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的DJtime #木的防疫心理照顧
新冠肺炎(COVID-19)已持續半年多,一直以來阿中部長帶領的防疫小隊為我們國人的健康奮力把關,在生理做好防護時,我們的心理也要好好照顧!
木的參考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中的「核對事實」與「ABC PLEASE」技巧,整理後分享給大家,在疫情期間將焦慮帶回現實,關注在當下的身體與心理反應。
📍Part1:核對事實
1.靜心感受目前的情緒。
例如:焦慮、恐懼、擔憂、害怕、恐懼
2.想想是什麼讓我有這種感受。
例如:在密閉空間中有人咳嗽,但卻沒戴口罩。
3.我對此事件的想法、解讀是什麼。
例如:他咳嗽可能是肺炎,會傳染給我。
4.想想這個事件可能會帶來的威脅有哪些。
例如:我會得肺炎、我會傳染給親友、我會死去。
5.想想最糟糕的結果是什麼。
例如:我得了肺炎,沒藥可醫,然後死掉。
6.思考我的情緒強度跟事實是否有相符。
例如:現實生活中,我真的有得肺炎嗎,有沒有症狀出現,還是多數是想像出來的焦慮。
在將想像出來的情緒拉回到現實後,我們再透過ABC PLEASE,為生活增添多一點安心的元素~
/
📍Part2:ABC PLEASE
1.A(Accumulate Positive Emotions)累積正向情緒
如:做平常會感到愉快的事情
2.B(Build Mastery)增加對生活中能掌控的事物
如:穩定的上下班、上下學、原本習慣去健身房改為居家運動、勤清潔、戴口罩、量體溫、設定Google Map時間軸紀錄動向
3.C(Cope Ahead of Time with Emotional)在情緒崩潰前提早預做準備
如:找到一套面對焦慮的方式,可能是找信任的人聊一聊,有力氣時核對事實,當焦慮感來襲時,慢慢抓回穩定
4.PL(Treat PhysicaL Illness)看醫生、做身體上的治療
如:若有疑似症狀,依照衛福部建議至適合之醫療機構就醫。
5.E(Balance Eating)飲食要均衡
如:維持身體營養。
6.A(avoid mood-Altering substances)避免食用會影響情緒的食物
如:避免服用過量酒精、藥物來面對焦慮,以防身體產生激躁的反應。
7.S(balance Sleep)睡眠均衡
如:盡可能穩定睡眠,若有失眠問題可可慮至身心科尋求協助。
8.E(Exercise)適時運動
如:運動可在腦內產生讓人感到快樂的物質。
/
上面分享了兩個防疫期間大家可以嘗試看看的小技巧,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小小提醒一下,這些技巧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找瑣碎的時間建立起來,在任何你感到焦慮的當下紀錄下來,寫在日記本上、記在手機備忘錄,都可以!
慢慢讓大腦熟悉這套運作方式,當焦慮的巨浪襲來,便能夠將心穩住,迎面對抗!
💡木的與你一起防疫
歡迎大家留言你的抗疫妙招、面對焦慮的方式,我們一起陪伴彼此!
參考資料:Marsha M. Linehan (2015).DBT技巧訓練手冊下冊(譯者: 江孟蓉, 吳茵茵, 李佳陵, 胡嘉琪, 趙恬儀)台北:張老師文化。(原著出版於2014)
#covid_19 #anxiety #防疫 #焦慮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8的網紅阮昭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市紓困減租的遺珠之憾 #幫花木市場攤商爭取權益 本週是台北市議會的市長專案報告「市府對COVID-19疫情各項防疫、紓困及產業振興作為」質詢及答覆。 因時間有限,昭雄針對台北市政府”減租”方案提出重點質詢。 目前市府提出從2月到8月,連續6個月公有市場減租50%”優惠措施,對攤商來說是比較...
木的防疫心理照顧 在 阮昭雄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北市紓困減租的遺珠之憾
#幫花木市場攤商爭取權益
本週是台北市議會的市長專案報告「市府對COVID-19疫情各項防疫、紓困及產業振興作為」質詢及答覆。
因時間有限,昭雄針對台北市政府”減租”方案提出重點質詢。
目前市府提出從2月到8月,連續6個月公有市場減租50%”優惠措施,對攤商來說是比較有感的!但花木市場的攤商們,卻只能獲得5%的減租優惠(因市府委外經營,收取場地租金10%,公有市場減租50%,亦即攤商只獲得5%減租優惠)
我認同市府”減租”立意良好,但執行下來,仍有遺珠之憾。所以我們要盡量照顧到每一個角落!
謝謝柯市長當面同意另召開專案小組會議,針對類似花木市場攤商的困境,另提出真正符合攤商需求的紓困方案。
大家都期待疫情緩和後,能盡速恢復相對正常的生活步驟,但市長提醒我們,要做好跟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所以各項防疫措施,民眾仍要持續配合!
1.00
木的防疫心理照顧 在 《銀天下》最前瞻的超高齡社會知識平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準備好迎接2025超高齡社會了嗎?首當其衝的挑戰是長壽生活、能力再現、共伴依存與健康照護。近年來,台灣對老後準備的討論,集中在樂活退休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