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民愛閱讀 圖書館量卻不足》
❗️❗️(5日)質詢文化局時,指出臺中市市民使用圖書館的需求量不斷攀升,2020年臺中人進入圖書館的人次數,已連三年打破千萬人次的紀錄;而借閱書籍的總數亦來到1381萬冊,平均每位市民借閱近五冊書籍,該借閱數量更是全台居冠。不過,自2010年縣市合併之後的十年,臺中市也僅增加4間圖書館,圖書館數量從2011年43間,直至2019年時增加為47間;而台中市相較其他五都,每百人均享有圖書館的比率為0.001666排名第四,但低於六都圖書館的每百人均值0.0019。換句話說,臺中圖書館的成長數量似乎與市民閱讀風氣有所脫節。
❗️❗️臺中市民愛閱讀,圖書館數量卻有不足的問題。質疑台中市圖書館數量有足夠的機會和空間,來讓市民閱讀進行終身學習嗎?呼籲市府應該要適時新設圖書館跟上市民的腳步。因為,顧及隨著時代改變,民眾對終身學習需求越來越高;雖然,網路資訊很方便取得,但是仍不同於書籍中的知識來得完整,所以大家都會靠閱讀書籍,來充實自己了解時事問題真相。圖書館的設立是成人教育的關鍵環節,涵養民眾公民意識,也開拓市民的多元視野,圖書館的功能也因此顯得非常重要。
❗️❗️像全市29區南屯人口是台中市第五多,但僅有大墩十二街臺中市圖南屯分館和李科永兩所圖書館;一個使用年限過長且空間小,另一個由林市府蓋的李科永圖書館,靠近溪西地區,反而距離西屯更近,而對南屯溪東地區來說有點偏遠。在民國100年時就向台中市政府反映,南屯人口密集缺乏圖書館;胡志強市長也同意,預計在南屯區公所搬遷後,舊公所所址可重新建設為南屯圖書館使用,但林佳龍當選市長後卻被否決讓南屯人非常失望。直至今日,第二座南屯圖書館依舊沒有下文。
❗️❗️臺中市在六都中圖書館設置仍顯不足,南屯人口文教需求大,但南屯溪東皆無圖書館;而盧市長在競選期間,也承諾要在南屯蓋第二座圖書館,暖英亦在市議會上多次要求市府,應將文小65預定地,今文心拖吊場所用地,回歸文教目的使用。呼籲市府,應盡快讓文小65來蓋圖書館或是多功能閱覽室,讓台中市的圖書館比率可更高,而不是低於六都人均值的後段班.
🔗相關新聞連結:
自由時報/台中人愛閱讀但缺圖書館 每百人均值6都第4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628861
新華報導/台中市民愛閱讀 全國居冠 朱暖英:圖書館量卻偏低 要為南屯爭取圖書館
https://ccss3172.blogspot.com/2021/08/blog-post_250.html
PChome新聞/台中市民愛閱讀全國居冠 合併十年僅增4間圖書館
https://news.pchome.com.tw/public/taiwanhot/20210805/photo-62815473118072221016.html
李科永圖書館借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84年5月20日星期日上午10時30分,臺灣第一個公共電視節目《大家來讀三字經》在中視頻道開播,它也是中視第一個使用中文電腦字幕播映的節目。
《大家來讀三字經》由格林視聽製作,請來李國英教授、吳璵教授及女師專(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專家教師擔任節目顧問,其內容乃依據民初修訂的《三字經》版本內容攝製,每集會介紹8到12句(每句3字),共384句;第一集介紹的句子為《三字經》最前面的八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在《大家來讀三字經》第一集的開頭,我們可以看到公共電視節目的第一代片頭(公共電視四字匯聚在地球),不過一個禮拜後的第二集便換成了配上「大道之行」曲子和鐘聲的第二代片頭。
【工作團隊】
演出人員:周經臬、金筱玫、艾可芹、吳紀任胤
美術設計:楊德泰
編劇:古訓其、王策
執行製作:勞捷成、李玉玲
電子攝影:王煒、曾正安、趙雷平
電子剪輯:張文欽
節目顧問:吳璵教授、李國英教授
贊助單位:大同文化基金會
製作單位:格林視聽有限公司
影片來源: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VHS錄影帶數位化:張哲生
下面是1984年5月20日的《民生報》兩篇關於公視開播首日的新聞報導:
第一篇刊在頭版:
======
充實生活內涵.提高生活情操 公共電視.今天開播
【台北訊】我國公共電視節目將從今天正式開播。第一階段每星期播出十二小時三十分鐘的節目,其中國內自製的部份佔百分之五十五(七小時),購自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節目佔百分之四十五(五.五小時)。
節目類型,不論是健康、科技、時事、運動、兒童益智、婦女等,都將以滿足觀眾求知欲望,充實精神生活為旨趣。同時也不排除高水準戲劇名著與舞蹈音樂表演。 公共電視是我國電視事業發展的里程碑,目的在培養更高尚的國民,提供觀眾更高水準的電視節目。節目完全超然於商業和政治影響力量之外,以公共利益為主,更不侷限在「政令宣導」的狹義範圍。
公共電視將朝精雕細琢、深入淺出的方向努力,以「風格高尚」「內涵雋永」「品質精美」為節目製作的標的,使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更高尚的國民生活情操。
公共電視已排定的播出時段是,周一到周五下午五時卅分到六時,九時零三分到九時卅分,十一時到十一時卅分。
周六是晚間十二時到凌晨一時,周日上午十時卅分到十一時,晚間十一時到十二時。
其中周一到周五,晚上九點到九點半,採兩台合播,一台獨播的方式播出公共電視節目。播出一季三個月後,再調整播出的電視台。
公共電視目前由行政院新聞局國內處統籌規畫,已收到卅四家傳播單位的七十一個節目企劃,並已核定十幾家公司試製,目前已完成了十七種節目。
國內處負責的公視小組指出,公視節目需要大眾的參與和關心,歡迎社會上人士投入公視節目的製播。
公視節目製作經費以半小時十萬元為原則,但如有特殊的企畫,也可以酌情增加製作費用。
稍早計畫在超高頻重播公共電視的計畫,由於費用的計算仍待和教育部磋商,暫時不開始施行。
第一季公共電視節目已排定節目如下:
周日:上午十點半:「大家來讀三字經」(中視),晚間十一點:「人類的故事」(中視)。
周一:下午五點半:「小朋友時間」(台視),晚間九點:「瞭望台」(台視、華視),「科學尋根」(中視)。
周二:下午五點半:「現代企管新知」(台視),九點:「自然之美」(台視、華視),「你喜愛的歌」(中視)。
周三:下午五點半「世界著名動物園」(台視),晚間九點「靈巧的手」(台視、華視),「新聞眼」(中視)。
周四:下午五點半「盆景之美」,九點「放眼看天下」(台視、華視),「新聞眼」(中視)。
周五:下午五點半「小城故事」(台視),九點「文化長廊」(台視、華視),「長青之路」(中視)。
周六:晚間廿四時「睡美人」舞劇(中視)。同時每周一到周五晚上十一點在華視播古典連續劇集「傲慢與偏見」。
======
第二篇刊在第11版(影劇新聞版):
======
「三字經」率先登場 「人類的故事」晚間播出
【台北訊】公共電視台第一個播出的國內節目,是今日上午十時三十分在中視頻道播出的「大家來讀三字經」。
節目內容是依據民初修訂的「三字經」版本內容攝製,全書三百八十四句,每集約介紹八至十二句。
節目由格林視聽製作,李國英、吳璵教授及女師專幼兒專家教師為節目顧問。公共電視今天播出的第一個國外節目為「人類的故事」,節目由英國BBC製作,於中視頻道晚間十一時播出。 「人類的故事」由世界著名的人類學家理查李基「Richard Leakey」,以本人的觀點探討長久以來令他困惑的人類進化問題,他在經過人類化石遺跡學,提出對人類發展的看法,節目中,他遠赴東非肯亞、波札那、法國尼斯、美國、希臘、德國、伊拉克、祕魯等地。
======
最後,讓我們來回顧自1980年至1998年這18年間的公視建台史吧!
1980年,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提出公共電視台的主張,他說「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
1983年,新聞局提出公視節目製作中心計劃草案,但因經費過高、人力龐大而擱置。
1984年,新聞局設立公共電視製播小組,向三家無線電視台徵用時段播出,於5月20日正式開播,第一個節目是《大家來讀三字經》。
1986年,公共電視節目製作的任務,轉由財團法人廣電基金下設的公共電視節目製播組負責, 廣電基金所製作的節目,仍然沒有專屬頻道播出,在三台借用的時段經常被調動,影響觀眾收視權益。
1991年,行政院核定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設置點,公視籌委會正式運作。公視籌委會委託七位學者專家組成公共電視法草案立法小組,並經過縝密的研議,提出公共電視法草案。
1993年,行政院將公共電視法送交立法院審查。
1996年9月,一群關心公共電視的學術文化界人士 ,組成公共媒體催生聯盟,結合各界支持公共電視的力量, 以促使公視法通過。
1997年5月31日,經由民間鍥而不捨的遊說,以及立法院密集的政黨協商,公視法驚險過關,完成三讀。
1998年1月,第一屆公共電視董監事十八位人選經立法院推舉的提名審查委員會審議通過。同年3月,董監事召開第一次會議,選出吳豐山先生為董事長,賀德芬女士為常務監事。
1998年7月1日,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成立;歷經18年積極不懈的努力,在起跑線等候已久的公共電視台,終於鳴槍疾馳,於這天正式建台開播!
李科永圖書館借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84年5月20日星期日上午10時30分,臺灣第一個公共電視節目《大家來讀三字經》在中視頻道開播,它也是中視第一個使用中文電腦字幕播映的節目。
《大家來讀三字經》由格林視聽製作,請來李國英教授、吳璵教授及女師專(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專家教師擔任節目顧問,其內容乃依據民初修訂的《三字經》版本內容攝製,每集會介紹8到12句(每句3字),共384句;第一集介紹的句子為《三字經》最前面的八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在《大家來讀三字經》第一集的開頭,我們可以看到公共電視節目的第一代片頭(公共電視四字匯聚在地球),不過一個禮拜後的第二集便換成了配上「大道之行」曲子和鐘聲的第二代片頭。
【工作團隊】
演出人員:周經臬、金筱玫、艾可芹、吳紀任胤
美術設計:楊德泰
編劇:古訓其、王策
執行製作:勞捷成、李玉玲
電子攝影:王煒、曾正安、趙雷平
電子剪輯:張文欽
節目顧問:吳璵教授、李國英教授
贊助單位:大同文化基金會
製作單位:格林視聽有限公司
影片來源: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VHS錄影帶數位化:張哲生
下面是1984年5月20日的《民生報》兩篇關於公視開播首日的新聞報導:
第一篇刊在頭版:
======
充實生活內涵.提高生活情操 公共電視.今天開播
【台北訊】我國公共電視節目將從今天正式開播。第一階段每星期播出十二小時三十分鐘的節目,其中國內自製的部份佔百分之五十五(七小時),購自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節目佔百分之四十五(五.五小時)。
節目類型,不論是健康、科技、時事、運動、兒童益智、婦女等,都將以滿足觀眾求知欲望,充實精神生活為旨趣。同時也不排除高水準戲劇名著與舞蹈音樂表演。 公共電視是我國電視事業發展的里程碑,目的在培養更高尚的國民,提供觀眾更高水準的電視節目。節目完全超然於商業和政治影響力量之外,以公共利益為主,更不侷限在「政令宣導」的狹義範圍。
公共電視將朝精雕細琢、深入淺出的方向努力,以「風格高尚」「內涵雋永」「品質精美」為節目製作的標的,使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更高尚的國民生活情操。
公共電視已排定的播出時段是,周一到周五下午五時卅分到六時,九時零三分到九時卅分,十一時到十一時卅分。
周六是晚間十二時到凌晨一時,周日上午十時卅分到十一時,晚間十一時到十二時。
其中周一到周五,晚上九點到九點半,採兩台合播,一台獨播的方式播出公共電視節目。播出一季三個月後,再調整播出的電視台。
公共電視目前由行政院新聞局國內處統籌規畫,已收到卅四家傳播單位的七十一個節目企劃,並已核定十幾家公司試製,目前已完成了十七種節目。
國內處負責的公視小組指出,公視節目需要大眾的參與和關心,歡迎社會上人士投入公視節目的製播。
公視節目製作經費以半小時十萬元為原則,但如有特殊的企畫,也可以酌情增加製作費用。
稍早計畫在超高頻重播公共電視的計畫,由於費用的計算仍待和教育部磋商,暫時不開始施行。
第一季公共電視節目已排定節目如下:
周日:上午十點半:「大家來讀三字經」(中視),晚間十一點:「人類的故事」(中視)。
周一:下午五點半:「小朋友時間」(台視),晚間九點:「瞭望台」(台視、華視),「科學尋根」(中視)。
周二:下午五點半:「現代企管新知」(台視),九點:「自然之美」(台視、華視),「你喜愛的歌」(中視)。
周三:下午五點半「世界著名動物園」(台視),晚間九點「靈巧的手」(台視、華視),「新聞眼」(中視)。
周四:下午五點半「盆景之美」,九點「放眼看天下」(台視、華視),「新聞眼」(中視)。
周五:下午五點半「小城故事」(台視),九點「文化長廊」(台視、華視),「長青之路」(中視)。
周六:晚間廿四時「睡美人」舞劇(中視)。同時每周一到周五晚上十一點在華視播古典連續劇集「傲慢與偏見」。
======
第二篇刊在第11版(影劇新聞版):
======
「三字經」率先登場 「人類的故事」晚間播出
【台北訊】公共電視台第一個播出的國內節目,是今日上午十時三十分在中視頻道播出的「大家來讀三字經」。
節目內容是依據民初修訂的「三字經」版本內容攝製,全書三百八十四句,每集約介紹八至十二句。
節目由格林視聽製作,李國英、吳璵教授及女師專幼兒專家教師為節目顧問。公共電視今天播出的第一個國外節目為「人類的故事」,節目由英國BBC製作,於中視頻道晚間十一時播出。 「人類的故事」由世界著名的人類學家理查李基「Richard Leakey」,以本人的觀點探討長久以來令他困惑的人類進化問題,他在經過人類化石遺跡學,提出對人類發展的看法,節目中,他遠赴東非肯亞、波札那、法國尼斯、美國、希臘、德國、伊拉克、祕魯等地。
======
最後,讓我們來回顧自1980年至1998年這18年間的公視建台史吧!
1980年,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提出公共電視台的主張,他說「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
1983年,新聞局提出公視節目製作中心計劃草案,但因經費過高、人力龐大而擱置。
1984年,新聞局設立公共電視製播小組,向三家無線電視台徵用時段播出,於5月20日正式開播,第一個節目是《大家來讀三字經》。
1986年,公共電視節目製作的任務,轉由財團法人廣電基金下設的公共電視節目製播組負責, 廣電基金所製作的節目,仍然沒有專屬頻道播出,在三台借用的時段經常被調動,影響觀眾收視權益。
1991年,行政院核定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設置點,公視籌委會正式運作。公視籌委會委託七位學者專家組成公共電視法草案立法小組,並經過縝密的研議,提出公共電視法草案。
1993年,行政院將公共電視法送交立法院審查。
1996年9月,一群關心公共電視的學術文化界人士 ,組成公共媒體催生聯盟,結合各界支持公共電視的力量, 以促使公視法通過。
1997年5月31日,經由民間鍥而不捨的遊說,以及立法院密集的政黨協商,公視法驚險過關,完成三讀。
1998年1月,第一屆公共電視董監事十八位人選經立法院推舉的提名審查委員會審議通過。同年3月,董監事召開第一次會議,選出吳豐山先生為董事長,賀德芬女士為常務監事。
1998年7月1日,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成立;歷經18年積極不懈的努力,在起跑線等候已久的公共電視台,終於鳴槍疾馳,於這天正式建台開播!
李科永圖書館借書 在 充滿綠意的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台中親子室內景點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融合公園綠意的台中市立圖書館李科永紀念圖書分館有童趣親子閱讀室, ... 孩子們差不多,其實這可是自助借書機,操作容易,方便小孩學習如何借還書。 ... <看更多>
李科永圖書館借書 在 手機也可以借書唷!... - 臺中市立圖書館李科永紀念圖書分館 的推薦與評價
忘了帶卡片?沒關係,手機也可以借書唷! APP還可以隨時查詢書的到期日,以及預約書的到館通知,方便又好用唷~. 手機也可以借書行動借閱證APP~你下載了嗎忘記帶借書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