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Sunny營養師(黃君聖)分享他88歲的阿嬤透過168斷食+均衡飲食+減醣飲食成功瘦下15公斤,不用再打胰島素、吃血糖藥的案例。
讓大家更了解減重可以靠減醣,但光是減碳水化合物攝取的飲食法就有好幾種,你到底適合哪一種呢?
小編直接幫大家整理現今最主要三種減少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優缺點。
🔺低醣飲食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減重原理:低醣飲食主要是將每餐攝取醣類控制在25-30%、蛋白質30-40%、其餘才是脂肪。
重點在於減少吸收碳水化合物,以脂肪和蛋白質替代它的能量,讓身體自動燃燒脂肪。
低醣食物怎麼挑?
避免飯後血糖快速增加,因此在食材選擇上就很重要!選擇低升糖食物(低GI),提高蛋白質、油脂的食物,避免血糖快速增加,且降低胰島素分泌、減少體脂肪合成。
#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整理低碳飲食5大重點
1. 不需複雜計算熱量,避開澱粉類就好!
三餐避開或減半主食白飯、麵食、麵包等澱粉類食物。
2. 選擇好的蛋白質食物!
所有的肉類、魚類食材的碳水比例較低,可以多攝取。
3. 搭配優質油脂食用!
牛排、雞腿、鮭魚等食材,因為油脂較多被定義是高熱量食材,但其實碳水含量都很低,是進行低醣飲食的選擇,另外也可多選擇植物性的好油脂,像是堅果、橄欖油、亞麻仁油等。
4. 嚴禁攝取大量含砂糖的食物!
低醣飲食除了要減少三餐的醣類,更要避免糖的攝取,若是嘴饞時可以選擇水煮蛋、堅果、乳酪等低碳食物。
5. 充分攝取低碳蔬菜、多喝水!
因為減少了醣類的攝取,膳食纖維的攝取往往也會減少,導致便秘發生,因此建議在低醣飲食時要同時補充大量蔬菜、海藻類食材,以及補充足夠的水分。
※低碳蔬菜:櫛瓜、蘆筍、羽衣甘藍、小黃瓜、白蘿蔔、花椰菜、芹菜、竹筍、甜椒
優點:低醣飲食相較於生酮飲食是屬於較溫和的飲食,減重的效果比減醣飲食效果好
缺點:容易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反而造成血脂過高、心血管疾病發生。
適合:想加強減重效果、控制血糖者
減重效果★★★☆☆
執行容易度★★★☆☆
🔺生酮飲食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減重原理:生酮飲食是將碳水控制在5%以下,嚴格限制醣類的熱量來源,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過低時,會促使身體分泌升糖素分解肝醣產生能量,同時也會分解脂肪產生酮體,提供身體能量來源,達到燃脂效果。
#林亞貞營養師 提到關鍵一點,執行生酮飲食時肉類食物中的蛋白質部分也不能吃太多,因為蛋白質食物在缺乏葡萄糖下會自行進行糖質新生,因此必須同時控制醣類及蛋白質。
#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告訴大家10大生酮好食材
1. 起司:起司中的乳糖已被破壞,不會影響生酮效果,並提供豐富蛋白質及鈣質。
2. 鮭魚:因為生酮需要攝取大量油脂,而鮭魚富含可以保護心血管的ω-3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減少在生酮時高油脂對血管的負擔。
3. 無糖豆漿:生酮時期不能喝含糖飲品,可以用無糖豆漿代替,也補充豐富植物性蛋白質。
4. 希臘優格:希臘優格比一般優格多了一道過濾的製成,因此希臘優格的營養價值也更濃縮,可以攝取到更多的油脂。
5. 酪梨:酪梨富含的油脂屬於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皆是對心血管保護有益的油脂。
6. 大番茄:大番茄因為含醣量較低所以屬於蔬菜。而小番茄含醣量較高屬於水果,較不適合作為生酮飲食的食材來源。
7. 花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類。
8. 核桃:富含大量維生素E的堅果類,擁有好油脂及抗氧化力。
9. 杏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
10. 黑巧克力:碳水含量低,油脂含量高。
優點:生酮飲食可以快速減脂、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改善癲癇症、預防及治療癌症等。
缺點:執行困難、效果不持久、副作用較多,需有醫護人員陪同執行
適合:想要快速減脂、加強減脂效果、心血管疾病者、糖尿病患者
#林亞貞營養師 提醒大家,生酮飲食可以短時間改善體質問題,但建議還是要在有經驗的人諮詢、或是醫療人員輔導下進行喔!
文末標示
減重效果★★★★☆
執行容易度★★☆☆☆
🔺低醣與生酮飲食有什麼差別?有什麼風險?
🌹低醣飲食與生酮飲食差別在於,低醣的目的是要降低碳水的攝取,穩定血糖、”減少脂肪的生成”;而生酮的目的是限制身體利用葡萄醣產生能量,迫使身體分解脂肪產生酮體,讓酮體取代葡萄糖做為主要能量來源,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
因此從營養攝取的比例上可以看到,生酮飲食與低醣飲食除了差在碳水的比例,最大的關鍵則是”油脂的攝取”
低醣有沒有風險?
#林亞貞營養師 也提醒,長期低醣飲食,要注意蛋白質與油脂的來源,若來源來自於”動物性”,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若是來自於”植物性”蛋白質與油脂,反而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喔!
另外,腎臟病人不宜使用此飲食方式,尤其準備尿毒後期準備洗腎的病人。
林亞貞營養師指出,生酮飲食雖然能快速達到燃脂的效果,但效果不持久,且容易產生頭暈、消化不良、腹瀉等副作用。
🔺減醣飲食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減重原理:
比起上面兩種,減醣飲食是屬於最溫和、最適合外食族、最容易達成的飲食目標,因為低醣、生酮的需要較少的碳水,一般外食族很難做到,副作用也比較大,所以往往容易放棄。
而減醣是將碳水比例控制在45%以下(一般均衡飲食碳水大約在50%~60%),所以只需減少大約1/4的碳水攝取,就能簡單做到減醣飲食。
而減醣飲食還有一個重要關鍵,碳水的來源需來自於低GI”全榖根莖類”,嚴格限制精製糖、精製澱粉,減少胰島素的分泌,降低葡萄糖儲存成脂肪的機率。
#好食課營養師 整理了減醣四大飲食重點
1.不碰精製糖類食物
像是甜食、糕點以及含糖飲料等含精製糖的食物需要嚴格限制,避免精製糖使血糖快速提升,增加脂肪堆積的機會。
2. 減少全穀根莖類
減醣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來源減少,胰島素便不會大量分泌,身體較不易囤積脂肪,同時可以增加身體脂肪的運用及代謝。
3. 適量蛋白質
減少飲食中的醣類後,需要提升飲食中蛋白質及油脂的比例,充足的蛋白質攝取,能幫助維持身體的肌肉量,並減少身體分解肌肉作為能量來源的機會。
4. 烹調用好油
減醣飲食中油脂比例較一般飲食更高,因此需選擇好油,才能減少大量油脂攝取可能增加的疾病風險。
優點:執行容易、降低脂肪生成機率、溫和較無副作用
缺點:需長時間執行、效果有限
適合:減重新手、外時上班族、想控制血糖者
減重效果★★☆☆☆
執行容易度★★★★☆
🔺想要減重如何執行比較好?
🌹 #林亞貞營養師 說:先中碳再低碳
想要健康減重,建議三大重點:
1. 循序漸進減少醣類攝取:減醣→低醣→生酮
先從減醣飲食開始,身體適應後,再逐漸降低,以全穀雜糧根莖類和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來取代精緻的白米麵食麵包。
2. 好的蛋白質、油脂來源→不飽和脂肪酸
取代醣類的蛋白質,避免攝取過多紅肉,由白肉代替,取代醣類的油脂,由植物性油脂為主,避免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並搭配堅果補充好油。
3. 培養運動習慣,增加每日熱量消耗,減少多餘熱量堆積成脂肪。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
簡單的分享⮫讓更多朋友認識減醣
隨手的按讚👍給予我們溫暖的支持💕
#減醣飲食 #生酮飲食 #低醣飲食
#常常好食健康製作所 #減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去年(2018年)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平安出院。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有200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也因此落入?洗腎之島」的惡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早期腎...
末期腎臟病不洗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的姐姐洗腎已經十年了
沒有陪伴過洗腎的人不會知道
他們的辛苦還有各種的不方便
很多食物不能碰
所以營養的補充對腎友來說就相對的困難許多….
尤其在這段期間
必須外出洗腎的腎友
也算是高風險族群
更需要好好的補一下
有充分的營養才有充足的保護力!
如果你是腎友或是陪伴腎友的人
歡迎一起來看看專業的腎臟科醫師怎麼說~
✨願腎友們都能夠健康順心
成為[#腎戰士]
👉 洗腎腎友如何補充營養?
看看腎臟科專家洪永祥醫師怎麼說:https://reurl.cc/Q9vXzb
#洗腎腎友營養 #洗腎 #腎臟疾病 #腎臟保健 #末期腎臟病
末期腎臟病不洗腎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8例本土,新北三級警戒後確診者首度降至個位數;張上淳分析平均死亡年齡約73歲,致死率下降,與醫療量能提升及投入單株抗體使用相關;北市環南市場復工須遵守六大條件】
台灣今(5)日新增28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病例,並有1例死亡。除北市仍雙位數的15例外,新北市則是三級警戒以來,首次降到個位數的5例。確診數連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今日個案數是疫情以來明顯較少的一日,但是否準時解封,或將採分區解封等形式,仍然沒有鬆口,強調原則是全國一致。
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分析了從5月11日以來,造成675名因確診死亡的案例,平均死亡年齡約73歲,致死率大量出現在60歲以上的確診者,甚至高達3成4的致死率出現在80歲以上的確診者。張上淳進一步指出,單株抗體治療藥物的投入與專責病房醫療量能的提升,顯著讓致死率下降,而確診者從發病日到死亡的平均時間也拉長,從7天拉長到2週以上。
北市三市場的群聚感染事件截至今日已累積232例確診,其中環南市場就佔了113例,而環南市場在休市3天後即將復工,指揮中心也訂出復市六大必要條件,包括進場前須有PCR陰性證明、降載市場流量一半與落實工作人員全部實名制等條件。
■新增本土28例確診,新北三級警戒後首見個位數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28例本土病例,其中13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個案分布以台北市15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5例、桃園市3例、苗栗縣2例,屏東縣、基隆市及新竹縣各1例;其中16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11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三級警戒以來,新北市首度出現單日個位數的確診者,僅剩下三重、中和、汐止共有5名確診者出現。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這5人感染源清楚,其中環南市場相關者有2人,他也指出雖然週末篩檢量降低,呼籲大家對疫情仍不能掉以輕心。
發生在屏東的印度Delta變異株群聚案,今再新增1例確診者(案15163),指揮中心表示,該名新增確診者經疫調後,疑似是6月21日乘坐確診者白牌計程車的乘客,也可能是6月26日與已確診的同事從居家隔離乘坐同車轉移到集中檢疫所時接觸。該案例於7月3日發病、4日採檢後PCR陽性確診,但因已無公共活動史,傳染風險較低。
此外,今日也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12752),為70多歲女性,具慢性病史及其他確診者接觸史;個案於6月11日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症狀,同日就醫採檢並住院治療,6月12日確診,7月3日死亡。
■新冠平均死亡年齡73歲,當前致死率緩降不到1%
自5月11日至昨日為止,此波疫情造成675人死亡,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做出死亡個案完整分析。他指出,平均死亡年齡為73歲,當中男性佔6成4;而在死亡個案中,年齡60歲以上者佔9成,其中又有9成患者有潛在疾病。
他指出,疫情於5月初在萬華爆發後,將近7成5的確診者,發病到死亡時間平均僅1週內;而至上週7月4日為止,已有8成2的確診者病發到死亡時間已超過2週。從整體統計可以看出,死亡率從5月下旬開始大幅增加,隨後逐步趨緩,到上週致死率不到1%,可見重症個案致死率確實愈來愈低。
張上淳並分析了前百名的死亡個案發現,有高達78名有多項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顯示患有慢性病確診者的致死率的確有較高的狀況。在整體數據中,49歲以下的低年齡層,染疫者死亡率不到1%。但隨著確診者年齡上升,50至59歲的死亡率為2%,60至69歲死亡率增加到6.6%,70至79歲死亡率則升高到15.3%,死亡率最高的是80歲以上的年齡層,為34.6%。
關於台灣死亡率偏高的說法,張上淳也解釋,統計中可見有簽署DNR(註:Do Not Resuscitate縮寫,指的是病人或家屬簽署同意書, 在病人臨終前不施予心肺復甦術急救)拒絕急救的死亡個案,將近20%,因此後續治療沒辦法持續進行,但這也是考慮到患者年齡偏高,插管將帶來極大痛苦等因素,因為光以北市有DNR紀錄的死亡個案,平均年齡就高達75.8歲,且半數都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慢性病。
張上淳指出,致死率的趨緩,跟專責病房的醫療量能增加,與單株抗體藥物緊急引進後的成效顯著有關。他指出6月19日後開始投入單株抗體的使用,至7月1日為止,共有64名確診者使用,顯示確診者從病發到死亡的時間增加與致死率大幅減少。
他也指出,未來公費治療用單株抗體使用條件,將用在未使用氧氣且發病7天內的確診者,且有下列風險因子下使用:
1、年齡大於65歲
2、年齡大於55歲,且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肺、腎等影響免疫功能疾病。
3、孕婦
4、主治醫生認為需要,經網區指揮官同意後使用。
另外針對確診者康復後施打疫苗對策,張上淳則是建議可延到3個月後再行施打,因為研究指出,確診者重複感染機率低,打一劑就可產生很強的免疫加強效果,抗體就夠高;也有學者主張,確診者只要打一劑就足夠,但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定論,不過由此可知確診者接種第一劑疫苗後,第二劑施打間隔可以拉長。
■第二波莫德納89萬劑疫苗今配發,疫苗預約系統明上路試辦
繼第一波疫苗配發後,第二批89萬3,900劑莫德納疫苗也在今日配發,以新北市獲發16萬5,200劑最多,其次是台北市12萬4,600劑、高雄市10萬2,060劑。此批疫苗是按照64歲至74歲長者的20%人口數配發,目標對象包含高齡長者、長照單位和洗腎患者等高風險族群,盼能接種超過50%的該族群人口。
指揮中心也宣布,由數位政委唐鳳操刀的「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已經經過與各縣市的協商,會在全國防疫會議中再度進行討論修正,預計由金門、連江和澎湖離島,先做小規模試辦,明日上午9點30分會正式對外說明登記與預約流程,希望以此提升接種效率。
在提高疫苗覆蓋率上,陳時中也強調,考量整體疫苗供應量為前提,儘快開放青壯年接種疫苗,目前250萬劑莫德納疫苗可涵蓋65歲以上、第一到第三類風險人員。但有消息指出AZ疫苗較不受高齡者青睞,是否開放其他對象施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中央還有6萬劑、各縣市還有約11萬劑AZ疫苗,是預備第二劑接種使用。陳時中則補充,若AZ疫苗施打狀況不彰,完成意願調查後,就會開放往下接種,「沒道理把疫苗放在原地空等。」
■台北三市場確診達232例,復工須遵守六大條件
針對台北市三市場群聚感染事件的後續發展,指揮中心統計,包含今日環南市場新增的1例確診個案,總案例數達到232例,情況仍需要密切注意,因此將再度於8日對環南市場全員進行PCR檢測,預估篩檢2,800人。另一方面,北農第一果菜市場也將於9日進行熱區人員的篩檢,人數上看1,300人。為斬斷傳播鏈繼續擴大,並新增67個攤位封攤,匡列隔離72人。
由於市場仍屬於民生必需,明天環南市場停市3天的時間將到期,指揮中心也訂出復市六大必要條件,交由前進指揮所監督查核後責成市場辦理。陳時中說明,這些措施包含進場查驗PCR陰性證明、固定工作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及面罩、降載人流至原先50%、進行各樓層動線分流、各攤位工作者實名登錄與落實工作人員健康監測。為加強人流控管,市政府資訊主管與市場管理者也正進行實務討論,推動市場入場證明資訊化等方式。
(文/孔德廉 ;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余志偉、陳曉威、楊子磊、林彥廷)
#延伸閱讀
【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https://bit.ly/3zX2e9D
【報導者Podcast──報導幕後|追出北農隱形傳播鏈,記者看見的防疫「邊緣人」心聲】https://bit.ly/3h8o6HA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疫苗預約系統 #莫德納 #Delta變異株 #北農 #環南市場 #傳統市場 #群聚感染
末期腎臟病不洗腎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去年(2018年)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平安出院。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有200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也因此落入?洗腎之島」的惡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早期腎病的患者,國民對慢性腎臟病的疾病認知率只有8%,埋下隱憂。本次就邀請到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替我們解析究竟台灣慢性腎臟病發生率與盛行率那麼高的原因在哪?
慢性腎衰竭5大元兇
台灣有超過9成都是慢性腎衰竭患者,洪永祥醫師說明,慢性腎衰竭是一個下游的結果,也就是有些疾病會經年累月地破壞腎臟,經過20~30年的破壞慢慢就會走向末期腎病變,達到尿毒症就得洗腎。至於有哪些疾病會引發慢性腎衰竭?他歸納出5大原因如下:
糖尿病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有將近200萬名糖尿病患者,約有3至4成的患者經過20、30年後會走到需洗腎的程度,是第一名的元兇。
高血壓腎病變
當血壓升高,微血管就會漸漸硬化,洪永祥醫師解釋,腎臟的小單位稱作腎絲球,血壓愈高,硬化的速度就會愈快。高血壓患者經過20、30年後,約有2成患者會必須洗腎。
慢性腎絲球炎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小便有泡泡,出現血尿、蛋白尿等族群。洪永祥醫師表示,這類患者常有家族性遺傳,有時候會整個家族來洗腎。
間質性腎病變
例如:腎結石、尿酸、痛風等,也占了一大族群。
遺傳性腎病變
洪永祥醫師舉例,像是多囊腎,又稱作水泡病,患者的腎臟會在20歲左右就長出一顆顆的水泡,因此到40、50歲就必須洗腎。
預防腎病:從避免代謝症候群開始
洪永祥醫師強調,導致台灣人腎臟生病的前兩名原因,是糖尿病跟高血壓,而再往回推,就可以發現我們應該從「代謝症候群」開始預防。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多半都跟飲食、運動、身體代謝等息息相關。
「代謝症候群是一個十字路口,」洪永祥表示,當我們的內臟脂肪開始堆積(肚子變大)、血糖稍高但又還沒到糖尿病、血壓稍高也還沒有到高血壓的程度,此時若我們置之不理,不做任何改變,就很可能走上糖尿病、高血壓那條路;如果開始改變飲食、增加運動,又可以走回健康的那條路。
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
洪永祥醫師指出,導致代謝症候群的因素有兩個:老化,也就是代謝下降;另外就是飲食過量,超出身體的代謝功能。他說明,40歲是一個重要的分界點及關鍵期。年輕人的代謝功能旺盛,但過了40歲之後,身體代謝就開始老化。因此就要開始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
然而,代謝症候群究竟是指身體代謝什麼的速度開始老化?洪永祥醫師認為,引發代謝症候群的起始點叫做「胰島素阻抗」,也就是澱粉類的代謝開始變差,而過多的澱粉熱量就會轉化為油脂,導致血糖升高、油脂變多,就會開始產生粥狀動脈硬化;血液變濃稠,血壓就會升高;脂肪一多就開始堆積在內臟,就出現鮪魚肚。
「你在40歲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讓你的身體代謝維持在年輕狀態。」洪永祥醫師說明,做法不是吃藥、吃健康食品,而是靠生活習慣。
導致代謝下降的原因
熬夜
飲食過多油鹽糖
PM2.5
喝到不好的水
過多食品添加物
活化代謝的方法
運動
喝乾淨、足夠的水
多吃新鮮蔬果
提及多吃蔬果,洪永祥醫師表示,一天至少要攝取5份蔬果(3蔬2果);但他更建議,壓力過大的成年人,或本身是慢性病、代謝症候群患者,男性一天要攝取9份,女性則要攝取到7份的蔬果。
此外,也要盡量早起,避免熬夜,因為熬夜很傷害代謝。洪永祥醫師舉例,許多糖尿病患者若前天熬夜,今天測量血糖時,通常都會突然飆高。他強調,健康之道無他,就是從平日的生活習慣改變,「恢復一個健康、幫助你代謝的生活習慣。」
傷腎的3大行為
不對的飲食
喜歡吃油鹽糖、精緻澱粉等,都十分傷腎。
用藥習慣不對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人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非常愛吃藥,而且是吃止痛藥。他進一步解釋,許多人吃止痛藥又不遵照醫師指示的劑量,自己額外增加劑量。甚至有些患者會吃「黑藥丸、草藥丸」,但這當中的止痛劑含量可能是4倍劑量,還含有一些類固醇,都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洪永祥醫師強調,吃藥一定要經過醫師指示,同時?該吃的藥要吃」,包括血糖藥、血壓藥在內,都是保護腎臟的藥品,一定要按時服用。
水分補充不足
洪醫師表示,台灣人不愛喝水讓他非常擔心。夏天一到,許多腎臟疾病患者就會出現,包括泌尿道感染、腎結石、中暑、橫紋肌溶解等。他說,喝水是一種習慣,每天要喝體重的3%~4%,若你是一個60公斤的人,就要喝1800~2400cc的白開水,而非飲料。
若不喝水,尿液就會結晶,產生腎結石,包括草酸鈣、尿酸鈣結石等等;同時尿液濃縮也會導致細菌感染,引發泌尿道感染;此外,不喝水就沒辦法排熱,夏天就容易產生熱傷害、熱中暑;若是運動當中又不補充水分,更容易造成急性中暑、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等。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5月號《40歲養好腎》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78
【相關影片】
護腎,排毒不如避毒!一招降90%風險︱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37S9kQZYJFM
百大名醫愛下廚,抗癌好菜這樣料理|劉博仁醫師
https://youtu.be/zZCasRtoTzU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相關文章】
40歲,養好腎,讓腎活到100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34
10人就有1人腎臟有毛病!台灣人3大傷腎行為,你中鏢幾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11
一覺醒來突然中風並不是意外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7040
#洪永祥 #腎衰竭 #養腎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末期腎臟病不洗腎 在 面對末期腎臟病,我應該選擇洗腎或安寧緩和療護? 的相關結果
但對於原本就同時有其他嚴重疾病的病人而言,洗腎也許可以延長壽命,卻. 不一定能改善身心負擔和生活品質,因此,也可以考慮「安寧緩和療護」,減. 輕身體不舒服及維持生活 ... ... <看更多>
末期腎臟病不洗腎 在 洗腎很痛苦?錯!腎臟科醫師:不洗腎,會比死更痛苦 的相關結果
許多硬撐著寧死不洗腎的患者,在腎臟功能非常微弱的情況下,身體裡的毒素使他們吃不下東西、經常想吐、以至於身體沒有能量來源、體力非常虛弱,身體裡的 ... ... <看更多>
末期腎臟病不洗腎 在 【門裡門外】末期洗腎病患何時得安寧? 的相關結果
當腎臟組織因慢性疾病造成腎臟功能缺損,體內的代謝物就無法排出體外,病患會出現容易疲憊、惡心、嘔吐、食慾不振、水腫、氣喘等全身性的症狀,嚴重者還會神智不清,必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