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車日常】
塞車時,做什麼?
這個連假,我在塞車路上,被兩個小孩刷新了認知(尤其是弟弟,以下活動全由弟弟主導),單靠"說話",竟能填補滿去回程共計8小時。
去程
兩兄弟先從古詩詞接龍拉開序幕。一人唸出一句詩,由對方接出下一句,再報出詩詞題名與作者,由此輪流,直至一方答不出來。從木蘭詩開始、唐詩、宋詞、元曲,百十首下來,勝負難分,最後弟弟祭出駢文,一篇之後,兩人同時當機,以此告終。
古詩詞玩完了,換流行歌曲。也是一人唱一句,由對方接唱下一句,再報出歌名與原唱,由此輪流。他們從中文歌曲唱到西洋歌曲,以壓制對方為目標,勢均力敵唱滿二小時。
詩也唸了、歌也唱了,阿嬤家還沒到,也還沒有分出勝負,所以還要繼續,他們突發奇想可以理化接龍,一個講定律或理論的名稱,另一個回答內容或公式,以及提出此定律的科學家,這樣也可以玩上一小時。(幸好此時終於到阿嬤家了...)
回程
回程時,不玩接龍了,弟弟說,他來說個西洋史吧(繼上次他說中國史驚到阿姨姨丈後,他一直等待再次發揮的機會)。
從西亞古文明開講,一直到二戰的歷史,弟弟口若懸河,講了整整二個多小時,完全沒有停歇。不只依地區、編年順著說,他還旁徵博引,加入很多自己看法,比如講地中海文明,他就來段神話與史實之區辨、分享一下他最近讀的荷馬史詩;談到埃及古文明,他統合中西歷史上不同文明有過的數學概念,對現代數學理論發展的影響;談到大航海時代,他發表他眼中文化傳播的看法;談到近代史,提出他觀察到工業革命帶來的改變;此外,他也談各時期的學科發展,哲學、心理學、經濟學,蘇格拉底、柏拉圖、馬克斯、佛洛依德...
我和爸爸哥哥聽到目瞪口呆,我和哥哥懇切建議他,他的youtube不要再放那些遊戲破關、如何(瞞過爸媽)解鎖手機或電腦密碼,就直接改成"話說歷史"、或者"笑談經典"之類的應該會大紅。
西洋史講完,弟弟為證明他不只可講歷史,連科學也能講。他從塞車時爸爸踩煞車開始談摩擦力、作用力反作用力,然後延伸到力學,再牽連到數學,從生活中的理論應用,談到相關科學家的奇聞軼事,滔滔不絕,無法停止。(他的youtube應該可以再開"戲說科學"...)
回程三個多小時,就在弟弟的說書裡開始與結束。
弟弟到家後意猶未盡,衷心期待下次回阿嬤家塞車的來臨...(只有塞車,哥哥才會跟他長時間玩,也才能把全家綁在一起聽他落落長的發表吧!)
*圖:桃源谷遠眺龜山島。在塞車隔日,因為前一日長時間耳朵被轟炸,我們拋下吵雜的兒子們去郊山,在安靜氛圍中,欣賞如此美麗的畫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3萬的網紅蒟蒻講幹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上有沒有花木蘭這個人 如果真有其人 她代父從軍的可能性又有多高 看完影片後你就明白囉 本節目贊助商聯絡資訊 綱田繡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ANGTIENXIU/ 綱田繡下訂單官網:www.kangtien.com 實體店面: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號...
木蘭詩 分 段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回程的飛機上
6月17日,回到美國的飛機上幾乎全程都在看電影——自從8年前搬離台灣之後,每次坐飛機似乎都成為固定的補看電影時間,尤其是美國看不到的亞洲電影。一口氣連看了4部日本片:《跨越8年的新娘》(8年越しの花嫁)、《乒乓少女大逆襲》(ミックス。)、《鎌倉物語》(DESTINY 鎌倉ものがたり)、《覆面系NOISE》(覆面系ノイズ),個人覺得都不算超級好看,但也都各有些打動我的地方,心得容後分享;而最後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是路上看的第5部、多年後重看的迪士尼動畫:《花木蘭》。
為什麼要重看迪士尼動畫?因為這些動畫在飛機上通常有多國語言配音甚至字幕,而且可以看到一半自由切換,對白也相當口語化,其實是非常好的語言教材。我嘗試用日文和西班牙文看了幾段比較熟悉的劇情,其他則用以前沒有聽過的英文配音來複習。再看《花木蘭》,會注意到許多小時候未曾留意的細節,其中最明顯的大概是迪士尼如何把一大堆英雄主義元素、還有西方動作電影一定要具備的一對一生死決戰橋段,強加在這個原本完全不強調戰事的故事裡(請和以前讀過的《木蘭詩》比較一下),其次,則是匈奴人在迪士尼版本中的形象。
北亞的草原民族匈奴人,是《花木蘭》裡的反派群體,他們在劇中被描繪成一群未開化的野蠻人,不講道理、見人就殺,例如花木蘭以火箭炮轟炸雪山而第一次戰勝匈奴那幕,首領單于從雪堆裡爬出時,發出如同野獸一般的嘶吼。當然我們可以說這些都是被迪士尼加油添醋的劇情、原本《木蘭詩》裡面並沒有,但也不得不承認,從小我們所讀的、以漢人為中心的史觀與文學裡,所描述的草原民族形象其實大致上也是這樣(所以魏晉南北朝時的草原民族南遷,在漢人史觀裡被稱為「五胡『亂』華」)。但真實的他們真的是一群只會整天惹事生非的化外之人嗎?
我想起了這幾週相遇的許多人,尤其是在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新疆碰到的突厥族群,或是在內蒙古與俄羅斯東部碰到的蒙古族群,他們就是所謂的草原民族。這些人是我旅行至今碰到過最友善的人,有些人明明知道語言不通,卻還是主動來確認你是不是需要幫忙;有些人只會一點最基本的英文,卻毫不膽怯的找你搭話;一起坐火車的時候,他們分享食物的慷慨程度無人能及。那他們有沒有比較野蠻的一面?當然還是有,例如上下車時不太排隊、秩序混亂時爭先恐後,但我認為那是他們在資源稀少環境中的生存之道,絕對不是因為他們比較野蠻或未開化。
草原民族並非化外之人,這件事情或許隨著年紀漸長就會開始認知到,不需要特別跑中亞一趟;但當我在飛機上想起這趟旅行裡親自感受了他們的熱情,特別是在我碰到困難時得到他們的幫助、甚至成為臉書上的朋友,就更覺得我們這些漢人們真的是欠他們一個公道,也更加慶幸自己旅程的前半段可以與他們中間的許多人相遇。
(照片攝於6月1日,從寧夏銀川到內蒙古包頭的火車上,前景是河套平原,背景是陰山山脈,也就是《木蘭詩》裡提到的黃河、燕山、黑山頭的所在。
木蘭詩 分 段 在 康妮可電影影評 connicol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可可夜總會》:簡單概念中,我們忽略了什麼?
(有預感這篇會很像我英文系的論文,請大家還是要讀一下啦好不好)
-
哈囉大家好,我是康妮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的是在台灣票房表現不俗的《可可夜總會 Coco》
-
《可可夜總會》敘述了熱愛音樂的12歲男童 Miguel 的故事。Miguel 將傳奇藝人 Ernesto de la Cruz 視為偶像,並期望自己也能成為像他一樣的全方位明星,受眾人崇拜。然而 Miguel 的家人因為曾曾祖父當年為了築夢而遠走高飛,十分討厭音樂。除了禁止生活周遭的任何音樂演奏之外,聽聞 Miguel 的音樂夢更是覺得天理不容。得不到親人支持的 Miguel 在「亡靈節」(Día de Muertos) 那晚陰錯陽差地來到了亡靈的世界,並只有在天亮前得到亡靈世界中家人的「祝福」(blessing),才得以返回人間。
-
應該不難看出來《可可夜總會》是用小男孩 Miguel 的冒險去包裝「家庭、親情」這個核心價值;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對劇情產生不同程度的共鳴。就如同其他部迪士尼/皮克斯出品的電影,《可可夜總會》的劇情也遵循著一些預料得到的「公式」。然而這些所謂的「公式」是否為評斷一部電影的基準?
前些天在 Instagram 上讀了一篇《可可夜總會》的影評,讀完之後激起了我也想寫些什麼的心。簡單一下敘述那名作者的觀點:在皮克斯的作品當中,《可可夜總會》是相當的平庸。即便畫面很美、歌曲動聽、主題背景新鮮,《可可夜總會》傳達的親情主題在遵照公式的鋪陳之下,後勁薄弱。
我必須承認《可可夜總會》稱不上迪士尼/皮克斯製作過最棒的動畫,劇情有許多地方確實也很容易預測。敘述「親情」這普世價值的電影不下百部,但《可可夜總會》絕對不值得單單因為劇情,被草率地評為「落入俗套」。
-
回想迪士尼過去的所有作品,有多少部刻畫異國文化的電影因為 research 不足,被冠上了「漂白」(whitewash) 之名?最簡單的例子(也最能 relate to)就是1998年的《花木蘭》。
小的時候,我覺得迪士尼的花木蘭好勇敢,在父權社會裡她挺身而出,甚至在賜福對她表示輕蔑時,也無懼的反抗。長大後讀了《木蘭詩》和其他相關記載之後,才發現自己以前好傻好天真。
撇開迪士尼把故事的時代背景徹底搞混不說,電影裡面花木蘭的形象完全是西方人看東方人的產物。木蘭假扮成男人時,跟李翔說自己叫做「花平」,除了有「花瓶」的諧音雙關之外,Ping 是西方人認為中國人取名普遍會用到的字之一。除此之外,電影裡木蘭招牌的狹長鳳眼,也是西方人對東方人長相的刻板印象。
-
然而《可可夜總會》終於是一部看得出迪士尼有心要擺脫「漂白」惡名的作品。當故事開場映入眼簾時,畫面真實到彷彿自已置身在墨西哥的小鎮裡。電影裡的對白英西雙語呈現,配音的演員全部都具有拉丁血統,而且台詞上有許多詞彙都是墨西哥當地的用語。(還有影帝級的 Gael Garcia Bernal 獻聲,怎麼能不看!)
據康妮某位曾在南美洲生活過的朋友所述,電影裡面的街景非常貼近現實,包含 Miguel 一開始當的擦鞋小弟,還有 abuelita 拿涼鞋驅趕的街頭藝人 Mariachi,都是會在墨西哥遇見的場景。Miguel 所崇拜的 Ernesto de la Cruz 也是拿兩位墨西哥已故的演藝人員作為參考。
《可可夜總會》對亡靈節的視覺呈現也非常的重視,從 Miguel 家中的祭壇、祖先照片的陳列,一直到亡靈世界色彩繽紛的骷髏標誌和靈獸,這些都是經過研究後才下筆繪製的。
光是努力的呈現出真實的墨西哥,《可可夜總會》在文化價值上面的意義就已經打敗了許多迪士尼的作品。在看完國外的影評後,有許多具有拉丁血統的觀眾表示在看的當下,在電影院感受到了自己文化所帶來的溫暖。
-
好啦,講了一大堆的大道理不知道大家睡著了沒?趕快起來,康妮要說為什麼要看這部片的原因了(終於)!
➡️就角色設計而言,《可可夜總會》呈現了老、中、少三代之間的理念差距。Abuelita 為了捍衛家族傳統以及不讓 Mama Coco 傷心,堅決不讓 Miguel 接觸到任何音樂。Miguel 的爸媽從小遵循著長輩的意見,從沒有想過要反抗,也沒有想過要理解為什麼不能碰音樂。同時也為了不讓老一輩生氣擔心,很自然地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乖乖聽話、照 Abuelita 的話做,甚至是對 Miguel 的夢想嗤之以鼻。然而 Miguel 就是個「有夢最美」、「為什麼我不可以」的寫照,在 Miguel 的身上,我們多少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未完成的夢想,彷彿寄託在 Miguel 的身上,將他的冒險視為自己也曾經想放手一搏的證據。
➡️就配樂而言,《可可夜總會》的配樂真的充滿十足的拉丁風情。即便在電影裡,有些歌是以英文演唱,從歌曲的喇叭和吉他也一樣能感受到拉丁音樂的熱情和愜意。聽完原聲帶後,康妮最喜歡的是 La Llorona,一首墨西哥民謠,經過重新編曲,多了一點 I Will Survive 的狂野感。電影主題曲 Remember Me (Recuérdame) 也是讓我在看電影的時候落淚不知道幾次。
➡️就整體畫面而言,《可可夜總會》的場景繪製真的非常的細膩。我不太記得上次看卡通片因為場景太震撼而在電影院內心尖叫是什麼時候了。Miguel 所居住的小鎮讓我想起2002年的電影《揮灑烈愛》(Frida),而《揮灑烈愛》的主角:墨西哥畫家芙烈達・卡蘿也是其中一個在《可可夜總會》客串的小彩蛋。亡靈世界真的就像「夜總會」一樣,充滿華麗的建築物卻又不失墨西哥街頭的 vibe。
-
雖然很多人因為《可可夜總會》前面有二十分鐘的雪寶而打消了看這部電影的念頭,但請不要讓雪寶害你錯失一個看好電影的機會(而且雪寶也沒那麼難看啦,只是有點冗而已)!
Miguel 的故事、Mama Coco 的故事、Rivera 家族的故事都在告訴大家親情的威力有多大。縱使在追尋夢想的途中,我們和家人會有爭吵、意見相左的時候;最終,家人還是我們最放不下的。
的確,電影裡面很多橋段落入了所謂的公式、描述家庭關係的電影比比皆是,可是在於真實呈現一個文化給全球的觀眾而言,《可可夜總會》或許還有些地方能夠更好,但比起其他作品,它值得更多的肯定與掌聲。
¡Vive tu momento! We all deserve a chance to live our moment.
☝🏼推薦指數:8.8/10
(所有圖片來自 Twitter @pixarcoco)
木蘭詩 分 段 在 蒟蒻講幹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歷史上有沒有花木蘭這個人
如果真有其人
她代父從軍的可能性又有多高
看完影片後你就明白囉
本節目贊助商聯絡資訊
綱田繡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ANGTIENXIU/
綱田繡下訂單官網:www.kangtien.com
實體店面: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號(京站3F)
幫蒟蒻找回男性尊嚴:https://p.ecpay.com.tw/E2494
木蘭詩 分 段 在 〈木蘭詩〉課文講解(第一段)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