】 6/21 開始預購、7/11正式發行
-
【伍佰 & China Blue YouTube頻道】訂閱►https://pse.is/HV2ZC
【伍佰 Wu Bai Facebook】►https://www.fb.com/wubaiclub/
【環球音樂Facebook】►https://goo.gl/GUuXWT
【環球音樂Instagram】►https://goo.gl/zSsTBp
-
【關於歌曲】
人本多情,但是自在從容的多情是讓人嫉妒的。《最美的時刻》就是這樣的一首歌,不管是音樂、文字還是伍佰的唱法詮釋,都給人一種游刃有餘的感受,間奏獨特的吉他音色更添加了暢快的酥麻感。從「浪人情歌」時期開始,伍佰的搖滾所傳達的一直都很人生、很多情,聆聽的同時會被許多不同的情緒綑綁,如果憤怒跟悲傷一起出現、如果喜悅跟痛苦同時產生,都代表著我們的無能為力,但是《最美的時刻》這首歌所呈現的卻是了然於胸的從容。人與人從相遇中得到力量,但是總會遇到不勇敢、不堅強、不能繼續的困窘,這個時候,只能提醒自己停在《最美的時刻》了!
【關於MV】
MV特別邀來當年執導《浪人情歌》的林錦和導演,這也是他睽違6年的MV作品,原本是廣告導演的他,當年拍的第一支MV就是《浪人情歌》,這首紅遍亞洲、歷久不衰的經典神曲,也讓導演一出擊就站穩腳步,近年來導演返回廣告界拍片,這次可說是重出江湖、卯足了勁準備,從場景、道具、臨時演員,甚至出動空拍機,故事豐富呈現、非常到位又不落俗套!MV創意、造型及腳本同樣來自伍佰,概念是想表達人在被禁錮的狀態,心裡想的卻是最美的時刻,靈感來自伍佰最愛的《007》系列電影,他也親自下海演出,更具說服力!
劇中伍佰身穿自己設計的英國紳士造型西裝,特別將西裝背心挖U領,還加上領結,帥氣度爆表,但他卻笑言是史上最慘MV!原來劇中,他不只被打耳光,還在一個非常髒亂的密室被圍毆、拖行,甚至被酒瓶砸頭,導演更安排他被打時還要從容微笑。試戲時找來替身,拍攝遠景被打的畫面,但正式演出時伍佰幾乎都親自上陣,一幕酒瓶砸頭,雖是使用拍電影用的糖玻璃,但用力砸下仍是後勁十足,由於導演特別找來的外國演員們都太投入,伍佰還在做表情,酒瓶就無預警從頭上敲下來,工作人員們看得很緊張,但喜歡演戲的伍佰則直呼演得很過癮!
當伍佰的眼睛一睜開,出現了平行時空的概念,場景來到海邊,原本被綁在椅子上的他掙脫繩索,此時China Blue團員出現了!4人合體一起演奏音樂,隨著洶湧的海浪拍打,畫面超澎拜洶湧!不過在拍攝時,海邊的浪真的很大,又正值漲潮將腳都淹沒,團員們猛往岸上跑,被淡定的伍佰一一叫回來,才順利拍出壯闊的畫面。伍佰在沒有當歌手前,其實想當演員,2000年為他量身打造的電影《順流逆流》一拍成經典後,慎選劇本的他覺得要適合的角色才演,因此之後大概推掉了50幾部的影視邀約,於2017年才又接演了兩部電影「奇門遁甲」和「Mrs. K」,”不是經典我不演”的伍佰,在迷你電影規格《最美的時刻》MV中完全過足了戲癮!
#伍佰 #最美的時刻 #讓水倒流讓愛順流
-
《最美的時刻》
作詞:伍佰 / 作曲:伍佰
都可以怎樣都可以 將我給妳的通通還給我
那信件還有所有愛戀 傾倒在我們間的缺口
清晨醒來的時候 收起淚乾枕頭
那個本來不堅強的我 決定不再哭泣
我愛了妳 我都願意
因為我就是妳的 這段感情太深刻
我愛了妳 不能繼續
我要打敗所有的哀愁 停止在那最美時刻
苦一點還是澀一點 我想現在我通通能承受
電視裡所有愛的字眼 不能改變任何的結果
當要再見的時候 看著我的瞳孔
那個本來不勇敢的我 決定不再哭泣
我愛了妳 我都願意
因為我就是妳的 這段感情太深刻
我愛了妳 不能繼續
我要打敗所有的哀愁 停止在那最美時刻
我愛了妳 一言為定
我要打敗所有的哀愁 停止在那最美時刻
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4月阿弘開講「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有 字幕可以選哦! 4月阿弘開講「療癒,從 感受情緒 開始」~ 你的每 一種情緒 ,都 是 正常的!#友間聊癒室#楊聖弘#心理師#療癒從 感受情緒 開始#字幕. 173 ... ... <看更多>
有 的感受 是 一種 怎樣 的情緒 在 公然橫行-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की पोस्ट 的推薦與評價
每個人都有自我的情緒按鈕,能夠觸碰的底線亦不同,同樣的,感受是主觀的, ... 對人是一種保護機制,像是生氣是保護自己,表達感受,一個好的負面情緒表達方式,對人是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