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號外
踏入《號外》四十年,前輩們都說《號外》離他們生活好遠。
我不以為然。我這種被視為有能力帶領一點思潮的人,都好像對很多事情不以為然。
所謂「帶領潮流」的人,往往都會顧盼自豪。
某天我看黃偉文的面書,他貼了鄭中基的《人若然忘記了愛》的改詞版,說:「現在有人喜歡的事情,他二十年前已經喜歡了!」(Everything you like I liked twenty years ago!)這句印在很多T恤上的說話,引證了某種「自豪」感。的確,大概二十年前,我還是會聽著電台,看著收音機傳來什麼。是彭羚唱「其實我想結婚,橫掂有鋪結婚癮」(彭羚唱寄調《讓我跟你走》),還是「帶你老豆入廚房,我餵佢食橡皮糖,原來棚牙爛晒,帶佢放係大會堂。你有你入自由黨,我有我食話梅乾~」(黎明真人演繹《情深說話未曾講》之廚房版《帶你老豆入廚房》)……那時候,收聽的瞬間,還是有一點那一刻共享秘密壞事的快感。那個時代,電台仍是某種「瞬間的快感」的提供者,錯過,就沒有了。那時候的人,交往的時候會一起聽《嘩嘩嘩》,還會打給那時候的男/女朋友,邊聽邊笑。而且,有很多「傳奇瞬間」,過了就沒有了。比方說,以前卡拉OK剛流行,903會找來歌手交換唱歌,那主題叫「星星相惜交叉剔」。而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聽到楊采妮版本翻唱蘇慧倫的《我一個人住》,不知道現在903的前輩們還有沒有留著。就算有,也不容易找出來再聽一次吧。
如果《號外》是一個人,不論他願不願意,時代也向前走著了。正如我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我在做電台,而電台的角色和功能都跟以前不同了。
以前電台是「微妙瞬間見證」的工具。你有聽,就是有聽。沒有聽,你聽同學、朋友覆述,也不是那麼一回事。所以,Radio magic 在這個世代已不復見。你這一秒不看,不聽,不理一件事,如果網路上有人留下了足印,你還是可以下載收聽。現在我的朋友聽《光明頂》,當然有人聽Live的。但有更多人,是加入了一些Line/ Telegram的群組,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聽四十五分鐘陶傑的發言。做電台節目,由一秒感動,變成傳世的傳奇。你的東西只有時效性,不能傳世,也沒有花時間的必要。網路上搶著要給你娛樂要你笑要的哭要的感動要你驚要你怕要你可憐的人,恆河沙數。你看,最近有一次連中東黎巴嫩有一個家務助理打嬰兒的短片上載了,香港的媽媽群組都群起攻之要尋個真相,找出那個打嬰孩的毒婦。我現在才知道香港人對中東嬰兒,都那麼大愛無疆。愛不愛不是重點,重點是媒體變了,生活方式變了。我們很多人在網路活得像一個身份,在現實世界可以是另一種模樣。而這種表裏無一性,造就了無謂的紛擾。當人人都有機會是媒體,人人都有機會做trendsetter(潮流製造者)。
當然,有機會不代表可以做到。《號外》給我的,不是一種「那時候流行什麼」的能力,而是一種「如何令某種東西流行」的力量。《號外》的原型是什麼呢?大抵是在香港經濟發展的時候,一群中產覺得現在香港的本土口味不夠「有品味」,現存的雜誌也不能再給他們滿足。大概創作原點有點像現在的「翻唱歌手」或 YouTuber 一樣,是別人做的雜誌不夠好看,所以自己捋起衫袖做吧?而在前網路時期,雜誌有著「建構社群」的功能。中學會考的時候英文科的老師一定會教我們寫 Letter to the Editor。寫稱謂的時候一定要用上Dear Editor,Editor要有大楷的E。老師說Editor是一個人,是帶尊稱的。原因是,每一本雜誌,也是一個族群的延伸。
某次在香港的大學聽到,建立「個人新聞台 PCHome」的創辦人,現在在台灣寫《國宴與家宴》賣到世界滿堂紅的詹宏志先生曾說:「雜誌是一個族群」。就像新聞群組、聊天留言板沒有出現之前,雜誌就是有著共同趣味的人交換訊息的地方。亦舒的半自傳體式小說《女記者手記》中也有提及,有些讀者,以前會像現在的網路噴子hater一樣,看到不滿的文章,如她寫過一些對某位外國歌手的辛辣批評,都會收到如雪片撒落的投訴信。而Letter to the Editor就是讀者與編者交流的接點。你讀的如果是釣魚雜誌,在某地方,那季節釣著某一條魚,那條魚用那個魚鉤比較好?如果你讀的是摔角雜誌,那個地方什麼時候有大賽,大賽有什麼選手參與,參與過後又有什麼後著,之後的發展若何?這些都是以趣味分割的族群建構,也是市場分割的部份。常聽人說,香港的雜誌以前是Trendsetting的能手。以前讀《yes!》,你真的會相信某個歌手是理應被稱作「毒瘤明」的。而讀《號外》的人又在追求什麼呢?從很多個《號外》留下的身影看來,有一群追求著更好、更潮、更時尚的人,是《號外》的追隨者。錢瑪莉的人生除了穿Kenzo,他們代表著精英族群的生活。他們看不起中文大學的人,他們會看《明報月刊》,他們會認中關社,他們不知道生活的趣味,穿著打扮也無聊透頂。從錢瑪莉的眼中看來,時尚的女人需要晒很多的太陽,以黑珍珠皮膚代替我們現在深信不疑的白就是美。錢瑪莉更不會明白,為什麼平庸的人只希望自己在「德福花園」供完房子就當自己完成人生的使命(我相信現在很多八、九十後也在想如何供完他們的三百多萬房貸吧?)錢氏代表的,是一種香港欣欣向榮,大家開始有餘裕的生活態度。四十年前,我們應當這樣。三十年前,大抵是《號外》族群的性取向使然吧,他們的生活也有介紹當時仍未「非刑事化」的同志生活指南。在同志作家葉志偉的筆下,《號外》給了他和他的族群朋友的同性戀生活啟蒙。那時候的同志,往往扉徊在即若離之間,究竟自己是不是?這種對同性的性慾是對抑或錯?葉氏筆下的主角,就是在這種賀爾蒙和道德對錯之間,在《號外》中找到救贖,穿著那時候很流行的Dr. Martens 皮鞋,戴著過多的手繩,按圖索驥的在《號外》的同志生活指南中,尋找那個在主流媒體隱形的生活空間。再過一段時間,當《yes》介紹的衣褲鞋衫都在幾百元的價位,潮流雜誌開始滿地開花,《號外》還是那個「生活品味」的重鎮。那時候還是電台節目主持的黃偉文在中學時代,據說也會購讀《號外》。而他曾在《號外》封面那一季,做「猿人襲地球」那一期,曾提及那時候買《號外》,是需要在午飯時間買的。還會有意無意的跟同學說「這雜誌的字很難懂的,你不會讀」。也許,每間學校都有一種這樣的人。那時候我的學校需要在屋村,我的父母雖不算目不識丁但也只是一天到晚擔心錢不夠用那種人。對我出身的那種家庭,所謂品味是遙遠的。讀物也只可以是老師介紹的「讀好書」書單,才會有機會讓我借讀。對,只是借讀,而不是購閱(說過了,家貧是事實)。那時候那種文化窗口,跟今時今日不同。我要讀村上春樹,也得要等圖書館的老師買回來,然後才有機會放出來給我們讀。對愛情的想像,來來去去都是梁望峰或是張小嫻。這些都不會是母親理解的世界。母親最希望我讀的,只是教科書:「你考試又唔係叻過人讀咩閒書。」對,因為我在班上永遠只是考第二、三的名次。陳浚旌(中學時代永遠考第一那一個人)永遠都比我優秀,而母親也會說「為什麼我沒有辦法考第一」。但那時候,在母親不知道的世界和空間中,也有一兩個同學會讀《號外》和他們的周邊人士寫的東西,如那時候的903會談及英倫流行音樂的潮流,Sex Pistol 是什麼?我當然不會知道。我只會聽陳慧琳的《誰願放手精選十七首》和許美靜的《靜聽精彩十三首》去完成我需要做的十五年會考Past Paper。那時候,卻有一個叫鍾思漢的同學,知道Sex Pistol,會在Past Paper 中掏出林奕華的《太多男人太少時間》,那本講北海道強生故事的那本小說。至於鍾思漢和陳浚旌在做什麼,我已沒有聯絡也不會打探了。只是依稀記得,那時候的自己,看著一群有閒錢讀《號外》,有樣貌空間交女朋友的朋友的生活,覺得自己很渺小,很遙遠。
進了大學,好像都沒有那麼認真的想像生活品味是什麼。一九九七年的時候會考,一九九九年的時候進了大學。那時候我們好像要進入新時代。我曾經在一家網路電台工作的,叫Radiorepublic。那時候寬頻仍沒有那麼快,網路電台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大概,我們都好像要做一些節目出來,然後要大家去聽。但由於沒有廣告,所謂網路電台也不知道如何生存。我做了大概半年就走了。那時候要做很多東西,要做清談節目,要做音樂節目。生活是什麼也不知道,有什麼態度可言?也像錢瑪莉的所言,我進的是中文大學,那兒的人相對比較簡單,比較直白,比較樸素。那是地理環境使然的:當你身在大學區,從宿舍走到超級市場都需要二十分鐘的腳程,要一排巧克力一個即食麵也需要努力,什麼中環,什麼同志,什麼生活品味,其實都會暫時放下。因為要完成課業生活,已不簡單。
再過一段時間,我去完日本唸書回來,遇上了好幾個奇怪的機會。如《號外》的前總編輯黃源順因為在《信報》讀過我的文章,就找我寫一月一次的人物專訪。那時候還有又一山人拍照,寫的人都是我選,而做的東西都很厲害。當時還沒有很多人在乎的何韻詩、陳淑莊、王貽興,我都好像有寫過。現在這些人,我是有手機,但也不再聯絡了。各種理由吧。是什麼都不再重要,也許我仍維持著某種在錢瑪莉身上感染的直白:看著曾經是朋友的人轉變,我會慢慢挪開身影。而為著寫稿子,我也需要下很多苦勁。其中一個啟蒙我的同代朋友,是大秀。你也許沒有很聽過他的名字,但他在《Milk》的文化欄目這些年,教了我很多事情:他說作家的態度就是吸收和輸出。要讀書才有東西可以寫。這跟也斯教學生的方法有類同的地方:也斯生前也教過學生,說「冇野寫唔好搞人,睇多D書」。直至今天,我也絕少在專欄中論另一個作家。像電影《小親親》中那個應可被現在的人稱作「文青女神」的吳秋月不一樣。寫專欄要讀書,是我一直相信的事。而大秀也教我讀很多台灣中生代的作家。他說黃國峻好看,黃春明的孩子那些傳奇事,都是他告訴我的。為什麼這些以前理應在《號外》中出現的人,卻到了《Milk》呢?黎堅惠在世之時,曾在書展跟梁文道、黃偉文搞講座,談的是「時尚書寫」。梁文道想切入的點子是,如果香港的作家要找下一個市場,《號外》式的、《Ameoba》的時尚書寫,會不會有一定的市場呢?可惜或可恨的是,那時候去書展趁的人,也許是粉絲,問黎堅惠或黃偉文的問題,大概都是問他們會不會有機會再做《Ameoba》之類啟蒙人心的刊物,我很記得黎氏說:「要搞都搞過了,以前搞的時候就被人家說我們搞小圈子。」的確,以前的《Ameoba》有著「年輕感覺《號外》」的氣味。找來當時得令,在903的舞台上撐一字馬的謝霆鋒做封面。找來 Dry(是雷頌德和馮德倫)起封面叫 Dry Wet Wet,淋濕了不苟言笑的馮德倫先生。那些傳奇,仍是歷歷在目的。只是,這十多年,誰在建構潮流呢?
也許,我玩面書這些年,都是在想像究竟什麼事情會令我生活好過一點。如果你認為《號外》曾做過trendsetter的角色,倒不如看看我這些年試過,有成功有失敗的 KOL 個案。如果你記憶比較好,「#如果你工作累鳥」這幾隻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網路上看奧運,集中看體育運動員胴體這「潮流」,是誰射入網路的呢?當時我在想,大家看奧運,為什麼要看誰贏?贏了又如何?跟我有什麼關係?很簡單,體育運動自從加入了商業贊助,那大家就直白一點說,其實運動員也只是在娛樂大家。為什麼歐鎧淳會比李慧詩更多媒體曝光機會?為什麼方力申司徒端祈可以成為藝員?那也不過是「你的樣子如何,你的身材如何,你的命運也必如何」。那網路的出現,只是把人的慾望更輕易的放大,更輕易的射到人類的體外。手機閱讀是私密的。以前看電視,你的家人必會跟你分享電視的內容。你聽收音機,如果被母親知道你偷聽《聖馬田寶貝紀念夜校》,她一定會罵你。但她自己背著丈夫聽顏聯武的《霎時衝動》,她就是對的。那時候唸男校的我有女同學打電話給我,電話由姐姐或父親聽,他們會叫我聽電話,老豆也會有意無意的說一句「阿仔呀,有個女仔搵你呀」,之後母親就會煞有介事的出來說「你求學時期不準談戀愛呀」。但現在你看看小孩的手機?誰知道他們的Tumblr在看什麼人性交的畫面?他們的Snapchat有幾個炮友群交的群組?總之他們看手機,父母很少機會知道他們在看什麼。因此,你不難發現,在網路上,關於性、交往、感情、港女港男糾結的事情,是最多人看的。因為香港人都愛面子,沒傳奇,大氣候要清淡無味。在這個喜愛用性和「交往人數」論斷人是否一個好人的「民族」,網路上對性或 「#又有性暗示」的需求,是「#唔可以原諒」地被需要的。那從2012年起,你應該明白為什麼Tom Daley越來越多人報道,阮馬素無端平白無事會變成某個商場特意要邀請他來為那元旦倒數的嘉賓,而他所得到的名錶及保健食品的廣告合約,也許都是網民在「#如果你工作累鳥」這遊戲下所衍生的副產品。
一次的出現,是偶然。那如果再出現一次,又如何呢? C Allstar 由旺角街頭走到叱吒大頒獎台再成為紅館歌手,那可以是現實世界的實力。而我也不相信《摘星天梯》和我時任的上司們看完後對他們四人讚不絕口是其中一個令他們那年獎運亨通的原因。他們要有實力,才可以上到那個位置。那吳業坤呢?2016年我曾經被一個網民恐嚇要淋我鏹水,而那網民已在留言說過她想去買但找不到。警察們聲稱他們會查但直至執筆之時什麼都沒有,也有很多朋友好像很關心我的在Whatsapp Line 和面書Messager中問我需不需要介紹定整容醫生給我一次過把我的樣子弄好。而那時候,我最脆弱的時候,吳業坤就在他要出去做運動之前,特意送我一程。這一點,我永遠都記得。吳氏是不是唱得很好,不知道。見人見智。但至少他在台上,態度清晰地告訴大家他很想也很願意唱歌,聽他唱歌的時候不需要像聽很多流行歌手一樣要提心吊膽。在他年頭一次過得到我最喜愛男歌手、新人獎金獎和我最喜愛歌曲《原來他不夠愛我》的時候,我已知道那是我們在網路上延綿慎密的努力就得到好報。首先,不論你相信或不相信也好,903的頒獎禮,要投票就是來真的。從多個証人給我的証供,他們都說商台的「網路投票」是真的。如果有些歌手覺得他們的歌不能得獎,是因為大傳媒「唔支持、唔播」,我倒真的是不可以接受的。如有一年,有一首歌叫《撐起雨傘》,有一些歌手說大傳媒不播。不播的話,商台又為什麼會讓他變成可投票選取的一隻歌,最後還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把一首跟佔領運動關係密切深刻的歌放到大台,變成那個頒獎禮「註腳」?自那次之後,我就知道如果網路是來真的,有些事情就可以做了。大家記得「#食好西」這件事是如何發生的嗎?是有一次,吳業坤開工過後,說自己「工作累鳥,要食好西」。大概他是想打「好東西」,而我卻截了他Instagram的圖,說:「現在的小孩說話真直接」。當然,「#食好西」是一種性暗示。究竟他吃飯之後會去那兒,他也不知道。但結果這三個字,現在仍跟著他,和很多的「廣告文案」都有挪用。當時 100毛的編輯朋友,仍對娛樂圈的人共事有點興趣,就知道「#食好西」這三字「有得玩」,但電視台的大員做訪問談這些「無聊事」不會有成果,結果 100毛的朋友就用了 Whatsapp短訊訪問的形式再炒大了這件事一次。之後,大家就留意了我和坤氏之間的交流。很多人以為我們很好朋友。對不起,我真的不會說。究竟一個人要做過什麼才是朋友呢?我想,在現實世界調侃一下大家,是朋友會做的事。但由於我的一點狡猾,令我和坤氏的面書都在互利的狀況下得到更多人關注。他現在做廣告的機會都比我多,收的價碼也比我高。我是高興的。因為,至少他成功了,沒有忘記我。而我再一次證實「#食好西」三隻字的力量,和我加瓊姐這些在網路上被視為廢青廢人的人,在各式各樣的制肘和冷言冷語之中,改變現實世界。
還有很多很多的。如藥妝店的新品介紹,最近是不是多了?關於讓座和世代之間的爭拗是不是長看長有?關於香港遊客在外地的「品格」問題,為什麼好像大家都很在乎?另外,有很多人在我回來時都告訴我:不要只做日本的資訊,現在都是韓流了,為什麼要寫日本。那為什麼各大網媒都在做日本的資訊?《逃避可恥但有用》這支舞,為什麼好像很多人在看?星野源是誰?大抵是以前903《是日本人鄭家輝》講的Luna Sea那種級數的「流行資訊」吧?
所謂KOL Key opinion leader 是什麼,老實說,我不知道。至少我不覺得我可以脫衣服上載一兩張照片就會很多人讚好。我也不會叫人食屎,或叫自己食屎。更不會自稱XXKOL然後廠商給你難喝得要死的薰衣草茶還要讚好,明明自稱文青的人都要舉高雙手脫腋毛。
意見領袖要帶起潮流,首先要問幾件事:你可以令現實世界有改變嗎?改變了你又會高興嗎?而要令現實世界改變,我要又付出什麼代價?所講意見領袖,首先你要有意見。以前我聽903會聽 Fool’s Garden、會聽Suede,因為他們會說那個好聽那個不好聽。那時候903的音樂節目,會有音樂人,唱片公司,DJ的人討論會將流行曲像《城市論壇》一樣,把《一生最愛就是你》和《濃情化不開》拿上檯面討論,誰比較好聽。當然,觀點角度見人見智,但總有點爭執點:「那有一天不想你的chorus那個hookline 是『是你嗎?是愛嗎?是你出於真心日日夜夜彷彿漆黑中說話~』和『情越濃越會化不開』比較……」現在呢?人人都是評論人了。李蕙敏再出來新歌寫得若何?鄧小巧的《強弱》、《煩可寧》、《荒唐》一次比一次來得精彩,為什麼沒有人留意?盧巧音也回來過,《哲學家》夠厲害了吧?可是卻也沒有了《垃圾》那時候的驚為天人。你去Clockenflap了沒?我覺得Chemical Brothers 不會給 Sekai no owari 來得精彩……人人都好像知道很多事情,而人人都好像想以「自己比別人知道得多」為榮。但問題是,知道又如何呢?
再者,以前的 Trendsetter 大抵比我們幸福。他們製造潮流的時候,不會被問及究竟你是黃絲抑或藍絲,你是撐警察還是屌警察的人。政治不動盪,才有閒心閒情。未來五年,我們會安定嗎?香港不安,世界也不特別寧,那要走到那兒去?
回看這些年,我好像被視為 KOL ,也有很多學生問我如何才可以做到 KOL。感覺就好像以前阿 Bu 看著電台的同事,只是回去做兩小時節目之後就可以去玩去滑水一樣愜意。對期望著 KOL 這份工作的人,大概只會覺得我可以坐在淺水灣畔的餐廳,喝著日本茨城縣運來的手工啤酒,邊寫稿子邊抽一抽水就可以有飯吃有日本可去,倒是一件樂事,right?可惜的是,當我嘗試把我的工作簡化傳達,我的學生都不相信。抽水不是很容易嗎?為什麼要想那麼多事情。
對,一次爆發,是意外。我是一次又一次的爆發,連續兩年被視為是「最有傳達力的香港面書專頁」,在我上面的是 100毛,在我下面的是富可敵國也可以殺我於無形的「蘋果日報面書專頁」。他們的資源,絕對是我的一百一千倍。我也只是量力而為的想像,究竟這個遊戲可以玩多久。畢竟我清楚知道,世道變,有些事情不變。酸人的事情不變(很多歌手本來以為自己很捍衛言論自由,到他們知道我在做黃昏節目,一個他們以為是很重要的言論自由橋頭堡的時候,已是我做了兩年的時候。他們如果真的很在乎一個電台的電台節目是不是言論自由的捍衛者,是不是應該在某些主持離開後,天天聽著那些節目然後告訴大家我是不是在維穩?他們沒有。因為他們只知道用新聞去為自己沾光的重要性),變的只是在媒體民主化(democraization of media)之後,逐臭愛醜的中國人基因性,在香港的網路會發揚光大,我們會見到更多不好看的女孩cosplay 露事業線,又或是有更多人在做自稱「社會實驗」的事情去證實香港人愛「睇人仆街」的根性去收割面書的那些engagement數字。KOL,說到底,只是虛渺的代詞。你看看你的面書,那個 KOL 真的對世道有很多意見?
有意見的人,如我,本早被視為瘋子,孤獨而卑微的一直在做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
~~~~~
原文刊於 2016年 《號外》雜誌。大家都在聊報紙,雜誌,閱讀之時,我在podcast 及以前的專欄都說過一丁點這些事。希望大家讀到。
長文?正經的?沒有人看的。都是轉發一條新聞,寫三個字(好似「咁都得?!」),就會有好多反應了。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89的網紅台湾産QQりーゆき 李幸Lee Yuk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湾産QQりーゆき 李幸LeeYuki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h1KFZFEBM17moTdi9jJNA?sub_confirmation=1 你們的免費訂閱按讚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 皆様の無料登録といいね応援は私の創作活動...
「李英宏結婚」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李英宏結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李英宏結婚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李英宏結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李英宏結婚 在 台湾産QQりーゆき 李幸Lee Yuk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李英宏結婚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李英宏結婚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李英宏結婚 在 李英宏 的評價
- 關於李英宏結婚 在 李英宏身高體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 的評價
- 關於李英宏結婚 在 李英宏身高體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 的評價
- 關於李英宏結婚 在 一路LONG來送貨啦!最real的"優質股東"解任務這款李英宏你 ... 的評價
- 關於李英宏結婚 在 李英宏結婚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李英宏結婚 在 李英宏結婚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李英宏結婚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敗者回憶錄:燕子來時(李 怡)
23歲時寫過兩篇以舊日北平為背景的散文,題目是《憶楓》和《憶燕》。說是散文,也像是小說。以一個小女孩子的第一人稱,寫童年故事。發表於1959年,幾年後收進我的第一本書《晨星及其他》中。書早絕版了。我留有一本,近日重讀這兩篇,腦際又響起古老的呼喚。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城南舊事》,也是以一個小女孩的眼睛看那時的北京,她的北京故事比我生活時早十多年,但古城風貌依然。那時代在那兒生活過的人,大概總有些「舊事」縈懷。
《憶楓》講一個叫小紅的女孩,與少年玩伴楓哥的友誼。北平秋天紅艷艷的楓樹,和拾起落在地上的楓葉,在故事中穿插。楓哥是鄰家女傭的兒子,比小紅大兩歲,人寬厚,知識廣,讓小紅佩服。楓哥因家貧而不得不輟學,要離開北平到外地當學徒。走前與小紅去了近郊的香山,那裏以滿山紅葉聞名。他們從落葉中嗅到了前所未知的香味,終明白為甚麼叫香山。楓哥給小紅留下一封信,送她一片最紅最大也最完整的楓葉。小紅把它夾在她最愛的《唐詩三百首》中,帶到了香港。
《憶燕》開頭寫:北國春寒料峭,即使冰雪溶解,樹芽新綻,還不能脫下棉衣,只有當燕子在屋簷下呢喃,才可以確信大地告別了寒冷。燕子帶來春天,是希望的訊息。一雙燕子在小紅家屋簷築巢,每天雙雙飛出去覓食,有一天只有雄燕出外,媽媽說那是雌燕懷孕了。又過些時候,小紅見到兩隻幼燕張大嘴巴去迎接爸爸叼來的毛蟲。小紅與哥哥好奇,搬來梯子爬上去看,想不到把雌燕嚇得飛出燕巢,在屋簷下哀鳴着亂飛,不小心撞到屋樑,像斷線風箏似落在地上。小紅和媽媽把牠撿起,放回燕巢。
其後,似乎沒事了。燕子爸媽帶領兩隻小燕飛翔。秋冬來了,沒有了呢喃聲音,燕子一家飛往南方避冬了吧?然而,一天早上,小紅又聽到呢喃聲,她到外面看,燕巢上露出那一雙大燕子的頭部,牠們沒有離去,在淒涼地鳴叫。天氣越來越冷,過年前幾天,屋外的水缸都結冰,燕子的哀鳴也停了。媽媽爬梯子去看,兩隻燕子相擁着凍僵在巢內。媽媽把牠們拿下來,發現雌燕翅膀有一根骨頭折斷了。那是牠撞到屋樑受的傷,牠自知耐不住長途飛行被迫留下來。雄燕陪着牠,一起死亡。小紅十分內疚,這是她人生第一聲嘆息。
我「不悔少作」的文章很少,這是我於今重讀仍覺心靈觸動的兩篇。寫作時,北國的風貌,漫山紅遍的楓葉,屋簷下呢喃的燕子,童年的友伴,在我離開十年後仍然盤旋腦際。其後,我再也沒有寫過這類追憶舊日風情的文章了。
1960年,我結婚旅行選擇了去北京。那時我的思想左傾,很想見識新中國的這個新首都,也抱着重遊舊地的心情。
少年時在上面奔跑的舊城牆都拆掉,已無影無蹤。離開時天安門掛蔣介石像,現在掛了毛澤東像。天安門城樓前面的長安街,馬路寬闊得讓人恐懼。廣場新建了幾座蘇聯式四四方方的大型建築,那是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加上一個「人民英雄紀念碑」,與古樸的天安門城樓相對。宏偉嗎?還是覺得中國古城樓被蘇式建築侵蝕?
我那時想,也許舊時風物在新社會要被淘汰吧。燕子僵死了,古老的呼喚,是否也要拋棄?但是接下來,就越來越顯示拋棄傳統付出的高昂社會代價了。
燕子到北國,帶來春天的希望。想到梁啟超集宋詞句而掇成的著名對聯:「燕子來時,更能消幾番風雨;夕陽無語,最可惜一片江山。」(23)
李英宏結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因為肺炎疫情,全台灣本週三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許多公司則實施遠端工作,而台灣人宅在家救台灣,將迎來第一個週末。
今天陳時中則在記者會表示,希望民眾週末減少外出、避免聚會,週末兩天若能將人員流動降到最低,切斷傳染鏈,對防治疫情有相當幫助。
老實說,這五天都在家工作,導致對明後的週六、週日特別沒感覺(反正都是在家),而宅在家追劇、看片應該是本週末非常好的消遣活動。延續週二的舊文重推,這陣子會持續不定期在本版和大家聊聊我非常喜歡,且能在串流平台看到的電影,刷刷存在,提醒舊雨新知這些電影或重溫,或新看,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週二推薦《#婚姻故事》,今晚就推薦《#她們》。在評論《她們》之前,先簡單介紹這兩部作品的導演關係。
《婚姻故事》導演諾亞鮑姆巴赫、《她們》導演葛莉塔潔薇,目前處於穩定交往關係,育有一名孩子。這對佳偶於去年憑藉上述這兩部作品,雙雙入圍奧斯卡,是目前北美影壇最受矚目的情侶之一。
兩人在劇情長片的首次合作,應該要追溯到諾亞鮑姆巴赫 2010 年推出的《愛上草食男》,葛莉塔潔薇在片中演出「Florence Marr」一角。值得一提的是,《愛上草食男》是諾亞鮑姆巴赫和前妻珍妮佛傑森李共同編劇,珍妮佛傑森李同時是此片監製,也在其中演出。
到了 2012 年,葛莉塔潔薇則主演諾亞鮑姆巴赫的《紐約哈哈哈》,多數觀眾應該也是因為這部片認識這對組合,不過到了這時候,葛莉塔潔薇除了演出之外,也首度和諾亞鮑姆巴赫共同編劇,2015 年的《紐約新鮮人》同樣維持此模式。
2017 年,葛莉塔潔薇首次獨立執導劇情長片《淑女鳥》(她在 2008 年有聯合執導《Nights and Weekends》),大獲好評,隔年成為奧斯卡史上第 5 位提名最佳導演的女導演。2019 年便挾著強大卡司陣容,導出新版《Little Women》,以導演身份一舉躍入全球觀眾眼前。
同樣是 2017 年,諾亞鮑姆巴赫則有進軍坎城主競賽單元的《邁耶維茨家的故事》(那屆坎城還讓 Netflix 角逐金棕櫚),再來就是 2019 年,在威尼斯主競賽單元首映的《婚姻故事》,也收穫多數影迷的極佳評價。
至於兩人未來的作品計畫,則繼續互相幫忙。諾亞鮑姆巴赫執導的新片《White Noise》,將由葛莉塔潔薇主演(還有亞當崔佛);葛莉塔潔薇執導的新片《芭比》,將由諾亞鮑姆巴赫共同編劇。
綜觀諾亞鮑姆巴赫、葛莉塔潔薇這幾年的創作軌跡,會發現這對佳偶的愛情相輔相成,且能量豐沛,聲勢蒸蒸日上,作為這對才子佳人的影迷,只有無限祝福。
🎬以下為《她們》評論:
葛瑞塔潔薇揮別《淑女鳥》的初試啼聲後,獨立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的《她們》更顯自信,全片散發著迷人、雋永的古典魅力,葛瑞塔潔薇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將馬區家四姊妹的成長歷程,裝訂成一本乘載著回憶的手工精裝書,精致、細微地幽幽道出愛情、家庭、女性、抱負、婚姻等等面向,雖然極富沈甸的厚重之感,卻溫暖地包裹人心。
葛瑞塔潔薇最大膽同時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剪接」。對比 94 年的版本,葛瑞塔潔薇捨棄了常見的線性敘事,以自由度極高的非線性敘事,將今日與往昔七年時光的差距重新拼貼組合,靈動地交錯對比,揮灑出前後對照的「雙時空」,此作法使得《她們》極具創造性,對比舊版的平鋪直敘,葛瑞塔潔薇在此注入一股鮮活的生命力,情緒更為飽滿,深富渲染性。
在今昔交錯的「雙時空」敘事下,葛瑞塔潔薇刻意將攝影機運動方向左右變換,精準地以好幾組工整的對稱剪輯,不斷明示這群小婦人遭遇的困境與心境,映襯出苦澀與美好。諸如喬初回老家,獨自在街上行走的沈重感(行李掛身的包袱),下一顆鏡頭馬上切換四姐妹在街上的歡笑,並呈現輕盈感;喬與病重的貝絲在海灘上談心,對比的是四姐妹與四公子的戲水;劇場俱樂部的嬉鬧收到羅禮的鑰匙,換來的是人去樓空獨自打開信箱的蒼涼。
更值得一提的是「生與死」的對比,貝絲兩次重病的結果,都是以喬熟睡時的臉龐特寫開展,喬夢醒、下樓,這兩場戲幾乎是同樣的分鏡與鏡位,不同的是喬的腳步從倉促化為沈穩,可看做角色成長的轉變,更能讀出貝絲生與死的結果,葛瑞塔潔薇細膩地呈現死亡降臨時的感受,蘿拉鄧恩飾演的母親一轉身,身後的貝絲已然缺席。
除此之外,葛瑞塔潔薇也對比了四姐妹在「選擇」後的生活樣貌,喬選擇獨自在紐約教書、梅格選擇與老師結婚後的貧窮、艾美選擇前往歐洲修習藝術活躍社交圈、貝絲因良善選擇照顧弱勢染上猩紅熱而後身體每況愈下,四姐妹都在自身特質的選擇下走向彼端的未來,沒有對錯,只有選擇,葛瑞塔潔薇做的只是交互剪輯,將「選擇」與「結果」的概念強而有力地具象化。
這些對比,都是葛瑞塔潔薇身為導演,更擅於利用影像說故事的醒覺,不過此等剪接方式,在一開始觀眾尚未入戲的狀況下,或許會將距離拉遠,使得需要耗費心神解讀時序,但葛瑞塔潔薇這次的大破大立,仍舊值得肯定。
除了剪接,葛瑞塔潔薇同樣懂得利用「色調」做出對比,七年後的現在是冷冽、灰色調,七年前則是溫順、暖色調,拆開檢視,葛瑞塔潔薇刻意為之的結果,便緩緩述說了韶光荏苒,成長的苦澀滋味,此種滋味,更是本片藏在女性主義大旗下的另一道鮮明主題,而喬的這句獨白:「我想念過往的一切。」,舉重若輕地點題,餘韻繚繞。
縱看《淑女鳥》和《她們》,即使年代不同,但主題核心都不脫青春少女的成長紀事。電影藝術往往是真實經驗的再造與複製,導出《淑女鳥》的半自傳作品後,不難發現葛瑞塔潔薇將自我投射進《她們》,不管是 19 世紀還是 21 世紀,加州、麻州還是紐約州,葛瑞塔潔薇都透過手中的筆,肩上的鏡頭,超越時空,直指當代,雜揉了女性的理性與感性、迷惘且自信、柔軟而堅毅的百種姿態。
這群小婦人也同樣活在潔薇編劇的《紐約哈哈哈》、《紐約新鮮人》中,宏觀地提煉出女性的真實樣貌。這正是幾百年來人們的共同經驗,葛瑞塔潔薇的《她們》也映照出處於成長階段與成熟時期的眾生相,極富普世性。
此外,葛瑞塔潔薇也透過蘿拉鄧恩與黑人女性的對話,進一步點出南北戰爭對美國感到羞恥的自省,外表是男性的戰爭,內在卻由女性承接,進一步寫出男女於戰爭中的位置,畫龍點睛般的論述,這是 94 年版本未見的。葛瑞塔潔薇也懂得嘲諷與幽默,在創作者與評論者間做出詼諧的互動關係(喬與教授的爭執),似乎大聲疾呼地「警告」這些自以為是的書(影)評人,更拿勃朗特三姐妹下手(知名英國文學三姐妹),這些都是葛瑞塔潔薇在沈重之餘的輕鬆之筆。
最後,當 94 年版和原著小說的結尾都是喬與教授結婚,在傘下相擁、熱吻的互訂終生作為圓滿結局,葛瑞塔潔薇的《她們》顯然不同意此走向,特地將這段結局做出巧妙改編,以虛構小說(Fiction)的意象與現實做出區隔,標新立異地讓喬在書中互許終身,自己則持續於現實生活獨走,此更動既滿足了書迷,同時充滿喬的人設風骨,更以原著作著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終生未婚呼應喬的狀態。
而喬重返出版社,與主編攻防,這時的喬已無生澀與稚嫩,游刃有餘的在出版社將馬區家的故事完整收束,而片頭男性的權力支配,片尾女性的拍板叫陣,遙相呼應男女地位從絕對的「上與下」逐漸轉換成「平等周旋」,此時此刻的喬,在生命的積累中,已然長成屬於她的特有樣貌。
不管喬是否為了銷量同意主編將結尾修改成符合時代的「完美結局」(結婚),喬都已做出溫柔的妥協,當時喬在貝絲死亡後感受「渴望被愛」的那份「寂寞」,正是影片最後的反思,葛瑞塔潔薇並非一味執拗地否定「婚姻」(也利用姑姑、梅格的價值觀平衡了喬),經歷過「寂寞」、「被愛」、「愛人」的洗滌,反而能精確地知道箇中差異(正如同媽媽問喬是否愛羅禮),並做出選擇。可以想見喬的未來,對於愛情有了主見,不再只是附屬男性或隨波逐流於時代底下。
對於葛瑞塔潔薇而言,或許生活並非永遠只有愛情與婚姻、家庭和孩子,葛瑞塔潔薇橫跨幾世紀譜寫出心中的小婦人,不卑不亢地告訴女性能害怕、能退縮,但也請保持果敢與溫柔,抓住榮光與財富,無論童年或成年,不斷與自我對話、她人共處,希冀最終能走出一條屬於「她們」的康莊大道。
《她們》能在 #Netflix 、#myVideo 等串流平台觀賞。
李英宏結婚 在 台湾産QQりーゆき 李幸Lee Yuk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湾産QQりーゆき 李幸LeeYuki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h1KFZFEBM17moTdi9jJNA?sub_confirmation=1
你們的免費訂閱按讚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
皆様の無料登録といいね応援は私の創作活動の力になります🙇♀
ーーー
Hiこんにちは!台湾産QQのりーゆきです!🍀
コロナ大変になった前の取材動画をアップロードします🙈
台湾の人に「福原愛さん江宏傑さん夫妻についてどう思いますか?」
と台湾街頭でインタビューしました!
みんなさんの答えは意外と日本と違うかもしれません
台湾の色々を知りたい方がいらっしゃれば、ぜひシェアしてください。
よかったらいいねボタンとチャネル登録&ベル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撮影日:2021年4月28日
**非医療用マスクを使う原因はこちらの動画で教えますー!🐣
関連動画:
日本人が台湾に観光中?!旅行解禁?台湾人に路を尋ねたら、台湾人の反応はなんと!
https://youtu.be/Qfbm2ZGpDps
ーーー
Hi大家好,我是台灣產QQ的李幸LeeYuki🍀~!
上傳下疫情爆發前的影片🙈
這次在台北街頭採訪了台灣人關於
「福原愛和江宏傑夫妻的想法?」
大家的回答意外地和日本不同呢(?)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想知道台灣更多情報的話
歡迎訂閱按讚小鈴鐺喔~!感溫!!
**撮影日:2021年4月28日
**使用非醫療用口罩原因在這影片內唷~!🐣
相關影片:
台北で日本人來台灣玩?!旅遊解禁?臺灣人在台北裝日本人問路,路人居然!
https://youtu.be/Qfbm2ZGpDps
~~~~SNSはこちらです・SNS在這裡唷~~~~
🐒FB🔎李幸 LeeYuki りーゆき/Yukichan.twjp/
https://yukichantwjp.pse.is/LEXBN
🐒IG 🔎yukichan.twjp 李幸yuki
https://yukichantwjp.pse.is/J5YEG
🐒Weibo 🔎李幸_Yuki
https://yukichantwjp.pse.is/LRRDR
🐒Twitter 🔎李幸 Lee Yuki
https://yukichantwjp.pse.is/JKKBA
~~~~~~~~~~~~~~~~~~~~~~~~~~~~~~~~
■今回のFEAT
✓中国語学習チャンネル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Rj_SRcQNXCMR81nnqKuiw
✓しん先生/蘇州大学卒/N1取得↓(中国語個人レッスンのお申し込み受付中!)
https://chibrary.jp/teacher/teacher-223/
【お仕事のお問い合わせ】
~イラスト・スタンプ制作のご依頼~
~插畫製作和LINE貼圖方面的委託~
📑Joy Liu
[email protected](日中英対応可)
~其他合作・その他のご依頼~
📑李幸 LeeYuki りーゆき
[email protected]
李英宏結婚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渣男騙女友酒店賣身下場超慘!👉http://yt1.piee.pw/xb7dc
▶這部鬼片鄭弘儀都怕怕👉http://yt1.piee.pw/wvdxe
▶濟公律師上酒店渡化業障👉http://yt1.piee.pw/wls7c
▶李眉蓁政壇毒誓會遭天譴嗎?👉http://yt1.piee.pw/wscyt
▶翁燦耀精彩解字,業障因果驚呆全場👉http://yt1.piee.pw/sudur
▶男人外遇是必然?翁燦燿語出驚人大爆料!👉https://youtu.be/KIC41LPShuU
▶心理醫師心病了?父子心結讓他不禁哽咽👉https://youtu.be/P7RmZsXWUlk
▶夏光莉盼浪子回頭 鄭弘儀一語點醒夢中人👉https://youtu.be/JkEOgjlzqWU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3:08 御姊愛為何遠嫁美國?墮入凡間?
09:22 國外生活團購為何失敗?
14:24 當美國主婦做料理有多難?
15:48 為何全身上下衣服都不用錢?
18:49 疫情影響國外生活變化多?
20:45 在國外生活什麼技能突飛猛進?
22:47 因為疫情國外結婚拖多久?
27:30 為何歐洲人不喜歡講話直接?
30:23 美國買房超直接,多快成交?
35:35 美國買房有趣過程
41:15 二十幾年前的非洲生活多難想像?
45:40 摩洛哥生活吃東西很厭世?
48:08 回教國家想喝酒,私人酒吧多有趣?
53:45 巴黎上廁所大不易?
57:00 巴黎租屋處白天夜晚差很大?
1:00:40 維也納租房子做什麼房東都知道?
1:05:05 為何在英國曬衣服不會乾?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0
李英宏結婚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介紹
訪問編輯:丁慧瑋
內容簡介:
★電影籌拍中★
給我一個中年婦女,
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
▌不想當大哥的女人,不想當大哥本人,終於,我們活成了大哥的大哥。▌
別惹中年婦女!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陶晶瑩、彭菊仙、黃宥嘉、鄧惠文◎了不起推薦
★女性讀者人神共鳴:「看見大家都這樣,我就放心了。」
說點我的倒楣事,讓你們開心開心。
(誰不是一邊情緒崩潰,一邊哈哈哈哈。)
跟孩子他爸去爬山,爬到虛脫時,他遞來一瓶水。我含情脈脈地接過水,正想著今天可真體貼,他柔情似水地望著我說:「大哥,幫我轉開瓶蓋。」
鐵打的夫妻兄弟情,經過了十年婚姻磨礪,扭開瓶蓋的那個人終於成了我。
老師出了作文〈__真辛苦〉,讓孩子自己填主詞,我欣喜地想兒子肯定要寫「媽媽真辛苦」,腦海裡自動播放起背景音樂,二胡版的,天地瀟瀟,一個偉大的老母親形象拔地而起……回頭看看兒子的作文本,標題赫然寫著:「爸爸真辛苦」。
Excuse me?爸爸真辛苦?
只有中年婦女最懂中年婦女!從月下花前的「玫瑰少女」到結婚生子後的爺性迸發,每一個中年婦女,莫不是經歷了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成長,變成「鋼鐵戰士」。
格十三寫著你我和姊妹生活中的各種瑣碎,嬉笑怒罵間輕談甘苦,描繪出女性到中年越發堅挺傲人的江湖群像。
我們中年婦女,還有什麼事沒看透?
中年婦女的家庭分工明確:
▌女人做女人該做的事:比如組裝家具、拆裝電器、牆上打孔等一切需要用螺絲刀、扳手,甚至電鑽等工具的活;再比如消滅蟑螂、購買填縫劑、尋找螞蟻窩並搗毀;還比如跟孩子的老師打交道,跟同學的家長打交道,管理學習事務和擇校事宜,並全面整理所有課外班的宏偉藍圖……
▌男人做男人該做的事:比如……比如……加班出差和上廁所……
我們真要佩服自己,畢竟除了自己滾不了床單,這世上還有啥事我們自己做不了?
作者簡介:格十三
▌中年婦女代言人▌
▌中年摯友.人間指南▌
▌數十篇爆文破百萬‧200多篇文破十萬‧全媒體閱讀量破千萬▌
本名張蓓,三十五歲時,跨界從商界菁英轉型為自媒體人,百萬粉絲公眾號「格十三」創始人及作者。公眾號台呼是:「自從關注格十三,整個人都精神了」。
她被讀者稱為「中年婦女代言人」、「中年摯友,人間指南」。文風獨到,視角犀利,為女性讀者引領一種嶄新的生活及思考方式,點燃只有同類才懂的生活情趣,也將陷入泥潭的中年婦女們拉出困境,一起情緒崩潰,一起哈哈哈哈。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電影籌拍中。簡體中文版一上市就穩坐當當網文學新書TOP 1,贏得五千則讀者推薦:
「在她的筆下,中年的窘迫是一時的,女性的灑脫是一世的。」(慈懷讀書會)
「我身邊的瑣瑣碎碎竟然全都出現在她的敘述中。」(演員/關淩)
「生活即江湖,十三姊努力在這現實的江湖中,活出自己的樣子。」(自媒體人/六神磊磊)
多次獲得媒體/自媒體平台「頭條號」頒發的「青雲獎」,二○一八年獲「新銳自媒體獎」。創作數十篇閱讀量破百萬爆文,更有兩百多篇文章突破十萬閱讀人次,全媒體閱讀量超過千萬次,引發全網共鳴。
。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李英宏結婚 在 李英宏身高體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 的推薦與評價
李英宏 身高完整相關資訊- 動漫二維世界《 進擊之路》電影同名歌曲MV | Facebook. goo.gl ... tw.streetvoice.com .[討論] 李英宏這類很瘦的男生- 看板WomenTalk - PTT網頁 ... ... <看更多>
李英宏結婚 在 李英宏身高體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 的推薦與評價
李英宏 身高完整相關資訊- 動漫二維世界《 進擊之路》電影同名歌曲MV | Facebook. goo.gl ... tw.streetvoice.com .[討論] 李英宏這類很瘦的男生- 看板WomenTalk - PTT網頁 ... ... <看更多>
李英宏結婚 在 李英宏 的推薦與評價
來參加我的婚禮吧❤️❤️❤️ 要快喔只有幾天 #謝謝林北村(北村豐晴)導演最帥的媒人婆啊# ... <看更多>