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合作播出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是專們為台灣孩子打造的在地原創素養教材,內容針對台灣情境設計。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讓孩子的潛力發光 👉🏻 現在參與募資 https://bit.ly/3y06Rid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 【芒狗...
朝教育百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別想擺脫書:書永遠不死》艾柯&卡里埃爾對談錄
* 這是一個對談。
對談雙方艾柯&卡里埃爾,一位是百科全書式學者、作家,另一位是傑出的編劇,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
他們都是愛書人、藏書家,海闊天空聊談由書延伸的種種話題。
詩人海涅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在他們開始燒書的地方,他們最終會燒人。
書,永遠不該死去。
⋯⋯⋯⋯⋯⋯
卡里埃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趨向:收藏技術竭力淘汰的東西。
我有個比利時朋友是電影編劇,他在地下室放了十八台電腦,就為了可以看從前的影片!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沒有什麼比永久性載體更曇花一現。我們還能讀一本五個世紀以前印刷的書,卻無法看一張只不過數年以前的電子錄影帶或LCD老光盤。
除非把舊電腦都留在地下室。
卡里埃爾:真正令我震驚的,在於當下的完全消失。我們從未如此著魔於仿古風尚。過去在全速追趕著我們,很快我們就要服從前一季度的時尚。
未來永遠不確定,當下卻漸漸在縮短和退避。
艾柯:現在的消失,不僅因為從前持續三十年的時尚如今只持續三天。這同樣與我們講到的事物的過時有關。從前,你花幾個月時間學騎自行車,一旦學會,這就成了一件終生有效的家當。如今,你花兩星期學用一個新的電腦程序,等你漸漸能操作時,更新的程序又出現了,你不同意也不行,手機軟體會強制更新。
因此,問題不是集體記憶的喪失。在我看來,這更像是當下的不穩定。我們不再活在一個平和的現在之中,我們只是沒完沒了地為未來努力做準備。
卡里埃爾:我們處於運動、變化、更新和轉瞬即逝之中,矛盾的是,正如剛才所說的,我們的時代卻是一個越來越長壽的時代。
我們的祖父母的一生顯然要比我們的短暫,但他們始終處於恆久的現在之中。
我叔叔的祖父從前是個鄉下業主,他在每年的1月1日為來年整理賬目。前一年的賬目基本預示了下一年的狀況。什麼也沒有改變。
03
艾柯:記憶具有雙重用途——無論個人的記憶,還是集體的記憶(即文化)——一是保存某些數據,二是讓那些沒用並有可能充塞我們腦袋的資訊沈於遺忘。
一種文化若不懂得過濾過去幾個世紀的遺產,就會讓人想到博爾赫斯在《博聞強記的福內斯》中的人物福內斯,那個能記住一切的記憶專家。
但這恰恰與文化背道而馳。文化,是所有從此消失的書和其他物件的墓園。
卡里埃爾:如果借助在網上搜尋的資料,我們在邏輯上必須覈實這些訊息的可靠性。網絡工具讓我們方便地找到一切假訊息,真實的和不真實的,但事實上也讓我們陷入某種極端的困惑之中。我想,有關安貝托·艾柯的網上訊息一定充滿謬誤,至少充滿不確定性。
艾柯:當某某研究院的某先生出版克萊蒙梭或柏拉圖研究著作時,我們應該相信,他提供的資料確切可靠,因為他一生都在圖書館裡覈實這些來源。然而今天,某先生很有可能從網絡獲取資料,一切都變得不可靠。說實話,這一切早在網絡之前就已存在。個人記憶和集體記憶,本來都不是過往事件的真實寫照,它們只是重構。
05
卡里埃爾:你和我一樣知道,國家主義的約束在何種程度上歪曲了我們對某些事件的看法。直至今日,歷史學家們還常常屈服於本國公開或隱秘的意識形態……阿塔蒂爾克命人改寫土耳其歷史,聲稱早在羅馬時代,土耳其人在羅馬人入侵以前就在土耳其生活了幾個世紀。
諸如此類的事情處處都有……我們即便想覈實,又上哪裡覈實呢?
我們一般認為,土耳其人事實上來自中亞細亞,而現今土耳其的最早居民沒有留下任何書寫遺跡。怎麼辦?
06
艾柯:如果記憶像一張軟體,人到五十歲就會得阿爾茨海默症。遠離阿爾茨海默症或其他各種老年痴呆的方法,就在於持續不斷地學習,比如每天早起背一首詩,做各種智力練習,甚至字謎或者變位構詞遊戲。
我們這一代人在中學還必須背誦詩歌。但接下來的幾代人越來越少這麼做。熟記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訓練記憶力和智力。今天,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已經不是非得這麼做不可,但我們恰恰要強迫自己進行這種日常練習,否則就有過早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險。
卡里埃爾:我恰好還記得一句引文——我的記憶剛剛夠用——「我還記得一個擁有非凡記憶力的人,但我忘了他都記住些什麼。」也就是說,我只能記住遺忘。這樣一來,我想我們的交流有助於區分法文中的「知識」(savoir)和「認識」(connaissance)。
知識塞滿我們的腦袋,卻不總是有用。認識則是把一種知識轉化為生活經驗。
07
卡里埃爾:我們的歷史書的書寫往往從民族主義傾向出發,從短期利益出發,從這兒那兒感受到的意識形態的選擇出發。
任何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歷史都不是清白無辜的。丹東本是19世紀法國那些歷史學家們的偉人,到處可見丹東像和丹東街。後來他失寵了,被證明墮落了,廉潔的羅伯斯庇重新獲得青睞,受到阿爾貝·馬蒂埃等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的大力支持。於是在法國的某些左派社區有了幾條羅伯斯庇爾街,在蒙特伊–蘇–布瓦甚至有了一個羅伯斯庇爾地鐵站。
明天又會是誰?又會有什麼動靜?
08
卡里埃爾:我們全都受著過濾的教育,這種過濾早在我們之前就已完成。正如你所說,這是一切文化的本質。不過,我們不該禁止對這樣的過濾發出質疑,事實上我們也不缺乏這類質疑。舉個例子。在我看來,除了蘭波和波特萊爾以外,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均默默無聞。他們是17世紀初的巴洛克詩人們,布瓦洛和其他古典詩人曾對他們施加了致命的打擊。他們的名字是讓·德·拉塞佩德、讓–巴普蒂斯特·夏西涅、克洛德·霍皮、皮埃爾·德·馬爾波夫。我有時會背誦他們的詩,但這些詩人的作品只有古本,也就是他們在世時的版本,非常罕見,極其昂貴。這些詩幾乎沒有再版。我堅信他們屬於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之列,遠遠超過拉馬丁、繆塞,儘管後兩位的作品作為法語詩歌典範而暢銷不衰。
09
卡里埃爾:偉大的俄羅斯小說家們相互通信,甚至和他們的法國同行保持書信往來,比如屠格涅夫和福樓拜。一個作家若想避免被過濾,那麼他最好聯合、參與某個小群體,而不要保持孤立。
艾柯:莎士比亞之謎在於,人們不能明白,為何單單一個演員就能創造出如此天才的作品。有人甚至推想,莎士比亞的戲劇可能出自培根之手。但是不對。莎士比亞並非孤單一人。他生活在文大學者圈中,和其他伊麗莎白時代的詩人們保持密切往來。
10
卡里埃爾:在古老的文化傳統裡並不存在對偉大創作者的膜拜。不計其數技藝超凡的古代匠人進行創作,卻從未在他們的作品上署名。他們從不把自己視為、也從不被人視為藝術家。
艾柯:他們也沒有創新的概念,這是西方的標誌。在某些文化傳統裏,「藝術家」(artists)的野心只是極為忠實地重複同一種裝飾圖案,並把前輩教下的技藝再傳給學生。他們的藝術即便有變化和差異,我們也察覺不到。
11
卡里埃爾:佛里茲.朗還為人所知,至少電影愛好者們記得他的《殺手M》。但其他幾位呢?過濾,正無情、無影地全面實施,甚至電影學校也一樣,這由學生們來決定。突然,某位「被過濾的」導演重新現身。因為他的某部電影在這裡或那裡放映,並造成轟動。因為新出了一本關於他的書。但這總是極其罕見的。
我們幾乎可以說,電影一旦開始走進歷史,也就走進遺忘。
卡里埃爾:突然之間,活力不再,導演老去,演員也是,作品被不斷重複,某種精髓的東西正在喪失。義大利電影一去不復返,儘管它曾經在世界電影名列前茅。
這讓我們笑、讓我們顫抖的三十年,如今還留下什麼?
費里尼始終讓我心醉神迷。安東尼奧尼一直讓我心懷敬佩。你看過他最後的電影短片《米開朗基羅的凝視》嗎?這是有史以來最美的一部電影!安東尼奧尼在2000年拍攝了這個不到十五分鐘的短片,片中沒有任何對白,他有生以來第一回把自己拍進電影。我們看見他獨自一人走進羅馬的聖·皮埃爾·奧里安教堂。他緩緩走向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墳墓,整部電影就是一個沒有對白的對話,是安東尼奧尼和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的相互凝視。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自我展示和言論表達的瘋狂,毫無來由的焦慮躁動——全被否決在影片的沈默和導演的凝視之中。
12
卡里埃爾:如今唯一還保持手寫的東西————是醫生的藥方。手寫信消失將造成一整個行業的消失。
筆跡學,代人寫信,手稿收藏者和商人……使用電腦讓我懷念草稿,尤其那些對話場景的手稿。我懷念塗抹的槓子,刪改的字句,最初的混亂,向各個方向發射的箭頭,它們標誌著生活、運動和依然困惑的探索。
13
卡里埃爾: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書籍處處輕易地得到傳播,它是一種挽救文化的工具,正如在古羅馬帝國末期,有些知識份子隱退到修道院裡,抄寫一切他們可以從正在衰敗的文明中輓救出來的東西,他們感覺到它將要分崩離析。
這種現象發生在所有文明陷入危難的時代。
可惜的是,沒人採取這一方法來挽救電影。你知道在美國出版的一本書嗎?書名很漂亮,叫《消失的電影攝影集》。那些電影只剩幾張劇照,我們必須從這些劇照出發,重新建構電影本身。這有點兒像那個伊朗書籍裝訂師。不僅如此。把電影改編成小說,就是說把電影提煉成帶插圖的書,這種做法早已存在,可以追溯到默片時代。這種改編自電影的書有一部分保存了下來,而電影本身卻早已消失。
書比電影更長久,儘管書的靈感來自電影。這麼說來,電影也有考古學。
14
艾柯:從那以後,這本書每次重新出現在拍賣目錄裏,我都會去查看,書價再也沒有回落過。這樣的價格,讓書再也不可能落入真正的收藏者手中。
卡里埃爾:它成了一件金融產品,一件商品,這很可悲。收藏家,也就是真正愛書的人,往往都不是特別有錢。書一旦變成可以賺錢的物品,貼上「投資」的標籤,有些東西就丟失掉了。
艾柯:必須強調一點,古籍已不可避免地走在消亡的路上。我要是擁有一件珠寶珍品,或甚至一幅拉斐爾的畫,在我死後我的家人會賣掉它。但我若收藏書,一般會在遺囑上註明,既然我花了一輩子把它們收集在一起,也就不希望它們將來被拆散。這樣一來,這些書要麼只能捐給某個公共機構,要麼通過佳士得拍賣行賣給一家大圖書館,一般會是美國圖書館。從此,這些書就永遠地從市場上消失了。在每任擁有者去世的時候,鑽石都會回歸市場。至於印刷初期珍本,從此只能在波士頓圖書館的館藏書目上看到。
艾柯:永遠也不可能。因此,除了所謂的投資者造成的破壞以外,每一冊古籍都變得越來越稀罕,也必然地越來越昂貴。至於年輕一代,我不認為他們喪失了對珍本的愛好,我倒是懷疑他們是否曾經具備這種愛好,既然古籍的價格總是遠遠超過年輕人的購買能力。話說回來,一個人若真的感興趣,也不一定非要花很多錢才能成為收藏家。
15
卡里埃爾:愚昧往往接近謬誤。
對愚昧的興趣促使我關注虛假的研究。這兩條道路完全被傳統教育所忽略。每個時代既有其真理的一面,也有眾所周知的愚蠢的一面,極大的愚蠢,然而傳統教育只負責教授和傳播真理。
從某種程度而言,愚昧被過濾了。是的,確實有「政治上正確」和「理智上正確」之分。換言之,有一種所謂的好的思考方式,不管我們願不願意。
艾柯:虛假並不一定是愚蠢或弱智的表達方式。虛假就是一次謬誤。違心地行事,就是言與知相悖。
人們一直都在真誠地犯錯。
謬誤橫貫人類的歷史,這不算壞事,否則我們就成了神.....托勒密真的相信地球靜止不動。在托勒密身上絲毫沒有弄虛作假的成分,隔著歷史來看,這只是一個謬誤的知識罷了。
卡里埃爾:我有很多年沒回到這些問題上了。但我再次感到震驚,研究愚蠢問題是如此讓人興奮。
不僅因為愚蠢引出書的神聖化問題,還因為愚蠢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中的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說出類似蠢話。我們總是處於說傻話的邊緣。
我再讀一句夏多布里昂的話,他評論自己一點都不喜歡的拿破侖:「其實,他就是一個戰爭大贏家,除此之外,任何將軍都比他能幹。」
艾柯:當我們決定談論愚蠢,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在向人類這一半天才、半愚昧的造物致敬。
而當我們漸漸臨近死亡——正如咱倆的現狀——我們開始覺得愚蠢勝過美德。
卡里埃爾:在研究愚蠢問題時,我們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自己是傻瓜。顯然,我們不可能把別人當成傻瓜自己卻不受懲罰。
我們最終會意識到,別人的愚蠢恰如一面鏡子朝我們張開。
一面永久、精準、忠實的鏡子。
卡里埃爾:我們的精神都有些狂熱。我們收藏的書全都見證了我們的想像令人眩暈的程度。一邊是不著邊際的妄想和瘋狂,另一邊是愚蠢,想要區分這兩者尤其困難。
艾柯:我們可以強調文明的各種進步,這些進步極為顯著,並且涉及在傳統中毫不相干的各個社會範疇。但與此同時,愚蠢也越來越多。
從前的農民不說話,並不是因為他們愚蠢。受過教育也不一定意味著智慧。
不。今天有這麼多人渴望被人聽見,致命的是,他們只被人聽見了他們自己的愚蠢。
從前的愚蠢沒有爆發,不為人所知,今天的愚蠢卻肆意橫行。
16
艾柯:我承認,我直到四十歲才讀了《戰爭與和平》。但我在閱讀以前就瞭解這部小說的精髓。你剛才提到《摩訶婆羅多》:我從沒讀過,雖然我收藏了三種語言的三個版本。誰從頭到尾讀過《一千零一夜》?誰真正讀過《愛經》?
但人人都在談論它,有一些還加以實踐。這個世界上充滿我們沒讀過卻幾乎無所不知的書。
問題因此在於,我們是怎麼知道這些書的?巴亞爾說他從沒讀過喬依斯的《尤利西斯》,但他打算向學生們講解這部小說。
卡里埃爾:說到我們書架上那些沒有讀過並且永遠不會去讀的書,很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的想法:我只是暫時把它們放在一旁,我和這些書有個約會,不過是在以後—很久以後,甚至來生。
有些垂死的人感到自己大限已到卻尚未讀過普魯斯特,這樣的哀嘆實在讓人受不了。
艾柯:當有人問我是否讀過這本或那本書時,我出於謹慎總是這麼回答:「您知道,我不讀書,我寫書。」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閉嘴。但有時還會有人堅持不懈地提問。「您讀過薩克雷的小說《名利場》嗎?」我最終屈服了。連續三次我試著讀這本小說,每次都半途而廢。
—-文章來自於本書部分摘錄
朝教育百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金正恩新法:朝鮮對韓劇、牛仔褲和外國電影「宣戰」的背後 - Laura Bicker
朝鮮最近引入新法律,試圖全面清除外國的影響力——看外國電影、穿外國服裝甚至是使用外國俚語的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但是,這究竟是為了什麼?
尹美淑(Yoon Mi-so,音)說第一次看見一名男子因為抓到藏有韓劇而被處決時, 她11歲。
男子的所有鄰居都被命令要觀看死刑。
「如果你不從,就會被列為叛國,」她在首爾的家中接受BBC訪問時說。
朝鮮衛兵當時是要確保所有人都知道,走私非法視頻就要被處死。
「我記得很清楚,那個男人雙眼被蒙住,我仍然記得他的眼淚流下來。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心理創傷,蒙眼的布完全被他的眼淚浸濕了。」
「他們把他綁在一根樁上,然後開槍打死了他。」
「一場沒有武器的戰爭」
想象一下,長期生活在一個封閉狀態下,沒有互聯網,沒有社交媒體,只有寥寥幾個政府控制的電視頻道專門告訴你國家領導人想讓你聽到的事情——這就是朝鮮人的生活。
而現在,朝鮮領袖金正恩的壓制更是變本加厲,引入全面的法律,對抗政權所形容的「反動思想」。
任何人被發現藏有大量來自朝鮮、美國或者日本的媒體物品,現在將會面臨死刑。被發現觀看這些內容的人將面臨15年的勞改營監禁。
而且,並不僅限於人們看什麼。
最近,金正恩在國營媒體上寫了一封信,要求全國的社會主義愛國青年同盟壓制青年人當中「厭煩組織管控」、「利己主義」、「反社會主義」等行為。他想要阻止來自外國的語言、髮型以及著裝等,將這些形容為「危險的毒素」。
總部位於首爾、有朝鮮消息源的網上報刊《每日朝鮮》(The Daily NK)報道,三名青少年因為將自己的頭髮剪成韓流(K-pop)偶像的髮型以及將褲腳褶至腳踝以上而被送到再教育營。BBC無法核實這一說法。
所有這些都是因為,金正恩正在進行一場不涉及核武和導彈的戰爭。
分析人士稱,他是在試圖阻止外來的信息進入朝鮮人民的視野,因為該國的生活已經越來越艱難。
外界認為那裏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在捱餓。金正恩想要確保,他們仍然只接收政府精心打造的宣傳,而不是通過光鮮亮麗的韓劇來窺看亞洲最富裕城市之一的首爾的生活。
自去年為應對全球大流行疫情而關閉邊境之後,這個國家一直與外界隔絶至前所未有的程度。來自鄰國中國的必需品供應和貿易幾乎完全停滯。儘管某些供應正在開始流通,但是進口仍然非常有限。
在這個將所有錢都引向政權核武計劃的國家,這種自我強加的隔絶使得一個已經衰敗中的經濟狀況更加惡化。今年早些時候,金正恩自己承認,他的人民正在面臨「我們必須克服的歷來最差的狀況」。
新法規定了什麼?
《每日朝鮮》是最早得到此部新法律條文全文的媒體。
「此法規定,如果一個工人被抓到,那家工廠的領導也可能受罰,而如果一個孩子有問題,父母也可能受罰。這種朝鮮政府鼓勵下的互相監控體系,在這項法律當中得到了突出的反映,」《每日朝鮮》的網站主編李尚勇(Lee Sang Yong,音)向BBC表示。
他說,這是意在「粉碎」青年一代可能對南邊存有的任何夢想或者嚮往。
「換句話說,政權認定,如果來自其他國家的文化被引進,就會形成一種反抗的意識,」他說。
崔鐘勳(Choi Jong-hoon,音)是去年少數成功逃離朝鮮的脫北者之一。他向BBC表示:「時勢越艱難,監管、法律和懲治措施就變得越緊。」
「心理上來說,當你飽著肚子,你看個韓劇可能只是消遣。但是當連食物都沒有,連活著都艱難的時候,人們就會心懷不滿。」
會有用嗎?
過去的鎮壓只是體現出,人們在傳播和觀看外國電影這件事上的手段有多豐富,它們通常都是從中國的邊境偷運過來。
有好些年,各種劇都是用USB存儲器周圍傳,據崔鐘勳說,現在已經是「司空見慣」。它們很容易隱藏,並且也是有密碼保護。
「如果你連續三次輸入錯的密碼,USB就會自動刪除所有內容。你甚至可以設定它在一次輸錯密碼之後就刪除,如果內容是非常敏感的話。」
「有很多情況是,USB被設定成只能在一台特定的電腦上看一次,於是你不能將它插到另一台設備上,也不能給另一個。只有你自己能看。所以就算你想要傳播開,也做不到。」
美淑回憶說,她的鄰居為了看電影可以做到多極端。
她說,他們有一次借了一枚汽車電池,將它連到一個發電器上,由此得到足夠的電來打開電視機。她記得自己看過一部叫做《天國的階梯》的韓劇。
這部愛情史詩劇是講述一個女孩先是對抗繼母,而後又對抗癌症的故事。現在看來,它在20年前的朝鮮曾經非常受歡迎。
崔鐘勳說,那也正好是朝鮮人開始對外國媒體著迷的時代——得益於來自中國的廉價CD和DVD。
壓制的開端
但是之後,平壤的政權開始注定到了。崔鐘勳記得,政府安保部門在2002年左右對一所大學實施了一場突襲行動,發現超過2萬張CD。
「這只是一所大學。你能想象全國會有多少嗎?政府震驚了。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們開始加強懲罰,」他說。
金錦赫(Kim Geum-hyok,音)說,2009年的時候,他只有16歲,被來自一個特別小組的衛兵抓起來,他們就是專門成立來抓捕分享非法視頻的人的。
他給了一個朋友幾張韓國流行音樂的DVD,是他父親從中國偷運回來的。
他被作為成年人對待,被押到一個密室進行問訊,衛兵不讓他睡覺。他說,他被拳打腳踢,持續了四天。
「我當時很害怕,」他在首爾向BBC表示。他目前在這裏生活。
「我以為我的世界要終結了。他們想知道我是怎樣得到這些視頻的,還有我給多少人看過。我不能說是我父親從中國買回來的這些DVD。我能說什麼?那是我父親。我什麼也沒有說,就只說:『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求你放我走』。」
金錦赫來自平壤一個精英家庭,他父親最終成功賄賂衛兵放他走。在金正恩的新法律下,這件事現在將幾乎不可能發生。
當時很多因為類似違規被抓的人被送到了勞改營。但是這並沒有形成足夠的阻嚇,於是刑罰又加強了。
「一開始,刑罰就是大約一年的勞改——它變成了超過三年。現在,如果你去勞改營,當中超過50%的年輕人都是因為看了外國電影而在那裏的,」崔鐘勳說。
「如果一個人看了兩個小時的非法素材,就要在勞改營裏度過三年。這是個大問題。」
我們從多個消息源得知,朝鮮一些監禁營在過去一年擴大了,而崔鐘勳相信,嚴酷的新法正在產生作用。
「看電影是一種奢侈。你需要先讓自己吃飽,然後才會去想電影。當時勢是連吃飯都難的時候,有一個家人被送去勞改營,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
人們為什麼還要看?
「我們要冒很多險來看那些劇。但是沒有人能殺掉我們的好奇心。我們想要知道外面的世界在發生什麼,」金錦赫告訴我說。
對於金錦赫來說,終於了解自己國家的真相,改變了他的人生。他是少數有機會被允許去北京上學的朝鮮人之一,他在那裏接觸到了互聯網。
「一開始,我不能相信(那些關於朝鮮的說法)。我以為西方人是在說謊。維基百科在說謊,我怎麼能相信?但是,我的心和我的頭腦分裂了。」
「於是我看了很多關於朝鮮的紀錄片,看了很多報紙。然後,我就意識到,它們大概是真的了,因為他們所說的都合乎情理。」
「等我意識到自己頭腦當中發生的轉變之後,已經太晚了,我回不去了。」
錦赫終於逃到了首爾。
美淑現在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是一名時裝顧問。她來到新的國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探訪她在《天國的階梯》當中看過的所有地方。
不過,在他們之後,像這樣的故事越來越少了。
在當前嚴控邊境並且「格殺勿論」的命令下,離開朝鮮已經變得幾乎不可能。而且,可以預期,金正恩的新法將會有更大的寒蟬效應。
崔鐘勳將家人留在了北邊,他相信看一兩部韓劇不會推翻數十年的意識形態控制。但是他相信,朝鮮人都在懷疑政府宣傳的不是真相。
「朝鮮人民心裏有不滿的種子,但是他們不知道他們不滿的對象是誰,」他說。
「那是一種無定向的不滿。我覺得傷心的是,就算我告訴他們,他們都不能明白。他們需要有人來喚醒他們,給他們啟蒙。」
原文:BBC中文網
#政治
朝教育百科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廣告與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合作播出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是專們為台灣孩子打造的在地原創素養教材,內容針對台灣情境設計。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讓孩子的潛力發光
👉🏻 現在參與募資 https://bit.ly/3y06Rid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立場。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13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廣告段落
02:06 北韓篇:出身黑市世代
03:28 北韓篇:研美家的生活
04:28 中國篇:為求生而渡江
05:54 南韓篇:從脫北者成為人權鬥士
07:25 我們的觀點
08:59 提問
09:16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KT
|腳本:KT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為了活下去:脫北女孩朴研美》,朴研美,大塊文化
→英文維基百科:朴研美:https://bit.ly/3xiW15R
→朴研美YouTube:https://bit.ly/2RL4ZJZ
→朴研美臉書:https://bit.ly/3xjX8SR
→The Strange Tale of Yeonmi Park:https://bit.ly/3vdW8xW
→Escaping from North Korea in search of freedom | Yeonmi Park | One Young World:https://bit.ly/3w9HR6N
→I Am a North Korean Millennial - Yeonmi Park (CC):https://bit.ly/3czm6W2
【 延伸閱讀 】
→朴妍美:在美國大學讀經濟學的「脫北者」:https://bbc.in/3zhzfgr
→脱北女孩朴研美:我依旧不自由:https://bit.ly/3vdGhzE
→Yeonmi Park: ‘I hope my book will shine a light on the darkest place in the world’:https://bit.ly/3vcffbS
→What I learned about freedom after escaping North Korea | Yeonmi Park :https://reurl.cc/1Ymg48
→脫北者揭秘長達半年的逃亡路線 及韓國綜藝如何觸怒金正恩- BBC News 中文:https://reurl.cc/eEO98K
→專訪激怒北韓的男人(上):自由非免費...空飄氣球挑戰金氏王朝:https://reurl.cc/R0X61x
→《我想活下去》(上):北韓大饑荒,世紀末的「苦難行軍」:https://reurl.cc/zeNbby
→脫北費用多少錢?脫北後卻對韓國失望?北韓人的脫北故事【北韓系列🇰🇵#1】|韓勾ㄟ金針菇 찐쩐꾸:https://reurl.cc/YOXWW0
→脫北者抵達韓國後會發生什麼?:https://reurl.cc/XWVeeg
→幫助你了解朝鮮的七本書:https://reurl.cc/qgNmmy
→饑荒,比謊言更殘忍──專訪《我們最幸福》作者芭芭拉.德米克:https://bit.ly/3wgFKxZ
→離開地圖上「最黑暗」的地方之後──專訪脫北者李晛瑞《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https://bit.ly/3iApEev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JYG9fzUXDU/hqdefault.jpg)
朝教育百科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公民行動方案 #朝會 #升旗
-
為了深耕臺灣的公民教育,「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每年都會推廣美國公民教育中心的「公民行動方案」課程,並舉辦公民行動方案競賽,來鼓勵學生「從做中學」。競賽的話也有分為國小、國中、高中(職)組,只要是在學的學生都可組隊報名參加噢!
另外,今年由司法院主辦、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協辦的「大專校院法治教育公民行動方案競賽」也即將開始報名了!
↓ 點這裡,一起來行動 ↓
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 https://www.lre.org.tw/
司法院大專校院法治教育公民行動方案競賽:https://www.facebook.com/judicial.pc/
——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0 開頭
1:11 「朝會」怎麼出現的?
2:18 現在的「朝會」都在幹嘛?
3:41 受到挑戰的「朝會」
4:42 想改變可以怎麼做?|現在各校都怎麼開朝會?
7:08 我們的觀點
9:02 提問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許佩賢,《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
→ 竹中廢除96年歷史的「朝會」,武陵高中校長:不跟進,那是生命、人格的教育:https://bit.ly/2ZFYJVb
→ 新竹高中廢朝會 升旗典禮走入歷史:https://bit.ly/3ccP8Io
→ 竹中廢朝會 各校多不跟進:https://bit.ly/2XCcCRR
→ 公民行動方案競賽 | 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https://bit.ly/2X3DWsY
→ 朝會 (學校)|維基百科:https://bit.ly/2ZG7HSA
→ 每週一次的朝會有存在的必要嗎?:https://bit.ly/2X3fEPT
→ 廢除朝會是失去競爭力?還是解放威權?:https://bit.ly/2yGunXO
→ 多所高中校長:有需要,不該廢朝會:https://bit.ly/2Acsx1f
→ 無朝會推動陣線|臉書貼文:https://bit.ly/3gqbwBh
→ 學權事件七步驟,爭取權益跟著做:https://bit.ly/2X4V6q5
→ 台中一中1081018數位朝會影片:https://bit.ly/36wGcMu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iz67-HpL0o/hqdefault.jpg)
朝教育百科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等價交換? #人體煉成? #賢者之石
✔︎ 成為七七會員(按這裡,你可以幫助我們繼續日更):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18 煉金術的哲學
02:27 煉金術的起源
04:33 「賢者之石」的謎團
05:43 轉入地下的煉金術
06:49 煉金術的高峰:燒瓶中的人造人
08:08 煉金術為什麼沒落了?
09:26 煉金術對現代化學的影響
10:11 我們的觀點
10:49 提問
11:08 掰比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化學的起源:煉金術 - LIS:https://bit.ly/2zRJqOk
→ 從四元素假說到週期表—淺談現代化學的起源|蔡朝翔:https://bit.ly/3cOqCyc
→ 化說從頭-淺談煉金術 |蕭暐翰、林智揚、戴佑亘:https://bit.ly/2Azq68W
→ 賈比爾|維基百科:https://bit.ly/3g0UQju
→ 尼古拉.弗拉梅爾|維基百科:https://bit.ly/2yflKmP
→ 賢者之石|維基百科:https://bit.ly/36c2NOb
→ 禁止煉金術的教宗|Wikipedia:https://bit.ly/2ZicNnW
→ 煉金術符號|維基百科:https://bit.ly/3dWRLiE
→ 帕拉塞爾蘇斯|維基百科:https://bit.ly/2TdGWkn
→ 何蒙庫魯茲|維基百科:https://bit.ly/3cQ7u32
→ 波以耳與近代化學的誕生 - 台灣化學教育:https://bit.ly/3g1BLxv
→ 用科學打臉的先驅:波以耳與《懷疑的化學家》(上):https://bit.ly/3bLbgcz
→ 用科學打臉的先驅:波以耳與《懷疑的化學家》(中):https://bit.ly/2ZgQoY4
→ 用科學打臉的先驅:波以耳與《懷疑的化學家》(下):https://bit.ly/2TmBFai
→ 鍊金術的前世今生:https://bit.ly/2zSz8NT
→ 【科學史沙龍】鍊金術的前世今生:https://bit.ly/3bJycbZ
【 延伸閱讀 】
→ 《煉金術、科學與歷史課》科學發展2004年12月號384期:https://bit.ly/3bLlklA
→ 西方煉金術與哈利波特:https://bit.ly/2ZnWzJE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wMQbpIalr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