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前真的要先多想想
有時候我遇到急著出院的中年男性患者
我會問他為什麼這麼急著出院工作?
是不是有房貸在背?
很多時候我都遇到回答『是』的人
【想買房,先思考如何不讓買房壓垮生活】
剛好跟人聊到關於買房的事,最近又傳出房貸要從30年拉長到40年,突然想到自己很常跟朋友聊到一些買房概念,似乎沒提過。
其實我一點都不建議初期就用30年甚至40年計算房貸支出,甚至是寬限期還息不還本這個根本不用思考,因為你可能會因此買下自己買不起的房!
因為做過幾年房地產廣告企劃,所以一些朋友有買房需求時都會來問我,但不是因為我會跟他們聊如何買才划算或能獲利,而是我會跟他們評估適不適合買房,又該如何挑房跟規劃才能夠讓風險降到最低。
通常做房地產相關產業的人應該都會知道一個簡算公式,也就是每100萬貸款會產生5000元本利和。從這個角度出發,如果以目前市場上普遍1000-1200萬房價來看,算貸款1000萬:1000/100*5000,等於一個月要繳房貸本利和就是5萬元。這個時候我進一步評估家庭總「月收入」是不是達到15萬元,如果沒有達到,那表示你不適合買1200萬的房子。
如此算法相當嚴苛,因為那個簡算公式是用20年房貸年限,利率約2%計算;如果改套用成今天可能30、40年,利率1.8%左右,根本不需要負擔到五萬那麼高。但是我看的是買房必須承擔風險,這一點其實是很多買房族沒有估算進去,但事實上很重要。
把房貸支出抓總月收入三分之一,其實也是降低風險其中一個要素,一般人會抓二分之一,用年薪計算平均值,這其實會存在很多盲點,首先就是會放大生活負擔壓力。
首先,用年薪計算表示加入了年終獎金或月分紅等額外收入,但是這些東西都是變數,我認為應該從思考當中除去。
------
今天很多人都認為買房壓力很大,房貸壓縮了生活,事實上都是因為你超支買房或本來就還沒有資格買房。關於房價合不合理這件事,不在本次探討當中,因為你覺得自己買不起就是不合理,但事實上還是相當多人有能力買房,就值得探討很多因素。再來,真心覺得房價不合理,可以選擇不買,但是不要想買又愛酸;如果今天真決定要買房了,該思考如何不讓買房反而造成生活負擔或人生遺憾。還有,如果存款還沒有至少一百萬,其實也不用想太多,房價怎麼跌都不關你的事。
今天除非是不得不,例如被家人押著買房,否則我都不建議用超過20年來算房貸負擔能力。
買房動輒就是十幾、二十年支出時間,這個時間說長不長,但這十幾年內會存在多少風險,必須要納入思考。不是我悲觀,而是因為我就真看過有人四十幾歲中壯年,罹癌走了之後留下一個沒有工作的老婆跟還在讀幼稚園的小孩,面對未繳完房貸。
我的房貸負擔計算方式相當簡單,家庭總月收入這是基本算法,如果老公一個人薪水到不了,那就是夫妻共同負擔。真要當真男人,不捨得讓老婆出去工作,那就是挑選房價低一點的物件,或是想辦法多賺點。
用簡算公式計算適合買的房後,再選擇挑選30年來貸款,會更提高自己還款寬裕程度。為什麼要這樣計算?因為生活當中會存在相當多急需要用錢的問題,保留三分之二收入是因應,甚至也不會讓家庭生活壓縮太多。
同時,以上述方式計算,可能一年下來會存下一些可動用資金,這個時候拿來整筆償還房貸本金,會讓自己後續負擔更輕。事實上,可能不需要三十年,就把房貸繳清了。
抓三分之一月收入、20年利率2%計算房貸負擔,能把購屋壓力限縮在一定程度,可避免風險就有失業、轉業、減薪可能造成收入減少甚至中斷問題(手邊能有幾個月房貸資金)。把房貸拉長到30年期,減少負擔的房貸也能拿來繳個壽險,幫買房風險再建一道防火牆。
另外,我也不建議存幾個月就趕快拿去還房貸,從一年後再多存個半年、一年,再來做整筆攤還是最適當方式。
其實個人還是相當建議如果可以就買房,因為除非家裡有留房子給你,否則老年之後要租屋真的沒你想的那麼容易,台灣的養老機制也不夠完善。把買房當儲蓄退休金,老了以後用逆向貸款拿房換每個月的收入,也不失為一種思考。
當然,前提是先不讓買房壓垮目前生活。
Search
本利攤還公式 在 Re: [請益] 跟銀行貸款用本金攤還.結果卻是本息攤還?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