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做完手術後
躺在床上 傷口隱隱作痛的凌晨
這次手術不是怎麼順利
因為手術開始後
醫生發現我肚內的不是朱古力瘤
目前正在化驗中
最壞打算可能是卵巢癌
不過放心 你們的麻甩是非常堅強
而且異於常人地樂觀
感謝你們的打氣💪🏼
自從前一篇文上傳以後
很多讀者留言或私訊我關於朱古力瘤的分享
雖然最後發現我不是朱古力瘤
但還是想整合一下分享給大家
抱歉這麼久才更新
因為我家狗狗病了 我病了 香港也病了
朱古力瘤的學名是子宮內膜異位
就是經血流到子宮以外的地方
凝結後發展成瘤狀物
在西醫角度沒有特別原因
中醫角度則是血氣不足 體寒所致
比如常喝凍飲 穿露臍裝 經期間血液不流暢
都是積病的原因~
當朱古力瘤形成到一定體積
病徵會開始顯現
比如是經期不正常
例如是淡啡色的持續出血
一月數次月經等等
劇列經痛 性行為時疼痛等都是指標
感覺就像在下腹給刀片劃過一樣
如果朱古力瘤的位置和腸臟黏連
則會有血便 濕便等情況
如果你像我一樣沒有加購「右選擇」的保險
可以先到附近的GP拿轉介信
新界的婦產科專科panel只有沙田新城市的林醫生
所以排期大概一星期起
如果非常心急 可以拿轉介信到外面的醫療機構做超聲波檢查 費用大概$1000-$1200
兩天報告就會出來
費用可以claim 一半
初次會診 醫生通常會做超聲波檢查
超聲波檢查分兩種
外超聲波需要喝超多的水
膀胱夠脹才能清楚顯影
建議上去前多喝水
不然即時喝完要等尿急是非常費時der
另一種是陰道超聲波
名字已經解釋了 好撚痛的🤢🤢🤢
但結果是即時的
如果有需要 醫生會要你做磁力共振
報告會更清晰顯示瘤的大小和狀況
通常size大過5cm就會建議手術
有讀者分享吃荷爾蒙藥 中醫調理 keto diet等方法
但由於我的兩粒差不多有6cm
有黏連情況 疼痛感也劇烈
所以就直接選擇做割除手術
如果有打算生小朋友
醫生會建議凍卵 因為手術可能會對子宮做成破壞
但也有很多讀者分享割除後也照樣懷孕了
所以這點留給大家決定🤔
確定手術後 醫生會預約好醫院和麻醉師
也會代為向公司保險取得approval
以最basic的保險plan為例
最高的全額保金是$42000
餘下的費用則是 80% 公司, 20%自付這樣分配
8:2分的金額cap是 $100,000
比如我的手術預算是$110,000
我需要自付約 ($110000-$42000) x20%
大概為$13,200左右
準備入院前 可以收拾一下過夜用品
衛生巾:手術後會有出血情況
睡裙:穿褲子的話會勒著傷口位置
Dry Shampoo:頭幾天不便下床和洗澡
檸檬:舒緩麻醉藥過後的嘔吐感
薑片:外用可以薑水抺身 去風
陳皮水:內服 去肚風
石崇魚湯:對傷口癒合有益
還有充電 浴巾 洗澡用品 外套等
視乎情況 醫生可能需要你早一晚入院
服用瀉水 痾到沒有任何懸浮物為止
也需要進食流質食物
因為是全身麻醉的手術
所以手術前六小時不能進食或喝水
我在手術前洗了一次澡
然後換上手術衣和帽子
就有姑娘帶我換床 推到手術室了
躺著看著天花的白色燈光一盞盞飛過
有點感慨
無論你是誰月入多少職業為何擁有多少
在手術床上你也只是一附軀體
僅此而已
基本上打了麻醉和帶上面罩
深呼吸幾下後我便失去知覺了
醒來我已經回到病房
麻醉藥散去後傷口很痛
姑娘馬上給我有鎮痛作用的點滴
矇矓間看見老公雙眼紅紅
我問了問時間 比預定的早了很多
發覺有點不妥 便追問我老公了
本來醫生是想等翌日才告訴我的
但又怎能暪得過我呢
了解一下後很頭暈很想吐
所以我跟家人說幾句後就睡了
手術後要接尿喉
移除的時候真的盡在不言中🤢
除此以外的疼痛都是可承受範圍
我在翌日的早上就可以下床上廁所了
另外放屁也是腸臟正常臑動的指標
有達到這兩項就是安全指標了
嗯嗯 希望今天就可以出院
然後等待化驗報告的結果出來
未來應該還有很長的仗要打
我還是很有信心的
因為捨不得老公家人和狗狗啊
希望這篇能幫到有需要的妳!
。
。
。
。
。
。
抬頭吧黑暗過會是晨曦
懷著樂觀總有轉機🌞
朱古力瘤手術費用 在 記者陳曉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凝視死亡的醫生
國際暢銷書《Being Mortal》作者Atul Gawande上周來香港舉行三場演講,特地去聽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辦的一場,全場爆滿,由醫管局、衛生署、各大醫院的高層受邀到來,兩間大學的醫科生還有專車接送。
非常好奇,香港的醫護界會怎反應?
Atul Gawande是外科醫生,關注人生最後一程,研究醫學界中備受忽略的晚期醫護議題。他會在演講中強調老人科的效益嗎?在書中,他觀察老人科醫生如何看病,仔細問病人的生活細節,及早預防病人跌倒。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了近六百位七十歲以上的病人,看老人科的病人,比起看其他專科或一般醫生的少了一半人得憂鬱症、少四成人需要居家照顧者,也少四份一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如果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自動去除衰弱的機器,不會延長壽命,但能降低送進老人院或者得憂鬱症的機會,一定會大受歡迎。」他寫道,可是同效的老年醫學卻得不到重視,明尼蘇達大學甚至在研究發表後幾個月,關閉了老人科。
又或者Atul Gawande會講到紓舒治療醫學的重要?二零一一年美國研究發現病人最後一年,醫療費比第一年或期間多出幾倍,治療昂貴然而無效,甚至最後靠人工呼吸器維生,心臟接受電擊、或者進入深切治療室,延長的不是生命,而是痛苦。當美國一間保險公司為病人提供紓舒治療服務,不但醫療費用減少了四分一,病人生存時間反而延長了。
Atul Gawande應該會提到書中最重要的內容:讓臨終者選擇。蘇珊醫生的爸爸頸部生了惡性腫瘤,「我必須了解你願恴接受哪些治療,以及怎樣的生活是你可以忍受的。」她問,沒想到爸爸答:「如果我還能吃朱古力雪糕,看電視球賽,我就願意忍受一切痛苦活下去。」她很愕然,爸爸是心理學系榮譽教授,她從沒見過他看球賽。結果爸爸手術時脊髓出血,恐怕會四肢癱瘓,外科醫生請她作決定,她問:「如果他能活下來,還能看球賽吃雪糕嗎?」醫生說可以,於是手術繼續,爸爸後來用了兩年時間慢慢恢復部份行動力,又再活了十年,並完成兩本著作。
但Atul Gawande的醫生爸爸同樣患癌,想法就不一樣:「當然不行!」他爸爸要能夠掌握自己的世界和入生,只能看球賽並不能滿足,爸爸擔心癱瘓多過死亡,如果失去自我照顧能力需要二十四小時照顧──「就讓我走吧。」最後爸爸選擇紓緩治療,在家中逝世。
「我們對老人、病人照顧不好,是因為我們誤以為最重要的是安全和活得久一點……其實這並不夠。」Atul Gawande寫道:「醫生更大的目標,是要使病人好好活到最後……治療總有風險或犠牲,只有能幫助病人完成更大的人生目標,才值得這樣做。」
可是,這些Atul Gawande在香港這場演講中統統都沒有說。他講述如何用行政方法減少病人在外科手術中去世、如何用高級餐廳禮券吸引醫生上課學習與病人溝通等,在場提問也多關於醫院行政。沒有深入討論病人的最後一程,也沒提到如何改善晚期醫護。
「你怎能又當醫生又做記者呢?」最後一條提問,Atul Gawande解釋如何說服同事讓他旁觀,以及採訪大量病人。「佢都唔駛做既!」旁邊有醫生忍不住說。香港公營的醫護團隊已經忙得像快拉斷的橡筋,如何才有心力思索這些死亡議題?
圖解:
《Being Mortal》是去年奧巴馬總統的聖誕書單,中文版《凝視死亡》上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