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Finding Dory)
13年前,我們跟著一位魚爸爸遠渡重洋,要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去尋找他的小孩尼莫(Finding Nemo)。13年後的今天,我們要再次跟著他們一起挑戰另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也就是這一集的多莉去哪兒(Finding Dory)。
當我們在當初的「海底總動員」第一集看見藍刀鯛魚多莉時,患有短暫失憶症的她,角色雖然關鍵,但看似健忘的她,卻多半被認為是一個充滿喜感的角色。13年後,換成由多莉來擔綱主角,但從片子一開始,小時候就開始有短暫失意的她,與父母分離前的相處時刻,卻讓我周遭許多朋友看了都落淚。
子女即使身體健全、發育無礙,父母都還會經常為了小孩的健康和安全擔憂,更何況是那些小孩患有先天疾病的父母?片中多莉的父母,其實正是現實生活中許多真實父母的縮影。而就像電影一樣,許多父母必須學會樂觀不放棄,因為他們做為一對父母,現實環境逼得他們不能選擇放棄,而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堅持與努力,才更讓我們動容。
何奈,多莉還在孩童時期,就因意外而和父母分離了。她獨自一個人游在大海中,求助無門,沒有人想對她伸出援手,也沒有人能對一個自己都記不住自己過去的幼魚伸出援手。幸好,她的腦海中,依稀還記得的少數事情之一,就是父母交代的,「游,一直游就對了」(keep swimming)。於是,多莉連父母和童年都逐漸淡忘了,但她沒有時間感到害怕和寂寞,只能一個人繼續的游下去,直到她遇見了馬林和尼莫父子。
到了第二集,我們才發現,看起來少根筋但卻熱心助人的多莉,其實一直沒有朋友,也早就失去了可以依靠的人。光靠楚楚可憐的說著「對不起」和「嗨,我叫多莉,我患有短期失憶症」,並沒有辦法得到別人同情的援助,到頭來還是只能靠自己才能生存下去;沒有人願意跟她做朋友,那該怎麼辦呢?沒關係,不得已而只能樂天的她,就主動去幫助不認識的小丑魚吧!當自己由求助者變成伸出援手的那個人時,她就得到了終身的朋友。
整部片子也許在許多片段充滿辛酸及悲情,但皮克斯之所以為皮克斯,就是因為他們還是能夠將整部片子導向正面意義。
我帶著我的女兒一起去看這部電影,散場之後,我照例馬上問她,她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感想?不像之前「寵物當家」時的猶疑,這回,她毫不猶豫地跟我說,「只要有決心,什麼事情都辦得到。」
女兒自己能產生這樣的體認,讓我非常開心。最近,她遇上了一些難題,她覺得自己雖然試過了,但還是找不出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讓她相當灰心,所以開始萌生逃避的想法。
我不是一個懂得循循善誘的父親,更不知道怎麼跟她說,人生其實就是如此,我們總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而我們其實很難為每樣困難都找到一勞永逸的解答,而我們只能關關難過關關過。
這樣的道理,或許就我女兒的年紀來說很難理解;而且,若是我毫無保留的告訴她,隨著我們逐漸長大,所遇到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多,其中甚至可能會有一些是根本無解的問題,我深怕她會開始對未來產生灰心。
然而,當她看到片中的多莉,有著根本記不住前一刻的事情那麼大的缺陷,也沒有生命中的其他經驗法則,讓她可以趨吉避凶,但她還是得面對大海的種種挑戰。她又怎麼辦呢?她不會因為挫折而放棄,而是馬上就現在的處境,用最短的時間想想該怎麼辦。
不只多莉,我一直很喜歡皮克斯在正片開始前的小短片。在這次的小短片中,我們看到一隻媽媽開始要教他自己覓食的小海鳥,在一開始要仿效媽媽撿沙灘中的貝殼來吃時,突然被打上岸的海浪打入海中。那種陌生而又要溺水的恐懼,讓她望大海而生畏,不敢再去撿貝殼。後來,藉著寄居蟹的示範,小海鳥學會了閉氣潛水到海浪中,一看之下,發現更多更大的貝殼原來藏在別處。從他願意嘗試新做法開始,他終於不再怕海水了,而且他比包括他媽媽在內的其他成年海鳥都更能找到更大更肥美的食物來源。
從小海鳥到多莉,都為我女兒提供了更多勇於嘗試和堅持到底的好例子。也許,在某些人眼中,這不過是一部動畫。但是,只要能成為小孩勇氣和信心的來源,讓他們能夠用正面思考迎向生活中的種種挑戰,這部電影的效果,就不只是值回票價能夠形容的了。
#本篇文章另有加長完整版,請見我的部落格:http://negotowin.blogspot.tw/2016/07/2finding-dory.htm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