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乖養蛙實驗
很多人說養蛙方知父母恩⋯養蛙=養娃。
雖然我覺得養小孩怎麼可能像載個app比,
畢竟蛙不餵不會死、不會生病也不用換尿布洗澡。😅
不過,為了實驗看看在這樣---以類似「角色扮演」的關係模式,
及在心理上容易被造成制約的結構下...
我想看看自己會形成怎樣的依附狀態,及關係形成。
簡單地來說,就是觀察我自己跟「他人」在關係建立中,是怎樣的過程。
(其實我覺得也是可以放在父母/子女/情人/朋友的角色)
從來不養什麼電子雞、不玩candy crush、什麼神奇寶貝的我,
破例跟了風,載了不到一個禮拜的🐸
一週以來,完全地野放+窮養。
不期待不等待也不多買東西。
就只有在我有空,且剛好蛙回家時,
我才把買得起的食物放著。
每天開一次去收草,
每次打開都是雪片般寄來的驚喜明信片。
#朋友昨天問我進度說蛙可能初一在走春😂
昨天google了一下稱號是什麼東西,
才知道原來蛙早就變成「無止境的冒險家(はてなき冒險家)」,
跟「踏上不歸之旅(かえらぬ旅路)」的蛙。
從一開始的一隻🐸,再來碰到老鼠🐭和一陣子的螃蟹🦀️,
然後開始一路的蝴蝶朋友。
#朋友說我的蛙怎麼都不用管就自立自強🤔
#去了好多地方旅行交這麼多朋友
#還這麼乖寄給我很多明信片
我發現,旅蛙的確很容易讓人把自己的人生經驗跟個性投射給蛙;
甚至將蛙的旅行經驗或宅在家的狀態,內攝成自己的一部分。
當然,我也可以說「我的蛙」跟我一樣如何如何😌
#但其實蛙就只是蛙
#是程式機率下形成的不同結果
就像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在每個人生經驗機運下,自然形成的產物。
在養蛙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是很有意識地
連「我的蛙」這三個字都覺得說不出來。
(更不用說給它性別)
#我發現自己很清楚地意識到
#蛙就是屬於自己的一隻蛙並不屬於我
#有它的路要走
就像我始終不習慣也不喜歡,在跟別人聊天時,
叫隊長「我老公」—我可能叫他本名、叫他暱稱、
甚至因狀況亂取的有的沒的綽號也好。
但我的確還是不喜歡把別人變成「我的」—這個感覺。
同樣地,我也知道隊長也跟我一樣—
他不會喜歡別人跟他提到我時,以「你老婆」作為稱呼,
而不是我的名字。他肯定會覺得對方不尊重我😅
所以其實我也不喜歡在聊天或書寫時,
以第三人稱一直叫自己不乖老婆。
#因為我有我自己的名字
#是獨立的個體
#不乖老婆只是個title
#就算再愛一個人我也不會忘記自己
當然這個概念,並不一定適用在每段關係中。
而這個概念,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或喜歡。
我只能說我很幸運碰到一個...價值觀跟我很像的人。
只是說,很多時候我們在與他人相處時,
尤其是越親近的人
—不管是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愛人、好友—
都很容易讓人想要藉著「關係」去控制、操控、
期待對方去成為「自己想要對方形成的樣子」、
做「你希望對方做的事」、希望對方去走你想要他走的路。
想了一下,我跟隊長...自從交往3年多以來,
就從來沒有對彼此說過類似
「你要怎樣怎樣/或是不可以怎樣怎樣,因為我是你的誰誰誰」這樣的話。
我想,以前對我跟對他說過這樣話的人、
或者用這樣的話去制約自己的人,也很難跟我們有多密切的關係。
當然,每個人個性和價值觀不同,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這個觀念。
我也不是說別人一定要認同我的價值觀才可以。
只是我認為,若兩個人的關係想要前進
#唯有試著去互相接受跟尊重
#對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才可以有持續相處的可能
這點,對於某些人我也還在努力。
也或者,如同我好友說得:在無數次溝通失敗、多年嘗試失敗以後,我也早就該去接受—「對方就是一個永遠不會了解、也不會尊重我是個怎樣的人」—這樣的事實。
Search
朋友說我的蛙怎麼都不用管就自立自強 在 諸羅紀農場|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農場產量和諸羅樹蛙一樣,躲起來度冬了,等待春暖花開,贊助的朋友也要耐心等待春天喔 ... 筍農們也自立自強地籌組團隊來共同經營,希望也可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